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关格物致知精神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关格物致知精神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关格物致知精神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有关格物致知精神的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词语解释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词语解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格物】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格,推究。
【致知】
求知,得到知识。致,获得。
【正心】
使心地端正。儒家提出的一种修养方法。
【修身】
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指陶冶身心,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齐家】
整齐家政。使家庭整齐有序。
【治国】
使社会秩序安定。治,社会秩序安定。
【*天下】
使天下太*安定。
【袖手旁观】
比喻置身世外,不加过问的冷淡态度,本课指不作任何探究实验的消极观察。
【清谈】
本指魏晋间一些士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
【不知所措】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彷徨】
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自然科学】
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和现象的科学。它包括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等。
【人文科学】
即社会科学,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它包括政治经济学、法律学、文艺学等。
【一帆风顺】
船挂满帆,顺水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阻碍。
【诚意】
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诚恳。
【抽象】
不能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
【诚意】
使心地诚恳。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
【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
推广延伸到全国各地,流传千秋万代。
格物
格物,是一种规矩,是一种精密,是追溯求源的文化沉积,格物更加偏重科学领域。所以,有了“九章格物真智慧,究竟圆满在数学”的说词。
格物,注重求真务实,模棱两可,绝不可与格物同日而语。格物,是知识的总结和累积,确切地说,此乃《礼记·大学》传承的秘笈。
由于假、丑、恶会被筛选出局,所以格物也是“真、善、美”的栖息之地。研究事物的道理,纠正人的行为,是对格物的确切定义。
格物,不但适合科学发展领域,还可以矫正无章的秩序,扭转道德的偏离。传扬格物精神,定能够修品成就大器。
致知
致知,是溯本求源,获得真知;致知,是锲而不舍,揭秘事物的本质;致知,需在求索过程中竭心尽力,不断发现无数的未知。
致知在各个领域,都不可以本末倒置。特别在成长过程中,致知是励志的重锤,鼓舞前行者不懈地努力,并要“立志善成,致知于行”才能达到求索的目的。
致知,是道德修品的方法,致知于行且要力行,必须遵循“涵养、致知、力行”三者承上启下的顺序。当国学风吹遍大地,人人都会明德任责,致知力行于社会实践中,必然使爱岗敬业精神、克己奉公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我们的眼前,必将呈现出一种海晏河清的怡人气氛。
诚意
诚意,是风向标,是试金石,诚意是一把双刃剑,能把“道貌岸然”揭穿。常怀诚意之心,必然有备无患,即使经历千回百转的磨难,终将峰回路转。若失之诚意,必然举步维艰,留下憾事斑斑。
诚意,是人生的道德防线,懂得操守才能不陷入泥潭遭遇麻烦。用诚意灌溉道德之树,人生的花园必将结满一树的惊艳。人生的大船,靠着诚意压舱,保险一帆风顺,抵达人生瑰丽彼岸。
诚意,是一支单人桨,能挑战海上的惊涛骇浪,横渡沧海桑田;诚意是一个信誉良好的银行,储进去的是真心,收获的是无限的成功机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原文
原话为“应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收录至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时修改为“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原文,希望大家喜欢。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我非常荣幸地接受《瞭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自然科学的*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在*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但是传统的*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这种观点,经验告诉我们,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先让我谈谈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树,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
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学生大部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100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是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科学,研究人文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文化的一部分。
附注:本文一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同时还被选入语文出版社八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第13课(2011年版)等。 在语文出版社中,本文开头还有 “我非常荣幸地接受《瞭望》周刊授予我“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这一段话,其他几处也有改动。据语文出版社中所写,本文是作者于1991年10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接受特别荣誉奖时发表的演讲。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知识点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肇zhào 嘹liào望 彷徨páng huáng
2、解释下列词语。
(1) 格物致知;穷究事物的原理和法则,而总结出理性的知识。
(2)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3)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4)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3、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2) 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3)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天下。
2、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于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像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3、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以求到的。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作者是丁肇中,是美国的物理学家。
2、“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书。
拓展
1.这篇文章论述的问题有什么现实意义?
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点是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缺点是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当前社会中,这个缺点甚至可以说是致命伤,它使我们的学生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进而影响到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前途。当然,这个缺点也不是突然形成的,它有久远的文化背景,并与当前的考试体制有关。要克服这个缺点,任重而道远。
这篇文章根据现代学术的发展和个人的经验教训,联系传统的文化背景和我国的现状,精辟地阐明了*学生应怎样学*自然科学的问题。其见解可谓高屋建瓴,一针见血;劝说语重心长。它对我国学生是一剂良药,每个人读后都会终身受益。
2.作者说:“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试举出事例证明实验精神即格物致知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例如,为了驳倒亚里士多德的下跌速度和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观点,伽利略在意大利比萨斜塔同时抛下两个物料相同、重量不同的物体,证明不同重量的物体在空气中自由降落时,重量与下降速度无关,不同重量的物体以同样速度落地。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原文
大家*时喜欢看书吗?小编想问大家有读过丁肇中先生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篇文章吗?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原文,希望大家收藏与分享。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我非常荣幸地接受《瞭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自然科学的*学生应该怎样了解 自然科学。
在*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 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但是传统的*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被埋没了。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这种观点,经验告诉我们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先让我谈谈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树,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
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学生大部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100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 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我觉得真正的 格物致知精神,不但是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 科学,研究人 文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文化的一部分。
赞美兰花精神品格的古诗词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赞美兰花精神品格的古诗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咏兰诗》
现代·张学良
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
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花。
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兰花》
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
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俦
《咏兰》
现代·*
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
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咏兰》
现代·*
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
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着色兰》
明·张羽
芳草碧萋萋,思君漓水西。
盈盈叶上露,似欲向人啼。
《写兰》
明·景翩翩
道是深林种,还怜出谷香。
不因风力紧,何以度潇湘。
《折枝兰》
清·郑板桥
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
山中旭日林中鸟,衔出相思二月天。
《兰花诗》
唐·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着色兰》
明·张羽
芳草碧萋萋,思君漓水西。
盈盈叶上露,似欲向人啼。
《兰花》
明·孙克弘
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
东风时拂之,香芬远弥馥。
1、夕窗香思发,风影欲篝纱。
2、冬草漫寒碧,幽兰亦作花。
3、猗猗秋兰色,布叶何葱青。
4、幽谷出幽兰,秋来花畹畹。
5、兰为王者香,芬馥清风里。
6、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梅花的精神品质古诗词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梅花的精神品质古诗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梅花的精神品质古诗词
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____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2、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____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____卢梅坡《雪梅·其一》
4、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____王安石《梅花/梅》
5、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____卢仝《有所思》
6、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____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7、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____陆凯《赠范晔诗》
8、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____王冕《白梅》
9、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____卢梅坡《雪梅·其二》
10、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11、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____杜耒《寒夜》
1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13、冰骨清寒瘦一枝。玉人初上木兰时。____吴文英《浣溪沙·题李中斋舟中梅屏》
14、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____曹组《蓦山溪·梅》
15、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____王庭筠《绝句·竹影和诗瘦》
16、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____唐寅《把酒对月歌》
17、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____曹雪芹《香菱咏月·其二》
18、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____陆游《落梅》
19、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____张谓《早梅》
20、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____卢梅坡《雪梅·其一》
21、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____李煜《清*乐·别来春半》
22、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____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23、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____苏轼《西江月·梅花》
24、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____苏轼《西江月·梅花》
25、陌上风光浓处。第一寒梅先吐。____李弥逊《十样花·陌上风光浓处》
26、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____晁补之《盐角儿·亳社观梅》
27、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____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
28、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____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29、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____道源《早梅》
30、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____齐己《早梅》
31、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____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32、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____李清照《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33、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____王维《杂诗三首/杂咏三首》
34、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____李商隐《对雪二首》
35、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____卢祖皋《贺新郎·挽住风前柳》
36、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____吴淑姬《长相思令·烟霏霏》
37、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____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38、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39、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____辛弃疾《临江仙·探梅》
40、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____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41、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____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42、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____李世民《元日》
43、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____晏几道《临江仙·身外闲愁空满》
44、可有梅花寄一枝?雪来翠羽飞。____吴锡麒《长相思·以书寄西泠诸友即题其后》
45、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____曹雪芹《咏红梅花得“红”字》
46、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____李方膺《题画梅》
47、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____范成大《喜晴》
48、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____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陆九渊王阳明格物致知与*文化
格物致知是*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乃儒家专门研究事物道理的一个理论,已失佚,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天下——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陆九渊王阳明格物致知与*文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研究以陆九渊、王阳明为核心的心学思潮及其对*传统文化影响的专著。陆九渊、王阳明作为*哲学史乃至*思想史上两颗璀璨的明星,因为他们的思考,不仅推动了心*动的展开并取代正统理学(程朱理学)而蔚为一代思潮,并且深刻影响了*社会历史文化的风貌与进程。其后*的教育、文学等文化现象以及*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无不深深刻上陆九渊、王阳明及其后学思考的烙印。
各章内容提要:
第一章 陆九渊与王阳明的思想历程
陆九渊、王阳明思想进程不仅有着特定的理论前提与时代背景,而且与他们个人的家世、生*有着直接的关联。
第一节 陆九渊的家世、生*与治学之路
1. 家世简况。陆九渊出生于家道衰落的官宦世家。家素贫,无田业,但家规谨严,曾为理宗褒敕。这种家庭背景,不仅激发了陆九渊的政治热情,也养成了他内向的性格。
2. 为政与治学。陆九渊的生*大体可分为科举求仕与为官从政两个阶段,治学活动与之相应,前期为心学形成时期,后期为心学成熟时期。
2-1. 走上心学之路。祖、父辈的影响对陆九渊走上心学之路起着直接的作用。他幼年时便开始了内向体认的思想路向,三十四岁进士及第,名声大震,随在槐堂讲学授徒,致力于发明本心。
2-2. 朱陆之争与心学体系的建构。三十六岁开始从政。心学思想经深思熟虑渐趋成熟。鹅湖之会与南康再会,与朱熹辩难为学之方与义利之间。象山精舍的创建,展现了南宋陆学之盛。其后又通过与朱熹的无极太极之辩而明终极根据,禅与非禅之辩而明学问本质。这样,终于演绎成了与程朱相抗衡的本心与发明本心之学。
3. 著作及其刻本。陆九渊主张不立文字,对于著述有类于禅宗。其讲学语录与书信为后人编撰《陆九渊集》凡三十六卷并附录三。
第二节 王阳明的生*与思想历程
1. 家世与童年。王阳明的家世、诞生与童年颇具神奇色彩。少时即见惊人才智。
2. 早年求索历程。五溺之说,突出他归本正学前泛滥无归的情况;三变之说,概述他归本正学前的思想历程。
2-1 溺*骑射、遍读考亭与泛滥辞章。王阳明少时即热衷骑射与兵法,且有经略四方之志。作为翰林之子,他当然不能游离于正统的朱子学之外。格竹致疾与科场不第,使他对朱子学产生怀疑,开始泛滥于辞章。
2-2 出入二氏、溺于神、佛之*。朱子之学不能达到物理与吾心为一,泛滥辞章也不足通至道。王阳明开始溺于神仙之*,并心仪佛道神仙境界。
2-3 归本于圣贤之学。几经波折,使王阳明回归到完全认同儒学的立场。与湛若水定交,二人共以昌明圣人之学为事。
2-4 龙场悟道,建立知行合一新说。谪贬贵州龙场驿,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道。由此,终于建立了知行合一新说。
3. 教人之方与问学进展。龙场悟道之后,王阳明教人宗旨亦有三变,是谓教之三变。
3-1 首与知行合一之说。此为教之一变。龙场悟道之后,王阳明即以宣讲知行合一新说为最大快乐,并依据知行合一评价朱陆各自得失。
3-2 教以静一澄默之功。此为教之二变。龙场悟道即是澄默静一工夫的结果,因此王阳明极为重视*息心工夫。不过*只是入门工夫或工夫的形式表述,工夫的实质是要作到时时省察克治。
3-3 直指本体,专主致良知之旨。此为教之三变。良知概念的提出,解决了龙场所悟之道究何所在的问题;致良知主导地位的确立,使他的思想日益成熟。天泉证道,概述自己思想宗旨。
4. 著作及其刻本。王阳明的著作,包括讲学语录和诗文,在其生前即已由其门人整理、汇编、刊行于世。清隆庆年间,辑成《王文成公全书》凡三十八卷。
第二章 心学流变:从陆九渊到王阳明
心学是与程朱理学相对而言的理学思潮。经过长时间的酝酿,由陆九渊创立,王阳明集其大成。从陆九渊到王阳明,心学思潮又经历了从本心与发明本心到良知与致良知的演变过程。
第一节 心学的渊源与酝酿
1. 心学源源:从言心重德到心性之学。心学的源头可以追溯至殷周之际的言心重德思潮。孔子克己,孟子尽心,构成后来心学思潮的理论前提;而其中孟子从本心到良知良能的推演,又似乎预告了心学从陆九渊到王阳明的发展轨迹。
2. 心学思潮的酝酿与萌发。心学酝酿与萌发于宋明理学的逐步展开过程之中。李翱援佛入儒、周敦颐寻孔颜乐处、程灏的体贴天理,直到张九成的心即理说,心学作为一种思潮已是呼之欲出了。
第二节 本心与发明本心:陆九渊的易简之学
1. 顺应而生的陆学。程朱理学遭到朝臣反对,思想界出现错综复杂局面。陆九渊揭示程朱理学的内在缺陷,并沿着程颐、谢良左、张九成的思路,提出区别于程朱的心学学说。
2. 本心的规定与诠释。本心是陆九渊心学的逻辑起点与核心范畴。他把心与本心加以区别,以本心为道德理性与道德情感的先验之源,揭示了内心的道德准则与宇宙普遍之理的同一性。
3. 发明本心的宗旨与工夫。陆九渊以发明本心为为学宗旨,辨析格物与*、尊德性与道问学等为学之方,提出收拾精神、自作主宰的发明本心的工夫。
3-1 格物与*。格物穷理不需要烦琐的经典传注,而只需诉诸易简工夫。格物即是格心,*体验即是一种重要的格心,而只需诉诸易简工夫。格物即是格心,*体验即是一种重要的格心而发明本心的工夫。
3-2 尊德性与道问学。读书穷理是末不是本,发明本心要先立其大。尊德性对于道问学具有优先性。
3-3 直指本心,自作主宰。本心具足,万物皆备于我。只要收拾精神、自做主宰,就能达到道德上的自我实现与自我完善。
第三节 心与理的互动以及王学的兴起
1. 理学的系统化及其理论困境。朱熹完成了理学的系统化,他强调普遍之理与具体之器的区别,在突出理做为超验道德本体的普遍有效性与绝对强制性的同时,取消了具体的道德主体的自我意愿在道德行为中的作用。
2. 陆九渊对朱学的批评与陆学之弊。陆九渊质疑朱熹两个世界的理论,从各方面对朱学提出尖锐批评。不过他在纠偏过程中又偏向了另一个极端。
3. 心学、理学的互动与王学的兴起。朱陆后学各自后进从不同角度对己学加以修正,孕育出心学发展高峰的王学。
第四节 良知与致良知:集心学之大成的王学
从心学发展的角度看,王阳明成熟时期的思想体系是围绕着以良知为核心,以致良知为宗旨而展开的
1. 良知涵义的多重规定。王阳明从本体、是非、志意、自慊四方面对良知作出辨析。
1-1 良知作为心之本体。王阳明的良知源于孟子的良知良能。心外无理,理外无心。
1-2 良知即是是非之心。良知作为个体之心与普遍之理的统一,是主体价值评价的内在标准。他肯定主体良知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动性。
1-3 良知与意、志。意念是非不明,而良知有判断是非的能力。良知不仅主宰意念之发,而且评判已发的意识活动。意志定向作用,赋予主体行为的专一性。意志与良知的关系基于良知的二重性。
1-4 良知与自慊。良知体现为主体的一定的心理情感体验。自慊是指主体由于行为合乎内在意愿而产生的一种愉悦感和满足感。
2. 致良知:化本然之知为明觉之知。王阳明把普遍之理融入内在良知,将天理的外在强制化为良知的内在制约,这就要求主体有对自身良知的自觉意识。致良知即是将本然之良知化为明觉之良知。
2-1 致良知即致极其良知。致良知之致,有达到和极限两义。致良知即达到良知之至极,也就是达到对本然良知的彻底明觉,化本然之良知为明觉之良知。
2-2 致良知即实行其良知。致良知要依良知而行,致知工夫要落实于切切实实的具体的道德行为之中。
描写植物的古诗词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描写植物的古诗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陈亮《虞美人·东风荡飏轻云缕》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陆游《沈园二首》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山亭夏日》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岑参《山房春事二首》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枝,*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刘禹锡《潇湘神·*枝》
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曹组《蓦山溪·梅》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佚名《长歌行》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贺铸《子夜歌·三更月》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周朴《桃花》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李白《三五七言/秋风词》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韩翃《章台柳·寄柳氏》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草/赋得古原草送别》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武元衡《春兴》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欧阳修《画眉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李商隐《赠荷花》
风急桃花也似愁,点点飞红雨。——如晦《楚天遥过清江引·有意送春归》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客中初夏》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刘长卿《别严士元》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唐寅《把酒对月歌》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曹雪芹《香菱咏月·其二》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李商隐《赠荷花》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
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钱嶫《悯黎咏》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曹雪芹《唐多令·柳絮》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音。——曾几《苏秀道中》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坚。——陆游《落梅》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青松》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道经·第八章》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周书·旅獒》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道经·第五章》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庄子·内篇·齐物论》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新雷》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德经·第四十二章》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全文》
*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格言联璧·接物类》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资治通鉴·周纪·周纪一》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淡泊是高风,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菜根谭·概论》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程颢《秋日》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致虚极;守静篤。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老子·道经·第十六章》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格言联璧·接物类》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杂篇·外物》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王勃《滕王阁序》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传·象传上·坤》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惠能《菩提偈》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性伪合而天下治。——《荀子·礼论》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中庸·第三十章》
从来玩物多丧志,不是人迷是自迷。
不*人情,举世皆畏途;不察物情,一生俱梦境。——《小窗幽记·集醒篇》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礼记·大学》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佚名《长歌行》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夫有尤物,足以移人——《左传·昭公·昭公二十八年》
生生死死,非物非我,皆命也,智之所无柰何。——《列子·力命》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文心雕龙·物色》
事事要留个有余不尽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损我。——《菜根谭·概论》
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格言联璧·接物类》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格言联璧·接物类》
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墨子·02章 修身》
是非窝里,人用口,我用耳;热闹场中,人向前,我落后。——《格言联璧·接物类》
仁者爱万物而智者备祸於未形,不仁不智,何以为国?——《史记·赵世家》
辱人以不堪,必反辱;伤人以已甚,必反伤。——《格言联璧·接物类》
爽口物多终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喻世明言·卷三》
守真志满,逐物意移。——《千字文·全文》
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韩非子·解老》
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易传·象传下·家人》
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人用术,我以诚感之;人使气,我以理屈之。——《格言联璧·接物类》
无事时埋藏着许多小人,多事时识破了许多君子。——《格言联璧·接物类》
一阵风吹来,蜻蜓花摇了几下,那样子多迷人,真像一位穿花裙的姑娘在跳着优美的舞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描写植物的经典古诗词,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描写植物的经典古诗词1:
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____陈亮《虞美人·东风荡飏轻云缕》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____陆游《沈园二首》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____高骈《山亭夏日》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____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____岑参《山房春事二首》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____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____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枝,*枝,泪痕点点寄相思。____刘禹锡《潇湘神·*枝》
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____曹组《蓦山溪·梅》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____佚名《长歌行》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____贺铸《子夜歌·三更月》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____白居易《长恨歌》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____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____黄庭坚《清明》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____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____周朴《桃花》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____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____李白《三五七言 / 秋风词》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____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____韩翃《章台柳·寄柳氏》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____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____白居易《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____武元衡《春兴》
描写植物的经典古诗词2: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____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____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____欧阳修《画眉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____李商隐《赠荷花》
风急桃花也似愁,点点飞红雨。____如晦《楚天遥过清江引·有意送春归》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____韩愈《晚春》
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____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____司马光《客中初夏》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____刘长卿《别严士元》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____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____唐寅《把酒对月歌》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____曹雪芹《香菱咏月·其二》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____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____李商隐《赠荷花》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____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____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____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
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____钱嶫《悯黎咏》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夜游》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____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____曹雪芹《唐多令·柳絮》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音。____曾几《苏秀道中》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___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1. 地耸苍龙势抱云,天教青共众材分。孤标百尺雪中见,长啸一声风里闻。——*甫《松》
2. 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岑参《感遇》
3. 枝柯偃后龙蛇老,根脚盘来爪距粗。——廖匡图《松》
4. 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成彦雄《松》
5. 手栽两树松,聊以当嘉宾。乘春日一溉,生意渐欣欣。——白居易《寄题盩厔厅前双松》
6. 松树是笔直的,不论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仍然耸立地生长着。别的树以旁出虬干为美,它却以正直朴素坚强为美。这种内在美要比只在表面上的美和在温室中娇生惯养的名贵树种要高尚的多。
7. 虽小天然别,难将众木同。——杜荀鹤《题唐兴寺小松》
8. 青苍初得地,华省植来新。尚带山中色,犹含洞里春。*楼依北户,隐砌净游尘。鹤寿应成盖,龙形未有鳞。——李正封《贡院楼北新栽小松》
9. 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白居易《涧底松-念寒俊也》
10. 烟叶葱茏苍麈尾,霜皮剥落紫龙鳞。欲知松老看尘壁,死却题诗几许人。——白居易《题流沟寺古松》
11. 堂下何所有,十松当我阶。乱立无行次,高下亦不齐。高者三丈长,下者十尺低。有如野生物,不知何人栽。——白居易《庭松》
12. 几年苍翠在仙家,一旦枝枯类海槎。不如酸涩棠梨树,却占高城独放花。——李涉《题苏仙宅枯松》
13. 月好好独坐,双松在前轩。西南微风来,潜入枝叶间。——白居易《松声》
14. 偃亚长松树,侵临小石溪。静将流水对,高共远峰齐。翠盖烟笼密,花幢雪压低。与僧清影坐,借鹤稳枝栖。——白居易《题遗爱寺前溪松》
15. 山中无尽日,寒尽不知年。
16. 一阵雨声归岳峤,两条寒色下潇湘。客吟晚景停孤棹,僧踏清阴彻上方。——狄焕《咏南岳径松》
17. 自种双松费几钱,顿令院落似秋天。能藏此地新晴雨,却惹空山旧烧烟。枝压细风过枕上,影笼残月到窗前。——曹唐《题子侄书院双松》
18. 堂下何所有,十松当我阶。乱立无行次,高下亦不齐。高者三丈长,下者十尺低。有如野生物,不知何人栽。——白居易《庭松》
19.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杜甫《古柏行》
20. 此木韵弥全,秋霄学瑟弦。空知百馀尺,未定几多年。古甲磨云拆,孤根捉地坚。何当抛一干,作盖道场前。——曹松《僧院松》
21.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王安石《孤桐》
22. 倚空高槛冷无尘,往事闲徵梦欲分。翠色本宜霜后见,寒声偏向月中闻。啼猿想带苍山雨,归鹤应和紫府云。莫向东园竞桃李,春光还是不容君。——韩溉《松》
23.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尽日,寒尽不知年。——贾岛《松下偶成》
24.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小松》
25. 凄凄百卉病,亭亭双松迥。直上古寺深,横拂秋殿冷。轻响入龟目,片阴栖鹤顶。山中多好树,可怜无比并。——《萧寺偃松》
有关格物致知精神的古诗词
致知己的古诗词
写人物精神的古诗词
致知的古诗
歌颂人物精神的古诗词
物质是精神前提的古诗词
古诗词的精神
形容人物精神的古诗词
精神百倍的动物古诗词
具有精神的古诗词
物质与精神的古诗
致知力行诗句
描写人物精神品质的古诗词
歌颂精神的古诗词
精神爱恋的古诗词
精神振作的古诗词
团结精神的古诗词
关于马精神的古诗词
劳模精神的古诗词
赞美精神的古诗词
包含精神的古诗词
攀登精神的古诗词
教学精神的古诗词
有关莲的古诗词精神
坚持精神的古诗词
传承精神的古诗词
工匠精神的古诗词
竹子精神的古诗词
精神富裕的古诗词
怀疑精神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