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是描写边塞的古诗吗

关于塞下曲是描写边塞的古诗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塞下曲是描写边塞的古诗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塞下曲是描写边塞的古诗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塞下曲是描写边塞的古诗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57) 语录(30) 说说(91) 名言(34) 诗词(503) 祝福(1k+) 心语(136)

  • 唐代边塞诗_塞下曲古诗译文唐代

  •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绝句古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时时温*,好句摘抄网为您收集《唐代边塞诗》,整理经典的古诗绝句。

    唐代边塞诗

    1、《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3、《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唐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6、《望蓟门》

    唐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7、《前出塞九首其六》

    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8、《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9、《塞下曲六首其一》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10、《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11、《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12、《古从军行》

    唐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13、《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唐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14、《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15、《军城早秋》

    唐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16、《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唐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沙莽莽黄入天。

    想信您读完唐代边塞诗后,内心有非常多的感慨。这些经典诗句,不仅可以助力我们的写作,也可以助力滋养我们的心灵。小编推出了专题边塞诗四言绝句,愿您喜欢。

    [阅读全文]...

2022-06-27 15:23:07
  • 塞下曲四首古诗

  • 塞下曲四首古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塞下曲四首,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赏析:

      边塞诗大多以词情慷慨、奇丽的边塞风光、豪情报国的忠贞或深沉的乡愁为特点。常建的这《塞下曲四首》却独辟蹊径。这里选择其中的第一首诗进行赏析。

      这第一首诗既未渲染军威声势,也不慨叹时运,而是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友好的主题。自古以来中央朝廷与西域诸族的关系,就阴晴不定,时有弛张。诗人却着力对团结友好的关系加以热情的赞颂,让明媚的春风驱散弥漫一时的滚滚狼烟,赋予边塞诗一种全新的意境。

      诗的头两句,是对西汉朝廷与乌孙民族友好交往的生动概括。“玉帛”,指朝觐时携带的礼品。《左传·哀公七年》有“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之谓。执玉帛上朝,是一种臣服和归顺的表示。“望”字下得笔重情深,乌孙使臣朝罢西归,而频频回望帝京长安,眷恋不忍离去,暗示恩重义浃,相结很深。“不称王”表明乌孙归顺,边境安定。乌孙是生活在伊犁河谷一带的游牧民族,为西域诸国中的大邦。据《汉书》记载,武帝以来朝廷待乌孙甚厚,双方往使不绝。武帝为了安抚西域,遏制匈奴,曾两次以宗女下嫁,订立和亲之盟。太初间(前104—前101),武帝立楚王刘戊的孙女刘解忧为公主,下嫁乌孙,生了四男二女,儿孙们相继立为国君,长女也嫁为龟兹王后。自此,乌孙与汉朝长期保持着和*友好的关系,传为千古佳话。诗人首先以诗笔来讴歌这段历史,虽只寥寥数语,却以少括多,用笔之妙,识见之精,难能可贵。

      一、二句*述史实,为全诗铺叙。三、四句顺势腾起,形成高潮。“天涯”上承“归去”,乌孙朝罢西归,马足车轮,邈焉万里,这辽阔无垠的空间,就隐隐从此二字中见出。“静”字下得尤为有力。玉门关外的茫茫大漠,曾经是烽烟不绝的兵家要塞,如今却充满和*宁静的气氛。这是把今日的和*与昔时的战乱作明暗交织的写法,于无字处寓有深意,是诗中之眼。诗的结句雄健入神,情绪尢为昂扬。诗人用彩笔绘出一幅辉煌画卷:战争的阴霾消散净尽,日月的光华照彻寰宇。这种理想境界,体现了各族人民热爱和*、反对战争的崇高理想,是响彻入云的和*的颂歌。“兵气”,用语字新意炼。不但扣紧“销”字,直贯句末,且与“静处”切合,将上文缴足。环环相扣,沈德潜诩为“句亦吐光”,可谓当之无愧。

      常建的诗作,大多写于开元、天宝年间。他在这首诗里如此称颂和亲政策与弭兵理想,当是有感于唐玄宗晚年黩武政策而发的。

      第二首: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望龙堆。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

      解释:诗中呈现沙场日暮,骷髅灰飞,阴风地动,一片凄楚。诗人来到长城塞上,北方阴风强吹,阵阵袭来,气候不佳,空见塞外的昭君祠,客死塞外尽望乡,长城线上皆是士兵的白骨,荒凉的景象,一阵风沙吹来,灰飞烟灭,可怜塞上战死的无名英雄连安葬的地方都没有。

      昭君是历史上为和*、为忠爱国家而牺牲自我的女子,诗歌中许多写其哀怨的故事,也写其和亲出塞时孤寂悲怨的一面,塞外苦寒的异地上留有昭君祠,陪伴着塞外戊守的长城卒,一同悲歌。

    [阅读全文]...

2022-02-28 10:22:07
  • 唐代边塞诗_塞下曲古诗译文唐代

  • 经典
  •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绝句古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时时温*,“励志的句子”为您收集《唐代边塞诗》,整理经典的古诗绝句。

    唐代边塞诗

    1、《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3、《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唐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6、《望蓟门》

    唐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7、《前出塞九首其六》

    唐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8、《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9、《塞下曲六首其一》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10、《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11、《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12、《古从军行》

    唐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13、《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唐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14、《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15、《军城早秋》

    唐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16、《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唐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沙莽莽黄入天。

    想信您读完唐代边塞诗后,内心有非常多的感慨。这些经典诗句,不仅可以助力我们的写作,也可以助力滋养我们的心灵。小编推出了专题边塞诗四言绝句,愿您喜欢。

    [阅读全文]...

2022-04-13 09:04:33
  • 塞下曲唐卢纶古诗(塞下曲其三唐卢纶古诗)

  • 唐·卢纶《塞下曲(其一)》(书法作品为自创,文字、图片来自网络)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注释】

    ①塞下曲:唐代乐府名。出于汉乐府《出塞》、《入塞》,属《横吹曲辞》。此诗一题《和张仆射塞下曲》,共六首,这里选其中四首。

    ②鹫(jiù):大雕。

    ③翎:羽毛。

    ④金仆姑:箭名。

    ⑤燕尾:旗帜形似燕尾的部分。多以帛续之。。

    ⑥蝥弧(móu hú):此指绣在旗帜上的一种纹样。旗名。

    ⑦独立:犹言屹立。

    ⑧扬新令:扬旗下达新指令。

    【翻译】

    身佩雕羽制成的金仆姑好箭,旌旗上扎成燕尾蝥弧多鲜艳。

    大将军威严地屹立发号施令,千军万马一呼百应动地惊天。

    【作品简介】

    《塞下曲·其一》由卢纶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卢纶《塞下曲》共六首一组,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语多赞美之意。此为第一首。写将军动员出发时,整队军营发令时的情景,颂扬了将军的威风和军容的严整,场面壮观,声势浩大。

    【作品背景】

    《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原共六首,蘅塘退士选其四首。这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一首,写将军发布军令时的情景。战士们整装列队待命出发,军容整肃,以显示主帅威严。下面的场面是将军一人发布命令,千军万马同声响应。诗人用“独立”和“千营”对比写出了官兵一致、团结作战的动人场景。

    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

    【作者简介】

    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大历六年,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府户曹、河南密县令。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德宗朝复为昭应令,又任河中浑瑊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

    卢纶祖上、*世官皆不显,曾祖父为永宁令,祖父为济州司马,父亲为临黄县尉,他的亲属也大多为县丞、县尉之类的小官。这种介于达官阶层和士民阶层之间的社会地位,使他既有依附达官贵人、以诗干进的一面,又有了解社会现实、创作优秀作品的一面。卢纶的诗,早年即以“舟人夜语觉潮生”为人称道。直至垂暮之年,文学才华也未消歇,《塞下曲》成为诗歌史上的千古名作。在大历十才子中,他一生虽不得意,但去世最晚,所以对改变当时文体、诗风的影响也就最大。

    卢纶的诗,以五七言*体为主,多唱和赠答之作。但他在从军生活中所写的诗,如《塞下曲》等,风格雄浑,情调慷慨,历来为人传诵。他年轻时因避乱寓居各地,对现实有所接触,有些诗篇也反映了战乱*民生活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萧条,如《村南逢病叟》。其他如前期所作七律《晚次鄂州》,写南行避安、史乱的旅途夜泊心情和体验,真实生动,感慨深长。七言歌行《腊日观咸宁王部曲擒虎歌》描绘壮士与猛虎搏斗,写得惊心动魄,虎虎有生气。清代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钞》说:“大历诸子兼长七言古者,推卢纶、韩□,比之摩诘(王维)、东川(李颀),可称具体。”

    今存《卢户部诗集》10卷,收入《唐诗百名家全集》。又有明正德刊本《卢纶诗集》3卷,收有10卷本及《全唐诗》佚诗5首。《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旧唐书·卢简辞传》和《新唐书·文艺传》。

    附赛大家集字帖:

    [阅读全文]...

2022-02-01 00:03:26
  • 塞下曲古诗其二83句

  • 经典
  •   塞下曲其二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译文】

      林中昏暗风吹草动令人惊,

      将军夜中搭箭拉弓显神勇,

      天明寻找昨晚射的白羽箭,

      箭头深深插入巨大石块中。

      【注释】

      ①塞下曲――古代歌曲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

      ②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③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④*明――天刚亮的时候。

      ⑤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⑥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⑦石棱――石头的'棱角。也指多棱的山石。  

      【赏析】

      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记载当时名将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传》。原文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中(zhòng)石没镞(箭头),视之,石也。”

      诗的前两句写事件的发生:深夜,山林里一片昏暗,突然狂风大作,草丛被惊得刷啦啦起伏抖动;阴影起落处恍恍惚惚有一头*扑来。这时,将军正从林边驰马而过,他眼疾手快,拉满弓一箭射出……

      后两句写事件的结果是:第二天清晨,将军记起昨晚林间的事,顺原路来到现场,他不禁大吃一惊:明亮的晨光中,分明看见被他射中的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座巨石。将军默然蹲在那里,那枝白羽箭竟深深钻进石棱里去了!请注意箭射入的部位,是窄细的尖突的石棱!这需要多大的臂力,多高的武艺啊!

      有人要问,将军射老虎,干吗不当时就看结果,还要等第二天早晨?原来的故事并没说第二天才知道射中的是石头呀!这,就是诗人的艺术处理了。第一,这样可以表现将军的自信,从来是百发百中,这一次还怕它死不了跑掉吗?第二,可以增加形象的直观性,让人看得更清楚些,如果是当夜就看,固然也能发现是一场误会,但很难取得现在这样的画面一般的鲜明效果。

      诗,最注重含蓄,最讲究意在言外。看到诗中箭入石的描写,我们会油然联想:如果射中的真是老虎将会射成什么样子?如果在战场上射击敌军兵马呢?于是,一位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的将军形象,便盘马弯弓、巍然屹立在我们眼前了。

    温庭筠《处士卢岵山居》全诗翻译赏析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这两句写作者赴山居路上所见,是*景。苍苍古树生长于石缝之中,仿佛与石连为一体;泉水湍急而清澈,水底的沙石清晰可见。这两句形象地描写了山中特有的景物,表现了山居环境的古朴、清幽。

      出自温庭筠《处士卢岵山居》

      西溪问樵客,遥识楚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飞鸦集,满山荞麦花。

      注

      遥识:一作“遥指”。楚人家:一作“主人家”。

      急:湍急。露沙:露出沙石。

      径:小路。

      飞鸦集:一作“鸟飞散”。

      满山:一作“满庭”。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赤质柔。叶互生,呈心脏形,有长柄。花色白或淡红。果瘦三角形,有棱。子实磨成粉可制面食。通常亦称其子实为荞麦。

      参考译文

      在西溪向砍柴的人打听卢岵山居的所在地,然后远远地认准方向向卢岵山居走去。沿途看到古树的老根缠连着石头,仿佛是天生的,湍急清澈的泉水冲走水面上的浮土、树叶,露出泉底的沙子来,显得水明沙净。山里峰峦座座,由于在雨中显得幽暗,看不清楚,只见得那通往卢岵山居的小路高峻、幽深,曲曲弯弯一直通向烟云深处。时间已到傍晚,还不见卢处士,晚鸦也已飞往自己巢里栖息,漫山遍野的荞麦花在夕阳下更显得一片洁白。

      赏析

      《题卢处士山居》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没有直接写处士卢岵,也没有直接写作者的心情,而是只写卢岵处士山居的景色,以景衬人。全诗通过山居景色的描写,反映主人公人品的高洁及作者对他的景慕之情。

      首联两句通过“问樵客”、“遥识”的写法,暗示出卢岵山居的幽僻。作者不称砍柴的人为樵子、樵夫,而称之为“樵客”,意味着这个砍柴者并不是俗人,这对于诗的气氛也起着一定的渲染作用。诗从“西溪问樵客”开篇,颇类似贾岛的“松下问童子”,用问答的方式开篇,是为了追求生动活泼的效果。这种问答形式使诗情顿生波澜,起伏荡漾,读来轻松自然;若改用直接议论抒情,会有些板滞沉闷。诗人是古代的追隐一族,访寻隐居深山的卢岵,特别渴望见到这位深山高士,暗示了他对山居生活的倾慕之意,对山居主人的赞许之情。

    [阅读全文]...

2021-11-23 20:00:19
  • 关于《塞下曲》的古诗赏析

  • 关于《塞下曲》的古诗赏析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注释]

      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8.弓刀:像弓一样弯曲的军刀。

      【译文】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

      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

      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

      [简析]

      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

      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塞下曲》组诗共六首,这是第三首。卢纶虽为中唐诗人,其边塞诗却依旧是盛唐的气象,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月黑”,无光也。“雁飞高”,无声也。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阒寂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单于,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

      从这首诗看来,卢纶是很善于捕捉形象、捕捉时机的。他不仅能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而且能把它放到最富有艺术效果的时刻加以表现。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并不是战斗的*,而是迫**的时刻。这个时刻,犹如箭在弦上,将发未发,最有吸引人的力量。你也许觉得不满足,因为没有把结果交代出来。但惟其如此,才更富有启发性,更能引逗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这叫言有尽而意无穷。神龙见首不见尾,并不是没有尾,那尾在云中,若隐若现,更富有意趣和魅力。

    [阅读全文]...

2022-04-27 08:59:42
  • 描写边塞的古诗_边塞古诗五言绝句

  • 杰出的诗人为千百年来人们所敬仰!脍炙人口的绝句古诗,为历代世人争相传诵,记住这些经典,让我们的前行路更宽更*!为您倾情整理《描写边塞的古诗》,希望对您有所启迪。

    1、《塞上曲》

    唐·常建

    翩翩云中使,来问太原卒。

    百战苦不归,刀头怨明月。

    塞云随阵落,寒日傍城没。

    城下有寡妻,哀哀哭枯骨。

    2、《横吹曲辞·出塞》

    唐·王之涣

    黄砂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3、《塞上曲》

    唐·裴说

    极目望空阔,马羸程又赊。

    月生方见树,风定始无沙。

    楚水辞鱼窟,燕山到雁家。

    如斯名利役,争不老天涯。

    4、《己亥岁》

    唐·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5、《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6、《塞下曲(二首)》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7、《军城早秋》

    唐·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8、《望蓟门》

    唐·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9、《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阅读全文]...

2022-07-12 19:56:15
  • 关于边塞的诗句古诗(有关边塞诗的诗)

  •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翰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渲染了出征前盛大华贵的酒筵以及战士们痛快豪饮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思想感情。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展现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第一首诗以*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对《出塞》的评价历来很高。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杨慎编选唐人绝句,也列它为第一。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因此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此篇就是一个显例。可以说,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此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原共六首,蘅塘退士选其四首。这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本诗虽区区二十个字,却写出了当时的实情:单于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率军溃逃,将军在“大雪满弓刀”的奇寒天气情况下准备率军出击。一逃一追把紧张的气氛全部渲染了出来。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李贺的《马诗》共有23首,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建功立业的抱负。这里所选的是第五首。广阔的原野,沙白如雪,燕山新月初上,弯如金钩。这边塞争战之处,正是良马和英雄大显身手之地;然而,何时战马才能配上金制辔脑,飞奔在清秋的大地上?本诗语言明快,风格健爽。前两句写景,写适于骏马驰骋的燕山原野的景色;后两句抒情,自比为良马,期望自己受到重用,一展雄才大志。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这首诗语言优美,节奏*缓,寓情于景,以景写情,写出了征人眼前之景,心中之情,感人肺腑。诗意婉曲深远,让人回味无穷。刘禹锡《和令孤相公言怀寄河中杨少尹》中提到李益,有“边月空悲芦管秋”句,即指此诗。可见此诗在当时已传诵很广。《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度曲入画。仔细体味全诗意境,的确也是谱歌作画的佳品。因而被谱入弦管,天下传唱,成为中唐绝句中出色的名篇之一。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唐军将士誓死横扫匈奴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真可怜呵那无定河边成堆的白骨,

    还是少妇们梦中相依相伴的丈夫。

    《陇西行》是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内容写边塞战争。陇西,即今甘肃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这首《陇西行》诗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虚实相对,宛若电影中的蒙太奇,用意工妙。诗情凄楚,吟来潸然泪下。

    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阅读全文]...

2022-06-04 13:18:58
  • 塞下曲卢纶拼音版古诗(塞下曲原文赏析及翻译)

  • 如何给小孩进行古诗词启蒙呢?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我儿子2岁半的时候,一次我想教他背诗。他根本就不听,自己跑一边玩去了。我就表现地很爱看书的样子,并且大声读诗。但是仍然没有吸引他。我就反复读,他玩着玩着就跟着我念叨一句,一会儿又跟着念叨一句。第二天,我提一个字,他竟然能把整句说出来。几天后竟然能连着说下来。原来古诗词启蒙和英文启蒙是一样的,就是多听。

    我整理了小学必背的古诗词,跟我一起每天一首古诗词启蒙吧。

    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作者

    卢纶:唐代诗人。字允言。大历六年,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后官至检校户部郎中。有《卢户部诗集》。

    翻译

    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

    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赏析

    诗的前两句写事件的发生:深夜,山林里一片昏暗,突然狂风大作,草丛被惊得刷啦啦起伏抖动;蛙人起落处恍恍惚惚有一头*扑来。这时,将军正从林边驰马而过,他眼疾手快,拉满弓一箭射出… …

    后两句写事件的结果是:第二天清晨,将军记起昨晚林间的事,顺原路来到现场,他不禁大吃一惊:明亮的晨光中,分明看见被他射中的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座巨石。恐惧感默然蹲在那里,那枝白羽箭竟深深钻进石棱里去了!请注意箭射入的部位,是窄细的尖突的石棱!这需要多大的臂力,多高的武艺啊!

    阅览更多小学必背古诗词,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品智女人”。

    [阅读全文]...

2022-01-31 15:42:55
  • 塞下曲其二戎昱古诗赏析 塞下曲戎昱古诗赏析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盛唐时期的边塞诗人是幸福的,那时候的边塞军人虽然很苦,但是常打胜仗,把唐朝的疆域版图打成全球最大的国家。“万里长征”的人东打到朝鲜,西打到中亚咸海,南到到越南,北打到贝加尔湖畔,打太远了“人都还未还”。唐朝极盛时期叠加版图面积超过1532万*方公里。这不但为诗人报效朝廷建功立业提供了机会,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这一时期就出现了唐朝四大边塞诗人:高适、王昌龄、岑参、王之涣。

    “安史之乱”开启了中唐时代,这一时期内忧外患战事不断,对内*叛对外反抗吐蕃入侵。而这一时期的文人和盛唐相比,少了些豪放言志的理想,多了些精致浮浅的现实。生于盛唐长于战乱,虽未亲历那无数的大小战事,戎昱却能写下著名的诗作《塞下曲》,和卢纶的“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相比少了些大气,却更充分地展现对朝廷战胜吐蕃时的豪情和喜悦,算得上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国势日渐衰微,吐蕃趁火打劫,在这段时间内先后夺取了陇右、河西、北庭、安西地区等地区,把河西走廊的大部分地区纳入怀中。公元763年,这一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个是安史之乱*定了,另外一个就是吐蕃入侵长安,唐代宗东逃陕州。此刻,吐蕃达到了辉煌的顶峰。

    我们来稍微盘点下这个差点就颠覆唐朝统治的吐蕃入侵史。安史之乱之前,唐朝和吐蕃以和为主以打为辅,双方都没有占据太大的优势。为了*“安史之乱”,唐朝把大部分的兵力调往长安后方兵力空虚,吐蕃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自756年开始,吐蕃先后攻下了兰、廓、河、鄯、洮、岷、秦、成、渭等数十州,一路烧杀抢掠在763年抢到了长安城!

    783年,唐朝再发内乱史称“朱泚之乱”,唐德宗被赶出长安出走奉天。吐蕃乘机要挟出兵协助并要求唐朝割地补偿,在李泌的坚持下唐朝拒绝了吐蕃的无理要求。于是吐蕃786年秋再次发起攻击,大举入侵泾、陇、邠、宁四州,到处抢掠人马牲畜,收割各州庄稼,西部战事再起,然而各州县不敢迎击各自为守。

    786年两个人扭转了之后对吐蕃的战局,一个是李泌,制定了对吐蕃的战略封锁,“北和回纥,南通南诏,西结大食、天竺,如此,则吐蕃自困”。一个是李晟,差点在战乱中把吐蕃宰相尚结赞杀死,并让狂攻了一百多年的吐蕃渐渐露出了疲态。在788年之后,唐朝实现对吐蕃攻守转换,吐蕃也开始逐步的走向没落。而戎昱的《塞下曲》正是在786年李晟伏击吐蕃胜利之后所写的诗作。

    《资治通鉴》关于这次伏击的记载:李晟遣其将王佖将骁勇三千伏于汧城,戒之曰:“虏过城下,勿击其首;首虽败,彼全军而至,汝弗能当也。不若俟前军已过,见五方旗,虎豹衣,乃其中军也,出其不意击之,必大捷。”佖用其言,尚结赞败走。军士不识尚结赞,仅而获免。

    简单说下这场战事,786年9月份,尚结赞率领吐蕃主力,从陇州东进攻打凤翔。西*王李晟派部将王佖率兵3000人在汧城伏击吐蕃军中军部队,导致吐蕃军大败尚结赞乘乱逃走。吐蕃2万余前军也在进攻凤翔的时候被李晟击退,史称:“汧城之战”。次月,王佖率步骑5000偷袭并攻占吐蕃摧沙堡基地,击败吐蕃2万士兵杀死守将扈屈律悉蒙,并烧毁了吐蕃之前积聚的物资粮草后班师而归。

    因一首《咏史》(又名《和蕃》)让唐宪宗牢记并推广,却被《沧浪诗话》评为“戎昱在盛唐为最下,已滥觞晚唐矣。”史书一句带过并无详细记载,戎昱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诗人?

    《唐才子传》记载:“ 昱,荆南人。美风度,能谈。少举进士不上,乃放游名都。虽贫士而轩昂,气不消沮。。……初事颜*原,尝佐其征南幕,亦累荐之。卫伯玉镇荆南,辟为従事。历虔州刺史。至德中,以罪谪为辰州刺史。后客剑南,寄家陇西数载。”《新唐书·艺文志》亦有记载:“戎昱集五卷,卫伯玉镇荆南从事,后为辰、虔二州刺史。“

    戎昱,生于740年前后开元盛世期间,身处中唐战火纷飞的年代,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帝,卒于800年后。一生在游历和官宦生活中周旋,“大凡才能之士, 所谓名位未达, 多在方镇”,戎昱又“美风度,能谈”,先后跟随浙西节度使颜真卿、湖南崔瓘、桂州李昌夔、荆南节度使卫伯玉等人做其幕僚,在朝廷短期当差后到州府担任刺史。其官宦生涯并不顺利,“万事无成空过日,十年多难不还乡。”

    目前留下来的作品是明人辑的《戎昱诗集》存诗125首(目前可寻118首)。按照其作品内容将诗作分成5个类别,友情送别书信占据了三分之一多,官宦和游历生活次之,咏景感怀再次之,边塞诗为后。在其诗作里,交友广泛是其中一大特色,除了任职期间所交往的朋友,还有:宰相(李泌)、将军(李晟)、驸马(张潜)、以及自己的偶像岑参等人。其诗作中立志为国报效朝廷的家国情怀体现的淋漓尽致。

    戎昱的诗歌受到“诗史”杜甫的影响很大,其诗作忧国忧民直面现实,《咏史》、《苦哉行五首》(宝应中过滑州洛阳后同王季友作)、《入剑门》等诗作就是对现实最大的描述。“天下无人鉴诗句,不寻诗伯重寻谁”,戎昱很幸运地找到了自己崇拜的诗人岑参,其边塞诗歌受到岑参的影响也很大。而这首《塞下曲》和岑参的边塞诗有的一比。

    “黄昏掩门后,寂寞自心知。”有忧伤有寂寞的戎昱,三观很正,懂知足会感恩,“莫道书生无感激,寸心还是报恩人”“同荣不同辱,今日负将军”。对朝廷的每一次胜利,都感到由衷的高兴并赋诗,《收襄阳城二首》、《辰州闻大驾还宫》,还有为786年李晟的这三场战事的胜利而写的《塞下曲》。

    786年,戎昱刚从辰州刺史离任在长安做短暂逗留(另说戎昱在江南一带游历),然而不管怎么样此时的戎昱正处于低谷期,虽是“谁家有酒判一醉,万事从他江水流。”但一听到前线打了胜仗,便豪情万丈的写下了这首《塞下曲》。

    786年,李晟面对吐蕃时打了三场胜仗,一场是王佖率兵3000人袭击吐蕃中军获得大胜,第二场是李晟率军在凤翔击退吐蕃2万前军,第三场是王佖率步骑5000偷袭吐蕃摧沙堡基地获得大胜。戎昱在听闻捷报后,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边塞诗《塞下曲》。

    “汉将归来虏塞空,旌旗初下玉关东。”写的是王佖偷袭吐蕃沙堡基地,击败2万吐蕃士兵并杀死守将,烧毁吐蕃的所有物资后凯旋归来的场景。唐朝文人*惯用“汉将”来代表当时的将军,歼灭吐蕃驻地全部敌人,“虏塞”已经被烧“空”了,将军带领着士兵举着战旗从玉门关的东边凯旋而归。

    “高蹄战马三千匹”,写的是第一场战事王佖率兵袭击吐蕃中军。3000名战士骑着战马奔赴战场,一战破敌打乱敌人进攻节奏,在对吐蕃战事中取得了鲜有的大胜仗!并差点就把敌军首领斩杀。

    “落日*原秋草中”。写的是第二场战事凤翔退敌,“秋”字点明了战争的时间是在秋天,李晟将军亲自率部应对吐蕃的2万前军取得大胜。站在战事完毕的城墙上,看着太阳西下,枯萎的草木更显无尽的沧桑。“*原秋草”“无边落日”,是对这次胜利的感慨,更是对无边战事的感慨!

    捷报频传,在当时的唐朝是非常的振奋人心的!戎昱虽不在战局,却也时刻关注战争的变化。这首诗和之前写的《塞下曲》(6首)有明显的不同,之前写的是战场纷乱、环境凄凉和士兵的悲惨生活。这首诗只是在记叙战争的情况,字词间却都透露出作者豪情万丈和喜悦心情,戎昱很显然的在用这首诗来庆贺来自不易的胜利。

    自安史之乱后,吐蕃大举入侵唐朝疆域,在面对强敌和内忧外患时,唐朝更是输多赢少,大片的土地被吐蕃占据。凤翔非常的靠*长安,如果这次战役失败,则长安有可能再次沦陷成为吐蕃的手中肉。虽然这次战役没有把吐蕃打残,但也从战略上阻断了吐蕃的意图,再次开启和吐蕃的拉锯战,在李泌对吐蕃战略封锁的配合下,吐蕃陷入战争泥潭并开始走入下坡。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一国安危岂能以和亲来求安稳?“燕然如可勒,万里愿从公。”男儿就应该征战沙场报效祖国。然而现实总是很残酷的,“自惭出守辰州畔,不得亲随日月旗。”戎昱一身热心想要上战场“梦随行伍朝天去”,却总是报效无门,只能“仰面诉天天不闻,低头告地地不言。”

    这首《塞下曲》,既是对胜利赞歌,更是对自己未能亲身参与的感慨。世人对戎昱的评价更多的是站在盛唐的角度来说的,除了《沧浪诗话》,《唐才子传》对其评价也是“昱诗在盛唐,格气稍劣,中间有绝似晚作”。然而,《唐诗品》《三唐诗品》《诗学渊源》等对其评价都非常高,认为“戎使君诗,锐情古作,力洗时波。”但不论如何,戎昱的诗既是其人生的写照,是友情的真挚,更是中唐的“史实”。

    戎昱写《塞下曲》,就是在为这个国家取得的胜利呐喊!不管国家内部怎么样,只要是胜利,我们就应该为之感动为之自豪!从《塞下曲》学戎昱,不管人生如何,三观一定要正,家国情怀一定要有。

    [阅读全文]...

2022-01-05 17:29:27
塞下曲是描写边塞的古诗吗 - 句子
塞下曲是描写边塞的古诗吗 - 语录
塞下曲是描写边塞的古诗吗 - 说说
塞下曲是描写边塞的古诗吗 - 名言
塞下曲是描写边塞的古诗吗 - 诗词
塞下曲是描写边塞的古诗吗 - 祝福
塞下曲是描写边塞的古诗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