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字4行的注音古诗

关于6字4行的注音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6字4行的注音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6字4行的注音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6字4行的注音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91) 语录(2) 说说(4) 名言(932) 诗词(581) 祝福(3k+) 心语(664)

  • 元日古诗注音版

  • 元日古诗注音版

      元日是一首非常经典的古诗,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元日古诗注音版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元日古诗注音版

      yuán rì

      元 日

      sòng wáng ān shí

      (宋) 王 安 石

      bào zhú shēng zhōng yī suì chú

      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

      chūn fēng sòng nuǎn rù tú sū

      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

      qiān mén wàn hù tóng tóng rì

      千 门 万 户 曈 曈 日,

      zǒng bǎ xīn táo huàn jìu fú

      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春,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2、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3、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4、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5、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赏析

      这首诗描写新春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春。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春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阅读全文]...

2022-05-30 14:11:21
  • 端午古诗注音版

  • 端午,文学
  • 端午古诗注音版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古诗注音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和端午》注音版

      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jìng dù shēn bēi qiān zǎi yuān ,

      忠魂一去讵能还。zhōng hún yī qù jù néng huán 。

      国亡身殒今何有,guó wáng shēn yǔn jīn hé yǒu

      只留离骚在世间。zhǐ liú lí sāo zài shì jiān 。

      《和端午》注释

      ⑴竞渡:赛龙舟。

      ⑵讵(jù):岂,表示反问。

      ⑶殒(yǔn):死亡。

      ⑷离骚:战国时楚人屈原的作品。关于篇名,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解释为“离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解释为“别愁”;*人或解释为“牢骚”,或解释为“楚国曲名‘劳商’的异写”。关于写作年代,有人认为写于楚怀王当朝,人被疏远以后;也有人认为作于顷襄王当朝,诗人再放江南时。迄无定论。《离骚》是*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诗中大量运用了古代神话传说,以想象和联想的方式构成了瑰丽奇特的幻想世界,又以神游幻想世界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诗中大量地运用了“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将深刻的内容借助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极富艺术魅力。《离骚》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和端午》简析

      北宋人张耒这首《和端午》诗凄清悲切、情意深沉。此诗从端午竞渡写起,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因为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忠魂一去讵能还”又是无限的悲哀与无奈。无怪乎北宋进士余靖作诗说:“龙舟争快楚江滨,吊屈谁知特怆神。”但此句,却又分明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它使得全诗的意境直转而上、宏阔高远。于是三四两句便水到渠成、一挥而就。虽然“国亡身殒”,灰飞烟灭,但那光照后人的'爱国精神和彪炳千古的《离骚》绝唱却永远不会消亡。

      拓展阅读

      端午节的各种别称

      国画《端阳佳节》。端阳节是端午节的别名之一。也许您还不知道,端午节是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别名最多的一个。每一个名称,都代表了人们对端午这个传统节日的一种独特理解。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阳重入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粽节,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沈榜宛《杂记》载:“燕京自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已出嫁之女,亦归宁簪以榴花,曰女儿节”。

      菖蒲节,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邢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阅读全文]...

2022-03-08 10:29:50
  • 慎行古诗注音版69句

  • 经典
  • 舟夜书所见_查慎行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原文

      舟夜书所见

      清代: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译文

      漆黑之夜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孤独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象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

      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河面好象撤落无数的星星。

      注释

      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簇:拥起。

      赏析

      这首诗好似一幅速写,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渔火化作满天星星的片刻,几笔勾勒,立即捕捉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景物。这首诗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点渔火,黑白对比,反差特别鲜明。

      前两句是静态描写,把暗色和亮色联系在一起,显得形象鲜明。

      第一句“月黑见渔灯”,“月黑”两字很有特色。这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月亮却没有光,人们见到的只是月亮的轮廓和黑影。“见渔灯”的这个“见”,是不见中的“见”,写的'是视像,有突然发现的意思。因为月黑无光,河面也黑沉沉的,突然见到河中的一盏渔灯,格外引人注目。

      第二句“孤光一点萤”,写如豆灯光像江岸边一点萤火,是意中之象,描写渔灯的形象。河面幽黑,只有孤零零的一点灯光闪烁着,仿佛是一只萤火虫在原野里发出微弱的光。“孤”表现了环境的寂寞、单调,寄寓着一定的感*彩。一种茫然无奈的情感袭上诗人的心头。

      后两句为动态描写。不难想象,当诗人见到微风腾起细浪,灯影由一点散作千万这动人一幕的时候,心情是何等地兴奋。

      第三句“微微风簇浪”抛开了灯光,一转而写夜风。微风从河面阵阵吹来,河水哗哗作响,轻轻的掀起浪花。这句写听觉为下句张目。“微微”二字又体现了风是如此的小,“簇”说明了就算是微风也能掀起一簇簇的浪花。渲染了一种宁静舒适的气氛。

      第四句“散作满河星”犹如天外奇峰,劈空而来。那如萤的孤光,刹那间似乎变成万船灯火,点缀河中,又如风吹云散,满天明星,倒映水中,使这静谧的黑夜,单调的河面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壮观。风吹浪起,簇起的每朵浪花,都把那如萤般的灯光摄进水中,有多少浪花,就有多少灯光。同时此句的描写为诗词增添了画面感,使枯燥无趣的文字能幻化出美丽浪漫带有一丝丝的安逸宁静的景象,使诗人流连其中。

      创作背景

      这首五言绝句是诗人在船上过夜时,写下的所见到的景物,所以题目叫做“舟夜书所见”。

    舟夜书所见原文、翻译及赏析

      舟夜书所见清朝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舟夜书所见》译文

      漆黑的夜晚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像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

      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好像无数星星洒落在河面上。

      《舟夜书所见》注释

      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簇:拥起。

      《舟夜书所见》赏析

      这首诗好似一幅速写,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渔火化作满天星星的片刻,几笔勾勒,立即捕捉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景物。这首诗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点渔火,黑白对比,反差特别鲜明。

      前两句是静态描写,把暗色和亮色联系在一起,显得形象鲜明。

      第一句“月黑见渔灯”中“月黑”指的是月亮没有出来,天特别黑,不是说月亮是黑的。见(读xiàn),显现。孤光,孤单的亮光。萤,萤火虫,光亮微弱。意思说: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天是那样黑。只有渔船上一盏围灯,孤零零闪着萤火虫一样微弱的光。第一句用“月黑”突出“渔灯”。

      第二句“孤光一点萤”,写如豆灯光像江岸边一点萤火,是意中之象,描写渔灯的形象。河面幽黑,只有孤零零的一点灯光闪烁着,仿佛是一只萤火虫在原野里发出微弱的光。“孤”表现了环境的寂寞、单调,寄寓着一定的感*彩。一种茫然无奈的情感袭上诗人的心头。

      后两句为动态描写。不难想象,当诗人见到微风腾起细浪,灯影由一点散作千万这动人一幕的时候,心情是何等地兴奋。

    [阅读全文]...

2021-11-30 04:36:29
  • 注音版古诗夜雨白居易

  • 夜雨
  • 注音版古诗夜雨白居易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注音版古诗夜雨白居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夜雨

      白居易

      yǐ yà qīn zhěn lěnɡ

      已 讶 衾 枕 冷,

      yè shēn zhī xuě chónɡ

      夜 深 知 雪 重。

      shí wén zhé zhú shēnɡ,

      时 闻 折 竹 声 ,

      fù jiàn chuānɡ hu mínɡ。

      复 见 窗 户 明。

      译文

      我有着深深思念的人,却相隔在远远的异乡。

      我有所感怀的事情,深深的刻在心上。

      故乡遥远回不去,我没有一天不遥望它。

      内心痛苦万分却无处化解,日日夜夜未曾停止思念。

      我的前途似乎也迷茫无望,孤独的在空空的屋子里睡觉。

      秋天尚未来临,却已风雨纷纷。

      不曾学过苦行僧的佛法,如何忘记曾经的过往!

      赏析

      首句开门见山,写出了所要记叙的事情,强烈的感情色彩也在无需意像的渲染的情况下,立刻展现在读者面前。四句话形式上两两相同,但情感上却是层层深入的,第一句提到了人的思念和远,都是**的概述,点到为止,并没有提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的思念她。第二句则重点写到了思念,写到思念的程度,也并没有深写。

      行文至此,全诗的中心已经点明框架,已经明晰,但还只是一幅,如果用画画作比的话,构图,或者说是工笔前的白描图,线条简洁而有力。第三句对第一句进行了扩充和延伸,乡远远的`程度,对故乡,更准确的说是对故乡的生活,故乡的人的思念之深。第四句是对第二句进行了扩充和延伸。一、三句是写实,故乡、人都是客观存在的。二、四句是写虚,回忆中的事和肝肠绞痛的感觉是诗人主观的感情。一实,一虚,把气氛渲染开来,行文至此,白描已经被染,出现了淡淡的色彩,阴阳、冷暖色初步分明。诗人付与“人”一个“隔”,付与“事”一个“结”字。“隔”、“结”都是冰凉凉的字眼,给人一种一对火热的恋人被活生生分扯开来的感觉。诗人用两个冰冷的字形象地写出了自己火热的情感,而火热又败于冰冷,这时引出自己肝肠绞痛的感觉显得自然,又打动了读者。在这里,诗人又用了一个打动人的动词“瞻望”。乡远,瞻望却不可相望见,可是还要望,纵是眼望不见那心也早已回到了那故乡的恋人身畔。

      前四句是对一个长时间一直以来状态的写,从“况此”一句开始,诗人就开始描绘一个夜雨的场景了。作者在描写夜雨场景的时候,却是惜字如金。他只用了两句话二十个字。这两句话不写思,不写念,不写人,不写事,只是用简洁的言语描绘了许多意像,灯、堂、天、风雨。一个况字说明这四句所描写的这些是在前四句的前提上进一步增加的。

      所以,在情感上也是在前四句的思念上增加的。一个“况”字就替代了千言万语的心理描写。“夜”是时间,在“夜”之前诗人用了一个名词作形容词来形容“夜”,“残灯”。灯从晚上点,点到残,一定已是深夜。诗人夜不能寐,久久的思念着心中的恋人。残灯昏暗的光下,长长的灯芯使光闪烁着,诗人在这情景万分伤心,没有言自然显得寂静,寂静使屋子显得“空”,显得寂寥。“空”不一定是真的缺少家具,而是因为缺少“人”。

      夜雨同话五更的人“空堂”不一定是堂“空”也写出诗人心中的怅然若失。“秋天”“未晓”“风雨”更是融情于景。“苍苍”二字既是对风雨的描写,又是诗人此时的心境。这两句,不着一字思念,而又字字句句把诗人的思念之情着色,分染过的白描已经基本上上好了颜色。最后一句话,可谓画龙点睛之笔,使用直抒胸意的写法,将全诗推向高潮。想忘,又不能忘,想忘,又不敢忘。诗人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就在这无果的结局中谢幕,无数的思念,向何处倾诉。

      整首诗贯穿着白居易的大、简、妙风格,虽是写爱情,写思念,但不像多数爱情诗一样婉约,它大气、又不失细腻,这不是刻意为之,而是一种情感之至,一种浑然天成。这首诗不是唐代所流行的工整的今体诗,它共有七句话,前四句大量的重复用字,也并不合乎诗歌的*惯。意像的描写被放在了叙事之后,全诗没有比喻、没有用典,也没有大量的兴、比之作,可以说是完全没有格律的羁绊,用最直白的语言,抒发了最真挚的情感。

      排遣名利的缠绕

      人的情感牵制不光是亲情的影响,还有世俗间的名声利禄、寿夭穷通等现实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也是修*者的必经之路。*士人有一个优点,就是自春秋以下,受孔子教养常怀以天下为己任的襟怀,这是一种如曾子或者屈原类型的,这些人都能以一种大的家国胸襟超脱个人功名利禄的缠绕;还有一种人物,他们在骨子里不是以一种更大的目标或胸怀超脱世俗,而是一开始就淡薄于世俗的各种目标向往,而能找到自己之所乐,这就是孔子最称道的弟子颜回一类。

      白居易在《因沐感发,寄郎上人二首》中写道:“原生衣百结,颜子食一箪。欢然乐其志,有以忘饥寒。今我何人哉,德不及先贤。衣食幸相属,胡为不自安。”原宪衣服破烂、颜回食物粗砺,但是他们能够欢然于自己的追求并忘掉饥饿寒冷,因为他们有一颗“大心脏”,有一个通达天地万物一体的胸怀:“人生大块间,如鸿毛在风。或飘青云上,或落泥涂中。衮服相天下,傥来非我通。布衣委草莽,偶去非吾穷。外物不可必,中怀须自空。无令怏怏气,留滞在心胸。”(《闻庾七左降因咏所怀》) 人生天地之间,如鸿毛飞絮,有时可能扶摇直上,有时也可能坠落尘埃。

      青云直上、位压朝野不一定是我命运通畅;一身布衣、混同于普通百姓之间也不一定是我穷途末路。外物不需要过度执著,心中却需要达成虚空自在。不要让那些不痛快的事情和心理滞留下来徘徊不去而导致病态。那人生的积极态度应该如何呢?“脱置腰下组,摆落心中尘。行歌望山去,意似归乡人。朝踏玉峰下,暮寻蓝水滨。拟求幽僻地,安置疏慵身。本性便山寺,应须旁悟真。”(《游蓝田山卜居》)“早年以身代,直赴逍遥篇。*岁将心地,回向南宗禅。外顺世间法,内脱区中缘。进不厌朝市,退不恋人寰。自吾得此心,投足无不安。体非道引适,意无江湖闲。有兴或饮酒,无事多掩关。寂静夜深坐,安稳日高眠。秋不苦长夜,春不惜流年。委形老小外,忘怀生死间。”(《赠杓直》)

      人生居之不容易,能够随遇而安方为大道。白居易的做法就是随时随地摆落心中的尘土,放歌山崖,意念还乡。早年曾经学*庄子,后来又亲*禅宗。进退不做过分的思量算计,举手投足就没有不舒适、不自在了。尤其是进入深夜或日照高房,独自长坐,忘却天地外物和生死眷恋,怡然自得:“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负冬日》)一派洒然气象令人神往。

    [阅读全文]...

2022-05-10 19:31:44
  • 琵琶行注音原文及翻译(古诗《琵琶行》赏析)

  • 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2译文

    元和十年,我被贬到九江当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个夜晚,到湓浦口送一个朋友,听见船中有人弹琵琶,那声音,铮铮纵纵,很有京城里的韵味。问那个人,才知道她原来是长安歌伎,曾经跟曹、穆两位名师学弹琵琶,年纪渐大,姿色衰退,只好给一个商人当老婆。我便吩咐摆酒,让她畅快地弹几只曲子。她弹奏完毕,十分忧伤。叙述了年轻时候的欢乐情景;可是如今呢,飘零憔悴,在江湖中间辗转流离!我从京城里贬出来,已有两年,心情*静,安于现状。听了她的话,这天晚上,才感觉到被贬谪的味道,因而作了这首长诗送给她,共计六百一十二字(实际上全诗是六百一十六字),叫做《琵琶行》。

    晚间在浔阳江边送别友人,枫叶荻花,在秋风里沙沙抖动。主人下了马,走进友人的船中,拿起酒想喝,却没有音乐助兴。闷闷地喝醉了,凄凄惨惨地将要分别,将分别的时候,茫茫的江水里沉浸着明月。忽然听见水面上飘来琵琶的声音。

    主人忘记了回去,客人也不肯起身. 跟着声音悄悄地询问是什么人在弹琵琶,琵琶声停止了,想说话却迟迟地没有说话。移*船只,请那个人相见。添酒、挑灯,又摆上酒宴。再三呼唤,她才肯走出船舱,还抱着琵琶,遮住半边脸庞。拧转轴子,拨动了两三下丝弦,还没有弹成曲调,已经充满了情感。每一弦都在叹息,每一声都在沉思,好像在诉说不得意的身世,低着眉随着手继续地弹啊,弹,说尽那无限伤心的事件。

    轻轻地拢,慢慢地捻、又抹又挑,开头弹的是《霓裳》,后来弹的是《六幺》,粗弦嘈嘈,好像是急风骤雨,细弦切切,好像是儿女私语。嘈嘈切切,错杂成一片,大珠小珠,落满了玉盘.花底的黄莺间间关关——叫得多么流利,冰下的泉水幽幽咽咽——流得多么艰难!流水冻结了,也冻结了琵琶的弦子,弦子冻结了,声音也暂时停止。另外流露出一种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愁恨,这时候没有声音,却比有声音的更激动人心。

    突然爆破一只银瓶,水浆奔进,骤然杀出一队铁骑,刀枪轰鸣。曲子弹完了,收回拨子从弦索中间划过,四根弦发出同一个声音,好像撕裂绸帛。东边西边的船舫里都静悄悄没人说话,只看见一轮秋月在江心里闪耀银波。疑疑吞吞地放下拨子又插到弦中,整理好衣裳,站起来显得十分肃敬。她诉说:“本来是京城里的姑娘,家住在虾蟆陵附*。十三岁就学会了弹琵琶的技艺,名字登记在教坊的第一部里。弹罢曲子,曾赢得曲师的赞扬,妆梳起来,常引起秋娘的妒嫉。

    [阅读全文]...

2022-01-10 14:33:58
  • 端午古诗注音版

  • 端午
  •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俗。

      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jìng dù shēn bēi qiān zǎi yuān ,

      忠魂一去讵能还。zhōng hún yī qù jù néng huán 。

      国亡身殒今何有,guó wáng shēn yǔn jīn hé yǒu

      只留在世间。zhǐ liú lí sāo zài shì jiān 。

      《和端午》注释

      ⑴竞渡:赛龙舟。

      ⑵讵(jù):岂,表示反问。

      ⑶殒(yǔn ):死亡。

      ⑷离骚:战国时楚人屈原的作品。关于篇名,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解释为“离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解释为“别愁”;*人或解释为“牢骚”,或解释为“楚国曲名‘劳商’的异写”。关于写作年代,有人认为写于楚怀王当朝,人被疏远以后;也有人认为作于顷襄王当朝,诗人再放江南时。迄无定论。《离骚》是中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诗中大量运用了古代神话传说,以想象和联想的方式构成了瑰丽奇特的幻想世界,又以神游幻想世界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诗中大量地运用了“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将深刻的内容借助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极富艺术魅力。《离骚》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和端午》简析

      北宋人张耒这首《和端午》诗凄清悲切、情意深沉。此诗从端午竞渡写起,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因为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忠魂一去讵能还”又是无限的悲哀与无奈。无怪乎北宋进士余靖作诗说:“龙舟争快楚江滨,吊屈谁知特怆神。”但此句,却又分明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它使得全诗的意境直转而上、宏阔高远。于是三四两句便水到渠成、一挥而就。虽然“国亡身殒”,灰飞烟灭,但那光照*的爱国精神和彪炳千古的《离骚》绝唱却永远不会消亡。

      拓展阅读

      端午节的各种别称

      国画《端阳佳节》。端阳节是端午节的别名之一。也许您还不知道,端午节是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别名最多的一个。每一个名称,都代表了人们对端午这个传统节日的一种独特理解。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阳重入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粽节,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沈榜宛《杂记》载:“燕京自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已出嫁之女,亦归宁簪以榴花,曰女儿节”。

      菖蒲节,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邢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阅读全文]...

2022-04-18 04:39:00
  • 琵琶行注音版

  • 阅读
  • 琵琶行注音版

      有关白居易《琵琶行》,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同时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使读者在想象中亲聆琵琶女的美妙音乐和旋律的发展变化。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琵琶行注音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琵琶行注音版

      pí pá xíng

      xún yáng jiāng tóu yè sòng kè , fēng yè dí huā qiū sè sè 。

      zhǔ rén xià mǎ kè zài chuán , jǔ jiǔ yù yǐn wú guǎn xián 。

      zuì bù chéng huān cǎn jiāng bié , bié shí máng máng jiāng jìn yuè 。

      hū wén shuǐ shàng pí pá shēng , zhǔ rén wàng guī kè bù fā 。

      xún shēng àn wèn dàn zhě shuí , pí pá shēng tíng yù yǔ chí 。

      yí chuán xiāng jìn yāo xiāng jiàn , tiān jiǔ huí dēng zhòng kāi yàn 。

      qiān hū wàn huàn shǐ chū lái , yóu bào pí pá bàn zhē miàn 。

      zhuǎn zhóu bō xián sān liǎng shēng , wèi chéng qū diào xiān yǒu qíng 。

      xián xián yǎn yì shēng shēng sī , sì sù píng shēng bù dé zhì 。

      dī méi xìn shǒu xù xù dàn , shuō jìn xīn zhōng wú jìn shì 。

      qīng lǒng màn niān mǒ fù tiāo , chū wéi ní cháng hòu liù yāo 。

      dà xián cáo cáo rú jí yǔ , xiǎo xián qiē qiē rú sī yǔ 。

      cáo cáo qiē qiē cuò zá dàn , dà zhū xiǎo zhū luò yù pán 。

      jiān guān yīng yǔ huā dǐ huá , yōu yān liú quán shuǐ xià tān 。

      shuǐ quán lěng sè xián níng jué , níng jué bù tōng shēng zàn xiē 。

      bié yǒu yōu chóu àn hèn shēng , cǐ shí wú shēng shèng yǒu shēng 。

      yín píng zhà pò shuǐ jiāng bèng , tiě qí tū chū dāo qiāng míng 。

      qū zhōng shōu bō dāng xīn huà , sì xián yī shēng rú liè bó 。

      dōng chuán xī fǎng qiǎo wú yán , wéi jiàn jiāng xīn qiū yuè bái 。

      chén yín fàng bō chā xián zhōng , zhěng dùn yī cháng qǐ liǎn kè 。

      zì yán běn shì jīng chéng nǚ , jiā zài xiā mB líng xià zhù 。

      shí sān xué dé pí pá chéng , míng shǔ jiào fāng dì yī bù 。

      qū bà cháng jiào shàn cái fú , zhuāng chéng měi bèi qiū niáng dù 。

      wǔ líng nián shǎo zhēng chán tóu , yī qū hóng xiāo bù zhī shù 。

      diàn tóu yún bì jī jié suì , xuè sè luó qún fān jiǔ wū 。

      jīn nián huān xiào fù míng nián , qiū yuè chūn fēng děng xián dù 。

      dì dì cóng jūn ā yí sǐ , mù qù zhāo lái yán sè gù 。

      mén qián lěng luò chē mǎ xī , lǎo dà jià zuò shāng rén fù 。

      shāng rén zhòng lì qīng bié lí , qián yuè fú liáng mǎi chá qù 。

      qù lái jiāng kǒu kōng shǒu chuán , rào chuán míng yuè jiāng shuǐ hán 。

      yè shēn hū mèng shǎo nián shì , mèng tí zhuāng lèi hóng lán gān 。

      wǒ wén pí pá yǐ tàn xī , yòu wén cǐ yǔ zhòng jī jī 。

      tóng shì tiān yá lún luò rén , xiāng féng hé bì zēng xiāng shí 。

      wǒ cóng qù nián cí dì jīng , zhé jū wò bìng xún yáng chéng 。

      xún yáng dì pì wú yīn lè , zhōng suì bù wén sī zhú shēng 。

      zhù jìn pén jiāng dì dī shī , huáng lú kǔ zhú rào zhái shēng 。

      qí jiān dàn mù wén hé wù , dù juān tí xuè yuán āi míng 。

      chūn jiāng huā zhāo qiū yuè yè , wǎng wǎng qǔ jiǔ huán dú qīng 。

      qǐ wú shān gē yǔ cūn dí , ǒu yǎ cháo nán wéi tīng 。

      jīn yè wén jūn pí pá yǔ , rú tīng xiān lè ěr zàn míng 。

      mò cí gēng zuò dàn yī qū , wéi jūn fān zuò pí pá xíng 。

      gǎn wǒ cǐ yán liáng jiǔ lì , què zuò cù xián xián zhuǎn jí 。

      qī qī bù sì xiàng qián shēng , mǎn zuò zhòng wén jiē yǎn qì 。

      zuò zhōng qì xià shuí zuì duō , jiāng zhōu sī mǎ qīng shān shī 。

      琵琶行原文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阅读全文]...

2021-12-13 22:17:38
  • 金缕衣古诗注释和译文(金缕衣注音与译文)

  • 今天和‬大家分享‬~千古名篇‬~《金缕衣‬》

    全文如下: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惜取 一作:须取)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花开 一作:有花)

    杜秋娘(约791—?),《资治通鉴》称杜仲阳,后世多称为“杜秋娘”,是唐代金陵人。15岁时成了李锜的侍妾。

    元和二年(807年),李锜正式起兵造反。

    后来李錡造反失败,杜秋被纳入宫中。后受到唐宪宗宠幸。

    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即位,任命她为儿子李凑的傅姆。

    后来李凑被废去漳王之位,杜秋娘‬赐归故乡。

    杜牧经过金陵时,看见她又穷又老的景况,作了《杜秋娘诗》,其序简述了杜秋娘的身世。

    诗歌赏析~

    诗歌‬大意:‬

    我劝你不要太注重追求功名利禄,要珍惜少年求学的最好时期。

    花开可以折的时候就要尽快‬去折,不要等到花谢了‬时只能‬折了空枝。

    诗的下联是比喻,也是对上句“须惜少年时”诗意的继续升华‬,用花来比青‬少年好时光,青春年华‬,用折花来比喻‬不要辜负‬大好青春,很‬形象‬的比喻‬,特别‬的‬合适‬。

    人生苦短‬,岁月‬如梦‬,不能‬浪费‬青春‬,要‬及时‬把握‬工作‬和生活‬,不能‬浪费青春‬时光‬,要‬努力‬。

    好了,这首励志诗歌赏析到此,谢谢大家支持。

    [阅读全文]...

2022-02-11 11:16:23
  • 木兰辞古诗全文拼音(木兰诗注音原文及翻译)

  • 木兰辞/木兰诗

    南北朝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惟闻 通: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惟闻 通:唯)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一作:愿借明驼千里足)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帖 通:贴;惊忙 一作:惶;惶 火伴 通:伙)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陈国林、朱庆等

    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火伴,火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注释唧唧(jī jī):纺织机的声音。一说为叹息声,意思是木兰无心织布,停机叹息。当户(dāng hù):对着门。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梭(suō)子。惟:只。何:什么。忆:思念,惦记军帖(tiě):征兵的文书。可汗(kè hán):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愿为市鞍(ān)马:为,为此。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辞:离开,辞行。溅溅(jiān jiān):水流激射的声音。旦:早晨。但闻:只听见胡骑(jì):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啾啾(jiū jiū):马叫的声音。天子:即前面所说的“可汗”。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指战争。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越过。朔(shuò)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tuò),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寒光照铁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明堂:明亮的的厅堂,此处指宫殿策勋十二转(zhuǎn):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赏赐百千强(qiáng):赏赐很多的财物。百千:形容数量多。强,有余。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不用:不愿意做。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郭:外城。扶:扶持。将:助词,不译。姊(zǐ):姐姐。理:梳理。红妆(zhuāng):指女子的艳丽装束。霍霍(huò huò):模拟磨刀的声音。著(zhuó):通假字 通“着”,穿。云鬓(bìn):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帖(tiē)花黄:帖”通假字 通“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爬搔,扑腾。迷离,眯着眼。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42. “火”:通“伙”。古时一起打仗的人用同一个锅吃饭,后意译为同行的人。行:读háng。傍(bàng)地走:贴着地面并排跑。

    字词句A.字音:机杼〔zhù〕 鞍鞯〔ān jiān〕 辔〔pèi〕头 鸣溅溅〔jiān〕 金柝〔tuò〕 阿姊〔zǐ〕 霍霍〔huò〕 可汗〔kè hán〕 贴:军帖〔tiě〕;贴〔tiē〕黄花;字帖〔tiè〕

    通假字①.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粘贴。

    古今异义①爷:古义指父亲,e.g.:卷卷有爷名;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②走: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③但:古义为只,副词,e.g.: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常用作转折连词。④郭:古义为外城,e.g.:出郭相扶将;今仅用作姓氏。⑤户:古义为门,木兰当户织;今义人家、门第。⑥迷离:古义为眯着眼,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⑦十二:古义为虚数多,今义数词,十二。

    一词多义市:a.集市,e.g.:东市买骏马;b.买,e.g.: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买:a.买(东西), e.g.:东市买骏马;b.雇,租,e.g.:欲买舟而下。愿:a愿意,e.g.:愿为市鞍马;b希望,e.g.:愿驰千里足。

    词语活用①“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问女何所思。②“策”名词作动词,登记。策勋十二转。③“骑”动词作名词,战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成语:扑朔迷离原指难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现指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于辨别。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①省略句:愿为市鞍马。(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愿意为此去买鞍马。②倒装句: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宾语前置。)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历经数年,有的战死,有的活下来凯旋。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当着窗户对着镜子整理头发和贴上装饰。

    文章修辞互文交错(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复沓(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顶针(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4)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排比(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比喻(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夸张(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设问(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对偶(1)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5)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反问(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借代1.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朱庆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火伴,火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第一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木兰之所以“叹息”,不是因为儿女的心事,而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第二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表示对此事的极度重视,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第三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第四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先写木兰朝见天子,然后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再说到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天子不知底里,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

    第五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展现浓郁的亲情;再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最后作为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是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

    第六段,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其诗中几件事的描绘详略得当,一,二,三,六,七段详写木兰女儿情怀,四,五段略写战场上的英雄气概。从内容上突出儿女情怀,丰富英雄性格,是人物形象更真实感人。结构上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厚禄而热爱和*生活。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木兰的形象,是人民理想的化身,她集中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和淳朴的优秀品质,是一个深深扎根在中国北方广大土地上的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英雄形象,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尤为可贵。

    详略得当:忠孝两全,深明大义。

    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家人又报效国家,不慕*厚禄而热爱和*生活,表现出淳朴和高洁的情操。

    木兰生世关于木兰身处年代的说法,主要是两种说法:1.北魏太武帝向北大破柔然期间。2.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关于木兰的姓名,主要有:1. 木兰,女子名,姓氏里居不详。2.一般认为姓花,名木兰。3.此外,还有姓魏、朱之说,也有说“木兰”即是姓,无名。

    背景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数年,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查《木兰诗》,《乐府诗集》收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据《乐府诗集》的编者宋代的郭茂倩说,此诗最早著录于南朝陈智匠(梁武帝时任乐官)的《古今乐录》。至唐代已广为传诵,唐人韦元甫有拟作《木兰歌》,可以为证。所以,学者们大都认为,《木兰诗》产生于北朝后期。

    【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解释:指难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造句:敌军始终扑朔迷离,不知我军主力所在。侦探小说中扑朔迷离的情节让我一头雾水,完全忘记了如何思考。【磨刀霍霍】 解释:原意用力磨刀,发出霍霍声响。常用来形容为做好某一件事而提前做充分的准备、跃跃欲试的样子。也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繁活动。 出处 《乐府诗集·木兰诗》:“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造句:这路敌人磨刀霍霍,马上就要行动了。

    《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歌,代表了北朝乐府民歌杰出的成就。它的产生年代及作者不详,一般认为,它产生于北魏,创作于民间。

    《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诗中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以及端庄从容的风姿。它不仅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普遍的尚武风气,更主要的是表现了北方人民憎恶长期割据战乱,渴望过和*、安定生活的意愿。它对木兰的讴歌,也冲击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偏见。它“事奇诗奇”(沈德潜语),富有浪漫色彩,风格也比较刚健古朴,基本上保持了民歌特色。

    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木兰诗》很有特点,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诗中用拟问作答来刻画心理活动,细致深刻;用铺张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而运用精练的口语,不仅道出一个女子口吻,也增强了叙事的气氛,更显民歌的本色。唐代大诗人杜甫《草堂》诗抒写迁居草堂的欢欣情景,明显汲取了《木兰诗》描述全家欢迎木兰归来的表现手法。至于元稹《估客乐》“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以及白居易《戏题木兰花》“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可以看出《木兰诗》在中唐已经脍炙人口。

    木兰的故事深入人心,广为传颂。据《太*寰宇记》载,黄州黄冈县(今湖北黄冈)有木兰山、木兰乡、木兰庙。据地方志所载,在今安徽亳县、河南商丘、河北完县等地,都曾立庙奉祀木兰。直到今天,舞台银幕上的木兰形象仍然激励人们的爱国情操。

    1.比兴手法

    [阅读全文]...

2022-05-09 08:31:52
  • 木兰诗的注音

  • 木兰诗的注音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木兰诗的注音 ,欢迎阅读!

      木兰诗

      唧(jī唧(jī复唧(jī唧(jī,木兰当户织(zhī。

      不闻机杼(zhù声,惟(wéi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yì。

      女亦(yì无所思,女亦(yì无所忆yì。

      昨夜见军帖(tiě,可(kè汗(hán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juàn,卷(juàn卷(juàn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ān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biān。旦辞爷娘去,暮(mù宿(sù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jiān溅(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jiū啾(jiū。

      万里赴(fù戎(róng机,关山度若ruò飞(fēi。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cè勋(xūn十二转(zhuǎn,赏(shǎng赐(cì百千强。可汗(kèhán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shàngshū郎(láng;愿(yuàn驰(chí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guō相扶将(jiàng;

      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zhuāng;小弟闻姊(zǐ来,磨(mó刀霍(huò霍(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gé门,坐我西阁(gé床,脱我战时袍(páo,著(zhuó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jiē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shuò,雌cí兔眼迷离(lí;双兔傍(bàng地走(zǒu,安能辨(biàn我是雄(xióng雌(cí?

      生字注音

      可汗:(kèhán) 鞍鞯:(ānjiān)

      燕山:(yān) 辔头:(pèi)

      戎机:(róng) 胡骑:(jì)

      金柝:(tuò) 朔气:(shuò)

      红妆:(zhuāng) 战袍:(páo)

      唧:(jī) 机杼:(zhù)

      倩:(qiàn) 溅:(jiān)

      啾:(jiū) 姊:(zǐ)

      云鬓:(bìn) 著:(zhuó)

      霍霍:(huò)

    [阅读全文]...

2022-07-02 09:22:40
6字4行的注音古诗 - 句子
6字4行的注音古诗 - 语录
6字4行的注音古诗 - 说说
6字4行的注音古诗 - 名言
6字4行的注音古诗 - 诗词
6字4行的注音古诗 - 祝福
6字4行的注音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