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岳相关的古诗

关于中岳相关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中岳相关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中岳相关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中岳相关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7) 语录(5k+) 说说(7) 名言(923) 诗词(383) 祝福(4) 心语(133)

  • 中岳庙导游词

  • 中岳庙导游词

      作为一名可信赖的导游人员,时常要开展导游词准备工作,导游词事实上是一种对旅游景点进行历史的、文化的、审美的解读的文体。我们该怎么去写导游词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岳庙导游词4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岳庙位于太室山东南麓黄盖峰下,在登封城东4公里处。四周群山环绕,风景秀丽。中岳庙原名“太室祠”,始建于秦(公元前221--207年)。西汉武帝元封元年,游嵩岳时令祠官加增扩建,以后历代均有扩建。唐、宋年间极盛一时。宋末至清初屡有废兴,清乾隆年间对中岳庙进行了一次大规模重修。

      现存庙制基本上保留着清代重修以后的规模,中轴线建筑共十一进,中华门、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崇圣门、化三门、竣极门、嵩高竣极坊、中岳大殿、寝殿、御书楼。从中华门起全长13华里,面积十万多*方米,是中岳中现存宏大、保存较完整的古庙宇建筑群。 现存文物:有殿、宫、楼、阁、坊、亭、台、廊庑、门庭等古建筑四百余间,其中主要建筑多为清代宫庭式样,汉至宋代古柏三百三十五株。金石有太室阙、汉翁仲、魏碑、唐碑、宋八棱幢、宋代铁人、宋金四状元碑、金代中岳庙图碑、金代和明代铁狮、明代五岳真形图碑等百余件。除以上古建筑、金石外,庙内尚存木刻道教经典版百余块。另有《说嵩》、《嵩岳庙史》、《龙潭寺记》等板刻千余块。这些历史文物珍品为研究我国建筑史、艺术史、道教史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中岳庙庙会〕

      每到春年农历三月初十和秋季十月初十,传统的中岳庙会就拉开了序幕。会期长达10天,庙会活动丰富多彩。“拴娃娃”是流行在当地的一种求子*俗。凡婚后不孕的妇女,大多都要在庙会期间参加这项活动。拴的地点一般都在中岳庙后院的崇圣门周围和寝殿里。更详细的资料参考民俗节庆:中岳庙庙会。

      〔周围景点〕

      中岳庙的东邻有卢崖寺和卢崖瀑布,西邻有“全国第一塔”之称的嵩岳寺塔以及古代我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均可一游。

      〔太室阙〕

      在这座庙的前方约300米处,有一座太室阙,是中岳庙的象征性大门。东汉元年初五年(118年)建。是汉代太室山庙前的神道阙,与少室阙、启母阙并称中岳汉三阙。

      太室阙高米,东西两阙相距米。阙身用长方石块垒砌而成,上部用巨石雕成四阿顶,南面刻有“中岳太室阳城”六篆,气势挺拔,苍劲有力。另有汉隶和篆、隶参半的两段铭文,记述吕堂等人建阙的因由,是研究我国书法演变的重要实物。 阙身四面用减地*雕的技法,雕刻有人物、车骑出行、马技、舞剑、龙、虎、玄武、象、羊头、斗鸡、犬逐兔、蟾蜍、猫头鹰、建筑物、长青树等画像50余幅,是研究汉代风俗*惯和社会生活的珍贵资料。 太室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阙是一种装饰建筑,表示尊严,一般立于城、宫、门前的甬道两旁。

      〔中华门〕

      中华门是中岳庙的大门。沿庙宇中轴线依次而上,有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崇圣门、化三门、崇高峻极坊、峻极殿、寝殿、御书楼等建筑,共11进院落。

      在这些建筑中,最宏伟的是峻极殿,亦称中岳大殿。红墙黄瓦,金碧辉煌,是中岳庙的正殿,和北京故宫的太和殿相仿,高达20余米,面阔9间,进深5间,面积为920*方米。

      〔古神库〕

      在崇圣门东面有一座“古神库”。铁人分别立于神库四周,为镇库铁人,系宋代治*元年铸造。铁人身高3米多,握拳振臂,怒目挺胸,形象高大威武。这是我国现存形体最大、保存最好的.四个守库铁人,人们也称他们为“镇庙铁人”。这样的铸像,在别的寺庙是没有的。围绕着这四个铁人,当地流传传有许多传说和风俗。当地小孩子都到铁人面前举行**仪式,据说铁人还有祛病消灾的作用。

      中岳庙的镇庙铁人 在中岳庙众多的文物古迹中,站立在崇圣门东侧的四尊铁人显得特别引人注目。铁人分别立于神库四周,为镇库铁人,系宋代治*元年铸造。铁人身高3米多,握拳振臂,怒目挺胸,形象高大威武。这是我国现存形体最大、保存最好的四个“守库铁人”,人们也称他们为“镇庙铁人”。

      围绕着这四个铁人,当地流传有许多传说和风俗。一位在登封生活多年的老人介绍说,很早以前,这铁人是八个,一边四个,分立在东西两个神库的四周。北宋末年的时候。金兵南侵,民族英雄岳飞率领爱国将士转战在黄河南北*。后来,抗金浪潮波及到嵩山,中岳庙的铁人摩拳擦掌,义愤填膺。一天晚上,他们乔装打扮,偷偷来到黄河岸边。谁知摆渡的小船只能坐下四个人,于是只好四个人先过,另外四个铁人在边等候。等摆渡的小船返回载后四个铁人时,天色已经大亮,中岳庙的道主派人找到黄河岸边,把没有过河的四个铁人强拉硬扯绑了回来。所以,至今站立在东边神库周围的四个铁人还是一副怒目而视、壮志未酬的神态。

      当地的老百姓受传说的影响,对铁人充满了崇敬之情,孩子周岁时,当地人要到中岳庙的铁人前举行挂锁仪式。挂锁前,家人把事先准备好的铜锁或银锁先挂在铁人的臂膀上,然后让孩子焚香磕头。待锁从铁人身上取下,挂到孩子的脖子上时,就意味着锁是铁人送给孩子的礼物,孩子将受到铁人的保护,以后就会*安健康。

      除了挂锁之外,当地人来到中岳庙的铁人前,总要有目的.地抚摩一阵。据说人身体的哪个部位疼痛不适,只要摸摸铁人与自己相同的部位,这样,自己的病痛就会减轻甚至痊愈。

      〔峻极门〕

      峻极门又名将军门,是中岳庙的中心院落的大门,重修于清乾隆年间。面阔5间,进深6架,歇山式屋顶,琉璃瓦盖顶,系清代典型的宫式建筑。中门两侧,塑有两尊高5米、腰围米的手执金斧的威武守门将军神像,故又称将军门。

      〔嵩高峻极坊〕

      嵩高峻极坊位于峻极门之北14米处,因坊后即是中岳嵩山供奉岳神的中岳大殿,故又称迎神门,此坊为四柱三楼式建筑,黄瓦盖顶,系清代建筑之精品。额上题“嵩高峻极”四字,传说为康熙帝御书。

      〔中岳大殿〕

      中岳大殿位于拜台北面,建于高约3米的大月台上,此殿的建筑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相似,面阔9间,进深5间,面积约920*方米,重檐黄瓦,高大雄伟。殿内装有天花板并饰有彩色绘画以及盘龙藻井,相传是用柏树根雕刻而成,工艺精致,巧夺天工。殿内神龛中央坐橡是武则天加封的中岳大帝天中王,像高5米多,姿态雄伟。侍臣、仙童左右分立。神龛外两侧,塑有身穿盔甲,手执金瓜斧,高约6米的镇殿将军方碧和方相,雄伟庄重。

      〔拜台〕

      拜台即填台,砖石砌造,边长米,高米。俗称填台,为奠台或拜台。建于中岳大殿前的中轴线上。

      〔东西廊房〕

      中岳大殿两侧的东西廊房,与峻极门构成一座长方形的庭院,其面积约有5000*方米,是嵩山地区仅有的一处回廊式古典建筑。廊内供奉七十二司、八大朝臣、十殿阎君塑像。

      〔寝殿〕

      寝殿位于中岳大殿之后,是天中王及天灵妃的寝宫,建制七间,歇山式建筑,黄色琉璃瓦盖顶,庄丽雄伟,仅次于大殿。正中供天中王与天灵妃塑像,侍女分立左右,两端的神龛内,雕刻精致的龙凤榻上,天中王睡着,天灵妃陪坐榻旁,人称“睡爷爷,坐奶奶”。 神龛外有太监塑像。殿前月台上有日月碑分列左右。每到庙会期间,凡当地不孕的妇女都要来此求子,名曰“拴娃娃”。

      〔黄盖亭〕

      黄盖亭位于黄盖峰上,峰顶原为中岳庙庙址,岳庙下迁后改作中岳行宫。黄盖峰原名神盖山。后因汉武帝刘彻游嵩岳时,曾登此峰,武帝当时身穿大红袍,撑起黄罗伞,如天上黄云盖顶,故改名为黄盖峰。峰上现有一座重檐八角亭,黄色琉璃瓦盖顶,三重石栏,环抱亭脚,几棵翠柏,陪衬其旁,是夏日登山避暑的好地方。

      〔古柏——猴柏和鹿柏〕

      嵩山曾是一个被树木覆盖的茫茫林海,现存古树名木一千余株。中岳庙内,西汉至明代种植三百多株古柏,可称为古柏博物馆。这些古柏不但树龄长,且树形颇奇,似猴、似羊、似鹿、似凰,千姿百态,形象逼真。上图为鹿柏,下图为猴柏。

      扩展阅读:

      中岳庙,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南麓,建于秦(前221—前207年),为祭祀太室山神的场所,中州祠宇之冠,也是五岳中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同时也是河南省规模最为巨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总面积*11万*方米。

      中岳庙背倚黄盖峰,面对玉案山,西有望朝岭,东有牧子岗,群山环抱,布局谨严,规模宏伟。前身是太室祠,基本上保留了清代重修以后的规制。中岳庙中轴线全长650米,共有7进11层建筑,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雄伟,庙中有殿、宫、楼、阁等建筑39座*400间,庙内还有古代碑刻73品,汉代至清代的古柏330多棵。完整的建筑布局使中岳庙成为一座主次分明、错落有致、布局紧凑、色调和谐的庞大建筑群。中岳庙内的建筑和碑石是研究魏书书法、道教历史和中岳庙宗教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2001年6月25日,中岳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8月1日,包括中岳庙在内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中岳庙的建筑制式和布局,是清高宗弘历依照北京紫禁城的形式设计重建的,坐北向南,由高到低,现存的殿、阁、宫、楼、亭、台等建筑39座*400间,石刻碑碣百余座,占地达11万*方米,中轴线全长650米。

      中岳庙沿中轴线依次有中华门,遥参亭、天中阁、崇圣门、化三门、崇高峻极坊、峻极殿、寝殿、御书楼等建筑,共11进院落。中轴线两侧分布有古神库、四岳殿、东西廊房、火神宫、祖师宫等多组院落,是道士分别举行祀典和生活的地方。

      中岳庙是五岳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道教庙宇建筑群,基本上保留了清代重修以后的规制。完整的建筑布局使中岳庙成为一座主次分明、错落有致、布局紧凑、色调和谐的庞大建筑群。

    [阅读全文]...

2022-03-13 00:57:40
  • 岳阳楼古诗名句(关于岳阳楼的诗句古诗)

  • 先简单介绍一下《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现江苏省吴县)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范仲淹画像

    请大家注意一下范仲淹的谥号:文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较高人物,在其去世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为,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谥号。谥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宋朝司马光第一次提出了:“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文正就是大臣们能得到的最高评价,整个历史上获得这一谥号的不过二三十人,同样权高位重、文名更胜的欧阳修,谥号是文忠,比文正略低一等。

    再介绍一下文中提到的滕子京:滕宗谅(990年-1047年),字子京,河南洛阳人,北宋官员。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滕子京与范仲淹同举进士(这一年的状元是蔡齐,可见于我的文章《宋真宗为何会恩准二十七岁的状元郎,成为跨马游街的第一人》,两人一见如故,十分投机。滕子京对范仲淹以兄长尊之,在滕子京的仕途发展上,身居高位的范仲淹给予了多次的提携、推荐,乃至庇护。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楼高三层,下临洞庭湖,气势雄伟,其前身三国时期吴国鲁肃修建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宰相张说被贬到岳阳担任刺史,把在那旧址建造的楼阁取名为“岳阳楼”,时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岳阳楼跟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

    介绍一下写作的背景: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滕子京被贬至岳阳担任知州,当时的岳阳楼已坍塌,在广大民众的支持下,滕子京于庆历五年重建了岳阳楼。

    滕子京从岳阳给范仲淹去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此时范仲淹贬任邓州知州,57岁的他面对好友邀请,范仲淹一口答应,虽然范仲淹没有去过岳阳楼。庆历六年六月(即1046年6月),他就在邓州的花洲书院里挥毫撰写了这篇著名的《岳阳楼记》。

    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岳阳楼记》全文有三百六十八字,共六段。笔者按照出现的顺序排列了这十个精彩名句,加以简单解释,供大家分享。

    一、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政事通顺,百姓安乐,很多废弛的事都兴办起来。

    二、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湖水)浩浩荡荡,宽广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汤汤同荡荡(shāng),指水势盛大的样子。

    三、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看到自然景物而引发的情感,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四、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

    五、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翠。

    六、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

    七、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恩宠和屈辱一并忘了,端起酒杯迎风痛饮,那心情真是高兴极了。

    洞庭湖风景

    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九、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那就为国君忧虑。

    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

    大家对我选的这十个精彩名句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2022-06-29 12:38:29
  • 望岳译文及赏析(望岳古诗的意思翻译)

  •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青年杜甫漫游赵、齐等地,写下了《望岳》,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原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现代诗)

    五岳独尊的泰山

    是何等气势

    它郁郁葱葱

    无边无际

    横跨齐鲁大地

    大自然的钟爱

    赋予它

    所有的灵气

    和神奇秀丽

    它气势雄浑

    分割了

    山南山北的晨晓和黄昏

    望着升腾的层层云气

    万千豪情自胸中荡漾涌起

    张目远眺

    归山的鸟儿映入眼底

    待来日

    定要攀登泰山顶峰

    俯瞰脚下低矮的

    众多山地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东岳。泰山是历代帝王封禅之所。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有“泰山安,四海安”的说法。

    [阅读全文]...

2022-05-09 18:55:40
  • 望岳唐杜甫的古诗(杜甫望岳诗的全解释)

  • 杜甫,解释
  •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著名的五言古诗。一、二句写泰山山脉绵延辽阔;三、四句挟泰山雄峻磅礴;五、六句是仔细远望,见群峰云生,仿佛有归鸟入谷。七、八句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同时抒发自己的抱负。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阅读全文]...

2022-05-05 20:02:45
  • 登岳阳楼古诗词鉴赏

  • 登岳阳楼古诗词鉴赏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登岳阳楼古诗词鉴赏,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宋朝:黄庭坚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古诗简介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是北宋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前二句化用柳宗元诗意及班超典故,显示诗人终于挣脱苦难、九死一生的庆幸,后二句写出渐*江南喜悦又深含苦涩的心情,情意恳挚。第二首诗中写到烟雨中的君山美如湘夫人的青螺发髻,于是化用刘禹锡诗句,表达对“银山堆里看青山”的另一番景致的向往。全诗风调清新明快,写景中透露了诗人对美好前途的展望。全诗用语精当,感情表述真切,境界雄奇。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翻译/译文

      其一

      投送边荒经历万死两鬓斑斑,如今活着走出瞿塘峡滟滪关。还未到江南先自一笑,站在岳阳楼上对着君山。

      其二

      满江的风雨独自倚靠栏杆,挽成湘夫人的十二髻鬟。可惜我不能面对湖水,只在银山堆里看君山。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注释

      ⑴岳阳楼:在湖南岳阳城西门,面临洞庭湖。唐张说谪岳州时所建,宋庆历五年(1045年)滕宗谅重修,范仲淹为撰《岳阳楼记》。君山:洞庭湖中的一座小岛。

      ⑵投荒:被流放到荒远边地。唐独孤及《为明州独孤使君祭员郎中文》:“公负谴投荒,予亦左衽异域。”鬓(bìn)毛:鬓发。唐贺知章《回乡偶书》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斑:花白。

      ⑶瞿(qú)塘:瞿塘峡,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长江三峡之首。滟(yàn)滪(yù)关:滟滪堆是矗立在瞿塘峡口江中的一块大石头,突兀江心,形势险峻。附*的水流得非常急,是航行很危险的地带。古代民谣有“滟滪大如襆,瞿塘不可触”的话。因其险要,故称之为关。生入瞿塘滟滪关:东汉班超从军西域三十一年,年老思归,有“但愿生入玉门关”的话。此用其语。入:一作“出”。

      ⑷江南:这里泛指长江下游南岸,包括作者的故乡分宁在内。

      ⑸川:这里指洞庭湖。

      ⑹“绾结”句:写风雨凭栏时所见君山。绾(wǎn)结:(将头发)向上束起。一作“绾髻”。湘娥:《楚辞·九歌》中的湘君和湘夫人,相传即帝舜二妃娥皇和女英,君山是她们居住的地方。鬟(huán):发髻。十二鬟:是说君山丘陵起伏,有如女神各式各样的发髻。

      ⑺当:正对着,指在湖面上面对着湖水。

      ⑻银山:一作“银盘”。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作者晚年时期。绍圣二年(1095年),黄庭坚被谪官涪州别驾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进入了一向被称为难于上青天的蜀地。到了元符元年(1098年),再徙戎州(今四川宜宾)。在被流放的六年中,他处逆境而不屈,安然度之。元符三年(1100年),被放还。他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出四川。崇宁元年(1102年),他赴家乡分宁(今江西修水),从湖北沿江东下,途经岳阳,冒雨登岳阳楼,饱览湖光山色,写下这两首诗以表达自己遇赦后的喜悦心情。这时,他已被贬七年,流转在四川湖北一带,环境非常恶劣,又到了对于古人来说算是高龄的五十七岁。据任渊所作黄庭坚诗谱,此二诗手迹有跋云:“崇宁之元(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三日,夜发荆州,二十六日至巴陵(今岳阳),数日阴雨不可出。二月朔旦,独上岳阳楼。”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赏析/鉴赏

      第一首诗写遇赦归来的欣悦之情。首句写历尽坎坷,九死一生,次句谓不曾想还活着出了瞿塘峡和滟滪关,表示劫后重生的喜悦。三四句进一步写放逐归来的欣幸心情:还没有到江南的家乡就已欣然一笑,在这岳阳楼上欣赏壮阔景观,等回到了家乡,还不知该是如何的欣慰。此诗意兴洒脱,诗人乐观豪爽之情可以想见,映照出诗人不畏磨难、豁达洒脱的情怀。全诗用语精当,感情表述真切。

      诗以望君山一个动作,让读者自己去猜测揣摸,去体会。这样的结尾,与王维《酬张少府》结句“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及杜甫《缚鸡行》结句“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相同,都是不写之写,有有余不尽之意。

      第二首诗写凭栏远眺洞庭湖时的感受。“满川风雨”,隐指作者所处的恶劣的政治形势。即使是在这样一个困苦的环境中,他还兴致勃勃地凭栏观赏湖山胜景,足见其胸次之高。次句写凭栏时所得印象,说放眼远望,君山众峰的形状好像湘水女神盘结起的十二个发髻,写出了君山的灵秀之气。三四句推开一步,设想如能在湖风扑面白浪掀天的波心浪峰上,细细观赏君山,当是非常惬意。“银山堆里看青山”,以简洁的笔墨,写出了极为壮丽景观。诗人忧患余生,却能以如此开阔之胸襟,写出如此意气风发的诗句,千载之下,令人钦佩不已。

      独上高褛,可以望洞庭湖;楼在岳阳城西门上,和湖还有一段距离,则在风雨中又不能在“银山堆里看青山”,所以只好出之以想象,而将其认作湘峨鬟髻了。刘禹锡《望洞庭》云:“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雍陶《望君山》云:“应是水仙梳洗罢,一螺青黛镜中心。”可能给黄庭坚以某种启发,给他提供了想象的依据。

      诗人自绍圣初因修国史被政敌诬陷遭贬,到徽宗即位,政治地位才略有改善。此时从湖北沿江东下,经过岳阳,准备回到故乡去。诗人历经磨难,长途漂泊,旅况萧条,在风雨中独上高楼,所以一方面为自己能够在投荒万死之后*安地通过滟滪天险活着生还而感到庆幸,另一方面回首*生,瞻望前路,又不能不痛定思痛,黯然伤神。因而欣慨交心,凄然一笑。苏轼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中“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生”,此老真是胸次浩然,早已将一切忧患置之度外,真像关汉卿在套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所说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槌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黄庭坚与之相比,似乎还未能完全忘怀得失。这种气质上的差异,很准确地表现在作品中。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作者简介

      黄庭坚(公元1045年-公元1105年),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宋治*四年(公元1067年)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登岳阳楼原文: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注释

      ①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②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③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吴国和楚国)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下瞰洞庭,碧湖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唐张说建,宋滕子京修。以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驰名。 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④乾坤(qián kūn)日夜(一作“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乾坤:天地,此指日月。

      ⑤无一字:杳无音讯。 字:这里指书信。

    [阅读全文]...

2022-02-13 13:18:48
  • 古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赏析

  • 古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赏析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鉴赏

      诗的一两句写登高临远所见到的辽阔景象。尽字,形容登上岳阳楼,俯瞰下界,岳阳一带的自然景色一览无余。川迥洞庭开一句紧承尽字而下,具体展示八百里洞庭浩邈无垠、横无涯际的景象。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写道: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把秋色中洞庭湖那种汪洋浩瀚、澎湃动荡的.气势,写得很动人。此处一个开字,即是对那种景象的集中概括。句中川迥二字,是写更为辽远的长江。洞庭湖的北面与长江相连,人们在岳阳楼上,隔着那壮阔的湖水,迷茫中长江依稀可见。这两句意境阔大,诗人炼词造句给人一种雄浑豪放的感受。

      上两句是俯视下界所见,三四两句便写仰观天宇所感。鸿雁南飞,月升东山,这本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客观景物,但是在特定的环境气氛之下,能够荡人心神,触发人的情怀。正如刘勰所说: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文心雕龙》)诗人处于浩渺无边的洞庭之上,那种忧戚烦闷的心情顿时为之一畅,所以愁心去、好月来便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畅然一适的愉悦心情。句中的引衔二字,并不是客观景物的实写,而是写诗人此时此景之下的主观感受。这两句是全诗诗眼的所在,写得精采传神。

      五六两句极言岳阳楼高耸入云。意在表明在云间下榻,在天上行杯,令人快慰。连、接,二字,是夸张之笔,用于此处同样是为了突出心情的愉快。七八两句写酣饮之乐,诗人醉后翩翩起舞,**凉风吹拂着人的衣袖,似有仙举之妙。如上四句叙写诗人与友人饮酒放乐的情景,因为是在岳阳楼上,所以叙事中又表现了岳阳楼的高耸。这样,全诗就完整地写出了秋风明月下的浩荡无边的洞庭夜景,通过优美的意境描写,表达了诗人流放获释以后的喜悦心情。

      这首诗是一首五律。就其风格而论,意气豪放,境界阔大,抒情写景有一种长风浩荡的笔力。李白一生的律诗并不少,但他的作品中较为出色的大多不是律诗。五七律之中,以五律为主。这首诗代表了他的五言律诗的风格。《唐诗品汇》说:盛唐五言律旬之妙,李翰林气象雄逸。《李诗纬》也说:若太白五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于《风》、《骚》为*焉。这是说他的五律依然保留着古诗的遒劲特色,但其中又有情深词显、出乎自然的新的特点。

    [阅读全文]...

2022-05-14 05:04:11
  • 文言文古诗《望岳》文学赏析

  • 文学
  • 文言文古诗《望岳》文学赏析

      《望岳》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文言文古诗《望岳》文学赏析,希望有所帮助!

      原文

      望岳

      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文学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可谓匠心独具。

      接下来“齐鲁青未了”一句,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它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的地理特点,在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一个“钟”宇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里诗人此用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而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也在此得到显现。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而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仙字精神。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原因。正因为泰山的.崇高伟大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极顶的想望本身,当然也具备了双重的含义。

      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更以后出之作难以企及。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

      全诗可分两大层,都是切着“望”字写的。

      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所见。泰山位于古代齐、鲁两国之间,其北为齐,其南为鲁,齐、鲁之“青”,是泰山掩映的结果。“未了”,绵绵不尽之意。这里,杜甫想说的是,你想知道泰山是个什么样子吗?请看,它那苍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原。这是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为什么要用虚笔?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是一言难尽,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这是杜甫的强烈感受,是泰山的秀美在杜甫心灵上的折光反映。下句写泰山的高大,这是实写。“阴阳”分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先得日光,故易晓;山北日光不到,在晓犹昏。“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后两联为第二大层,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杜甫的感受。“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泰山极高,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又极幽深,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之中。杜甫抓住这两个景物细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然后顺理成章地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杜甫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杜甫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杜甫早年就“窃比稷与契”(《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常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自任,没有这样的情怀,是写不出如此动人的诗句的。

      这首诗虽是八句四联,中间两联又都是对仗,但它不是律诗而是古体诗,它不讲究*仄,而且押的是仄声韵。

      《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

      六句实写泰山之景。

      开头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设问统领下文。二句的“齐鲁青未了”自问自答,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绵延 、高大。“青”字是写青翠的山色,“末了”是表现山势座落之广大 ,青翠之色一望无际。这是远望之景。

      三 、四句是*望之势。“造化钟神秀”是说泰山秀美无比,仿佛大自然将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在这里了,一个“钟”字生动有力。“阴阳割昏晓”,突出泰山的高耸挺拔,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与昏暗的两个天地 。“割”字形象贴切,给参天矗立的山姿赋予了生命力。

      五 、六两句是*看之景,并由静转动。“荡胸生层云”描写山腰云雾层层缭绕,使胸怀涤荡,腾云而起,用“层云”衬托出山高。“决眦入归鸟”,是瞪大了眼睛望着一只只飞回山林中的小鸟,表现出了山腹之深。一个“入”字用得微妙传神,好象一只只小鸟从远处徐徐而来,又徐徐而去,足见山腹是何等深远了。

      最后两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仍是“ 望”,而不是“登”,是作者由望景而产生了登临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中的“凌”字,表现了作者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一览众山小”,写诗人想象中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显得低小,以此衬托出泰山的高大。

      这首诗的题目是“ 望岳”,全篇紧紧抓住“望”字写景,写景中又处处烘托着一个“高”字。从而把泰山的万千景色、高大的气势渲染得纤毫毕现,令人如亲临其境。故此《望岳》一诗,成为历代描写泰山的佳篇,被人们传颂不绝。

    [阅读全文]...

2021-12-17 23:19:08
  • 小重山岳飞古诗翻译赏析(岳飞小重山原文译文)

  •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宋代: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译文

    昨天秋夜的蟋蟀止不住的鸣叫声将我从遥远的梦境中惊醒,已是三更时分。起来独自绕着台阶踽踽行。四周静悄悄没有人声,帘外一轮淡月正朦胧。

    为国建功留青史,未老已白头。家乡的山上松竹已长大变老,无奈议和声起、阻断了归程。想把满腹心事付与瑶琴弹一曲。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纵然琴弦弹断,又有谁来听?

    创作背景

    绍兴六年(1136)至绍兴七年(1137)岳飞准备大举收复中原,北上灭金。但宋高宗赵构及朝内主和派对其大加干涉和阻挠,迫害主战派。多人被罢免和杀害,大好的抗金复国形势,有付诸东流的危险。这首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出的。岳飞内心的极度郁闷,对投降派猖獗的极度愤慨,均写于词中。

    赏析

    这首《小重山》虽然没有《满江红》家喻户晓,但是通过不同的风格特点和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隐忧时事的爱国情怀。

    上片着重写景。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昨天夜里蟋蟀一直鸣叫不停,使作者从金戈铁马对抗金兵的梦中惊醒了,而此时已经是深夜的三更天了。“寒蛩”点明了季节是深秋。山河飘摇,国家残破,作者夙夜忧患,而昨夜深秋的蟋蟀却小停地呜叫,催逼着词人心中的隐忧和悲愤,使克复中原的责任更加沉重,“惊”字充分表达了在秋夜蟋蟀的凄清呜叫中作者终夜难眠的情景。“千里”暗示梦回到包括家乡在内的中原地区,说明了词人在睡梦之中也不忘收复中原的爱国之情。这一句通过叙写被梦惊醒来表现作者日夜牵挂的都是国家的战事和兴衰。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被梦惊醒后,因梦见战场战事而忧国忧民再无睡意,独自在台阶前徘徊。周围静悄悄的,人们都在熟睡,只有天上的明月散下淡淡的冷光。深秋的月夜,凄清冷淡,表达了作者“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孤独与凄凉心境。“独自”写出词人的孤独寂寞,心事无法向人诉说,可见其苦闷之深。结拍“人悄悄,帘外月胧明”以景收束上片,映衬词人不能成眠,更见孤独之感。上阕用简洁的语言和*淡的叙述质朴地展现出作者所面临的困境,其简沽有力、朴素真切的文风,确实展现出一代英雄的真性情和其所面对的历史情景的复杂性。

    下片抒写收复失地受阻、心事无人理解的苦闷。

    换头三句,慨叹岁月如流,家乡长久沦陷,归期遥遥无望。作者自二十岁从军,出生入死,与金兵浴血奋战,决心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五岳祠盟记》),为国家建立丰功伟业。可是十多年已经过去,头发也白了,仍未能返回故园,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负。每当他想到这里,怎能不义愤填膺、忧心如焚呢?所谓阻归程,实际并非指山高水深,道路遥远,难以归去,而是暗喻着对投降派屈辱求和、阻挠抗金斗争的不满和谴责。因为当时正是秦桧弄权,气焰十分嚣张时候,作者不便明言,所以用含蓄的表现手法,弹出弦外之音,让读者去体会。

    结拍三句,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自己处境孤危,缺少指引,深感寂寞的心情。据《吕氏春秋本味》,春秋时俞伯牙善鼓琴,唯有钟子期能从琴声中体会出他的心事。后来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秦桧上台后,迎合赵构的旨意,对坚持抗金的主战派进行无情的打击和迫害,将他的亲信和爪牙安置在朝廷的重要位置上,以便实现其卖国求荣的罪恶目的。这三句表达了作者抱负难以实现的痛苦,反映了投降派统治下南宋的黑暗现实。

    上片是即景抒情,寓情于景,忧国忧民使他愁怀难遣,在凄清的月色下独自徘徊。下片写他收复失地受阻,要抗金却是“知音少”,内心郁闷焦急,用了比兴手法。作者隐忧时事,吞吐曲折,委婉含蓄,流露出悲凉悱恻之思。全词所展现的沉郁悲怆情怀,节制而深层,忧思而压抑。至其《小重山》词,则真有寄托之作也。故国怕回首,而托诸惊梦;所愿不得偿,则托诸空阶明月;咎忠贞不见谅于当轴,致坐失机宜,而托诸瑶琴独奏,赏音无人。盖托体比兴也”,如此评断,亦可谓知套岳帅之良苦用心也。

    从写作手法说,《满江红·怒发冲冠》多用赋体,直陈其事,慷慨激昂,凝聚着岳飞忠贞报国的豪迈精神和战斗雄姿。这首《小重山》则多用比喻,曲折地道出心事,含蓄委婉,抑扬顿挫,情景交融,艺术手法是很高超的。这首词虽然短小。但含蓄隽永,明丽婉转,寓情于景,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和忧国忧民的悲苦心境。

    曾有一段时间,对古典诗词的评论,有人以情调的高昂与低沉分高下,于是认为,岳飞这首《小重山》情调低沉,不如他的《满江红》创意高。其实,对事物的评论,应当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而不可以表面上的一刀切。情调高昂的作品固然好,但不能把高昂误作为粗犷叫嚣。情调低沉也并非消极。岳飞的《满江红》与《小重山》词均表达了他的抗金以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只因作词的时间与心境不同,因此在作法上遂不免有所差异,实际上异曲同工,又焉可用情调的高昂与低沉区分其高下呢?

    况且作词常是要用以兴浑融、含蓄蕴藉的方法以表达作者的幽情远旨,使读者吟诵体会,馀味无穷。岳飞因为壮志难酬,胸中抑塞,所以作这首《小重山》词,用沉郁蕴藉的艺术手法表达,这也正是运用词体特长,正如张惠言论词时所谓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词选序》)。对诗词评赏也应明白这一道理。

    [阅读全文]...

2021-12-05 20:23:34
  • 望岳原文译文注释(五言古诗望岳翻译)

  •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字词解释:

    【岳:指东岳泰山。】

    【岱宗:即泰山。古人认为泰山为五岳之长,为诸山所宗,故称之。】

    【夫如何:怎么样。】

    【齐鲁:春秋时两个国名,这里代指齐鲁大地。《史记・货殖列传》:“泰山之阳则鲁,泰山之阴则齐。”】

    【青:指苍翠的山色。】

    【未了:连绵不断。】

    【造化:指大自然。】

    【钟:集聚。】

    【神秀:神奇秀美。】

    【阴阳:山北背日为】

    阴,山南向日为阳。割:割分。昏晓:黄昏、拂晓。

    【荡胸:在胸前飘荡。】

    决眦:形容睁大眼晴。决,破裂。眦,眼眶。

    【入归鸟:归巢的鸟飞入山中。】

    【会当:应该,定要。】

    【凌绝顶:登上最高峰。】

    【一览众山小:用《孟子•尽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句意。】

    全文解析:

    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在齐鲁两国的大地上都能望见碧翠的泰山。泰山聚集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秀丽,高山南北的天色被分割为黄昏和清晨。胸怀为山中层出不穷的云雾所激荡,暮色中归巢的鸟儿尽收眼底。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这时放眼远望,众山都显得那么的矮小。

    [阅读全文]...

2022-07-21 00:54:59
中岳相关的古诗 - 句子
中岳相关的古诗 - 语录
中岳相关的古诗 - 说说
中岳相关的古诗 - 名言
中岳相关的古诗 - 诗词
中岳相关的古诗 - 祝福
中岳相关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