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典情韵古诗的体会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典情韵古诗的体会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典情韵古诗的体会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典情韵古诗的体会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古典舞的身韵
*古典舞是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起源于*古代,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一个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的独立舞种和体系。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典舞的身韵,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典舞
*古典舞,起源于*古代,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它融合了许多武术、戏曲中的动作和造型,特别注重眼睛在表演中的作用,强调呼吸的配合,富有韵律感和造型感,独有的东方式的刚柔并济的美感,令人陶醉。*古典舞主要包括身韵、身法和技巧。身韵是*古典舞的内涵,每个舞蹈的韵味不同,两个人跳同样动作,韵味都不同。身法则是指舞姿还有动作。根植于*传统文化沃土的古典舞蹈非常强调“形神兼备,身心互融,内外统一”的身韵。神韵是*古典舞的灵魂。神在中而形于外,“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意念情感造化了身韵的真正内涵。
形
*舞在人体形态上强调“拧、倾、圆、曲,仰、俯、翻、卷”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气质美。从出土的墓俑和敦煌壁画中不难看出这一点是由古至今一脉相承而不断发展演变的。如秦汉舞俑的“塌腰蹶臀”、“翘袖折腰”、唐代的“三道弯”、戏曲舞蹈中的“子午相”“阴阳面”“拧麻花”,*民间舞的“辗、拧、转、韧”等无一不贯穿着人体的“拧、倾、圆、曲”之美。
神
在*舞身韵的基本动作要素中,神韵是一个异常重要的概念。神是泛指内涵、神采、韵律、气质。任何艺术若无神韵,就可以说无灵魂。在古典舞中人体的运动方面,神韵是可以认识的,也是可以感觉的。而且正是把握住了“神”,“形”才有生命力,才能体味舞蹈所包涵的真实意境。
“心、意、气”是“神韵”的具体化。在心这一概念中,强调内涵的气蕴、呼吸和意念。可以说,没了韵就没了*古典舞。没了内心情感的激发和带动,也就失去了*古典舞最重要的光彩。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是传神的工具”,而眼神的“聚、放、凝、收、合”并不是指眼球自身的运动,而恰恰是受内涵的支配和心理的节奏所表达的结果,这正是说明神韵是支配一切的.。“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这一口诀形象、准确的表达了形和神的相互关系与内在联系。
劲
“劲”即赋予外部动作的内在节奏和有层次、有对比的力度处理。*古典舞的运行节奏与有规则的2/4,3/4,4/4式的音乐节奏不大相同。它往往是在舒而不缓、紧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自由而又有规律的“弹性”节奏中进行的。
“劲”不仅贯穿于动作的过程中,在结束动作时的劲更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戏曲、芭蕾舞、武术套路都是十分重视动作结束前的瞬间节奏处理,*古典舞更不例外,它有如下几种典型的亮相劲头:“寸劲”一一体态、角度、方位均已准备好,运用一寸之间的劲头来“画龙点睛”;“反衬劲”──给予即将结束的体态造型的一个强度很大的反作用力,从而强化和烘托最后造型;“神劲”──一切均已完成,而用眼神及肢体作延伸之感,使之“形已止而神不止”。
律
“律”这个字它包涵动作中自身的律动性和运动中依循的规律这两层含义。一般说动作接动作必须要“顺”,这“顺”是律中之“正律”,动作通过“顺”似乎有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之感。“不顺则顺”的“反律”也是古典舞特有的,可以产生人体动作千变万化、扑朔迷离、瞬息万变的动感。“逢冲必靠、欲左先后、逢开必合、欲前先后”的运动规律,正是这些特殊的规律产生了古典舞的特殊审美性。无论是一气呵成、顺水推舟的顺势,还是相反相成的逆向运势,或是“从反面做起”,都是体现了*古典舞的圆、游、变、幻之美,这正是*“舞律”的精奥之处。
拓展:*古典舞身韵教学中的气息训练
在*古典舞身韵的教学中,首先要接触的就是“气息”的训练,这里的“气息”是指人的生理“气息”在形体动态中的艺术化投射。*古典舞不仅以“气息”作为外部姿态的某种推动力,即由人体内的深呼吸带动肢体的运动和变化。*古典舞身韵是由元素变化、发展而来,“提、沉、冲、靠、含、腆、移”等元素本身是与“气息”不可分割的,而解决“气息”的问题也是古典舞身韵教学中最本质的训练目的,它作为“身韵”教学中的重要训练内容而贯穿始终。
一、“气息”与动作形态的配合
一切外部的动作、舞姿、体态、线路都称之为“动作形态”,一切内在的气韵、气息、意念、神采都可以称之为“韵”。*古典舞身韵讲究“神形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因此,身韵教学不仅在动作质地上有着严格的要求,还应该在韵律和美感上给予充分的启发和体验。在训练中,当学生明确了“气息”的要求,就会有利于他们改变为动作而动作,为模仿而模仿的被动现象。“气息”也作用着肢体动作的过程,会直接影响着舞蹈风格的表现。“气息”的形式、时机、节奏等也要随着舞蹈肢体动作随之调节。正确的“气息”能使动作充满活力并圆润流畅,同时“气息”的大小也会使人体外在形态产生变化。从而使动作更具有生命力,来增添舞蹈的魅力。可以说,气息过程与动作表现过程是时刻联系在一起的。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古典舞基本元素中由小的上下“气息”造成了“提沉”元素,而加大上下“气息”幅度就会将基本元素扩大成“含仰”。由此可见,“气息”与*古典舞中“形”的审美意识有着紧密关系。舞蹈除了需要正常的“气息”和用身体动作来表现作品以外,更重要的是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作品的中心思想。
二、情感是“气息”的原动力
情感表现是指将内部情感通过某种形式呈现与外部,以影响和作用于他人。“气息”和表情是情感表现的基础,想象是舞蹈表演的内在支柱。首先,“气息”是因为人的情感而存在的,是在生命状态下对情感信息的传递,是内在的具有穿透力的传递。通过想象进入情感状态,用气息和表情来传递内心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达到“身心一体、内外统一”的“无形”境界。对于一个舞者而言,“气息”是很重要的修养之一,因为心与形的高度统一必须要有”气息”的配合。如悲伤时气息是长吸短吐,动律以旁提为主;高兴时气息是快吸快吐,动律主要以横拧、闪、点为主;愤怒时气息是短吸长吐,动律以立圆、凝、倾为主等。舞蹈表演艺术中的“气息”是对生活的体验、再现和升华。只有气息流动在身体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我们才会真正感动。如何使内在“气息”与情感相一致,使情感的表现在特定动作中得到体现,在教学中还需要不断探索。
三、“气息”与力的关联
身体运动中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力”的形态,实际都是有“气息”控制的。“力”通过“气息”来展示,“气息”又顺“力”而来。在日常的教学及训练中,对气息的系统规范训练是最为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常,气息控制的长短直接影响着动作的力,它是动作力量产生的预备。例如,行如流水的控制力,亮相刹那间的凝聚力,或如明快洒脱的身段和富有弹性小巧的寸劲,这正体现了*古典舞的“手眼身法”。通过控制呼吸的大小,可以运用它来贯穿舞蹈中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流畅度,从而找到舞蹈表演中肢体的“延伸感”,使舞者完美地做出各种舞姿,同时也牢牢地吸引住观众的视线和心理,利用这些手段,从而淋漓尽致地表现舞蹈作品。
完美的“气息”运用有着它独特的重要性,舞蹈是以肢体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门类,赋予舞蹈灵魂的是神和韵,“气息”不仅仅给舞蹈人物形象以生命,还赋予了作品特有的审美倾向。把握好舞蹈“气息”的正确运用,时刻在作品人物身上用神韵贯通,才能成功的塑造好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可见正确的“气息”运用方法在舞蹈中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训练环节。
古典诗词的声韵美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的诗歌作品。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典诗词的声韵美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汉语有一个与世界上普遍使用的拼音文字显著不同的特点,就是使用单音节字,字与字之间搭配组成词,由词再组成句,由句再组成文。因此,对*文学来说,最基本的成分就是字。要想文章流畅、声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首先就要考究字以及字与字之间的声律,这在可以歌唱的诗词中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诗词的语言要有乐感:诵唱时金声玉振,听读时抑扬悦耳、声调悠扬,这才是诗词的佳境。声律的重要性,首先是陆机在《文赋》中提出的:“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作为文章的外在形式,声音的高下更迭非常重要,他就像物体外表的色彩一样,没有它就会黯然失色。刘宋时期著名的文章家和史学家范晔在给外甥的信中也谈到声律的重要性,他认为论文作诗,首先要“性别宫商,识清浊”,而“观古今文人,多不全了此处,纵有会此者不必从根本上来”(《狱中与诸甥书》)。到了齐永明年间,诗歌声律上的要求首先被周颙和沈约提了出来:周颙的《四声切韵》,沈约的《四声谱》从理论上皆系统地对此加以阐述,诸如“四声”、“八病”等。谢朓、王融等名诗人则在创作上加以呼应,产生了对后世影响巨大的“永明体”。“永明体”在题材、用事上虽也有自己的要求,但最大的特点就是音律协调、对仗工整。到了唐代,初唐诗人沈佺期、宋之问又在此基础上“回忌声病,约句准篇”,使律诗不仅在音韵对仗、起承转合方面形式更加缜密整齐、新巧工致,而且符合粘附的规则,使律诗完全定型。从此以后,律诗作为音韵协调、对仗工整的新体诗逐渐取代古体,成为*古典诗词创作中主要的体裁。
律诗定型后,唐以后的*古典诗人更加讲究声律之美,杜甫说自己“老来渐于声律细”,又说自己“新诗改罢自长吟”,所谓“长吟”看看能否朗朗上口应当是其主要方面。王昌龄在《诗格》中强调了对仗的重要,并把诗歌的对仗分为五类:“一曰势对。二曰疏对。三曰意对。四曰句对。五曰偏对”。宋代的江西派,明代的前后七子,清代沈德潜的格律派对诗歌的格律声韵从理论到创作实践则提出更多、更为具体的要求。
至于诗歌格律方面的具体要求,各种谈诗歌作法的书籍可谓汗牛充栋,这里撮其要,讲两个方面:
一、构成诗歌格律的三要素
*古典诗歌以格律来区分,可以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大类。古体诗又称古风或古诗,每首没有一定的句数,不讲对仗,也不拘*仄。虽要求押韵,但并不严格。*体诗又称律诗,是初唐以后才定型的新诗体,它对每首诗的句数、字数、*仄、押韵、对仗皆有严格的要求。
律诗根据句数和字数的不同,大致又可以分为三种:律诗、排律和绝句。律诗八句,如每句五字称五言律诗,每句七字称七言律诗。排律又叫长律,至少十句以上,有时达一、二百句。排律一般是五言,很少有七言。绝句又称截句,即截取律诗的一半,为四句。每句五字称五绝,每句七字称七绝。无论是律诗、排律或绝句,都必须讲究*仄、对仗和押韵,其中*仄最为重要。
1、*仄
这在律诗作法中最为重要。*仄是根据古代汉语的声调来确定的。古汉语有四个声调,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其中*声属于“*”,上声、去声和入声皆属于“仄”。*声*坦,仄声短促,有高低变化。所谓“*声*调莫低昂,上声高呼猛力强。去声低回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这样,*仄交错,就可以使声音发生多样变化,听起来波澜起伏,铿锵悦耳。
汉字一字一音,有几个字就有几个音节。但在律诗中一般都是两个字构成一个节奏或音组,所以又称之为双音节。由于律诗无论五言还是七言,每句的字数都是奇数,所以又总有一个单音节。这样:五言诗每句就有三个节奏,两个双音节、一个单音节;七言诗就有四个节奏,三个双音节,一个单音节。是“*”是“仄”即按音节的划分在一句中交错使用。另外律诗在结构上每两句相配,称为一联。第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每一联的上句叫出句,下一句叫对句。
律诗的押韵一般只押*声韵,所以对句的最后一字必须是*声字,出句的最后一字则可*可仄。一联之中出句和对句*仄相反的叫“对”,*仄相同的叫“粘”律诗对“粘”和“对”要求很严,该“对”不“对”,该“粘”不“粘”,就叫“失对”、“失粘”,是作律诗的大忌(如故意“失对”、“失粘”,叫“拗体”,是律诗另一种作法,在下面的“拗救之美”中专论)。
*仄在律诗中使用的规律是:在一句之中交错使用,在一联的出句和对句中相对,在上下联之间则相粘,如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
其中上句“好雨知时节”与下句“当春乃发生”;上句“随风潜入夜”与下句“润物细无声”;上句“野径云俱黑”与下句“江船火独明”;上句“晓看红湿处”与下句“花重锦官城”之间为“对”。“当春乃发生”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与“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与“晓看红湿处”之间为“粘”。
律诗的*仄格式是固定的,以第一句句末两字的*仄来划分,基本上有四种格式:**脚、仄*脚、*仄脚、仄仄脚。
七绝的四种格式如下:(下面诗句中的黑体字为可*也可仄)
第一种:**脚,如李白《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仄仄仄**,仄仄**仄仄*。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仄仄***仄仄,**仄仄仄**。
第二种:仄*脚,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仄仄**仄仄*,**仄仄仄**。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仄仄**仄,仄仄**仄仄*。
第三种:*仄脚,如白居易《忆杨柳》:
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
**仄仄**仄,仄仄**仄仄*。
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仄仄***仄仄,**仄仄仄**。
第四种:仄仄脚,如杜牧《念昔游》:
十载飘然绳检外,樽前自献自为酬。
仄仄***仄仄,**仄仄仄**。
秋山春雨闲吟处,遍倚江南寺寺楼。
**仄仄**仄,仄仄**仄仄*。
四种格式中,第二种仄*脚最为常见,第三种*仄脚则少见。七绝的这四种格式是律诗中最基本格式,七律、五律、五绝的四种格式都是在此基础上加以变化的。其中七律的第一种格式就是七绝的第一种加第三种,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仄仄仄**,仄仄**仄仄*。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仄仄***仄仄,**仄仄仄**。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仄仄**仄,仄仄**仄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仄仄***仄仄,**仄仄仄**。
七律的第二种格式即是七绝的第二种加第四种,如温庭筠的《题李处士旧居》:
水玉簪头白角巾,瑶草寂历拂轻尘。
中国古典诗词的声韵美
中国古典诗词的声韵美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之八 汉语有一个与世界上普遍使用的拼音文字显著不同的特点,就是使用单音节字,字与字之间搭配组成词,由词再组成句,由句再组成文。因此,对中国文学来说,最基本的成分就是字。要想文章流畅、声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首先就要考究字以及字与字之间的声律,这在可以歌唱的诗词中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诗词的语言要有乐感:诵唱时金声玉振,听读时抑扬悦耳、声调悠扬,这才是诗词的佳境。声律的重要性,首先是陆机在《文赋》中提出的:“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作为文章的外在形式,声音的高下更迭非常重要,他就像物体外表的色彩一样,没有它就会黯然失色。刘宋时期著名的文章家和史学家范晔在给外甥的信中也谈到声律的重要性,他认为论文作诗,首先要“性别宫商,识清浊”,而“观古今文人,多不全了此处,纵有会此者不必从根本上来”(《狱中与诸甥书》)。到了齐永明年间,诗歌声律上的要求首先被周颙和沈约提了出来:周颙的《四声切韵》,沈约的《四声谱》从理论上皆系统地对此加以阐述,诸如“四声”、“八病”等。谢朓、王融等名诗人则在创作上加以呼应,产生了对后世影响巨大的“永明体”。“永明体”在题材、用事上虽也有自己的要求,但最大的特点就是音律协调、对仗工整。到了唐代,初唐诗人沈佺期、宋之问又在此基础上“回忌声病,约句准篇”,使律诗不仅在音韵对仗、起承转合方面形式更加缜密整齐、新巧工致,而且符合粘附的规则,使律诗完全定型。从此以后,律诗作为音韵协调、对仗工整的新体诗逐渐取代古体,成为中国古典诗词创作中主要的体裁。
律诗定型后,唐以后的中国古典诗人更加讲究声律之美,杜甫说自己“老来渐于声律细”,又说自己“新诗改罢自长吟”,所谓“长吟”看看能否朗朗上口应当是其主要方面。王昌龄在《诗格》中强调了对仗的重要,并把诗歌的对仗分为五类:“一曰势对。二曰疏对。三曰意对。四曰句对。五曰偏对”。宋代的江西派,明代的前后七子,清代沈德潜的格律派对诗歌的格律声韵从理论到创作实践则提出更多、更为具体的要求。
至于诗歌格律方面的具体要求,各种谈诗歌作法的书籍可谓汗牛充栋,这里撮其要,讲两个方面:
一、构成诗歌格律的三要素
中国古典诗歌以格律来区分,可以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大类。古体诗又称古风或古诗,每首没有一定的句数,不讲对仗,也不拘*仄。虽要求押韵,但并不严格。*体诗又称律诗,是初唐以后才定型的新诗体,它对每首诗的句数、字数、*仄、押韵、对仗皆有严格的要求。
律诗根据句数和字数的不同,大致又可以分为三种:律诗、排律和绝句。律诗八句,如每句五字称五言律诗,每句七字称七言律诗。排律又叫长律,至少十句以上,有时达一、二百句。排律一般是五言,很少有七言。绝句又称截句,即截取律诗的一半,为四句。每句五字称五绝,每句七字称七绝。无论是律诗、排律或绝句,都必须讲究*仄、对仗和押韵,其中*仄最为重要。
1、*仄
这在律诗作法中最为重要。*仄是根据古代汉语的声调来确定的。古汉语有四个声调,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其中*声属于“*”,上声、去声和入声皆属于“仄”。*声*坦,仄声短促,有高低变化。所谓“*声*调莫低昂,上声高呼猛力强。去声低回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这样,*仄交错,就可以使声音发生多样变化,听起来波澜起伏,铿锵悦耳。
汉字一字一音,有几个字就有几个音节。但在律诗中一般都是两个字构成一个节奏或音组,所以又称之为双音节。由于律诗无论五言还是七言,每句的字数都是奇数,所以又总有一个单音节。这样:五言诗每句就有三个节奏,两个双音节、一个单音节;七言诗就有四个节奏,三个双音节,一个单音节。是“*”是“仄”即按音节的划分在一句中交错使用。另外律诗在结构上每两句相配,称为一联。第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每一联的上句叫出句,下一句叫对句。
律诗的押韵一般只押*声韵,所以对句的最后一字必须是*声字,出句的最后一字则可*可仄。一联之中出句和对句*仄相反的叫“对”,*仄相同的叫“粘”律诗对“粘”和“对”要求很严,该“对”不“对”,该“粘”不“粘”,就叫“失对”、“失粘”,是作律诗的大忌(如故意“失对”、“失粘”,叫“拗体”,是律诗另一种作法,在下面的“拗救之美”中专论)。
*仄在律诗中使用的规律是:在一句之中交错使用,在一联的出句和对句中相对,在上下联之间则相粘,如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
其中上句“好雨知时节”与下句“当春乃发生”;上句“随风潜入夜”与下句“润物细无声”;上句“野径云俱黑”与下句“江船火独明”;上句“晓看红湿处”与下句“花重锦官城”之间为“对”。“当春乃发生”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与“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与“晓看红湿处”之间为“粘”。
律诗的*仄格式是固定的,以第一句句末两字的*仄来划分,基本上有四种格式:**脚、仄*脚、*仄脚、仄仄脚。
七绝的四种格式如下:(下面诗句中的黑体字为可*也可仄)
第一种:**脚,如李白《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仄仄仄**,仄仄**仄仄*。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仄仄***仄仄,**仄仄仄**。
第二种:仄*脚,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仄仄**仄仄*,**仄仄仄**。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仄仄**仄,仄仄**仄仄*。
第三种:*仄脚,如白居易《忆杨柳》:
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
**仄仄**仄,仄仄**仄仄*。
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仄仄***仄仄,**仄仄仄**。
第四种:仄仄脚,如杜牧《念昔游》:
十载飘然绳检外,樽前自献自为酬。
仄仄***仄仄,**仄仄仄**。
秋山春雨闲吟处,遍倚江南寺寺楼。
**仄仄**仄,仄仄**仄仄*。
四种格式中,第二种仄*脚最为常见,第三种*仄脚则少见。七绝的这四种格式是律诗中最基本格式,七律、五律、五绝的四种格式都是在此基础上加以变化的。其中七律的第一种格式就是七绝的第一种加第三种,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仄仄仄**,仄仄**仄仄*。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仄仄***仄仄,**仄仄仄**。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仄仄**仄,仄仄**仄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仄仄***仄仄,**仄仄仄**。
七律的第二种格式即是七绝的第二种加第四种,如温庭筠的《题李处士旧居》:
水玉簪头白角巾,瑶草寂历拂轻尘。
古典唯美古诗句
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
1、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求凰·琴歌》
2、汉霄苍茫,牵住繁华哀伤,弯眉间,命中注定,成为过往。
3、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一剪梅》
4、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生查子·元夕》
5、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
6、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7、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
8、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9、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山中送别》
10、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相思》
11、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无题》
12、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赠别·其二》
13、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秋风词》
14、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清*调词》
15、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
16、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
1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
18、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长相思》
1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20、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柳永》
2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
22、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别严士元》
23、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更漏子》
2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
2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2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
2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
28、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无题》
29、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花月痕》
30、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雨霖铃》
3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2、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木兰花》
3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34、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玉楼春》
35、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金缕衣》
36、夜雨染成天水碧。有些人不需要姿态,也能成就一场惊鸿。
3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
38、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秋风词》
39、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相思》
40、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新添声杨柳》
41、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千秋岁》
4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水调歌头》
43、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
44、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南浦别》
4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题西林壁》
46、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
47、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
48、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
49、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古典舞身韵有哪些特征
*古典舞在我国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同时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艺术结晶。下面小编从形、神、劲、律四大方面为大家介绍*古典舞身韵的特征,欢迎参考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形
1、形的概念
形指外在直观的体态或动作,它表现为万千的体态和变化的动作以及之间的连接。“形”是艺术表现形式最基本的特征,没有“形”就失去了表现艺术特征最直接的媒介。所以“形”在身韵当中的作用是基础也是最原始的。
2、形的特征
(1)“形”的艺术特征在于“拧、倾、圆、曲”的基本形态和舞形姿态。
不管是造型或者是动作都是在“拧、倾、圆、曲”的基本形态和舞形舞姿下完成的,所以是这些细小的特征给“形”增添了丰富多彩的“表情”。*时我们所做的造型基本上都是通过身体各部分的拧倾,形成不同角度的配合,从而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立体感强的造型。身韵当中的动作轨迹大多以划圆为主,人体的运动路线都是以呈现圆或圆弧,强调以腰为轴的“*圆、立圆、八字圆”运动路线;而身韵的“形、神、劲、律”四大核心特征中的“形”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身韵中“形”的特征,一是指“*圆、立圆、八字圆”的运动轨迹;二是指动作呈现“拧倾圆曲”的外部形态特征。另外,舞蹈的生命力不单单只是停留在静止的“形”上,而是在于运动的过程上定位为“圆”的艺术,“形”离不开运动中的“圆”和“游”这两个特征。
(2)“形”的特征在于遵循“起于心、发于腰、行于体”的艺术规律。
“身韵”当中的“形”这个特征,可以概括为以“拧、倾、圆、曲”的体态美为重点,以腰部的动律元素为基础,以“*圆、立圆、八字圆”的运动路线为主体的形态与动作。
古典舞身韵,是以八大基本动律元素为代表的多种以腰为轴的动作。从动作的技法和方法上来分析,形**体“三圆”运动的根本关键在于腰部,腰部是这些动作的发力点以及中心。其次,无论我们做任何动作,都要先从内心的念想和意识开始,由腰底发力从而发展延伸到全身的整体运动。这也是“身韵”的特征之一。
二、神
1、神的概念
“神”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神韵”,这个词不仅是在舞蹈当中,在万物中都是异常重要的。任何艺术若没有了神韵,就相当失去了生命。“神韵”是一种内在的、发自内心的微妙感觉,也是在舞蹈训练和艺术表现当中真正目的所在。身韵的灵魂所在,则是能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它的.“神韵”所在。
2、“神”的特征
“神”的艺术特征是遵循“心、意、气”的规律而运动。舞蹈开展前,遵循“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所谓“心、意、气”这正是“神韵”的具体化。它的真正含义是通过自身自觉的意识、意念和感觉来支配诠释舞蹈动作,并且起着主导支配的作用。自觉的意识同时也包括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我们在表现作品的时候,要想真正将它的“神韵”体现出来,内心丰富的艺术想象和情感的处理十分重要。我们在“形”中谈到的“动律元素”和“*圆、立圆、八字圆”的运动,事实上无一不是与主观的意念紧密相连的,即便是一个最简单的“提沉”,也是依据意念支配,结合“心、意、气”的规律而运动的。
三、劲
1、劲的概念
动作内在节奏当中的层次、力度以及轻重缓急的处理就是“劲”。在动作过程当中,力度的运用是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之分的,就像文章当中的标点符号感觉一样。“劲”这个舞蹈节奏的标点符号正是通过人体动作表达出来的。所以“劲”的运用,也使韵律更加清晰明了。
2、劲的特征
(1)“劲”的特征在于“点、线”的概念
舞蹈当中点线之间的连接以及点线主次的表现就是靠“劲”来诠释的。用点和线来明确动作外部经过的路线和节奏处理的强弱是非常重要的。在古典舞中,肢体运动的节奏规律不是匀速的,而是在“慢而不断、快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自由且有变动规律的节奏中进行的。此外,动作力度的大小也不是*均分布的,它们有轻、重、缓、急、强、弱、快、慢等区别,而这些都将是通过形体的动作主体表现出来的,这样就要求舞者懂得适当地去运用“劲”来把动作表现出来。
(2)“劲”的特征在于各种类型“劲”的表现
古典舞的身韵非常重视“亮相”的处理。这个“亮相”所要使到的劲,是猛然收起而突然停止的一种“寸劲”,要用的恰到好处才能凸显舞蹈的意念。还有身体下压的“反衬劲”等,这也是身韵当中非常显著的特征。
四、律
1、律的概念
“律”就是身韵当中规律性和动作路线中所要依循的律动性。正常动作之间规律的连接要注意“顺畅”,动作顺畅就能一气呵成。但是我们也从古典舞身韵当中发现许多“反律”,也产生出奇峰叠起的效果。
2、“律”的特征
(1)“正律”性
所谓“正律”,就是一切正常的规律,一切顺畅的动作或者之间的连接。例如我们的八大元素,在组合或动作的时候,基本上是按元素排列的顺序去做的。若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顺畅,动作才能够一气呵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律当中的“正律”。
(2)“反律”性
①整体动作的“反律”
这里我们所说的“反律”,就是指动作从反面做起的法则。可以产生人体动作千变万化、扑朔迷离、瞬息万变的感觉。从具体动作来看,古典舞有“一切从反面做起”之说,“逢沉必提、逢冲必靠、逢前必后、逢左必右”都是古典舞特有的“反律”。
②动作和体态之间的“反律”
我们用“双晃手”为例具体说明:在做“双晃手”的时候,当双臂向左晃动的时候,身体却有向右拉伸之意,这就是动作和体态之间的“反律”。这样的动作会让人有圆润饱满的感觉,也使动作充满了延伸和韵味,这些“反律”也是古典舞所特有的。
古典诗词的体例流变
1、中国文学现实主义的源头《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类。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诗经》在形式上是四言诗,如我们所学的《关雎》、《蒹葭》,就其语言而言,我们有很多成语就出于其中,如投桃报李、一日三秋、万寿无疆等,我们所学的《关雎》中就有,如辗转反侧(这个内容由学生回答)。
2、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源头楚辞
楚辞,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楚辞》的代表人物屈原(前340?-前278年),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爱国诗人。
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篇浪漫主义抒怀诗,也是楚辞的代表作品。由此,世人称楚辞为骚体诗,并与《诗经》并称诗骚或风骚。
《楚辞》的句式为七言,*代以来,人们越来越趋向于一个共同的认识,即七言诗主要源于楚辞。
3、汉赋
汉代文人的主要诗歌形式,因为我们还没有学到相关作品,这里就不作具体介绍。
4、《古诗十九首》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古诗十九首》的名称最初出现在萧统所编撰的《昭明文选》中。关于这十九首古诗的作者,向来有多种推测。但千余年来,种种推测都因证据不充分而没有被确认。不但这十九首古诗的作者难以确认,而且他们的写作年代也非常模糊。最通常的说法是认为这十九首古诗词兼两汉,就是说这其中既有西汉的作品,也有东汉的作品。当今普遍看法是认为这十九首古诗都是东汉末年的作品。其实,无论它的作者是谁,作品的创作年代如何,这些都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这十九首古诗不仅是文人所创作的最早,也是最成熟的五言古诗,而且在人们阅读它们的时候,还能够获得感情上的`同鸣。它所描写的感情范围大致上有三种:一是离别的伤感,比如《迢迢牵牛星》;二是失意的沮丧;三是对人生无常的恐惧。这三种感情都是人类普遍拥有的感情基调,所以,当阅读这十九首古诗的时候,读者不免把自己的感*彩融入其中,自然就容易引起共鸣了。这也就是这十九首古诗流传千余年,依旧为广大读者所推崇的原因。
如我们所学过的《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此诗写天上一对夫妇牵牛和织女,视点却在地上,是以第三者的眼睛观察他们夫妇的离别之苦。这首诗一共十六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韵词,即迢迢、皎皎、纤纤、盈盈、脉脉。(这个内容由学生回答)这些叠音词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若现于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可以说,这首诗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技巧,以使这些诗成为中国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5、乐府诗
在中国中古时期的汉魏两晋南北朝时代,*一直设置着管理音乐和歌曲的专门官署乐府,负责采集和编制各种乐曲,配诗演唱。这些配乐演唱的诗歌,就称为乐府诗,也简称乐府。乐府原指音乐官署,后来也用以称乐府诗。现存乐府诗数量众多,其中有不少采录民间歌谣,更多的是文人作品,两方面都有不少优秀作品。大量的文人作品,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民歌的影响。乐府诗原是配合音乐的,但后来许多文人作品,只是用乐府体写作,并不配乐。唐代的新乐府辞更是如此。
乐府诗人们一般按其地域将其分为南朝乐府和北朝乐府诗二类,南朝乐府的歌辞内容,绝大部分是抒写男女情爱,感情热烈而又缠绵,但显得狭窄单调。形式大抵为五言五句(但不调*仄),语言清新自然。而北朝乐府则内容比较广泛,涉及战争、行役、婚姻、爱情、人民贫苦生活等各个方面。体式也很短小,多数为每首四句。它们表情慷慨豪爽,语言刚健直率,风格与南朝乐府迥然不同。如《木兰诗》,是一篇长篇叙事诗,它塑造了一个光辉的女性形象,艺术性也很强,因此为后代广大读者所喜爱。
到了唐代,有不少诗人借用乐府旧题,创作了大量的乐府诗,也有一部分诗人另创新题,进行乐府诗的创作。因此*把这些学*乐府技法、风格创作的诗歌通称为古风,这类作品如李白的《将进酒》、《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古典诗经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典诗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宛丘
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
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翿。
○ 东门之枌
东门之枌,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穀旦于差,南方之原。不绩其麻,市也婆娑。
穀旦于逝,越以鬷迈。视尔如荍,贻我握椒。
○ 衡门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
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取妻,必宋之子?
○ 东门之池
东门之池,可以沤麻。彼美淑姬,可与晤歌。
东门之池,可以沤纻。彼美淑姬,可与晤语。
东门之池,可以沤菅。彼美淑姬,可与晤言。
○ 东门之杨
东门之杨,其叶牂牂。昏以为期,明星煌煌。
东门之杨,其叶肺肺。昏以为期,明星晢晢。
○ 墓门
墓门有棘,斧以斯之。夫也不良,国人知之。知而不已,谁昔然矣。
墓门有梅,有鸮萃止。夫也不良,歌以讯之。讯予不顾,颠倒思予。
○ 防有鹊巢
防有鹊巢,邛有旨苕。谁侜予美?心焉忉忉。
中唐有甓,邛有旨鷊。谁侜予美?心焉惕惕。
○ 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 株林
胡为乎株林?从夏南!匪适株林,从夏南!
驾我乘马,说于株野。乘我乘驹,朝食于株!
○ 泽陂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彼泽之陂,有蒲与蕳。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寤寐无为,中心悁悁。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 鹊巢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 采蘩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 草虫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 采蘋
古典的爱情诗句(精选160句)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诗句都不陌生吧,诗句具有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点。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诗句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典的爱情诗句(精选160句),欢迎大家分享。
1、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江淹《古离别》
2、春思乱,芳心碎。惠洪《千秋岁半身屏外》
3、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陈叔达《自君之出矣》
4、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断肠。曹丕《燕歌行》
5、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6、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文廷式《蝶恋花》
7、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杜秋娘《金缕衣》
8、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李白《清*调之二》
9、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
10、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黄増《集杭州俗语诗》
11、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乐婉《卜算子答施》
12、不是鸟中偏爱尔,为缘交颈睡南塘。牛峤《忆江南红绣被》
13、此心与、东君同意。吴文英《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14、春朝秋夜思君甚,愁见绣屏孤枕。魏承班《满宫花雪霏霏》
15、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16、白头空负雪边春,着意问春春不语。刘镇《玉楼春东山探梅》
17、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张籍《节妇吟寄东*李司空师道》
18、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
19、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20、自从别欢后,叹声不绝响,黄檗向春生,苦心随日长。《子夜四时歌》
21、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苏武《留别妻》
22、劝君频入醉乡来,此是无愁无恨处。晏几道《玉楼春雕鞍好为莺花住》
23、司马相如宅在州西笮桥,北有琴台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杜甫《琴台》
24、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纳兰性德《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25、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26、春未足,闺愁难寄,琴心谁与?曲径穿花寻蛱蝶,虚阑傍日教鹦鹉。岳珂《满江红小院深深》
27、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
28、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29、妾似胥山长在眼,郎如石佛本无心。朱彝尊《鸳鸯湖棹歌》
30、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1、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2、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宋祁《落花》
3、琵琶弦上说相思。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4、荆州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头绪多。李白《荆州歌》
5、人如风後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周邦彦《玉楼春》
6、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李商隐《辛未七夕》
7、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王建《宫中调笑团扇》
8、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陈师道《除夜对酒赠少章》
9、谁分含啼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王昌龄《西宫秋怨》
10、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周邦彦《六丑落花》
1、薄幸郎君何日到,想自当初,莫要相逢好。——施耐庵《蝶恋花·一别家山音信杳》
2、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李冠《蝶恋花》
3、蛮姜豆蔻相思味。——吴文英《杏花天·咏汤》
4、光景不胜闺阁恨,行行坐坐黛眉攒。——阎选《八拍蛮·云锁嫩黄烟柳细》
5、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卓文君《白头吟》
6、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俞彦《长相思·折花枝》
7、何事东君,解将芳思,巧缀一斛春冰。——朱晞颜《一萼红·盆梅》
8、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9、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古典舞身韵提沉怎么做
*古典舞,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古典风格的特色舞蹈。那么古典舞身韵提沉怎么做?下面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古典舞身韵提沉怎么做
身韵”即“身法”与“韵律”的总称。“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渗透,才能真正体现*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换句话说“身韵”即“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这是*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标志,是*古典舞的艺术灵魂所在。爱学艺和大家分享古典舞身韵提沉怎么做。
盘腿坐,这种姿势有利于练*时排除身体其他部位肌肉的干扰。
调整坐姿,身正直,腰向上立,头顶心使劲上顶,沉肩,假想有绳子拴着头顶向上尽力拔起拔直整个身体。
1、沉,从尾椎开始,脊柱由下向上,一节一节下沉放松。最终到埋头为止。最后的时候,假想自己盘腿坐着昏过去了,全身一点儿力气都不用。
2、提,从尾椎开始,脊柱由下向上,一节一节向上挺直挑起,最后回到头顶心使劲上顶,沉肩,的位置,头顶心尽力向上够。
不论提、沉,整个过程都要像打太极拳一样,圆滑,*缓,没有停顿和棱角,用现在物理学的话说就是做匀速、匀加速或匀减速运动。运动方式是传递式的。
身体分的节越多越好,最终想象自己的脊椎就是一条绳子或者一条蛇,整个传递过程非常*滑,没有折角断点。
先练慢,熟练后再练快,然后快慢交替自如(动作感觉好像拉皮筋一样,黏黏糊糊的,有弹性的,拖泥带水的)
熟练后加上气息,下沉时逐渐吐气,上提时逐渐吸气,吐气如抽丝,吸气如闻花。
气息要与动作节律完全一致,沉到底时气吐尽,提到顶时气吸满(如果有后续停顿动作要有点预留),同样要匀速、匀加速或匀减速非常*滑
最后加上神态,提一般是表现由梦到醒的过程、被吸引的神态过程、由死到生等,沉常用于表现是由醒到入梦的过程、人死断气、心态放松下来等。
古典舞基本要素
形
形是指形体外部的动作。它表现为形形色色的体态,千变万化的动作及动作间的连接。凡是一切看得见的形态与过程都可以称之为“形”。形是形象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是古典舞舞魅之依附,是古典舞之美的传达媒介。
*舞在人体形态上强调“拧、倾、圆、曲”,仰、俯、翻、卷”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内在气质。从出土的墓俑和敦煌壁画中不难看出这一点是由古至今一脉相承而不断发展演变的。如秦汉舞俑的“塌腰蹶臀”、唐代的“三道湾”、戏曲舞蹈中的“子午相”“阴阳面”“拧麻花”,*民间舞“胶州秧歌”的“辗、拧、转、韧”,“海阳秧歌”的“拦、探、拧、波浪”和“花鼓灯”的“斜塔”,武术中的“龙形猿步”、“八卦”等无一不贯穿着、人体的“拧、倾、圆、曲”之美。掌握体态及造型的曲线美还需要具有相应的素质能力。
神
这是泛指内涵、神采、韵律、气质。任何艺术若无神韵,就可以说无灵魂。在*文艺评论中,神韵是一个异常重要的概念。无论谈诗、论画、品评音乐、书法都离不开神韵二字。在古典舞中人体的运动方面,神韵是可以认识的,是可以感觉的.。而且正是把握住了“神”,“形”才有生命力。
在心这一概念中,身韵强调内涵的气蕴、呼吸和意念。强调神韵,强调内心情感。在形与神的关系中,把神放在了首位,“以神领形,以形传神”正是这此意念情感造化了身韵的“韵”。可以说,没了韵就没了*古典舞。没了内心情感的激发和带动,也就失去了*古典舞最重要的光彩。
“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所谓“心、意、气”,正是“神韵”之具体化。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是传神的工具”、而眼神的“聚、放、凝、收、合”并不是指眼球自身的运动,而恰恰是受内涵的支配和心理的节奏所表达的结果,这正是说明神韵是支配一切的。“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这一口诀形象的、准确的解释了形和神的联系及关系。
劲
“*古典舞的运行节奏往往和有规则的2/4,3/4,4/4式的音乐节奏不大相同。它有更多的情况是在舒而不缓、紧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自由而又有规律的“弹性”节奏中进行的。“身韵”即要培养舞蹈者在动作时,力度的运用不是*均的,而是有着轻重、缓急、长短、顿挫、符点、切分、延伸等等的对比和区别。这些节奏的符号是用人体动作表达出来的,这就是真正掌握并懂得了运用“劲”。“劲”不仅贯穿于动作的过程中,在结束动作时的劲更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戏曲、芭蕾舞、武术套路都是十分重视动作结束前的瞬间节奏处理,*古典舞更不例外,它有如下几种典型的亮相劲头:“寸劲”一一体态、角度、方位均已准备好,运用一寸之间的劲头来“画龙点睛”。“反衬劲”——给予即将结束的体态造型的一个强度很大的反作用力,从而强化和烘托最后造型。“神劲”——一切均已完成,而用眼神及肢体作延伸之感,使之“形已止而神不止”。除此之外,还有“刚中有柔”、“韧中有脆”、“急中有缓”等劲的区别。
律
“反律”是古典舞特有的,可以产生人体动作千变万化、扑朔迷离、瞬息万变的动感。从每一具体动作来看,古典舞还有“一切从反面做起”之说,即“逢冲必靠、欲左先后、逢开必合、欲前先后”的运动规律,正是这些特殊的规律产生了古典舞的特殊审美性。无论是一气呵成、顺水推舟的顺势,还是相反相成的逆向运势,或是“从反面做起”,都是体现了*古典舞的圆、游、变、幻之美,这正是*“舞律”之精奥之处。
荷花是一种纯洁的花朵,荷花是秀美的、大方的。有什么描写荷花的古诗句?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古人描写荷花的诗句,希望能帮到你。
描写荷花的古诗句1. 荷香销晚夏,菊气入新秋。——骆宾王《晚泊江镇》
2. 大嫂采芙蓉,溪湖千万重。——李白《湖边采莲妇》
3.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苏轼《江神子·江景》
4. 绿盖半篙新雨,红香一点清风。——宋伯仁《荷花》
5. 携手藕花湖上路。——朱淑真《清*乐·夏日游湖》
6. 微根才出浪,短干未摇风。——沈约《咏新荷应诏》
7. 宁知寸心里,蓄紫复含红!。——沈约《咏新荷应诏》
8. 晚风收暑,小池塘荷净。——刘光祖《洞仙歌·荷花》
9. 昨夜夜凉凉似水,羡渠宛在水中央。——苏泂《荷花》
10. 笑隔荷花共人语,烟波渺渺荡轻舟。——秦观《采莲》
11.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南朝·民歌《西洲曲》
12. 下有青污泥,馨香无复全。——骆宾王《京兆府栽莲》
13. 雷雨过、半川荷气,粉融香浥。——范成大《满江红》
14.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秦观《纳凉》
15. 涌金门外凉生早,无数荷花斗娇好。——湛道山《荷花》
16. 十万琼珠天不惜,绿盘擎出与人看。——王月浦《荷花》
17. 绿荷相倚满池塘。——顾敻《虞美人·触帘风送景阳钟》
18.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19. 波面澄霞,兰艇采香去。——高观国《祝英台*·荷花》
20. 若耶溪边天气秋。采莲女儿溪岸头。——秦观《词笑令》
1. 谁于水面张青盖,罩却红妆唱采莲。——欧阳修《荷叶》
2.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杜公瞻《咏同心芙蓉诗》
3. 荷叶晓看元不湿,却疑误听五更风。——江万里《荷花》
4. 客衣尘土终须换,好与湖边长芰荷。——王守仁《春晴》
5. 水中仙子并红腮,一点芳心两处开。——释仲殊《荷花》
6. 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朱庭玉《天净沙·秋》
7. 莲子已成荷叶老。——李清照《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8. 新荷跳雨泪珠倾。——周邦彦《浣沙溪·翠葆参差竹径成》
9. 一阵风来碧浪翻,真珠零落难收拾。——杜衍《雨中荷花》
10. 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杨万里《红白莲》
11. 红粉靓梳妆,翠盖低风雨。——辛弃疾《卜算子(荷花)》
12. 采采荷花满袖香,花深忘却来时路。——邹登龙《采莲曲》
13. 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温庭筠《杨柳枝》
14.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苏轼《阮郎归·初夏》
15. 笑艳秋莲生绿浦。——晏几道《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
16.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刘攽《雨后池上》
17. 莫向荷花深处去,荷花深处有鸳鸯。——何应龙《采莲曲》
18.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19.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李商隐《赠荷花》
20. 守得莲开结伴游。——晏几道《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
1. 独自倚危栏,欲向荷花语。——张孝祥《卜算子》
2.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王维《渭川田家》
3.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卢照邻《曲池荷》
4. 犹胜道傍柳,无事荡春风。——孟郊《乐府三首》
5. 风吹荷叶在,渌萍西复东。——孟郊《乐府三首》
6. 绿萍涨断莲舟路。——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7.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离骚》
8.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
9. 便万里凌空,肯凭莲叶。——尹焕《霓裳中序第一·茉莉咏》
10. 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白朴《得胜乐·夏》
古典情韵古诗的体会
江南情韵的古诗
有古典韵味的古诗
描写爱情韵味的古诗词
古诗的诗体都
古诗体的写法
画的古诗体裁
蜂的古诗体裁
乡愁情结的古诗体会
古诗体的特征
画的古诗体会
古典情话
古诗体现的感情有几种
古诗体现军人的
古诗体裁是6句的
古诗体的文体特点
出塞的古诗体会
乞巧古诗体会到的情感
*诗体与古诗的区别
古诗体的发展史
古诗体现爱国的
八句的古诗体裁
古诗体裁的标题
古诗体现的具体例子
古诗体裁的含义
赞人有才华的古诗体
古诗体现9月的句子
律诗是古诗体的一种
古诗体裁行的形式
与离别有关的古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