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乡的古诗王安石元日

关于关于思乡的古诗王安石元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思乡的古诗王安石元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思乡的古诗王安石元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思乡的古诗王安石元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21) 语录(14) 说说(49) 名言(8) 诗词(3k+) 祝福(7) 心语(47k+)

  • 元日王安石古诗读音

  • 诗人
  • 元日王安石古诗读音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元日⑴

      原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⑵,

      春风送暖入屠苏⑶。

      千门万户曈曈日⑷,

      总把新桃换旧符⑸。

      注释

      ⑴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⑵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⑶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⑷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⑸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古诗《元日》教学反思

      《元日》是北宋大诗人王安石描写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的一首颇为世人传颂的诗歌。本课的教学我旨在让学生感受新春的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情景,人们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感受,通过以下几个层次来进行渲染,进行教学:

      (1)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教学。先前我们已经学过了《春联》这篇课文,文章对春联的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都有了一定的介绍,学生学完课文后,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例如:“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这些脍炙人口的春联一下子就把人们带入了那个欢乐祥和的氛围当中。在进行《元日》的教学中,我大量的引导学生们联系春联的学*内容去感受元日中所描绘的欢乐喜庆的氛围,课文之间很好地进行了融会贯通,效果很好。

      (2)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春节,对于学生们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提到春节,总是会浮现许许多多幅美好欢乐的画面,因此在学*“爆竹声中一岁除”这句古诗时,我提问:你们放过鞭炮吗?谁来说说你们当时放鞭炮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呀?学生们畅所欲言,说到自己捂住耳朵躲在一边,哥哥姐姐们小心翼翼的去点燃鞭炮,爆竹燃放的时候火光冲天,大家又笑又跳,开心极了……这些生活的场景通过古诗再次让学生们很快感受到了那份欢乐,自己的生活实际很好的帮助他们理解了诗句,而诗句所描绘表达的内容又反过来加深扩大了孩子们对新年到来的感受,相得益彰。

      (3)结合拓展内容进行教学。当古诗学完之后,我们一起交流了古代另外几首描写欢度佳节的情景的古诗,“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这样的诗句又扩大了学生们的理解视野,加深了他们的理解,对元日这首诗歌理解更深了。

      作品鉴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描写了宋代人过春节的场面:春风送暖,旭日初升,家家户户点燃爆竹,合家喝着屠苏酒,忙着摘下门上的旧桃符,换上贴有门神的新桃符。作者择取了这些过年时最典型的喜庆场景,展现了一幅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民间风俗画卷。宋人特别喜欢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哲学观点。王安石此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所以这首诗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他对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及乐观情绪。抒发了他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心情。 还能体现出他的执政态度。

      赏析之一

      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元日”是阴历正月初一。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到今天。屠苏,指古代春节时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的`酒。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这两句是说:在爆竹的响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人们喝着过节的屠苏酒,暖洋洋地感到春天已经来临。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曈曈日”,指由暗转明的朝阳。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桃符:指画有神荼、郁垒两个神像或写有这两个神像名字的桃木板,正月初一清晨挂在门上,以求“避邪”。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俗。“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意思是:都是用新桃符替换了旧桃符。以桃符的更换揭示出“除旧布新”的主题。

      其实,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它是以除旧迎新来比喻和歌颂新法的胜利推行。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其中含也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还 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赏析之三

      歌颂春节的诗很多。王安石这首抓住放鞭炮、喝屠苏酒、新桃换旧符三件传统*俗来渲染春节祥和欢乐的气氛。这样写,精炼、典型、概括力强。诗中流露出的欢快气氛,与作者开始推行新法、实行改革、希望获得成功的心情是相一致的。现在贴桃符的人少了,多数人把桃符换成了春联,但过年放鞭炮、喝酒的*俗还在民间广为流传达室。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非常悠久的。这首诗也就具有传统美的品格。当然,现在大城市人太多,从空气的清洁和防火等方面考虑,并不提倡鞭炮。

    [阅读全文]...

2021-12-19 23:40:43
  • 王安石的思乡古诗

  • 思乡,诗人
  • 王安石的思乡古诗

      《泊船瓜洲》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思乡诗,其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所传颂。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极其传神。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王安石的思乡古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泊船瓜洲》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京口:今江苏镇江。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2]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简析】:

      诗人乘船路过瓜洲,怀念金陵(南京)故居,因作此诗。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边。暖和的春风啊,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哟,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赏析】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身体力行致力于改革的杰出的政治家,也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据史料记载,王安石1069年开始推行新法,数年后,因新旧党争十分激烈,宋神宗终于下令“权罢新法”,王安石也被迫辞官。晚年在钟山过着隐居生活。

      据说王安石辞官的第二年,皇帝又起用他,召他进京。一日,诗人乘船路过瓜洲,因怀念金陵故居,在船停泊瓜州小憩时,王安石立在船头远眺,看到京口和瓜州就隔着一条长江,钟山也只是相隔着几座大山,春风已经吹到了江南,大地又是一片春光,他想到这里,不禁又想起自己推行的变法运动,他深信自己一定会使变法成功,怎奈朝廷内部斗争尖锐,自觉前途迷惘,不由又触动了对家乡的情思。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不由吟出了一首七言绝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在这四句诗中诗人特别喜欢“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因为春风暗示了他推行的变法运动,可是,又觉得“到”这个字用得还不够生动,他想改成“入”和“过”,后来又想到了“满”,又都觉得不满意。整整想了一夜,却没有结果。第二天一早,他又来到船头,忽然看到江岸一片葱绿,于是心中一亮,这个“绿”字就此诞生了,春风又绿江南岸”因此成了千古名句,这首诗也成了流传千古的名作。

      《泊船瓜洲》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它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从诗题中我们又知道,诗人的立足点是在长江北岸的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写的是远眺所见,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江南,看到 “京口”与“瓜洲”这么*,中间只隔一条江水,由此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不过隔了几座大山,也不远了,于是水到渠成地就有了“钟山只隔数重山”。前者写的.是所见,而后者写的是所想,这一想,就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形象再塑空间。同时,“钟山只隔数重山”不仅写了瓜洲与钟山之间并不遥远的距离,也流露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浓浓的情怀。

      “春风又绿江南岸”不仅点出了时令已是春天,也不仅仅是描绘“江南岸”的春色,其中一个“又”字,又深深地蕴含了诗人多年的企盼。春风吹过江南已不知多少次,江南的田野山川也不知绿了多少回,如今春风依旧,明月依然,思乡之情也在,可是诗人自己又身在何处?再看句中的 “绿”字,它也不单单是今年吹绿了“江南岸”,而是年复一年,不止一次地“绿”遍千山万水,就连整个江南都被染出了灵气,却终究难以染绿游子此时的思乡情结。 “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由 “春风又绿江南岸”触动诗人的思乡情怀自然引发而来,诗人满目新绿,想起春风已经不止一次吹绿大江南岸,可自己依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久别的故乡,不觉寄情于明月:皎洁的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陪伴着我回归故里呢?再一次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深情。

      诗人在诗作中十分注重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与形象化,“绿”字原本是一个形容词,可在诗中却是“吹绿”的意思,这在古汉语中叫做使动用法,是形容词的动词妙用,足见诗人遣词造句的非凡功力。

      王安石思乡的诗

      王安石思乡的作品有很多如《泊船瓜洲》、《愁台》、《春日》、《到家》、《示长安君》、《葛溪驿》等数十首作品,其中有些成为了后人广为传诵的千古佳句,有些则默默无闻,但是王安石的作品在文坛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是泊船瓜洲中的千古名句,创作于1075年,王安石再次拜相,上京任职的途中经过瓜洲于是创作了这首作品。从而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诗歌本身短小但是诗中有景有情,可谓是情景交融,诗人的感情也表达到了极致。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这是《葛溪驿》的原文,作者就是王安石,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用笔描绘了一副“驿站秋夜难眠图”,从而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国家的真挚情感。整首作品以诗人的个人感情为契机书写,情感真挚,色彩浓烈,读完可感受到其忧国忧家之感。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王安石是一名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其一生作品颇丰,流传至今的作品有一千五百多篇,更有名句被人们所传诵,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千古名句。我们不能否认王安石的作品对于后世的影响。其作品《泊船瓜洲》就是其作品中的传世佳作。

      《泊船瓜洲》的创作背景和时间颇受争议,存在着3种说法,一种是认为创作于1068年,王安石上京任翰林学士一职,经过瓜洲写下了这部作品表明自己的鸿鹄大志。第二种创作于1074年,王安石第一次被罢相,政治路坎坷,被贬时经过瓜洲创作。第三种创作于1075年,王安石再任宰相时,上京任职途径瓜洲时所作。

      拓展知识:

      王安石(1021年12月19日[129]-1086年5月21日[123]),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1][123]。*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2]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被宋神宗升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被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王安石郁然病逝于钟山,享年六十六岁。累赠为太傅、舒王,谥号“文”,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有《临川集》等著作存世。

    [阅读全文]...

2022-02-02 16:51:41
  • 元日王安石_元日古诗

  •   《元日》

      作者: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3、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 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4、曈曈: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5、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赏析:

      这首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阅读全文]...

2022-01-24 19:49:06
  • 王安石春节古诗《元日》

  • 春节,文学
  • 王安石春节古诗《元日》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安石春节古诗《元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2.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3.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4.曈曈: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5.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6.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译文: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春风把暖洋洋的暖气送入屠苏酒,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赏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结“总把新挑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 ,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 “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王安石变戏法故事

      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增强对外防御,对内弹压的能力,以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从新法次第实施,到新法为守旧派所废罢,其间将*十五年。在这十五年中,每项新法在推行后,虽然都不免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弊端,但是,基本上都能收到一些效果,“富国强兵”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经济收入收入大幅增长。通过一系列理财新法的实行,国家增加了“青苗钱”、“免役宽剩钱”、“市易息钱”等新的财政收入项目,在发展生产、均*赋税的基础上,财政收入有了明显的增加,国库充裕,宋神宗年间国库积蓄可供朝廷二十年财政支出。

      新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青苗法取代了上等户的高利贷,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盘剥;方田均税法限制了官僚和豪绅大地主的隐田漏税行为;市易法使大商人独占的商业利润中的一部分收归国家,打击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操纵和垄断;免役法的推行使农户所受的赋税剥削有所减轻,大力兴建农田水利工程,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社会经济发展,人民负担减轻,呈现了百年来不曾有过的繁荣景象。

    [阅读全文]...

2022-02-02 18:07:07
  • 王安石元日赏析(元日古诗的意思翻译)

  • 元日

    北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爆竹声中一岁除

    桃符

    喵一下,题目“元日”,即“初始之日”。一般指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农历新年那一天。

    大概是公元1069年,48岁的王安石,被宋神宗任命为参知政事,开始主持变法。同年春节,王安石联想到变法即将带来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一句中,爆竹,是指古人过年时烧的竹子,可以发出爆裂的响声,算是纯天然无污染的鞭炮。现在过年城里禁放鞭炮,不知是否可以烧几根竹子来返璞归真一下?除,意思是逝去,消失。屠苏,指屠苏酒,就是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也是纯天然的著名药酒,要是流传至今,倒是可以和劲酒、竹叶青一较高下。这一句是说,在将*黎明的时候,家家户户传来一阵又一阵噼里啪啦的爆竹声,旧的一年不知不觉已经逝去。和暖的春风似乎将初春的温暖送进屠苏酒中,供人们欢乐地畅饮。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曈曈”一词,特指日出时太阳光亮而温暖的样子,如今却不常用了,拿来起名字倒是不错。新桃和旧符,要连起来看,就是指新桃符和旧桃符,因为字数所限,“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却也增添了一些奇趣。古时候过年,人们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压邪,算是春联和门画都有了吧。这一句的意思是,千家万户在初升的太阳照耀下,显得光亮而温暖,各家门上的旧桃符总是都被取下,换上了新桃符,在朝阳中熠熠生辉。

    放鞭炮,喝春酒,挂春联,跟现在也差不多。这么说,要是穿越回去过春节,倒是也能跟上节奏。

    新年新气象,王安石对新政充满信心,在诗中显示了一种含而不露的自信和明朗。要是学了地理,他或许就会知道,明年其实只是地球又多转了一圈,历史的循环也不是轻易能够打破的。在后面的变法中,也许他就能更加稳重一些。

    [阅读全文]...

2022-01-26 23:08:34
  • 王安石的古诗《元日》介绍

  •   是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家、改革家。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3.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4.曈曈: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5.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总把新挑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 ,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 “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拗相公

      明末冯梦龙纂辑的《警世通言》,有《拗相公饮恨半山堂》,写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事。王安石告老还乡时,沿途所见所闻,都是百姓对变法的不满和怨愤,因之抑郁、悔恨而逝。文中写道:“因他性子执拗,佛菩萨也劝他不转,人皆呼为‘拗相公’。”[98]

      三不足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话并不是王安石所说,却符合他的思想,因此,一般都将它归到王安石名下。“天变不足畏”指的是对自然界的灾异不必畏惧;“祖宗不足法”是指对前人制定的法规制度不应盲目效法,“人言不足恤”指的是对流言蜚语无需顾虑。后世对这三句话多加褒奖,认为它表达了一位改革家无所畏惧的精神态度。王安石正是以这种精神毅力来顶住一切压力、排除一切阻力,坚定不移推行新法的。[99]

      清廉朴素

      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公子到了京城,就去拜访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请他吃饭。第二天,萧氏子穿盛装前往,料想王安石一定会用盛宴招待他。过了中午,他觉得很饿,可是又不敢就这样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菜肴都没准备。萧公子心里觉得很奇怪,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上饭后,旁边只安置了菜羹罢了。萧氏子很骄横放纵,只吃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就把剩下的饼拿过来吃了,那个萧公子很惭愧地告辞了。[100]

      不迩声色

      王安石任知制诰时,王安石的妻子吴氏,给王安石置一妾。那女子前去伺候王安石,王安石问:“你是谁?”女子说自己是“家欠官债、被迫卖身”而来。王安石听罢,不仅没收她为妾,还送钱给她,帮助她还清官债,使其夫妇破镜重圆。[101]

      有人告诉王安石的夫人,说她丈夫喜欢吃鹿*。在吃饭时他不吃别的菜,只把那盘鹿*吃光了。夫人问,你们把鹿*摆在了什么地方?大家说,摆在他正前面。夫人第二天把菜的位置调换了一下,鹿*放得离他最远。结果,人们才发现,王安石只吃离他*的菜,桌子上照常摆着鹿*,他竟完全不知道。

      千锤百炼

      王安石作《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第三句最初写作“春风又到江南岸”,觉得不好,后来改为“过”字,读了几遍,又嫌不好;又改为“入”字,然后又改为“满”字,换了十多个字,最后才确定为“绿”字,即“春风又绿江南岸”。[103]

      囚首丧面

      王安石不注意自己的饮食和仪表,衣裳肮脏,须发纷乱,仪表邋遢,王安石的这些恶*众所周知。苏洵曾经描述王安石说:“衣臣虏之衣,食犬惫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104]

      庆历五年(1045年)三月,韩琦任扬州知府,王安石为签判,成了韩琦的幕僚。王安石经常通宵达旦地读书,因此当差的时候时多来不及洗漱装扮。韩琦以为王安石夜夜寻欢作乐,就劝他不可荒废读书。王安石也不辩解,只是说韩公不能知我,后来韩琦才发现王安石非常有才华。

    [阅读全文]...

2021-12-11 20:27:16
  • 王安石写《元日》的背景

  • 诗人
  • 王安石写《元日》的背景

      王安石写《元日》这首诗时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的呢?有何意义呢?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这首诗的背景知识,欢迎大家阅读学*。

      元日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原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创作背景:

      王安石此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所以这首诗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他对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及乐观情绪.抒发了他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心情. 还能体现出他的执政态度.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

      ⑴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⑵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⑶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⑷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⑸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赏析:

      歌颂春节的很多。王安石这首抓住放鞭炮、喝屠苏酒、新桃换旧符三件传统*俗来渲染春节祥和欢乐的气氛。这样写,精炼、典型、概括力强。诗中流露出的欢快气氛,与作者开始推行新法、实行改革、希望获得成功的心情是相一致的。现在贴桃符的人少了,多数人把桃符换成了春联,但过年放鞭炮、喝酒的*俗还在民间广为流传达室。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非常悠久的。这首诗也就具有传统美的品格。当然,现在大城市人太多,从空气的清洁和防火等方面考虑,并不提倡鞭炮。

      王安石年谱

      宋真宗天禧五年辛酉(1021) 一岁

      是年十一月十二日出生于临江军。

      仁宗天圣八年庚午(1030) 十岁

      *以殿中丞知韶州(今广东韶关),王安石随父至韶州。

      明道二年癸酉(1033) 十三岁

      *回临川(今江西东乡)母报丧,王安石随行。

      景祐三年丙子(1036) 十六岁

      *服满赴京,王安石随行。

      景祐四年丁丑(1037) 十七岁

      四月,*通判江宁府(今江苏南京),王安石随行。

      宝元二年己卯(1039) 十九岁

      二月,*卒于江宁任上。

      庆历二年壬午(1042) 二十二岁

      三月,王安石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以秘书郎签书淮南节度判官厅公事。

      庆历六年丙戌(1046) 二十六岁

      自临川赴京,不求馆职,改大理评事,知鄞县。

      皇祐三年辛卯(1051) 三十一岁

      以殿中丞通判舒州(今安徽潜山)。

      至和元年甲午(1054) 三十四岁

      自舒州赴京,特授集贤校理,辞不受,九月除群牧司判官。

      嘉祐二年丁酉(1057) 三十七岁

      五月改太常博士,知常州。

      嘉祐三年戊戌(1058) 三十八岁

      二月提点江东刑狱。十月回京,任三司度支判官。

      嘉祐六年辛丑(1061) 四十一岁

      为工部郎中、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

    [阅读全文]...

2021-12-14 02:26:59
  • 王安石写月的思乡诗句

  • 思乡,诗人
  • 王安石写月的思乡诗句

      引言:思乡,实际是思念家,思念家人,就是思念家乡亲人, 睹物思人,古代有不少诗人留下无数得思乡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王安石写月的思乡诗句,欢迎大家收藏!

      一,王安石写月的思乡诗句

      春日*上

      十年流落负归期,临水登山客有思。

      今日樽前千万恨,不堪频唱鹧鸪辞。

      次韵酬吴彦珍见寄二首

      篁竹荒茅五亩余,生涯山蕨与泉鱼。

      家贫殖货羞端木,乡里传书比仲舒。

      白日忆君聊远望,青林嗟我似逃虚。

      春风渺渺乌塘尾,漫得东来一纸书。

      次韵*甫金山会宿寄亲友

      天末海门横北固,烟中沙岸似西兴。

      已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祗见灯。

      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

      飘然欲作乘浮计,一到扶桑恨未能。

      次韵舍弟遇子固忆少述

      归计何时就一廛,寒城回首意茫然。

      野林细错黄金日,溪岸宽围碧玉天。

      飞兔已闻追騕褭,太阿犹恨失龙泉。

      遥知更忆河滨友,从事能忘我独贤。

      次韵十四叔赐诗留别

      穷冬追路出西津,得侍茫然两见春。

      发丹久嗟淹国士,起家初命慰乡人。

      行辞北阙楼台丽,归佐南州县邑新。

      班草数行衣上泪,何时杖屦却相亲。

      次韵唐公三首其三--旅思

      此身南北老,愁见问征途。

      地大蟠三楚,天低入五湖。

      看云心共远,步月影同孤。

      慷慨秋风起,悲歌不为鲈。

      次韵张子野竹林寺二首

      涧水横斜石路深,水源穷处有丛林。

      青鸳几世开兰若,黄鹤当年瑞卯金。

      败壁数峰连粉墨,凉烟一穗起檀沈。

      十年亲友半零落,回首旧游成古今。

      到家

      五年羁旅倦风埃,旧里依然似梦回。

      猿鸟不须怀怅望,溪山应亦笑归来。

      身闲自觉贫无累,命在谁论进有材。

      秋晚吾庐更萧洒,沙边烟树绿洄回。

      和公辟转运江西

      江西一节铸黄金,最慰章滨父老心。

      长孺向来真强予,次公今不异重临。

      余风尚有欢谣在,陈迹非无胜事寻。

      豫想新诗能寄我,十年华省故情深。

      和叔雪中见过

      捐书去寄老山林,无复追缘往事心。

      忽值故人乘雪兴,玉堂前话得重寻。

      怀舒州山水呈昌叔

      山下飞鸣黄栗留,溪边饮啄白符鸠。

    [阅读全文]...

2022-07-22 12:34:33
  • 元日古诗的意思翻译简单(古诗元日王安石的诗意)

  • 简单,诗意
  • 王安石的诗歌《元日》大家都知道是写春节的,他写得很具体,抓住了古人过年时热闹、欢乐和除旧布新的景象,给我们现代人了解古人过年,了解年节的历史风俗,提供了难得的资料。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的题目叫元日,就是指农历的正月初一,也是指代的新年。诗的大概意思是,爆竹声声辞旧岁,除夕夜家家户户烤着炉火,点着长明灯,直至迎来新年的太阳,人们畅饮屠苏酒,欢快地换上新的桃符。

    王安石这首诗是绝句,四句诗一共写了四件事情,可以说这些事情就是当时过年的细节,就是过年的特色。这四件事作为春节的主要文化*俗,它一直被传承了下来,可以说到现在也只有细微的变化。

    第一件事是爆竹

    过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年前,那时候还没有火药,没有纸张。即使到宋朝有了这些,那成本也是很高的。所以古人是燃烧的竹子,让竹节爆裂发出响声。

    因为燃爆竹子既有火光,也有巨大的响声,这样既显得热闹,威武霸气,又有震慑力。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人们相信这爆竹可以驱除猛兽,规避鬼祟*。

    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发明了纸张和火药,后来才有了鞭炮火花,这个除夕夜和元日早起开门燃放爆竹的*俗就一直保持了下来,甚至连除夕夜点长明灯也要放鞭炮。

    第二件事是饮屠苏酒

    古人过年阖家饮屠苏酒成了一种风俗,因为屠苏酒是药酒,它能祛风散寒、预防瘟疫传染病。我们现在过年也在饮酒,但那不是屠苏酒。现在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人居环境进步了,对药酒没有那么依赖了。

    现在大多是高楼大厦,即使是底层也是水泥地面隔湿,而古人多是草房茅舍,不只是容易得风湿痹热,而且还可能遭受虫叮蛇咬,这样患病率就比较高。

    相传屠苏酒是汉朝的名医华佗所发明,其主要由防风、乌头等十几味中药在酒中泡制而成。后来经过张仲景、孙思邈等名医的改进而世代相传下来。王安石是宋朝人,可见宋朝还是在喝屠苏酒的。

    第三件事是点长明灯

    诗中说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既是指的初一早晨开门就沐浴着新春的阳光,也是指的除夕夜耀眼明亮的灯火。古代没有电灯,*时夜晚是漆黑的。只有这个大年夜才是灯火辉煌,如同白昼。

    古代除夕夜是要点长明灯的,有蜡烛的用蜡烛,如果没有蜡烛,就是用的油灯。油灯灌好油,放在灯擎上,彻夜照明,不要人为地去吹灭,让它自然而然地油干灯息,叫做圆灯。

    还有就是除夕夜要生火,一家人要围炉夜坐,要通宵达旦地守岁。而这种火烧得越旺越好,它象征着新的一年一家人生活甜甜蜜蜜,日子红红火火。

    第四件事就是换桃符

    桃符就是在桃木板上刻画和粘贴图案文字,过年时以旧换新,挂在大门两边。汉朝以前图案上大多是神荼和郁垒二神,后来才慢慢演变成钟馗、关公、财神以及各种图案和吉祥祝福语等。

    这桃符原本是驱秽辟邪的,到了宋朝初期就形成了春联,变成了一种新年的愿望和祝福语。最早的一副春联相传就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到了明朝春联就大普及了,几乎家家户户新年都要粘贴对联。今天我们读王安石的《元日》,宋朝那个时候是用的桃符。虽然那时已经发明了纸张,但可能纸张成本高,还没有普及,另外桃符的作用也还没有从迷信中摆脱出来。

    王安石写《元日》,表面上看是通过爆竹、屠苏酒、灯火和桃符这四件事,来写新年的热烈欢快的气氛。实际上他当时推行变法,写新年就是在写新法,表达的是一种对新法顺利实施和民众生活得到改善的欣喜之情。

    诗人王安石处在宋朝,诗中所写的年节,所写的四件事,虽然和现在有些不同,但是那是当时社会文明程度所决定的。我们今天过春节虽然进步了很多,但是其中的主要元素还是从那里传承演化而来的。

    [阅读全文]...

2022-03-19 01:35:30
关于思乡的古诗王安石元日 - 句子
关于思乡的古诗王安石元日 - 语录
关于思乡的古诗王安石元日 - 说说
关于思乡的古诗王安石元日 - 名言
关于思乡的古诗王安石元日 - 诗词
关于思乡的古诗王安石元日 - 祝福
关于思乡的古诗王安石元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