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歌鉴赏中的修辞手法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歌鉴赏中的修辞手法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歌鉴赏中的修辞手法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歌鉴赏中的修辞手法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这句诗是比喻胡地的雪有如春天到来后遍地的梨花一样白,诗人用梨花来衬托出胡地的边塞风光。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啊!
3、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 李白 《春思》
燕塞春草,才嫩得象碧绿的小丝, 秦地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树枝。
作者描写了人隔两地的不同景色,表达了互相相思之意。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这两句诗运用新奇的想象,生动的比喻,把春风比作“剪刀”,还拟人化地用了一个“裁”字,表现了初春柳树的美态,精心刻画出其形、其色、其神,尤其是“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一比喻,新奇、灵动又自然贴切,令人叫绝。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用满江的春水比喻满腹的仇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仇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仇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中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6、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词中他把抽象的闲情化为可感可知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不仅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 、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深得当时人们的赞赏。
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2.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8.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9.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
10.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11.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12.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3.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14.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1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对诗歌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诗歌是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文学体裁。那些被广泛运用的诗歌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为大家带来诗歌鉴赏修辞手法,快来看看吧。
学*目标:
1、熟练掌握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2、掌握诗歌修辞手法题的设题方式和答题步骤。
课前预*案
一、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用典、互文、叠字、反复、顶真等。
1、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滚滚东去的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
●例析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简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2、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①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简析: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
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简析:帆,原指挂在船桅上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这里诗人以帆代指整个船。
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简析: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比桨长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这里用樯橹代战船。
③以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去代替概括抽象的事物
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
简析:管是一种类似于笛的乐器,弦是乐器上的肠线或金属丝。这里,诗人用管弦指代音乐。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简析:金戈指金属制的戈,铁马指配有铁甲的战马。这里金戈铁马用来代指精锐部队。
3、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李白的作品中表现极为突出,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危楼高百尺等。
●例析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问: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简析: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诗歌鉴赏题中考查的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另一事物,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倒喻、较喻等。运用比喻可以突出事物特征,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化深奥抽象为浅显具体。如“一雨池塘水面*,淡磨明镜照檐楹”(刘攽《雨后池上》),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了雨后池塘水面的*静。
二、拟人。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可以使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生动。如“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写出了诗人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赵善庆《[中吕]山坡羊?燕子》),诗人把燕子趋热避寒想象成搬运寒热,让燕子带上了更多的人情味。“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海棠》),诗人怕花睡去,所以点燃蜡烛来照,以花比人,极富雅趣。
三、夸张。
夸张就是为达到某种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运用夸张,可以揭示本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四、对比。
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诗人截取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琵琶尽可以换新曲调,却换不了歌词包含的感情内容,所以说“新”与“旧”的对比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徐兰《出关》),诗人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对比鲜明。“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五、衬托。
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使诗歌更加的有内涵,读起来更加的通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歌常见的修辞手法,欢迎参考阅读!
1.比喻
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一种事物来给另一种事物打比方的修辞方法。运用比喻能够把抽象的事物或者道理说得更具体,形象,通俗易懂。比喻的三种类型:即明喻、暗喻和借喻。明喻比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比喻词有似、若、犹、像、等。暗喻将被喻体说成是喻体。常用的比喻词有是、化为、当作等。借喻即是喻体代被喻体。
2、比拟
比拟是一种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的修辞方法。比拟有拟人法和拟物法两种。如《前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月亮在两个星座之间来回,具有人的恋情和动作,这是拟人法。如《游金山寺》:“飞焰照山栖鸟惊。”将火光当作会飞的东西来写,这是拟物法。
3、 夸张
夸张是一种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法。有夸大法和缩小法两种。夸张要做到不似真实,又胜似真实。
4.排比
排比是一种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来表达情意的修辞方法。
5.对偶
对偶是一种把字数相等,语法结构相同与相似,意思有联系的两个句子或者词组成双作对地排列起来的修辞方法。对偶的种类有三种;正对、反对、串对、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正对)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反对)
6.反复
反复是一种为了强调某种事物或者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或句子的修辞方法。反复的种类:有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7.设问
设问是一种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而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的修辞方法。
8.反问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的修辞方法,如用肯定形式反问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示肯定。
9.引用
引用是一种引用别人现成的话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效果的修辞方法。引用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0.借代
借代是一种不要把所说的人与事物直接讲出来,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与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简言之,即是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的种类有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11.反语
反语是一种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的修辞方法。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12.层递
层递是一种将语言排成从小到大、从轻到重、从低到高的逐层递进与递退的修辞方法。需要时也可巧妙地综合运用。
13.顶真
顶真是一种用前一句的结尾做后一句的开头,使邻接的句子上递下接,首尾蝉联的修辞方法。
[诗歌常见的修辞手法]
古诗词12种修辞手法
想要更好地认识、体会古诗词所表现的情感内容,就必须延伸到其中所用的修辞手法、意象等知识,一起来看看古诗词中这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吧。
比喻
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替全体,用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例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壮志难酬的苦痛。
比拟
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例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例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渲染孤寂,凄清的气氛,烘托游子的哀愁。
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例如:“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蟾宫曲》)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例如:“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例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点化
点化也叫化用。它是把前人的诗文妙句融化为自己的语言的一种创作方法。
例如: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就是点化了范仲淹的《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的句子。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点化了韦应物的“西施且一笑,众人安所妍”诗句的意境。
双关
某一字、词,凭借其本身具有的语音或语意的条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就是双关。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含蓄、风趣。
例如:韦庄的《忆昔》“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
互文
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例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
拓展:
比喻
1. 《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用“烟火色”喻像烟火一样的脸色。
2.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借梨花喻雪。
3. 《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借“秋霜”喻白发。
4. 《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借“金”喻月光;“静影沉璧”借“璧”喻水中的月影。
借代
(一)全体代部分
1.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借“武陵人”代武陵某一个人。
2. 《曹刿论战》:“肉食者”借“肉食者”代大官。
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借“故人”代孟浩然。
(二)部分代整体
1. 《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借“鸡黍”代饭菜。
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这句诗是比喻胡地的雪有如春天到来后遍地的梨花一样白,诗人用梨花来衬托出胡地的.边塞风光。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啊!
3、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 李白 《春思》
燕塞春草,才嫩得象碧绿的小丝, 秦地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树枝。
作者描写了人隔两地的不同景色,表达了互相相思之意。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这两句诗运用新奇的想象,生动的比喻,把春风比作“剪刀”,还拟人化地用了一个“裁”字,表现了初春柳树的美态,精心刻画出其形、其色、其神,尤其是“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一比喻,新奇、灵动又自然贴切,令人叫绝。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用满江的春水比喻满腹的仇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仇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仇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中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6、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词中他把抽象的闲情化为可感可知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不仅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 、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深得当时人们的赞赏。
1、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无名氏《西洲曲》)
2、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白居易《琵琶行》)
3、君当作磬石,妾当作蒲苇。(无名氏《孔雀东南飞》)
4、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5、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6、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
7、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8、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出自苏轼的《中秋月》
9、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出自李贺的《马诗》
10、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出自萨都刺的《上进即事五首》之三
11、东门沽酒饮我曹,心情万事如鸿毛。出自李颀的《送陈章甫》
12、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出自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3、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出自李煜的《望江南》
14、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出自苏轼的《永遇乐》
1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 李白 〈望庐山瀑布〉
木兰诗修辞手法赏析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木兰诗修辞手法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木兰诗修辞手法赏析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诗歌,全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语言朴实自然,具有浓郁的北方民歌特色。作者运用摹状、映衬、设问、顶真、排比、对偶、夸张、借代等多种修辞手法,热情地歌颂木兰勤劳、勇敢、善良的优秀品质,赞扬了木兰不慕名利、热爱和*、热爱家乡的高尚情操。
《木兰诗》共有62句,其中54句用了修辞格,修辞手法达14种之多,还有8处用了多重修辞格,堪称使用修辞格的典范。
一、摹状
诗的开篇描写木兰织布:“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唧唧”是描摹织布机的声音,这样写,给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觉。此外,本诗还有2处用了摹状的修辞手法: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鸣溅溅”是描摹黄河流水的声音,“鸣啾啾”是描摹战马嘶鸣的声音。
二、映衬
诗中有4处用了映衬的修辞手法: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第一处以“不闻”和“惟闻”作对比,更显得木兰思虑之深。
第二处和第三处的“不闻”和“但闻”形成鲜明对比,表达木兰从军依依惜别的心情。
第四处把“作官”和“回乡”两种事物加以比较,“不用”和“愿驰”作对比,突出了木兰不爱功名利禄,只盼重返家乡的可贵品格。
三、设问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此处是两问两答,都是明知故问,自己作答,突出了木兰忧虑之深,同时有助于唤起下文,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四、顶真
诗中有3处用了顶真修辞手法: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
以上3处,下一句的开端和上一句的结尾词语相同,头尾蝉联,上递下接,语句显得明快,富有节奏。
五、排比
《木兰诗》有3处用了排比的手法: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户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这3处都是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3个或4个句子连用,增强了语句的气势。第一处描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忙碌地准备行装的情景;第二处描写木兰回到家乡,家人迎接木兰的热烈场面;第三处则是描写木兰回到久别的家乡后,走进家门和重着女装时的欣喜心情。
六、对偶
诗中有5处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朔风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此5处均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的意思,内容互相补充,音节和谐优美,富有节奏感。其中,第5处是对偶中含对偶:“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与“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形成对偶;上述两句中的“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是对偶句,“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也是对偶句。
七、夸张
诗中有3处使用了夸张手法: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在这里,对所述事物的形象、特征、程度都作了扩大的描写。“十二卷”、“十二转”、“万里”、“百千强”都非实指,而是采取“虚言多数”的手法。“十二卷”是夸张地说征兵文书下达的频繁,以突出军情的紧急;“十二转”是说木兰战功卓著,官爵越升越高;“万里”是极言征程之远;“百千强”是说木兰受到的赏赐之多;“飞”更是夸大地说明行军的快速。
八、借代
诗中有2处使用借代的修辞手法:
“朔风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变形是修辞手法吗
变形是修辞手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变形,主要是提取对象比较关键的特征进行浓缩、夸张.会更加突出所描绘对象的特征,更加富有主观色彩,比较有表现力.
其他的修辞手法介绍
一、修辞 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1.掌握并学会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对引用、对比、借代、反语也应有所了解。
2.能简要分析修辞方法在具体语言环境里的的作用。
二、应掌握的几种修辞方法
1.比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2、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 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对偶的种类有三种;正对、反对、串对、
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正对)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反对)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慧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7.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 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9.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0.借代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11.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衬托修辞手法
简 介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俗语说:「牡丹虽好,也要绿叶扶持。」用甲事物 (宾) 配衬乙事物 (主) ,就是衬托。
甲事物由于乙事物的陪衬,就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
衬托主要突出衬托的事物,而对比突出两者。
衬托,也叫映衬,按主要事物和衬托事物之间所呈现出来的不同关系,可分为正衬与反衬两种。
正 衬
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例子(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唐 李白
(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反 衬
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
例子(2):他的年纪小,器量可大。
(以年纪小衬托器量大。)
例子(3):
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海燕》高尔基
修辞手法讲解
八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借代。
一、比喻
(一)什么是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
(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三)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
(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登幽州台歌的修辞手法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下面是关于的内容,欢迎阅读!
原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注释
⑴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⑵前:过去。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⑶后:未来。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⑷念:想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⑸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涕:古时指眼泪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登幽州台歌的修辞手法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扣住“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中的“怆然”可以看出来是悲凉的。
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本篇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
同时,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式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式为: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两句的意思是:象燕昭王一类的能够礼贤下士,任人唯贤的古代明君,现在再也见不到了;而我心中所渴望出现的后贤,又还没有出现。"前贤"已远,"后贤"未来,其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愁怅跃然纸上!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意思是:想到那天地宇宙是这样久远阔大,而一个人的生命又是如此短暂,不能建功立业。我独自悲伤地流下眼泪。一个"念"字,表现了诗人包括宇宙古今,宽广无垠的精神境界;一个"独"字,又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
这首诗通过抒发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正直,多才而遭遇困厄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这首诗歌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 。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虽然只有短短四句 ,却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 :楼台高耸 ,诗人独立,临风远眺,面对雄伟壮丽的祖国山川,激情满怀,思绪万千。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元,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仓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赏析
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 击,心情郁郁悲愤。
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 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 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 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 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匆匆的修辞手法
修辞是什么呢?是研究如何选用各种语言手段以提高表达效果的一门语言科学。小学阶段对修辞的要求是: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在写作中有意识地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而在小学六年级的教材中选入《匆匆》一文,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比如文章开头:“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儿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排比句描写出一幅有静有动,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反问句与前一句形成鲜明的对比,读后引人产生联想和想象,觉得有好多事物都能再来,唯独时间不可以。心里油然而生一种淡淡的忧愁。
再如这句也写得很美:“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里运用了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多么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读到这里会有一种无奈的感觉。
还有这句:“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这句话用排比和拟人的手法从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赋予时间以人的灵性、动作的快速。读后时间之快,不可挽留的感觉非常深刻。
最后,文章以“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来结束全文,这个反问句既照应开头,又强调时间的重要性。
这篇文章篇幅短小,构思精巧,作者匠心独运地以发问句式为纽带联结全文,一步紧似一步地展露内心的思绪。通篇只有六百来字,居然用了十一次问句,其中包括疑问、设问、反问句。在一连串看似不求回答的设问中,表现了一个微妙的内心世界。
以上这些句子在整个结构中,实际上是起了个牵引情感的线头作用,通过它一层紧扣一层地点明了主题,一次一次地深化了主题。这样不落俗套的艺术构思,确是有作者独特的风格。
《匆匆》这篇文章正是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如此优美,唤起我们的联想和想象,使我们受到感染,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重新对生命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追索着生命的价值,一种对时间的来去匆匆感到惋惜的情感油然而生。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认真分析《匆匆》的修辞手法,对以后的阅读和作文都会产生深远的意义。
【修辞手法】
【备考点】
掌握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
【应考点】
要掌握几种修辞手法的特点:
1、比喻是用具体、浅显的,人们容易理解的事物去给抽象的、深奥的、人们生疏的事物打比方。一个比喻句中有本体和喻体以及比喻词。
2、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写,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和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
3、夸张是把要描写的事物有意地夸大或缩小,使其更鲜明,更突出。
4、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比肯定更强烈的情感。
5、设问也就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6、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义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句子排列起来,就是排比。
【链接考题】
1、*像太阳。(什么修辞手法)
2、千万颗雨点落在水面上,好像一群小女孩在跳芭蕾舞。(什么修辞手法)
3、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吗?(什么修辞手法)
4、是谁准确、及时地按住了大海的脉搏,使它紧随祖国前进的步伐一齐跳?是他们,战斗在海洋台站的海洋工作者。(什么修辞手法)
5、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什么修辞手法)
6、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专项突破】
一、将句子补充完整。
1、春雨像()一样细。(比喻句)
2、月亮()躲进云朵里。(拟人)
3、蓝天、白云构成()(比喻句)
4、高梁()脸、稻子()腰。(拟人句)
二、判断,是夸张句的在括号里划“√”,不是的在括号里划“×”。
1、桂花开了,十里飘香。()
2、春雨贵如油。()
3、公共汽车里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4、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
5、冬风生气地吹掉了老鸦的住宅。()
三、照样子,写句子。
例1、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
例2、鸬鹚像等待命令的士兵,整齐地排列在船舷上。
例3、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四、判断下列句子是否用了修辞手法,如果运用了,在括号里注明类型;没有运用则在括号里划“×”。
1、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
2、人群在欢跃,小草也从地下伸出头来向人们微笑。()
3、旷野里一片黑暗,天地交融在一起,什么也看不见。()
4、我好像在哪儿见过你。()
5、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6、他是在介绍白杨吗?不是的,他是在表白自己。()
7、清清的溪水,照着蓝天的影子、照着彩霞的影子、照着山上松树林的影子、照着行人来往的影子。()
初中修辞手法有哪些?
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修辞手法一共有63大类,79小类。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初中修辞手法有哪些,希望对你有帮助。
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对比、借代、反语。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常见考法
修辞手法的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拟写题。解答修辞试题,不仅要正确辨析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修辞方法,还要注意体会修辞方法在特定语境中的积极作用和表达效果,避免比喻不贴切、比拟不当、夸张失真和排比生硬等问题。
误区提醒
例析:下面一句话属于一般性的描写,请发挥你的想象,增加一些词语或句子,使用夸张、拟人的手法,使其传达出一种炎热难耐的`意境。
盛夏的中午,太阳发着光,树上的蝉儿鸣叫着,小草立在路边。
盛夏的中午,
答案示例:盛夏的中午,太阳发着刺眼且毒辣辣的白光,(使人眩晕,)树上的蝉儿烦躁地声嘶力竭地鸣叫着,小草耷拉着头(脑袋),无精打采地立在路边。
分析:这是一道*似于扩写句子的试题,要求考生把一个一般性描写炎夏的句子,用上夸张、拟人的手法,添加一些词语和句子写出其难耐的炎热程度来。解答这道题,考生必须在给定的句子基础上做,要用上夸张、拟人两种手法,要动用自己的知识储备添加词和句,把炎热难耐的盛夏中午写具体、写生动。
例析:根据下面文字的内容,用排比句概括苏州的美。
苏州的美是古典的。哪怕是一木一石,它也是那么优雅,那么庄严。它一会儿叫你想起我们伟大的历史,一会儿叫你温*许多美丽的传说。含蓄也是苏州的美。要是不下一番搜寻的工夫,你就别想领略它。苏州人从来不喜欢在你面前夸口。他只是带着恬淡的笑容,引你走到那儿,直到你在他面前发出大声的惊叹。苏州的美还呈现出它的多样性。在苏州,你喜欢古朴,请到沧浪亭;你爱好清幽,就去拙政园;你喜欢疏朗,不妨到怡园;你倾向于深邃,这儿有狮子林。
答案示例:苏州的美是古典的,苏州的美是含蓄的,苏州的美是多样的。
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材料按排比要求写句的试题。考生失分之处在:离开材料写排比句,所写的排比句不能概括苏州的美。比如,有的考生误将优雅庄严恬淡古朴等词视为对苏州美的概括,而导致错答失分。解题方略是,抓语段中的关键词或中心句。
古诗歌鉴赏中的修辞手法
鉴赏古诗中的修辞手法
古诗鉴赏的非修辞手法
考修辞手法的古诗鉴赏题
鉴赏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古诗文鉴赏修辞手法的题
古诗词鉴赏中修辞手法的作用
古诗当中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词古诗中
含修辞手法的古诗
诗句的修辞手法
古诗的修辞手法兴
古诗的修辞手法题
用修辞手法编的古诗
写修辞手法的古诗
古诗山中的修辞手法
古诗中的虚指是修辞手法
古诗中的14种修辞手法
高中有修辞手法的古诗
修辞手法句子
句子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句子
有修辞手法的句子
修辞手法的句子是
蜂的古诗修辞手法
作用修辞手法的古诗
秋词古诗的修辞手法
诗词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句子和赏析
引用修辞手法的古诗
伤感春花的古诗白居易
忆父的古诗中长的读音
古诗的标题及作者
从古诗中收获的生命的意义
望洞庭的古诗的作者是谁
大梅沙的古诗
咏煤炭算廉洁的古诗吗
描写塘栖八字桥的古诗
无音讯的古诗词
兑字开头的古诗
突然出现的古诗词
上午好的古诗词
画的古诗画中的景物
贝的古诗反义词*义词
古诗八十首的第十一首
有含字的优美古诗
古诗里花木的意义
体现水的特点的古诗
军人气势的古诗
饿着肚子的古诗
台湾读古诗词的小朋友
鸟鸣间的古诗注释
重坚守工作的古诗
描写山村若隐若现的古诗词
关于秋冬植物的古诗文
形容事业重新开始的古诗
送给女孩的古诗祝福
读完长征古诗后的感受
关于元宵节的古诗加意思
表达水好喝的古诗词
钟汉良写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