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带有舒和林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带有舒和林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带有舒和林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带有舒和林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题西林壁》古诗
导语:《题西林壁》是苏轼在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它不仅写出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更重要的是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题西林壁古诗,供各位参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题西林壁原诗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1)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北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2)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从侧面看。
(3)各不同:不相同。
(4)识:认识;清楚。(注:这里不是看清楚,没有看的意思,只有清楚的意思。)
(5)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
(6)缘:同“原”,因为;由于。
(7)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译文
从正面看庐山的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人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啊!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赏析
此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首小诗激起人们无限的回味和深思。所以,《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由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启人心智。因此,这首小诗格外来得含蓄蕴藉,思致渺远,使人百读不厌。
这首诗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语言却异常浅显。深入浅出,这正是苏轼的一种语言特色。苏轼写诗,全无雕琢*气。诗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种质朴无华、条畅流利的语言表现一种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这意境又是不时闪烁着荧荧的哲理之光。从这首诗来看,语言的表述是简明的,而其内涵却是丰富的。也就是说,诗语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逻辑性的高度统一。诗人在四句诗中,概括地描绘了庐山的形象的特征,同时又准确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织一起,互为因果,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王国里的典型,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千百次的把后两句当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如果说宋以前的诗歌传统是以言志、言情为特点的话,那么到了宋朝尤其是苏轼,则出现了以言理为特色的新诗风。这种诗风是宋人在唐诗之后另辟的一条蹊径,用苏轼的话来说,便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形成这类诗的特点是:语浅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题西林壁》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描写山林的古诗
古体诗是与*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体诗形成前,各种汉族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描写山林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1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3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4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为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6鸟鸣涧
作者: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7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夏日山中
作者:李白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9独坐敬亭山
作者: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0终南山
作者:王维
太乙*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11三峡
作者: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阙通:缺;重岩一作:重峦)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同:泝;暮到一作:暮至)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西鄙人《哥舒歌》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李商隐《赠荷花》
富而不骄,贵而不舒。——《史记·五帝本纪》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文心雕龙·物色》
高词迥映,如朗月之悬光;叠意回舒,若重岩之积秀。——《晋书·列传·第二十四章》
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积恶在身,犹火之销膏,而人不见也。——《汉书·传·董仲舒传》
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汉书·传·董仲舒传》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苏轼《石苍舒醉墨堂》
意得则舒怀以命笔,理伏则投笔以卷怀——《文心雕龙·养气》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小窗幽记·集景篇》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礼记·大学》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郑板桥《咏芭蕉》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张籍《征妇怨》
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杜甫《小至》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西鄙人《哥舒歌》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传·董仲舒传》
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左思《咏史八首》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苏轼《石苍舒醉墨堂》
春*寒虽转,梅舒雪尚飘。——阴铿《雪里梅花诗》
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李白《襄阳歌》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弟子规·信》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水调歌头·游泳》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小窗幽记·集景篇》
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苏轼《石苍舒醉墨堂》
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佚名《月出》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蝶恋花·答李淑一》
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文心雕龙·神思》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袁宏道《满井游记》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宋玉《神女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陆游《秋思》
削简龙文见,临池鸟迹舒。——李峤《书》
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李白《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李世民《守岁》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杜甫《潼关吏》
舒而脱脱兮!——佚名《国风·召南·野有死麕》
青袍似春草,草长条风舒。——佚名《穆穆清风至》
愁肠待酒舒。——晏几道《阮郎归·旧香残粉似当初》
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舒高洁。——丘处机《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
华灯步障舒光,皎若日出扶桑。——曹植《妾薄命行·其二》
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声律启蒙·上卷·五 微》
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苏轼《石苍舒醉墨堂》
关于春天树林的古诗
我漫步在林间,鸟语花香,诸多自然奇景让我彻底陶醉了。大森林风景如画,是一个天然的巨大宝库,我们应该热爱它、保护它。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春天树林的古诗,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云锁嫩黄烟柳细,风吹红蒂雪梅残。——出处:阎选《八拍蛮·云锁嫩黄烟柳细》
2、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出处:谢逸《江神子·杏花村馆酒旗风》
3、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出处:杨万里《新柳》
4、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出处:韦应物《东郊》
5、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出处:刘方*《代春怨》
6、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出处: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7、杨柳千条拂面丝,绿烟金穗不胜吹。——出处:温庭筠《题柳》
8、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出处:秦观《画堂春·春情》
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碧湖湖上柳阴阴,人影澄波浸,常记年时欢花饮。——出处:杨果《小桃红·碧湖湖上柳阴阴》
11、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出处:杨万里《小池》
12、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出处:佚名《青青河畔草》
13、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出处:黄庭坚《南歌子·槐绿低窗暗》
14、为*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出处:白居易《青门柳》
15、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出处:李商隐《夕阳楼》
16、白鸟朱荷引画桡,垂杨影里见红桥,欲寻往事已魂消。——出处:王士祯《浣溪沙·红桥》
17、宠柳娇花寒食*,种种恼人天气。——出处: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18、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出处:张敬忠《边词》
19、短长亭子短长桥,桥外垂杨一万条。——出处:钱枚《忆王孙·短长亭子短长桥》
20、昨夜东风入武阳,陌头杨柳黄金色。——出处: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21、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出处: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22、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出处:杨巨源《城东早春》
23、垂柳覆金堤,蘼芜叶复齐。——出处:薛道衡《昔昔盐》
24、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出处: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25、小立红桥柳半垂,越罗裙飏缕金衣。——出处:纳兰性德《山花子·小立红桥柳半垂》
26、*桃花烘日出,四围高柳到天垂。一尊心事百年期。——出处:姜彧《浣溪沙·山滴岚光水拍堤》
27、日落谢家池馆,柳丝金缕断。——出处:韦庄《归国遥·春欲晚》
28、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出处:崔颢《黄鹤楼》
29、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出处:贾至《春思二首·其一》
30、东风静、细柳垂金缕。——出处:万俟咏《三台·清明应制》
31、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出处:贾岛《题李凝幽居》
32、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出处:关汉卿《一枝花·不伏老》
33、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出处: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34、君行四月草萋萋,柳花桃花半委泥。——出处:纳兰性德《送荪友》
35、最是多情汴堤柳,春来依旧带栖鸦!——出处:曾棨《维扬怀古》
36、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出处:杜甫《后游》
37、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出处:吴文英《唐多令·惜别》
38、门外垂杨岸侧,画桥谁系兰舟。——出处:万俟咏《木兰花慢·恨莺花渐老》
39、槐柳野桥边,行尘暗马前。——出处:齐己《送人游塞》
40、垂柳依依惹暮烟,素魄娟娟当绣轩。——出处:王元鼎《凭栏人·闺怨》
41、台榭空蒙烟柳暗,白鸟衔鱼欲舞。——出处:纳兰性德《摸鱼儿·午日雨眺》
42、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踏歌声。——出处: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43、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出处:张孝祥《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44、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出处:白朴《天净沙·春》
45、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出处:王维《洛阳女儿行》
46、绿槐烟柳长亭路,恨匆忙分离去。——出处:惠洪《青玉案·绿槐烟柳长亭路》
47、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出处: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48、梅片作团飞,雨外柳丝金湿。——出处:雷应春《好事*·梅片作团飞》
49、离恨远萦杨柳,梦魂长绕梨花。——出处:刘迎《乌夜啼·离恨远萦杨柳》
秘阁舒职方知舒州
杨亿〔宋代〕
西昆册府控千庐,铅笔多年校鲁鱼。厌享双鸡太官膳,贪乘五马使君车。明光书省辞青琐,天柱仙坛访紫书。祇恐政成抛印绶,携家深入白云居。
高庙灾董仲舒推说其意稿未上主父偃候仲舒私
袁说友〔宋代〕
老学推占后,奸人娼嫉初。怀私真诡计,候见窃成书。猛欲挤贤辙,宁思戒覆车。那知一回首,身已毙诛锄。
自舒城南至九并并舒河行水竹甚有佳致马上成五首 其一
刘攽〔宋代〕
升曦上南山,千峰云碧明。晨风激寒水,琴瑟环佩声。
蚕老桑柘空,麦熟黄鹂鸣。浩然田野兴,遂尔忘都城。
自舒城南至九并并舒河行水竹甚有佳致马上成五首 其二
刘攽〔宋代〕
高高嘉树阴,下下修竹林。水光摇日影,人语乱鸟吟。
兴适尽佳境,有逢皆会心。安知道路傍,前更登嵚岑。
自舒城南至九并并舒河行水竹甚有佳致马上成五首 其三
刘攽〔宋代〕
一溪分百泉,一泉流十家。恶竹莽连云,古树横带沙。
鱼子戏稻秧,凫雏唼荇花。信美非故乡,无由寄生涯。
自舒城南至九并并舒河行水竹甚有佳致马上成五首 其四
刘攽〔宋代〕
溪水转山曲,杳如天际流。浅濑不解衣,浮查曰为舟。
惜无同心子,此地聊淹留。但爱溪上儿,蓬头坐垂钩。
自舒城南至九并并舒河行水竹甚有佳致马上成五首 其五
刘攽〔宋代〕
南山*仙居,太古馀积雪。阴云五月寒,松桧为之折。
如何车马客,尘土倦炎热。挥手谢世人,吾将与君绝。
舒城怀古古舒子国汉颉羹侯作堰储水灌田至今赖之
李裕〔元代〕
荒城十里枕龙眠,汉业于今已弃捐。惟有颉羹三堰在,舒民犹赖灌桑田。
哥舒歌
西鄙人〔唐代〕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石苍舒醉墨堂
苏轼〔宋代〕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
何用草书夸神速,开卷惝恍令人愁。
我尝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年瘳。
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
*者作堂名醉墨,如饮美酒销百忧。
乃知柳子语不妄,病嗜土炭如珍羞。
君于此艺亦云至,堆墙败笔如山丘。
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胡为议论独见假,只字片纸皆藏收。
不减钟张君自足,下方罗赵我亦优。
不须临池更苦学,完取绢素充衾裯。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1、大林寺:在江西庐山附*。
2、人间:指庐山下的*地村落。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6、长恨:常常怨恨。
7、春归:春天回去了。
8、觅:寻找。
9、不知:岂料、想不到。
10、转:反。
11、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12、始:开始。
译文:
四月,*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
但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开始盛放。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
此时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
赏析:
这首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立意新颖,构思灵巧,意境深邃,富于情趣,启人深思,惹人喜爱,是唐人绝句中又一珍品。全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你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这首诗前两句讲四月春末在山寺见到桃花,后两句再表达诗人在山寺遇到春天的喜悦心情。透露了诗人对宁静、和谐、清新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大林寺所在地,地势较高、气候寒冷,一般地方桃花在早春二月开放,四月凋谢,这里却到四月才盛开。诗人说“春归无觅处”、“转入此中来”,多么风趣!春天哪有脚步?怎会转移呀?这是诗人丰富的想象,也是他惊讶、喜悦心情的自然流露。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山外春已归去的时节,在山中却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色。这种自然界的强烈反差,令诗人产生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复杂感慨。从字面上,诗人在登山之前,曾为春光逝去而怨恨或失望,当一片春景映眼帘时,又感到一些由衷的惊喜与无奈的宽慰。或许这种感慨,表面上是由自然景色变化而发,实际上是曲折地反映出他悲凉而惆怅的情怀。
诗人写这首小诗时,是在江州司马的任上。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可谓春风得意。谁知几年京官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身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沧桑感慨。这种沧桑的感慨,也许自然地融入这首小诗的意境,使《大林寺桃花》纪游诗,蒙上了逆旅沧桑的隐喻色彩。
正是这种感慨,诗人不用“山外”四月芳菲尽,而用“人间”。这种遣词颇令人品茗其中的深邃意味。“人间”一词,决不仅仅为“山寺”的对仗工整而用,“山寺”也许就是诗人忘忧、宽慰的“人间”的仙境。“人间”天涯沦落的长恨,也许在桃花盛开的仙境会得到解脱;人生摆脱悲欢离合烦忧的办法,也许就在远离喧嚣的美丽和宁静中向你走来。
题西林壁古诗赏析及诗意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题西林壁古诗赏析及诗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诗意
这首诗描写了庐山雄伟壮丽的景象,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该全面、多角度,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诗的前两句写出了诗人游览庐山看到的景象。庐山是一座山岭纵横交错、山峰起伏的大山,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的姿态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性地写出了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后两句是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看清楚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只因为诗人自己就在庐山之中,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个山峰一道山岭,不能从整体上看清楚庐山。这两句诗同时说明了一个道理:对于一切复杂的事物,如果不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就很容易被个人的局限性或者局部现象所迷惑,只有研究它的各个方面,才能对事物得到全面正确的认识。
赏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一句说的是游人从远处、*处、高处、地处等不同角度观察庐山面貌是可以得到不同观感的。有时你看到到是起伏连绵的山岭,有时你看到的是高耸入云端的山峰。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古诗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翻译: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古诗
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卢纶 塞下曲·林暗草惊风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译文及注释】
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
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1、塞下曲——古代歌曲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
2、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3、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4、*明——天刚亮的时候。
5、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6、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7、石棱——石头的边角。
【赏析】
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记载当时名将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传》。原文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中(zhòng)石没镞(箭头),视之,石也。”
诗的前两句写事件的发生:深夜,山林里一片昏暗,突然狂风大作,草丛被惊得刷啦啦起伏抖动;蛙人起落处恍恍惚惚有一头白虎扑来。这时,将军正从林边驰马而过,他眼疾手快,拉满弓一箭射出… …
后两句写事件的结果是:第二天清晨,将军记起昨晚林间的事,顺原路来到现场,他不禁大吃一惊:明亮的晨光中,分明看见被他射中的'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座巨石。恐惧感默然蹲在那里,那枝白羽箭竟深深钻进石棱里去了!请注意箭射入的部位,是窄细的尖突的石棱!这需要多大的臂力,多高的武艺啊!
有人要问,将军射老虎,干吗不当时就看结果,还要等第二天早晨?原来的故事并没说第二天才知道射中的是石头呀!这,就是诗人的艺术处理了。第一,这样可以表现将军的自信,从来是百发百中,这一次还怕它死不了跑掉吗?第二,可以增加形象的直观性,让人看得更清楚些,如果是当夜就看,固然也能发现是一场误会,但很难取得现在这样的画面一般的鲜明效果。
诗,最注重含蓄,最讲究意在言外。看到诗中箭入石的描写,我们会油然联想:如果射中的真是老虎将会射成什么样子?如果在战场上射击敌军兵马呢?于是,一位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的将军形象,便盘马弯弓、巍然屹立在我们眼前了。
古诗题西林壁拼音版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收集了古诗题西林壁拼音版及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tī xī lín bì
题西林壁
sū shì
苏轼
héng kàn chēng lǐng cè chēng fēng
横看成岭侧成峰,
yuǎn jìn gāo dī ge bù tóng
远*高低各不同。
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不识庐山真面目,
zhǐ yuán shēn zài cǐ shān zhōng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词句注释
⑴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⑵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侧面。
⑶各不同:各不相同。
⑷不识:不能认识,辨别。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⑸缘:因为;由于。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
从远处、*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
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文学赏析
此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首小诗激起人们无限的回味和深思。所以,《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由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启人心智。因此,这首小诗格外来得含蓄蕴藉,思致渺远,使人百读不厌。
这首诗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语言却异常浅显。深入浅出,这正是苏轼的一种语言特色。苏轼写诗,全无雕琢*气。诗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种质朴无华、条畅流利的语言表现一种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这意境又是不时闪烁着荧荧的哲理之光。从这首诗来看,语言的表述是简明的,而其内涵却是丰富的。也就是说,诗语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逻辑性的高度统一。诗人在四句诗中,概括地描绘了庐山的形象的特征,同时又准确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织一起,互为因果,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王国里的典型,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千百次的把后两句当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如果说宋以前的诗歌传统是以言志、言情为特点的话,那么到了宋朝尤其是苏轼,则出现了以言理为特色的新诗风。这种诗风是宋人在唐诗之后另辟的一条蹊径,用苏轼的话来说,便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形成这类诗的特点是:语浅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题西林壁》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创作背景
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 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据南宋施宿《东坡先生年谱》记载可知此诗约作于元丰七年五月间。
题西林壁改写
庐山自古以来就被不少文人墨客所喜爱。太白曾经游历庐山,大笔一挥,写就一篇《望庐山瀑布》。今天,当我真正来到这里时,我才明白庐山是多么美丽!
庐山雄伟壮阔。从正面看,连绵起伏的山脉上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植被,高大挺拔的墨绿色大树仿佛是一个个士兵站在山上不动分毫。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中,懒洋洋的散发出金芒,阳光如丝如缕的照在树木上,时不时引来几声鸟儿的鸣啭、歌唱,让人耳目一新。我又来到庐山的另一侧,忽然,庐山又从连绵不绝的山脉变成了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怪石嶙峋,山险坡陡。云雾飘缈,围绕着庐山,让它更添几分神秘。
庐山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大的变化呢?为什么庐山会从山脉变成高山呢?原来,正是因为我自己身处庐山,所以才看不出庐山的“真面目”!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我们认不出事物的全貌时,我们只需要跳出局外,重新审视全局,就能对局面得到更全面,更有效地认识!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抓住关键词句,读中感悟,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完美思想感情。
3.复*以前学过的古诗。
二、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入
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那些古诗啊,还记得吗?谁来背给大家听听?(学生踊跃背诗)
2.读题
真不错你们会背这么多的古诗。今日我们来学*一首新古诗《题西林壁》(齐读课题)
3.解题
你们明白吗?《题西林壁》中的题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明白的?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你明白吗?(在西林寺的墙壁上题诗)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必称盛唐,而有唐一代,诗人能称“大”的,仅有李白、杜甫、白居易而已,世称唐代三大诗人。
江州,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市,庐山风景区就在江州城东三十余里的地方。大林花径就是庐山著名的花径风景区。
公元815年,唐宪宗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其后白居易又被诽谤: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白居易却著有“赏花”及“新井”诗,违背了封建礼教的人伦道德。于是朝廷以此为理由把白居易贬为江州司马。实际上这些都是别有用心的人的托词,真正的原因是白居易直谏不讳,冒犯了*,所以才有人排挤他,把他贬为江州司马。
这位“青衫湿”的江州司马,在被贬的第二年所做《琵琶行》一诗中,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沧桑感慨。这种沧桑的感慨,陪伴了白居易在江州司马任上的始终,也自然地融入了被贬第三年,也就是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7年,白居易写的一首小诗——《大林寺桃花》,这种沧桑的感慨使这首纪游诗蒙上了逆旅沧桑的隐喻感觉。
在大地春回芳菲尽落的人间四月,已经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邀一众好友来到庐山登香炉峰宿大林寺。这大林寺因山高路远而人迹罕到。正因山高地深,与世隔绝才使这里的孟夏四月还有微微的春寒之意。山地气候就是这样,气温和气候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发生不断的变化。就是因为如此,才使得大林寺气候如初春的二三月。桃花初露芬芳,美艳可人。这不禁使白居易发出感慨,这是人间还是仙境?
白居易由惊异而欣喜,由欣喜而心花怒放,从而放飞了思绪,原来“我”因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无情,是错怪了春天。她只是从人间转身悄悄躲进这庐山第一胜境的大林寺了。这人间胜境,既能容得下这调皮可爱的春天,自然也是我白乐天感悟逆旅沧桑后的绝佳归隐之所。
带有舒和林的古诗
舒舒的古诗
舒事的古诗
舒瑶的古诗
舒轼的古诗
带舒字的古诗
哥舒哥的古诗
带舒灵的古诗
带涵_舒的古诗
带望舒的古诗
含舒然的古诗
舒适的古诗有
含舒娴的古诗
含舒悦的古诗
借景舒情的古诗
睡的舒服的古诗
戴舒婧唱的古诗
舒开头的古诗
古诗有舒颖二字的有
带舒爽的古诗
亦舒写的古诗
鸟舒服的古诗
借月舒坏的古诗
表是舒适的古诗
董仲舒的古诗
带有舒与雅的古诗
含有舒睿的古诗
带舒琪的古诗
带有舒宁的古诗
舒适写的古诗
有叠词的古诗文
古代描写男子英俊的古诗
德育学做人的古诗
有关净寺的古诗
千古华丽的古诗词
方位的天气的古诗
古诗描绘传统节日的
秋池是谁的古诗
形容一个人活够的古诗
古诗词中某一意象的作用
古诗的爱情宣言
带成安的古诗
表示工作不顺的古诗
小恩小惠的古诗词
集体背错的古诗
汗水湿衣衫的古诗是那首
赞美宴词的古诗
形容八十岁的古诗词
悼念为国捐躯的英雄古诗词
关于螳螂的诗歌或者古诗
关于妮妮的古诗
马诗的古诗原文
鹅鹅鹅的诗古诗
描写三四月景色的古诗
有关孝亲敬老的名言古诗故事
半夜思念爱人的古诗词
烟村古诗的情感
赞美甘肃庆阳的古诗
勤做的古诗
被丈夫看不起的古诗
输入名字就有自己的专属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