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最常见的虚字虚词

关于古诗词中最常见的虚字虚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词中最常见的虚字虚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词中最常见的虚字虚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词中最常见的虚字虚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k+) 语录(189) 说说(450) 名言(56) 诗词(14k+) 祝福(124) 心语(4)

  • 文言文虚词“之”的常见用法归纳

  • 古诗文
  • 文言文虚词“之”的常见用法归纳

      在现实学*生活中,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虚词“之”的常见用法归纳,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之”是文言文中一个重要的虚词,用法复杂。在此本文对“之”字的用法作简要的归纳。

      一、用作代词,在句中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第一人称代词,可译为“我”“我们”。

      如:“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之:代“我”。

      2.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他们)”“她(她们)”。

      如:“遂使之行成于吴。”(《勾践灭吴》)之:代大夫文种。

      3.*指代词,可译为“这”。

      如:“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之:这样的。

      4.代事。

      如:“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之:代“阙秦以利晋”这件事。

      5.代物。

      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劝学》)之:代木。

      6.代军队。

      如:“子犯请击之。”(《烛之武退秦师》)之:代秦军。

      二、结构助词,分以下几种情况。

      1.宾语的标志。用于宾语和中心语之间,可译为“的”,有时不译。

      如:“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之:可译为“的”。

      2.宾语前置的标志。为了强调宾语,有时借助“之”把宾语从动词后提到动词的前面。

      如:“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之”把动词“有”的宾语“何厌”提前到了动词前。

      3.定语后置的标志。通常情况下,古代汉语中定语的位置与现代汉语中的一样,用在中心语之前,但为了强调定语有时将定语放在中心语之后,有时在定语与中心语之间用“之”连接。翻译时应将后置了的`定语调整到中心语之前。与“之”有联系的定语后置格式有两种。

      ①“中心语+之+定语”的格式。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利”“强”分别作中心语“爪牙”“筋骨”的定语。

      ②“中心语+之+后置定语+者”的格式。

      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千里”作“马”的定语。

      4.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

      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第二个“之”,是“得”的意思。

      5.用在主谓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可分以下三种情况。

      ①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

      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主谓短语在句中作宾语。

      如:“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勾践灭吴》)其中“其力之不足”在句中作“知”的宾语。

      ③用在复句的一个主谓式分句里面。

      如:“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6.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者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如:“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之”用在动词“鼓”(击鼓)后,无实义,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

      三、固定格式“……之谓也”,表总结性的判断语气,译为“说的就是……啊”。

      如:“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该句句意为:“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过上百种道理,便以为没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啊。”

      四、用在表时间的分句中作状语,常与“也”字呼应,相当于“……的时候”。

      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

      [巩固练*]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练*。

      曾子之①妻之②市,其子随之③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④,妻止之⑤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⑥教。今子欺之⑦,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文中的“之”字按其用法分类,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②⑥/③④⑤⑦ B.①⑥/②/③④⑤⑦

      C.①⑥⑦/②/③④⑤ D.①⑥/②/③⑤/④⑦

      [参考答案]

      B。①⑥结构助词,“的”的意思。②动词,“到”的意思。③代词,代曾妻。④代词,代彘。⑤代词,代曾子。⑦代词,代曾子的儿。

    [阅读全文]...

2022-04-04 01:54:58
  • 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

  • 历史
  • 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

      *一直讲究含蓄之美,古诗更是多用典故,隐喻,辛弃疾有时候甚至一首诗中多个典故,不清楚这些典故的来历,还真不好把握整首诗的意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哀鸿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秦晋

      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寒食

      寒食,一个节日,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晋文公为纪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

      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桑梓

      代指家乡。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躬敬止。”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后来人们用来喻指故乡。

      采薇

      隐居避世。

      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三径

      指隐居生活。

      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子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鸡黍

      特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论语》中:子路随孔子出游时与孔子走散了,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化碧

      多用以称颂忠臣志士。

      《庄子·外物》:" 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郑元佑 《汝阳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楼兰

      指边境敌人。

      《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双鲤

      书信。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劳歌

      送别歌的总称。

      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李白《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红豆

      常用于象征爱情或相思。

      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树”。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献芹

      自谦说法。

      《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

    [阅读全文]...

2022-06-04 11:58:37
  • 文言文常见实词虚词

  • 学*
  • 文言文常见实词虚词

      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那文言文实词虚词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文言文常见实词虚词,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常见实词

      1、值:遇到、正好、价值

      2、去:离开、距离、除去

      3、引:牵,拉、伸长

      4、执:拿着、掌管、固执

      5、走:跑

      6、益:好处、更加、增加

      7、是:这、判断动词、正确

      8、若:如果、好像、你

      9、悉:全、都

      10、佯:假装

      11、徐:慢慢地

      12、颔:下巴、点头

      13、尝:曾经

      14、危:高、危险、端正

      15、举:选拔、全、发动

      16、居:停留、处在、居住

      17、比:等到、靠*

      18、鲜:少,鲜艳

      19、诸:几个、兼词

      20、向:从前、先前

      21、已:停止、罢了、通“以”

      22、讫:完结

      23、并:一起

      24、予:给予、我

      25、负:背、违背、凭借

      26、莫:没有、不要

      27、再:两次,第二次

      28、但:只是

      29、孰:谁、哪个、通“熟”

      30、盖:大概是、原来是

      31、田:田地、通“畋”打猎、通“佃”耕种

      32、顾:看、回头看、拜访、难道

      33、斋:屋舍、祭祀前清心洁身、素食

      34、子:子女、对人尊称、你

      35、闻:听说(使、、听到)、听闻、用鼻子嗅味道

      36、既:已经(之后)、既然、既、、又

      37、谢:道歉、推辞、凋谢、感激 固:原来、坚决、巩固、顽固、固守、固然

      39、亡:逃跑、丢失、灭亡、死亡、通“无“,没有

      40、及:到、等到、赶得上、以及

      41、就:靠*,接*、欣赏、完成、从事

      42、许:答应,赞同、地方、拟生词、表约数,相当于来

      43、具:器具、具有、准备、通“俱”全、都;详细

      44、胡:古代少数民族通称、为什么

      45、徒:光,空、白白地、只是

      46、方:刚好、正好;才、当、、的时候、方圆、方正

      47、善:好、好处、擅长、善于

      48、贾:商人、买卖、通“价”价值

      49、直:与“竖”相对、只、仅仅,一直、通“值”价值

    [阅读全文]...

2022-03-22 13:53:52
  • 端午节常见古诗词

  • 端午节,文学
  • 端午节常见古诗词

      导语:端午节即将来临,艾叶香,麦浪黄,人间美景是端阳。接下来小编整理了端午节常见古诗词,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俗,但祈蒲酒话升*。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竞渡歌》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齐天乐》

      宋·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

      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

      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

      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阅读全文]...

2022-03-10 23:40:48
  • 英语单词中最常见的前缀后缀

  • 英语单词中最常见的前缀后缀

      记忆单词最好的两个办法就是结合语境和运用构词法。构词法包括派生(即我们*时说的前后缀)、合成和转化,而派生在构词法中是最重要的。今天小编要带大家来看一下英语单词中最常见的前缀后缀,,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前 缀

      1 a- 加在单词或词根前面, 表示 不,无,非

      2 a- 加在单词前, 表示 在..., ...的

      3 ab-, abs- 加在词根前,表示 相反,变坏,离去 等

      4 ab-, ac-, ad-, af-, ag-, an-, ap-, ar-, as-, at- 等加在同辅音字母词根前,表示 一再 等加强意

      5 ad- 加在单词或词根前, 表示 做....., 加强......

      6 amphi- 表示 两个、两种

      7 an- 在词根前, 表示 不,无

      8 ana- 表示 错误,在旁边,分开

      9 ante- 表示 前面,先

      10 anti- 表示 反对,相反

      11 apo- 表示 离开,远离

      12 auto- 表示 自动、自已

      13 be- 构成动词,表示 使......成为

      14 be- 构成一些介词

      15 bene- 表示 善, 好

      16 bi- 表示 二个, 两

      17 by- 表示 在旁边,副的

      18 cata- 表示 向下,相反,离开

      19 circum- 表示 环绕,周围

      20 co- 表示 共同 ,通常放元音词根前

      21 col-, cor- 在同辅音词根前, 表示 共同

      22 com-, con- 表示 共同

      23 contra - 表示 反对,相反

      24 counter - 表示 反对,相反

      25 de- 表示 去掉,变坏,离开,变慢,向下 等

      26 de- 表示 使....成为, 加强 等

      27 deca- 表示 十

      28 deci- 表示 十分之一

      29 demi- 表示 半

      30 di- 表示 二个,双

      31 di- 表示 使...变成,分开,离开

      32 dia- 表示 穿过,二者之间

      33 dif- 和辅音重复表示 不,否定,分开

      34 dis- 表示 不,消失掉

      35 dis- 表示 分开,分离

      36 dys- 表示 坏,不良

      37 e-, ef- 表示 出,出来,

      38 em-, en-, 表示 进入... 之中,包围

      39 em-,en-, 表示 使..... 进入状态

      40 endo- 表示 内部

      41 epi- 表示 在...上,在...周围,在...后面

      42 eu- 表示 好,优秀

      43 ex- 表示 出,出去

      44 ex- 表示 前面的,前任的

      45 exo- 表示 外部的,外面

      46 extra- 表示 以外的,超过的

      47 fore- 表示 前面,预先

      48 hecto- 表示 百,许多

    [阅读全文]...

2022-01-10 06:49:43
  • 木兰诗中的虚词

  • 木兰诗中的虚词

      在木兰诗中都有哪些虚词呢?相关的解释是怎样的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卑:

      (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奔:

      (1)急走,跑(屠乃奔倚其下)《狼》

      (2)指飞奔的马(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比:

      (1)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比较,较量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

      已后矣)(《捕蛇者说》)

      (3)及,等到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陈涉世家》)

      (4)动词:靠,挨着(其两膝相比者)

      鄙:

      (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毕:

      (1)尽(毕力*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薄:

      (1)迫*,接*.(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并:

      (1)一起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2)一共 (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3)全、都(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4)和,以及(对联、题名并篆文)《核舟记》

      策:

      (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曾

      (1)同“增”,增加.例:曾益其所不能

      (2)副词,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不……”.

      例:曾不若孀妻弱子/曾不盈寸)

      (3)曾经.例: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4)同“层”,重叠.例:荡胸生曾云(《望岳》)

      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阅读全文]...

2022-02-03 02:51:54
  • 《鱼我所欲也》中的虚词

  • 阅读
  • 《鱼我所欲也》中的虚词

      在文言文中虚词的应用有辅助作者更好地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鱼我所欲也》中的虚词,供大家学*。

      《鱼我所欲也》中的虚词

      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者也:语气词复用,与“也”意思相同。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莫:副词,没有。

      死亦我所恶 亦:副词,与前有所不同,这里是“固然”“本来”的意思。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同意复用的假设连词,“假使”的意思。

      贤者能勿丧耳 勿:副词,不。

      呼尔而与之 尔:语气助词。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为:介词,后面带三个并列短语。

      所:起指示作用。与:通“欤”,语气助词。

      《鱼我所欲也》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shí),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qiè)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欤(yú)?乡(xiàng)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qiè)之奉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所识穷乏(fá)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wèi)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还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还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所以有祸患(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没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没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情,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按照这种方法可以生存却不采用,按照这种方法可以躲避祸患却不去做。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就是义),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东西(那就是不义)。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道德不丢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如果)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人(吃),就是过路的饥饿的人都不会接受;用脚踢着给人家,即使是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位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道义就接受了,那么这种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 是为了宫室的华美,为了妻妾的侍奉,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如今却为了所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不可以停止吗?(如果不停止的话,)这就是所说的丧失了人本来的思想,即羞恶之心。

      段落分层

      第一层(从开头到“舍生而取义者也”):提出本文的论点。作者先讲一个生活常理,即在鱼和熊掌不可以同时得到的情况下,一般要“舍鱼而取熊掌”,以这个生活常理为喻,自然地引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结论,这也是本文的主旨。

      第二层(从“生,亦我所欲也”到“所恶有甚于死者”):对论点进行具体的分析与阐释。第一层中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引出论点,虽然很巧妙,但比喻毕竟不是严密的论证,第二层就直接对论点进行较深入的分析与阐释了。

      作者先从正面来讲:虽然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是,因为我所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虽然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是,我所厌恶的东西还有甚于死亡的,因此即使是死亡之患,我有时也不避开它。这里所说的“甚于生者”就是指“义”;所说的“甚于死者”就是“不义”。于是,为了“义”,可以“舍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义”的事。

      接着,作者又从反面来申述观点: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厌恶的东西没有超过死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死亡之患的办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这里隐含的意思是,一旦将爱惜生命和惧怕死亡发展到极端,那么在生命受到考验的时候,人的行为就会失去准则,做出让人不齿的事情来,最终,人的价值和尊严丧失殆尽。因为暗含了这样的意思,因此,“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这两句话,具有警醒人心的作用。

      第三层(“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进一步指出,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之所以只有“贤者”才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贤者”能够保有“本心”而已。

      第二段运用的是举例论证法。作者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当它关乎生死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呼尔”“蹴尔”而与之,则“行道之人”与“乞人”都不屑受之,这就是人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又举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为例,说明丧失“本心”的表现。“一箪食,一豆羹”虽然比“万钟”少得多,可是“弗得则死”,看来更为重要。这里作者又运用了对比论证法,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对比。按财富的数量说,“万钟”自然是多的。但是,“万钟”决定的是“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一箪食,一豆羹”决定的却是生命,自然要比“万钟”更重要。通过这种对比,既让人认识到将“礼义”抛到脑后,贪求富贵的行为是多么地不值得,也让人醒悟到“本心”的丧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人应该时时反省自己才行。

      写法介绍

      第一段包括两层,从“鱼,我所欲也”到“故患有所不避也”是第一层。这一层的开头两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只是作为一个比喻,借以说明“我”“舍生取义”的果敢,只具有使文章生动形象,鲜明可感,富于气势的修辞效果(孟文的特色之一),完全没有使论点得以证明的论据作用。因为人能“舍鱼而取熊掌”并不能证明人就能“舍生取义”。所以,如果把上述两句换成“果敢地”三字放在“舍生取义”四字的前面作状语,是不影响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结构的。可见,这一层的重心全在后面的几句话中。后面几句中的“舍生取义”、“不为苟同”、“患有所不避”是同一个意思,即不贪生怕死。这些都是作为事实论据的,分别放在第一个分论点我“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的前后,进行回环论证,即从事实得出结论,再用事实证明它(孟文常用的方法)。所以这一层不是用“舍鱼而取熊掌”为论据证明“舍生取义”。而是用“舍生取义”,(即“不避患”、“不苟得”)为论据证明:“我”有“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的“本心”。

      从“如使人之所欲”到“贤者能勿丧耳”是第二层,首先用“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两个假设反问句所蕴含的普遍事实,从反面证明第二个分论点:人们具有“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的本心。接着又用两个肯定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从正面论证分论点。然后顺承上文的事实论证,正反论证和酣畅的行文气势,概括性地提出了中心论点:“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体现了孟文的辩论色彩),可谓水到渠成,顺当明快。

      概括上面两层可知:第一段是用“我”“人”的行为作事实论据,通过推究原因论证了中心论点。

      承接第一段,文章的'第二、第三段又用具体的事实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加严密有力。第二段(从“一箪食”到“乞人不屑也”)举出“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的事实证明饥者照样有人的“本心”:“所欲有甚有于生,所恶有甚于死”。第三段用反问排比句式,通过把“向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今为所识穷乏者得(德)我而为之”作比较,深刻地提示了“万钟不辨礼义而受之”是失去了“本心”的行为,从而证明了他们也是有“本心”的,只是已经丧失罢了。“是亦不可以已乎!”是在中心论点得以充分论证后提出的一句号召,增强了文章的现实批判性。

      通过分析《鱼》文的结构和材料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鱼》文是用“我”“人”“行道之人”“乞人”“万钟不辨礼义而受之”“者”的行为作论据,通过推究原因,然后概括提示出中心论点的。

      从《鱼》文的出处看,《鱼》是《孟子》一书中第六篇《告子》中的第十章。《孟子》全书对人性的看法是人所共知的性善论。第六篇《告子》更是系统地,全面地,集中地阐明了人性善的哲学观:其中第二章指出:“人性之向善也,犹水之就下也。”第六章又集中地指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紧接着第八章又以牛山上本来有繁茂的树木为喻,说明人皆有“性善”的“本心”,在有些人身上看不到善的行为,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善”的“本心”,只是因为它像牛山上的树木那样被砍伐殆尽了。正是这样,第十章《孟》与以上诸章在思想内容上一脉相承,论证了人皆有“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的“本心”。恰如朱熹在《孟子集注》中所指出的:“此章言善羞恶之心,人皆有之。”只有这样确认人皆有“本心”为《孟》文的中心论点,才能和《告子》全篇乃至《孟子》全书的思想内容相吻合,才有利于正确理解孟子“王道仁政”思想的哲学根源,才有利于把握孟文的艺术风格,才有利于把它作为论说文的范文进行教学。

    [阅读全文]...

2022-05-03 18:47:51
  • 木兰诗实词和虚词

  • 古诗文
  • 木兰诗实词和虚词

      木兰是一个少女,又是一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后,又谢绝做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劳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木兰诗实词和虚词,欢迎大家分享。

      (一)木兰诗实词和虚词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包括:副词、连词、介词、叹词、拟声词。

      1、唧唧(jījī):纺织机的声音

      2、当户(dānghù):对着门、

      3、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梭(suō)子、

      4、惟:只、5、何:什么、忆:思念,惦记

      6、军帖(tiě):征兵的文书、

      7、可汗(kèhán):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

      8、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9、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10、愿为市鞍(ān)马:为,为此、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11、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12、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

      13、辞:离开,辞行、

      14、溅溅(jiānjiān):水流激射的声音、

      15、旦:早晨、

      16、但闻:只听见17、胡骑(jì):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18、啾啾(jiūjiū):马叫的声音、

      19、天子:即前面所说的“可汗”、

      20、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指战争、

      21、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越过、

      22、朔(shuò)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tuò),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23、寒光照铁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

      24、明堂:明亮的的厅堂,此处指宫殿

      25、策勋十二转(zhuǎn):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

      26、赏赐百千强(qiáng):赏赐很多的财物、百千:形容数量多、强,有余、

      27、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28、不用:不愿意做、

      29、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

      30、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

      31、郭:外城、

      32、扶:扶持、将:助词,不译、

      33、姊(zǐ):姐姐、

      34、理:梳理、

      35、红妆(zhuāng):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36、霍霍(huòhuò):模拟磨刀的声音、

      37、著(zhuó):通假字通“着”,穿、

      38、云鬓(bìn):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39、帖(tiē)花黄:帖”通假字通“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40、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爬搔、迷离,眯着眼、

      4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42、“火”:通“伙”、古时一起打仗的人用同一个锅吃饭,后意译为同行的人、

      43、行:读háng、

      44、傍(bàng)地走:贴着地面并排跑。

      (二)木兰诗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阅读全文]...

2022-01-21 04:19:52
  • 木兰诗的虚词

  • 木兰诗的虚词

      引导语:木兰诗的虚词有哪些?下面由小编告诉你们吧,欢迎阅读!

      木兰诗的虚词

      卑:

      (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奔:

      (1)急走,跑(屠乃奔倚其下)《狼》

      (2)指飞奔的.马(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比:

      (1)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比较,较量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

      已后矣)(《捕蛇者说》)

      (3)及,等到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陈涉世家》)

      (4)动词:靠,挨着(其两膝相比者)

      鄙:

      (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毕:

      (1)尽(毕力*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薄:

      (1)迫*,接*.(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并:

      (1)一起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2)一共 (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3)全、都(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4)和,以及(对联、题名并篆文)《核舟记》

      C

      策:

      (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曾

      (1)同“增”,增加.例:曾益其所不能

      (2)副词,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不……”.

      例:曾不若孀妻弱子/曾不盈寸)

      (3)曾经.例: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4)同“层”,重叠.例:荡胸生曾云(《望岳》)

      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阅读全文]...

2022-04-11 07:41:38
  • 含有虚指的古诗词摘抄

  •   ——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梅花——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悯农——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左迁至蓝关侄孙湘——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朝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杂诗——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菊花——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含有虚指的古摘抄]

    [阅读全文]...

2022-02-09 00:54:42
古诗词中最常见的虚字虚词 - 句子
古诗词中最常见的虚字虚词 - 语录
古诗词中最常见的虚字虚词 - 说说
古诗词中最常见的虚字虚词 - 名言
古诗词中最常见的虚字虚词 - 诗词
古诗词中最常见的虚字虚词 - 祝福
古诗词中最常见的虚字虚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