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八大雅事茶的古诗

关于古人八大雅事茶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人八大雅事茶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人八大雅事茶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人八大雅事茶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825) 语录(45) 说说(128) 名言(3) 诗词(9k+) 祝福(28) 心语(3)

  • 《诗经·大雅·抑》的赏析

  • 诗经,学生
  • 《诗经·大雅·抑》的赏析

      《诗经》,是*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已经历两千多年,成为一种文化基因,融入华夏文明的血液,一直受到历代文人的尊崇,但是魏晋六朝却是我国经学的衰落时代。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诗经·大雅·抑》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抑抑威仪,维德之隅。人亦有言:靡哲不愚。

      庶人之愚,亦职维疾。哲人之愚,亦维斯戾。

      注释:

      抑抑,慎审貌;谦谨貌。《诗·小雅·宾之初筵》:“其未醉止,威仪抑抑。”毛传:“抑抑,慎密也。”马瑞辰通释:“此传慎密犹慎审也。”美好貌;轩昂貌。《诗·大雅·假乐》:“威仪抑抑,德音秩秩。”毛传:“抑抑,美也。”马瑞辰通释:“抑,通作‘懿’。”忧郁貌。威仪,指威严的态度。谓起居动作皆有威德,有仪则。即*称之行、住、坐、卧四威仪。维,隅,角落。《广雅》:“维,隅也。”隅,屋隅。隅隙(屋角的洞穴);角落;〔隅中〕将*中午的时候。靠边的地方;山势弯曲险阻的地方。靡哲不愚,没有一个哲人不会有愚蠢的时候,比喻任何人都会犯错误。靡,没有。哲,哲人,明理贤达的人。庶人,泛指没有官爵的*民百姓。职,管理某种事务,为分内应做的事。掌管。由于。疾,病,为各种病证的泛称,引申为缺点,毛病。厌恶。憎恨。妒嫉。快,急速。猛烈。疼痛。猛烈。快速,急速。斯,这,这个,这里。乃,就。劈。古同“厮”,卑贱。又古同“澌”,尽。戾,罪,罪过。凶暴,猛烈。违背,违反。至,到。

      译文:

      时刻注意并及时收敛自己那威严的仪态,这是你保持个人美德的地方。人们也常说:“并不是所有的贤哲之人就一点愚昧也没有。”王畿自由居民的愚昧,也是由于受到了伤害所致。而贤哲之人的愚昧,也是由于过失所造成。

      赏析:

      抑,也可以理解为“修养”,或“把缺点藏起来”。王者必须时时处处保持和蔼着可亲的仪表,给人以爱民、亲民的好印象。抑,通“懿”,美好的德行。

      威仪,本指古代祭享等典礼中的动作仪节,以及待人接物的礼仪。《礼记·中庸》:“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孔颖达疏:“威仪三千者,即《仪礼》中行事之威仪。”威仪为庄重的仪容举止。《书·顾命》:“思夫人自乱於威仪。”孔传:“有威可畏,有仪可象。”什么样的形象,包含着什么样的本质。为了给人以好的形象,有人躲躲藏藏,偷偷摸摸,有人装模作样,弄虚作假,于是“笑面虎”、“伪君子”、“假斯文”粉墨登场,让人上当受骗。威仪也指服饰仪表,帝王或大臣的仪仗、扈从。有形式才有内容,什么样的形式,决定什么样的内容。这里应当理解为仪容、姿态或态度。

      “靡哲不愚”的意思是说,贤达之人也会犯错误,所谓千虑一失。因此也可以理解为,任何人都会犯错误。所谓“人无完人”,是说任何人都存在某种缺点和短处。只是普通之人所犯错误,往往伤害的只是自己,而贤哲之人一旦犯了错误,就会波及他人,危害社会。

      庶民,实为居住在京城或城郊的自由*民。在周代王畿所在,即国中(即城内)及国郊的居民,统称为国人。国人中的上层,为卿、大夫、士,而下层为庶人。庶人还包括具有自由身份的劳动者,以及已被免除人身依附关系的奴隶。《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三后之姓,于今为庶。”意即夏、商、西周三代帝王的后代,到今天也成了*民。大部分庶人其实居于城郊,耕种贵族所分给的土地,也享有贵族给予的政治军事权利,诸如参加国人大会,参与军事活动,充当徒卒(步兵)等。也承担着沉重的'义务,诸如服兵役,缴纳军赋等。此外,青年庶人还得负担一定的劳役。

      《抑》以“赋”法开篇,即开门见山“直陈”。当然这种直陈,并不是常见的叙事,而是在说理。

      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訏谟定命,远犹辰告。敬慎威仪,维民之则。

      注释:

      无竞,不争,没有竞争。《诗·大雅·桑柔》:“君子实维,秉心无竞。”高亨注:“无竞,不争。”不可争衡;无比。《诗·周颂·执竞》:“执竞武王,无竞维烈。”朱熹集传:“言武王持其自强不息之心,故其功烈之盛,天下莫得而竞。”《诗经·周颂·清庙之什·烈文》:“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不显维德,百辟其刑之。”训,劝说归顺,引申为说教、教导。《说文》:“训,说教也。从言,川声。”觉,觉悟,醒悟,人或动物的器官对刺激的感受和辨别。四国,指四方的国家。《诗·曹风·鸤鸠》:“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四个古国。《诗·豳(音:宾)风·破斧》:“周公东征,四国是皇。”毛传:“四国,管、蔡、商、奄也。”又《大维·皇矣》:“维彼四国,爰究爰度。”訏谟,远大宏伟的谋划。訏,大。谟,计谋,谋略。《诗·大雅·抑》:“訏谟定命,远猷辰告。”毛传:“訏,大;谟,谋。”郑玄笺:“大谋定命,谓正月始和,布政于邦国都鄙也。”定命,审定法令。定,决定。命,命令,法令。远猷,长远的打算。《尔雅·释诂》:“远,长远;猷,谋也。”《尔雅注》:“猷者,以道而谋也。”辰告,及时告知。辰,及时。告,告知。又,及时告诫。辰,时光。敬慎,恭敬谨慎。《诗·大雅·抑》:“敬慎威仪,维民之则。”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颂赞》:“原夫颂惟典雅,辞必清铄,敷写似赋,而不入华侈之区;敬慎如铭,而异乎规戒之域。”

      译文:

      如果不与人争什么高下,则周围的人都会愿听从他的训导。如果又有先见之明且具有高尚的品德,则四方的国家都愿意归顺于他。要能以整体大局谋略来决定法律、法令等大政方针,并将自己的长远计划及时告诉大家。同时时刻保持恭敬谨慎的威望和仪容,因为这是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的唯一法则。

      赏析:

      “无竞维人”,应当理解为“不与人争权夺利”,而不是“与世无争”。如真的是“与世无争”,那可谓到达了人生的最高境界。因为“不争是争”,就象“没有信息,就是信息”一样。

      争名,争利,争天下,自古以来,盖莫如此。有争斗,但也有妥协。与天妥协,顺从自然规律,顺从天命天意;与地妥协,顺从生态*衡,顺从物产特点;与人妥协,顺从人文关怀,顺从和谐双赢。

      “不与人争高下”,并不是说“不与人争是非”。真理在手,才能服众,直到“四方其训之”。

      “有觉德行”的意思是,既要站得高,看得远,统览全局,顾全大局,又要大公无私,光明正大,则其地位将自然确立。

      古人喜欢占卜问卦,其目的是追求对事物的先知先觉。然而作为预言家,既招人喜欢又惹人讨厌,如同某种评论家一样。一张嘴,可以把一个人说“活”,也可以把一个人说“死”。就是“半句话”,也足以让一个人永世不得翻身。比如,在某种特定的场合,对某个人进行评论时说:“这个人……”没有后文的半句话,就可让这个人休矣!不仅错过了难得的机遇,还给人造成了不小的疑团,以及无穷无尽的猜测。

      话说回来,对于未知,可以假设。但是这种假设,应建立在符合事实和合乎规律的基础上,最后获得实际的检验和逻辑的推断。站得高,看得远,;多角度,全方位;有推理,有反思;有比较,有统一;有分享,有双赢。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尔雅·释诂》曰:“訏谟,大计,宏谋。谟,谋也。”《说文》:“訏,詭譌也。从言,于声。”

      “詭譌”,好象有贬义的意思。然而仔细想想,如大政方针,包罗万象。军政大事,错综复杂。*,盖莫如是。谢安推崇“訏谟定命,远猷辰告”,让一场淝水大战挽救了华夏文明,成为永远的颂诗。

      王夫之《诗绎》说:“诗可以兴,可以群、可以观、可以怨。”“‘訏谟定命,远猷辰告’,观也,谢安欣赏,而增其遐心。人情之游也无涯,而各以其情遇,斯所贵于有诗。”

      诗有“兴”、“群”、“观”、“怨”等“四义”。正如《阳货》所说:“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王夫之说“訏谟定命,远猷辰告”,属于“观”。所谓“观”,是指诗歌真实地反映社会政治和道德风尚状况,因而能让人从中观察出政治的得失和风俗的盛衰。

      由此可见,执政者要通过仔细观察,了解政治形势,利益得失,以及风俗盛衰,才能顾全大局,以雄谋大略,制定相应法令,并指明行政方向,同时还要及时宣传,将远大计划及时告诉大家,同心协力,共夺辉煌。

      “敬慎威仪,维民之则。”则要求执政者务必时刻保持恭敬友好,谦虚谨慎的姿态,因为这是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的唯一法宝。

      其在于今,兴迷乱于政。颠覆厥德,荒湛于酒。

      女虽湛乐从,弗念厥绍。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

      注释:

      于今,至今;如今;到现在。兴,起,起来。发动,举办,提倡。旺盛。流行,盛行。允许。或许。迷乱,指迷惑错乱。使迷惑错乱。颠覆,颠倒失序。颠仆;跌落。谓倾侧,翻倒。颠坠覆败;灭亡。推翻;摧毁。困顿。厥,气闭,昏倒。其他的,那个的。乃,于是。古同“撅”,掘。古同“撅”,断木。荒湛,指沉湎于酒色,行为放荡。湛乐,过度逸乐。绍,连续,继承。罔,迷惑。失意。通“惘”。敷求,广求;遍求。敷,通“溥”。先王,前代君王。指上古贤明君王。已经去世的君主。克,能够。战胜,攻下。明刑,明确的法令。《诗·大雅·抑》:“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毛传:“刑,法也。”指把犯人所犯罪状写在板上,置于其背以示惩罚。《周礼·地官·司救》:“三罚而士加明刑。”郑玄注:“加明刑者,去其冠饰,而书其衺恶之状,著之背也。”指严明刑罚。以刑法晓喻民众。

      译文:

      可是如今现在,纵然兴起了一股迷纲乱政之风。失序颠倒而道德缺损,荒淫无度而沉湎于酒色。你虽然大可过度地安逸快乐,但是从不考虑到后继无人。迷茫之中只有遍求父祖先王,能够共同将其所犯之罪状,写在板上,置于其背,以示惩罚。

      赏析:

      “其在于今”,不仅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突出了创作的动机和及其主题。当然这也是创作的背景。在此话锋一转,口气也急转直下。直言痛陈积弊,并切实予以批评。爱之深,才痛之切。

      “兴迷乱于政”,可不是区区小事,关乎江山社稷。怵目惊心,动摇国本。当时情况是,*奸臣,上下互动,播乱朝纲,危害天下,形势十分严峻,犹如《庄子·秋水》所说:“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亦如《荀子·臣道》所说:“偷合苟容,迷乱狂生。”杨倞注:“迷乱其君使生狂也。”

      “颠覆厥德,荒湛于酒。”说的是君臣酒令智昏,色令智昏,道德沦丧,一切全都乱套,犹如《书·胤征》所说:“惟时羲和,颠覆厥德,沉乱于酒,畔官离次。”孔颖达疏:“惟是羲和颠倒其奉上之德,而沉没昏乱於酒。”

      颠覆,停顿,倒地,犹如《楚辞·刘向<九叹·逢纷>》所说:“椒桂罗以颠覆兮,有竭信而归诚。”王逸注:“颠,顿也;覆,仆也。”《诗·王风·黍离序》:“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孔颖达疏:“以先王宫室,忽为*田,於是大夫闵伤周室之颠坠覆败,彷徨省视不忍速去。”又如《孟子·万章上》所说:“太甲颠覆汤之典型,伊尹放之於桐。”

      “女虽湛乐,从弗念厥绍。”君臣亲密无间,酗酒作乐,狂欢纵欲,损伤身体,斩祧绝祀,败坏纲常,犹如《诗·小雅·北山》所说:“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又如《国语·周语下》所说:“昔共工弃此道也,虞于湛乐,淫失其身。”韦昭注:“湛,淫也。”汉王充《论衡·语增》:“《经》曰:‘惟湛乐是从,时亦罔有克寿。’”

      “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看来也只能求告烈祖烈宗,才能公布天子罪状。

      肆皇天弗尚,如彼泉流,无沦胥以亡。

      夙兴夜寐,洒埽庭内,维民之章。

      修尔车马,弓矢戎兵,用戒戎作,用逷蛮方。

      注释:

    [阅读全文]...

2021-12-03 16:15:36
  • 大雅·灵台古诗词鉴赏

  • 大雅·灵台古诗词鉴赏

      古诗原文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於牣鱼跃。

      虡业维枞,贲鼓维镛。於论鼓钟,於乐辟廱。

      於论鼓钟,於乐辟廱。鼍鼓逢逢。蒙瞍奏公。

      译文翻译

      开始规划筑灵台,经营设计善安排。百姓出力共兴建,没花几天成功快。开始规划莫着急,百姓如子都会来。

      君王在那大园林,母鹿懒懒伏树荫。母鹿肥壮毛皮好,白鸟羽翼真洁净。君王在那大池沼,啊呀满池鱼窜蹦。

      钟架横板崇牙配,大鼓大钟都齐备。啊呀钟鼓节奏美,啊呀离宫乐不归。

      啊呀钟鼓节奏美,啊呀离宫乐不归。敲起鼍鼓声蓬蓬,瞽师奏歌有乐队。

      注释解释

      经始:开始计划营建。灵台:古台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西北。

      攻:建造。

      亟:同“急”。

      子来:像儿子似的一起赶来。

      灵囿:古代帝王畜养禽兽的园林名。

      麀(yōu)鹿:母鹿。

      濯濯(zhuó):肥壮貌。

      翯(hè)翯:洁白貌。

      灵沼:池沼名。

      於(wū):叹美声。牣(rèn):满。

      虡(jù):悬钟的木架。业:装在虡上的横板。枞(cōng):崇牙,即虡上的载钉,用以悬钟。

      贲(fén):借为“鼖”,大鼓。

      论:通“伦”,有次序。

      辟廱(bì yōng):离宫名,与作学校解的“辟廱”不同,见戴震《毛郑诗考证》。

      鼍(tuó):即扬子鳄,一种爬行动物,其皮制鼓甚佳。逢(péng)逢:鼓声。

      蒙瞍:古代对盲人的两种称呼。当时乐官乐工常由盲人担任。公:读为“颂”,歌。或谓通“功”,奏功,成功。

      诗文赏析

      去过上海豫园的游客,都知道进入园门看到的第一座建筑叫三穗堂,但对那里面高高悬挂着的一块匾额上写着的“灵台经始”四字,却没多少人懂得其含义。要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就必然要说到《大雅·灵台》这一篇。

      《毛诗序》说:“《灵台》,民始附也。文王受命,而民乐其有灵德以及鸟兽昆虫焉。”似乎是借百姓为周王建造灵台、辟廱来说明文王有德使人民乐于归附。其实,《孟子·梁惠王》云:“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已将《灵台》的'诗旨解说得很清楚。自然这是从当时作者的一面来说,如果从今天读者的一面来说,会同意这样的题解:“这是一首记述周文王建成灵台和游赏奏乐的诗。”(程俊英《诗经译注》)

      此篇共四章,第一、二两章章六句,第三、四两章章四句。(按:毛诗分五章,章四句,不甚合理,兹从鲁诗)第一章写建造灵台。灵台自然是台,但究竟是什么台,今所流行的各家注译本中多不作解释。按郑玄笺云:“天子有灵台者所以观祲象,察气之妖祥也。”陈子展《诗经直解》也说:“据孔疏,此灵台似是以观天文之雏型天文台,非以观四时施化之时台(气象台),亦非以观鸟兽鱼鳖之囿台(囿中看台)也。”这一章通过“经之”、“营之”、“攻之”、“成之”连用动词带同一代词宾语的句式,使得文气很连贯紧凑,显示出百姓乐于为王效命的热情,一如方玉润《诗经原始》说:“民情踊跃,于兴作自见之。”而第五句“经始勿亟”与第一句“经始灵台”在章内也形成呼应之势。

      第二章写灵囿、灵沼。“翯翯”,鲁诗作“皜皜”,即“皓皓”。此处文句似倒乙,“白鸟翯翯”一句似应在“於牣鱼跃”一句之后。因为第一,“白鸟”有人说是白鹭,有人说是白鹤,总之是水鸟,不应该在“王在灵沼”句领出对池沼中动物的描写之前出现。第二,孙鑛说:“鹿善惊,今乃伏;鱼沉水,今乃跃,总是形容其自得不畏人之意。”(陈子展《诗经直解》引)姚际恒也说:“鹿本骇而伏,鱼本潜而跃,皆言其自得而无畏人之意,写物理入妙。”(《诗经通论》)这表明鹿伏与鱼跃应是对称的,则“於牣鱼跃”一句当为此章的第五句。第三,“麀鹿濯濯”与“白鸟翯翯”两句都有叠字形容词,既然“麀鹿濯濯”(有叠字词)句由“王在灵囿”句引出,则“白鸟翯翯”句须由“王在灵沼”句领起,且当与“麀鹿濯濯”句位置相对应,这样章句结构才匀称均衡。(这样的解释从文词上说较合语义逻辑,然在叶韵上似亦有不圆通之处,而且上古诗文写于人类语言文字发展史的早期,体格并不像后世那么纯熟,句式错杂不齐,也是常事,因此,此见解未必正确,仅供参考而已)但不管有无倒乙,此章写鹿、写鸟、写鱼,都简洁生动,充满活力,不亚于《国风》、《小雅》中的名篇。

      第三章、第四章写辟廱。辟廱,一般也可写作辟雍。毛传解为“水旋丘如璧”,“以节观者”;郑笺解为“筑土雝(壅)水之外,圆如璧,四方来观者均也”。戴震《毛郑诗考证》则说:“此诗灵台、灵沼、灵囿与辟廱连称,抑亦文王之离宫乎?闲燕则游止肄乐于此,不必以为太学,于诗辞前后尤协矣。”按验文本,释“辟廱”(即“辟雍”)为君主游憩赏乐的离宫较释之为学校可信,当从戴说。离宫辟雍那儿又有什么燕游之乐呢?取代观赏鹿鸟鱼儿之野趣的,是聆听钟鼓音乐之兴味。连用四个“於”字表示感叹赞美之意,特别引人注目。而第三章后两句与第四章前两句的完全重复,实是顶针修辞格的特例,将那种游乐的欢快气氛渲染得十分浓烈。

      说到这里,可以回到开头的话题,揭开“灵台经始”匾额为什么会出现在豫园三穗堂之谜。既然《灵台》一诗写了园林游赏,那么“灵台”一词就与园林结下了缘,所以豫园中也就有了这块匾额。由此也可见《诗经》对后世的巨大文化影响。

    [阅读全文]...

2022-03-20 22:11:41
  • 官渡古镇与八大名景

  • 古镇,学*,知识
  • 官渡古镇与八大名景

      具体地说,文摘是简明、确切地记述原文献重要内容的语义连贯的短文。一系列文摘条目有序排列,即构成文摘杂志,它是比目录式检索刊物更为有用的检索工具。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官渡古镇与八大名景,欢迎大家分享。

      官渡古镇地理位置

      官渡古镇位于昆明东南郊、滇池北岸、宝象河下游,占地17*方公里,*均海拔18887米,辖9个农村办事处、26个行政村,总人口2.4万人。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官渡曾是一个誉满滇中的古渡口,是昆明历史文化名城古镇之一,唐宋时已是滇池东昆岸的一大集镇,元代与昆明同时设县,明清已成为商业、手工业很发达的乡镇。昔日官渡,商贾云集,高塔辉映,有五山、六寺、七阁、八庙和众多人文景观,至今仍保留着许多文化建筑遗址。其中名闻遐尔的国家级重点文物金刚塔被作为官渡区“古文明”的象征,昆明古八景之一的“古渡渔灯”就反映了过去官渡的繁荣。1958年以前,这里是官渡区人民*所在地。

      八大名景

      一、古渡渔灯为昆明八景之一,因古时滇池东岸延伸至今尚义村附*,曾经置为东渡口,是东西往返必经水路要道,在渡口处设置灯塔,晚间塔内灯光明亮,作为滇池船只投宿东渡口标帜,加之渔船上灯火闪烁,恰似满天灿烂星光,奇丽无比。灯塔原址在该村观音寺后面,遗址已毁。

      二、螺峰叠翠螺蜂山在尚义村东面,占地30余亩,纯系螺蛳壳堆积而成。螺壳是古代居住渡口渔民食螺肉后遗物堆积层,层中夹有较多陶器片屑。山巅上建有法定寺,是官渡古镇六寺之一,今为官渡粮管所使用。在此山四周原植有柏树数百株,依山脚层叠至山顶寺周围,每晨阳光照射在树叶上,碧绿层叠,交相辉映,令人留恋忘返。

      三、云台月照云台宫建在原古镇岸边,**前为官渡农校使用,后改建为昆明市第九中学学生宿舍。宫前面原有半圆形水池1个。已填为*地。池中有洞穴,出水量大,常年水清如镜,每当晚间月明时节,深夜月稍偏西,整个宫殿倒影于池中,清风拂过,宫影荡漾,恰水晶宫图像,煞是好看。

      四、杏圃牧羊原址在尚义村观音寺和云台宫之间,即古渡口岸边,时植有大片杏树间杂竹子,是古代士大夫和游客赋诗、饮酒,对奕作乐之胜地,身处其中心旷神怡。每年春天绿草丛生,村中牧童每天齐集园中放牧羊牛。牧童载歌载舞,捉迷藏,玩游戏,欢快异常,充分展示春日来临的乐趣。

      五、凌云烟缭凌云阁在今孔子楼址,原建此阁较高,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大地震全毁,十七年(1837)重建。赛典赤为云南*章政事后,因其提倡儒学,大兴修建孔子庙,将此阁改为孔子楼。《凌云阁赋》碑文中:"登斯楼夕阳满楼穿疏透阁,襄影蒙龙,斜辉飘落玉宇。"楼阁北*宝象河堤,其余3面住宅环绕,晨夕薄雾炊烟四起,久绕斯阁不散。

      六、滇南草坪清朝前官渡古镇集市在今西庄大村巷内(原名九转花街),今巷内建筑已大为改变,由于过去住居周围人口稀少,赶集人数不多,此巷已够容纳。但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土主庙会时,不仅市区居民前来参加庙会,邻县居民也蜂拥而至,因而集市难以容纳。故每当会期,移市集于该村五谷寺西旁草坪空地上今庄小学校址,人山人海热闹异常,交往情况,远非当时一般市集所能比拟。

      七、金刚夜语此系地方传说,原妙湛寺大门两侧有泥塑金刚像,寺内僧人较多,每当农民办理丧事时,该寺僧人常为死者吊祭诵经,直至深夜始归。一次僧人至九门里十甲村办毕丧事夜归,至于今织布营村西面苍沟大桥时,僧人中有年轻者,依稀看见两位金刚正坐在桥边窃窃私语。故名此桥为金刚桥。

      八、笔写苍穹原妙湛寺前,今先锋卫生院址,有13层密檐方形实心塔两座,东西相对峙,西塔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大地震坍塌,东塔今仍存于卫生院天井中。每值冬秋夜晚,玉兔东升,塔受光的照射倒影很似笔尖,阴影移动。犹如神人大师挥动大笔,书写诗篇,赞美天地,祝福人间。

    [阅读全文]...

2022-05-28 06:23:26
  • 关于咏茶的古诗大全

  • 文学
  • 关于咏茶的古诗大全

      茶道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被许多文人所赞颂。本文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关于咏茶的.古诗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1.《双井茶》

      年代: 宋 作者: 欧阳修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芽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斤茶养一两芽。

      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犹须三月夸。

      宝云日注非不精,争新弃旧世人情。

      岂知君子有常德,至宝不随时变易。

      君不见建溪龙凤团,不改旧时香味色。

      2.《咏滇茶》

      年代: 清 作者: 陈维崧

      秾春冶叶朱门里,弄东风红妆初试。

      残莺天气香棉坠,惆怅最宜著此。

      见多少江南桃李,斜阳外翩翩自喜。

      异乡花卉伤心死,目断昆明万里。

      3.《试院煎茶》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

      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

      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従活火发新泉。

      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我今贫病长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

      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

      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4.《峡中尝茶》

      年代: 唐 作者: 郑谷

      蔟蔟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吴僧漫说鸦山好,

      蜀叟休夸鸟觜香。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

      鹿门病客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5.《试茶》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苍爪初惊鹰脱韝,得汤已见玉花浮。

      睡魔何止避三舍,欢伯直知输一筹。

      日铸焙香怀旧隐,谷帘试水忆西游。

      银缾铜碾俱官样,恨欠纤纤为捧瓯。

      6.《阮郎归 咏茶》

      年代: 元 作者: 谭处端

      阴阳初会一声雷。灵芽吐细微。玉人制造得玄机。烹时雪浪飞。

      明道眼,醒昏迷。苦中甘最奇。些儿真味你还知。烟霞独步归。

      7.《煎茶》

      年代: 唐 作者: 成彦雄

      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

      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8.《荷露烹茶》

      年代: 清 作者: 乾隆

      秋荷叶上露珠流,柄柄倾来盎盎收。

      白帝精灵青女气,惠山竹鼎越窑瓯。

      学仙笑彼金盘妄,宜咏欣兹玉 乳浮。

    [阅读全文]...

2022-02-02 23:16:41
  • 诗经大雅全文及翻译(诗经大雅绵全文及翻译)

  • 诗经
  • 周民族的早期生息之地,常年受到北方少数民族骚扰,他们搬迁了好多次,夷狄的侵害仍不停止。周始祖后稷的第十二世孙亶父,向夷狄的酋长献过珠玉、牲畜、皮币以求安宁,但都不见效,夷狄要的是他们的土地,我们的故事便从这里开始。

    绵绵瓜瓞(die3),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dan3fu3),陶复陶穴,未有家室。

    繁衍生息一代又一代,周民族日渐发展强大,只因不堪夷狄侵扰,一路从杜水流域迁到沮水流域,又从沮水流域迁到漆水流域。酋长亶父带领周人挖地洞居住。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可夷狄的侵扰,并未因周人的步步退让而停止。为了周人着想,亶父不想与夷狄正面冲突。思来想去,亶父决定带着妻子姜,寻找更加合适周人居住的地方,就这样他们找到了*下的周原。

    周原膴膴(wu3),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周原这个地方,土地肥沃,花草茂盛。连本来味苦的野生植物都带着甜味,他们很满意这个地方。亶父和姜女进行了一番谋划,用龟甲来占卜,占卜的结论和他们的想法不谋而合,周原这个地方是可以安家的地方。

    乃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亩。自西徂东,周爰执事。

    亶父召集本族长老开会,宣布说:“土地是拿来养活人的,我们不能为了养活人的土地而去*。所以我决定南迁,避免和夷狄的冲突。愿意的和我一起走,不愿意的留下与夷狄的人好好相处。”结果全组的人都跟着亶父走,周民族就这样来到*脚下。大家安心定居下来,测定方位,*整土地,掏挖沟渠,修好道路,各司其职,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

    亶父任命司空管工程,任命司徒管劳动队伍,安排尽快建起王宫和住房。用绳尺丈量地基,用夹板筑土墙,建造宗庙更要考虑仔细。

    捄(ju1)之陾陾(reng2),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peng2)。百堵皆兴,鼛(gao1)鼓弗胜。

    运土车隆隆响,土入夹板轰轰响,捣土之声等等等,把土锤*砰砰砰。一面面墙立起来,人们的劳作声比擂鼓的声音都要大。

    乃立皋门,皋门有伉。乃立应门,应门将将。乃立冢土,戎丑攸行。

    城门建起来了,高大有雄伟。宫门也建起来了,庄重又严整。土坛也建起来了,以后周部落的各种政令就在这里宣布了。

    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柞棫(yu4)拔矣,行道兑矣。混(kun1)夷駾(tui4)矣,维其喙矣!

    周国建好了,今后如果有外敌来犯,我们就要抗争。与邻国要建立友好的关系。柞棫都是些不成才的小灌木,全部除掉,以便修好道路,筑好城防。如果外敌来犯,就打他个狼狈逃窜。

    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

    亶父去世多年以后,周国在文王的治理下日益强大,声望也越来越高。虞国和芮国,是两个小国家,多年来争土地,一直解决不了,于是找文王仲裁。两个国君进入周国国境,发现农夫之间在“让界”,路上行人在“让道”,两个国君很惭愧,觉得自己连周国的农民都不如,干脆不争了。他们问文王的治国经验,文王回答了四点:我有贤臣来归附,我有良才辅国政,我有良士在奔走,我有猛将来御侮。

    故事讲完了,如果看客有问:文王都有哪些贤臣良将辅佐?不妨看看《封神演义》吧。

    [阅读全文]...

2021-11-23 15:18:22
  • 《诗经.大雅.桑柔》原文赏析

  • 诗经,文学
  • 《诗经.大雅.桑柔》原文赏析

      《桑柔》,《诗经·大雅·荡之什》的一篇。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全诗十六章,前八章,每章八句,后八章。每章六句。相传为周大夫芮伯责因周厉王用小人,行*,招外侮,祸人民的罪行,陈述救国之道所作。《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大雅·桑柔

      菀彼桑柔,其下侯旬,捋采其刘,瘼此下民。不殄心忧,仓兄填兮。倬彼昊天,宁不我矜?

      四牡骙骙,旟旐有翩。乱生不夷,靡国不泯。民靡有黎,具祸以烬。于乎有哀,国步斯频。

      国步灭资,天不我将。靡所止疑,云徂何往?君子实维,秉心无竞。谁生厉阶,至今为梗?

      忧心殷殷,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怒。自西徂东,靡所定处。多我觏痻,孔棘我圉。

      为谋为毖,乱况斯削。告尔忧恤,诲尔序爵。谁能执热,逝不以濯?其何能淑,载胥及溺。

      如彼溯风,亦孔之僾。民有肃心,{艹幵}云不逮。好是稼穑,力民代食。稼穑维宝,代食维好?

      天降丧乱,灭我立王。降此蟊贼,稼穑卒痒。哀恫*,具赘卒荒。靡有旅力,以念穹苍。

      维此惠君,民人所瞻。秉心宣犹,考慎其相。维彼不顺,自独俾臧。自有肺肠,俾民卒狂。

      瞻彼中林,甡甡其鹿。朋友已谮,不胥以穀。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维此圣人,瞻言百里。维彼愚人,覆狂以喜。匪言不能,胡斯畏忌?

      维此良人,弗求弗迪。维彼忍心,是顾是复。民之贪乱,宁为荼毒。

      大风有隧,有空大谷。维此良人,作为式穀。维彼不顺,征以中垢。

      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听言则对,诵言如醉。匪用其良,复俾我悖。

      嗟尔朋友,予岂不知而作。如彼飞虫,时亦弋获。既之阴女,反予来赫。

      民之罔极,职凉善背。为民不利,如云不克。民之回遹,职竞用力。

      民之未戾,职盗为寇。凉曰不可,覆背善詈。虽曰匪予,既作尔歌!

      译文

      茂密柔嫩青青桑,下有浓荫好地方。桑叶采尽枝干秃,百姓受害难遮凉。愁思不绝心烦忧,失意凄凉久惆怅。老天光明高在上,怎不怜悯我惊惶。

      四马驾车好强壮,旌旗迎风乱飘扬。社会动乱不太*,举国不宁人心慌。百姓受难少壮丁,如受火灾尽遭殃。长长声声心悲哀,国运艰难太动荡。

      国运艰难无钱粮,老天不肯来扶将。没有归宿无处住,哪儿定居可前往?君子总是在思索,持心不争意志强。如此祸根谁引出?至今为害把人伤。

      心中忧愁真恻怆,思念故居和家乡。生不逢时我真惨,遇上老天怒气旺。从那西边到东边,无处安身最凄凉。遭遇灾祸受苦多,外患紧急在边疆。

      谨慎谋划觅良方,才能消除混乱状。告诉你要体恤人,告诉你要用贤良。谁在解救炎热时,不用冷水来冲凉?小人治国没好事,大家受溺遭灭亡。

      好像就在逆风闯,呼吸困难口难张。百姓本有肃敬心,但却无处献力量。重视农业生产事,百姓辛苦代耕养。耕种收获国之宝,代耕之民最善良。

      天降祸乱与死亡,要灭我们所立王。降下害虫食根节,各种庄稼都遭殃。哀痛我们国中人,连绵土地受灾荒。没有人来献力量,哪能虔诚感上苍。

      顺应人心好君王,百姓爱戴都瞻仰。操心国政善谋画,考察慎选那辅相。不顺人心坏君王,独让自己把福享。坏蛋自有坏肺肠,让那国民都发狂。

      看那丛林苍莽莽,鹿群嬉戏多欢畅。同僚朋友却相谗,没有诚心不善良。人们也有这些话,进退两难真悲凉。

      惟这圣人眼明亮,目光远大百里望。那种愚人真可笑,独自高兴太狂妄。不是我们不能说,为何顾忌心惶惶?

      惟有这人心善良,无所求取没欲望。但是那人太忍心,变化反覆总无常。百姓如今似好乱,实因恶政苦难当。

      大风疾吹呼呼响,长长山谷真空旷。想这好人多善良,所作所为都高尚。想那坏人不顺理,行为污秽真肮脏。

      大风疾吹呼呼响,贪利败类有一帮。好听的话就回答,听到诤言装醉样。贤良之士不肯用,反而视我为悖狂。

      朋友你啊可嗟伤,岂不知你装模样。好比那些高飞鸟,有时被射也落网。我已熟悉你底细,反来威吓真愚妄。

      没有准*扰攘,因你背理善欺罔。尽做不利人民事,好像还嫌不理想。百姓要走邪僻路,因你施暴太横强。

      百姓不安很恐慌,执政为盗掠夺忙。诚恳劝告不听从,背后反骂我荒唐。虽然遭受你诽谤,终究我要作歌唱。

      鉴赏

      《桑柔》为西周之诗。《毛诗序》云:“芮伯刺厉王也。”今按,毛说可信。《史记·周本纪》载厉王事云:“厉王即位三十年,好利,*荣夷公,芮良夫谏,厉王不听,卒用荣公为卿士用事。王行暴虐侈傲,三十四年益严,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三年,乃相与畔袭厉王,王出奔彘。”王符《潜夫论·遏利篇》引鲁诗说云:“昔周厉王好专利,芮良夫谏而不入,退赋《桑柔》之诗以讽,言是大风也,必将有遂,是贪民也,必将败其类。王又不悟,故遂流王于彘。”芮良夫即芮伯。芮是国名,伯爵,姬姓,良夫其名也。据此,则此诗之作,在荣公为卿士后,去流彘之年,当不甚远。厉王奔彘在其三十七年,则《桑柔》诗,必不作于此年以后。此诗刺厉王,责执政之臣,执政为谁。即荣夷公也。芮伯与荣夷公为同时人,即诗中所指之同僚。全诗意旨明朗,实为西周时代史诗之一也。

      全诗十六章,前八章章八句,刺厉王失政,好利而暴虐,以致民不聊生。故激起民怨。后八章章六句责同僚,然亦道出厉王用人不当,用人不当亦厉王之过失。故毛传总言为刺厉王。

      首章以桑为比,桑本茂密,荫蔽甚广,因摘采至尽而剥落稀疏。比喻百姓下民,受剥夺之深,不胜其苦,故诗人哀民困已深,呼天而诉曰:“倬彼昊天,宁不我矜。”意谓:高明在上的苍天啊,怎么不给我百姓以怜悯呢!诗意严肃,为全诗之主旨。

      次章至第四章,述祸乱之本,乃是缘于征役不息,民无安居之所。“四牡骙骙,旟旐有翩”,谓下民已苦于征役,故见王室之车马旌旗,而痛心疾首曰:“乱生不夷,靡国不泯。民靡有黎,具祸以烬。”意思是说:乱子不*息国家就要灭亡,现 在民间黑发的丁壮已少,好比受了火灾很多人都成为灰烬了。国以民为本,民瘼深重,而国危矣。诗人对此情况,更大声疾呼云:“於乎有哀,国步斯频!”“国步”指国运,“频”,危蹙也。感叹国运危蹙,必无长久之理,必致蹈危亡之祸。三章感叹民穷财尽,而天不助我,人民无处可以安身,不知往何处为好,因而引起君子的深思。君子本无欲无求,扪心自问没有争权夺利之心,但念及国家前途,不免发出谁实为此祸根,至今仍为民之病害的浩叹。四章感慨“我生不辰,逢天僤怒”。“我生不辰”,谓生不逢时,“僤怒”,谓震怒。诗人之言如此,可见内心殷忧之深。他从人民的角度出发,痛感人民想安居,而从西到东,没有能安居的处所。人民怀念故土故居,而故土故居都因征役不息不能免于祸乱。人民既受多种灾难的侵袭,更担心外患侵凌,御侮极为迫切。天怒民怨,而国王不恤民瘼,不思改变国家的政治,因此诗人忧心如捣,为盼国王一悟而不可得深怀忧愤。仅此四章,已可见*害民,深重到何等程度。

      五章至八章,是诗人申述为国之道,再进忠言。五章首二句“为谋为毖,乱况斯削”,是说谋虑周到,做事慎重,祸乱的情况就可以削减。继言“告尔忧恤,诲尔序爵”;是以老臣的口气,诫教国王:必须忧恤国事,慎于授官拜爵,选用贤能。解救国家之急难,有如解救炎热。解救炎热,要用凉水,好比解救国家危难,必须任用贤良。诗人用“谁能执热,逝不以濯”等语,谆谆告诫,陈述利害,可谓语重心长,譬喻也很确当。六章七章,从爱护人民的观点出发,表明百姓都很善良,他们勤于稼穑,以耕种养活“力民代食”的人(“力民代食”指官府役使人民劳动,取其收获养活自己)。因此官府要体恤民情,爱护人民,是为政的首要大事。六章“如彼遡风,亦孔之僾”,是说国王为政,不得人心,人民就如向着逆风,感到窒息丧气。人民虽有进取之心,但征役过重,剥夺过多,他们必然会产生难于效力之感。七章叙天降灾害,祸乱频仍,执政者只知聚敛,没有顾念人民认真救灾。由于为政昏乱,所以人民倍感痛苦。在诗中,诗人用人民的口气,警示国王,一则曰:人怨则天怒,天降丧乱,将灭我所立之王;再则曰:降此蟊贼之虫,庄稼都受到虫害而失收,天灾正是天之惩戒。下曰“哀恫*,具赘卒荒”,则是感念人民受灾痛苦,连缀的土地,都受灾荒芜,而执政者昏乱,没有领导人民合力救灾,因而也不能感念上天减轻灾难。

      诗的第八章再从用人的角度出发,言人君有顺理有不顺理,用人有当有不当。贤明的国君明于治道,顺情达理能认真考虑选用他的辅相。不顺理的君王,则与之相反自以为是,把小人当作善良,因此使得人民迷惑而致发狂。

      以上八章是诗的前半,也是诗的主体,总说国家产生祸乱的原因,是由于厉王好货*,不恤民瘼,不能用贤,不知纳谏,以致民怨沸腾,而诗人有“谁生厉阶,至今为梗”之悲慨。

      后八章责同僚之执政者,不以善道规范自己,缺乏远见,只知逢迎君王,加速了国家的危亡,更引起人民的怨恨。诗人感慨小人当权,也是厉王的过失,因而作成此诗,希望引起鉴戒。

      第九章以“瞻彼中林,甡甡其鹿”两句起兴。鹿之为物,性喜群居,相亲相善。“甡甡”,意同“莘莘”,众多之貌,今同僚朋友,反而相谮,不能以善道相助,是不如中林之鹿。故诗人感慨“上无明君,下有恶俗”(朱熹《诗集传》)而有“进退维谷”之叹。(按:“进退维谷”,“谷”有两种解说,毛传:“谷,穷也。”今从之。《晏子春秋》中,叔向问晏子一节,引诗“进退维谷”,谓“处两难善全之事而处之皆善也”,训谷为“谷”;谷,善也,与毛说不同,录以备考。)

      第十章、十一章,用对比手法,指责执政者缺乏远见,他们阿谀取容,自鸣得意,他们存有畏忌之心,能进言而不进言,反覆瞻顾,于是贤者避退,不肖者进,于是人民惨遭荼毒而造成变乱。诗人指出执政者倘为圣明之人,必能高瞻远瞩,明见百里,倘若执政者是愚人,他们目光短浅,倒行逆施,做了坏事,反而狂妄欣喜。这是祸乱之由。诗人又说:“维此良人,弗求弗迪。维彼忍心,是顾是复。”表明贤者不求名不争位,忍心之不肖者,则与之相反,多方钻营,唯名利是图;国事如斯而国王不察,亲小人,远贤人,于是百姓难忍荼毒,祸乱生矣。

      第十二章、十三章以“大风有隧”起兴,先言大风之行,必有其隧;君子与小人之行也是各有其道。大风行于空谷之中,君子所行的是善道,小人不顺于理,则行于污垢之中。次言大风之行,既有其隧;贪人之行,亦必败其类。征之事实,无有或爽。盖厉王此时,用贪人荣夷公为政,荣公好专利,厉王悦之。芮良夫谏不听,反遭忌恨。故诗中有“听言则对,诵言如醉,匪用其良,覆俾我悖”之语。可知厉王对于阿谀奉承他的.话语,就听得进,进行对答,而听到忠谏之言就不予理睬。不用善良的人,反以进献忠言的人为狂悖,国家不能不危亡。

      第十四章慨叹同僚朋友,专利敛财,虐民为政,不思翻然悔改,反而对尽忠的诗人进行威吓,所以诗人再作告诫。诗人说:“嗟尔朋友,予岂不知而作,如彼飞虫,时亦弋获。”意思是说:可叹你们这些同僚,我难道不知你们的所作所为?你们对国家有极大的危害,好比那些飞鸟,有时候也会被人捕获,国家动乱危亡,你们也不会有好的下场。诗人如此警诫,可渭声情俱历。可惜此辈小人,无动于衷,所以诗人在此章的结尾,以“既之阴女,反予来赫”作结,再次警告这些人说:我已熟悉你们的底细,你们对我也无所施其威吓了。

      在第十五章中,诗人继第九至十四章指责执政臣僚诸种劣迹之后,更缕陈人民之所以激成动乱的原因,实为执政者之咎,执政者贪利敛财,推行*,导致民怨沸腾,民无安居之所,痛苦无处诉说,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怨恨官府,走邪僻之路。此章诗云:“民之罔极,职凉善背。”指出人民之所以失去是非准则,是因为官府执政者推行苛政违背道理。“民之回遹,职竞用力”。指出人民之所以走向邪僻,是由于官府执政者尚力而不尚德。不仅如此,诗中还指出,执政者做对人民不利的事,唯恐不得其胜(意谓极其残酷)。谴责极为严正。诗人忧国之热忱,同情人民之深切,于此可见。宜乎《诗集传》解此章云:“言民之所以贪乱而不知止者,专由此人名为直谅而实善背,又为民所不利之事,如恐不胜而力为之也。又言民之所以邪僻者,亦由此辈专竞用力而然也,(诗人)反覆言之所以深恶之也。”《集传》所称此人此辈,即指助厉王为虐之荣夷公等,小人当权,加速国家之危亡,诚足引为鉴诫。

      末章承前,言民之所以未得安定,是由于执政者以盗寇的手段,对他们进行掠夺,所以他们也不得不为盗为寇。上为盗寇之行,民心不能安定。诗人又以“凉曰不可,覆背善詈”两句,表示:我虽忠告你们,却又不被你们接受,反而在背后诅咒我。最后归结到作诗的缘由:“虽曰匪予,既作尔歌。”尽管你们诽谤我我还是为你们作了这首歌,以促成你们的省悟。

    [阅读全文]...

2022-06-28 19:06:10
  • *八大诗人是谁

  • 诗人
  • *八大诗人是谁

      本书通过对*古代八位伟大诗人的介绍,梳理出了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和艺术走向,可称是一部简明的*古代诗史。那么*八大诗人是谁?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八大诗人,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王士禛。

      屈原的代表作

      《离骚》、《九歌》、《九章》、《天问》、《招魂》

      陶渊明的代表作

      《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

      李白的.代表作

      《静夜思》、《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

      杜甫的代表作

      《谴怀》《昔游》《卜居》《堂成》《蜀相》《为农》《有客》《狂夫》《舍》《江村》《野老》《遣兴》《南邻》《恨别》《客至》《江亭》《可惜》《独酌》《寒食》《石镜》《琴台》《病柏》《枯棕》《不见》《大雨》《四松》《归雁》《去蜀》《除草》《丈人山》《成都府》《石笋行》《赠花卿》《少年行》《大麦行》《题桃树》《漫城二诗》《春夜喜雨》《草堂即事》《绝句二首》《绝句四首》《戏作花卿歌》《望岳》《酬高使君相赠》《春日江村五首》《春水生二绝》《绝句六首》《春望》《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南逢李龟年》《天末怀李白》《月夜忆舍弟》《兵车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兖州城楼》《登楼》《月夜》《潼关吏》《新安吏》《垂老别》《旅夜书怀》《水槛遣心二首》

      白居易的代表作

      《白氏长庆集》、《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

      苏轼的代表作

      《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

      陆游的代表作

      《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

      王士禛的代表作

      《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

      扩展:*古代诗人的别称文学常识

      1.诗仙——李白

      2.诗圣——杜甫

      3.诗魔——白居易

      4.诗鬼——李贺

      5.诗豪——刘禹锡

      6.诗杰——王勃

      7.诗佛——王维

      8.诗狂——贺知章

      9.诗骨——陈子昂

      10.诗囚——孟郊

      11.诗奴——贾岛

      12.诗神——苏轼

      13.青莲居士——李白(唐代大诗人)

      14.香山居士——白居易(唐代大诗人)

      15.耐辱居士——司空图(唐诗人)

      16.乌伤居士——傅翕(南北朝梁善慧尊者)

      17.莲峰居士——李煜(南唐后主)

      18.龙丘居士——陈慥(北宋诗人)

      19.无尽居士——张商英(北宋名相)

      20.姑溪居士——李之仪(北宋文学家)

      21.山谷居士——黄庭坚(北宋文学家)

      22.半山居士——王安石(北宋文学家)

      23.范仲淹居士——范仲淹(北宋政治文学家)

      24.斜川居士——苏过(北宋文学家)

      25.邂逅一份古典与优雅

      26.诗仙——李白

      27.诗圣——杜甫

      28.诗魔——白居易

      29.诗鬼——李贺

      30.诗豪——刘禹锡

      31.诗杰——王勃

    [阅读全文]...

2022-05-03 10:24:08
  • 诗经《大雅·民劳》原文赏析

  • 诗经,文学
  • 诗经《大雅·民劳》原文赏析

      《民劳》,《诗经·大雅·生民之什》的一篇。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全诗五章,每章十句。是一首具有古风意味的文人作品,所以列入《诗经·大雅》中。《毛诗序》以为“召穆公刺厉王也”,所以可以认为作者是周厉王时期的召穆公。诗中描写*民百姓极度困苦疲劳直撞,劝告厉王要体恤民力,改弦更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经《大雅·民劳》原文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民劳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以绥四方。无纵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柔远能迩,以定我王。

      民亦劳止,汔可小休。惠此*,以为民逑。无纵诡随,以谨惛怓。式遏寇虐,无俾民忧。无弃尔劳,以为王休。

      民亦劳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师,以绥四国。无纵诡随,以谨罔极。式遏寇虐,无俾作慝。敬慎威仪,以*有德。

      民亦劳止,汔可小愒。惠此*,俾民忧泄。无纵诡随,以谨丑厉。式遏寇虐,无俾正败。戎虽小子,而式弘大。

      民亦劳止,汔可小安。惠此*,国无有残。无纵诡随,以谨缱绻。式遏寇虐,无俾正反。王欲玉女,是用大谏。

      译文

      百姓也已够辛苦,应该可以稍安康。抚爱王畿众百姓,安定四方诸侯邦。不要听从欺诈语,谨慎提防不善良。遏止暴虐与掠夺,怎不畏惧天朗朗。安抚远地使亲*,我王心定福安享。

      百姓也已够辛苦,应该可以稍休息。抚爱王畿众百姓,百姓安乐聚一起。不要听从欺诈语,谨慎提防喧争事。遏止暴虐与掠夺,不使百姓太忧急。不要抛弃旧功劳,来为王家谋利益。

      百姓也已够辛苦,应该可以稍喘息。抚爱京师老百姓,安定四方诸侯地。不要听从欺诈语,谨慎提防无法纪。遏止暴虐与掠夺,不使作恶太得意。恭敬庄重保威仪,亲*仁人与志士。

      百姓也已够辛苦,应该可以稍安宁。抚爱王畿众百姓,使我百姓除心病。不要听从欺诈语,谨慎提防有奸佞。遏止暴虐与掠夺,不使政事败难成。您虽是个年轻人,作用却大要认清。

      百姓也已够辛苦,应该可以稍安定。抚爱王畿众百姓,国无残酷无酸辛。不要听从欺诈语,谨慎提防内乱生。遏止暴虐与掠夺,不使颠倒我国政。爱你大王如美玉,因此大声来谏诤。

      注释

      (1)止:语气词。

      (2)汔(qì):庶几。康:安康,安居。

      (3)惠:爱。*:周王朝直接统治的地区,也就是“王畿”,相对于四方诸侯国而言。

      (4)绥:安。

      (5)纵:放纵。诡随:诡诈欺骗。

      (6)谨:指谨慎提防。

      (7)式:发语词。寇虐:残害掠夺。

      (8)憯(cǎn):曾,乃。

      (9)柔:爱抚。能:亲善。

      (10)逑:聚合。

    [阅读全文]...

2022-02-22 21:56:19
  • 优雅的古诗

  • 优雅,文学
  • 优雅的古诗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优雅的'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清。南朝谢灵运《登江中孤岛》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

      3、*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4、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

      5、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唐李贺《燕门太守行》

      6、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7、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宋王安石《孤桐》

      8、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天。宋王令《暑旱苦热》

      9、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0、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11、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唐李商隐《乐游原》

      12、惟有日斜溪上思,旧旗风影落春流。唐陆龟蒙《怀宛陵旧游》

      13、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唐杜荀鹤《春宫怨》

      14、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宋苏轼《新城道中》

      15、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唐张耒《初见嵩山》

      16、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南朝吴均《山中杂诗》

      17、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唐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18、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19、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马致远《天净沙》

      20、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唐李绅《悯农》

      22、日之夕矣,羊牛下来。《诗经君子于役》

      23、君子于役,,不日不月。《诗经君子于役》

      24、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陌上桑》

      25、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晋陶渊明《饮酒》

      26、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唐李白《行路难》

      27、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唐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28、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崔颢《黄鹤楼》

      29、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0、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唐刘禹锡《秋词》

      31、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唐白居易《观刈麦》

      32、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唐温庭筠《望江南》

      3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宋范仲淹《渔家傲》

      34、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宋晏姝《浣溪沙》

      35、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36、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7、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代龚自珍《己亥杂诗》

      1、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2、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3、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戴叔伦《过三闾庙》

      4、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皇甫松《采莲子·船动湖光滟滟秋》

      5、镜水夜来秋月,如雪。——温庭筠《荷叶杯·镜水夜来秋月》

      6、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尹式《别宋常侍》

      7、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8、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王穉登《立冬》

      9、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释绍昙《颂古五十五首·春有百花秋有月》

      10、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11、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辨》

      12、寥寥金天廓,婉婉绿红潜。——李白《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

    [阅读全文]...

2022-04-08 07:55:28
古人八大雅事茶的古诗 - 句子
古人八大雅事茶的古诗 - 语录
古人八大雅事茶的古诗 - 说说
古人八大雅事茶的古诗 - 名言
古人八大雅事茶的古诗 - 诗词
古人八大雅事茶的古诗 - 祝福
古人八大雅事茶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