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我国的古诗

关于有关我国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关我国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关我国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有关我国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85) 语录(10) 说说(8) 名言(1k+) 诗词(580) 祝福(13k+) 心语(161)

  • 我国古代著名的女诗人

  • 著名,智慧
  • 我国古代著名的女诗人

      在*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才华横溢的才女,她们或出身于书香门第、或长于名门豪宅、或来自民间市井、或落魄烟花柳巷,由于所处环境不同,遭遇不同,其文风各具特色、各有千秋,或婉娩、或凄楚、或缠绵、或悲恸,那一行行美丽的诗句,尤如一簇簇含香的奇花异葩,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在我国文学史上,颇有建树的女诗人共有120多位,现存诗作300余首,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女诗人相关内容。

      1、许穆夫人:我国第一位爱国女诗人

      许穆夫人,姬姓(名不详),卫公子硕和宣姜的女儿。于公元前690年出生在卫国都城朝歌定昌。长大后嫁给许国许穆公,故称许穆夫人。她是我国见于记载的第一位爱国女诗人。

      春秋之际,诸侯林立,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卫国,在当时是一个中等诸侯国,首邑是商朝的朝歌。许穆夫人在少女时代就深为祖国的安危而担忧,思索着如何为保家卫国作出自己应作的贡献。当时,诸侯各国之间政治性通婚联姻盛行,许穆夫人长得貌美多姿,许、齐两诸侯国都派使者前来求婚。许国施以重礼,打动了她下,父母决定把她嫁给许国国君为妻。

      公元前660年,北狄侵卫,许穆夫人闻知祖国被亡的消息,异常悲痛,决然驰驱至漕,归唁卫侯,并要控于大邦,拯救卫危。半路上,被许国的大夫追上迫回后,夫人对此十分愤怒,赋《载驰》一诗,痛斥了许国那些鼠目寸光的庸官俗吏,表达了一个女子热爱祖国、拯救祖国的坚定信念。当齐桓公得到这一消息后,立即派公子无亏率兵救援卫国,使卫国避免了一场灾祸。此后,卫国又得到复兴。这首诗后来录进了《诗经鄘风》里。这是*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篇,单从时间上来讲,比屈原的《离骚》还要早三百多年。

      许穆夫人的诗饱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现在我们能读到的是收集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竹竿》、《泉水》、《载驰》等三篇十二章。《竹竿》诗中描写了许穆夫人自己少女时代留恋山水的生活和她身在异国,却时常怀念养育自己的父母之邦的思乡之作。《泉水》写夫人为拯救祖国奔走呼号的种种活动及寄托她的忧思。《载驰》抒发了夫人急切归国,以及终于冲破阻力回到祖国以后的心情。诗中突出地写出了她同阻挠她返回祖国抗击狄兵侵略的君臣们的斗争,表达了她为拯救祖国不顾个人安危、勇往直前、矢志不移的决心。在这些诗的字里行间中,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今天我们吟咏起来仍震撼心扉,爱不释手。

      2、蔡文姬:博学的流亡女诗人

      蔡文姬(约177年—?)名琰,原字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东汉末年陈留圉(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历史上著名的才女、诗人、文学家。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愤诗》等。

      蔡文姬是汉代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有深厚的家学渊源。蔡文姬生在这样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就是十分自然的了,可以说蔡文姬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可惜时局的变化,打断了这种幸福。

      蔡文姬的生活经历正好与东汉末年朝代更迭、混乱不堪的时局惊人的相似。她父亲死后,关中地区又发生李傕、郭汜的混战,长安一带百姓到处逃难。蔡文姬也跟着难民到处流亡。那时候,匈奴兵趁火打劫,掳掠百姓。有一天,蔡文姬碰上匈奴兵,被他们抢走。匈奴兵见她年轻美貌,就把她献给了匈奴的左贤王。打这以后,她就成了左贤王的夫人,左贤王很爱她。她在南匈奴一住就是十二年,虽然过惯了匈奴的生活,还是十分想念故国。

      她的《悲愤诗》用血泪书写自己坎坷的经历,同时也成了汉末那段历史的真实写照。“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在战乱的年代生灵涂炭,最遭殃的当然是百姓。被乱兵所虏,辗转流落南匈奴十二年的蔡文姬更是不幸中的不幸。幸好后来曹操思贤慕才,用金璧将她从匈奴赎回。她的遭遇折射出时代的悲哀,她更是时代女性的代言人。

      蔡文姬传世的作品除了《胡笳十八拍》外,还有《悲愤诗》,被称为我国诗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真情穷切,自然成文”,激昂酸楚,在建安诗歌中别构一体。

      3、左芬:宫廷的“花瓶”女诗人

      左芬,字兰芝,芬一作“棻”。少好学,善作文。为晋武帝司马炎的妃嫔。作品有《啄木诗》、《离思赋》、《感离诗》等。她的诗构思新颖,感情充沛,是*古代诗歌的优秀作品。

      左芬的哥哥左思,西晋文学家,尤其擅长辞赋和诗歌。妹妹左芬和哥哥一样,也是才华横溢,尤其擅长诗文。兄妹俩还有个共同缺点,就是长相丑陋。晋武帝司马炎本是好色荒淫之徒,听说左芬的才华后,居然把她纳入后宫。当然,晋武帝则选择娶个文人做妃子,意在彰显他自身的品位。

      可见。晋武帝并不是娶了个女人,而只是娶了个“女诗人”。才女左芬不过就是被皇帝选中的一个文学道具而已。这和宫里的一个古董花瓶,一幅名家字画也无多少差别。左芬虽不受宠,但还得完成作为才女“作诗作赋”的义务,扮好一个文学摆设的角色。她“受诏作愁思之文”,完成了皇帝的命题作文《离思赋》,这首赋可算是左芬的代表作。司马炎对她吟诗作赋的本事非常满意,“帝重芬词藻,每有方物异宝,必诏为赋颂”,“言及文义,辞对清华,左右侍听,莫不称美”(《晋书》)。于是,宫廷中有什么红白喜事,左芬总是要受命写些或者感人或者华丽的诗赋。事实上,左芬更像是一位宫廷御用诗人,而不是嫔妃。

      左芬存有诗、赋、颂、赞、诔等20余篇,大多为应诏而作。在她受命而写的那些诗赋中,虽也不乏情真意切之作,但岂能摆脱得了应景的形式之作?所以,对于左芬来说,承受的是双重痛苦。首先,从女人的角度来说,她既没有得到真挚的爱情,也没有得到普通夫妻间的日常恩爱。其次,从诗人的角度来说,她没有创作的自由,总得写些命题应景之作,岂不痛苦?

      左芬的名声亚于她的哥哥左思,兄妹俩素来友爱。左芬被选入后宫,左思曾作《悼离赠妹诗》两首。所谓“悼离”,更与寻常离别不同,因为被征入后宫,咫尺便是天涯,生离亦同死别。左芬的诗仅存两首,其中一首《感离诗》,就是答左思《悼离赠妹诗》的作品,载于《艺文类聚》。其间,左芬写下著名的《啄木诗》,千古流传,因为啄木鸟是一种很丑陋的益鸟,所以这首诗被认为是左芬寄情所作。

      4、谢道韫:最具人文情怀的女诗人

      谢道韫,魏晋时期才女,出生名门望族,为赢得“淝水之战”的一代名将谢安之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之妻。谢道韫才学过人,甚是聪慧,且勇敢果断,品味高雅,为东晋女诗人。《晋书》本传记她“风韵高迈”、“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

      诗人谢道韫在谢家众多子嗣中,是最具有人文情怀和诗人气质的一个,她的才情深得其叔父谢安的欣赏。有一次,谢安问谢道韫:“道韫,你觉得《毛诗》中哪首诗写得最好?”谢道韫答:“周朝贤臣文能安邦、武能治国的尹吉甫写的《民》一诗最好,其诗‘词清句丽,穆如春风’。”谢安一听,竟然和自己不谋而合。谢安称道韫颇有“雅人的深度”。

      谢道韫在王家*淡地过了数十年,此时东晋王朝气数已尽,著名的孙恩、卢循起义爆发了。当时任会稽内史的王凝之已迷恋上道教,面对强敌进犯,不是积极备战,而是闭门祈祷道祖能保佑百姓不遭涂炭。后贼兵便长驱直入,王凝之及其子女都被杀。

      谢道韫目睹丈夫和儿女蒙难的惨状,手持兵器带着家中女眷奋起杀贼,但终因寡不敌众被俘,此时她还抱着只有三岁的外孙刘涛。她对孙恩厉声喊道:“大人们的事,跟孩子无关,要杀他,就先杀我。”孙恩此前听说过谢道韫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女子,今日又见她如此毫不畏惧,顿生敬仰之情,非但没有杀死她的外孙刘涛,还派人将他们送回会稽。从此谢道韫寡居会稽,过着*静的隐士生活。

      谢道韫长于诗文,所著诗、赋、诔、讼,传于世。她的作品据《隋书·经籍志》载有诗集两卷,已经亡佚。《艺文类聚》保存其《登山》(又名《泰山吟》)和《拟嵇中散咏松》两首诗,《全晋文》收其《论语赞》。我国古代名媛诗作,多以阴柔见长,以宛转细腻见胜,而谢道韫的《泰山吟》,却充满阳刚之气。女才子大笔挥洒,气度非凡,不让须眉。《晋书》本传记她“风韵高迈”、“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这首诗正可见其一斑。

      5、薛涛:沦落为营妓的女诗人

      薛涛(约768~808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父薛郧,仕宦入蜀,死后,妻女流寓蜀中。薛涛姿容美艳,性敏慧,8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德宗贞元(785~804)中,韦皋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令赋诗侑酒,遂入乐籍,后以歌伎而兼清客的身份出入幕府。韦皋曾拟奏请朝廷授以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衔,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往往称之为“女校书”。后世称歌伎为“校书”就是从她开始的。

      薛涛和当时著名诗人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等人都有唱酬交往。居浣花溪上,自造桃红色的小彩笺,用以写诗。后人仿制,称为“薛涛笺”。晚年好作女道士装束,建吟诗楼于碧鸡坊,在清幽的生活中度过晚年。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称道:“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薛涛字无女子气,笔力峻激。其行书妙处,颇得王羲之法,少加以学,亦卫夫人之流也。每喜写己所作诗,语亦工,思致俊逸,法书警句,因而得名。

      薛涛的诗,不仅如世所传诵的《送友人》、《题竹郎庙》等篇,以清词丽句见长,还有一些具有思想深度的关怀现实的作品。在封建时代妇女,特别是象她这一类型妇女中,是不可多得的。她曾到过接*吐蕃的松州,有《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诗,其第一首说:“闻说边城苦,而今到始知。羞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对防守边疆士兵的艰苦生活寄以深切同情。有《锦江集》5卷,今佚。《全唐诗》录存其诗1卷。*人张蓬舟有《薛涛诗笺》。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距杜甫浣花草堂不远的成都*郊,至今还耸立一座薛涛“吟诗楼”,点缀着锦江玉垒的秀丽风光,那是薛涛晚年栖息吟咏之地。

      6、鱼玄机:大胆开放的女诗人

      鱼玄机:字幼薇,又字蕙兰,唐代诗人,长安人。《全唐诗》存其诗1卷。性聪慧,好读书,有才思,尤工诗歌,与李郢、温庭筠等有诗篇往来。初为补阙李亿妾,以李妻不能容,出家于长安咸宜观为女道士。自伤身世,有“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的慨叹,后来大开艳帜,咸宜观车水马龙,她本人从弃妇变成了荡dan妇,过上了半娼式的生活。后因**被处死。

      鱼玄机诗作大胆,多情,她几乎不掩饰强烈的感情和独特的思想,欢喜、悲哀、忧郁、柔情都会坦荡荡地跃然纸上。在她这里,打动人心的是扑面而来的真挚情感,而诗的章法和技巧却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如《赠邻女》中“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我们尽可以去大胆追求宋玉这样才高八斗、风流潇洒的男子,又何必再为那薄情郎伤心呢?其思想之大胆开放在今天也觉得叹为观止。

      曾和鱼玄机交游的文士有:李郢、温庭筠、李*仁、李骘等。鱼玄机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自由自在:她可以以盛宴和狂欢来招待客人,看谁不顺眼也可以一脚将其踢出门去。鱼玄机的生动、鲜活、泼辣、才华,迷倒了整个长安城,男人都俯在她的石榴裙下,听候她的差遣。那一刻,她是情欲世界的女皇。谁都知道鱼玄机是出了名的荡dan妇。可是,她的道观门前,还不是排成了长队?无怪乎她纵声大笑,要把天下无行的男人都视为脚底泥。然而,放浪和狂傲之外,她从自己的诗和文字里,照见了自己的卑微:一旦失去了追求者和爱慕者,她将无处可逃。外表依然美艳绝伦的鱼玄机,内心却开始生出霉斑,开始蔓延,她不是不知道这点。就像武林第一美人林仙儿的下场一样,鱼玄机24岁的时候,人人都看出来,她人老珠黄了。因为和丫环绿翘争宠,鱼玄机把绿翘打死了。而审问她的,竟是旧日追求她而被扫出门去的裴澄。鱼玄机被斩首了,终年24岁。

      7、上官婉儿:掌管宫中诏命的女诗人

      上官婉儿(664~710年),唐女诗人。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上官婉儿是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的孙女。麟德元年,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后所杀,家族籍没。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同被配没掖庭。她十四岁的时候,出落得妖冶艳丽,秀美轻盈,一颦一笑,自成风度,加上天生聪秀,过目成诵,文采过人,下笔千言。仪凤二年上官婉儿曾被武则天召见宫中,当场命题,让其依题著文。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珠圆玉润,调叶声和,尤其她的书法秀媚,格仿簪花。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分,让其掌管宫中诏命。此后,武则天所下制诰,多出上官婉儿的手笔。

      上官婉儿怂恿中宗设立修文馆,大召天下诗文才子,邀请朝中善诗文的大臣入修文馆,摛藻扬华。多次赐宴游乐,赋诗唱和,连流竟夕,醉不思归。上官婉儿每次都同时代替中宗、韦后和安乐公主,数首并做,诗句优美,时人大多传诵唱和。对大臣所做之诗,中宗又令上官婉儿进行评定,名列第一者,常赏赐金爵,贵重无比。

      自此,朝廷内外,吟诗做赋,靡然成风。韦后本不工诗,即由婉儿代为捉刀,各文臣也明知非帝后亲笔,但当面只好认她自制,格外称扬,韦后遂把婉儿宠上加宠。

      上官婉儿是历史上最有才气的女子,她的一生可谓是坎坷传奇。虽然没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实,武则天甚至一度要把她立为女皇。到了开元年间,唐玄宗追念上官婉儿的才华,下令收集其诗文,辑成二十卷。贞元时,吕温曾做《上官昭容书楼歌》,尚可见其文学生活的片段。上官婉儿在唐代历史中是个极有魅力的后宫女性,在《旧唐书》、《新唐书》的“后妃传”中都有专篇记载。

      尽管上官婉儿也曾一度享尽荣华与权力,但她仍要仰皇上、皇后、公主的鼻息,仍要曲意逢迎,这个中甘苦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后来,她仍未逃脱厄运,做了皇权争斗的牺牲品。

      8、李冶:才情横溢的女诗人

      李冶生于唐玄宗开元初年,浙江吴兴人。她容貌俊美,天赋极高,从小就显露诗才,颇有文才。六岁那年,她写下一首咏蔷薇的诗,其中有这么两句“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父亲见诗大惊曰:“此女后必为失行妇人!”在李冶十一岁时,被送入剡中玉真观中做女道士,后栖身开元寺为女冠。

      出家为女道士后,她又与许多诗人鸿儒交游,酬咏甚多。她神情潇洒,专心翰墨,生性浪漫,爱作雅谑,又善弹琴,尤工格律。当时超然物外的知名作家陆羽(鸿渐)和释皎然均同她意甚相得,著名诗人刘长卿也与她有密切联系,她还与朱放、韩揆、阎伯钧、萧叔子等人情意非常投合。其中诗歌《寄朱放》、《送阎二十六赴剡县》等诗一扫从来女性作家的羞涩之态,坦然男女社交,在千后千年的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天宝年间,玄宗始闻知李冶诗才,特地召见她入京面圣。此时的李冶,已然是美人迟暮,没有了青春时的绝代风华。玄宗见了风韵犹存的李冶道:“上方班姬(婕妤)则不足,下比韩英(兰英)则有余。不以迟暮,亦一俊妪。”可见她曾经有过怎样的倾城美貌。

      在京城,李冶又结交朋友,赠送诗文。可她没有想到,京城的斗争太复杂,她认为的一次很*常的赠诗,竟然惹下了杀身之祸。

      兴元年间(784),朱渍起兵叛乱,以失败而告终,遂被满门抄斩,株连九族。在朱渍的府上,查出了李冶曾经写给朱渍的诗,于是也被德宗以通匪罪处死。

      可叹李冶一生风华绝代、才情横溢,最后香消玉殒不得善终。

      9、李清照:独具政治洞察力的女诗人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汉族,济南章丘人,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易安居士文集》等著作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夏日绝句》等。

      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她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其创作以北宋、南宋生活的变化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前期的词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如《如梦令》。后期的诗词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悲痛。因为她的丈夫去世,再加上亡国之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也寄托了强烈的亡国之思。

    [阅读全文]...

2022-06-14 06:26:39
  • 描写我国名胜古迹的古诗集

  • 写作
  • 描写我国名胜古迹的古诗集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描写我国名胜古迹的古诗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杭州回舫

      白居易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3、余杭形胜

      白居易

      余杭形胜四方无,州傍青山县枕湖。

      绕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树一千株。

      梦儿亭古传名谢,教妓楼新道姓苏。

      独有使君年太老,风光不称白髭须。

      4、忆杭州梅花因叙旧游寄萧协律

      白居易

      三年闲闷在余杭,曾为梅花醉几场。

      伍相庙边繁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

      蹋随游骑心长惜,折赠佳人手亦香。

      赏自初开直至落,欢因小饮便成狂。

      薛刘相次埋新垄,沈谢双飞出故乡。

      歌伴酒徒零散尽,唯残头白老萧郎。

      5、经杭州

      顾非熊

      郡郭绕江濆,人家*白云。

      晚涛临槛看,夜橹隔城闻。

      浦转山初尽,虹斜雨未分。

      有谁知我意,心绪逐鸥群。

      6、宿杭州虚白堂

      李郢

      秋月斜明虚白堂,寒蛩唧唧树苍苍。

      江风彻晓不得睡,二十五声秋点长。

      7、登杭州秦望山

      马湘

      太乙初分何处寻,空留历数变人心。

      九天日月移朝暮,万里山川换古今。

      风动水光吞远峤,雨添岚气没高林。

      秦皇谩作驱山计,沧海茫茫转更深。

      8、杭州江亭留题登眺

      项斯

      处处日驰销,凭轩夕似朝。

      渔翁闲鼓棹,沙鸟戏迎潮。

      树间津亭密,城连坞寺遥。

      因谁报隐者,向此得耕樵。

      9、杭州祝涛头二首

      徐凝

      不道沙堤尽,犹欺石栈顽。

    [阅读全文]...

2022-03-16 11:21:21
  • 我国传统节日的古诗句

  • 传统节日,节日
  •   1、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杜甫《九日寄岑参》

      2、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

      3、只座上、已无老兵。——姚云文《紫萸香慢·*重阳》

      4、中秋谁与共孤光。——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5、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寒食》

      6、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林杰《乞巧》

      7、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戴复古《除夜》

      8、幸回郎意且斯须,一年中别今始初。——王建《七夕曲》

      9、何处楼高,想清光先得。——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10、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1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12、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潘希白《大有·九日》

      13、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14、九月九日望乡台,他*他乡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

      15、石榴美艳,一撮红绡比。——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16、时闻先朝陵寝,有不忍言者。——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17、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18、二秋叶神媛,七夕望仙妃。——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19、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20、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21、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22、梦回山枕隐花钿。——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23、舞烟眠雨过清明。——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24、轻帐*,银烛罗屏怨。——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25、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白居易《清明夜》

      26、墦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27、啼红正恨清明雨。——赵令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28、绿杯红袖趁重阳。——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29、分钿擘钗凉叶下。——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30、三年遇寒食,尽在洛阳城。——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31、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32、连钱嚼金勒,凿落写银罂。——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33、露蛩初响,机杼还催织。——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34、老慵虽省事,春诱尚多情。——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35、总不解、将春系住。——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36、又说今夕天津,西畔重欢遇。——吴文英《荔枝香*·七夕》

      37、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38、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仲殊《诉衷情·寒食》

      39、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40、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41、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42、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其二》

      43、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苏轼《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44、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45、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46、春空云淡禁烟中,冷落那堪客里逢。——朱孟德《西夏寒食遣兴》

      47、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48、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49、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50、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潘希白《大有·九日》

      51、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阅读全文]...

2022-03-08 01:43:16
  • 我国端午节的诗句

  • 端午节
  •   许多年过去了,家乡的*俗有的.也稍有改变,但不变是淳朴厚道的民风人情,不变的是人们对于端午节的年复一年的欢度。

      1、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2、不效艾符趋*俗,但祈蒲酒话升*。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唐·殷尧潘《端午日》

      3、玉台金盏对炎光,全似去年香。——朱翌《朝中措》

      4、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祁《屈原祠》

      5、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苏轼《浣溪沙》

      6、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张耒《端午》

      7、宜欢聚。绮筵歌舞。岁岁酬端午。——张孝祥《点绛唇》

      8、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苏轼《少年游》

      9、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文天祥《端午感兴》

      10、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11、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秦观《端午》

      12、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13、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许及之《贺新郎》

      14、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

      15、香蒲角黍,对暑悄无言,梅雨细,麦风轻,怅望空垂泪。——杨无咎《蓦山溪》

      16、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杜甫《端午日赐衣》

      17、文字间金钗,消尽晚天微暑。无雨。无雨。不比寻常端午。——陈三聘《如梦令》

      18、天气润罗衣,病起却忄欠微暑。休雨。休雨。明日榴花端午。——范成大《如梦令》

      19、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张榘《念奴娇》

      20、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李之仪《南乡子》

      21、有意庄严端午,不应忘却重阳。菖蒲九叶,金英满把,同泛瑶觞。——朱翌《朝中措》

      22、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刘克庄《贺新郎》

      23、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王充《满江红》

      24、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陆游《楚城》

      25、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张榘《念奴娇》

      26、梅夏暗丝雨,春秋扇浪风。香芦结黍趁天中。五日凄凉千古、与谁同?——万俟咏《南歌子》

      27、竞渡齐登杉板船,布标悬处捷争先。归来落日斜檐下,笑指榕枝艾叶鲜。——钱琦《竹枝词》

      28、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

      29、我游南宾春暮时,蜀船曾系挂猿枝。云迷江岸屈原塔,花落空山夏禹祠。——陆游《三峡歌》

      30、好是佳旦称觞,班衣拜舞,有鹓雏相对。后院婵娟争劝酒,端午彩丝双紧。——王迈《念奴娇》

      31、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鬊鬣动,螮蝀饮汀形影联。——刘禹锡《竞渡曲》

      32、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刘禹锡《竞渡曲》

      33、斗轻桡,斗轻桡,雪中花卷棹声摇。天与玻璃三万顷,尽叫看得几吴舫。——黄公绍《潇湘神》

      34、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贾谊《吊屈原赋》

      35、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文天祥《端午感兴》

      36、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许文通《端阳采撷》

      37、鱼腹魂销,龙舟叫彻,不了湖亭张戏。满庭芳芷。正艾日高高,葛风细细。——刘辰翁《齐天乐》

      38、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39、艾虎钗头,菖蒲酒里,旧约浑无据。轻衫如雾,玉肌似削,人在画楼深处。——周紫芝《永遇乐》

      40、稽古堂前,恰见四番端午又来江上,听鸣鼍急鼓。棹歌才发,漠漠一川烟雨。——郭应祥《传言玉女》

      41、萱草榴花,画堂永书风清暑。麝团菰黍。助泛菖蒲醑。兵辟神符,命续同心缕。——张孝祥《点绛唇》

      42、便收拾银瓶,当垆人去,春歇旗亭。渊明权停种秫,遍人间,暂学屈原醒。——罗志仁《木兰花慢》

      43、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44、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鱼家傲》

      45、屈原何伤悲,生离情独哀。知命虽无忧,仓卒意低回。叹气从中发,洒泪随襟颓。——潘尼《送卢弋阳景宣诗》

      46、石榴一树浸溪红。零落小桥东。五日凄凉心事,山雨打船篷。谙世味,楚人弓。莫忡忡。——姜夔《诉衷情》

      47、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王充《满江红》

      48、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49、乘兴挈朋侪,游赏遍、南峰佳致。崇仙岸左,争看竞龙舟,人汹汹,鼓冬冬,不觉金乌坠。——杨无咎《蓦山溪》

      50、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许及之《贺新郎》

    [阅读全文]...

2022-04-17 14:00:10
  • 我国最唯美的古老情诗9首

  • 唯美,情诗
  •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我国最唯美的古老9首,更多热点阅读欢迎访问(/wenxue)。

      一、《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二、《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三、《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四、《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五、《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六、《雁邱词》

      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七、《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八、《离思》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九、《》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阅读全文]...

2021-12-16 20:46:21
  • 我国现代新诗词

  • 我国现代新诗词

      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一起来欣赏我国现代新诗词吧!

      我国现代新诗词【1】:西江月·忆军旅

      清风苍穹小月,薄纱残红弄晚。

      桂花煮酒独孤怜,谁来杏林院前。

      洞庭浅蓝一色,燕山浓翠万千。

      戎装军旅紫菱远,梦回兰亭幽现。

      投笔披征衣,

      壮哉别故里。

      三载秦汉歌,

      一赋唐宋曲。

      挽剑酒方酣,

      跨马甲正寒。

      生死何须顾,

      肝胆照长天。

      再回首

      两年的青春泼洒在我的第二故乡-龙城

      默默的奉献着光和热

      无怨无悔的驻守着一份*凡

      两年,让我*惯了三点一线的生活

      那齐步正步的1234

      那豪迈激昂的军歌嘹亮

      身在和*年代的军人

      我想我是幸福的'

      没有撕杀与侵略

      没有战场生离死别的跨越

      然而我更真这份和*

      默默地坚守着对祖国忠诚和责任的承诺

      转瞬间

      为党的事业奋斗的日日夜夜已成往事

      而在这片热土上

      流下的每一滴血和汗

      都会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永恒的辉煌

      经历过军营生活磨砺的人

      即使面对风的肆虐

      都会勇往向前走向阳光

      这段军旅生涯也必将使我受益一生

    [阅读全文]...

2022-06-27 09:23:27
  •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

  • 诗歌,文学
  •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诗歌很是熟悉吧,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十五《国风》,诗一百六十篇;《雅》包括《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颂》包括《周颂》三十一篇,《商颂》五篇,《鲁颂》四篇。这些诗篇,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史记·孔子世家》又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这些说法虽或尚可探究,但《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关系密切,是无疑的。《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就是依据音乐的不同。《风》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其地域,除《周南》、《召南》产生于江、汉、汝水一带外,均产生于从陕西到山东的黄河流域。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大雅》、《小雅》之分,众说不同,大约其音乐特点和应用场合都有些区别。《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说周颂》)这是其音乐的特点。《诗经》的作者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这些民间歌谣是如何集中到朝廷来的,则有不同说法。汉代某些学者认为,周王朝派有专门的采诗人,到民间搜集歌谣,以了解政治和风俗的盛衰利弊;又有一种说法:这些民歌是由各国乐师搜集的。乐师是掌管音乐的官员和专家,他们以唱诗作曲为职业,搜集歌谣是为了丰富他们的唱词和乐调。诸侯之乐献给天子,这些民间歌谣便汇集到朝廷里了。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各个时代从各个地区搜集来的乐歌,一般认为是保存在周王室的乐官——太师那里的。他们显然对那些面貌互异的作品进行过加工整理,有所淘汰,有所修改。所以现存的《诗经》,语言形式基本上都是四言体,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大体一致,而且有些套句出现在异时异地的作品中(如“彼其之子”、“王事靡盬”等)。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各时代、各地区的歌谣,倘非经过加工整理,不可能出现上述情况。可以认为,由官方制作乐歌,并搜集和整理民间乐歌,是周王朝的文化事业之一,在《诗经》时代是不断进行着的。《史记·孔子世家》说,诗原来有三千多篇,经过孔子的删选,成为后世所见的三百余篇的定本。这一记载遭到普遍的怀疑。一则先秦文献所引用的诗句,大体都在现存《诗经》的范围内,这以外的所谓“逸诗”,数量极少,如果孔子以前还有三千多首诗,照理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再则在《论语》中,孔子已经反复提到“《诗》三百”(《为政》、《子路》等篇),证明孔子所见到的《诗》,已经是三百余篇的本子,同现在见到的样子差不多。要之,《诗经》的编定,当在孔子出生以前,约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只是孔子确实也对《诗经》下过很大功夫。《论语》记孔子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前面引《史记》的文字,也说了同样的意思。这表明,在孔子的时代,《诗经》的音乐已发生散失错乱的现象,孔子对此作了改定工作,使之合于古乐的原状。他还用《诗经》教育学生,经常同他们讨论关于《诗经》的问题,并加以演奏歌舞(见《论语》和《墨子·非儒》)。这些,对《诗经》的流传都起了重要作用。《诗经》中的乐歌,原来的主要用途,一是作为各种典礼仪的一部分,二是娱乐,三是表达对于社会和政治问题的看法。但到后来,《诗经》成了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学*《诗经》成了贵族人士必需的文化素养。这种教育一方面具有美化语言的作用,特别在外交场合,常常需要摘引《诗经》中的.诗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叫“赋《诗》言志”,其具体情况在《左传》中多有记载。《论语》记孔子的话说:“不学《诗》,无以言。”“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可以看出学*《诗经》对于上层人士以及准备进入上层社会的人士,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诗经》的教育也具有政治、道德意义。《礼记·经解》引用孔子的话说,经过“诗教”,可以导致人“温柔敦厚”。《论语》记载孔子的话,也说学了《诗》可以“远之事君,迩之事父”,即学到事奉君主和长辈的道理。按照孔子的意见(理应也是当时社会上层一般人的意见),“《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意思就是,《诗经》中的作品,全部(或至少在总体上)是符合于当时社会公认道德原则的。否则不可能用以“教化”。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就孔子所论来推测当时人对《诗经》的看法,他们所定的“无邪”的范围还是相当宽广的。许多斥责统治黑暗、表现男女爱情的诗歌,只要不超出一定限度,仍可认为是“无邪”即正当的感情流露。第二,尽管如此,《诗经》毕竟不是一部单纯的诗集,它既是周王朝的一项文化积累,又是贵族日常诵*的对象。所以,虽然其中收录了不少民间歌谣,但恐怕不可能包含正面地、直接地与社会公认的政治与道德原则相冲突的内容。

      秦代曾经焚毁包括《诗经》在内的所有儒家典籍。但由于《诗经》是易于记诵的、士人普遍熟悉的书,所以到汉代又得到流传。汉初传授《诗经》学的共有四家,也就是四个学派:齐之辕固生,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亨、毛苌,简称齐诗、鲁诗、韩诗、毛诗(前二者取国名,后二者取姓氏)。齐、鲁、韩三家属今文经学,是官方承认的学派,毛诗属古文经学,是民间学派。但到了东汉以后,毛诗反而日渐兴盛,并为官方所承认;前三家则逐渐衰落,到南宋,就完全失传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诗经》,就是毛诗一派的传本。

      《诗经》是*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诗305首。

      《诗经》里的诗,包括风、雅、颂三类,大部分产生于西周时代。诗经以四言诗为主,重章叠句,自由押韵,运用赋、比、兴等手法叙事抒情。

      “风”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诗歌,计160篇;“雅”有“大雅”、“小雅”,多为贵族之作和周代史诗,计105篇;“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宴饮祭祀之歌,计40篇。

      “风”是古代劳动人民在劳作生活中所创的诗歌,从性质上有叙事诗、抒情诗;内容上有讽刺诗、爱情诗、悲愤诗等。

      讽刺诗以嘲讽、讥刺的手法,描述生活中落后消极、*的事物,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战斗性。如《新台》、《相鼠》。

      悲愤诗是抒发诗人悲愤情感的诗歌,如《魏风?硕鼠》。

      爱情诗是以爱情为题材的诗歌。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以抒发青年男女由于相爱而激发出来的悲欢离合的思想感情。如“周南”、“召南”中就有许多优秀的作品。

      现存的这部《诗经》是由孔子删定的。大约于春秋末年,这部300多篇的《诗经》就成为流行的版本。

    [阅读全文]...

2022-01-15 20:31:22
  •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 诗歌,文学
  •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早晨问候语微信句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十五《国风》,诗一百六十篇;《雅》包括《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颂》包括《周颂》三十一篇,《商颂》五篇,《鲁颂》四篇。 这些诗篇,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

      《史记·孔子世家》又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这些说法虽或尚可探究,但《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关系密切,是无疑的。《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就是依据音乐的不同。《风》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其地域,除《周南》、《召南》产生于江、汉、汝水一带外,均产生于从陕西到山东的黄河流域。

      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大雅》、《小雅》之分,众说不同,大约其音乐特点和应用场合都有些区别。《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说周颂》)这是其音乐的特点。

      《诗经》的作者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这些民间歌谣是如何集中到朝廷来的,则有不同说法。汉代某些学者认为,周王朝派有专门的采诗人,到民间搜集歌谣,以了解政治和风俗的盛衰利弊;又有一种说法:这些民歌是由各国乐师搜集的。乐师是掌管音乐的官员和专家,他们以唱诗作曲为职业,搜集歌谣是为了丰富他们的唱词和乐调。诸侯之乐献给天子,这些民间歌谣便汇集到朝廷里了。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 各个时代从各个地区搜集来的乐歌,一般认为是保存在周王室的乐官——太师那里的。他们显然对那些面貌互异的作品进行过加工整理,有所淘汰,有所修改。所以现存的《诗经》,语言形式基本上都是四言体,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大体一致,而且有些套句出现在异时异地的作品中(如“彼其之子”、“王事靡盬”等)。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各时代、各地区的歌谣,倘非经过加工整理,不可能出现上述情况。可以认为,由官方制作乐歌,并搜集和整理民间乐歌,是周王朝的文化事业之一,在《诗经》时代是不断进行着的。

      《史记·孔子世家》说,诗原来有三千多篇,经过孔子的删选,成为后世所见的三百余篇的定本。这一记载遭到普遍的怀疑。一则先秦文献所引用的诗句,大体都在现存《诗经》的范围内,这以外的所谓“逸诗”,数量极少,如果孔子以前还有三千多首诗,照理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再则在《论语》中,孔子已经反复提到“《诗》三百”(《为政》、《子路》等篇),证明孔子所见到的《诗》,已经是三百余篇的本子,同现在见到的样子差不多。要之,《诗经》的编定,当在孔子出生以前,约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只是孔子确实也对《诗经》下过很大功夫。

      《论语》记孔子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前面引《史记》的文字,也说了同样的意思。这表明,在孔子的时代,《诗经》的音乐已发生散失错乱的现象,孔子对此作了改定工作,使之合于古乐的原状。他还用《诗经》教育学生,经常同他们讨论关于《诗经》的问题,并加以演奏歌舞(见《论语》和《墨子·非儒》)。这些,对《诗经》的流传都起了重要作用。 《诗经》中的乐歌,原来的主要用途,一是作为各种典礼仪的一部分,二是娱乐,三是表达对于社会和政治问题的看法。但到后来,《诗经》成了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学*《诗经》成了贵族人士必需的文化素养。这种教育一方面具有美化语言的作用,特别在外交场合,常常需要摘引《诗经》中的诗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叫“赋《诗》言志”,其具体情况在《左传》中多有记载。《论语》记孔子的话说:“不学《诗》,无以言。”“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可以看出学*《诗经》对于上层人士以及准备进入上层社会的人士,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诗经》的教育也具有政治、道德意义。

      《礼记·经解》引用孔子的话说,经过“诗教”,可以导致人“温柔敦厚”。《论语》记载孔子的话,也说学了《诗》可以“远之事君,迩之事父”,即学到事奉君主和长辈的道理。按照孔子的意见(理应也是当时社会上层一般人的意见),“《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意思就是,《诗经》中的作品,全部(或至少在总体上)是符合于当时社会公认道德原则的'。否则不可能用以“教化”。 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就孔子所论来推测当时人对《诗经》的看法,他们所定的“无邪”的范围还是相当宽广的。许多斥责统治黑暗、表现男女爱情的诗歌,只要不超出一定限度,仍可认为是“无邪”即正当的感情流露。第二,尽管如此,《诗经》毕竟不是一部单纯的诗集,它既是周王朝的一项文化积累,又是贵族日常诵*的对象。所以,虽然其中收录了不少民间歌谣,但恐怕不可能包含正面地、直接地与社会公认的政治与道德原则相冲突的内容。

      秦代曾经焚毁包括《诗经》在内的所有儒家典籍。但由于《诗经》是易于记诵的、士人普遍熟悉的书,所以到汉代又得到流传。汉初传授《诗经》学的共有四家,也就是四个学派:齐之辕固生,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亨、毛苌,简称齐诗、鲁诗、韩诗、毛诗(前二者取国名,后二者取姓氏)。齐、鲁、韩三家属今文经学,是官方承认的学派,毛诗属古文经学,是民间学派。但到了东汉以后,毛诗反而日渐兴盛,并为官方所承认;前三家则逐渐衰落,到南宋,就完全失传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诗经》,就是毛诗一派的传本。

      *古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都有谁?

      *古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都有:杜甫,王昌龄,柳宗元,元稹,陆游

      一、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忠君爱民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杜甫在*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二、王昌龄

      王昌龄 (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三、柳宗元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百篇,散文论说理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柳宗元遗族所建柳氏民居,现位于山西晋城市沁水县文兴村,为国家4A级景区。

      四、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人。唐朝大臣、诗人、文学家。北魏宗室鲜卑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九世孙,比部郎中元宽之子,母为荥阳郑氏。

      聪明过人,少有才名。贞元九年(793年),明经及第,授左拾遗,进入河中幕府,擢校书郎,迁监察御史。一度拜相,在李逢吉的策划下,出任同州刺史,入为尚书右丞。太和四年,出任武昌军节度使。太和五年(831年),去世,时年五十三,追赠尚书右仆射。

      元稹与白居易同科及第,结为终生诗友,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形成“元和体”。诗词成就巨大,言浅意哀,扣人心扉,动人肺腑。乐府诗创作受到张籍、王建的影响,“新题乐府”直接缘于李绅。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

      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

      五、陆游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阅读全文]...

2021-12-03 09:48:59
  • 我国部分古代文人别号

  • 古代,语文
  • 我国部分古代文人别号

      别号,意思是名和字以外另起的'名号或称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我国部分古代文人别号,欢迎大家阅读!

      常见别号:

      五柳先生--晋·陶渊明 青莲居士--唐·李白

      香山居士--唐·白居易 东坡居士--宋·苏轼

      六一居士--宋·欧阳修 幽栖居士--宋·朱淑贞

      九华山人--唐·杜荀鹤 半山老人--宋·王安石

      山谷道人--宋·黄庭坚 淮海居士--宋·秦观

      白石道人--宋·姜夔 石湖居士--宋·范成大

      后山居士--宋·陈师道 芦山居士--宋·张元*

      易安居士--宋·李清照 *居士--宋·周邦彦

      衡山居士--明·文征明 六如居士--明·唐寅

      温陵居士--明·李贽 柳泉居士--清·蒲松龄

      称“居士”的

      青莲居士——李 白(唐代大诗人)

      香山居士——白居易(唐代大诗人)

      耐辱居士——司空图(唐诗人)

      乌伤居士——傅 翕(南北朝梁善慧尊者)

      莲峰居士——李 煜(南唐后主)

      龙丘居士——陈慥(北宋诗人)

      无尽居士——张商英(北宋名相)

      姑溪居士——李之仪(北宋文学家)

      山谷居士——黄庭坚(北宋文学家)

      半山居士——王安石(北宋文学家)

      范仲淹居士——范仲淹(北宋政治文学家)

      斜川居士——苏 过(北宋文学家)

      翠微居士——薛绍彭(北宋书法家)

      一佛居士——郑 侠(北宋文学家)

      鹿门居士——米 芾(北宋书法家)

      草堂居士——魏 野(北宋诗人)

      六一居士——欧阳修(北宋文学家)

      东坡居士——苏 轼(北宋文学家)

      淮海居士——秦 观(北宋词人)

      后山居士——陈师道(北宋官员、诗人。)

      *居士——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

      至游居士——曾 慥(北宋末、南宋初)

      稼轩居士——辛弃疾(南宋词人)

      彝斋居士——赵孟坚(南宋画家)

      简斋居士——陈与义(南宋词人)

      芦川居士——张元干(南宋词人)

      石林居士——叶梦得(南宋词人)

      后村居士——刘克庄(南宋文学家)

      深宁居士——王应麟(南宋学者)

      易安居士——李清照(南宋女词人)

      茶山居士——曾 畿(南宋诗人)

      芦川居士——张元干(南宋词人)

      灌园居士——计有功(南宋文学家)

      石湖居士——范成大(南宋诗人)

      遂初居士——尤 袤(南宋诗人)

      于湖居士——张孝祥(南宋词人)

      幽栖居士——朱淑真(南宋女词人)

    [阅读全文]...

2022-01-25 20:47:03
  • 我国传统端午节的诗句

  • 传统,端午节
  •   挂一把艾蒿在你门前,愿你*安;斟一杯雄黄酒,望你安康;送一盘粽子,祝您端午节快乐!

      我国传统端午节的诗句一

      1、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2、不效艾符趋*俗,但祈蒲酒话升*。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唐·殷尧潘《端午日》

      3、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宋·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4、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5、浣江五月*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唐·刘禹锡《竞渡曲》

      6、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宋·苏轼《浣溪沙端午》下阕

      7、条脱闲揎系五丝。——宋·李清照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8、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9、亦有鱼龙戏舞,艳晴川,绮罗歌鼓。乡情节意;尊前同是,天涯羁旅。涨绿池塘,翠阴庭院,归期无据。问明年此夜,一眉新月,照人何处?——宋·卢祖皋《小龙吟淮西重午》下阕

      10、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宋·苏轼《浣溪沙端午》

      11、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钗头双荔枝。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相思十二时。——宋·李石《长相思重午》

      12、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13、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宋·晁补之《永遇乐端午》

      14、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宋·秦观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15、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宋祁《屈原祠》

      16、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宋·张耒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17、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宋·黄裳《喜迁莺端午泛湖》

      18、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宋·赵蕃,《端午三首》其二

      19、淡妆浓抹,西湖人面两奇绝。菖蒲角黍家家节。水戏鱼龙,十里画帘揭。凌波无限生尘袜,冰肌莹彻香罗雪。游船且莫催归楫,遮莫黄昏,天外有新月。——宋·赵长卿《醉落魄重午》

      20、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宋·杨无咎《齐天乐端午》

      21、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宋·欧阳修《鱼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22、醉看葵柳怀旧事,馋思樱笋梦吾庐。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宋·高箸《重午怀旧》

      23、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宋·张耒《和端午》

      24、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宋·苏轼《屈原塔》

      25、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唐·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26、高咏楚辞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宋·陈与义《临江仙》

      27、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宋·欧阳修《鱼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28、梅夏暗丝雨,春秋扇浪风。香芦结黍趁天中。五日凄凉千古、与谁同?——宋·万俟咏《南歌子端午》

      我国传统端午节的诗句二

      1、条脱闲揎系五丝。——宋·李清照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2、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3、幽欢一梦成炊黍,知绿暗,汀菰几度。竹西歌断芳尘去,宽尽经年臂缕。梅黄后,林梢更雨。小池面,啼红怨暮。当时明月重生处,楼上宫眉在否?——宋·吴文英《杏花天·重午》

      4、浣江五月*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唐·刘禹锡《竞渡曲》

      5、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宋·晁补之《永遇乐·端午》

      6、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宋·张耒《和端午》

      7、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宋·文天祥《端午》

      8、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宋·赵蕃,《端午三首》其二

      9、高咏楚辞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宋·陈与义《临江仙》

      10、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宋·苏轼《屈原塔》

      11、醉看葵柳怀旧事,馋思樱笋梦吾庐。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宋·高箸《重午怀旧》

      12、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唐·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13、深院榴花吐。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灵均标志高如许,忆生*,既纫兰佩,更怀椒糈。谁言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宋·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14、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宋祁《屈原祠》

      15、画船纵横湖水滨,彩丝角黍斗时新。年年此日人皆醉,能吊醒魂有几人?——宋·胡仲弓《端午》

      16、不效艾符趋*俗,但祈蒲酒话升*。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唐·殷尧潘《端午日》

      17、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宋·苏轼《浣溪沙·端午》

      18、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宋·黄裳《喜迁莺·端午泛湖》

      19、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宋·杨无咎《齐天乐·端午》

      20、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宋·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阅读全文]...

2022-02-09 14:33:15
有关我国的古诗 - 句子
有关我国的古诗 - 语录
有关我国的古诗 - 说说
有关我国的古诗 - 名言
有关我国的古诗 - 诗词
有关我国的古诗 - 祝福
有关我国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