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二人转莲叶的古诗

关于接二人转莲叶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接二人转莲叶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接二人转莲叶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接二人转莲叶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6) 语录(2k+) 说说(4) 名言(546) 诗词(414) 祝福(2k+) 心语(131)

  • 莲叶何田田是指什么(古诗莲叶全文解析)

  •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

    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船儿前行,河水溅起,参差的绿荷在荡漾,倚在船边的栏杆旁,风一阵阵的吹来,摇动着一柄柄荷叶,送来缕缕清香。要多多感谢那些浣纱的女子,她们没来采摘荷叶,这样,在雨中荷叶还可以遮盖戏水的鸳鸯。

    郑谷的《莲叶》,意境优美,句句如画,全诗由舟行荷塘图、风摇荷叶图、荷塘浣纱图、鸳鸯戏莲图组成,给人以不尽的美的享受。 这首小诗吟咏莲叶,通篇不着一个“莲”字,但句句均未离开莲。诗中不仅描写莲叶的色彩、香味、形象,还特别写了莲叶在风中的动态美;船儿前行,河水溅起,参差的绿荷在荡漾,倚在船边的栏杆旁,风一阵阵吹来,摇动着一柄柄的荷叶,送来缕缕清香。诗中不仅从侧面写了人们对莲叶的喜爱,还婉转表达出“浣纱人”内心微妙的情感变化。

    郑谷(约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阅读全文]...

2021-12-13 15:14:03
  • 接天莲叶无穷碧全诗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2、净慈寺:杭州西湖畔着名佛寺。

    3、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4、毕竟:到底。

      5、六月中:六月中旬。

      6、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7、同:相同。

      8、接天:与天空相接。

      9、无穷碧:无边无际的碧绿色。

    10、别样:格外。

      诗意:

      到底是西湖六月的时节,风光与别的时候确实不同。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远方,在阳光的照映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毕竟是西湖六月的美景,特有的风光与别时不同。一片碧绿莲叶无边无际,阳光映照荷花格外艳红。

      赏析: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隐喻诗意

      背景先知:林子方举进士后,曾担任直阁秘书(负责给皇帝草拟诏书的文官,可以说是皇帝的秘书)。时任秘书少监、太子侍读的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磋诗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职位知福州。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杨万里则不这么想,送林子方赴福州时,写下此诗,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

      因此其隐喻之意就不难理解了:“毕竟”一词表现出杨万里的急切心情;“西湖”则是指西湖所在地南宋首都临安(m.ju.51tietu.net)。“六月中”是指朝廷。那么后半句就不难理解了:“风光不与四时同”朝廷里和其他地方不同。“天”指皇帝。“日”也指皇帝。“接”有“挨着”的意思。“映”指映衬。“莲叶”、“荷花”都指林子方。“无穷碧”、“别样红”意思是前途大好,一片光明。那么整首诗的意思就出来了:毕竟是朝廷里面,和外面官场不一样。你只有在皇帝身边,才能有所成就,前途光明啊!可惜林子方并没看懂,大喊一声“好诗”便去福州了。从此,林子方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

      

    [阅读全文]...

2021-12-04 09:37:02
  • 描写莲花和莲叶的诗句

  • 莲花
  • 描写莲花和莲叶的诗句

      莲花喜阳光,通风良好,所以白天开花的热带和耐寒睡莲在晚上花朵会闭合,到早上又会张开。以下是小编带来描写莲花和莲叶的诗句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1、吴均《采莲》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2、李白《折荷有赠》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3、李白《子夜吴歌(其二》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4、白居易《京兆府栽莲》

      污沟贮浊水,水上叶田田。我来一长叹,知是东溪莲。下有青污泥,馨香无复全。下有红尘扑,颜色不得鲜。

      物性犹如此,人事亦宜然。托根非其所,不如遭弃捐。昔在溪中日,花叶媚清涟。今年不得地,憔悴府门前。

      5、乐府《青阳渡》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6、沈约《咏芙蓉》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7、李白《古风(其二十六)》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8、刘孝威《采莲曲》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9、刘缓《咏江南可采莲》

      春初北岸涸,夏月南湖通。卷荷舒欲倚,芙蓉生即红。

      楫小宜回径,船轻好入丛。钗光逐影乱,衣香随逆风。江南少许地,年年情不穷。

      10、祖孙登《赋得涉江采芙蓉》

      浮照满川涨,芙蓉承落光。人来间花影,衣渡得荷香。

      桂舟轼不定,菱歌引更长。采采嗟离别,无暇缉为裳。

      11、萧衍《夏歌》

      江南莲花开,红花覆碧水。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12、江洪《咏荷诗》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

      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13、杜公瞻《咏同心芙蓉》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14、李白《子夜四时歌:春歌》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15、王昌龄《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6、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17、欧阳修《采桑子》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18、石涛《荷花》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19、魏夫人《菩萨蛮》

      红楼斜倚连溪曲,楼前溪水凝寒玉。荡漾木兰船,船中人少年。荷花娇欲语,笑入鸳鸯浦。波上暝烟低,菱歌月下归。

      20、白居易《东林寺白莲》

    [阅读全文]...

2022-06-12 08:19:47
  • 莲的古诗

  •   1、《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弄轻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阮郎归·初夏》

      宋·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4、《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5、《雨中荷花》

      宋·杜衍

      翠盖佳人临水立,檀粉不匀香汗湿。

      一阵风来碧浪翻,真珠零落难收拾。

      6、《题败荷》

      元·王翰

      曾向西湖载酒归,香风十里弄晴晖。

      芳菲今日凋零尽,却送秋声到客衣。

      7、《采莲歌》

      清·王鸿绪

      采莲江水滨,荷花照脸新。

      莫愁西日晚,明月解留人。

      8、《采莲贡(其二)》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9、《秋池一株莲》

      隋·弘执恭

      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

      10、《芙蕖》

      晋·陆云

      绿房含青实,金条悬白璆。

      俯仰随风倾,炜晔照清流。

      11、《曲池荷》

      唐·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12、《莲叶》

      唐·李群玉

      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

    [阅读全文]...

2021-11-25 16:15:51
  • 秋莲古诗词

  • 秋莲古诗词

      古诗原文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谁通?

      不堪翠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

      拟欲青房全晚节,岂知白露已秋风。

      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译文翻译

      盛开在夏季的莲花到了秋天经受不住风霜的侵袭而渐渐凋萎了。

      淡淡的清香也不再引起路人欣赏的兴趣了。在江清月冷中,更不能让人忍受的是秋莲的花叶已经败落了。

      本来还以为莲蓬成长起来可以保持秋莲的晚节,哪里知道白露之时秋风已经刮起。

      大自然的变化和人世的变化一样,盛衰都在我的老眼中历历分明,还是不要让小船上的酒杯空着,珍惜眼前的好时光吧。

      注释解释

      秋莲:宋代理学创始人周敦颐有一篇著名的散文《爱莲说》,借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寄托高洁的志趣。这首咏物诗,以秋莲自喻,寄托身世之感,感情真挚沉痛,理趣隽永,从中可以看出宋代理学对刘因的深刻影响。

      亭亭:耸立的样子。

      不自容:形容荷茎细弱不能自持。

      杳杳:深远的样子。此处形容香气飘得很远。

      欲谁通:想同谁人同消息呢?

      不堪:不能忍受。

      翠减红销:指秋天红花凋残,绿叶飘零。

      拟:打算。

      青房:指莲蓬。

      白露:节气名,这里亦可解释为露水。

      盛衰:有双关之意,既可指莲花的盛衰,也可以指世代的盛衰、朝代的更迭。

      老:这里借指阅历多有经验。

      莫放:不要让,不要使得。

      扁舟:小舟。

      创作背景

      这首七律是托物寄意之作。诗人生于蒙古军灭金之后的1249年,其时南宋*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宋亡后他也一度被迫仕元,任赞善大夫之职,虽然不久借口母病辞归.但始终悔恨自己的失节。这首诗就是借咏秋莲来写自己无可奈何的处晓和难全晚节的悔恨。

      诗文赏析

      孟浩然诗有“看取莲税净,应方不染心”之句;周敦颐谓。莲,花之君于者也”,极赞其。出淤泥而不染”。自古以来,莲花便是人们心圆中高洁品性的象征,诗家墨客每每称叹颂美,寄情写意,留下不少名篇佳句。

      然而,刘因这首《秋莲》却独脱旧制,不是正面歌颂莲花之洁美形质,而是以深沉抑郁的笔调伤惋秋后莲花之凋萎衰残。诗旨所在,是对美好事物横遭厄运的悼惜,也是自己坎坷身世、苦闷心绪的写照,别具一番情味,别呈一种意趣。

      首联开笔于“瘦影”二字,写出了“秋莲”枯衰的躯形,虽然仍是“亭亭”竖起,却瘦弱乏力,难以自持。“影”固如此,“香”更微淡,杳杳飘散之时,不知欲与谁相通消息。“不自容”,已见立身极其不易,随时均有倒下的.可能;“欲谁通”,又显寂寞无朋,四周寻不到足以互慰的同伴,自怜、自叹、孤立、怅惘,种种辛酸情绪在两句中流露无遗。

      颔联进一步针对。秋莲’的遭遇与严酷的环境作了具体描述,当日盛开的花朵凋谢了,碧绿的叶子枯萎了,正是不堪忍受的“翠减红销”之际。尤有甚者,眼前的环境,江水清凉,月色冷漠,更增添了寒惨凄苦的气息。如果说前两句写了“秋莲”萎顿落寞的状态,那么,这两句则点明造成此种状态的原因是大自然消长生杀的基本规律所致,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规律。

      颈联笔意转深,谓“秋莲”虽已落尽铅华,却欲留得青青莲房,以保持美好的“晚节”;不料白露寒霜中吹来了凛冽秋风,连这一颗微小的秋实也将被横扫净尽。显然无论往日的花开得何等鲜艳,无论它的本质何等洁美,在严酷的季节,面临无情的风霜,“秋莲”被摧残而衰亡的命运是不可逃脱的。

      至此,这三联六句,字面上是句句写“秋莲”,但实际上却是处处写诗人自己。联系刘因的身世,他是南宋入元的遗民,作为元初的一位有影响的诗人,他在不少诗作中表露了对宋朝的追忆和怀恋、对当代政治与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自己坎坷遭遇的感伤。这首诗正是以象征的手法,借咏“秋莲”来寄托感慨,诗中所写“秋莲”的一切情状都暗示着诗人自身的遭遇。因此,尾联两句,便明确点出世道、人生的盛衰变化,在自己眼中依然历历分明,还是聊且逍遥自乐,不要令小船上的酒杯空着。于愁闷之时想到了酒,希望在“醉乡”中逃避现实、自我完善,这是古代历遭磨难的不得志的知识分子常常采用的一种“解脱”手段;就诗歌作品中的此类内容而论,所造成的感情韵味,则宛如发出一声无可奈何的叹息。

      这首律诗以四分之三的笔墨吟咏秋莲,笔触细腻入微,既写了此花在特定环境下的形态、香气、色泽、花实,又写了江、月、风、露等与之同时并存的自然景物。其中以“瘦影亭亭”对“淡香杏杏”、“翠减红销”对“江清月冷”(此为句中对)。“青房全晚节”对“白露已秋风”,均见工巧贴切,独开新意。至于末两句的抒情,可谓真挚沉痛,寓旨幽深,为读者留下了品味回思的余地。

    [阅读全文]...

2022-05-01 14:19:20
  • 关于莲花的古诗句

  • 莲花,文学
  • 关于莲花的古诗句(精选100句)

      莲花,象征着纯洁,不带一丝杂念。心是莲花开,博爱,和谐,淡定、自然,细细琢磨琢磨,你可能会豁然开朗。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关于莲花的古诗句,欢迎大家参考。

      1、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渌水曲》

      2、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青阳渡》

      3、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曲池荷》

      4、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秋池一株莲》

      5、玉雪窃玲珑,纷披绿映红;生生无限意,只在苦心中。——《莲藕花叶图》

      6、绿盖半篙新雨,红香一点清风。天赋本根如玉,濂溪以道心同。——《荷花》

      7、绿塘摇艳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萍。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莲》

      8、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多谢浣沙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莲叶》

      9、*池碧玉秋波莹,绿云拥扇青摇柄。水宫仙子斗红妆,轻步凌波踏明镜。——《莲花》

      10、轻轻姿质淡娟娟,点缀圆池亦可怜。数点飞来荷叶雨,暮香分得小江天。——《池莲》

      11、凿破苍苔涨作池,芰荷分得绿参差。晓开一朵烟波上,似画真妇出浴时。——《咏莲》

      12、曲沼芙蓉映竹嘉,绿红相椅拥云霞。生来不得东风力,终作薰风第一花。——《荷花》

      13、西子湖边水正肥,鸳鸯双浴湿红衣。蜻蜓立在荷花上,受用香风不肯飞。——《湖边》

      14、镜湖八百里何长,中有荷花分外香;蝴蝶正愁飞不过,鸳鸯拍水自双双。——《荷花》

      15、池面风来波潋潋,波间露下叶田田。谁于水面张青盖,罩却红妆唱采莲。——《荷叶》

      16、小桥划水剪荷花,*西风晕晚霞。恍似瑶池初宴罢,万妃醉脸沁铅华。——《荷花》

      17、雨馀无事倚阑干,媚水荷花粉未乾。十万琼珠天不惜,绿盘擎出与人看。——《荷花》

      18、水中仙子并红腮,一点芳心两处开。想是鸳鸯头白死,双魂化作好花来。——《荷花》

      19、斜雨飞丝织晓空,疏帘半卷野亭风。荷花开尽秋光晚,零落残红绿沼中。——《北亭》

      20、*波浮动洛妃钿,翠色娇圆小更鲜。荡漾湖光三十顷,未知叶底是谁莲?——《新荷》

      21、结亭临水似舟中,夜雨潇潇乱打篷。荷叶晓看元不湿,却疑误听五更风。——《荷花》

      22、荷花宫样美人妆,荷叶临风翠作裳。昨夜夜凉凉似水,羡渠宛在水中央。——《荷花》

      23、采莲时节懒匀妆,日到波心拨棹忙。莫向荷花深处去,荷花深处有鸳鸯。——《采莲曲》

      24、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恰似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红白莲》

      25、水上摘莲青的'的,泥中采藕白纤纤。却笑同根不同味,莲心清苦藕芽甜。——《竹枝词》

      26、解道芙蓉胜妾容,故来江上采芙蓉。檀郎何事偏无赖,不看芙蓉却看侬!——《采莲曲》

      27、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采莲子》

      28、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采莲曲》

      29、一雨池塘水面中,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雨后池上》

      30、浦上荷花生紫烟,吴姬酒肆*人船。更将荷叶包鱼蟹,老死江南不怨天。——《浦口竹枝》

      31、翠盖佳人临水立,檀粉不匀香汗湿。一阵风来碧浪翻,真珠零落难收拾。——《雨中荷花》

      32、夜深庭院寂无声,明月流空万影横。坐对荷花两三朵,红衣落尽秋风生。——《秋初夜坐》

      33、十里荷花带月看,花和月色一般般。只应舞彻霓裳曲,宫女三千下广寒。——《月下看白莲》

      34、面面湖光面面风,可人最是白芙蓉。分明飞下双双鹭,才到花边不见踪。——《四望亭观荷花》

      35、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暮秋独游曲江》

      36、干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减清香,越添黄,都因昨夜一番霜。寂寞秋江上。——《干荷叶》

      37、团团堤路行无极,一株一步杨柳碧。佳人反覆看荷花,自恨鬓边簪不得。——《东湖看荷花呈愿父》

      38、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9、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40、*波浮动洛妃钿,翠色娇圆小更鲜。荡漾湖光三十顷,未知叶底是谁莲?自注:莲:怜,双关。——《新荷》

      41、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嫩碧才*水,圆阴已蔽鱼。浮萍遮不合,弱荇绕犹疏。半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新荷》

      42、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赠荷花》

      43、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采莲曲》

      44、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采莲曲》

      45、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折荷有赠》

      46、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咏同心芙蓉诗》

      47、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采桑子》

      48、风生杜若洲,日暮垂杨浦。行到田田乱叶边,不见凌波女。独自倚危栏,欲向荷花语。无奈荷花不应人,背立啼红雨。——《卜算子》

      49、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甘草子》

    [阅读全文]...

2022-01-12 11:24:16
  • 描写莲花的古诗

  • 莲花
  • 描写莲花的古诗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描写莲花的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古风 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

      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

      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

      馨香谁为传?

      坐看飞霜满,

      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

      愿托华池边。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

      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

      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

      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

      中宵劳梦想。

      《无题·其二》 唐·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

      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

      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

      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莲花》 唐·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

      轧轧兰桡入白草。

      应为洛神波上袜,

      至今莲蕊有香尘。

      1、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2、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3、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李商隐《赠荷花》

      4、一江烟水照晴岚,*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

      5、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王昌龄《西宫秋怨》

      6、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李白《古风·其十九》

      7、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8、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李白《子夜吴歌·夏歌》

    [阅读全文]...

2022-02-04 13:01:31
  • 莲的诗句有哪些(关于莲的古诗大全)

  • 01、根底藕丝长,花里莲心苦。——宋·辛弃疾《卜算子(荷花)》

    02、江南可采莲 , 莲叶何田田。——《乐府诗集》

    03、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南北朝《西洲曲》

    04、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唐·王维《山居秋暝》

    05、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宋·辛弃疾《清*乐·村居》

    06、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唐·白居易《池上》

    07、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宋·张先《画堂春·外湖莲子长参差》

    08、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宋·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09、谁于水面张青盖,罩却红妆唱采莲。——宋·欧阳修《荷叶》

    10、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唐·温庭筠《莲》

    11、却笑同根不同味,莲心清苦藕芽甜。——《竹枝词》元·丁鹤年

    12、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唐·皇甫松《采莲子》

    13、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晋·乐府《青阳渡》

    14、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梁·吴均《采莲曲》

    15、莲子与人常厮类。无好意,年年苦在中心里。——宋·欧阳修《渔家傲》

    1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7、荡漾湖光三十顷,未知叶底是谁莲?——宋·朱淑真《新荷》

    18、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唐·李白《采莲曲》

    19、若耶溪边天气秋,采莲女儿溪岸头。——宋·秦观《采莲》

    20、采莲女儿红粉新,舟中笑语隔烟闻。——宋·张耒《江南曲》

    21、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唐·王昌龄《采莲曲二首》

    22、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宋·杨万里《红白莲》

    23、采莲时节懒匀妆,日到波心拨棹忙。——宋·何应龙《采莲曲》

    24、莲子不可得,荷花生水中。——唐·孟郊《乐府三首》

    [阅读全文]...

2021-11-27 00:41:57
  • 《采莲曲》古诗鉴赏

  • 《采莲曲》古诗鉴赏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采莲曲》古诗鉴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原文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诗文赏析

      《采莲曲》是乐府诗旧题,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娃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

      此诗的起首二句中,用了两个“晚”字,强调了一种特定时间背景:笼罩着软和恬静夕阳余辉的傍晚——一个最能引起人的情思,让人沉浸的时刻。“风起”二名转入采莲的描写,从“难度”中透露出采莲女柔弱纤细的形象。“棹动”二名描绘的采莲场面只有两笔写实的白描:采莲的小船在荷丛中穿过,桨儿不时碰落盛开的莲花,一瓣瓣地飞落湖中,惊起了安详地栖息着的只只白鹭,打破了它们的宁静世界。末二句借物写情,别有一种趣味:采莲人欲归了,可是荷丝缠绕着她的柔腕,菱角又牵拽着她的衣裙。实际上是作者留恋这环境,故借采莲人写同。拟人手法运用十分巧妙,全诗情韵顿生。

      《采莲曲》

      朝代:唐代

      作者:王昌龄

      原文: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鉴赏: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画面上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

      第三小分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借助动词,展现采莲女在荷塘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人花难辨,花人同类的生动画面,表现出采莲女天真浪漫、朝气蓬勃的性格。

      古诗原文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翻译

      其一

      像吴国美女越国娇娘楚王妃嫔一样美丽的采莲女们,竞相划动采莲船,湖水打湿了衣衫。来的时候莲花把她们迎进河口,采完之后明月把她们送回江边。

      其二

      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

      注释解释

      采莲曲:古曲名。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劳动生活情态。

      “吴姬”句:古时吴、越、楚三国(今长江中下游及浙江北部)盛尚采莲之戏,故此句谓采莲女皆美丽动人,如吴越国色,似楚王妃嫔。

      浦(pǔ)口:江湖会合处。浦,水滨。

      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芙蓉:指荷花。

      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昌龄被贬龙标时所做,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夏。有本事载,王昌龄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一次,王昌龄独自一人在龙标城外游玩,在东溪的荷池,见当地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深深被气所吸引,遂作《采莲曲》。

      诗文赏析

      第一首诗写水乡姑娘的采莲活动。

      吴姬、越艳、楚王妃三个词连用,铺写出莲娃们争芳斗妍,美色纷呈的景象。第二句正写采莲活动,从“争弄莲舟”来看,似乎是一种采莲的竞赛游戏。唐汝询说:“采莲之戏盛于三国,故并举之。”(《唐诗解》)因为要划船竟采,顾不得水湿衣衫。采莲姑娘那好胜、活泼、开朗的情态就通过“水湿衣”这个细节表现出来。

      她们划着采莲船来到一个花的世界,而最后两句点出她们直到月上江头才回去。诗人不急着写回程,而是插叙采莲女来的情境,她们来时被花儿所迎接,可见花儿是很乐意为她们所造访,而隐着一层写她们对采莲这一活动是非常喜爱,*乎于享受。当她们回去时,那月儿实际上也就是花儿,便依依不舍地送她们了。“花迎人”和“月送归”运用了拟人手法,把整个采莲活动的现场给写活了,极富诗意,写荷花迎接采莲女和月亮送别采莲女,实际上还是为了表现采莲女之可爱。

      这首诗通过几个动词淋漓尽致地将采莲女应有的性格——活泼开朗表现出来,并以花、月、舟、水来衬托女子的容貌,可以说这就是一部小电影,对刻画人物形象非常生动形象而别有韵味。

      第二首诗可以说是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又带有浓郁的童话色彩。

      第三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

    [阅读全文]...

2022-06-20 23:55:26
接二人转莲叶的古诗 - 句子
接二人转莲叶的古诗 - 语录
接二人转莲叶的古诗 - 说说
接二人转莲叶的古诗 - 名言
接二人转莲叶的古诗 - 诗词
接二人转莲叶的古诗 - 祝福
接二人转莲叶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