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带有朝字的古诗全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带有朝字的古诗全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带有朝字的古诗全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带有朝字的古诗全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归朝欢古诗全词翻译赏析
归朝欢·别岸扁舟三两只
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路遥山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双桨,尽是利名客。
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诚何益。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注释】
⑴归朝欢:词牌名,柳永自制曲,《乐章集》注“双调”。双调一百四字,上下片各九句六仄韵。
⑵别岸:离岸而去。
⑶葭(jiā)苇:芦苇。班固《汉书·李广传》:“引兵东南,循故龙城道行,四五日,抵大泽葭苇中。”萧萧:草木摇落之声。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淅淅:风声。
⑷沙汀:水中沙洲。破烟:穿破烟雾。
⑸“溪桥”句:挂在溪桥边的残月的月色和霜色连成一片。
⑹行役:指因服役或公务而跋涉在外。后泛指行旅。
⑺只轮双桨:意为坐车乘船。轮,代指马车。桨,代指船只。
⑻利名客:热衷仕宦、追求利禄的人。辛弃疾《霜天晓角·暮山层碧》:“一叶软红深处,应不是,利名客。”
⑼一望:一眼望去。乡关:家乡。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⑽归心:回家的念头。梅尧臣《送庭老归河阳》:“五月驰乘车,归心岂畏暑?”
⑾愁云恨雨:指色彩惨淡,容易引起愁思的云雨。牵萦(yíng):纠缠;牵挂。
⑿残腊:腊月的尽头。
⒀岁华:年华。
⒁浪萍风梗:浪中之浮萍,风中之断梗。形容形容人漂泊不定。
⒂归去来:赶紧回去吧。陶潜著《归去来兮辞》以抒归隐之志,故后用“归去来”为归隐之典。但此处仅用其表面意义,无归隐之意。
⒃玉楼:本指神仙所居之处,此处指妻子的居室。
【参考译文】
远处的岸边有小船三两只,淅淅的风吹着刚长出来的芦苇萧萧做响。江心沙洲宿雁冲破晓烟飞去。残月照在小桥上,小桥上的白霜显得更白,天渐渐的亮了。远远的路上行人渐渐的多起来。往来的人,无论是坐车的还是乘船的,都是为了名和利。
一眼望去故乡关河相隔遥远。突然有一种归心似箭的感觉,恨不得生出双翅飞回家。愁云恨雨象丝缕一样牵萦着两地。日月相催,新春浦过残腊又到。年华转眼就过去。像浮萍和断梗一样随风水飘荡,有什么益处。还是回去吧。家中的玉楼里,有人在想我。
【创作背景】
柳永成年后离开家乡福建崇安县,虽寓居京都汴梁,但生活一直比较动荡。中举前为求取功名、维持生计,四处干谒漫游,中举后又为官务公事奔走在外,羁旅行役成了他的家常便饭。他对羁旅漂泊的苦况有着深切的体会乃至清醒的认识,为*留下了许多羁旅行役词。
这首《归朝欢》就是其中之一。此词写江南之景,可见作此词时,柳永正在江南;词中有“新春残腊相催逼”句,则说明此词作于冬春之交,新春之时;“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二句说明此词乃柳永思妻之作。
【赏析】
词的上片,词人工致地以白描手法描绘旅途景色,创造一个特定的抒情环境。“别岸扁舟三两只”四句以密集的意象,表现江乡冬日晨景,所写的景物都是主体真切地感受到的。远处江岸停着三两只小船,风吹芦苇发出细细的声音;水中沙洲上昨夜栖落的大雁收到惊吓,破雾而飞;天上一弯残月和溪桥上的晨霜上下辉映,发出冷暗的白光……这四句写出了肃杀、苍凉之感。“沙汀”为南来过冬的雁群留宿佳处,宿雁之冲破晓烟飞去,当是被早行之人惊起所致。“别岸”、“葭苇”、“沙汀”、“宿雁”,这些景物极为协调,互相补衬,组成江南水乡的画面。“溪桥”与“别岸”相对,旅人江村陆路行走,远望江岸,走过溪桥。“残月”表示旅人很早即已上路,与“明月如霜”之以月色比霜之白者不同,“月和霜白”是月白霜亦白。残月与晨霜并见,点出时节约是初冬下旬,与上文风苇、宿雁同为应时之景。
三、四两句十分工稳,确切地把握住了寒冬早行的景物特点。“渐渐分曙色”为写景之总括,暗示拂晓前后的时间推移和旅人已经过一段行程。这样作一勾勒,将时间关系交代清楚,使词意发展脉络贯串。“路遥山远多行役”为转笔,由写景转写旅人。由于曙色已分,东方发白,道路上人们渐渐多起来了。水陆往来尽是“利名客”,他们追名逐利,匆匆赶路,点明这一点是为后文作铺垫。柳永失意江湖,正同这群赶路的人一道披星戴月而行。柳永的羁旅行役之词中经常出现关河津渡、城郭村落、农女渔人、车马船舶、商旅往来等等乡野社会风情画面,展示了较为广阔的社会生活背景,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在词史上有开拓意义。
从整个上片来看,词人笔下之景全为萧瑟凄凉之景,词人笔下之人尽是追名逐利之人,这些已显示出他对羁旅生涯的厌倦。词作自然地转入下片,抒发羁旅漂泊的'哀伤和浓浓的思归之情。
过片“一望乡关烟水隔”,承上片的写景转入主观抒情,写主人公因厌倦羁旅行役而思故乡。词人说“一望”,可即使想望,故乡关河相隔遥远,烟水迷茫,却是根本无法望见的;既无法望见而又不能回去,受到思乡愁绪的煎熬,反转产生一种急迫的渴望心理,恨不能插上羽翼立刻飞回故乡。对于这种迫切念头的产生,词人作了层层铺叙,细致地揭示了内心的活动。“愁云恨雨两牵萦”喻儿女离情,象丝缕一样牵萦两地;“新春残腊相催逼”是说明时序代谢,日月相催,新春甫过,残腊又至,客旅日久,于岁月飞逝自易惊心,有年光逼人之感。“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诚何益”,“岁华”句延伸上文“新春”句意,流光转瞬,与天涯浪迹联系起来,更增深沉的感慨。
“浪萍”和“风梗”是飘泊不定的典型意象,以喻羁旅生活象浮萍和断梗一样随水、风飘荡无定。柳永深感这种毫无结果的漫游确是徒劳无益,从现实艰难的境况来看还不如回乡。于是逼出最后三句:“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这是思乡的主要原因,补足了“愁云恨雨”之意。家乡的“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自然是设想妻子多年家苦苦相忆了。柳永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他离家后事实上再也没有回到故乡,但思乡之情却往往异常强烈;他在京都的烟花巷陌与许多歌妓恋爱,但怀念妻子的深情却时时自然地流露。
从整首词看,柳永对自己的羁旅人生有着清醒的认识,越来越意识到他浪迹四方,汲汲以求的东西到头来不过是一场虚无,他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是想抗争的,有自己的方式以求的解脱,那就是,将生命的重心移*爱情。但其实这种抗争是苍白无力的,因为爱情本身就是脆弱的,更何况柳永一生随处笙歌宴饮,爱情之花如同水中之浮萍,随开随去,留给他的总是苦涩的回忆。所以说,柳永的可悲之处不仅在于漂泊穷年、事业无成、情感无依,更在于他对人生之路的别无选择。
1.《虞美人·搀先四日花朝节》宋朝
刘公子
搀先四日花朝节。红紫争罗列。传言玉女降生朝。箕宿光联婺宿、灿云霄。 媥衣红袖齐歌舞。称颂椒觞举。君仙列侍宴瑶池。王…
2.《花朝曲》清朝
陈长生
去岁花朝花已落,十丈残红飘绣幕。今岁花朝花未开,春风不到蛾原来。蛾原已作经年住,欲觅春花无觅处。空馀芳草绿萋萋,愁说王孙从此去。王孙欲归归得无,孤镫深夜听啼乌…
3.《花朝雪集覃溪学士家归作此诗》清朝
姚鼐
京师信人海,时时遇贤哲。事会一聚之,倏复
4.《柳梢青·花朝》清朝
左锡璇
好景难描。春光如织,又是花朝。杨柳多情,海棠无力,风雨飘摇。晓妆情味无聊。有多少、馀酲未消。一缕离愁,三分春思,都上眉梢。
5.《花朝日立桃花下作二首·其一》清朝
朱玺
二月春风故故斜,东皇一笑便繁华。不求秋日怜今日,小倚明妆一树花。
6.《玉漏迟·其一·送春,用潜玉花朝词韵》清朝
何振岱
笋根抽涩勒。庭柯绿锁,新阴吹湿。风力沉钟,犹许恋春今夕。病过樱桃谷雨,向谁怨、年时驹隙。霄路隔。青禽盼杳,履尘销寂。玉觞惜别迟斟,记剪烛窗西,啼珠香迹。梦冷鹃声…
7.《谒金门·采石花朝》元朝
梁寅
春正美。处处艳桃*李。记省花晨今日是,柰何辞帝里。采石兰桡暂倚。且与舟人同醉。心已到家身尚未。客中聊复尔。 …
8.《仲雪见示花朝二诗依韵奉和·其一》明朝
钱谦贞
春色*分已自奢,今朝风物更鲜华。山因绿柳常含雨,天为红桃不放霞。芳草齐时看宝马,好风多处见香车。笺天有事君知否,要乞轻阴为养花。
9.《叠花朝韵赠冶盦二首·其二》清朝
祝廷华
黑夜登舟力不支,坠江诗卷手犹持。浪花扑面擎双箧,棣萼牵衣混一枝。到此花贻文字祸,临危先有鬼神知。余家产阨同无恙,料具冲寒老柏姿。
10.《北地花朝》明朝
李时行
出郭看花寒尚催,花朝犹未见花开。空馀树上如花雪,片片随风送客回。
11.《花朝》明朝
王衡
晴烟膏露若为容,踯躅香苞望晓红。莫怨五更风色恶,开花原是落花风。
12.《刘后溪和雁湖即事诗十绝见示次韵·槿花朝发夕而萎》宋朝
洪咨夔
槿花朝发夕而萎,得失兴亡总一机。古往今来磨不尽,人间公是与公非。
13.《赋得花朝遇雨》明朝
范景文
春阴偏是趁今朝,妒暖余寒尚自饶。花意如人初中酒,柳容似冻未舒条。踏青游屐方微湿,听雨吟魂却暗销。烟裹空濛飞翠冷,总无红紫亦堪描。 …
14.《花朝》*现代
苏曼殊
江头青放柳千条,知有东风送画桡。但喜二分春色到,百花生日是今朝。
15.《柳梢青·花朝春分》清朝
顾贞观
乍展芭蕉。欲眠杨柳,微谢樱桃。谁把春光,*分一半,最惜今朝。
16.《花朝雨》明朝
范景文
拈得花朝字,无花亦自怜。移情听夜雨,借景看云烟。霁赏期明日,芳游忆去年。一杯春水绿,携上泛湖船。
17.《清*乐·花朝》清朝
薛时雨
春光一半。风信连番换。陌上香车歌缓缓。客里有人肠断。
王之涣(688—742),唐朝诗人,字季凌,汉族,并州(山西太原)人。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王之涣的诗全集:
《凉州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其古诗全文如下: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翻译】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登鹳雀楼》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其古诗全文如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翻译】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其古诗全文如下: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宴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其古诗全文如下: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翻译】
长堤逶迤,水色碧明,东风鼓帆,桃花逐波。这首写于宴*上的七言绝句所展示的,正是一幅色调清丽明快的水彩画。然而,它的主题却是离愁。
《九日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其古诗全文如下: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翻译】
秋风萧瑟的蓟北,相熟的朋友本来就少,又有谁能登高送我回归故乡呢?今日相会我们便一起饮尽杯中的菊花酒,也许明日你我就像这随风漂泊无定的断蓬一样,不知道飞向何方。
《凉州词·单于北望拂云堆》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其古诗全文如下: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翻译】
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此次中原之行只好无功而返。
《九日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其古诗全文如下: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翻译】
秋风萧瑟的蓟北,相熟的朋友本来就少,又有谁能登高送我回归故乡呢?今日相会我们便一起饮尽杯中的菊花酒,也许明日你我就像这随风漂泊无定的断蓬一样,不知道飞向何方。
鹅鹅鹅的作者朝代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鹅鹅鹅的作者朝代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鹅》是初唐诗人骆宾王于七岁时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开篇先声夺人,“鹅!鹅!鹅!”写出鹅的声响美,又通过“曲项”与“向天”、“白毛”与“绿水”、“红掌”与“清波”的对比写出鹅的线条美与色彩美,同时,“歌”、“浮”、“拨”等字又写出鹅的动态美,听觉与视觉、静态与动态、音声与色彩完美结合,将鹅的形神活现而出。
注释
曲项:弯着脖子。歌:长鸣。
拨:划动。
译文
“鹅!鹅!鹅!”
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浆一样。
创作背景
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每到春天,塘边柳丝飘拂,池水清澈见底,水上鹅儿成群,景色格外迷人。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客人见他面容清秀,聪敏伶俐,就问他几个问题。骆宾王皆对答如流,使客人惊讶不已。骆宾王跟着客人走到骆家塘时,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试试骆宾王,便指着鹅儿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便创作了此诗。
鉴赏
诗的第一句连用三个“鹅’字,这种反复咏唱方法的使用,表达了诗人对鹅的热爱,增强了感情上的效果。
第二句写鹅鸣叫的神态,给人以声声入耳之感。鹅的声音高亢嘹亮,一个“曲”字,把鹅伸长脖子,而且仰头弯曲着嘎嘎嘎地朝天长鸣的形象写得十分生动。这句先写所见,再写所听,极有层次。
以上是写鹅在陆地上行进中的情形,下面两句则写鹅群到水中悠然自得游泳的情形。小诗人用一组对偶句,着重从色彩方面来铺叙鹅群戏水的情况。鹅儿的毛是白的,而江水却是绿的,“白”“绿”对照,鲜明耀眼,这是当句对;同样,鹅掌是红的,而水波是青的,“红”“青”映衬,十分艳丽,这也是当句对。而两句中又“白”“红”相对,“绿”“青”相对,这是上下对。这样,回环往复,都是对仗,其妙无穷。
在这组对偶句中,动词的使用也恰到好处。“浮”字说明鹅儿在水中悠然自得,一动不动。“拨”字则说明鹅儿在水中用力划水,以致掀起了水波。这样,动静相生,写出了一种变化美。
作者简介
骆宾王(约640~?),婺州义乌(今属浙江省)人,唐代文学家。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一起,被人们称为“初唐四杰”。七岁时因作《咏鹅》诗而有”神通“之誉,曾经担任临海县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或说是被乱军所杀,或说是遁入了空门。其诗气势充沛,挥洒自如,富有一种清新俊逸的`气息,诗善歌行体,有《骆临海集》。
《咏鹅》赏析
《咏鹅》是唐代诗人骆宾王七岁时的作品。全诗共四句,分别写鹅的样子、游水时美丽的外形和轻盈的动作,表达了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注释]
1.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2.项:颈的后部。
3.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原文大意
鹅呀,弯曲着脖子对天高歌。一身雪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色的脚掌拨动着清澈的水波。
诗意:
鹅!鹅!鹅!弯曲着脖子向天唱歌。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绿色的水面上,红红的脚掌划动着清清的水波。
[简析]
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宋朝苏轼的古诗词
苏轼写的诗词有很多,一生当中有许多流传的千古诗词。那么,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一些宋朝苏轼的古诗词,希望大家喜欢。欢迎过来欣赏。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一、《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公元1084年,苏轼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赴汝州经过九江时,便与好友参寥同游庐山。秀丽的山水触发了苏轼的逸兴壮思,这首诗就是他游览庐山后所作,如诗题可知,这首诗是题在庐山西麓的西林寺内的墙壁上。
二、《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董传曾在凤翔与苏轼交游,这首诗是苏轼写给他的留别诗,当时苏轼要从凤翔回到长安去。在凤翔,董传的生活贫困,衣衫朴素,但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凡的衣着掩盖不住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骨。这首诗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但“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现在大家知道它的出处了。
三、《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是北宋著名的九僧之一,福建建阳人,善画,著名国画史学家郭若虚说他“工画鹅、雁、鹭鸶,尤工小景,善为寒江远渚。萧洒虚旷之景,人所难到也”。他的画享誉一时,而《春江晚景》就是他的得意之作,可惜原画已失传。这首诗是苏轼于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其画作而作的题图诗,在苏轼的笔下,无声的、静止的画面,变成了有声的、活动的诗境,使观者见到了、听到了、感受到了从画面上所不能得到的东西。
四、《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苏轼以清新的'笔致描写了春夜里迷人的景色,写花香,写月色,写高楼里传出的幽幽细吟的歌乐声,也写富贵人家为了不让美好的时光白白过去,都在尽情地寻欢作乐,这样的描写也带点讽刺意味地反映了官宦贵族人家纸醉金迷的奢侈生活。
五、《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公元1071—1074年,苏轼任杭州通判,写有多首与西湖景物的诗词之作,这首诗便是其中之一。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便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诗。
六、《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五》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公元1072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了五首七言绝句,这是其中的第五首。诗的大意是:做不到隐居山林,暂时先做个闲官吧,这样尚可得到长期的悠闲胜过暂时的休闲。我本来就没有家,不安身在这里又能到哪里去呢?何况就算是故乡,也没有像这里这样优美的湖光山色。
七、《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刘景文,即刘季孙,字景文,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公元1090年,苏轼也在杭州任知州,俩人交往甚厚,苏轼视他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上表举荐他。还写了这首诗赠以勉励之,当时的刘景文已经58岁了,难免有迟暮之感,所以诗的前两句“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也借以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八、《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解释一下诗题,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渑池是县名,隶属于今河南三门峡市。公元1061年冬,苏辙送苏轼至郑州,分别时作《怀渑池寄子瞻兄》予苏轼,然后苏轼和作了这首诗。之所以说怀旧,是因为苏辙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主簿,未到任即中进士。他与苏轼赴京应试路经渑池,同住县中僧舍,同于壁上题诗;如今苏轼赴陕西凤翔做官,又经过渑池。
九、《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公元1077年,苏轼任徐州知府,与相别七年的弟弟苏辙共度了一百多日,并有了难得的共同赏月的机会。这首诗便写于此时,表达与胞弟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快乐,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不得不分别,前途未卜的哀伤与感慨。
十、《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生。
十一、《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十二、《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忧国耻为睁眼瞎,挺身甘上断头台。下面是有关各朝写爱国的古诗句,欢迎大家阅读与了解。
一、春秋战国前的古代爱国诗词,主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系列。
1、战国爱国诗人屈原创作的《离骚》中的名句: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战国爱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九歌•国殇》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秦朝的爱国诗词听说被秦始皇烧光了,想写的人也被杀光了,暂时没有。
二、汉代、三国的古代爱国诗词
1、陈琳(魏晋)的《饮马长城窟行》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
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
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
善待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
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
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
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
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
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
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
(写苦寒环境,哀民生之多艰,以及一句“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也算是爱国诗吧。)
2、曹操的《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3、佚名《战城南》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
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4、两汉乐府《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朝天子咏喇叭古诗赏析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朝天子咏喇叭古诗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朝天子·咏喇叭
明代: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唢呐一作:锁呐;声价一作: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翻译:
喇叭锁呐呜呜哇哇,曲儿小来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凭你来抬声价。
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能到哪里去分真和假?
眼睁睁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江水枯竭鹅飞罢!
注释
1、朝天子:曲牌名。
2、喇叭:铜制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扩张,可以扩大声音。
3、唢呐:写作“锁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前接一个喇叭形扩声器。民乐中常用。
4、曲儿小:(吹的)曲子很短。腔儿大:(吹出的)声音很响。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
5、官船:官府衙门的船只。乱如麻: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
6、仗:倚仗,凭借。你:指喇叭、唢呐。抬:抬高。声价:指名誉地位。(宦官装腔作势,声价全靠喇叭来抬。而喇叭其所以能抬声价,又因为它传出的是皇帝的旨意。矛头所指,更深一层。也暗示其狐假虎威的嘴脸。)
7、军:指队伍。愁:发愁。因受搅扰而怨忿。旧时皇帝为了加强对队伍统帅的控制,常派宦官监军,以牵制队伍长官的行动,十分讨厌。
8、哪里:同“那里”。辨:分辨、分别。甚么:同“什么”,疑问代词。共:和。
9、眼见的:眼看着。吹翻了这家:意思是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
10、吹伤了那家: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
11、水尽鹅飞罢:水干了,鹅也飞光了。比喻民穷财尽,家破人亡。这是宦官害民的严重后果。水尽鹅飞,“官船”就不能长久来往,这也是对最高统治者的警告,比喻家破人亡。
赏析一
朝天子·咏喇叭第一层说喇叭、唢呐的特征是“曲儿小腔儿大”,这是喇叭最突出的特征,一“小”一“大”的对比中,也流露出作者的爱憎之情。一个“腔”字,道出了喇叭和宦官的共同特征,把那些贪官污吏的丑恶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朝天子·咏喇叭的第二层说喇叭、唢呐的用途,是为来往如麻的官船抬声价,即为官方所用。“声价”即名誉地位,按理应是客观评价;而这里却要“抬”,就说明喇叭、锁呐的品格是卑下的。朝天子·咏喇叭第三层展示喇叭、唢呐用途的另一面:为害军民,即在为官船抬声价的同时,肆意侵害军民的利益,让老百姓一听到喇叭、唢呐之声就不寒而栗,胆战心惊。朝天子·咏喇叭最后一层写喇叭、唢呐吹奏的结果: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直吹得民穷财尽,家破人亡。通篇咏喇叭咏得真切,咏得让人信服。
这首朝天子·咏喇叭是作者目睹了往来于运河之上的宦官的种种恶行后的借题发挥之作,是有所寄托的。喇叭和宦官不同类,但喇叭的“曲儿小腔儿大”与宦官的“本事小来头大”却有共同点,于是作品在物与人之间找到共性,作者实际上是比照着宦官的嘴脸咏喇叭的:以吹(虚张声势)为特征,是官方害民的帮凶,到处作威作福,惹得军民共忿,直到吹得天昏地暗、江山动摇。作者在对宦官害民的现实黑暗进行揭露的同时,也向最高统治者发出警告,其批判锋芒是很尖锐的。所以说这首朝天子·咏喇叭的思想内涵是丰富而深刻的。
朝天子·咏喇叭不是为咏物而咏物,它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强烈的感情色彩,是在传达一种反抗的呼声,而这些思想内涵都包融在咏物之中。作品是在批判宦官害民,但终于没有点破,结论留待读者思而得之,既痛快淋漓又含蓄有力,这就是“不即不离”。
赏析二
朝天子·咏喇叭作于明代武宗正德年间,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宦官装腔作势地丑恶面目,同时也揭露了他们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据蒋一葵《尧山堂外记》中载:“正德间阉寺当权,往来河下无虚日,每到辄吹号头,齐征夫,民不堪命,西楼乃作《咏喇叭》以嘲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王磐作朝天子·咏喇叭的用意。
从写作上看,朝天子·咏喇叭可分为三层。前六句状物,其中“曲儿小”二句抓住“喇叭”,“唢呐”的特征,通过“曲儿”的“小”和“腔儿”的'“大”的对比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曲儿”本来很小,很细,但是声音经过“腔儿”的放大,就能传扬四方。这里借“曲儿小,腔儿大”来比喻宦官出行的形态,讽刺宦官,貌合神投。宦官原属宫廷中供使唤的奴才,地位本来低下,却倚仗帝王的宠信大摆威风。他们一出皇宫,就狐假虎威,装腔作势,气焰嚣张,先前的唯唯诺诺,奴颜婢膝烟消云散,前后判若两人。“曲儿小,腔儿大”最能表现宦官的无耻情态,极富讽刺性。“官船”一句抓住“乱如麻”的特点,“乱”表现了宦官酷吏的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丑恶面目。他们在河中横冲直撞,为非作歹,如入无人之境;“如麻”极言其多,更加突出其骄横野蛮的情态。官船越多,人民受害越深。“全仗你抬身价”一句指的是宦官装腔作势的丑态。“你”表面上是指“喇叭”,“唢呐”;实际上是直戳封建最高统治者,藏而不露,含而不显。宦官如此放肆,正因为有最高统治者做他们的靠山。这里作者对当权者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对宦官剥削人民欺压百姓进行了无情的揭露。进一步说明社会风气的腐败。
中间三句从听觉方面分别就“军”和“民”两个方面剖析了宦官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危害。“愁”是这一层的中心。“军”为何而愁?原来,明代中叶,朝廷黑暗,宦官当权,他们不仅是皇帝的侍从,也是皇帝的耳目和鹰犬。因此宦官在封建统治集团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他们惯于搬弄是非,颠倒黑白。所以,领导士兵一听说宦官要来,都提心吊胆,小心谨慎地恭维捧场,深怕万一有什么闪失,被他们抓住把柄,遭到迫害。“民”为何而愁?原因不外乎这几种:抽丁,征税,纳捐。这些宦官“手把文书口称敕”(白居易《卖炭翁》),以王命自居,以势压人,同时表面上又装出堂而皇之,名正言顺的样子,手段阴险而毒辣。“哪里”一句依前两句而来,宦官的危害使人民闻风而“惊”,闻声而“怕”。这样,地痞流氓有机可乘,以假乱真,冒名顶替,趁火打劫。这一句是前两句的延伸和总结。作者猛烈地抨击了宦官专权的罪恶,他们把整个社会搞得乌烟瘴气,使得人人自危。揭露有力,批判深刻。
如果说上面一层,作者是从整个社会这一角度来反映宦官的罪恶,那么,最后三句是从宦官对劳动人民造成的灾难来着笔的。
“吹翻了这家”是*指,“吹伤了那家”是远指,远*结合,可见范围之大,危害之大。“只吹的水尽鹅飞罢”,这一句从危害的程度来说。“水尽鹅飞”这里有两层意思:首先,这里是借“水尽鹅飞”比喻民财全部被搜刮干净,人民为了缴粮纳税,已经倾家荡产,粮无粟粒,钱无分文。其次,这儿的“水尽鹅飞”跟”竭泽而渔“是同意语,作者严整地警告统治者,你们这样做,只能进一步加重人民的负担,激起人民的反抗,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寻苦果。这一层作者从广和深两方面分析了宦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讽刺了宦官在运河沿岸装腔作势,,鱼肉百姓的罪恶行径,传达了人民对宦官的恨。
王磬的《朝天子咏喇叭》托物言志,反映深刻。在结构上,全面围绕“吹”字来组织文字,言“吹”之状,写“吹”之果,绘统治者爪牙“吹”之形,吐人民群众对“吹”之恨。层层推进,有条不紊。以“乐”声来抒“愤”情,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封建统治者与百姓的对立,反映了人民的痛苦和不幸。在写法上,运用夸张和讽刺的手法将喇叭与宦官相联系,“性发于此而义归于彼”,把所咏的物于所讽的人关合的相当巧妙,使人读后非常痛快。朝天子·咏喇叭取材精当,比拟恰当,很富有讽刺性,像这样针对当权者嬉笑怒骂的作品,在曲坛上是比较少见的。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朝辞白帝彩云间
轻舟已过万重山
喵一下,公元758年,大唐皇子,永王李璘,擅自引兵东巡,被怀疑起兵谋反,遭到迅速围剿镇压,顺利当选为,大唐又一位谋反失败的皇子。
大诗人李白,因两年前,加入了永王的幕府充当幕僚,在李璘谋反失败后,被判无期徒刑,流放夜郎,也就是今天的贵州桐梓。那时的李白,已是57岁的老人,想着自己这辈子,可能就要客死他乡了。或许是苍天可怜老者,第二年,朝廷因关中大旱,大赦天下,李太白也重新获得了自由。
这首诗就是,流放途中的李白,在遇赦后,沿长江疾驶而下时所写,其中的愉悦心情跃然纸上,是李白众多名篇中的名篇。
本诗题目,早发白帝城,就是早晨从白帝城出发,沿长江顺流而下,乘船东归。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白帝,即白帝城,也就是刘备托孤诸葛亮的地方,在今天重庆奉节,因海拔较高,地形多山,能在晴朗的早上见到朝霞,也就是彩云。江陵,就是今天的湖北荆州。朝辞白帝彩云间,应该是“朝辞彩云间白帝”。这句诗的意思是,清晨,李太白,辞别了笼罩在彩色云朵下的白帝城,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58岁的老头子像刚出笼的小鸟,赶紧坐上第一班客船,想着一日之内,就赶快回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城。也就是北魏郦道元说的,“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跑得比风快吧。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此句中的“住”字,就是停止,停息之意,同住口、住手中的意思。*猿声啼不住,就是,*有啼不住的猿声。这句诗的意思是,诗人听到*,啼鸣不止的猿声,不知不觉中,自己乘坐的轻舟,已经穿过万重山峰。跟上句中的“千里江陵一日还”相呼应。
事实上,从白帝城到江陵,长江水路约一千二百里。千里江陵,一日可还,这倒不是,*的猿猴是“野生的程序猿”,能施法,会念咒,可以让轻舟跑得更快。答案是,白帝江陵之间,有七百里的三峡,地势险,落差大,水流急,船自然跑得快。看来,多学地理还挺重要。
老搭档杜甫,后来也写到,“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是不是也想听听,那神奇的猿声呢。
令人遗憾的是,这首诗写作后的第3年,李白就去世了。一代“诗仙”魂归仙班,结束了他在人间的传奇而又坎坷的一生。
明代戏曲名句
望湖光万顷玻璃,山色空濛濛雨亦奇,宜写在丹青画里。
—朱有燉《北双调·沉醉东风·秋日湖边晚行》
想到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秋,湖水在夕阳余辉的映照下,如玻璃般明亮,远处的山峦烟雾缭绕,令人陶醉不已,恍如身在画中。
东乡米似珠,西市薪如桂,滴得愁人心如碎,怨天公不禁龙师。
—杨廷和《北中吕·普天乐·秋雨》
阴雨连绵,滴得愁人心如碎。自然灾害使得粮、柴价格暴涨,百姓流离失所。怨天公。
望东华人乱拥,紫罗襕老尽英雄。
—王九思《北双调·水仙子带过折桂令·归兴》
东华,指明代的紫禁城。紫罗襕,指明代高级官员的官服。作者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感慨官场的险恶,抒发自己仕途失意的不*之气。
青杏儿才黄,小鸭儿成双,雏燕语雕梁。
—王九思《北双调·水仙子带过折桂令·归兴》
作者辞官归故里,过着闲适的生活,夏日的农村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
不贪眼角飱,自吃犁头饭。莫怪先生腰折懒。
—王九思《北双调·清江引》
《晋书·陶潜传》里记载陶渊明的誓言:“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这也是作者归乡后的自白,绝不贪嗟来之食,自力更生。
北山北山石常烂,东海东海水曾乾。此情若比海和山,今世里成姻眷。石头烂也情离较难,水波乾也情离较难,苍天万古为公案。休辜负,莫浪攀,交人容易可人难。
—王九思《南仙吕·醉罗歌·闺情》
借“海枯石烂”表达了闺中少女对忠贞爱情的渴望,对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向往。休辜负!
细雨湿蔷薇,画梁间,燕子归。春愁似海深无底,天涯马蹄,灯前翠眉。马前芳草灯前泪,梦魂飞,云山万里,不辨路东西。
—唐寅《南商调·黄莺儿》
由景入情,对比远处的“天涯”与*处的“灯前”,渲染了妻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
分付鱼龙稳睡著,等闲间休放波涛。
—王磐《北正宫·脱布衫过小梁州·秋夜同陆秋水湖上泛舟》
“分付”与“休放”几字,威风凛凛,表现了作者秋夜与友人泛舟湖上的满腔豪情。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王磐《北中吕·朝天子·咏喇叭》
口大肚空,既是喇叭、唢呐的特点,也是正德年间专权宦官的嘴脸。作者辛辣地讽刺了为害国家、鱼肉百姓的奸人丑态。
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那里有闹红尘香车宝马?祗不过送黄昏古木寒鸦。诗也消乏,酒也消乏,冷落了春风,憔悴了梅花。
—王磐《古调蟾宫·元宵》
明代国家渐渐衰败,百姓生活也每况愈下。作者以对比的手法,以昔日元宵佳节之热闹,反衬今日之冷清。“后经荒岁苛政, 闾阎凋敝, 良宵遂索然矣。”
数年前也放狂,这几日全无况。闲中件件思,暗里般般量。真个是不精不细丑行藏,怪不得没头没脑受灾殃。从今后花底朝朝醉,人间事事忘。刚方,篌落了膺和滂;荒唐,周全了籍与康。
—康海《北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康海也曾仕途得意,因被刘瑾一案所牵连,遭贬,回首往事,感慨良多。当初为了营救友人李梦阳而投靠了宦官刘瑾,当自己身陷风波,李梦阳却熟视无睹。因刚直而被杀害的膺和滂,因放诞而传名的籍与康,作者借用这些史例,表达了自己蒙受冤屈的激愤之情。
客枕恨邻鸡,未明时,又早啼。惊人好梦回千里。星河影低,云烟望迷,鸡声才罢鸦声起。冷凄凄,高楼独倚,残月挂天西。
—杨慎《南窗调·黄莺儿》
独在异乡为异客,因直言进谏而被贬的作者,在途中做梦回到了故乡,然而这样的好梦却被早啼的鸡给打断了。醒来,仍旧是“星河影低,云烟望迷”,想着重新睡去再次入梦,窗外的乌鸦又叫了起来。移步高楼,一轮残月还挂在天空,冷凄凄。
这壁厢取吉,那壁厢道喜,砂糖口甜如蜜。沿街绕巷走如飞,两脚不沾地。俏的矜夸,丑的瞒昧,损他人安自己。东家里怨气,西家里后悔,常带着不应罪。
—陈铎《北中吕·朝天子·媒人》
古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之间不能私相授受,媒婆的作用就很重要。作者生动地刻画了媒婆的形象,她们东奔西走,巧舌如簧,为了自己的利益去促成姻缘,往往夸大男女双方优点的同时隐瞒各自缺点,从而酿成了多少婚姻悲剧。
倚阑无语掐残花,蓦然间春色微烘上脸霞。
—沈仕《前调·春怨》
闺中女子,面带红霞,无语亦动人。
闷葫芦一摔一个粉碎,臭皮囊一挫一个蝉蜕,鸦儿守定兔窠中睡。曲江边混一回,鹊桥边撞一回。来来往往,无酒也三分醉。空攒下个铜斗儿家缘也,单买那明珠大似椎。恢恢,试问青天我是谁?飞飞,上的青霄咱让谁。
—常伦《南商调·山坡羊》
通过写对功名利禄的参破之感,抒发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与追求。豪爽,直率。
灞桥驴背上,耸吟肩,风卷寒花扑帽檐。
—吴承恩《南商吕·梁州序·咏雪》
雪天,一文人吟着诗骑着驴正从桥上过,风卷起了雪花直扑向他的帽檐。意境潇洒,耐人寻味。
背地里瞒神吓鬼,向人前苫眼铺眉。
—张鍊《北双调·沉醉东风·阅世》
朝天子咏喇叭古诗词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朝天子咏喇叭古诗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往来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
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注释]
1.朝天子:曲牌名。
2.唢呐:与喇叭相似的一种乐器。这里喇叭和唢呐都隐指宦官。
3.水尽鹅飞罢:形容把百姓的财产搜刮干净。
[今译]
喇叭和唢呐,
曲儿虽然小,腔调却很大。
官船来往乱糟糟,
全靠你来抬身价。
军人听了军人愁,
百姓听了百姓怕。
哪里能辨别出真和假?
眼看着吹翻了这一家,
又吹伤了那一家,
又吹得水流干枯鹅也飞跑啦!
[作者简介]
王磐(约1470-1530),明代诗人、画家。字鸿渐,高邮(今江苏高邮)人。精通音律,以创作散曲著称。
[解说]
明朝正德年间,宦官当权,欺压百姓,行船时常吹起号来壮大声势,这支散曲就是为了讽刺宦官而作。诗中表面上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则处处写的都是宦官。“曲小”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喻他们的仗势欺人。“军愁”“民怕”说明他们走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灾难。“水尽鹅飞”则形容他们把百姓们欺压得倾家荡产。整首曲子虽然没有正面提到一个宦官的字样,但是却活画出了他们的丑态,在轻俏诙谐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
朝天子·咏喇叭
作者:王磐
喇叭,唢呐,
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往来乱如麻,
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
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
吹伤了那家,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注释
1、朝天子:曲牌名。
2、唢呐:与喇叭相似的.一种乐器。这里喇叭和唢呐都隐指宦官。
3、水尽鹅飞罢:形容把百姓的财产搜刮干净。
翻译
喇叭和唢呐,
曲儿虽然小,腔调却很大。
官船来往乱糟糟,
全靠你来抬身价。
军人听了军人愁,
百姓听了百姓怕。
带朝字的古诗大全
秦朝的古诗大全
全部唐朝宋朝的古诗
带有朝字的古诗全诗
写唐朝的古诗大全
带朝代的古诗大全
元朝的全部古诗
唐朝的所有古诗大全
唐朝带酒的古诗大全
唐朝关于水的古诗大全
有关元朝的古诗大全
春天的唐朝古诗大全
元朝的古诗词大全
明朝春天的古诗大全
唐朝李白的古诗大全
古诗大全(带诗人的朝代)
宋唐朝诗人的古诗大全
元朝诗人写的古诗大全
明朝徐灌的春古诗全文
带朝代的古诗大全四句
关于唐朝的所有古诗大全
唐朝古诗李白的诗全部
古诗大全简单的带朝代的
唐朝李白全部的古诗
唐朝关于秋天的古诗大全
关于唐朝皇帝的古诗大全
关于唐朝的六句古诗大全
古诗大全10个不同的朝代
唐朝王维的古诗大全鹿柴
古诗全部的朝代和作者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