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儒学思想的古诗

关于关于儒学思想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儒学思想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儒学思想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儒学思想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91) 语录(25) 说说(20) 名言(23) 诗词(1k+) 祝福(1) 心语(180)

  • 思想的古诗句

  • 思想
  • 思想的古诗句

      1、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5、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7、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9、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0、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11、逆胡未灭心未*,孤剑床头铿有声。

      1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13、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4、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5、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6、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贞。

      1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8、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

      19、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2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3、镇心帷车坐,偏愁云气晴。客行殊望雨,敢说为苍生。

      2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5、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26、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7、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28、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

      2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0、有志者事竟成也!

      3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33、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34、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3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7、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38、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39、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

      40、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4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3、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4、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4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46、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4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4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49、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50、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阅读全文]...

2022-03-13 04:04:31
  • 儒学在隋唐的地位

  • 儒学在隋唐的地位

      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儒学具有开放包容的特性,儒学具有经世致用的特性,周公及三代礼乐,乃后起儒学之先导,周礼制定之地洛邑成周,乃*儒学之祖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儒学在隋唐的地位,欢迎大家分享。

      儒学在隋唐的地位

      一般学术界认为,在思想史方面,唐朝乏善可陈。不过对于儒学,在唐代的地位很矛盾。

      经过魏晋南北朝长时期的战乱,对儒学的冲击很大。同时,儒学本身也出现了南北分化。

      隋朝,儒学的南北合流趋势已呈初步的面貌。

      在唐初*稳定下,统治阶层深深意识到需要用一种思想稳定广大区域内的统治,教化民风,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这时候,儒学就派上了大用场。所以,唐太宗贞观年间,是儒学在唐代的第一次大规模复兴。你可能知道,通行的《五经正义》就是那时候完成的,标志着南北儒学的融和。而且,以国家的意志对经义统一,对后代*学术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或者说是一次思想大禁锢的萌芽。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中央*影响力式微,儒学极其影响也受到削弱。

      要知道,从中央集权的角度来说,儒学始终是一种凝聚民心的向心力,是有利于大一统国家统治的。儒学的衰落,一般都和中央*的控制力降低相联系。

      到了德宗贞德年间,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从思想上对抗地方势力。由*主导,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儒学振兴。

      这两次*首倡的对儒学的提倡,在唐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必须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

      从总体上看,儒学在唐朝是占据着官方主流学说的地位,应该说是很高的。但是,唐代的儒学教育,官学并不兴盛。多传承于世族家庭内部,以及散布于全国各地的私学。

      而且,唐代是一个较为宽松开放的王朝。从个人角度讲,佛教、道教思想对整个社会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读懂儒学后的人生感悟

      “要做人,先知礼!书万卷,集大成!”而现代人很多认为儒学的思想是很虚伪的,只因自身知而片解的阅读与参悟就妄自批判儒学。这是一种相当不负责任的谬论。

      回望到历史,回望到过去,回到春秋战国时期里去,我们再以一种理性的观点,去审阅一下诸子百家的所遗留下来的一些典故与书籍。阅读后更多的是各家各派,各门、治世与自修自省的种种理论与观点,在当时那个动乱环境下的形成了一种“百家争鸣”的世界大研讨的局面。然而现代人在对于自我修为的提升,以及物资生活、精神生活与政治生活上的不同需求的同时,因对于一种各自人生阅历和生活经历上的理解错误,往往对于儒学思想生成一种了偏激的看法。认为儒学是虚伪的,儒学是封建王朝所遗留下来的`垢污,儒学是自古统治阶级用来巩固自身统治的一种思想工具的想法。故而往往会有人一些文章里抨击儒学,给社会其他人士和一些读者带来一种思想上误导。

      虽然儒学作为*传统礼教的一本传统教课书,但儒学的发展都并不非是一帆风顺的。其实,无论是在于德学、礼学的思想教育上,还是在于政治思想的辅助上,儒学的发展它经历了太多的坎坷,也经历了太多的朝代的前人的辛酸血泪的考量与认证。

      我们总所周知的第一位推崇儒学的帝王是汉武帝。虽然汉武下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根据当时的政治、环境等等因素的限制,所以汉武帝他其实更偏爱于司法方面的法家,所以政治上他并非是单纯采用儒学与儒仕的意见。而他的曾孙宣帝也是同样,汉宣帝自己就曾说过“汉家自有制度,本霸王道杂之,焉用纯儒?”的话语。其实这里面也存在有当时封建统治阶级,对于政治人为等因素的考虑与反思。毕竟各家有各家各派的都有自身可取之处,各家各派也有自身的短脚之处。所以一味的把什么封建礼制和一些陋*的批判,胡乱扣在了儒学的头上,也是一万个不应该。

      其实,在汉以后的历史后朝里,还是出现了几次“儒释道”三家,“几经唱罢,我登场”的格局。甚至很多时期里,儒学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一些朝代的君王与统治阶级排斥与打压的对象。事至今日,还存在一些因己谬论而批儒、反儒的人士。

      而现今社会里,谁想支持与推荐世人们,去阅读儒家经典与参悟儒学思想,并非一件易事。而且释、道两教里,也同样存着大量的人生哲学于其中。只是儒学的观点更多的符合,世人对于现今社会需求与自身要求的参照与审识,儒学还包括了一种对于个人修为的种种点化于与自我约束于其中。

      至于儒家经典之作《论语》,则是一部记述了孔子与其弟子们言行的儒家经典。

      例如:“子曰:学而时*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为,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和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这里,想着重的的去解释下最后一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人生哲学道理。

      当今职场中很多人,因自身的知识和各人办事能力的卓越,常常会对着同事或朋友们,抱怨上面的领导太过于屈才了。自认为自身的工作能力较强,不愿拘泥于一个小小的工作岗位与工作范畴里。迫切的需要得到上级的赏识与进一步提拔,认为相应的能力就要得到相应的劳动报酬和待遇这些都是不需的。甚至有人会说出:“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这样让人惊诧不已的话语。

      难道这些人,走到了别的工作岗位,再工作到一定时期后,就不会再次觉得“过于屈才”,而又出现跳槽的思想浮动吗?或许,他们到那时候又会拿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样的话语来自我开拓了吧。

      其实综上所述的这些人,我们仔细思考下,他们并没有真正融入到企业与社会当中去。因为无论是面对企业,还是面对人生,“是金子早晚都要放光,是煤炭挖出就要燃烧”。这些人只因自己,未能有一种务实的职业心态,看待职场的各种因果关系。认为很多事情不*等,而时不时的抱怨这抱怨那的人们,难道就是现代人所说的“君子风范”吗?难道说他们的上级,都是个“睁眼瞎”,就看不到自己得力手下的言行举止吗?难道每个人的人生当中,只有在相应的报酬的为前提下,才能为自身的将来发展而正确定位吗?或许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回想起那一句老的谚语“知足者常乐”的意义所在。

      当世人们到了相应的年龄阶段,积累了一定社会阅历以后,再去渴望得到更多的知识与修为比较困难。或许人们过了三十岁,也才会去回想起那句“温故而知新”的道理。这时候,如果再去细读下《论语》这本书儒家经典,自己应该又会得到一种人生的感悟与感慨。正如孔夫子说的“学而时*之,不亦悦乎”一样,经典从温,以及再次的人生感悟,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

      现代人只有先把儒学中《论语》这本书中,很多做人的哲学与真理进一步的读懂、参透,至后面的德学、礼学上懂得该怎么去做的时候。人们才能够跟得上这个时代步伐,才能够满足社会与个人之间,必须具备的种种要求之所在。

    [阅读全文]...

2022-03-13 17:06:10
  • 儒家思想的核心

  • 你知道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的吗?实际上在我们学*的历史书中,也有关介绍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通过学*我们了解到了以前很多没有学*过的知识,让我们的知识和认知更加深厚。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恕、忠、孝、悌、节、仁、义、礼、恕、勇、让、智、信等十三个方面,儒家的思想核心介绍如下:

     

    一、儒家思想核心:恕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有宽恕、容人之意。

     

    二、儒家思想核心:忠

     

      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忠乃表现于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

     

    三、儒家思想核心:孝

     

      孝: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认为如缺乏孝敬之心,赡养父母也就视同于饲养犬,乃大逆不孝。孔子还认为父母可能有过失,儿女应该婉言规劝,力求其改正,并非对父母绝对服从。这些思想正是*古代道德文明的体现。然而孔子论孝,还讲"父母在,不远游",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表现了其时代的局限性。孝被后世之儒定为繁琐仪式,《礼记》中规定父母死后"水浆不入口,三日不举火","哭泣无数"以至"身病体羸"变成精神和肉体的自我摧残。宋明时代把孝道作为道德论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理学家朱熹提倡父权绝对化。孝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中,剔除宣扬封建主义糟粕外,也有一些合理因素,提倡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养老",将孝亲与忠于民族大义相结合,主张死后薄葬节用等。

     

    四、儒家思想核心:悌

     

      悌:指对兄长的敬爱之情。孔子非常重视悌的品德,其弟子有若根据他的思想,把悌与孝并称,视之"为仁之本"。

     

    五、儒家思想核心:节

     

      节:气节和节操。、社会指一个人在政治上、道德上的坚定性。对内,气节表示对一定的政治制度、政治理想和道德理想的坚定信仰。对外,气节则指在国家和民族遭到外敌侵犯时,能挺身而出,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坚持斗争。乃至献出个人生命。《荀子.君子》:“节者,死生此者也。”、又称“贞节”。为封建时代约束妇女的道德规范。即要求妇女谨守闺门,不与男子接触,婚后要“从一而终”,夫死不得再嫁,要为丈夫终身守节,甚至殉夫。《二程遗书》卷二二下:“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鲁迅《坟.我之节烈观》:“我依据以上的事实和理由,要断定节烈这事是:极难,极苦,不愿身受。然而不利自他,无益社会国家,于人生将来又毫无意义的行为,现在已经失了存在的生命和价值。”

     

    六、儒家思想核心:仁

     

      仁:爱人。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仁体现在政治上是强调"德冶",德冶的基本精神实质是泛爱众和博施济众,孔子把仁引入礼中,变传统" 礼治"为"德治",他并没有否定"礼治",他的"德治"无疑是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爱人既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人又是推己及人,由亲亲而扩大到泛众。

     

    七、儒家思想核心:义

     

      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

     

    八、儒家思想核心:礼

     

      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九、儒家思想核心:恕

     

      恕:*古代的伦理道德观念。“恕”要求推己及人,自己不想做的事,不强加给别人。在孔子的有关伦理学说中,“忠”与“恕”是并列的。因“恕”而得 “忠”,为“忠”以行“恕”。“忠恕”是实行“仁”的方法,是“仁”的内容。同时又是孔子思想的一贯之道。《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朱熹集注:“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而已矣者,竭尽而无余之辞也。”又《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十、儒家思想核心:勇

     

      勇:儒家的伦理范畴。指果断、勇敢。孔子把“勇”作为施“仁”的条件之一。“勇”必须符合“仁、义、礼、智”,而且不能“疾贫”,才能成其为勇。《论语.宪问》:“仁者必有勇。”又《阳货》:“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又《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十一、儒家思想核心:让

     

      让:指谦让、礼让。对人的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孟子.公孙丑上》:“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十二、儒家思想核心:智

     

      智: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内涵主要涉及知的性质、知的来源、知的内容、知的效果等几方面。关于知的性质,孔子认为,知是一个道德范畴,是一种人的行为规范知识。

     

    十三、儒家思想核心:信

    [阅读全文]...

2022-04-22 08:19:13
  • 孔子儒家思想的论文

  • 孔子
  • 孔子儒家思想的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孔子儒家思想的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儒家思想是我国古代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代表,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儒家思想一直以来仍然深刻的影响着当前社会的生活,并且这些影响对公司管理的理念也产生了影响,本文对儒家思想与公司管理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儒家思想;公司;管理

      1.引言

      儒家思想出现于春秋战国,当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很多代表人物都提出来了自己的思想观点,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出现可以归纳为四个部分,首先是先秦儒家,后来发展到汉代,为董仲舒的汉代儒家,以及宋明儒家等。孔子的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仁”,主张“仁者爱人”以仁爱之心对待别人;孟子进一步拓展了儒家思想,孟子认为以“仁政”为重点的管理理念,后来来着赵国的荀子继孔子和孟子两位哲学家之后提出“礼”、“法”。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儒家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儒家思想在当前社会主义社会中依然成为了我们国家重要的文化思想核心,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变化依然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对我们当前的公司管理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对儒家思想与公司管理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2.儒家思想的核心与公司管理

      首先儒家的人本观与现代公司管理的核心都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是儒家思想重要特征。就是把人放在第一位,时时刻刻注意体现人的价值,实现人的价值,对人的社会价值给予高度肯定。

      以人为本这个理念,放在公司管理之中,其意思就是要求公司管理者首先要关心爱护公司员工,这种发自内心的关心爱护能够让员工感受到尊重,感受到公司的团结,在这里提到的团结,同样也是和为贵的哲学思想,在以人为本的同时,注意和谐发展和团结,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谐是孔子追求的理想状态,这就是讲公司中的团结问题,公司的各成员要有团队精神,要求其内部的各成员团结一心、齐心协力。一个做人做事讲效率的团队就是每个公司都想要的理想团队,这就要求团队中各成员之间都具有非常好的合作和协作能力,有一种非常强大的向心力。

      一个团队能有这种精神,那么对于提高公司产品的生产效率,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都十分有益,也就促使企业在一个激烈且良性竞争的环境里健康发展。孔子一直很重视“人”与“人际关系”,提出要提高人的地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说,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征就是肯定人的价值。现如今,各公司企业文化的建设基本观点都是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作用。

      人是公司业务的具体操作者,只要充分调动基层员工工作热情,靠其主动性去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永久提高公司产品的生产效率,实现市场利益的.最大化。公司不断学*儒家思想的精髓,付诸于实际工作当中,充分尊重员工的人格和劳动成果,切实保障其收入和应有的权利,不仅要切实解决员工的工作问题,还要关心解决员工的生活问题,要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时时刻刻为员工着想,成为公司的主人,同时还要选贤任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等。儒家诚信和中庸观与现代公司管理相通。诚信是历史上众多儒家先哲圣贤所推崇和追求的道德情操之一,孔子就曾说:“民无信不立”;诚信指的是诚实守信,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实是每个体内在的修养,而守信则是其外在的各种表现。

      在*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诚信是各公司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必须时刻遵守的戒尺,是公司能够长期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公司想要在市场中长期生存和发展,其根本的撑力要依赖于公司的信誉,而信誉往往靠长期诚信的合作获得,只有“诚”才有“信”,只有“诚信”才能在市场经济中获得信誉。

      公司良好的声誉、信誉、形象的建立及维护,往往依赖于过硬的产品质量,诚信为本、童叟无欺的经营理念,只有生产合格的产品、树立健康的经营理念,**思想,长远打算,才能做到诚信经营,塑造良好的公司形象,提高公司的信誉及知名度。如果在经营中背信弃义、出尔反尔、产品假冒伪劣,那么这个公司终将失去信誉,同时也会失去市场。另外儒家讲中庸之道,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反对“过”与“不及”,主张“中道”,即“适度”,“恰到好处”,凡事过犹不及,要有个度。这对公司高层的管理模式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在公司的管理当中,不仅要注重企业自身的成长,员工新技能的培训与提高,同时要不断学*别人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做到不守旧不排外,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宏观方向上,不可一味追求速度和规模,更要注重其效果,既要“适中”又要“达变”的原则,才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儒家思想的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仁”,儒家思想要求以与人为善,也就是关心和爱护公司员工,有利于协调公司内部员工关系,促进内部和谐稳定。

      公司员工只有在这种环境下,才能更加和谐的发展和体现自己的价值,也只有这样才能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与此同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说明儒家有强烈的忧患意识,面对日益复杂的竞争环境,公司是否具有忧患意识,关系着公司能否应对这种外部竞争的能力,公司要保持旺盛的发展能力,需要将忧患意识始终贯穿公司之中。

      3.结语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儒家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基础,儒家思想对人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势必体现在公司的行为中,在这样的背景下,现代公司管理者应该发掘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推动儒家思想与现代公司管理的结合,以此来促进公司管理水*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军,黄少英.儒家伦理思想与现代公司管理伦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李晓蓉.儒家经典与*式管理[M].北京:公司管理出版社,2006.

      [3]杨清荣.儒家传统伦理的现代价值[M].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论文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在变得更加理性的同时,也更加物欲化。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指引我们重新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是人道的启蒙者。他的儒家思想至今还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应进一步发扬光大。

      论文关键词:

      孔子;儒家思想;当代社会

      一、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突出价值

      (一)自强不息

      孔子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年轻时,他好学上进,不断进德修业。他的政治思想形成后,便为实现自己的主张孜孜以求。孔子向往三代圣王之治,希望王道大行,实现仁政德治。孔子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他对社会历史与现实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可他依然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懈奋斗。他希望教化社会人心,讲究仁爱,遵守秩序,并为之四处奔走,到处碰壁亦信念不改,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孔子心目中有一片圣洁的天地,这就是要实现天下为公、讲信修睦、谋逆不兴、盗贼不作的大同社会。孔子晚年喜爱《周易》,《易传》中多次提及的“刚健”、“有为”,《象辞》所说的“自强不息”,其实正是孔子生命主题的写照。

      (二)与时俱进

      孔子执着于自己的政治追求,但他绝不是愚顽不化的人。人们误解《礼运》篇,以为孔子向往的大同社会是所谓“原始*时代”,其实,认真对读《孔子家语》与《礼记》的该篇,就会发现孔子所言是指“三代明王”时期。孔子思想的显著特征是主张“时变”,主张在变化的时势中找到最合适的切入点,《大学》引述古训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易传》则有:“生生之谓易”以及“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发展观念。《论语》、《中庸》、《易传》中都记有孔子的相关论述,而《周易》中所说的“与时偕行”,最为准确地表述了孔子的这一思想。

      (三)天人和谐

      孔子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突出表现在他的天、地、人“三才”一贯思想上。在《易传》中,天、地、人被看成宇宙组成的三大要素。《贲·彖传》日:“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与自然并列,就应和谐相处,由此形成了儒家“天人相通”、“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相互协调观念。孔子认识到客观规律不可抗拒,他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孔子言行中包含有丰富的天人和谐等生态意识,认为人应当自觉认识与遵守自然规律。《论语·述而》说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孔子家语·五帝德》记孔子说:“治民以顺天地之纪”、“仁厚及于鸟兽昆虫”、“养财以任地”、“履时以象天”、“春夏秋冬育护天下”之类,都包含有注重生态*衡,遵从自然规律的意义。

      二、孔子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

      (一)教育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曾预言,二十一世纪的*科技发展将会突飞猛进,这取决于四个有利因素:经济实力的强大、决策者的决心、大量的青年人才、良好的传统。在传统方面,杨振宁极为看重由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在教育方面的深远影响。众所周知,孔子非常重视教育,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学思结合、重视实践、学仕结合……其中的一些观点今天看来更显卓越。比如,他的富民而教的主张,几乎就是我国普及教育、提高民族素质,以实现“科教兴国”政策的古代版本。

      再如,在兴起于西方的现代教育中,技术教育、职业教育是最重要的内容,道德教育、人格教育则普遍被忽视,其结果是人的工具化、物化,一孔子德才兼备、德智并重的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可补其偏。

      (二)经济

      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动机的驱动下.西方传统的管理思想强调高效率、标准化。在这种体制下,人只被视为整个生产流程中的一个环节、一道工序,或只是庞大而复杂的制造金钱的机器上的一个零件,他的生活和权利得不到企业管理者真诚全面的关心。与此相反,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理念则是“以人为本”,实实在在地爱人、关心人,而不仅仅是利用人、控制人。这就使得生产者在企业中有一种“家”的归属感,企业的对内凝聚力、对外竞争力也由于生产者对“家”的忠诚奉献得以增强。用一位日本企业巨子的话说,儒家的管理模式就是:一手拿算盘,一手持《论语》。

      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精神在“儒商”身上表现得最为全面。其博施济众、依群利己的经营宗旨,以人为本、仁民爱物的经营原则,以义取利、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好学重教、以智经商的经营特色,以和为贵、和气生财的经营方法。——这一切无不是孔子思想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创造性运用。

      (三)政治

      当今世界有两大显著趋势,其一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扩展,人们被愈加紧密地联系在一个“地球村”中,其二是某些民族、国家间的冲突和矛盾似乎在朝着扩大、加剧的方向发展,帝国主义、国家主义、民族主义的幽魂仍在四处游荡。在未来的世界中,各国应当遵循怎样的政治伦理,才能使我们这个星球*安无事?1988年,世界三分之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孔子充满仁爱精神的“忠恕”之道应当是当今世界各个民族和国家相互尊重、和*共处的中心价值。孔子主张的“和而不同”应当是克服“西方中心主义”、“大国沙文主义”,实现文化多元存在、民族共同发展、国家共同繁荣的基本法则。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不应成为歧视和强权的现实借口,福山的“历史终结论”也不足成为人类未来发展的一元宿命。唯有彻底摒弃满怀恶意的达尔文主义的西方政治思维,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世界政治生活中的最低共识,用孔子一样对他人充满善意的目光去看待其*家和民族,庶几人类可以实现“有道”的大同社会。

      参考文献:

      [1]张卫中.论语直解[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

      [2]杨树增.论语导读[M].北京:中华书局,2002.

      [3]周韬.孔子与儒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蔡尚思.孔子思想体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阅读全文]...

2022-02-01 00:18:14
  • 儒家思想的核心

  • 儒家思想的核心

      导语:儒家思想核心,是一种儒家思想,主要是指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仁”字分,人和二组成。意味着仁作为儒家的核心学说探索的的是人类与自然的根本关系与本原道统。

      一个人字代表作为人类的地位是和自然统一和谐的,而“二”有*衡的两横组成,代表,天与地组成的自然世界。在我国传统哲学与人文体系中,追求的是人与天与地三者和谐统一相互依存的关系,由此儒家提出的“仁”就是儒家学说根本立足与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发展的一种本原学说表述。而后世者将‘仁’局限与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多有误读。

      而儒家在仁的基础上,提倡在,解释人类与自然的辨证关系上是与道家有继承和发扬的关系,儒家先师对于道家宗师老子也是崇敬有加。在述而孔子讲,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老彭。其中的老就是指老子。后代道家不孝子孙往往咒骂儒家,实行思想上的禁锢这是没有道理的。

      而儒家在解释“仁”作为人类与自然的根本本质统一问题上,寻求协调人类与自然的根本方法,确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而因为此语出自有子的解释,而被封建神权世袭的制度解释,所以作为孝弟的本来面目,使儒家的本被单向修改。而儒家先十先师孔子的本,以及道统本身解释的是有天地与人形成的规律法则才是人类根据时代发展去实践的道统思想被解释成忠君思想。而先师孔子所言:“雍也可使南面”可以看出儒家尊崇的不是世袭的君主,而是德才兼备能够实践人与自然所产生的规律法则的人。并且先师对于不拘泥你教条理论根据时代发展自己的学说也多有原则性论述。

      “儒”与仁的结构一样。儒的组成解释了儒家是干什么的,儒家要因什么而诞生。“儒”有“人”与“需”组成,也就是说儒家所解释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必然是产生人类需要的实践者的现实情况。

      因为人类的需要,所以产生为人类大同理想服务的儒家,而这种需要所产生的儒家就是执行儒家思想的“儒”

      而孔子作为对人类负责人的伟大哲学家,在自己的哲学里对于其他优秀人才和学说的精华都是推崇和吸收的,好古不是泥古,因为一个现代人无法去继承后代人的成果。那些邪端学说动不动用批判的方法为后代人作出虚伪的承诺是儒家在人格上必须唾弃的。世界上从来没有那个学派对于执行自己学派的弟子作出如此高的道德要求,与求知态度。论语,开篇就是《学而》就是以严格的要求来保证自己的学说传播者和实践者应该拥有的基本素质,而不是毫不负责人的根据自己的野心把一种解决人类与自然人类与社会的权利硬性的规定为某些可以窜权的歹徒,或者是某些搜刮人类财富的利益集团身上。

      而儒家先师孔子的责任心是世界所有学说得创始人所不能比拟的,孔子可以化时间去修订别的学说和历史,但是惟独没有出自己的专集。而《论语》又是当时整个儒家集体讨论总结的智慧,试问那家学派能够如此!

      【拓展】孔子与儒家思想的知识

      孔子-*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儒家思想在*历史上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文化精神。儒家思想对我国过去、还有现代都有着巨大的影响。20世纪初,由于*落后挨打,人们在寻找落后的原因时,许多人把*的儒家文化认为是罪魁。

      从那之后,关于儒家“误国”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究竟是怎么回事?儒家思想是造成我国落后的思想根源吗?我们现在还要不要继承儒家思想呢?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春秋末期。少家不幸,自小发愤为学,博学多能。青年时做过小官,不得志,后办私学,开*私学之始。弟子三千,贤七十二。51岁时,出任过鲁国的*,鲁国大治,后三家乱政,去官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但终不见用。后归鲁国,晚年修编上古时代的文化典籍,如《诗》、《书》、《礼》、《易》,专门编修鲁国的史书《春秋》,致力于教育。其思想观点,集中见这于其弟子编撰的《论语》。

      孔子的思想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道德教化。

      孔子的核心思想如下:

      礼:所谓的“礼”,是指按纲常名教化的政治、社会秩序。在孔子思想里,“礼”是与“德政”相结合的。在《为政》中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即主张礼治德化与政令刑罚相辅而行。

      仁:如《论语》中的“克己复礼为仁”、“仁者爱人”。“仁”既是孔子修己治人的根本原理,又是孔子实践道德的最高原理。“仁”作为一种精神品质,包含了多方面的伦理道德原则。除了是一种使人们自觉、主动地遵循礼的道德素养之外,还是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伦理准则。

      “人与天地合一”,可简称为“人和天地”的思想。人性天赋,人伦与天道的合一,“人伦者,天理也”。天人感应。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他还阐述和弘扬了人不仅要“仁民”,也要“爱物”的道理。孔子坚决主张国家要实行“富之教之”的德政,使社会与文化得到发展。孔子认为文明的最高成就在于造就理想人格以创立理想社会,通过潜志躬行“内圣外王之道”,以达到“天下为公”、“大同世界”之境界。

      尚中、贵和的思想。各方面的和谐:人与自然;人际关系;治国之道等。尚中,不走极端的“中庸之道”。

      教育思想:他主张“有教无类”,使一些贫寒之士也受到了教育。他的许多教育思想,如“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不愤不启”等闪耀着教育思想的光辉。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孔子及儒家思想:

      作为一个思想家,孔子用格言方式发表了许多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与古代希腊、罗马的一些思想家相比,孔子的'思想,显得更直观、表面了一些。 孔子的思想观点,有许多积极的东西。他的道德教化、注重人本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崇尚“和”的的精神、“天下为公”“大同”思想以及他的教育思想无不闪烁着思想的光芒。

      孔子这些思想,是*思想文化宝库中的一笔珍贵财富。在世界思想文化中,也有一*之地。孔子是我们值得纪念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让他从神恢复到人,或从妖魔化的鬼恢复到人,对于正确认识孔子及其思想及其重要,一味歌颂和一味全盘否定都不是科学态度。

      儒家文化和儒家思想里面有许多先进的思想,他对于*文化传承功不可没。在世界上只有我们中华文化一路传承几千年,与我们的先进文化有很大的关系,儒家思想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屹立于世界而不倒也有很大的作用。

      我们必须看到孔子的思想与后来的统治*意识形态领域的儒家思想也不是完全一样,儒家的发展也无不打上了为了维护君权、加强对老百姓统治的烙印。

      这是历史的局限性造成的。但究其思想性而言,虽然有许多糟粕,比如维护君权、“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等糟粕,对这些我们正确的做法是:取其精华,剔除糟粕。

      当代社会,我们面对世界上各种文化和思想的融合,尤其是现在这种缺少信仰的年代里,如何建立起合乎社会发展潮流、合乎现代价值观的文化和思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待解决的课题。面对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面对西方的思想,我们该如何取舍,形成符合我国发展的文化思想体系这无不考验着我们的智慧。

    [阅读全文]...

2022-06-07 02:58:37
  • 学*儒家思想文化的心得体会

  • 学*,文化
  • 学*儒家思想文化的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体会是指将学*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似于经验总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儒家思想文化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仁”是儒家文化的精髓,也是*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代表。在本次校本研修过程中,我有幸学*了其中的一部分。在方老师的《《*文化的美丽精神》的讲座中,思想再次受到了洗礼。在学*过程中,我尤其对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句话感受颇深。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个人以为就是君是君,臣是臣,君臣父子是有明显的区别的:“身在其位,要谋其政,称奇职。”虽然在这句话中体现了严格的阶级等级印记,但是确是维持社会的持续发展的最有效的方式。对于我这样的教师来说,所需要做的就是做好本职工作,真正达到一个教师的水*。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时刻以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无论是穿戴,举止,行为,还是其他的种种行为。但是如果把“君君臣臣”理解为让臣子必须无条件地顺从君主,把“父父子子”理解为让子女无条件地顺从父母,其实,这完全是歪曲了此句话的本意。还拿“老师”来打个比方吧,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老师就要拿出师长的'姿态,善意的提出自己建议,这时候就体现了二者之间的身份差别,尤其是老师所行使的权利,体现的地位。而在*时,一些正常的学*生活中,则没有必要特别强调师生之间的身份差别。

      因此,孔子这句话给我的启示是,身处什么样的位置,就要出色的行使自己的职责,充分实现该职位的作用。即“身在其位,必谋其政”尤其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更要合理行使职责,掌握方法。在学*中体现了古人对历史文化的深刻解读,不得不提的第二个就是《三字经》,短小精炼的语句,蕴含了丰富的天文,礼仪,处事等知识。可见*传统文化一斑。

      关于“讲授”一节,为我们详细介绍了讲授方法,让人感受最深的是——懂、透、化。

      首先是“懂”。就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基本概念,以及每字每句都清楚。

      其次是“透”。就对教材不仅要懂得,而且要很熟悉,能够融会贯通,运用自如。这就要求对教材进行精读细钻。

      最后是“化”。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化在一起,这如同蜜蜂酿蜜一样,是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到了“化”的境界,整个教材内容已经了然在胸,变成了有机整体。

      总之,钻研教材要做到既能钻进去,又能走出来。钻进去,就是要领会教材的精华,全面、准确地掌握教材的知识内容;走出来,就是要全面审视、整体把握,做到讲课时能够深入浅出,左右逢源,灵活运用。

      这三个字的钻研如果我们能努力做到,那一定是非常理想,非常愉悦的境界,会让我们有一种成就感。

      作为一一名任课教师,我们或许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每当上完一节好课,会让你有意犹未尽之感,全身都会感到舒爽之至。而往往公开课更容易达到这样的境界。想想为什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无形中做到了“懂”、“透”、“化”。

      总之,我们在处理教材上真正做到“懂”、“透”、“化”,真正做到“钻进去,走出来”,就会达到创设教材研究的理想境界。

    [阅读全文]...

2022-01-16 08:17:49
  • 儒家思想经典语录集锦

  • 人生,励志,语录
  • 儒家思想经典语录集锦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语录吧,语录具有篇幅简短,语言精练的特点。语录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儒家思想经典语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

      2、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4、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

      5、有忍乃有济,无爱即无忧。《尚书》

      6、口惠而实不至,怨菑及其身。《礼记》

      7、一轨九洲,同风天下。《春秋》

      8、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

      9、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庸》

      10、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为将及焉。《左传》

      11、惟上帝弗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尚书》

      1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

      13、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

      1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论语》

      15、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1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17、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左传》

      18、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论语》

      19、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礼记》

      20、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诗经》

      21、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

      22、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

      23、北风其凉,雨雪其雾。惠而好我,携手同行。《诗经》

      24、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鲜矣。《左传》

      25、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则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论语》

      26、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礼记》

      27、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有此人,有人有此土,有土有此财,有财有此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大学》

      28、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

      2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30、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道矣。《大学》

      1、诗言志,歌永言。《尚书.舜典》

      诗表达志向,歌抒**怀。

      2、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

      不学*《诗经》,就不会说话。

      3、万卷山积,一篇吟成。清.袁牧《续诗品.博*

      只有积累丰厚学问,才能写出一首好诗。

      4、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清.王国维《人间词话》

      词以境界高为最好,境界高格调自然就高,自然就有名句。

      5、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

      文章是治国安邦的伟大事业,是传之不朽的大事。

      6、所谓诗,所谓文,实国事、世事、家事、身事、心事系焉。宋.郑思肖《心史总后叙》

      所谓诗歌文章,实际上都与国事、世事、家事、身事、心事相联系的。

      7、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朱子语类》

      道是文章的根,文是道的枝和叶。

      8、观其文可以知其人。清.袁牧《读书

      看一个人的文章就可以知道这个人的思想品德。

      9、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1、《论语》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阅读全文]...

2022-02-12 11:57:10
  • 古诗次北固山下的中心思想

  •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的诗歌作品。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次北固山下的中心思想,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

      中心思想:

      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并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作品原文

      版本一

      次北固山下⑴

      客路青山外⑵,行舟绿水前。

      潮**阔⑶,风正一帆悬⑷。

      海日生残夜⑸,江春入旧年⑹。

      乡书何处达⑺?归雁洛阳边⑻。[1]

      版本二

      江南意

      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

      潮**失,风正数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2]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

      ⑵客路:行客前进的路。青山:指北固山。

      ⑶潮**阔:潮水涨满时,*之间水面宽阔。

      ⑷风正一帆悬:顺风行船,风帆垂直悬挂。风正,风顺。悬,挂。

      ⑸海日:海上的旭日。生:升起。残夜:夜将尽之时。

      ⑹入:到。

      ⑺乡书:家信。

      ⑻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3][4—5]

      白话译文

      孤单漂泊青山之外,独自行舟绿水之间。

      潮水上涨,*之间更显宽阔;顺风吹来;一条白帆正好高悬。

      夜色将尽,海上旭日东升;新年未至,江中春意已现。

      家书既已寄出,会被送往何处?希望北归大雁,送到洛阳之边。[6]

      创作背景

      王湾作为唐代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这首《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的一篇。这首五律最早见于唐朝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这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沿江东下,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2][3]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这首《次北固山下》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

      此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次联的“潮**阔”,“阔”,是表现“潮*”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野开阔、大江直流、风*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第三联说明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而无浪,风顺而不猛,*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不禁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与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于是托雁捎个信:烦劳雁儿飞过洛阳的时候,替自己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这首五律虽然以第三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但并不是只有两个佳句而已;从整体看,也是相当和谐优美的。[2]

      名家点评

      唐代殷璠《河岳英灵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

      明代李攀龙、叶羲昂《唐诗直解》:皇甫子循曰:王湾《北固》之作,燕公揭以表署,才闻两语,已叹服于群众;“不见只今汾水上,惟有年年秋雁飞”,曾不终篇,遽增悲于时主,美岂在多哉!中联真奇秀而不朽。

      明代胡应麟《诗薮·内编》:“清晖能娱人,游子澹忘归”,凡登览皆可用。“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凡燕集皆可书。“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北固之名奚与?“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奉先之殳奚存?而皆妙绝干古,则诗之所尚可知。今题金山而必曰金玉之金,咏赤城而必云赤白之赤,皆逐末忘本之过也。

      明代李攀龙、袁宏道《唐诗训解》:三四工而易拟,五六太淡而难求。

      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徐充曰:此篇写景寓怀,风韵洒落,佳作也。“生”字、“入”字淡而化,非浅浅可到。

      明代陆时雍《唐诗镜》:“潮*”二语,俚气殊甚。“海日生残夜”,略有景色,“江春入旧年”,此溷语耳。

      明代邢昉《唐风定》:高奇与日月常新,非摹仿可得。

    [阅读全文]...

2022-01-16 11:31:18
  • 儒家思想的核心、基本观点

  •  

    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仁:爱人。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

     

    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仁体现在政治上是强调"德冶",德冶的基本精神实质是泛爱众和博施济众,孔子把仁引入礼中,变传统"

     

    礼治"为"德治",他并没有否定"礼治",他的"德治"无疑是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爱人既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人又是推己及人,由亲亲而扩大到泛众。

     

    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

     

    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智: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内涵主要涉及知的性质、知的来源、知的内容、知的效果等几方面。关于知的性质,孔子认为,知是一个道德范畴,是一种人的行为规范知识。

     

    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为儒家的"五常"之一。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备的品德,凡在言论和行为上做到真实无妄,便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当权者讲信用,百姓也会以真情相待而不欺上。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有宽恕、容人之意。

     

    *古代的伦理道德观念。“恕”要求推己及人,自己不想做的事,不强加给别人。在孔子的有关伦理学说中,“忠”与“恕”是并列的。因“恕”而得 “忠”,为“忠”以行“恕”。“忠恕”是实行“仁”的方法,是“仁”的内容。同时又是孔子思想的一贯之道。《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朱熹集注:“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而已矣者,竭尽而无余之辞也。”又《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忠乃表现于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

     

    孝: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认为如缺乏孝敬之心,赡养父母也就视同于饲养犬,乃大逆不孝。孔子还认为父母可能有过失,儿女应该婉言规劝,力求其改正,并非对父母绝对服从。这些思想正是*古代道德文明的体现。然而孔子论孝,还讲"父母在,不远游",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表现了其时代的局限性。孝被后世之儒定为繁琐仪式,《礼记》中规定父母死后"水浆不入口,三日不举火","哭泣无数"以至"身病体羸"变成精神和肉体的自我摧残。宋明时代把孝道作为道德论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理学家朱熹提倡父权绝对化。孝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中,剔除宣扬封建主义糟粕外,也有一些合理因素,提倡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养老",将孝亲与忠于民族大义相结合,主张死后薄葬节用等。

     

    悌:指对兄长的敬爱之情。孔子非常重视悌的品德,其弟子有若根据他的思想,把悌与孝并称,视之"为仁之本"。

     

    节:气节和节操。1、社会指一个人在政治上、道德上的坚定性。对内,气节表示对一定的政治制度、政治理想和道德理想的坚定信仰。对外,气节则指在国家和民族遭到外敌侵犯时,能挺身而出,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坚持斗争。乃至献出个人生命。《荀子.君子》:“节者,死生此者也。”2、又称“贞节”。为封建时代约束妇女的道德规范。即要求妇女谨守闺门,不与男子接触,婚后要“从一而终”,夫死不得再嫁,要为丈夫终身守节,甚至殉夫。《二程遗书》卷二二下:“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鲁迅《坟.我之节烈观》:“我依据以上的事实和理由,要断定节烈这事是:极难,极苦,不愿身受。然而不利自他,无益社会国家,于人生将来又毫无意义的行为,现在已经失了存在的生命和价值。”

     

    勇:儒家的伦理范畴。指果断、勇敢。孔子把“勇”作为施“仁”的条件之一。“勇”必须符合“仁、义、礼、智”,而且不能“疾贫”,才能成其为勇。《论语.宪问》:“仁者必有勇。”又《阳货》:“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又《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让:指谦让、礼让。对人的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孟子.公孙丑上》:“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中庸之道,俗称中道,儒家视之为天道,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中庸》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其意即是天地间万物的存在,依赖的就是一种中庸之道, 即*衡、协调。而“中和”、“折中”、“和谐”是达到整体*衡极为重要的方法。

     

     

    北宋的程颐解释道:“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后来朱熹又解释为:“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常之理”。

     

    中庸就是要掌握事情的“度”,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不左不右,无过不及,恰到好处,调和折中的态度,强调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完善,达到至仁、至诚、至道、至德、共创“太*和合”、“天人合一”的境界。

     

    真正理解中庸并不容易。揭阳刘克楚先生趣解为:肥无剩肉,瘦不露骨;高不碰头,矮不垫足;富无余钱,贫不缺物;美不迷人,丑可悦夫(妇);才不招忌,庸不贻讥;达不骄人,穷不藐己;高而不傲,谦而不卑;俭而不吝,华而不侈。这些说法虽有断章取义之嫌,但也形象逼真,把中庸肖像化,有助我们对它有个初步的认识。

     

     

    中庸的境界,大至治国安邦,小至柴米油盐,无处不在。然而时至今日,儒家思想已*消声灭迹,人们对中庸嗤之以鼻,社会信任危机日益严重,人性浮躁,道德沦陷,人情冷漠,恃强凌弱,急功*利,这些都是抛离中道的必然产物。而提倡中庸,容易被他人视为无所作为、胸无大志、甚至是顽昧无知之所为。更有学者认为,两千多年来,中庸之道让*人消极地、静态地、墨守成规地去生活,是阻碍中华民族进步的祸根。对此,我虽不敢苟同,但又没有资格去反驳,保持中立的态度吧。

     

     

    尽管如此,要继承和发扬*的传统文化,不去感悟中庸是绝对不行的。中医学认为,人体脏腑器官讲求阴阳*衡,气机流畅,那一个器官功能出现亢进或衰退,就会导致病变。中医调理,其实就是对脏腑中庸之道的维护。

     

    周易八字算命神奇精准,流传千年而不衰,其中的奥妙在于它把中庸之道作为命理的法宝,也就是以五行*衡为原则。维护命局*衡的某个字或五行,我们称之为用神。用神有力,能够让整个八字达到中和的境界,就是一个顺遂吉祥的好八字;用神衰弱或者没有用神,肯定是个不好命格;因大运流年的介入引起某一五行的过旺或不及,打破命理的*衡状态,破坏命理的中庸之道,势必带来灾害。

     

     

    [阅读全文]...

2022-06-08 07:30:13
  • 元日古诗的思想感情(元日古诗的讲解及赏析)

  • 思想,感情
  • 元日,指吉日;正月初一。是新的第一天。

    古时,人们十分重视这一天。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

    今天是正月初一,隐娘想分享8首元日诗词,送你最温暖的祝福。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爆竹声中,春风送暖。初生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

    新年来了,一切都预示着希望,愿你的2020年,希望满满,如爆竹般热烈喜悦。

    《元日》

    唐·李世民

    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

    彤庭飞彩旆,翠幌曜明珰。

    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

    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

    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

    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

    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巨川思欲济,终以寄舟航。

    四海升*,岁月静好。沐浴在春风里,让人心旷神怡。

    2020年,愿你的未来,温暖常在,春风无限。

    《元日》

    宋·王十朋

    元日年年见,天涯意故长。

    诗篇示宗武,春色酌瞿唐。

    白发又新岁,黄甘非故乡。

    弟兄团拜处,归去愿成行。

    有些朋友,只有在春节的时候见面,*时就天各一方。

    如果和友人能日日常相见,那么人生会拥有许多欢乐。

    2020年,愿你和朋友,能常见常聚,友谊万年。

    《元日示宗武》

    唐·杜甫

    汝啼吾手战,吾笑汝身长。

    处处逢正月,迢迢滞远方。

    飘零还柏酒,衰病只藜床。

    训喻青衿子,名惭白首郎。

    赋诗犹落笔,献寿更称觞。

    不见江东弟,高歌泪数行。

    这一年元日,杜甫抱着儿子宗武,满是怜爱。

    一个家庭里,如果有了孩子,就会有了许多欢乐。生活再难,看看孩子可爱的笑脸,就会烦恼全消。

    2020年,愿你和孩子,笑颜常开,幸福满满。

    《元日述怀》

    唐·卢照邻

    筮仕无中秩,归耕有外臣。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这个元日,卢照邻和家人团聚在一起,欢庆大唐的春天,乡间的风景是那么迷人,愿年年如此,共享美好生活。

    没有什么大事发生的时候,说明一切都顺利。2020年,愿岁月长好,人长安。

    《元日早朝》

    唐·耿湋

    [阅读全文]...

2022-02-15 21:44:57
关于儒学思想的古诗 - 句子
关于儒学思想的古诗 - 语录
关于儒学思想的古诗 - 说说
关于儒学思想的古诗 - 名言
关于儒学思想的古诗 - 诗词
关于儒学思想的古诗 - 祝福
关于儒学思想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