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居夏日古诗的理解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山居夏日古诗的理解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山居夏日古诗的理解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山居夏日古诗的理解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 【朝代】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名词解析:
暝(míng):日落,天色将晚。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新:刚刚。
清泉石上流:写雨后山泉在岩石上流的情景。
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
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浣:洗涤衣物。
随意:任凭。
春芳:春天的花草。
歇:消散,消失。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此处指诗人自己。留:居。此句反用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意思,王孙实亦自指。反映出无可无不可的襟怀。
背景解析: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唐朝诗人、画家,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北宋苏轼评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首诗描绘的是清秋薄暮雨后初晴时的山村图景,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当作于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时,此时已是“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终南别业》)的后期了。开元二十四年(736),唐玄宗时期最后一个开明的宰相张九龄被李林甫等排挤罢官,朝政日趋昏暗,王维的政治热情冷却下来,对政治抱着消极的态度。开元二十八年(740)后,他终南山构筑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此诗即作于这个时期。
译文: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美景足以令人流连。
赏析:
此诗为山水名篇,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却下笔说是“空山”。这是因为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生动表现了幽清明净的自然美。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息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像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的确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的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尾联是诗人有感而发,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其喜归自然,寄情山水,崇尚恬静、淡泊的田园生活,不愿同流合污的感受。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苏轼称赞王维的作品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山居秋暝》就是一首“诗中有画”的佳作。首先,诗中的面有构图之美:画面上有山有水,上部是晴空、朗月和隐约的山峰,中部是苍劲的松林和林间的清泉、山石,下部是山脚的竹林和林边的荷塘。天上的明月照着松林、清泉和山石,清泉流下山,流进荷塘,河边洗衣归来的女子,穿过竹林,走回山村。明月、流水和人物把三部分联成一体,诗篇对之依次写来,从容自然,又层次分明,构成一幅纵轴山水画。其二,诗中有色彩之美,诗人善于用色彩渲染意境,他喜欢用青、绿、白诸色创造恬静的意境,给人淡雅,清新的美感。此诗中的月、松、竹、荷、山石的主色是绿和白,整幅画的青绿色的基调配得十分和谐、素雅,符合诗人隐居*静的心境。另外,诗人对于动静描写的运用也很成功,自然界和人的活动既有动态,也有静景,诗人以动写静,把整个诗的境界反衬得更为幽静。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评价:
刘辰翁《王孟诗评》:总无可点,自是好。
郭濬《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色韵清绝。
锺惺、谭元春《唐诗归》:谭云:说偈(“明月”二句下)。钟云:“竹暄”、“莲动”细极!静极!
唐汝询《唐诗解》:雅淡中有致趣。结用楚辞化。
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月从松间照来,泉由石上流出,极清极淡,所谓洞口胡麻,非复俗指可染者。“浣女”、“渔舟”,秋晚情景;“归”字、“下”字,句眼大妙;而“喧”、“动”二字属之“竹”、“莲”,更奇入神。
王夫之《唐诗评选》:凡使皆新,此右丞之似储者。颔联同用,力求切押。
黄生《唐诗矩》:尾联见意格。右丞本从工丽入,晚岁加以*淡,遂到天成,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此非复食烟火人能道者。今人不察其渐老渐熟乃造*淡之故,一落笔便想作此等语,以为吾以王、孟为宗,其流弊可胜道哉!
范大士《历代诗发》:天光工影,无复人工。
王士祯《唐贤三昧集笺注》:写景太多,非其至者。顾云:翻案“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句,谓岂必春草思归。“随意”字着“秋”,“留”字着“山居”,澹适。
沈德潜《说诗晬语》:中二联不宜纯乎写景。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景象虽工,讵为模楷?
张谦宜《茧斋诗谈》:“空山”两句,起法高洁,带得通篇俱好。
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体读本》:陈德公曰:三四极直置,而清寒欲溢,遂使起二句顿增生致,不见为率。五六加婉琢矣。评:三四佳在景耳,景佳则语虽率直,不伤于浅。然人人有此景。人人不能言之,以是知修辞之不可废也。梅坤承曰:语语作致,三四是其自然本色。
张文荪《唐贤清雅集》:语气若不经意,看其结体下字何等老洁,切勿顺口读过。
刘文蔚《唐诗合选详解》:王翼云曰:前是写山居秋瞑之景,*事言情,而不欲仕宦之意可见。
高步瀛《唐宋诗举要》:随意挥写,得大自在。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古诗赏析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居秋暝》古诗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
1.暝:日落,夜晚。
2.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3.新:刚刚。
4.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
5.喧:喧哗,这里指洗衣服姑娘的欢笑声。
6.浣女:洗衣服的姑娘。浣(huàn):洗衣服。
7.莲动:意谓溪中莲花动荡,知是渔船沿水下行。8.随意:任凭。
9.春芳歇:春天的芳华凋谢了。歇:消散。
10.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此处指诗人。
11.留:居。
译文
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
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
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
清泉轻轻地在大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
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下水撒网。
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
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
赏析
王维的《山居秋暝》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诗的开头两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写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是诗人用大手笔勾画的雨后山村的自然画卷。其清新、宁静,淡远之境如在目前。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诗人隐居于此是何等的闲适,如此描绘山水田园之典型环境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被雨水洗涤后的松林,一尘不染,青翠欲滴;山石显得格外晶莹、剔透新亮;就连月光也像被洗过一样,极其明亮皎洁;山雨汇成的股股清泉顿时流淌于拾级而上的石板上,又顺着山涧蜿蜒而下,发出淙淙的清脆悦耳的欢唱,好似宛转的“小夜曲”奏鸣。“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此时此刻诗人也仿佛觉得自己也被洗净了一般,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此种禅意非隐居者莫属。苏轼把此联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之秀句。
接下来诗人由写景转为写人。在这幅山水画作之中,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是水**融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此二句均为写人——“浣女”、“渔夫”的活动的画面。诗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可不是么,既是夜间,又被竹林遮挡,怎么能见到浣洗完衣服归来的女人们呢!然而,竹海之中传来的女人们缓步挪移时拨动夜露浸润的翠竹,发出“沙沙”的声响,又伴着她们银铃般的笑声,好一派欢声笑语的喧闹竟打破了如此宁静的夜空;再听水面莲叶波动,这便是渔夫乘着月光归来。诗人触景生情,感慨油然而生:山民们戴月而归,随性而起,这般勤劳、朴素、开朗的性格,远比宦途官场清明、纯净得许多。这些细节无不传达出诗人不仅喜爱这儿的景美,更喜爱这里的人美。这就很自然地给结句作了有力的铺垫。
尾联两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诗人有感而发。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王孙指诗人自己,这是诗人对《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诗意的反其义而用之,是说春天的芳华虽歇,秋景也佳,隐着自可久留。正如诗人在《青溪》所言:“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其喜归自然,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总之,这首山水田园诗画山绣水,清新宁静,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拓展: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初秋时节山居所见雨后黄昏的景色,当是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别墅)时所作。
作品介绍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山居秋暝》古诗译文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山居秋暝》古诗译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山居秋暝》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译文: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山居秋暝》注释:
1、暝(míng):日落,天色将晚。
2、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新:刚刚。
3、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4、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浣:洗涤衣物。
5、随意:任凭。春芳:春天的花草。歇:消散,消失。
6、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留:居。此句反用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意思,王孙实亦自指。反映出无可无不可的襟怀。
《山居秋暝》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初秋时节山居所见雨后黄昏的景色,是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别墅)时所作。
《山居秋暝》赏析:
这首诗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却下笔说是“空山”。这是因为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生动表现了幽清明净的自然美。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息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像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的确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的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01年-761年)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伪职,乱*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读山居秋暝有感
*日我读了一首诗,名叫:《山居秋暝》,它是由唐代大诗人王维所写,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它通过对山中秋季傍晚景色的描绘,体现出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的首句便点出题目,以“空山”、“新雨”、“晚来秋”渲染了雨后的山中傍晚的凉爽宜人、空气清新、景色美丽。第二句是历史上写景的名句。云停雾散,月亮初升,银色的月光透过青松的枝叶照在树林中的土地上,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静静的流淌。月下那挺拔的青松、山石上流淌的清泉似乎让我感受到了山中的安详、和谐。不但如此,“明月”、“青松”、“山石”是高洁之士的象征,所以此句虽然是写景,但我从此句体会出诗人追求的理想境界,我读了第三句,仿佛听到了欢歌笑语,原来是洗衣姑娘回来了,溪水中,小船顺水而下,划破了宁静。尾句巧妙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
我国古代的妙文还有很多,我会一直研究下去的。
唐诗赏析《山居即事》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赏析】
仕与隐,一直是困扰中年以后的王维的一大问题。在朝为官的时候会产生厌倦之情,在野隐居的时候,虽然享受着田园之乐,对未能在仕途上更进一步,以期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也始终抱着一点遗憾。这首诗即表达了这种微妙的思想感情。
"寂寞掩柴扉",首联是独自隐居山中时的心态写照。这里的关门,不是回到家里关上柴门,而是待在家里寂寞无聊,所以信步岀行,在岀门的时候随手关上柴门的举动。在家里觉得寂寞,出来后却正遇上夕阳西下,虽说落晖如金,景色很美,毕竟心中有事,所以用"苍茫"一词,写岀了淡淡的迷惘。
颔联写夕照满山下的景色,没有着力描绘多少景致,而是突岀了人与鸟的对比。茂盛的松树上有鸟鹊的巢窝,此时归巢的鸟儿正叽叽呱呱,热热闹闹;诗人由此想到了自己住宅的冷清,每次回到家中,都是独自一人,*时也很少有人来访。两相对比,虽然诗人过的是一种弥漫着诗画气息的宁静生活,却不免有一点淡淡的失落。
但是,退隐毕竟是诗人的主动选择。与官场生活中尔虞我诈的斗争相比,这种安静的、无人打扰的生活,还是诗人愿意享受的。"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颈联不再使用"寂寞""苍茫""稀"等字眼,而是用"绿竹""新粉""红莲"这些新鲜艳丽的色彩,来表达诗人对隐逸的喜爱。尾联更是展现岀一幅夕照晚归图:渡口处升起了袅袅炊烟,河面上是不断有采菱人的小船缓缓归来。这一"归"字,暗合其归隐之意。
《清明》古诗的理解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清明》古诗的理解,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清明》鉴赏分析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怎见得呢?“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于“游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魂”就是“三魂七魄”的灵魂吗?不是的。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人感觉起来,和我们今天对它的观念不是完全一样的。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除了那些贪花恋酒的公子王孙等人之外,有些头脑的,特别是感情丰富的诗人,他们心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倘若再赶上孤身行路,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了他的心事。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给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层愁绪。这样来体会,才能理解为什么诗人在这当口儿要写“断魂”两个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
这样,我们就又可回到“纷纷”二字上来了。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zǎn]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问题也发生了。怎么办呢?须得寻求一个解决的途径。行人在这时不禁想到: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事情很明白: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最要紧的是,借此也就能散散心头的愁绪。于是,向人问路了。
是向谁问路的呢?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告诉我们,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语法上讲,“牧童”是这一句的主语,可它实在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它补足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方。牧童答话了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我们看《小放牛》这出戏,当有人向牧童哥问路时,他将手一指,说:“您顺着我的手儿瞧!”是连答话带行动——也就是连“音乐”带“画面”,两者同时都使观者获得了美的享受;如今诗人手法却更简捷,更高超:他只将“画面”给予读者,而省去了“音乐”。不,不如说是包括了“音乐”,读者欣赏了那一指路的优美“画面”,同时也就隐隐听到了答话的“音乐”。
“遥”,字面意义是远。但我们读诗的人,切不可处处拘守字面意义,认为杏花村一定离这里还有十分遥远的路程。这一指,已经使我们如同看到,隐约红杏梢头,分明挑出一个酒帘——“酒望子”来了。若真的距离遥远,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之间。《红楼梦》里大观园中有一处景子题作“杏帘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这里体会脱化而来,正好为杜郎此句作注脚。《小放牛》里的牧童也说,“我这里,用手儿一指,……前面的高坡,有几户人家,那杨柳树上挂着一个大招牌”,然后他叫女客人“你要吃好酒就在杏花村”,也是从这里脱化出来的。“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这只需要说明指往这个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就够了,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不但如此。在实际生活中,问路只是手段,目的是得真的奔到了酒店,而且喝到了酒,才算一回事。在诗里就不必然了,它恰恰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剩下的,行人怎样地闻讯而喜,怎样地加把劲儿趱上前去,怎样地兴奋地找着了酒店,怎样地欣慰地获得了避雨、消愁两方面的满足和快意……,这些诗人就能“不管”了。他把这些都含蓄在篇幅之外,付与读者的想象,由读者自去寻求领会。他只将读者引入一个诗的境界,他可并不负责导游全景;另一面,他却为读者开展了一处远比诗篇语文字句所显示的更为广阔得多的想象余地。这就是艺术的“有余不尽”。
这才是诗人和我们读者的共同享受,这才是艺术,这也是我国古典诗歌所特别擅场的地方。古人曾说过,好的诗,能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拿这首《清明》绝句来说,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当之无愧的。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就是值得我们学*继承的地方吧!
历史上的才女,如果论起来,李清照一定排在前十里面,如果再论英雄豪气,李清照则凭借一首《夏日绝句》当属第一。
李清照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进士出身,母亲的爷爷王拱辰则是状元出身。在这样一个环境熏陶下,再加上李清照自身的聪颖,造就了一个杰出的才女,人夸”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前辈”。
李清照18岁时嫁与太学生赵明诚,当时李清照父亲为礼部员外郎,赵明诚父亲为吏部侍郎。在这样一个高干家庭中,小两口恩恩*,互携互助,又有共同爱好,自然是非常完美的生活。
可是,事违人愿,出生在官宦家族就有官宦家族的麻烦。双方老人纷纷因卷入党争获罪,两人不得不离开汴京开封,回到老家山东青州居住,长达十年。在这十年里,夫妻二人过起了普通百姓生活,专心于金石、字画和古玩上,取得了不小成绩。
靖康之变后,政局进一步恶化,赵明诚先后在江宁、湖州任职。赵明诚任职江宁知府时面对叛乱弃城而逃被革职,深明大义的李清照为此而羞愧,二人感情逐渐疏远。在兵荒马乱年代,夫妻二人路过乌江时,在西楚霸王项羽自刎的地方,李清照写下《夏日绝句》,吟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千古名句,讽刺南宋*,同时也许也有讽刺越明诚之意。赵明诚羞愧难当,却也无话可说,不久染病身亡。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一个人活着时应当做人中豪杰,即使死了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就是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这首短诗开篇十字,即道出了李清照作为女中豪杰的雄伟气魄,直抒胸怀,令人肃然起敬,也赋予了李清照作为婉约词派代表人物的英雄豪气。
经典需要传承,历史需要弘扬,书法和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特邀请来自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湖南、山西、甘肃、广东、陕西等全国各地的书法爱好者,共同书写这首豪气荡然的《夏日绝句》。
18位老师共书写了24幅书法作品,现精选15幅展示如下,作者分别为:
董*立、刘阳明、昝财川、常方、陇上墨言、刘岳生、邹忠诚、姚昱*、陈长水、党晓山、洞庭老龙、李文、樊朝阳、荣光、郝乙。
1作者:董*立(河南)
2作者:刘阳明(湖南),岳阳市诗词楹联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岳阳市委机关诗联学会副秘书长。岳阳市诗词协会、楹联学会、书法协会会员。
3作者:昝财川(天津)
4作者:常方(山西)
5作者:陇上墨言(甘肃),甘肃省白银市老年书画协会会员。
6作者:刘岳生(湖南)
7作者:邹忠诚(四川),华西医大药学院药物分析专业,制药工程师,喜欢书法,2017年5月开始学*书法,参加过市2018年、2019年迎春杯书法展,获优秀奖。
8作者:姚昱*(湖南)
9作者:陈长水,河南广播电视台二级美术师,中国文艺家艺术研究院会员。
10作者:党晓山(湖南)
11作者:洞庭老龙(湖南)
12作者:李文(广东),美国企业管理博士,新加坡兰亭书画协会会员,东莞市黄江镇书法家协会会员,师承新加坡著名书法、国画大家黄明宗先生,是吴昌硕的再传弟子。
13作者:樊朝阳(河南)
14作者:荣光(湖南)
《山居秋暝》
[唐代]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图片来自花瓣
夏天到啦,每个人都在发夏天炎热的句子,不要再发随大众的句子了,小编收集了【夏日清新舒爽的古诗句 夏日唯美的古诗】让你成为朋友圈的一股清流,脱颖而出。
1、《鄂州南楼书事》
宋·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 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 并作南楼一味凉。
2、《喜晴》
宋代:范成大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3、《夏意》
宋代: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4、《小池》
宋代: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5、《夏日登车盖亭》
宋代:蔡确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山居夏日古诗的理解
夏日山居的古诗
我对古诗山居秋冥的理解是
对古诗夏日绝句的理解
播放古诗山居夏日能跟读的
山居秋暝古诗的解析
对古诗村居的理解
夏日山中的古诗加简解析
山居秋暝这首古诗的解读
对古诗仲夏的理解
夏天的古诗和理解
村居古诗的字词理解
秋日古诗的理解
焦山望寥山古诗的理解
夏日山中古诗的讲解视频
夏日白居易的古诗
你对古诗山行的理解
白居易的古诗视频理解
山亭夏日的古诗
山东夏日的古诗
写山居的古诗
山居古诗中的理想境界
夏日山中的古诗
春日和山居的古诗词
山居图的古诗
山居秋要的古诗
高骈山亭夏日的古诗
山亭夏日后的古诗
夏日西湖闲居的古诗
春日古诗的理解和解析
对情人的赞美古诗词
学生背古诗的江南
带温柔的古诗
哪首古诗是描写春季的
适合初中生的古诗集
古诗悯农朗诵的配乐
描写秀外慧中的古诗词
劳劳亭古诗的注释
佳人倚窗而立的古诗词
古诗中的离别赠言
古诗词中写赋税的
和牛有关的古诗
七字六行的古诗
冶力关的古诗词
为了利益的古诗文
关于秀和博字的古诗
聚远楼的古诗
古诗唱成歌的大全视频下载
长度10分钟之内的古诗词
自己生日感恩的古诗词
关于诗和茶的古诗
播放写春天的古诗
现在的和古代的古诗
描写小孩放鞭炮的古诗
古诗词的爱情四字词语
含有水字的完整古诗
三个字的古诗人
赞美翰墨春秋的古诗词
关于母亲的全部古诗词
老年壮志豪情的古诗
古诗和生活结合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