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的古诗有几首

关于春望的古诗有几首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春望的古诗有几首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春望的古诗有几首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春望的古诗有几首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8) 语录(6k+) 说说(4) 名言(732) 诗词(757) 祝福(3) 心语(116)

  • 古诗春望

  •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注释:

      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2、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3、浑:简直。

      4、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赏析: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阅读全文]...

2022-01-15 21:00:37
  • 古诗春望

  •   春望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唐代: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古今异义

      国破山河在 古义:国都 今义:国家

      浑欲不胜簪 古义:简直 今义:浑浊;糊涂

      家书抵万金 古义:信 今义:装订成册的著作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注释

      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城:长安城。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溅泪:流泪。

      恨别:怅恨离别。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抵:值,相当。

      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浑:简直。欲:想,要,就要。胜:受不住,不能。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创作背景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扩展阅读:杜甫生*之战乱流离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这时,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立即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被严加看管,但因官小,未予囚禁。

      至德二年(757年)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成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凤翔)投奔肃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诏三司推问,幸赖宰相张镐救免十二月肃宗召回杜甫复任左拾遗。

      杜甫在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至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任华州司功参军。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以排忧遣闷。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

      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时值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和《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共作诗30多首。

    [阅读全文]...

2022-07-16 20:08:21
  • 春望古诗

  •   《春望》这首诗是安禄山起兵叛唐为背景所作,表明了当时诗人百感交集的心情。

      唐代: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城:长安城。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溅泪:流泪。

      恨别:怅恨离别。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抵:值,相当。

      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浑:简直。欲:想,要,就要。胜:受不住,不能。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城春”当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的季节,可是由于“国破”,国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颓垣残壁,只是“草木深”。“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这里,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泪落潸然;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就如“营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那样。杜甫继承了这种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争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安定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 “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阅读全文]...

2022-06-01 05:53:42
  • 古诗春望_春望古诗原文

  • 杰出的诗人为千百年来人们所敬仰!脍炙人口的绝句古诗,为历代世人争相传诵,记住这些经典,让我们的前行路更宽更*!为您倾情整理《古诗春望》,希望对您有所启迪。

    古诗春望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

    注释:

    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赏析: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春望古诗原文。

    [阅读全文]...

2022-07-25 17:41:56
  • 古诗春望_春望古诗原文

  • 经典
  • 古代的诗人寥若晨星,古代的绝句古诗如汪洋大海。这些经典,永久流传,启迪我们的前先之路。“励志的句子”为您收集《古诗春望》,推荐这些经典的古诗绝句。

    古诗春望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

    注释:

    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赏析: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精选阅读

    [阅读全文]...

2021-11-26 11:37:21
  • 古诗春望杜甫

  • 杜甫
  •   《春望》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唐代: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创作背景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注释

      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城:长安城。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溅泪:流泪。

      恨别:怅恨离别。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抵:值,相当。

      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浑:简直。欲:想,要,就要。胜:受不住,不能。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赏析

      至德元年(756)8月,杜甫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莫卜,诗 人家国之痛更加浓烈,便在第二年(757)暮春写下了这首触景生情的五言律诗。

      前两句是望中所见,极概括,极沉痛。国家残破,河山尚存,只是江山换了主人。暮春时节,长安城中草木丛生,可见的人烟稀少,一片荒凉。诗人睹物伤怀,伤国之情油然而生,萧条悲凉。正如吴见思《杜诗论文》中写道:“杜诗有点一字而神理俱出者,如国破山河在,在字则兴废可悲;成春草木深,深字则荟蔚满目矣。”

      颔联写花写鸟,紧扣诗题,借此来表达了诗人那种伤乱思家的感慨。因感叹时事,见悦目的花朵反而流泪;因深恨离别,听到悦耳的鸟声反而惊心。诗人感触异常。花鸟*时乃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足以见得诗人内心的忧伤。在此诗人运用了反衬手法,将悲情寓于美景之中,使悲欲悲,甚为绝妙,乃被千古传诵。

      接下来写战争时间之长,家书的难得可贵。诗人那种忧时伤别的情感表现得更为深沉和具体。“烽火”句承“感时”句,“家书”句承“恨别”句,不仅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而且情感也一泻而下。

      最后诗人将伤国忧时思家的情怀用具体的细节体现了出来。头上白发本来稀少,不断搔抓,就更少了。差不多连发簪也戴不住了。本诗以“不胜簪”作结,使人感到诗人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真挚感人。

      这首五律,对仗工整,情景交融,水乳难分。景物的形象,蕴含着诗人的情感;诗人的感情,又诉诸在景物形象的描绘中,具有极强烈的感人力量。

    [阅读全文]...

2022-07-08 14:00:00
  • 古诗春望的解析(春望原文翻译及赏析)

  • 赏读杜甫的诗文时,评者最常用的一个词就是“沉郁顿挫”。那么什么是“沉郁顿挫”呢?今天小楼就在精读杜甫经典五律《春望》的基础上,分析什么是“沉郁顿挫”,以及杜甫的诗是怎样体现“沉郁顿挫”的。

    一切分析都必须建立在对文本的深刻理解上,所以小楼先通释《春望》全诗。

    春望诗意图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的这首《春望》,写于至德二年(757)三月。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安史之乱的叛军攻破潼关,唐玄宗仓皇逃至蜀地,长安沦陷。杜甫带着妻小逃离他居住了十年之久的长安,到鄜(fū)州羌村亲戚家避难。七月,太子李亨在灵武(今属宁夏)继位,杜甫心系家国,便欲赶往灵武,为*判贼乱效力。

    岂知,当时叛军的势力已经扩张到了鄜州以北,杜甫刚启程不久,就被判军抓住,送到了沦陷后的长安。不过杜甫官小,没被囚禁。次年三月,被困在长安的杜甫,见国破家亡,感时势动乱,于是写下了这首《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指国都。国破指长安陷落。

    国都陷落,山河依旧历历在目,春天到来,城中草木繁深。

    首联写景,妙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山河在,实际上就是说,只有山河还在,其它都不在了;草木深,因为战乱,人或死或逃,城中无人,所以草木就长得特别繁盛。两句虽是写景,背后却暗含了一个动乱的时代,隐藏着诗人内心巨大的悲恸。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时,时局,时势。

    感时与恨别是互文,指诗人因为时局动乱、亲人别离而感伤忧恨。

    这一联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诗人因感时恨别,看到花不觉得赏心,反而溅泪,听到鸟鸣不觉悦耳,反而心惊。另一种解释是这一联纯为拟人,指花鸟亦感到了时势的动乱,感受到了人间的别离,所以花也流泪(花上沾露,仿佛流泪),鸟也悲鸣。

    小楼觉得,第二种解释更好,花鸟的形象更为鲜明,诗人的情感表达也更为含蓄,而且,从草木到花鸟,主体的顺承更流畅,这一联恰好在律诗“起承转合”中起“承”的作用,所以小楼觉得,这一联的主体是花鸟,而不是诗人。

    其实这两种解释虽然有别,但情感是相通的,花溅泪的背后,亦是诗人在流泪,鸟惊心悲鸣的背后,也是诗人内心的惊惶。花鸟与诗人在情感上是融为一体的。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借指战争,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

    家书,家信。

    抵万金,因为战*通阻隔,难以收到家信,故云。

    战火已经连续三月不曾信息,家人的书信珍贵得能抵万两黄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浑:简直。欲:将要,就要。

    不胜:受不住,不能。

    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我头上的白发,越掻越短,都快要插不上簪子了。

    杜甫画像

    理解了诗意,我们就来分析杜甫的这首《春望》是怎样体现他“沉郁顿挫”的风格的。

    “沉郁顿挫”本是杜甫评扬雄、枚皋辞赋用的词语,杜甫在《进雕赋表》中云:“臣之述作,虽不足以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隨時敏捷,而杨雄、枚皋之流,庶可跋及也。”*便以“沉郁顿挫”为指杜甫的诗文风格。

    清人吴瞻泰在《杜诗提要》中说:“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即沉郁和顿挫分别是指杜诗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两方面的特色。

    1)沉郁是指杜甫诗中情感的深沉蕴藉。

    杜甫的诗歌中,鲜有个人的小情小爱,并不是说他没有个人情感,而是他将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融合在了一起,使得他情感更为深厚。

    《春望》一诗中,“感时”便是对家国时局的担忧,“恨别”就是对家人分离的忧愤。家国之忧与个人之恨交织在一起,便郁结为深沉巨大的悲恸。

    杜甫所处的时代,国家动乱不安,人民流离失所,他有经世治国理想,却一生不得施展抱负,相反他一生坎坷,生活困窘。杜甫的诗中,往往将个人的悲惨境遇与时代的动乱不安结合在一起,无论写什么,都有一种深沉阔大的情感力量。

    但是,杜甫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将这喷薄欲出的情感力量抑制住,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于是形成了“沉郁”的风格。

    《春望》诗意图

    2)顿挫是指杜甫诗歌韵律的抑扬顿挫,表现手法的含蓄曲折。

    首先是韵律的抑扬顿挫。《春望》中,首联上联“破”、“在”,“春”、“深”,*仄相对,读起来声声金石,有极强的顿挫之感。全诗以“en”为韵尾,读来如同人的呜咽,光从音调上就能感受到那种悲凉的情感。

    其次是情感表达的含蓄曲折。《春望》中,情感是极其悲慨而明显的,但杜甫的表达并不浅显。

    首联以“山河在”与”余物”不在,以“草木深”写无“余人”,就曲折而深沉,因为看到山河历历在目,才能感受到国都沦陷的悲愤,看到草木繁盛而荒凉,才能感受到人民流离失所的悲伤。

    接着,诗人内心的悲恸已经难以自抑,于是诗人借花之溅泪,鸟之惊心,来写自身无法抑制的情感,仍然以曲折的方式来表达。

    然后,诗人转笔,去写战火不息,家信难得。以家信这个具体事物,来承载诗人对这个时代的悲愤。

    最后,诗人只说自己头发越掻越短,已经快插不上簪子了。诗人为什么掻头呀,还不是因为担任时局担忧家人呀。

    你看,杜甫在《春望》中,不断用迂回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得自己的情感不断郁积,郁积到让人难以承受的程度,当读者读懂了诗中的情感,就会被这难以承受的情感击倒。

    3)沉郁的情感必须用顿挫的手法来表达

    沉郁顿挫是不可分的一体,杜甫一生的境遇,形成了他深沉阔大的情感,但要在诗中表达出来,就必须用顿挫迂回的方式来表达。

    [阅读全文]...

2022-07-07 14:34:40
  • 望天门山古诗

  •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1、天门山:在今安徽当涂西南长江*,东名博望山,西名梁山。两山夹江而立,形似天门,故得名。

      2、楚江:流经湖北宜昌县至安徽芜湖一带的长江。因该地古时属于楚国,所以诗人把流经这里的长江叫做楚江。

      3、回:转变方向。

      4、*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5、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译文:

      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飞速飘来。

      赏析:

      《望天门山》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再及远地展开。

      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把浑阔茫远的水势,写足了,写活了。

      李白名字的由来:传说李白生下来以后,父母宴请亲朋好友表示祝贺。*间,父母请大人给孩子取名字,可是取了许多都不满意。光阴似箭,他已经7岁,他父亲觉得不能再拖延了。有一天,父亲想试试儿子的文采,对妻子和儿子说:“我想作一首绝句,但只写上两句:‘春日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下面两句想不出来了,请你们母子二人各续一句吧。”李白的母亲说:“火烧杏林红霞落。”儿子说:“李花怒放一树白。”父亲听后,突然心里一动:这句诗开头正是李家的姓,最后一个“白”字很有凌云之气,何不将“白”字作为儿子的名字呢?李白从此得名。

    [阅读全文]...

2022-04-22 12:00:06
  • 望月思乡古诗

  • 思乡
  • 望月思乡古诗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望月思乡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中秋月

      唐·齐已

      空碧无云露湿衣,群星光外涌清规。

      东楼莫碍渐高势,四海待看当午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半夜婵娟影,正对五侯残酒池。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秋宵月下有怀

      唐·孟浩然

    [阅读全文]...

2022-06-28 17:34:23
  • 望月思乡的古诗

  • 思乡
  • 望月思乡的古诗

      古代诗人最常用的.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下面是关于望月思乡的古诗的内容,欢迎阅读!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阅读全文]...

2021-12-02 01:42:27
春望的古诗有几首 - 句子
春望的古诗有几首 - 语录
春望的古诗有几首 - 说说
春望的古诗有几首 - 名言
春望的古诗有几首 - 诗词
春望的古诗有几首 - 祝福
春望的古诗有几首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