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的古诗

关于长亭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长亭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长亭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长亭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5) 语录(4k+) 说说(1) 名言(638) 诗词(229) 祝福(1) 心语(89)

  • 古诗长亭送别的诗句(长亭送别古诗词分享)

  • 送别,分享
  • 李叔同《送别》原文: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李叔同:

    纵观李叔同的一生,可谓传奇与神奇,可称全才更是奇才。其父辈曾富甲一方,年*花甲之岁与小妾才生下幼子李叔同。5岁时其父离逝,往后接受良好的教育,加上天资聪颖,诗书画样样精通,但处在上世纪初社会大变革、大动荡的年代,少年不得志,一腔热血和才华而无法施展,可以说整天花天酒地,纸醉金迷。后终于在迷茫中远渡日本留学艺术,以求艺术救国化人,学成回国从事绘画、音乐等教育工作。也只有在此期间算是充实的人生。也由此开创了美术、西洋音乐等先河,被*称为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李叔同《送别》写给谁的:

    在1912年的春天,33岁的李叔同从天津去上海任教,后面加入了当时的文艺团体“城南文社”,也因为诗词的切磋与热爱,结识了许幻园、张小楼、蔡小香和袁希濂,并且义结金兰,成了“天涯五友”。*日的诗词文章交流,也让他们的友情逐渐紧密,可以说是一生的挚友了。

    也是同年应人邀请,赶赴杭州任教,为了告别挚友写下了经久不衰的《送别》。准确地说,应该是写给“天涯五友”之一的许幻园的。因李叔同加入“城南文社”之后,许幻园非常钦慕他的才华,便邀请他搬到自己家住,也就是城南草堂。

    可想而知,李叔同与许幻园的友情肯定比其他三人要浓一些,所以在离开上海时写下《送别》,以表内心的不舍。

    李叔同《送别》注释:

    芳草:即香草,亦用来比喻忠贞、贤德之人,来源自屈原《离骚》之“香草美人”意象。

    残:残缺、残破,这里用来形容笛声稀落。

    零落:这里用来形容旧时知己、好友各自天涯,难以寻觅。

    壶:又作“斛”“瓢”

    尽:完结,消解。

      李叔同《送别》解析:

    此词读来朗朗上口、意味深长,和曲唱出更是情意绵绵、凄凉唯美。此词词风朴实无华,虽全词无一句千古名句,但整体意象堪称,一气呵成。开头写离别之景时,仅用一个段落二句23个字就把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垂柳、残笛、夕阳、群山、天涯地角等行云流水般描述透彻,马上给人创造出一个分别的全景图。

    这种古朴的意境,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功底,是不可能达成的。这些景物景象都是千百年来送别诗中常见的,可以说任何一个景物景象中都蕴含着浓浓的离愁。李叔同将这些景物景象集中地表达于一首词中,以一种特殊声音的冲击力,强烈震撼着中国人离别思念的心弦,成为国人送别、离别的一种文化心理符号。

    “长亭”。亭者停也,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柳永的《雨霖铃》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分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长亭古道已经和离别、送别等同,不仅仅是个地点,更代表着一种情绪。

    “古道”。古道是指古旧的驿道。古道者,古来人世跨空移时,运往行来之途;贯朝穿代,纫忧缀乐之线。可见“古道”是穿越时空,一般意义的离别场所。北宋著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词人柳永,在“少年游”中“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无不表现了词人的离别、凄凉和哀感。后唐代常出现在离别诗词中,此处“古道相送”正是表达的离愁!

    “芳草”。孔子言《诗经》时曾说道“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命”,成为了*理解《诗经》另辟蹊径的一种方法,即以草木之性探索诗歌所蕴含的生活哲理和先民的情感意志。芳草,并不特指某一种草或是一种花,有时甚至是花草的总称。随春而生,沐夏而荣,临秋而萎,经冬而枯,因古代贬官左迁一般在春季,芳草就具有了离别的含义;离离青草,春风吹生,此去经年,故又有了怀人之意。唐·王维《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宋·李清照《点绛唇·闺思》“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晚风”。晚来离别的风,总会多一些萧瑟。故唐·冯延巳在《浣溪沙·醉忆春山独倚楼》中云:“晚风斜日不胜愁。”宋·王质在同一词牌的词中也有“细雨萧萧莫作秋。晚风杨柳冷飕飕。无言有泪洒西楼”之句。绿树亭亭携夕照,晚风吹掠鬓云偏。唐·杜牧《鹭鸶》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被惊得飞了起来,映入远处山峰的碧绿色中,一树的梨花被晚风吹落)

    “垂柳”。柳是古代送别诗中最常见的景象,这是因为“柳”“留”二音相谐,且柳枝依依,条条有情。古人又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古人送别多用“折柳”,表示离人的难言难分之情.“折柳”赠别之风,尤其是在唐、宋朝时盛行,因而,“折柳”也就成为赠知别的代称。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笛声”。笛子是古老的传统乐器。笛子的声调悠扬凄切,很容易让自己产生悲伤情绪;而箫声呜咽,更是烘托出了凄惨孤独的处境。笛声清远悠扬,断断续续,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回忆,勾起人们的离情别绪。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李清照《孤雁儿》;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潘阆《酒泉子》;折残杨柳应无数,趁离亭笛声吹度。—纳兰性德《菊花新》;芙蓉未折,笛声吹起塞云愁。—吴泳《上西*》;彩枕恨茫茫。笛声依夜长。—韩元吉《菩萨蛮》

    “夕阳”。日之夕矣,牛羊下山。夕阳西下正是归家的时候,此时离别,更添凄凉。夕阳之后如果不是永夜,那么夕阳就是朝阳的缔造者。从这个角度说,夕阳并不是终点,只是另一个起点,代表着一种永恒。“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描写夕阳的诗句;还有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描写了落照在江水中的夕阳;“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 写的是红胜火的夕阳;“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描写的是送别友人时的夕阳。”

    “群山”。群山既是离人与送者之间的天然屏障,又是离别双方情深义长的见证。故而,“群山”“远山”“山外山”等景象也常见于离别诗的句中。饯行送别,古代旅行*俗的一种。由于道路崎岖,水陆交通工具不发达,古人长途远行,或乘车船,或骑马步行,山河阻障,跋涉艰难,且露宿风餐,路上有各种危险,亲故分别,再见难期,故自先秦即有祭祀路神、然后登程之俗,其意在祈求一路*安,称之为“祖”。

    “天涯地角”。天涯地角释义: 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天涯藐藐,地角悠悠了”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宋·晏殊《踏莎行》词)

    “零落”。飘零,流落。 南朝 梁 王僧孺 《何生姬人有怨》诗:“逐臣与弃妾,零落心可知。” 元 萨都剌 《补阙歌》:“破窗冷砚留不得,零落 江 南酒家客。” 苏曼殊 《焚剑记》:“及状元死, 彩云 亦零落人间。”

    李叔同《送别》写作手法:

    第一节,白描手法(白描,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的轮廓,摒弃各种修辞手法,却不乏生动传神。其实就是符号化。)写景,送别的背景芳草天涯,作者白描了“长亭”“古道”“芳草”三个意象。长亭外的古道边,一片碧绿的芳草,绵延至远方——送别的背景。长亭送别,路向远方,芳草天涯——空旷、辽远的意境,勾勒出淡淡的感伤之离情别绪。

    第二节,亦是白描手法写景,写景,送别的背景远山夕阳,“风”“柳”“笛声”“夕阳”“山”勾勒出了傍晚之时的景致。晚风吹动着杨柳,仿佛在催促着临行之人;“柳”字谐音“留”,蕴藉着深沉的不舍之情意。晚风也吹送着笛声,笛声于是稀稀落落地传来。我们不禁会想起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那首《春夜洛城闻笛》,笛声呜咽,相思之声,在夜空中回荡。

    第三节,借景抒情,作者由景生情,旧时知己各自天涯已难寻的感慨油然而生。毋需赘言,淡淡感伤,已溢于言表。由此,我们得以明了作者几许凄凉的心境。

    第四节,作者把自己的这种感情推向了极致。如何消解这离别之愁绪,作者寄兴于酒,把酒言欢,然而,愁绪终究无从消解。作者于是想到,今夜的睡梦中,也会感到丝丝寒意。至此,在时空的交错中,作者以“酒后梦寒”总括全篇。

    [阅读全文]...

2022-02-01 15:01:34
  • 长亭外古道边是什么诗

  • 优美,诗歌
  • 导语:长亭外古道边是什么诗?是李叔同写的《送别》诗。李叔同作于1914年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如今《旅愁》在日本传唱不衰,而《送别》在中国则已成郦歌中的不二经典。沈心工也曾根据《梦见家和母亲》写过一首《昨夜梦》,但最终没有抵得过李叔同《送别》的光芒。

    长亭外古道边是什么诗

    是李叔同写的。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出自*代的《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赏析

    弘一(1880—1942),*代佛学大师。俗姓李,名叔同,天津人。曾留学日本,1918年8月19日,在杭州虎跑寺剃度为僧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曲《梦见家和母亲》。《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奥德威是“奥德威艺人团”的领导人,曾写过不少艺人歌曲。

    李叔同留日期间,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于1914年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如今《旅愁》在日本传唱不衰,而《送别》在中国则已成郦歌中的不二经典。沈心工也曾根据《梦见家和母亲》写过一首《昨夜梦》,但最终没有抵得过李叔同《送别》的光芒。

    全文: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简介: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并谱曲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

    长亭外古道边是什么诗

    送别 李叔同(弘一大师)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阅读全文]...

2022-04-02 04:51:34
  • 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诗词解释(长亭外古道边赏析)

  • 送别,解释
  • 朴树在一档节目中现场演唱《送别》的时候,中途曾一度哽咽,泣不成声。后来,他专门出面解释了一下原因,原来《送别》这首歌,其创作背景还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送别》是民国大家弘一法师的一曲作品,后来成为了一首广为流传的经典送别歌曲。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本曲是为友人离别时所作,后被用于各种离别场合,包括同窗毕业,亲人分别。

    我们其实很难看到真正因为一首歌触动情感的场面,大多数时候,歌手看似声情并茂,可很多时候只是为了舞台需要做的表演而已,真正像朴树这样丝毫不顾及媒体的,还真不多。

    《送别》之所以经典,最主要的是他背后感人至深的故事。情到深处方知浓,没有真正的不舍,根本写不出这样凄美的词来。

    李叔同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致力于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可惜的是那时候的中国内忧外患,他们的梦想很难实现。和李叔同一起致力于新文化运动的有五人,他们志同道合、义结金兰,被称为“天涯五友”。《送别》就是为其中的一位挚友许幻园作的。

    都说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友谊不在于朝朝暮暮,而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你都懂,也不用太多的言语,只要我现在你对面,你知道我要去何方。

    李叔同和许幻园的友谊就是淡如水,高山流水的水。我不在乎你是谁,你的出身,我只知道,你是我一生的挚友就行。

    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午后,李叔同坐在家里,许幻园站在外面,对着李叔同家的院子喊道:“叔同兄,我家破产了,我走了。咱们后会有期。”许幻园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听到声音的李叔同追出来,只看到好友在大雪中离开的背影,心中有很多的不舍,但他并没有叫住许幻园,任凭他消失在视线之外。

    回到家的李叔同一边流泪一边写下了《送别》这首词,表达对许幻园的不舍。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一生拥有一个李叔同这样的朋友,足矣!

    [阅读全文]...

2021-12-26 18:39:44
  • 送别诗歌长亭外翻译(长城外古道边全首诗)

  • 送别,诗歌
  • 一般认为,这首歌曲是1915年李叔同送别许幻园时写的。

    李叔同是 “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国学大师,也是著名的艺术家,与许幻园、袁希濂、蔡小香和张小楼等四人交好,被时人称作“天涯五友”。

    1915 年,家道中落的许幻园不得不离开上海,去北京谋生,为送别许幻园,李叔同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送别》,自《送别》被创造以后,一百多年来为国人广为传唱,影响深远,而且也随着国人漂洋过海,传到了国外。

    《送别》的歌词曰(根据丰子恺手抄版本):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这首歌的歌词很短,但其中蕴含的意象众多,因而情感温柔细腻,颇有《毛诗大序》里所说的“哀而不伤”的要旨,或者这就是这首歌流行百年而经久不衰的原因。

    傅宗洪说,李叔同的《送别》“在形式体制上却是典型的现代歌词结构”;而且“它严格遵循现代歌曲通行的三段式的音乐‘技术’模式,因此其结构所体现的是一种现代诗歌的形式美感。

    按傅宗洪的说法,这首歌应该是我国最早的通俗歌曲,可是中国音乐史却说黎锦晖的《毛毛雨》才是我国最早的通俗歌曲,原因是李叔同的《送别》不是原创,而是根据已有的曲子填词的。

    细细究来,李叔同的《送别》确实不是原创,这首歌的曲用的是美国一首歌曲的曲子,歌词是化用日本一首歌曲的歌词。

    《送别》依照的乐曲是1851年,美国一位名叫约翰·庞德·奥特威的作曲家创作的歌曲,这首歌曲翻译成中文,名为《梦见家和母亲》,歌词大致为:

    梦见家里,亲爱的老房子!我的童年和母亲的家;

    经常当我醒来的时候是甜蜜的寻找,我一直梦见家和母亲;

    家,亲爱的家,童年时的幸福之家,当我和兄弟姐妹一起玩耍,

    这是最甜蜜的欢乐时,我和母亲一起漫游山丘和峡谷时,

    梦见家里,亲爱的老家,我的童年和母亲的家,

    ······

    因为这首歌旋律优美,歌词带有明显的伤感色彩,很符合人们因为战争不得不离开家乡的感伤心理,所以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传遍整个美国,并且在19世纪末流传到了日本。

    日本音乐家犬童球溪于1907年为这首《梦见家和母亲》重新填写了日语歌词,取名叫《旅愁》,当时,这首歌很受日本人喜欢,歌词翻译成中文为:

    西风起,秋渐深,秋容动客心。

    独自惆怅叹飘零,寒光照孤影。

    忆故土,思故人,高堂念双亲。

    乡路迢迢何处寻,觉来归梦新。

    《旅愁》发表于明治四十年(1904)山田源一郎编的《中等教育唱歌集》,词作者犬童球溪在新泻女子高等学校任职,深深怀念着远在九州的故乡亲人,故而写下了这首《旅愁》。

    李叔同的《送别》乐谱最早见于1927年裘梦痕和丰子恺编的一本《中文名歌五十曲》。

    仔细对比李叔同的《送别》和犬童球溪的《旅愁》,两首歌的情调极为相似,但意境却有明显的高下之分。

    《旅愁》表达的是一种直白浅显的伤感之情;而《送别》意境深邃、形象生动、情绪浓重,词曲的配合十分贴切,可谓天衣无缝,展现出一种含蓄典雅的美,可以说是我国最经典的歌词之一。

    “长亭”、 “古道”、 “芳草”、“晚风”、 “笛声”、 “夕阳”等意象组成一个意象群。

    “长亭外”的“外”, “古道边”的“边” “夕阳山外山”由*及远,把离人所处的空间推向了更深处、更远处。范仲淹的《苏幕遮》云: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山外山”和“更在斜阳外”一样,虽然看不到,但“它”在,在一个广袤的空间里。

    “长亭”、 “古道”、 “芳草”、“晚风”、 “笛声”、 “夕阳”等意象组成的意象群,加上这个无限广大的空间,整首歌营造出一种惆怅而缠绵的惜别之情,将无数背井离乡的旅人和游子带入古道西风、柳丝依依、笛声凄凄的深邃凄清的意境中,产生一种“黯然销魂”的离愁,令无数国人为之痴迷。

    特别是到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首《送别》被电影《早春二月》和《城南旧事》用作主题曲,让它更加传唱不息。

    因为李叔同的这首《送别》太过经典,引得许多名人对其进行续写、改写。其中,最好玩的是李叔同的弟子丰子恺。

    《送别》自流行以后,被当时很多小学作为毕业歌来咏唱,借以表达对同学分别和离开母校的不舍,这种场景在林海音的《城南旧事》里曾多次被提及(林海音在北京小学毕业时也唱过这首歌)。

    丰子恺认为,一群朝气蓬勃、天真无邪的小学生唱这样伤感凄婉的歌曲不太合适,于是就决定把歌词改得朝气蓬勃一点,曲调不变,歌词改成了《游春》:

    星期天,天气晴,大家去游春。

    过了一村又一村,到处都是好风景。

    桃花红,杨柳青,菜花似黄金。

    唱歌声里拍手声,一阵又一阵。

    丰子恺改编的歌词格调虽然非常适合儿童的朝气蓬勃、快乐无邪,但是由于歌词内容太过浅白,与李叔同的《送别》比起来,无论是语意还是意境,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还没传唱开来就迅速消失了。

    除了丰子恺之外,还有很多人试图改写、续写(有人认为李叔同的《送别》歌词太短了)过《送别》,但都赶不上《送别》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所以大多寂寂无名,由此可见李叔同的这首《送别》的艺术魅力。

    时至今日,作为《送别》原创乐曲的《梦见家和母亲》在美国已经鲜为人知了,日本的《旅愁》偶尔还会被一些念旧的日本人唱起,而李叔同的《送别》虽非原创,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送别》在中国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歌曲,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阅读全文]...

2022-02-05 19:22:37
  • 长亭送别的诗歌鉴赏

  • 送别,诗歌
  • 长亭送别的诗歌鉴赏

      在**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歌吧,不同的诗歌,其语言艺术所表现的语言风格、特点、技巧各不相同。你所见过的诗歌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亭送别的诗歌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开场白: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亭送别》。

      二、说教材:

      《长亭送别》选自新编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本单元学*中国古代戏曲,目的是培养学生鉴赏我国古代戏曲的初步鉴赏能力。

      课文节选部分曲词优美,文采飞扬,高中语文大纲指出:“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据以上内容和所教学生特点,将学*目标确立为:

      1、识记有关文学常识,了解故事情节。

      2、鉴赏曲词的美

      3、欣赏莺莺的人物形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节选自我国古典名著《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剧中的经典之作,它的作者王实甫是我国古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吸收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融化百家 ,创造了文才斑斓的元曲语汇.吸收借鉴这些,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写作,而且对加厚他们的传统文化底蕴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我们的学生的鉴赏能力又非常有限,有可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我把曲词鉴赏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用比较分析法来突破。

      三、说教法:

      适当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迁移教学法

      它最大的特点是激发学生兴趣,增强信心,在本节课中主要体现为运用学过的古代戏剧知识,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比较分析法

      它能增强学生观察、分析、交流的主体意识,使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到主动的学*活动中去。在本节课课中主要体现为让学生将书上内容与老师*进行以及动画类比,突破重点和难点。

      3、启发--发现探究法

      在本节课中主要体现为通过分析比较得出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作中。

      四、说学法

      新教学大纲明确指出:&qut;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qut;&qut;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qut;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

      1、动口动脑动手,讨论分析法。

      2、鉴赏诵读法。

      五、说教学程序:

      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同时,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总是由一般到特殊,所以,要对剧中人物形象有更深的认识,就要对全篇的情节有细致的了解。因此,在进行新课之前,我让学生做了如下准备和预*:观看影片<<西厢记>>,,运用上节课的有关戏剧知识,参看提示、注释,通读全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完成学*目标1。

      1、为了检测预*的落实情况,我设计了三道预*检测题、检测预*。

      2、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好的导入,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此我用动画《送别》给学生以全方位的视听冲击和强烈的心灵震撼,迅速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不由自主地进入课文情境。

      3、鉴赏曲词:

      教师下水,学生往往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此,为突破重点难点,根据教学内容,我先下水改写了文中的两首曲词,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比较,加上教师的启发,贯彻大纲&qut;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qut;的教育理论,自己动手品味出戏曲的色香、味,完成教学目标1。主要有以下几个程序:

      (1)、出示自己改写的两支曲:

      第一支是结尾两曲中的[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我改写如下:

      第二支是开头三曲中直抒属胸臆的[叨叨令],改写如下:

      通过比较学生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第一首有情有景形成一种艺术氛围,第二首直接抒情感觉就不如第一首好。

      (2)、带着这个知识,再让他们自由朗读曲词,在读的时候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A、课文具体写了哪些时间和地点的景物。

      B、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

      C 、课文中的哪段曲词与以前学过诗词的相似?

      通过提示学生自然得出了曲词的美在于意象的选用、情与景的交融、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等几个方面。

      (3)、再问:第一支曲《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你会想象出那些画面?再次观看动画《送别》结合画面,通过类比学生会得出好的语言不仅形象,更能使人产生诗意的联想的结论。

      4、分析人物形象:

      借助教材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人文主义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点,在这一课中 崔的比山高,比海深,比无边的芳草更加无边无际的深情,感染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条更加久远的历史长河,莺莺 的形象是一个很好的教育素材,因此,分析莺莺 的形象也是教学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在这里,我一方面借助优美的画面给学生形象的展示,便于引发他们的联想,另一方面以优美的诗句启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动口动脑使他们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来。

      (1)根据画面复述故事情节。

      (2)问:古人云“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已”,“多情自古伤离别” 在别离面前莺莺有哪些表现,刻画了她怎样的性格?(讨论发言)

      5、学生学到知识后,通过当堂训练,知识巩固的才牢,于是,我设计了以下几道*题让学生趁热打铁,巩固知识。

      6、布置作业: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是我们的教育目标,在布置作业时,给学生布置一道开放性的作业: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选取自己喜欢的一首曲词进行改写。

      结语

      读《西厢记》的时候总是不明白为什么郭沫若先生总是一味地称赞莎士比亚的戏剧,总是为歌德的《浮士德》而倾倒,相信我们认真读过王实甫之后,我们会知道,我们也有我们自己优秀的戏剧。

    [阅读全文]...

2022-06-23 00:01:05
  • 《题裴晋公林亭》古诗鉴赏

  • 《题裴晋公林亭》古诗鉴赏

      古体诗是与*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体诗形成前,各种汉族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题裴晋公林亭》古诗鉴赏,欢迎大家分享。

      《题裴晋公林亭》作品介绍

      《题裴晋公林亭》的作者是温庭筠,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78卷。

      《题裴晋公林亭》原文

      题裴晋公林亭

      作者:唐·温庭筠

      谢傅林亭暑气微,山丘零落閟音徽。

      东山终为苍生起,南浦虚言白首归。

      池凤已传春水浴,渚禽犹带夕阳飞。

      悠然到此忘情处,一日何妨有万几。

      《题裴晋公林亭》注释

      ①裴晋公:裴度。度封晋国公。大和八年(834),裴度徙东都留守,时中官用事,国事目非,度不复以出处为意,于东都洛阳午桥庄创别墅,名绿野堂,花木万株,中立凉台暑馆,极园林之胜。白居易、刘禹锡等,皆从之游。见《旧唐书》本传。

      ②谢傅:谢安卒,赠太傅。此喻裴度。

      ③《晋书·谢安传》载,安卒,其甥羊昙经安居所西州门,以马策叩扉,诵曹子建诗:“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閟音徽:音容不存。

      ④谢安隐居东山,年四十馀,桓温请为司马,将发新亭,中丞高裕戏之曰:“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谢安字)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苍生今亦将如卿何!”见《晋书》本传。

      ⑤魏晋南北朝时中书省设于禁苑,称凤凰池。唐代宰相称同中书门下*章事,故诗文中每以凤凰池指中书省或宰相。此池凤含有双关之意,隐指宰相。

      ⑥万几:亦作万机。指日常的纷繁政务。《尚书·皋陶谟》:“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

      《题裴晋公林亭》作者介绍

      温庭筠(约812年-866年),是唐代诗人,又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精通音律,词风浓绮艳丽,语言工炼,格调清俊,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有“温李”之称,但其成就无论从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形式上来说,都不如李商隐。他当时与李商隐、段成式文笔齐名,号称“三十六体”。

      温庭筠的先世温彦博虽是宰相,而温庭筠是温彦博的裔孙。可是,到了温庭筠的时候,其家世已衰微。温庭筠与令狐绹之子令狐滈友好,经常出入于相府。同时与段成式两家颇睦,互通诗文,辑为《汉上题襟集》,温庭筠遂将女儿嫁给了段成式之子段安节。

      温庭筠诗风上承南唐梁、陈宫体的余风,下启花间派的.艳体,是民间词转为文人词的重要标志。温庭筠作为词人的地位很高。他著有《握兰》、词集《金荃》二集,均已散亡,现存的《花间集》收集了66阕他的词作、列为篇首。温庭筠词风婉丽、情致含蕴、辞藻浓艳,今存310余首,后世词人如冯延巳、周邦彦、吴文英等多受他影响。

      《题裴晋公林亭》繁体对照

      卷578—57題裴晉公林亭溫庭筠

      謝傅林亭暑氣微,山丘零落閟音徽。

      東山終為蒼生起,南浦虛言白首歸。

      池鳳已傳春水浴,諸禽猶帶夕陽飛。

      悠然到此忘情處,壹日何妨有萬幾。

    [阅读全文]...

2021-12-08 02:04:56
  • 题朗之槐亭白居易古诗

  • 题朗之槐亭白居易古诗

      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题朗之槐亭白居易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题朗之槐亭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春风可惜无多日,家酝唯残软半瓶。

      犹望君归同一醉,篮舁早晚入槐亭。

      题朗之槐亭白居易古诗赏析

      这是陆游闲居故乡山阴时所作。山阴地*镜湖,因此他此期词作多为“渔歌菱唱”。山容水态之咏,棹舞舟模之什,貌似清旷谈远,翛然物外,殊不知此翁身寄湖山,心存河岳。他写“身老沧洲”的惨谈生活,正是“心在天山”的痛苦曲折的反映。这首《鹊桥仙》即其一例。仔细品味当得人心思、真实处境。

      词从南郑幕府生活写起。发端两句,对他一生中最难忘的这段戎马生涯作了一往情深的追忆。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赌博,骑上骏马猎射驰驱,这是多么豪迈的生活!当时南郑地处西北边防,为恢复中原的战略据点。王炎入川时,宋孝宗曾面谕布置北伐工作;陆游也曾为王炎规划进取之策,说“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见《宋史·陆游传》)。他初抵南郑时满怀信心地唱道:“国家四纪失中原,师出江淮未易吞。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本根。”(《山南行》)因此,他在军中心情极为舒畅,遂有“华灯纵博”、“雕鞍驰射”的“当年豪举”。词句显得激昂整炼,入势豪迈。但第三句折入现实,紧承以“谁记”二字,顿时引出一片寂寞凄凉。朝廷的国策起了变化,大有可为的时机就此白白丧失了。

      不到一年,王炎被召还朝,陆游转官成都,风流云散,伟略成空。那份豪情壮志,当年曾有几人珍视?此时更有谁还记得?词人运千钧之力于毫端,用“谁记”一笔兜转,于转折中进层。后两句描绘出两类人物,两条道路: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候;志存恢复的儒生如已者,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事之不*,孰逾于此?这四、五两句,以“独”字为转折,从转折中再进一层。经过两次转折进层,昔日马上草檄、短衣射虎的英雄,在此时却已经变成孤舟蓑笠翁了。那个“独”字以入声直促之音,高亢特起,凝铸了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声情悉称,妙合无垠。

      下片承“江边渔父”以“轻舟”、“低逢”之渺小与“苹洲烟雨”之浩荡对举,复缀“占断”一语于其间,再作转折进层。“占断”即占尽之意。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无拘无束,独往独来,是谓“占断烟雨”。三句写湖上生涯,词境浩渺苍凉,极烟水迷离之致,含疏旷要眇之情。词至此声情转为纾徐萧散,节奏轻缓。但由于“占断”一词撑拄其间,又显得骨力开张,于舒缓中蓄拗怒之气,萧散而不失遒劲昂扬。“占断”以前既蓄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之情,复于此处得“占断”二字一挑,于是,“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这更为昂扬兀傲的两句肆口而成,语随调出,唱出了全阕的最高音。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诏赐镜湖一曲以示矜恤。陆游借用这一故事而翻出一层新意——官家(皇帝)既置他于闲散,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赐与吗?再说,天地之大,江湖之迥,何处不可置他八尺之躯,谁又稀罕“官家”的赐与?这个结句,表现出夷然不屑之态,愤慨不*之情,笔锋直指最高统治者,它把通首迭经转折进层蓄积起来的激昂不*之意,挟其大力盘旋之势,千回百转而后骤现,故一出便振动全词,声情激昂,逸响悠然,浩歌不绝。

      这首抒情小唱很能代表陆游放归后词作的特色。他在描写湖山胜景,闲情逸趣的同时,总蕴含着壮志未酬、壮心不已的幽愤。这首《鹊桥仙》中雕鞍驰射,苹洲烟雨,景色何等广,内心是极不*静,极不安分的。不窥其隐曲幽微的深衷,说他随缘、安分,未免昧于骚人之旨,委屈了志士之心。

      这首词,读来荡气回肠、确是上乘之作。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被*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制死,白居易因上表急请严缉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唐穆宗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曾积极兴修水利,筑堤防洪,泄引湖水,灌溉田亩千顷,成绩卓著。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改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卒,终年七十五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在文学上,他与元稹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中坚,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其讽谕诗《秦中吟》、《新乐府》,广泛尖锐地揭露了当时政治上的黑暗,抨击了现实中的流弊,表现了爱憎分明的进步倾向。除讽谕诗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也独具特色,为千古绝唱。白诗语言通俗,深入浅出,*易自然,不露雕琢痕迹。其诗刻画人物,形象鲜明,以情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阅读全文]...

2022-01-14 06:59:14
  • 晏殊:木兰花·绿杨芳草长亭路

  •   《木兰花·绿杨芳草长亭路》

      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赏析:

      这首词描写一位女子的离愁别恨。词中句句是对情人的怨,语意却极柔婉,饱含着无限的爱与思念,上片描述离愁情景。“绿杨”二句写长亭送别,一个“抛”字传达出“年少”者重功利,轻情爱的冷淡与薄情之态度,为下片“无情”做一铺垫。“楼头”二句丽语精工,生动展现“多情”者之离愁。下片写别后相思。“无情”二句以“无情”之重功利,不知离愁之苦反衬“多情人”重情感,善感离愁之苦,强调多情之寸心相思竟会转化为千丝万缕的愁绪,真是情深苦浓愁无涯。最后以宏观的视野概括了相思情的无限与永恒,“天涯地角”如何?其空间广阔渺远,亦有穷尽,拿它与“相思”情相比,“相思无尽”更胜过“天涯地角”,咏叹了“相思”情的永恒。在咏叹“相思无尽”的同时,也便肯定了相思有多深,离愁有多浓,那么“多情苦”也便有多重。此词写多情者相思离愁之苦,语意柔婉,抒情蕴理,真切含蓄。

    [阅读全文]...

2022-02-23 03:48:26
  • 写关于亭子的古诗

  • 写关于亭子的古诗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写关于亭子的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高亭

      【唐】白居易

      亭脊太高君莫拆,东家留取当西山。

      好看落日斜衔处,一片春岚映半环。

      2、江亭夕望

      【唐】白居易

      凭高望远思悠哉,晚上江亭夜未回。

      日欲没时红浪沸,月初生处白烟开。

      辞枝雪蕊将春去,满镊霜毛送老来。

      争敢三年作归计,心知不及贾生才。

      3、曲江亭晚望

      【唐】白居易

      曲江岸北凭栏干,水面阴生日脚残。

      尘路行多绿袍故,风亭立久白须寒。

      诗成暗著闲心记,山好遥偷病眼看。

      不被马前提省印,何人信道是郎官?

      4、新涧亭

      【唐】白居易

      烟萝初合涧新开,闲上西亭日几回?

      老病归山应未得,且移泉石就身来。

      5、暮春日宴溪亭

      【唐】成彦雄

      寒食寻芳游不足,溪亭还醉绿杨烟。

      谁家花落临流树,数片残红到槛前。

      6、苏溪亭

      【唐】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7、章梓州水亭

      【唐】杜甫

      城晚通云雾,亭深到芰荷。吏人桥外少,秋水*边多。

      *属淮王至,高门蓟子过。荆州爱山简,吾醉亦长歌。

      8、灞陵亭

      【唐】高蟾

      一条归梦朱弦直,一片离心白羽轻。

      明日灞陵新霁后,马头烟树绿相迎。

      9、南亭

      【唐】韩偓

      每日在南亭,南亭似僧院。人语静先闻,鸟啼深不见。

      松瘦石棱棱,山光溪淀淀。堑蔓坠长茸,岛花垂小蒨。

      行簪隐士冠,卧读先贤传。更有兴来时,取琴弹一遍。

      10、颍亭

      【唐】韩琮

      颍上新亭瞰一川,几重旧址敞幽关。寒声北下当轩水,

      翠影西来扑槛山。远目静随孤鹤去,高情常共白云闲。

      知君久负巢由志,早晚相忘寂寞间。

      11、津亭

      【唐】胡宿

      津亭欲阕戒棠舟,五两风来不暂留。

    [阅读全文]...

2022-03-17 04:55:39
长亭的古诗 - 句子
长亭的古诗 - 语录
长亭的古诗 - 说说
长亭的古诗 - 名言
长亭的古诗 - 诗词
长亭的古诗 - 祝福
长亭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