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课后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课后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课后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课后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说教学理念
语文学*目标,是多维的,是立体的,不仅有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还有过程与方法的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所以,在设计这课时,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深的句子,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三维目标实现的最终途径还是读,各种形式的读,默读、朗读、感情读,边读边想象等,并把自己读的感受与同学交流、讨论,遵循课标的这些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的一
2、教学目标: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依据新课程理念,我制定以下目标,以求实现“以人为本,终身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
(3)感受少年*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的远大理想。
(4)实施综合性学*,了解名人或自己熟悉的人的成长故事。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本课采用的是第二课时。教学中,我把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
三、说教法学法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在本课中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朗读感悟法、讨论法和多媒体辅助法进行教学。从而感受少年*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的远大理想,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
四、说
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
从内容上看,课文涉及很多方面,诸如:沈阳的繁华、热闹;街道上灯红酒绿;伯父的担心与提醒;*的不解与困惑;
第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了解*吗?不仅全
第二、整体感知,初步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
第三、细读品味,落实思维、语言、情感、价值观等教学目标
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交流、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从而体会*
1、读中思。在中学段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段内容是课文重点内容,是*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直接原因,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然后
2、读中品,读中议,体会文中人物的
一、说教材
今天与各位一起走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七册第七单元的开篇之作。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亲眼目睹了*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志向的远大,胸襟的博大。本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而且各层次之间过渡自然,层层推进,各层之间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二、设计意图:
读了这篇课文之后我思绪万千,我在想为什么我们泱泱大国,人口巨人,竟让弹丸之地的矮子随意瓜分,占领、宰割呢?为什么我们国人面对侵略者不仅逆来顺受,苟且偷生,还纷纷为列强出谋划策,甘当顺民,甚至甘当汉奸,灭自己的志气,长他人的威风呢?再看看今日,日本首相参拜***,韩国有人削指明志,而为什么我们*没有?为什么韩国人坚决不买日货,而我们国人有那么多人做不到呢?包括我在内。当然我不是说买日货就是不爱国。我在思考这些是不是与我们国人缺乏骨气、缺乏志气有关呢?是不是与我们部分民众思想意识里只有一家一姓,没有国家民族有关呢?再看看我们的学生自私成性,懒惰成风,有几个怀着目的来校读书呢?因此我希望通过这篇课文教学能使我的学生了解一下我们*曾经所受的屈辱,在历史中得到教训,使他们反思为何中华不振。同时,希望我的学生能从*远大的志向、博大的胸襟中受到一点启发,反思自己读书的目的。
基于这些思考,加上这篇课文记叙的事情发生在90多年前,学生对当时*的社会状况和**的生*了解的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我指导学生课前搜集资料,为学好课**好准备。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言语的形象、意境、情感、道理、神韵,让课文语言在学生心理活起来,去触动他们心灵。教学时,我围绕“中华不振”这四个字,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找出体现中华不振的句子,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再补充租界的课外资料,激发学生作为*人深藏于心的爱国情感。接着通过*与别的学生的对比,及与其他爱国之士的对比,体会*的远大志向与博大胸襟。最后结合实际及*的其他故事进行拓展延伸,让*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再高大起来。
三、说目标
基于以上的考虑,结合本单元在成长的故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的问题,留下成长的足迹,和课文自身的特点。本篇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的新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语言文字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品读课文,感受少年*胸襟的博大,志向的远大;引发学生思考读书的目的,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的远大理想。
四、说重、难点
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由于事情发生在90多年前,学生对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甚少,因此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立志的原因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五、教材处理
为了突破重难点,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分三课时进行教学,本堂课是第一课时,从课题入手,在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1-8节,感悟“中华不振”的含义,体会*立志振兴中华而读书的一大原因。
六、教学流程
请跟我一起走进教学过程,进行策略分析。在这里将呈现我的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我分四大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环节:了解学情,揭示课题
课一开始,我就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每天脚步勿勿来到学校学*,我想问一下,你为什么读书?这种以闲聊的方式既拉*了我与学生的距离,又能使学生思考读书的目的。同时我也能了解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俗话说已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引导学生,教育学生。通过闲聊引出,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
一、说教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本文采用倒叙的方式讲述了*少年时代的一件事,魏校长提出“你们为什么而读书?”,周生的回答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少年的他有这样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是因为他耳闻目睹了*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都无处说理,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胸怀、疑惑、训斥、屈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的远大理想。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研究少年*立志的原因,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重点词句、展开想象、资料补充等多种阅读方法,揣摩人物内心世界,进而体会文章内容。
2、感受少年*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祖国繁荣民族振兴而努力学*的志向。
3、厚积薄发,进行说话训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受少年*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难点——了解当时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立志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抓主线
1、诗人流沙河曾说过:“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少年*从小立志——生齐读课题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研究下少年*为什么立下这样的志向!
3、指读课文,回答问题,师板书:中华不振。
二、精读课文,知因果
(一)组内合作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你从哪里感受到中华不振的?
(出示阅读方法:读书时要一想二画三批注)
2、组内交流
(二)研读课文全班交流(学生找到哪里,老师相机处理哪里)
1、品读词句,初步感受中华不振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洋洋地站在一旁。
●通过哭诉着、得意洋洋的对比描写体会中华不振。
●从洋人欺侮*人后趾高气扬的神情中感受到了中华不振。
●从当时妇女的穿着“衣衫褴褛”体会*当时的落后、人民生活的困难,体会中华不振。
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的巡警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通过“不但不……反而……”这组词语体会*巡警仗势欺人、欺压百姓,对*人的生命漠不关心,感受中华不振。
●体会这是在*的地盘上,国人当时得不到最起码的公道,没有地方说理、没有地方申诉,感受中华不振。
训练:
(1)展开想象: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警察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
(2)谈谈感受:作为一名*人,你看到同胞在自己的土地受到这样的欺凌是一种什么感受?
围观的*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从“紧握着”这个词语体会国人敢怒不敢言。只能把愤怒压抑在心中,想象他们当时是什么心情呢?
●从“只能”、“谁又敢怎么样呢?”看出在*的土地上,*人都没有能力去反抗,也不敢去反抗,体会国人的无奈和懦弱,以便感受中华不振。
训练:
(1)修改句子
“谁又敢怎么样呢?”这是什么句子?改成陈述句。
(2)比较句子
①围观的*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②微观的*人读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的租界里,谁都不能怎么样,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通过对比句子体会反问句的语气更为强烈,进一步体会国人的无奈和懦弱,进一步感受中华不振。
(3)感情朗读,读出愤怒与无奈。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这段话主要让学生体会“闯进”,在*人的地盘还要闯进来,说明这也是中华不振。
(教师相机处理1~6段)
导语:其实,当*刚到这里的时候大伯就告诉他租界地没处说理去了,同学们,你们现在能体会到大伯当时的心情吗?分角色朗读对话,想象该如何去读!
2、整合前面,进一步感受中华不振
正是因为,所以他真正体会到了中华不振的含义。
3、资料补充,深入感受中华不振
教师出示资料:1885年,上海的黄浦公园在租界内建成后,便在公园门口竖立了刻有园规的牌子:“一、脚踏车及犬不准入内……五、除西人用仆外,华人不准入内……”民间将此概括为“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关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评课稿材料
听了王老师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课,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内涵很深奥,并且时代背景较远,对我们现代的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但是,经过王老师的精心设计,巧妙展现、灵活引导,确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王老师一上课就出现了一幅*年青的画相,抓住画相为切入点,如“这是*,今天我们就学**青年时期的故事。”板课题《这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画相直奔课题。抓住课题中“崛起”“之”的解释,让学生理解了课题,点明了课文内容的中心。接着老师从课题中质疑如:从课题中想知道些什么?这时,引起了学生的学*兴趣,学生的兴趣高了,提出了一连窜的问题。发“a.*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b.*为什么立下这样的志向?c.*为什么要说这句话?……这样一来,老师趁着这美好的时机,让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走进了文本,这一环节的教学,老师善于把握好时机,从问题直奔文本很自然。学生也学得轻松愉快。
在阅读教学这个环节中,老师不急于教课文,而是把这空间给了学生,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但从内容上看,课文涉及很多方面,如果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遂个串讲,不仅耽误时间,听起来也是索然无味,老师巧妙地抓住一内存隐线,即“中华不振”,因为中华不振,伯父担心,因为中华不振,所以妇女惨遭欺凌……这些都是中华不振的最好注解。教学中,老师紧紧抓住“中华不振”让学生寻找反映“中华不振”的词句,“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租界……”老师从句子中抓住中点词,深入解读。学生虽然角度不一,答案多元,感悟也有不同,但对“中华不振”有了较深刻的思考,从中知道中华不振的每个字都立在学生眼前,活在学生心中。
王老师在知识的延伸这一环节,播放了当时租界的录象,增添了对课文的理解,暴露了当时的社会的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也是亲眼目睹了这件事之后方明白了这一点,并有了让中华崛起志向。这一环节也是让学生体会中华如何不振的'重点,从而展开学生想象力,延伸了知识这个环节很有价值。
在指导学生朗读这方面,老师指导很是到位,因不同的形式帮助学生如:点读、小组读、范读、齐读等,学生朗读课文很流利,很有感情。这是跟老师的*时的锻炼是分不开的。老师的语言生动、简洁明了,富有吸引力,用赞赏的口吻与学生交流,因此,课堂教学的气氛很浓,学生的学*积极性很高,体现了教学的可效性。
以上是自己听了这堂课的一些见解,是否准确,请多指教。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
4.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世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千磨万击还坚劲,任你东西南北风。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尘劳回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宝剑峰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青山座座皆巍峨,壮心上下勇求索
5.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书愤》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7.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9.走出逆境后得意忘形,便可能迅即陷入另一逆境。逆境消除后缩手缩脚,但等于没有走出逆境。刘心武 用自己的逆境与别人的顺境对比,是糊涂。用自己现在的逆境同自己以往的顺境对比,是愚蠢。用自己的逆境和他人的逆境相比,是卑微。刘心武 意志坚强的乐观主义者用世上无难事人生观来思考问题,越是遭受悲剧
10.天下风去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摧。
1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2.丈夫贵不挠,成败何足论。——陆游
13.为学正如撑上船,一篙不可放缓。——朱熹
14.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15.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6.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1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8.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19.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20.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
21.踏尽千山无人识,当初枉受成名牵。
22.他日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23.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4.着意栽花花不发,等闲插柳柳成阴。
2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6.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李白
27.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29.学海无边始知道,勤奋自然把路开。
3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1.石以砥焉,化钝为利。——刘禹锡
9年级上册语文书课后10首古诗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9年级上册语文书课后10首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族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是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2、月夜 刘方*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3、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4、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5、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6、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通假字)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7、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8、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9、山坡羊 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旁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10、朝天子 咏喇叭 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而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翻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9年级上册语文书课后古诗填空
1.《沁园春》中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鬓微霜,又何妨!
中华古诗词大全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华古诗词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
年代:宋 作者: 欧阳修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
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
拟歌先敛,欲消还颦,最断人肠。
2.《金缕歌》
年代:宋 作者: 吴文英
乔木生云气。访中兴、英雄陈迹,暗追前事。战舰东风悭借便,梦断神州故里。旋小筑、吴宫闲地。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花竹今如此。枝上露,溅清泪。遨头小簇行春队。步苍苔、寻幽别坞,问梅开未。重唱梅边吸度曲,催发寒梢冻蕊。此心与、东君同意。後不如今非昔,两无言、相对沧浪水。怀此恨,寄残醉。
3.《望海潮·梅英疏淡》
年代:宋 作者: 秦观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沙。
长忆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喈。
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4.《醉垂鞭·双蝶绣罗裙》
年代:宋 作者: 张先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
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
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5.《东风第一枝·巧沁兰心》
年代:宋 作者: 史达祖
巧沁兰心,偷黏草甲,东风欲障新暖。谩凝碧瓦难留,信知暮寒轻浅。行天入镜,做弄出、轻松纤软。料故园、不卷重帘,误了乍来双燕。青未了、柳回白眼。红欲断、杏开素面。旧游忆著山阴,厚盟遂妨上苑。寒炉重暖,便放慢春衫针线。恐凤靴、挑菜归来,万一灞桥相见。
6.《永遇乐·落日熔金》
年代:宋 作者: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7.《月下笛·万里孤云》
年代:宋 作者: 张炎
万里孤云,清游渐远,故人何处。寒窗梦里,犹记经行旧时路。连昌约略无多柳,第一是、难听夜雨。谩惊回凄悄,相看烛影,拥衾谁语。张绪。归何暮。半零落,依依断桥鸥鹭。天涯倦旅。此时心事良苦。只愁重洒西州泪,问杜曲、人家在否。恐翠袖、正天寒,犹倚梅花那树。
8.《江城子·画楼帘暮卷新晴》
年代:宋 作者: 卢祖皋
画楼帘暮卷新晴,掩银屏,晓寒轻。
坠粉飘香,日日唤愁生。
暗数十年湖上路,能几度,着娉婷。
年华空自感漂零,拥春醒,对谁醒?
天阔云闲,无处觅箫声。
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
读书的中长篇古诗
关于读书的中长篇古诗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各位同学,欢迎大家阅读,请看下面吧!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一、立志
少小多才学,*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明 杨继盛《言志诗》)
二、勤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
三、惜时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 陶渊明《杂诗》)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 《金缕衣》)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烦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万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佚名《昨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明 文嘉《今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清 钱泳《明日歌》)
四、方法
中华经典古诗词(精选90首)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需要偶尔放缓脚步,聆听自然与生活,感受经典诗词的.精妙绝伦。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华经典古诗词(精选90首),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2、长歌行(汉乐府)
青春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3、七步诗
(三国 魏)曹植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4、敕勒歌。(北朝乐府)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5、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6、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尽浪, 入竹万竿斜。
7、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8、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9、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10、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11、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12、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人。
中华经典古诗词
一、古诗词的概念范围
古诗,即*古代的诗歌,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的诗歌作品。其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从广义上说,*古代诗歌包括古代人所作的诗、词、散曲等;从狭义上说,古诗仅指古代人所作的古体诗、*体诗。
1、古体诗。是诗歌体裁。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
2、*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体之名。
3、词。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 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4、散曲。一种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
5、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最早可追源到清末,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比而言,虽都为感于物而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
按有无完整故事情节:抒情诗、叙事诗;
按表现内容:田园诗、山水诗、讽刺诗、史诗、牧歌、哀歌、颂歌、哲理诗;
按表现形式:古体诗、*体诗、格律诗、律诗、绝句、排律、朗诵诗、打油诗、自由诗、十四行诗、歌谣、民歌、儿歌、童谣、散文诗等
二、中华经典古诗词(精选50首)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华经典古诗词(精选50首),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2、长歌行(汉乐府)
青春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3、七步诗(三国 魏)曹植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4、敕勒歌。(北朝乐府)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5、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6、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尽浪, 入竹万竿斜。
7、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8、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9、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10、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大国崛起分集剧情概括
2003年11月,**进行了第九次集体学*,这次学*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学*的内容是:世界上9个主要国家自15世纪以来的兴衰史。此后,关于这段历史的学*在其他各级党政部门多次进行。基于这样的社会背景,中央电视台制作了《大国崛起》,来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
《大国崛起》是由周艳执导的12集历史题材电视纪录片,于2006年11月13日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首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国崛起分集剧情概括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第一集 海洋时代(开篇暨葡萄牙、西班牙)
15世纪,欧洲大陆最早的两个民族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国家力量的支持下进行航海冒险:在恩里克王子的指挥下,迪亚士、达·伽马等葡萄牙一代代航海家们开辟了从大西洋往南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线;在伊莎贝尔女王的资助下,1492年哥伦布代表西班牙抵达了美洲。当麦哲伦船队(麦哲伦本人在菲律宾意外身亡)完**类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原先割裂的世界终于由地理大发现连接成一个完整的世界,世界性大国也就此诞生。葡萄牙和西班牙在相互竞争中瓜分世界,依靠新航线和殖民掠夺建立起势力遍布全球的殖民帝国,并在16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时期,成为第一代世界大国。但是,这两个依靠掠夺迅速崛起而没有发展工商业的帝国却很快盛极而衰。
第二集 小国大业(荷兰)
地处西北欧、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小国荷兰,在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上,以捕捞鲱鱼起家,从事转口贸易。他们设计了造价更为低廉的船只,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业信誉,逐渐从中间商变成远洋航行的斗士。日渐富有的荷兰市民从贵族手里买下了城市的自治权,并建立起一个充分保障商人权利的联省共和国。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他们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资本市场就此诞生;他们率先创办现代银行,发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 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17世纪成为荷兰的世纪。由于国土面积等天然因素,17世纪末,荷兰逐渐失去左右世界的霸权。但直到今天,荷兰人的生活依然富足,荷兰人开创的商业规则依然在影响世界。
第三集 走向现代(英国·上)
16—17世纪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的英国,在1588年与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关键海战中大获全胜,就此逐步登上世界舞台。从中世纪走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强有力的君主制成为关键的一环。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对海洋探险和贸易的鼓励、开明的治国态度和处理社会矛盾的妥协手段,使这个地处边缘的岛国,迎来了早期的辉煌。但是,接下来的国王查理一世却因为坚信君权神授,违背了英国早在13世纪时由《大宪章》所确定的国王必须遵守法律的原则,和议会之间进行了一场为时四年的内战,战败后的查理一世被宣判死刑。最终,英国通过光荣革命,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完成了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相对宽容的社会环境,为英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做好了准备;同时,也让这个岛国一步步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
第四集 工业先声(英国·下)
18—19世纪,随着英国殖民扩张和海外市场的成熟,商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手工工场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为了鼓励发明创造,英国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专利法》。这一切,使得英国出现了全民热衷于发明、生产和贸易的景象。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当牛顿发现了宇宙运行的规律后,科学的精神渗透到英国社会中;当瓦特最终以万能蒸汽机解决了最核心的动力问题后,英国工业化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全面展开;当亚当·斯密以《国富论》指出了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后,英国人开始在本国强大工业能力的支持下,推行自由贸易,拓展全球市场。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在此期间,英国打败了强邻法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殖民帝国。19世纪中后期开始,殖民地日益成为英帝国的负担,而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也逐渐显现,英国的发展开始减慢,最终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第五集 激情岁月(法国)
17世纪时,国王路易十四在法国建立起欧洲大陆最强大的绝对王权,并籍此将法国的经济、文化、军事力量都带到了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巴黎城就在那一时期诞生。路易十四对文化艺术的喜好培育了国民对思想文化的推崇,*卷了整个欧洲的启蒙思想在法国得到了普遍传播。启蒙思想打破了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枷锁,开启了理性的大门,而法国社会一直无法解决的三个等级之间的矛盾却愈演愈烈。17*,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与公民权宣言》颁布。但是,欧洲各君主国的绞杀使法国出现了极端事件和长期动荡。这时,拿破仑一世以大革命之子的形象出现,用征服欧洲的方式再次将法国带向巅峰。然而,武力扩张并不能长久维持大国地位。直到二战之后,法国才在戴高乐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带领下,恢复了往日的光荣。
第六集 帝国春秋(德国)
当欧洲各国纷纷建立民族国家之际,欧洲大陆中部的一片国土始终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对分裂有着痛苦记忆的德意志人在思索中呼唤着一个统一的国家。通过不懈努力,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提出的通过经济统一实现政治统一的方式得以实施,关税同盟的建立使贸易壁垒被打破,德意志经济快速发展。铁血宰相俾斯麦则在欧洲列强环伺的夹缝中求生存,在外交上作足准备后,最终以三场对外的战争,在1871年完成了德国统一。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教育、科技的德意志,迅速站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沿,用30多年的时间超过英国,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但是,随后德国却很快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二战后,德国再次分裂。通过对战争的深刻反省,德国最终以和*的方式完成了国家的再次统一(1990年10月3日0时)。
第七集 百年维新(日本)
150多年前,在四艘美国黑船的胁迫下,长期闭关锁国的岛国日本选择了不战而开国。外部压力成为国家内部变革的动力,黑船来航15年后的1868年,明治维新正式开始。在“求知识于世界”的维新纲领指导下,日本派出由**组成的岩仓使节团到欧美各国考察。此后,日本开始了国家工业化:大久保利通以拿来主义的方式推进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开办大量官营工厂,并大力扶持民营企业。日本现代企业之父涩泽荣一弃官经商的传奇经历成为那个时代的主角。大久保的继任者伊藤博文则顺应国内自由民权运动的呼声,制定了巩固维新成果的日本第一部宪法。但是,同时写进《大*宪法》的天皇制埋下了日本*主义抬头的隐患。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结束了日本*主义的迷梦。二战后的日本,以《和*宪法》为基础,在美国扶持下,经济迅速发展。在1968年,即明治维新百年之际,成为当时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经济强国。现在,日本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了世界上经济第三强的国家。
第八集 寻道图强(沙俄)
1697年,俄国沙皇彼得一世暗中前往欧洲各国游历和学*。归来后,他用强硬手段推行了一场社会变革。从穿衣、吃饭,到科学教育、商业活动、军队建设,彼得用野蛮的方式推进了俄罗斯的文明进程,他甚至亲自审讯反对改革的太子。在打败了强敌瑞典之后,彼得下令建造起一个面向欧洲的新首都圣彼得堡。继承彼得改革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引进欧洲的启蒙思想,重视教育,并试图起草法律,但改革无法触动农奴制。女皇的业绩最终只能表现在领土扩张上,在18世纪后期,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美的大国,并成为欧洲事务中的重要角色。但是,农奴制使俄罗斯很快在经济、技术领域落后于完成了工业化的英法等国。在战争—革命—改革的多次反复中,这个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徘徊的民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列夫·托尔斯泰等一批俄罗斯知识分子希望能够找到一条自己的道路。正是在这样的思考中,俄罗斯逐渐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文明。
第九集 风云新途(苏联)
1917年,苏维埃*在十月革命后诞生。在探索从未有人实践过的社会主义道路时,列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及时将战时*政策调整为新经济政策,保护了农民,也吸引了哈默、福特等外国投资者。苏联经济逐渐复苏。列宁去世后,在面临封锁和战争威胁的国际环境下,*决定加快工业化进程,开始实施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随着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一跃成为工业强国,令当时正处于经济危机中的欧美各国惊叹不已。工业化成就的光芒掩盖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而很快到来的二战检验了这一工业化成果。苏联新工业区的威力和苏联人民的巨大牺牲,使它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也赢得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有的地位。作为一次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苏联为全人类提供了前无古人的经验和思考。今天,俄罗斯人正在为民族复兴而努力,这个民族的未来值得期待。
第十集 新国新梦(美国·上)
(17世纪—19世纪)1620年,五月花号载着一百多名英国清教徒来到北美大陆。遵照登陆前签订的《五月花号公约》,清教徒开始了在新大陆上自治管理的生活。100多年后,由于英帝国强行增收印花税,殖民地独立战争爆发,1776年,北美13个英殖民地宣布成立美利坚合众国,并在1787年制定了对美国发展影响深远的成文宪法,建立起*。此时,大量移民带来了欧洲最先进的技术成果,拿过欧洲接力棒的美国,迅速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美国快速发展,但制宪会议上悬而未决的奴隶制问题,最终在1860年导致了南北战争的发生。林肯总统带领北方打赢了这场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也由此逐渐壮大。在*推动下,历时一个多世纪的西进运动成果斐然。此后,爱迪生将美国率先带入电气时代,对发明和创新的制度性保障成为这个国家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1894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这个年轻的国度已站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潮头。
第十一集 危局新政(美国·下)
(20世纪初—二战结束)自由竞争,使得美国迎来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黄金年代。一大批垄断性的大公司、大财团相继出现,第一家托拉斯集团—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但问题很快显露:垄断导致中小企业倒闭,机会*等丧失;社会严重两极分化,劳资矛盾激化。美国人开始反思这种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1901年上任的西奥多·罗斯福总统顺应进步主义的思想和社会的要求,通过反垄断和立法保障工人权益等方式,开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干预经济的行动。随后,福特生产线的诞生、电气时代一批新技术和发明的出现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订单,进一步壮大了美国经济。1929年,波及全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来临,美国损失惨重。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开始新政,加大了*管理经济的力度,通过一系列新政措施,使美国逐步走出困境,也由此开创了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市场)共同作用于经济的混合经济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美国历史新的转折点,美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并由此开始主导世界。
第十二集 大道行思(结篇)
回顾500年来各个世界大国发展的历程,讨论大国崛起的关键性因素。单一的因素一定是错误的,但有一些共同的因素却值得关注:要形成一个统一的力量、有民族凝聚力、重视思想文化的繁荣、重视科学和教育、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善于学*但绝不简单模仿别国的道路、后发国家在国家力量主导下加快现代化步伐等。 历史上的大国们完全依靠掠夺殖民地和武力争霸崛起,已被证明结局并不美好;妄图仅仅依靠战争打破和重建世界格局,已被证明结果事与愿违。德国的兴衰是最好的例证。同样,历史一再证明:没有永远的霸权国家,大国的兴衰交替,是不可避免的历史法则,英国在主导世界两个世纪后也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位置。 二战后,各国逐渐开始理智地寻找大国之路。日本通过跨国公司战略实现了经济崛起;美国在信息革命和高科技领域的领先使得国家持续发展。当全球市场把世界紧紧联结在一起,大国之间的互动、合作和依存关系开始增强,具有历史眼光和战略智慧的国家开始做出理性的判断。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时代潮流中,法国和德国携手开启的欧洲新秩序引人关注,欧盟为和*与合作的国家发展模式提供了时代的注脚。 对于理想的大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关于大国的话题,也许是一个永远无法穷尽的讨论。我们不知道21世纪的变化将把大国带向何方,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建立永久和*、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将是人类共同努力的方向。
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课后古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古诗
关于为中华之崛起读书的古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古诗意思
为中华崛起的古诗
为国之崛起而读书的古诗背景
崛起的古诗有
中国崛起的古诗
崛起的句子
形容失败后崛起的诗句
从失败中崛起的古诗句
大国崛起的古诗
曾没落又崛起的古诗
形容失败后崛起的句子
形容困境中崛起的古诗
形容崛起的古诗
自我崛起的古诗
形容离婚后崛起的句子
关于中国崛起的句子
形容中国崛起的诗句
猩球崛起最后一句台词
猩球崛起台词中英
形容困境中崛起的诗句
形容国家崛起的古诗
形容中国崛起的古诗词
大国崛起台词
形容中国崛起的句子
形容中国崛起的古诗文
猩球崛起台词
形容困境中崛起的句子
描写士兵情谊的古诗
写一篇对古诗词的见解
描写城市区位的古诗
赞美向日葵积极的古诗
表示自己单身的古诗6
浩的古诗6
讽刺卑鄙小人的古诗词6
含有春字的古诗6
题目是六个字的古诗6
感恩小学母校的古诗6
古诗汉乐府的故事
表达自己很难过的古诗
一见面就如同老友的古诗词
古诗恋的内容
关于父亲节的古诗儿童写的
快收藏古诗词里的清明节
关于春的景色古诗词
描写心累压力大的古诗6
关于展翅高飞的古诗6
形容风花雪月的古诗
悲伤爱情的古诗诗名
描写乌纱帽的古诗
带拼音的古诗词大全6
形象军人的古诗
形容家庭幸福的古诗词6
形容女生聪明的古诗
描写女人魅力的古诗词
包含崇字的古诗词
南冠在古诗词中的意义
古诗形容男孩的成语
形容爱而不得的古诗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