送兄古诗的写作背景

关于送兄古诗的写作背景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送兄古诗的写作背景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送兄古诗的写作背景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送兄古诗的写作背景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05) 语录(11) 说说(41) 名言(1) 诗词(1k+) 祝福(2) 心语(218)

  • 古诗《春思》的写作背景

  • 写作
  • 古诗《春思》的写作背景

      李白有很多描写思妇心理的诗篇,《春思》是其中之一。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春”字通常语意双关:既指春天,又可以用来比喻男女之爱。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古诗《春思》的写作背景,希望有所帮助!

      《春思》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所创作的新题乐府诗。此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明媚的春日里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表现思妇的思边之苦及其对爱情的坚贞。全诗言辞朴实无华,情景交融,神骨气味高雅浑然,富有民歌特色。

      【原文】:

      春思①

      (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②,秦桑低绿枝③。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④?

      【注释】:

      这是描写一位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思念远在燕地卫的夫君,盼望他早日归来的评理歌。

      ⑴燕草:指燕地的草。燕,河北省北部一带,此泛指北部边地,征夫所在之处。

      ⑵秦桑:秦地的桑树。秦,指陕西省一带,此指思妇所在之地。燕地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的秦地。

      ⑶君:指征夫。怀归:想家。

      ⑷妾:古代妇女自称。此处为思妇自指。

      ⑸罗帏:丝织的帘帐。

      【翻译】:

      燕草刚如碧丝之时,秦地的桑树已绿树成阴了。当君才开始想家的时候,妾已相思得肝肠欲断了。春风啊春风,我与你并不相识,你为何闯入了我的罗帏?

      【赏析】:

      李白有很多描写思妇心理的诗篇,《春思》是其中之一。*古典诗歌中的“春”字通常语意双关:既指春天,又可以用来比喻男女之爱。此诗《春思》中的“春”就包含有这两方面的意思。此诗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春天景物起兴,别具一格。思妇触景生情,想起了远方的丈夫,颇为伤怀。她申斥春风,正是明志自警,恰到好处。

      开头两句:“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可以视作“兴”。诗中的兴句一般是就眼前所见,信手拈起,这两句却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的春天景物起兴,颇为别致。“燕草如碧丝”,当是出于思妇的悬想;“秦桑低绿枝”,才是思妇所目睹。把目力达不到的远景和眼前*景配置在一幅画面上,并且都从思妇一边写出,从逻辑上说,似乎有点乖碍,但从“写情”的角度来看,却是可通的。试想:仲春时节,桑叶繁茂,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盼望在燕地行役屯戍的丈夫早日归来;她根据自己*素与丈夫的恩爱相处和对丈夫的深切了解,料想远在燕地的丈夫此刻见到碧丝般的春草,也必然会萌生思归的念头。见春草而思归,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首句化用《楚辞》语,浑成自然,不着痕迹。诗人巧妙地把握了思妇复杂的感情活动,用两处春光,兴两地相思,把想象与怀忆同眼前真景融合起来,据实构虚,造成诗的妙境。所以不仅起到了一般兴句所能起的烘托感情气氛的作用,而且还把思妇对于丈夫的真挚感情和他们夫妻之间心心相印的亲密关系传写出来了,这是一般的兴句所不易做到的。另外,这两句还运用了谐声双关。“丝”谐“思”,“枝”谐“知”,这恰和下文思归与“断肠”相关合,增强了诗句的音乐美与含蓄美。

      三四两句直承兴句的理路而来,故仍从两地着笔:“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丈夫及春怀归,足慰离人愁肠。按理说,诗中的女主人公应该感到欣喜才是,而下句竟以“断肠”承之,这又似乎违背了一般人的心理,但如果联系上面的`兴句细细体会,就会发现,这样写对表现思妇的感情又进了一层。元代萧士赟对此诗评述揭示了兴句与所咏之词之间的微妙的关系。诗中看似于理不合之处,正是感情最为浓密所在。

      旧时俗话说:“见多情易厌,见少情易变。”这首诗中的女主人公的可贵之处在于阔别而情愈深,迹疏而心不移。诗的最后两句是:“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诗人捕捉了思妇在春风吹入闺房,掀动罗帐的一霎那的心理活动,表现了她忠于所爱、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从艺术上说,这两句让多情的思妇对着无情的春风发话,又仿佛是无理的,但用来表现独守春闺的特定环境中的思妇的情态,又令人感到真实可信。春风撩人,春思缠绵,申斥春风,正所以明志自警。以此作结,恰到好处。

      无理而妙是古典诗歌中一个常见的艺术特征。从李白的这首诗中不难看出,所谓无理而妙,就是指在看似违背常理、常情的描写中,反而更深刻地表现了各种复杂的感情。

      【阅读训练】:

      1.试分析“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表达情感的特点。(2分)

      2.作者采用民歌的特殊手法,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试结合全诗分析“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运用了哪两种民歌手法。(4分)

      3.哪个诗句可以看出作者描写的是初春的景象?

      4.诗歌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

      1.借拟人手法写思妇的内心独白,春风不解人意,吹入罗帏,主人因风怀人,倍增思妇怀念征夫的情怀。

      2.①用谐音双关的手法,借助“丝”与“思”、“枝”与“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让他们互诉思念的情怀。②采用起兴的手法,借燕草、秦桑起兴,写远隔燕秦的男女之间的思慕爱恋,抒写思妇的怀归之愿,离散之恨。

      3.“燕草如碧丝”句。

      4.拟人。

    [阅读全文]...

2022-04-12 23:18:42
  • 陆游《示儿》古诗写作背景

  • 陆游,写作,诗人
  • 陆游《示儿》古诗写作背景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陆游《示儿》古诗写作背景,欢迎大家分享。

      写作背景

      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在十二世纪初,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国。在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第三年把徽、钦二帝掳去,北宋亡国。而当钦宗之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之后,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汉奸秦桧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绍兴十二年(1142年)和议告成,赵构竞无耻到向金国皇帝自称臣子,并答应每年献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跟金人划淮水为界。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北方的广大人民横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敌人的威胁压榨下苟延岁月。后来宋孝宗赵眘与金签订的“隆兴和议”及宁宗赵扩与金签订的“开禧和议”,照旧屈辱求和。这种局面,当然是一向反对民族压迫的广大汉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这一历史时代,不知有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挺身而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而陆游则是他们在文学战线上的杰出代表。

      陆游一生经历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由于幼年在敌人入侵下仓皇逃难,以及家庭和亲友的爱国言论的启发教育,陆游对当时的严重民族灾难有着极其深刻的感受,因而早在青少年时期,就在心灵深处埋下了爱国复仇的种子。此后无论在朝廷和地方做官,到川、陕前线从军,直至晚年在绍兴老家闲居,这颗种子生根、发芽、挺干、开花,虽然不断遭到风雨的摧残,却也不断地成长壮大,并且终于结满丰硕的果实。清朝诗人赵翼的《瓯北诗话》中有一段话,说得十分概括,他说:

      放翁十余岁时,早已*闻先正之绪言,遂如冰寒火热之不可改易;且以《春秋》大义而论,亦莫有过于是者,故终身守之不变。入蜀后在宣抚使王炎幕下,经临南郑,瞻望鄠、杜,志盛气锐,真有唾手燕、云之意,其诗之言恢复者十之五六。出蜀以后,犹十之三四。至七十以后,……是固无复有功名之志矣,然其《感中原旧事》云:“乞倾东海洗胡沙”,《老马行》云:“中原旱蝗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燕赵”,则此心犹耿耿不忘也。临殁犹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之句,则放翁之素志可见矣。

      当然,这里所谓“十之五六”,“十之三四”,只是粗略的统计,而且只是从数量上、表面上来看的;然而即此也可见陆游的“素志”是一贯的,是自少至老历久不渝的。尤其这首《示儿》诗是他生命终点所爆发出的爱国火花,也可看做他一生爱国思想及诗作的总结。

      历代文人,凡是读过《示儿》诗的无不为之感动。早在南宋当时,刘克庄就有一首绝句说:

      不及生前见虏亡,放翁易箦愤堂堂。遥知小陆羞时荐,定告王师入洛阳!

      这是1234年金朝被蒙古族灭亡之后,南宋*从淮西调兵进驻开封城内,并从开封分兵收复了洛阳之后,刘氏在兴奋之际,想到陆游的子孙一定会遵从他的遗嘱,把这个好消息祭告“乃翁”的。但是好景不长,那个歌舞湖山、奸臣当道的南宋小朝廷连暮气已深的金兵尚且不能抵抗,更何况这“方张之寇”的蒙古大军呢?多亏广大爱国军民奋起阻击,才使得这个风雨飘摇的*又延续了四十多年。这时南宋遗民林景熙写了一首《读陆放翁诗卷后》,词意极为沉痛,其末四句云:

      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这是说,陆游临终时以不见“九州同”为憾事,现在他的孙子们却看到了种这局面,但是统一*的不是宋王朝,而是新兴的元帝国,这样的消息在家祭时怎样告诉他老人家呢?以上所举两首诗,前一首洋溢着“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激情,后一首抒发了“亡国之音哀以思”的悲痛,一喜一悲,都是由《示儿》诗引发的。他们的爱国热情与陆游息息相通。

      其他评述陆诗而特别提到《示儿》这首的,就我所见,不下三十余家(请参看我与孔繁礼同志同纂的《陆游研究资料汇编》),或者说它有宗译“三呼渡河”之意,或者说它与杜甫“一饭不忘”的忠君爱国相同,也有读后叹息泣下的,也有作诗同情寄慨的。足见这首诗情真语挚,感人之深!

      但是以上诸人,大都是受了此诗的感染而引起共鸣,却未暇对它的内容作细致的分析。值得参考和向读者推荐的,要数当代朱自清先生的《爱国诗》一文。在这篇文章里,他把我国古典诗歌中的爱国诗分为三个项目:一是忠于一朝,也就是忠于一姓;其次是歌咏那勇敢杀敌的将士;再其次是对异族的同仇。并指出第三项以民族为立场,范围更为广大。他认为陆游“虽做过官,他的爱国热诚却不仅为了赵家一姓。他曾在西北从军,加强了他的敌忾。为了民族,为了社稷,他永怀着恢复中原的壮志。”因此在历代爱国诗中,他特别推崇这首《示儿》诗,并对它做了具体的分析:

      《示儿》诗是临终之作,不说到别的,只说“北定中原”,正是他的专一处。这种诗只是对儿子说话,不是什么遗疏遗表的,用不着装腔作势,他尽可以说些别的体己的话;可是他只说这个,他正以为这是最体己的话。诗里说“元知万事空”,万事都搁得下;“但悲不见九州同”,只这一件搁不下。他虽说“死去”,虽然“不见九州同”,可是相信“王师”终有“北定中原日”,所以叮嘱他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教儿子“无忘”,正见自已的念念不“忘”。这是他的爱国热诚的理想化;这理想便是我们现在说的“国家至上”的信念的雏形。……过去的诗人里,也许只有他才配称为爱国诗人。

      作品原文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⑵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来。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⑶但:只是。悲:悲伤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古代*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同:统一。

      ⑷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北定:将北方*定。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⑸家祭:祭祀家中先人。无忘:不要忘记。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白话译文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作品鉴赏

      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就什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了,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哀凄凉之心情。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元”“空”二字更加强劲有力,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第二句“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此句诗意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为“不见九州同”。“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憾之情。

      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最后一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父亲,表达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诗人在写此诗的十一年以前,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在热烈地期待着旧业的光复。直到临终之际,诗人仍然抱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敌部队要挥戈北上,赶走敌人,收复失地,*定中原。这对于诗人自己,当然是看不到了,只有后代的儿孙们能看到。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当皇朝的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不要忘记把“北定中原”这个大好的消息告诉诗人,以求了结一桩重大的心事。

      此诗“悲壮沉痛”,“可泣鬼神”,歌颂陆游爱国精神光照千秋。用笔曲折,行文多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阅读全文]...

2021-11-26 11:18:33
  • 古诗《秋思》的写作背景

  • 写作,秋思,学*
  • 古诗《秋思》的写作背景

      导语:《秋思》是唐代著名诗人张籍的乡愁诗,秋思写作背景是什么?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古诗《秋思》的写作背景,希望有所帮助!

      写作背景

      张籍原籍吴郡,他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客居洛阳城。当时是秋季,秋风勾起了诗人独在异乡的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古诗原文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文学赏析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第一句交代“作家书”的原因(“见秋风”),说客居洛阳城,又见秋风。**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作客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很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晋代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增添了欲归不得的怅惘,思绪变得更加复杂多端了。“欲作家书意万重”,“欲”字紧承“见秋风”。这“欲”字颇可玩味。原来诗人的心情是*静的,像一泓清水。秋风乍起,吹起他感情上的阵阵涟漪。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行文顺畅自如,一气流贯,然而句末“意万重”三字,忽又来一个逆折,犹如书法上的无垂不缩。因此这里诗人的感情并未顺流而下,而是向更深的地方去开掘。这种手法,看似寻常,实极高超。诗人因见秋风而生乡思,于是欲作家书,可是千言万语,又不知从何写起。“意万重”,乃是以虚带实。刘禹锡《视刀环歌》云:“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万重心”、“万重意”,俱是极言思想感情的复杂。其中究竟有多少心意,每一个有生活经验的读者,都能体会得到。因为是“意万重”,这家书怎么写呢?写了没有?作者没有明言,让读者去想象,这就叫做含蓄不尽,耐人寻味。

      三、四两句,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就要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加以时间“匆匆”,竟使这封包含着千言万语的信*乎“书被催成墨未浓”(李商隐《无题四首》)了。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复恐”二字,刻画心理入微。这“临发又开封”的行动,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开封验看检查的结果也许证明这种担心纯属神经过敏。)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如果真以为诗人记起了什么,又补上了什么,倒把富于诗情和戏剧性的生动细节化为*淡无味的实录了。这个细节之所以富于包孕和耐人咀嚼,正由于它是在“疑”而不是在“必”的`心理基础上产生的。并不是生活中所有“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现象都具有典型性,都值得写进诗里。只有当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方才显出它的典型意义。因此,在“见秋风”、“意万重”,而又“复恐匆匆说不尽”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本身就包含着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和典型化,而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模写。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这是深得张籍优秀作品创作要旨和甘苦的评论。这首极本色、极*淡,象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诗,似乎可以作为王安石精到评论的一个生动例证。

      全诗一气贯成,明白如话,朴素而又真实地表达游子的心态。在消息传达不便的封建社会,长期客居异地的人常有类似的体验,一经诗人提炼,这件极*常的小事、极普通的题材就具有了代表性的意义。后人每每读到,常有感同身受之叹,所谓人同此心,情同此理。

      作者简介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祖籍吴郡(今江苏苏州),生长在和州(今安徽和县),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长于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他的五言诗和*体诗,有些亦不乏深意。著名诗篇有《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

    [阅读全文]...

2022-07-15 15:37:55
  • 背古诗作文(15篇)

  • 背古诗作文(15篇)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背古诗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上周老师举行了查词典比赛,这周老师又举行了背古诗大赛。

      比赛第一轮,老师请了一排的同学来抽背古诗。第一位同学脸带微笑地走来,他抽的是《逢入京使》,唐代的岑参写的,我一听到这个题目,心里不禁暗笑,这首古诗,我背的很熟练。老师本以为会旗开得胜,谁知这第一位同学就出师不利,一字不会,第二位同学也挤牙膏似的,挤不出来,就这样一直失败下去,直到最后一位同学,她成功了,背的也是《逢入京使》,这是第一轮的第一次成功。

      第二轮开始了,老师随机请几位同学去抽古诗,这次他们好像都是有备而来,个个都成功了。有些人不服气,异口同声:“再来一局,再来一局!”老师见同学们这么热情就爽快地答应了。

      第三局开始了,老师想加大难度,就让三位同学把1--8首的古诗都背下来,那三位同学都背得很流利,好厉害呀!

      最后老师还拍照做纪念,看来以后我不仅要练*查词典,还要背古诗。

      过完年,爸爸看到王小西的日记才知道,寒假作业还有背古诗呢!我傻眼了,快开学了,我才背了一首“口袋诗”。

      我该怎么办呢?我害怕到时候老师检查,我背不出来,老师批评我;万一我背的很结巴,老师告诉我爸爸怎么办?如果因为我背不好古诗,别人都嫌弃我,耻笑我,我该怎么办?此时,我的心情就像乌云一样在天空中翻滚,顿时那焦急的泪水涌出了我的双眼。

      我要抓紧一分一秒背古诗了。在爸爸的帮助下,我背会了《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满江红。怒发冲冠》等。为了背会这些诗词,我用了许多方法,我听诗词歌曲,抄写诗词,理解词义。这些词真是难背呀!比如《满江红》中有句“靖康耻、犹未雪”。虽然爸爸给我讲了“靖康”是一个年号,“耻”是耻辱的意思。爸爸说那一年,匈奴把北宋的皇帝和大臣都抓住了,北宋灭亡了,可是我还是记不住这一句。于是我就想成了我的同学康熙轩的耻辱,没有报仇雪恨,这样我就记住了这句话。

      明天就要开学了,我只背会了6首古词,我该怎么办呢?真希望老师只让我背我会背的这几首诗词呀!

      今天下午,老师说:“谁会背古诗?”我以为是“早发白帝城”,所以高高地举起了手,幸亏老师刚刚没有叫我的名字,原来背的是“别董大”,哎呀呀,都怪我昨晚没记好作业,要不然后果可想而知,我一个字都不会背呢,还陌生的很哩!我急忙缩回了手。想把手伸进书包里找《古诗70篇》,哎!《古诗70篇》竟然没带!突然我灵机一动:“对了,先听别人背古诗,再靠记忆力背下来到 ,不就得了?我竖起大耳朵认真听同学们怎么背,轮到我了,我回忆了古诗,流利地背了下来。我拍拍心头,长吁了一口气,总算挨过去了。

      今天真惊险!但是我化险为夷了!

      “丁零零……丁零零”,悦耳的铃声响起,组员们个个争先恐后地奔向组长,伴随着的是那诵读声,唯有我们的组员泰然自若。没过多久,其他组都背完了,而我们组里的成员才慢悠悠地走了过来。坐在我后面的同学最先走来,自信地说:“组长,我要背古诗。”可他张口便出师不利:“嗯,丞相祠堂何处寻?嗯……什么来着?”最终向他的同桌投去了求助的小眼神,但同桌只是一副无可奈何的表情,见我在看他们后,便十分尴尬地笑了起来,灰头土脸地逃了。第二个同学背得快,结束得也快:“丞相祠堂……”他就这样盯着我看了一个世纪,也没想出一点关于古诗内容。他,沮丧地走开了。最前排的小胖墩更是离谱,张嘴就来:“丞相祠堂……锦宫……不对!”他的大脑袋好像一个摇铃,左右移动着,眼睛四处张望着:“哦,锦官……城外柏……森森”复读机般铿锵有力地背了出来,真不知该拿他们怎么办!

      “丁零零……丁零零”,铃声再次响起,这个中午,同学们哪是在背古诗,分明是在饶舌呀。下次的饶舌比赛不知何时举行!

      大家觉得背古诗难吗?是难懂还是乏味?我觉得,能好不容易背会一首古诗是一种骄傲。

      我原来在假期每天背几首短的唐诗,快开学了,妈妈一看老师发的作业才发现,还要背诵长诗呢!什么?我的妈妈呀,你真糊涂,这口袋书里面的诗词,短的就有五六十字,那首《阿房宫赋》要几百个字呢!

      还好,距离开学还有时间,加油一定能够成功。这几天,我就一直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春江花月夜》、《满江红》、《春江花月夜》……背诵这些有几个秘诀,比如今天背诵的《龟虽寿》中有一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就记成老骥“*”,这是第一招:同音词!第二招就是换意思。《春江花月夜》里有一句: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皆似霰,我记成去接4条线,就会背诵了!

      虽然我用这样的办法能很快记住,但我也知道必须要改正。因为到时候若是默写,恐怕我又得成错别字大王了!

      背古诗是我的弱项,每次有背古诗的作业,我就头疼的要命,可是作业完不成的后果可是日记一篇啊!所以,我每次硬着头皮背下来后,总是元气大伤!

      有一次,爸爸教我一种方法,让我受益匪浅——把古诗改成电影:背之前先把每一句古诗想象成一张图片或几张,然后背的时候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闪过一张张图片,这样,诗句就自然而然出来了。

      于是,我用爸爸教的方法试着重新背《春江花月夜》。我先看了一遍古诗,想了一下,然后脑海中就闪出一幅幅画面:一条江与茫茫大海相接的地方,慢慢的,一轮明月随着激荡的海潮缓缓升起,月光倾洒着,点点波光洒满了海面,这条江上,到处是皎洁的月亮散发着耀眼的光芒,接着“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这四句古诗就从我嘴里竹筒倒豆子般流了出来。我感慨爸爸教的方法真好。

      现在,如果有背古诗的作业,我总能在十分钟之内完成。我发现,正确的方法等于成功的一半:技巧加上刻苦等于成功!

      在小学的时候,我总感觉古诗什么意思也没有,所以,在小学的时候,我都是把诗死记硬背下来的,没几天便忘了。但是,自从我在四年级上了王老师的国学班后,我便发现了古诗的乐趣。

      其实古诗并不是很难,如果是长诗,比如《长恨歌》、《琵琶行》等一些诗,这一些诗是需要一天一天积累下来的,比如我把《琵琶行》背下来就用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但是我并没有死记硬背,而是先理解了诗的大概意思才开始背的,所以,要想背会诗就需要先理解全诗的意思。

      我第一次开始背诗的时候,感觉一点儿也没有头绪,感觉根本就背不下来,但是我发现我读了几十遍之后,我竟然立刻便会背了,所以,我又想起了一个流传千古的句子:“一遍生,二遍熟,三遍可以当师父”。是啊!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只有我们自己的勤奋努力,才可以干成大事!

      在这个寒假中,我已经把语文课本上的诗背了一半儿了,因为我觉得,课本上的诗都非常的好,比如人们口口相传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哪里来。”所以,我们只要能抓住关键词,便可以把全诗的内容概括出来,因此,我认为关键词非常重要。

      我每天都会来背一首古诗,因为我是一个非常喜欢背古诗的人!

      今天,传统课上,我们举行了一场激烈的男女生古诗背诵大赛。背传统文化里学的古诗,我们分成男生一队,女生一队。比赛规则是背的加3分,读的加2分。

      第一场比赛开始了!女生队派出包馨竹发起挑战,她背得声情并茂为女生队加了3分。而我们男生也不示弱,派出齐挚来迎战。他声音响亮、掷地有声,但是他是读的,所以只加了2分。女生们兴高采烈,又派出了吴雨诺来挑战,女生们的加油声像汹涌的波涛,一浪高过一浪。在同学们的加油声中,吴雨诺又为女生赢得了3分。我们男生们商量一下决定派宋浩然迎战。为了压倒女生们的士气,我们的加油声比她们的声音更要大。宋浩然没有辜负我们的期望,为我们男生加了三分。比赛在如火如茶地进行着

      终于轮到我了!我和陈依蕊对战。一开始,我很紧张,心里就像踹了一只小兔子,怦,怦跳个不停。陈依蕊背完了以后,我的心里有了底,镇定了下来。因为她虽然是背的,但背的不是很熟练,所以只加了2分。我大大方方地站了起来,用洪亮的声音背了一首《酌贪泉》,背完以后响起了一片呐喊声,我抬头一看,我的三分。下面是田慧聪和陈玥艺对战。

      第一场比赛,我们男生获胜。期待下面的比赛更精彩。古诗背诵大赛可真好玩!

      星期一早读时,老师让我们背《小学生必背古诗20首》里面的11、12、13首古诗。哎呀,实在太多了吧!老师还说一星期背完这3首。

      我读了好几遍,就给妈妈背了起来:“《送兄》。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哎!后边是什么来着?不行,想不起来了。妈妈给我提示了一个字“所”,噢!“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耶!终于想到了。

      开始背第二首,咦?怎么回事?第二首古诗的名字想不起来了啊!只记得内容是:“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还是妈妈提醒我,名字是《中秋月》。好了,不说了,赶紧背第三首。

      第三首。“《照镜见白发》,张九龄……”咦?现在怎么改了,光知道名字不会背内容了?呜呜呜……真是古诗带来的烦恼啊!

      妈妈说:“你怎么临到跟前又鸡飞蛋打了呀?”

      “不行,我不想背古诗了!呜呜呜……真的……真的不想背了呀!”

      “不行,继续背!”没料到媽妈的态度异常坚决。

      妈妈,你这是想背死我吗?

      听爸爸说,我上幼儿园小班时,他就开始教我背古诗了。我背会的第一首诗是骆宾王的《咏鹅》。那时只要家里来了客人,爸爸就让我背诵,每次都得到大人们的夸奖。

      我有一个黑皮笔记本,上面全是爸爸抄写的古诗,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分类,春天的诗,如晁冲之《春日》“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夏天的诗,如苏舜钦《夏意》“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秋天的诗,如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冬天的诗,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按季节背诵,容易记住。

      我背古诗都是在晚上,临睡前,爸爸坐在床边,一句一句地教。已经学过的诗,他先念起头的两个或四个字,作个引导,我接下来念完整的句子,有时候我心不在焉,不管题目,串了句子,比如“春风”,应该是“春风得意马蹄疾”是孟郊的诗,我却念成了“春风不度玉门关”,成了王之涣的诗。

      有一次我不想背诗,觉得没意思,爸爸逼得紧,我冲他发脾气:

      “真是没劲!想背诗,明天请我吃肯德鸡!”

      爸爸也有点急了,说道:

      “唐诗才是大餐!”

      在我会背的诗歌里,我最喜欢王维的《山中》:“天寒红叶稀,荆溪白石出。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要问我为什么?因为这是我爸爸最喜欢的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这是谁在背古诗呢?那肯定是调皮捣蛋的我了。

      暑假已过一半,我的假期作业也都已经按时完成了,可恶的爸爸就给了我一项坚决的任务,就是对四年级有密切关系的古诗考级——古诗80首,我一听马上就眉头紧皱,这不是要我的命吗?不过,老爸的话就是圣旨,我能为抗吗?最后爸爸给了一星期的时间让我把这本古诗80首全部背出。我就不情愿的点头同意了,于是我就每天拼命地背古诗,可是有几首古诗实在是太难了,我的头都快爆炸了,这可怎么办呢?一星期的时间一晃就要过了,我还是没有全背出,后来爸爸给了我一个小妙招,就是弄懂故事的大概意思,这样就容易多了,我听了爸爸的一番话,背古诗果然轻松多了,一周就把80首古诗全部解决。最后还通过爸爸严峻的'考验。我的心就像一块石头终于落下了。经过这次背古诗,我总结了一个结论,无论被什么东西,不要死记硬背,只要懂得诀窍,什么事都能引刃而解。

      这个暑假我过得太有意义了!

    [阅读全文]...

2022-07-15 06:50:41
  • 背古诗作文7篇

  • 背古诗作文7篇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背古诗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今天我太困了,躺在床上一下子就睡着了。不知不觉中,我乘上了宇宙飞船,来到了水果星球。这里的东西怎么都是水果做成的?我来到游泳池,往下一跳,不小心呛了口水。咦,水怎么是甜的?原来这里的水全是果汁。我随手一捞,竟捞到了一条鱼,那么香!我试着咬了一口——哈密瓜味!哇!原来是条哈密瓜鱼!刚上岸,我就看见一只老虎向我冲来。我赶紧躲到一边,学着武松打虎的样子,喝了五碗果汁酒。然后,壮着胆跳到老虎的背后,对准老虎就是一拳,没想到溅出来许多香蕉汁。啊,原来是之香蕉老虎。我朝它头上就是一口,咬下了一块香蕉老虎肉。老虎疯狂地跑了,我却在一旁偷偷地乐。走着走着,我又看见了一个桶,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水果。我急忙走向前去,趴在桶沿上,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这时,两个水果士兵走过来,恭恭敬敬地递给我一张奖状。我一时明白不过来,士兵告诉我:“你吃光了我们的垃圾,国王颁发给你一张奖状。”“啊!”我大叫一声,羞愧不已。“怎么啦?”妈妈向我走来。我睁开眼睛,噢!原来是场梦。

      昨天上午,老师要我们回家学*并且背诵古诗。

      下午放学回家,我就去找出了那本《小学生必背古诗》学*背诵。可是,我一翻开书就遇到了问题,几个方位顺序老是弄错。我灵机一动,在手上写了东西南北这几个字。忘了的时候,我就抬起手来看一看。背了一会儿,我终于背出来了。

      我继续背下面几首古诗。可是,有好几首我也背不出来。我就拣会背的先背,不会背的放在一边,过一会儿再去背。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已经学*过了,而且我会背。但是,真的要背却回生了,卡住了。我只好再读了几遍,再背。好了,现在又背出了。

      下一首古诗比较简单,只有二十个字。我看了几遍。就想试着背。头二句我还能够一字不错地背出来。可是,到了第三句就又不行了,老是出错。我就想怎么才能够记得牢,背得出呢!再在手上写字,不好。有了,我可以抄两遍再背。对,这样做一定能够背出来的。说做就做,我马上开始抄写了。抄好,我又读了两遍,接着再背。果然不出我所料,我还真的把它给背出来了。啊,我好高兴!

      后来,我把整本书看了一遍。我发觉自己能够背出二十多首古诗。我想其他的古诗明天再去一一背出来,直到全部背出背熟为止。

      大家觉得背古诗难吗?是难懂还是乏味?我觉得,能好不容易背会一首古诗是一种骄傲。

      我原来在假期每天背几首短的唐诗,快开学了,妈妈一看老师发的作业才发现,还要背诵长诗呢!什么?我的妈妈呀,你真糊涂,这口袋书里面的诗词,短的就有五六十字,那首《阿房宫赋》要几百个字呢!

      还好,距离开学还有时间,加油一定能够成功。这几天,我就一直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春江花月夜》、《满江红》、《春江花月夜》……背诵这些有几个秘诀,比如今天背诵的《龟虽寿》中有一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就记成老骥“*”,这是第一招:同音词!第二招就是换意思。《春江花月夜》里有一句: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皆似霰,我记成去接4条线,就会背诵了!

      虽然我用这样的办法能很快记住,但我也知道必须要改正。因为到时候若是默写,恐怕我又得成错别字大王了!

      从我上一年级开始我的妈妈就让我每一天都试着去背一首古诗,妈妈说如果我这样做了我的语文水*一定会得到一定的提升的。俗话说的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更何况我还是会背古诗呢?

      所以我自从妈妈对我提出这个要求以后,我就每一天都在坚持着背古诗,不管哪个年代的诗我都背过,可以说是任何的诗词歌赋都不会难得倒我,每一次上语文课的时候,我总是能够非常自信的读出几首甚至是直接去背上几首我比较喜欢的古诗来,同学们和老师听到我背古诗都对我表示非常的惊讶,同学们都认为我是一个背古诗的天才,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其实我每一天都是在独自努力着。没有一天能够偷懒或者是懈怠的。

      背了这么多首古诗,我其中最喜欢的还是李白的《静夜思》了,这一首五言绝句把作者的浓郁的思乡之情都给激发出来了,李白把自己的情感全部都藏在了短短的二十个字之中,用非常优美的语言和文字来书写一副优雅的思乡的场景,真是让我着实的感到佩服,难怪人们都把李白称之为诗仙。

      过完年,爸爸看到王小西的日记才知道,寒假作业还有背古诗呢!我傻眼了,快开学了,我才背了一首“口袋诗”。

      我该怎么办呢?我害怕到时候老师检查,我背不出来,老师批评我;万一我背的很结巴,老师告诉我爸爸怎么办?如果因为我背不好古诗,别人都嫌弃我,耻笑我,我该怎么办?此时,我的心情就像乌云一样在天空中翻滚,顿时那焦急的泪水涌出了我的双眼。

      我要抓紧一分一秒背古诗了。在爸爸的帮助下,我背会了《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满江红。怒发冲冠》等。为了背会这些诗词,我用了许多方法,我听诗词歌曲,抄写诗词,理解词义。这些词真是难背呀!比如《满江红》中有句“靖康耻、犹未雪”。虽然爸爸给我讲了“靖康”是一个年号,“耻”是耻辱的意思。爸爸说那一年,匈奴把北宋的皇帝和大臣都抓住了,北宋灭亡了,可是我还是记不住这一句。于是我就想成了我的同学康熙轩的耻辱,没有报仇雪恨,这样我就记住了这句话。

      明天就要开学了,我只背会了6首古词,我该怎么办呢?真希望老师只让我背我会背的这几首诗词呀!

      今天,传统课上,我们举行了一场激烈的男女生古诗背诵大赛。背传统文化里学的古诗,我们分成男生一队,女生一队。比赛规则是背的加3分,读的加2分。

      第一场比赛开始了!女生队派出包馨竹发起挑战,她背得声情并茂为女生队加了3分。而我们男生也不示弱,派出齐挚来迎战。他声音响亮、掷地有声,但是他是读的,所以只加了2分。女生们兴高采烈,又派出了吴雨诺来挑战,女生们的加油声像汹涌的波涛,一浪高过一浪。在同学们的加油声中,吴雨诺又为女生赢得了3分。我们男生们商量一下决定派宋浩然迎战。为了压倒女生们的士气,我们的`加油声比她们的声音更要大。宋浩然没有辜负我们的期望,为我们男生加了三分。比赛在如火如茶地进行着

      终于轮到我了!我和陈依蕊对战。一开始,我很紧张,心里就像踹了一只小兔子,怦,怦跳个不停。陈依蕊背完了以后,我的心里有了底,镇定了下来。因为她虽然是背的,但背的不是很熟练,所以只加了2分。我大大方方地站了起来,用洪亮的声音背了一首《酌贪泉》,背完以后响起了一片呐喊声,我抬头一看,我的三分。下面是田慧聪和陈玥艺对战。

      第一场比赛,我们男生获胜。期待下面的比赛更精彩。古诗背诵大赛可真好玩!

      “丁零零……丁零零”,悦耳的铃声响起,组员们个个争先恐后地奔向组长,伴随着的是那诵读声,唯有我们的组员泰然自若。没过多久,其他组都背完了,而我们组里的成员才慢悠悠地走了过来。坐在我后面的同学最先走来,自信地说:“组长,我要背古诗。”可他张口便出师不利:“嗯,丞相祠堂何处寻?嗯……什么来着?”最终向他的同桌投去了求助的小眼神,但同桌只是一副无可奈何的表情,见我在看他们后,便十分尴尬地笑了起来,灰头土脸地逃了。第二个同学背得快,结束得也快:“丞相祠堂……”他就这样盯着我看了一个世纪,也没想出一点关于古诗内容。他,沮丧地走开了。最前排的小胖墩更是离谱,张嘴就来:“丞相祠堂……锦宫……不对!”他的大脑袋好像一个摇铃,左右移动着,眼睛四处张望着:“哦,锦官……城外柏……森森”复读机般铿锵有力地背了出来,真不知该拿他们怎么办!

      “丁零零……丁零零”,铃声再次响起,这个中午,同学们哪是在背古诗,分明是在饶舌呀。下次的饶舌比赛不知何时举行!

    [阅读全文]...

2022-03-16 11:37:50
  • 背古诗作文12篇

  • 背古诗作文12篇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背古诗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拿起古诗书,准备背一背老师要求背的古诗。我翻到第12页。一看:呀!竟是水调歌头!音乐老师可是教过我们水调歌头的歌的!嘻嘻,我估计背一下连一分钟也不用吧。

      我看也不看,立马开始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我刚背一句话,妈妈的声音就从远处飘来:“你以前背书都很流利顺畅,今天怎么这么脱音?”

      我忙反驳:“因为音乐课教了水调歌头的歌,这首歌是舒缓的,我按照歌的语调背,当然脱音啦!”

      妈妈并没有反驳。

      我便继续背道:“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太难听啦!”妈妈有些受不了,“你能背快一点吗?”

      我只好服从命令,试着快快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一旦脱离出那首歌,就如同火车脱离了轨道。我十分不*惯,甚至还找不着调,找不着调,我便背得飞快,快的口齿不清,舌头都要打结了,一个字也听不清,只有“嗡嗡嗡”的声音在耳边回响。

      “你能试着稍微背慢一点儿吗?”妈妈请求道。在妈妈的帮助下,我终于恢复了被古诗的正常语调。不过还是很别扭。可是,我又犯了个毛病。每背一句之前,都必须要在心里唱一唱那首歌,才能背得出来。

      妈妈好心的给了我一个建议:“你先看一遍翻译,再读个十来遍就会背了。”

      我准备照做。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我看了遍翻译。“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耐心地读了十来遍。

      我把古诗书交给妈妈,心中有些忐忑不安。不过我还是顺利的把它背了下来。呵呵,妈妈的方法果然有效!

      漫长的暑假过去了一半,做完功课的我有些无所事事。一天,爸爸从书店带回一本《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要求我每天至少背诵三首。 “又要背书”,我很不情愿,心里直犯嘀咕,“这么多古诗怎么记得住呀?” 看……

      “又要背书”,我很不情愿,心里直犯嘀咕,“这么多古诗怎么记得住呀?”

      看我面有难色,爸爸坚定而又严厉地开导我说:“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歌是中国古代文人智慧的结晶,很多经典诗篇语言优美,韵律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很容易记忆的。你如果能从中吸取诗歌的精髓,丰富自己的学识,我相信这个假期你一定收获很多。”

      父命难违,我只有硬着头皮从第一首《江南》开始背诵起来。每背一首古诗,爸爸先教我随他一起大声朗诵几遍,然后给我解释诗词的大概意思,有些地方我一知半解,他就耐心地为我讲述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再让我反复地吟诵,一遍又一遍,直到能熟练地背诵为止。

      渐渐地,我开始踏进了诗歌的殿堂,一句句经典的诗词把我引入到另一个童话般的世界,激起我无限的遐想。我像是闯入到阿里巴巴那满是金银的山洞,如饥似渴地吸取着知识的宝藏。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让我体会到光阴飞逝时间的珍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明白了父母的养育之恩游子们无以回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我仿佛看到风雪大漠中将士们奋勇杀敌的场面;“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我又依稀看到了初春到来万物萌发生的希望;“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祖国的江山多美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思乡的情怀又是如此的哀愁……

      我想我应该感谢爸爸,是他让我领略到了经典古诗独一无二的无穷魅力,也让我体会到了严厉面孔后面那份如大山般厚重的父爱。

      星期一上午,语文老师王老师要开始点人上台背古诗了,我的心扑通扑通跳个不停。

      王老师开始点人了。我非常紧张,心想:老天爷,千万不要点到我啊!我昨晚背是背了,可是背得不是很熟。天灵灵,地灵灵,千万不要点到我啊。我紧张地看着老师,当老师向我这边看过来时,我下意识做了一个在捡东西的动作,可不管我怎样,也改变不了命运,老师还是点了我。

      我坐在凳子上,腿不停地发抖,最后我还是鼓起勇气地迈出了一只脚,接着又伸出第二只脚,然后整个人站起来。我不停地把手在裤子上摸来摸去,还不时地摸了摸鼻子,抓了抓头发。可我还是站在原地不动,像一根钉子似的。突然,我的同桌张逸赓把我用力一推,我上前了几步。老师看着我的样子就说道:“聂梓翔,别紧张,慢慢来。”接着,班里响起了呐喊声:“加油,聂梓翔!加油,聂梓翔……”我鼓起勇气,吸了一口气,紧张地走上了讲台。

      我来到讲台上,望了望天花板,断断续续背了起来:“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三万条。”同学们哈哈大笑起来,我疑惑不解,不知道同学们笑什么,我回想了一下,突然意识到哪里出错了,我立马说道:“啊!不对,应该是穿尽红丝几万条!”老师对同学们说道:“聂梓翔战胜了紧张,我们为聂梓翔鼓掌。”

      之后,我在同学们的掌声中不好意思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心里想着:我刚才背得好不好?有没有太多错误?有没有结结巴巴……

      通过这次背古诗,我明白了一些道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敢于尝试才能战胜紧张!

      周六下午,我在绞尽脑汁地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

      唉!我前面背得倒还行,当我背到后面《望天门山》的“*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时候,我呀,总会把这一句与《早发白帝城》的“*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给混淆了。这使我万分苦恼。

      咦,有啦!一个念头在我的脑子里一闪而过:老方法,死记硬背。可是当我想这样背时,我又想到另外一个办法:做小抄。对于这个技巧我可是无比在行,每一次的语文听写,我总把写不好的词语抄在手上。问题由此而来——用哪一个办法好?选择前一个办法我总觉得太麻烦,可是选择后一个办法却使我不太心安,妈妈那句话一直在我的耳旁徘徊:“做人要诚实,千万不要活在谎言的面具下!你一定要记住这句话,这会让你受益匪浅的。”

      我埋怨古代诗人,没事不去打手机、打电脑、看电视,写啥诗,遭殃的不还是后代?我埋怨老师吃饱了撑着没事干,非要布置这么不好背的古诗干啥?我一边抱怨,一边仰头望着对面的屋檐。那儿有两只麻雀,一点也不通人情,叽叽喳喳地在嘲笑我。我哪里受得了,勃然大怒,对那两只笨鸟怒吼:“滚!”它们吓得急拍着翅膀飞走了。

      ——到底咋背呀?

      这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那个下午语文老师教我们背古诗词《清*乐·村居》的场景:老师先在黑板上画一座古人住的小房子,在小房子的前面画一条小溪,溪东画块田,再画两个老翁,二儿子编鸡笼,小儿子剥莲子……

      我突然灵机一动,想了一个办法——先画一幅诗意图,再借助图画来背。

      ……

      “太好了!太好了!我终于会背了,天无绝我之路。”我面对着门口,疯了似的大声叫喊。

      两只麻雀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它们分明是在祝贺我呀!

      记得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老师发给的《娃娃乐园》里,每期都有古诗。每当我们小朋友一起跟着老师朗诵古诗时,我就感觉到特别有趣。于是,就和爷爷商量好,一起学背古诗。

      我们背诗的方法很特别,全是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背。爷爷每天骑车送我去上学,大约要用十分钟的时间,十分钟的时间能干什么呢?你可不要小看这短短的十分钟。我们在这十分钟的时间里,就可以学会背两句诗。爷爷背上半句,我背下半句。下午放学的时候,我们还是按照这种办法,再背两句诗。因为背的都是绝句,绝句都是4句诗,这样,一天就可以背诵一首诗。

      我们坚持了一个月就背了二十多首诗,渐渐地,我喜欢上了背诗,因为背起来很好听,词句优美、顺口。我也经常和爷爷边拍手边背诗,你一句,我一句,看谁接不上来。

      又过两个月,我已经会背六十多首诗了。我感觉古诗把我带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知识的大门向我敞开了,我的眼界也大大扩展了。诗中描写的锦绣河山、人物生活、花鸟鱼虫、诗人展现的,好像都是一幅幅生动的、五彩斑谰的美丽画卷。每首诗都会让我有许多想象。

      后来,在春天里,妈妈带我去南方旅游。当我看到江南的美景时,我便情不自禁的想起白居易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夏天里,大姨带我去洪泽湖看荷花。当我在湖边看到满湖美丽的荷花时,我想到了杨万里的一首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在秋风萧瑟的季节里,我想起了一首关于菊花的诗: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引花开尽更无花。

      在大雪纷飞的时候,看着皑皑白雪,我会想到《白雪歌》中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古诗给我带来了知识和快乐。后来,我一直坚持利用这十分钟,背完了一百零八首诗。幼儿园毕业了,我不再那样背古诗了。但是,那段时光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我多么希望还能和爷爷一起背古诗啊!

      最*吴老师让我们把《小学生75首必背古诗》前30首背熟,同學们苦恼不已,心仿佛一下子被人给攥紧了。唉——真是古诗好似满天星,何时才能摘干净啊!

      傍晚放学回到家,我写完作业,就开始背古诗。此时,看到邻居家的小伙伴手里拿着风筝迎风放飞,我脑子一转,想到了诗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吃晚饭的时候,外公不小心把米粒掉在了地上,我立刻吟诵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外公不好意思地笑了,还向我竖起了大拇指。今天是感恩节,我打电话问候在远方的爸爸,我想爸爸一个人在外地很孤单,他会不会像王维一样“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或者像王安石一样,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归乡之情?

      慢慢地,我发现背古诗好像并不难,而且我还发现了这些诗句很优美。生活中处处隐藏着诗,只要用心,我也会成为“小诗人”。我想如果明天抽查的话我一定会顺利通关的。

      第二天,语文课上,我还是惴惴不安,害怕万一卡壳闹笑话。我的身上好像突然钻进来一个小精灵,在我的心里面顽皮地跳上跳下,而且越跳越快。不好,吴老师那犀利的眼神扫向我了,看样子要让我背诵了!那小精灵似乎一下子窜到了嗓子眼儿。咦?说也奇怪,老师的眼光又移走了,嘘——总算躲过了一劫。吴老师始终没有叫我,我心中的“小精灵”终于安稳了下来。

    [阅读全文]...

2022-07-05 07:06:00
  • 木兰诗写作背景及影响

  • 写作,阅读
  • 木兰诗写作背景及影响

      *优秀的经典诗词歌赋和小说文学等数不胜数,读后都给人心灵启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木兰诗写作背景及影响,希望大家喜欢。

      【背景】

      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数年,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影响】

      《乐府诗集》是古代管理音乐的机构也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后来把乐府的诗也叫乐府,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南歌,即南朝民歌,注重抒情,语言浮华,用词细腻,风格委婉。北歌,即北朝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 《木兰诗》与汉代乐府民歌中的《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整体把握】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第一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木兰之所以“叹息”,不是因为儿女的心事,而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第二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表示对此事的极度重视,愿为父亲分担压力;“旦辞爷娘去……”八句以重复的句式,写木兰踏上征途,马不停蹄,日行夜宿,离家越远思亲越切。这里写木兰从家中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第三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刁斗的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第四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先写木兰朝见天子,然后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再说到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天子不知底里,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

      第五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展现浓郁的亲情;再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最后作为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高潮,是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

      第六段,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其诗中几件事的描绘详略得当,一,二,三,六,七段详写木兰女儿情怀,四,五段略写战场上的英雄气概。从内容上突出儿女情怀,丰富英雄性格,是人物形象更真实感人。结构上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厚禄而热爱和*生活。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木兰诗》的时代背景,当与北魏与柔然之间所发生的长期战争有密切的关系。柔然,亦称蠕蠕,四世纪中,在蒙古高原鄂尔浑河和土拉河流域建立*,经常骚扰北魏。据历史记载,从公元407年到493年80多年中,双方发生的大战役就有15次之多。

      拓展资料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以人物问答及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神气跃然,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文学赏析: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它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此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阅读全文]...

2022-04-06 18:34:30
  • 寻隐者不遇写作背景(寻隐者不遇的古诗词)

  • 写作
  • 贾岛出生在贫穷的家庭,父母早逝,他从小受教于屡试不第叔叔贾默,立志向学除了学*传统的经史外,他还勤学诗歌,拜多位大德高僧为师,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基础。按说以贾岛的才学考中“进士”,应该很容易,但唐朝考试并非靠真实学问,大多靠朝中*举荐,因此,好多人李白杜甫王维等都没考中。贾岛从小立志考中“进土”,以报国荣身。然而他却屡试难中,这中间锗踪复杂的原因着实让他有些失望。贾岛很早便与佛结缘,并在早年出家做了僧人,并法号“无本”,后来在恩师韩愈的鼓励下重燃了当年报国荣家的想法,蓄发还俗参加应试。贾岛的诗对后世影响很大,得到人们喜爱,同时也遭到很多人的批评,说他生活在“安史之乱”的社会,却很少写反应当时现实的诗,这一比杜甫差的太多了。这话有道理也有偏颇。杜甫生活也由盛转衰的时代,盛衰对比造成社会现像明显,杜甫处在人生盛年,经验学识都在鼎峰,写出好作品实属自然。贾岛从出生就遭社会动乱,父母双亡,一个小孩他除用学*来改变命运,他能做什么,到了成年想报国只能靠通过科举,做了官。才能施展抱负,这也是他还俗应试的原因,后来他果然做了一个小官,并且很成功,这也说明贾岛并非只是一个会吟风弄月的诗人。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诗,带一股灵动飘逸的仙气,这和他人生经历和性格有很关系。不是同时代一般诗人可比拟的。

    [阅读全文]...

2021-12-29 19:14:42
  • 杜甫绝句古诗的意思翻译(绝句创作背景介绍)

  • 杜甫,创作
  • 《绝句》唐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诗圣”—- 杜甫(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襄阳人,自称”少陵野老”,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创作从不同的侧面真实而集中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和社会面貌,因而被誉为”诗史”。他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被世人尊”诗圣”。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读书壮游时期

    杜甫七岁即能诗文,十五岁时在文坛初露头角。”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刻苦学*的自述。

    二十岁后, 他开始漫游生活,南游吴越,北游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和李白结为肝胆相照的朋友。这个时期的创作,表现了他青年时期的气概和抱负。如:在

    《望岳》中,他就写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二、长安十年时期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由于奸相扰政,参加考试的人全部落榜,杜甫也身受其害,困居长安10年之久。

    不幸的遭遇使他进一步认识到统治者的腐朽,创作出《兵车行》、《丽人行》等杰出的现实主义诗篇。

    在此期间,诗的风格也由早期的热情奔放,乐观坦荡变得悲壮凄凉,形成”沉郁顿挫”的诗风。

    三、战乱流离时期

    由于安史之乱,杜甫携家和人民一道受冻挨饿,避难流亡,卷进了生活的底层。在沦陷区,山河破碎

    之感甚深。灾难的时代,震撼着诗人的心灵,使他写出了《春望》《北征》和”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

    思想的不朽诗篇,并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

    四、漂泊西南时期

    安史之乱后,于公元759年,杜甫由甘肃颠沛流离到了成都,靠着友人的帮助在城西浣花溪畔营建了草堂。他在这里居住了4年多的时间,写下了240多首诗篇。《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就是在这里写就的。

    《绝句》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当时,由于国内战乱不已,诗人不得不长期客居在成都草堂。本诗在春色秀丽的美景上涂了一层客居异乡的愁思和伤感,春色和乡思交相辉映,增添了诗的韵味。诗中生动自然地描绘出充满生机的春色之美,反映了杜甫经过漂泊的磨难后,在草堂暂得安定生活的同时,始终渴望回到自己的家乡。

    《绝句》白话译文

    原诗译文:

    碧绿的江水把鸟的羽毛映衬得更加洁白,山色碧绿,红艳的野花似乎要燃烧起来。眼看着今年春天又要过去了,什么时候才是我返回家乡的日期呢?

    本诗赏析: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诗人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此诗的艺术特点是,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味。

    [阅读全文]...

2022-01-06 07:25:14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意思(古诗全文欣赏跟背景)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朝代:宋代

    作者:杨万里

    原文: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及注释

    译文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注释①晓出:太阳刚刚升起。②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③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④毕竟: 到底。⑤六月中:六月的时候。⑥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注释⑴晓出:太阳刚刚升起。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

    英译

    What is West Lake in June the day scenery,The scenery and the other seasons are different.Lotus leaf by God as a green,The sun is bright red lotus。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

    创作背景

    林子方举进士后,曾担任直阁秘书(负责给皇帝草拟诏书的文官,可以说是皇帝的秘书)。时任秘书少监、太子侍读的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磋诗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职位知福州。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阅读全文]...

2022-02-21 01:44:16
送兄古诗的写作背景 - 句子
送兄古诗的写作背景 - 语录
送兄古诗的写作背景 - 说说
送兄古诗的写作背景 - 名言
送兄古诗的写作背景 - 诗词
送兄古诗的写作背景 - 祝福
送兄古诗的写作背景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