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寒食的大致意思

关于古诗寒食的大致意思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寒食的大致意思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寒食的大致意思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寒食的大致意思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33) 说说(93) 名言(3) 诗词(3k+) 祝福(2) 心语(5k+)

  • 寒食古诗的意思翻译(寒食古诗原文及翻译)

  •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一首诗成就了一个中书舍人,中书舍人虽说算不上大官,但可上达天听,起草中书省的诏令,参与机密,权力还是不小的。这个被成就的中书舍人就是诗人韩翃,那首诗就是《寒食》。

    这首《寒食》是一首七绝。之所以能受到唐德宗的青睐,是因为白描写实,刻画皇室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的歌咏。“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唐代对“寒食”更是重视,皇帝会取榆柳之火赏赐*臣,以示皇恩。

    “春城无处不飞花”,春日的长安,春意融融,笼罩全城。开篇就用了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的加强了语气的肯定效果。更有效的烘托出全城沉浸于春风春光中的盛况。一阵和风吹来,全城花雨纷飞。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无私的吹入御苑,苑中的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寒食东风御柳斜”,飞花斜柳,城中宫中,春风里是没有贫富贵贱,远*亲疏之分的。前两句很显然是白天的风光,对皇都长安落英纷纷和皇宫园林柳絮飘飘的迷人春景盛赞有加。不管是“飞花”还是“柳斜”都有赖于“东风”之力。如“东风”无力,那么百花尽残。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既然已经开始“传烛”,无疑已经进入了黑夜。随着蜡烛的燃烧而飘起的袅袅轻烟,此时显得格外惹眼。这既显示的是皇帝的专宠,又表明了身份地位之显赫。显赫到什么程度呢?在这个天下禁火的“寒食节”,只有“五侯”秉烛,还是皇帝亲赐的蜡烛。这里的“汉宫”和“五侯”是借古讽今的写法,实际上韩翃说的是当朝的朝廷和皇帝的*臣。

    宫中传火的仪式原本是宫中取火以赐*臣,再传递民家。表示虽然禁烟火,皇帝心中还是有黎民百姓的。禁烟火同时也是提醒所有大臣一定要“记住”有功而不受禄的介子推高尚。到了中唐以后“传火”的意味就发生了变化。皇帝身边受宠的宦官成为得到蜡烛的主要群体,这也成了宦官炫耀的资本和欺凌百官的依仗。

    在寒食这样一个本该漆黑一片的夜晚。只有那几个受宠的*臣家中,烛火通明,轻烟缭绕。多么辛酸老辣的讽刺,多么巧妙含蓄的手法。就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寒食节”,窥一斑而见全豹。

    韩翃仅仅用了两句借古的诗,一件传烛的事,就对皇帝的厚待亲信*臣和*臣的可憎面目暴露无遗。这是不是韩德宗提拔韩翃的原因我们无从知道。我们只知道这就是这首诗在当时及后世广为传唱的原因。

    [阅读全文]...

2022-01-16 12:31:47
2022-04-11 19:20:05
  • 寒食古诗意思(寒食的意思及诗意)

  • 诗意
  • 《寒食》

    [唐]韩翃(hóng)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幕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韩翃(hóng),生卒年不详,字君*,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与钱起等诗人齐名,时称“大历十オ子”。韩翝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诗多写送别唱和题材,有《韩*诗集》。

    [阅读全文]...

2022-02-23 23:29:50
  • 客中寒食的诗意_写寒食节的古诗

  • 诗意
  •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绝句古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时时温*,好句摘抄网为您收集《客中寒食的诗意》,整理经典的古诗绝句。

    客中寒食的诗意

    《客中寒食》

    作者:李中

    原文: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

    赏析:

    诗人李中: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南唐开元六年(942)与刘钧等同读书白鹿洞的庐山国学,博取功名。有诗《壬申岁承合之任淦阳,再过庐山国学感旧寄刘钧明府》:三十年前共苦辛,囊萤曾寄此烟岑。读书灯暗嫌云重,搜句石*怜藓深。考壬申年为972年,是年诗人赴淦阳任命,经过九江重游故地,写下了这首诗。又诗人好友孟宾于癸酉年(973)为时在淦阳令的李中自编的《碧云集》作序。文中也说道:公理淦民,饮淦水,清白着矣,可知其972973年知淦阳,约三十年前读书庐山国学,当在942年左右,是否登进士,不考。后显德中任淮西某县令。周世宗南伐,陷于周师,受新命。六年(959),以兄弟亡故,两亲在堂,上表请归故国,得周帝恩准,弃官归南唐亲养。宋乾德初任吉水尉,历新喻、安福、晋陵等县令。开宝五年(972)任新淦县令。973年任淦阳宰时,编成自己诗集《碧云集》,共有二百余篇,时晋天福中进士孟宾于任水部郎中,为其诗集作序。未几卒。《郡斋读书志》卷四着录《李中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

    诗人一生多任县级小吏,政治上并不得志,加上连年战乱,亲人离散,朋友远别,政治抱负难以实现,生活上不甚如意。但诗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在病中,在别离中,在怀念中,在高兴中都忍不住赋诗,有诗魔又爱秋、禅外诗魔尚浓等句,深思苦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一秋同看月,无夜不论诗。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溪头烘药烟霞暖,花下围棋日月长(《思简寂观旧游寄道者》。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小编推荐

    客中初夏的诗意

    《客中初夏》

    作者:司马光

    原文: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注释:

    1、客中:旅居他乡作客。

    诗意:

    初夏四月,天气清明和暖,

    赏析:

    前两句写雨后初晴的景色,后两句的景物描写是有寄托的。第三句的含意是:我不是因风起舞的柳絮,意即决不在政治上投机取巧,随便附和;我的心就像葵花那样向着太阳,意即对皇帝忠贞不贰。诗人托物言志,笔法委婉含蓄。

    客居它乡,在春尽夏初之际,一幅雨后乍晴清明和暖的秀丽画面跃入诗人的视野。而在这富于变化情趣的画面中,诗人不喜雨丝蒙蒙的南山,也不赞随风飞舞的柳絮,而把自己的独钟给了向日而倾的葵花,其意何在呢不难发现诗人非独爱葵花,而是性情使然,言在此而意在彼。诗人久在官场,自是看够了人云亦云的柳絮,却无论如何也不愿自己摧眉折腰随风飘摆,终而选择了做株向日的葵花,真金如色,笑脸为形,且懂得珍惜阳光,这也许才是葵花的可爱之处吧!

    本诗语言浅白,色彩明丽清新,犹如摄影师抓拍的一个镜头,当户转分明清和雨乍晴,作者调动我们熟悉的景物布置了一个清明和暖的气氛。乍、转、起、倾,使这些景物鲜活生动,使整首诗充满了雨和夏的味道,从嗅觉,感觉,视觉各个方位来攻占读者的心。最后两句点明本诗主旨,作者的心犹如葵花向日,任雨打风吹,不动不摇,绝不改变自己的政治理想。

    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状物抒怀的托物言志诗。起笔点明节令:初夏的一场细雨,驱散了春天的寒意,洗净了空气的尘埃,使得万里江山在经历了夏雨的洗礼后添得一份明朗,显得更加妩媚。紧接着转笔入*景:春去夏来,眼前已没有了那随风飞舞的柳絮,只有自始至终向着明媚阳光的葵花。诗人有意选择柳絮,葵花作比,言此意彼,恰恰要表明内心的情志。风风雨雨,雨雨风风,我(作者)也永不会像柳絮一样没有固定的操守,而会永远像葵一样忠心于国家。

    客中作的诗意

    《客中作》

    作者:李白

    原文: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注释:

    1、客中:指旅居他乡。

    诗意:

    兰陵的美酒,透着醇浓的郁金的芬芳,

    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美酒的清醇、主人的热情,表现了诗人豪迈洒脱的精神境界,同时也反映了盛唐社会的繁荣景象。

    抒写离别之悲、他乡作客之愁,是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很普遍的主题。然而这首诗虽题为客中作,抒写的却是作者的另一种感受。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兰陵,点出作客之地,但把它和美酒联系起来,便一扫令人沮丧的外乡异地凄楚情绪,而带有一种使人迷恋的感情色彩了。着名的兰陵美酒,是用香草郁金加工浸制,带着醇浓的芬芳,又是盛在晶莹润泽的玉碗里,看去犹如琥珀般的光艳。诗人面对美酒,愉悦兴奋之情自可想见了。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两句诗,可以说既在人意中,又出人意外。说在人意中,因为它符合前面描写和感情发展的自然趋向;说出人意外,是因为《客中行》这样一个似乎是暗示要写客愁的题目,在李白笔下,完全是另一种表现。这样诗就显得特别耐人寻味。诗人并非没有意识到是在他乡,当然也并非丝毫不想念故乡。但是,这些都在兰陵美酒面前被冲淡了。一种流连忘返的情绪,甚至乐于在客中、乐于在朋友面前尽情欢醉的情绪完全支配了他。由身在客中,发展到乐而不觉其为他乡,正是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羁旅之作的地方。

    全诗语奇意也奇,形象潇洒飘逸,读来令人如饮醇醴,如坐春风。

    是不是觉得客中寒食的诗意非常经典,非常有意蕴?在此,小编推出了专题写寒食节的古诗,请您阅读。

    [阅读全文]...

2022-03-15 01:21:56
  • 寒食的诗句意思是什么(寒食的古诗原文及翻译)

  •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每逢寒食日,人们就会吟咏起这首著名的《寒食》,或名《寒食日即事》。

    此诗为中唐诗人韩翃所作,情绪轻盈飘渺,短短四行字,写出了寒食节的典型的景致与*俗。寒食节至,春日的长安城漫天花雨轻扬,夹堤的排排杨柳新丝屡屡,袅娜掩映;天*日暮,大内传出新火点燃的蜡烛,火种被宫人传递至侯门显赫之家,寒食的一天也落下了帷幕。

    相传,作此诗时,韩翃已是暮年,却还是一个官职卑微的幕僚,因此郁郁不得志。一天半夜,好友韦巡官忽然叩门贺喜,告诉他有圣旨传下,擢升韩翃为驾部郎中,负责起草诰命文书。韩翃大惊,根本不信,说肯定搞错了。韦巡官说不会错的,倒是有一个和他同名同姓的江淮刺史韩翃,可*(唐德宗)在下了这道旨意之后,特意又用御笔在上面写下了“春城无处不飞花”全诗,并批写道:“与此韩翃”,这点明了是给他的。韩翃一想,诗倒是自己写的,看来确实没搞错。

    韩已迟暮,……邑邑殊不得意,多辞疾在家。唯末职韦巡官者,亦知名士,与韩独善。一日,夜将半,韦叩门急,韩出见之,贺曰:“员外除驾部郎中,知制诰。”韩大愕然,曰:“必无此事,定误矣。”韦就座,曰:“留邸状报制诰阙人,中书两进名,御笔不点出。又请之,且求圣旨所与。德宗批曰:‘与韩翃’。时有与翃同姓名者为江淮刺史。又具二人同进,御笔复批曰:‘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又批曰:‘与此韩栩’”韦又贺曰:“此非员外诗耶?”韩曰:“是也”。是知不误也。(唐 孟棨《本事诗》)

    韩翃,字君*,南阳人。唐玄宗天宝十三载登进士第,身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称他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大历,代宗年号),有《韩君*诗集》存世。唐高仲武在《中兴间气集》中对韩翃评价道:

    “韩员外诗,匠意*于史,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士珍之,多士之选也。”

    这是评价,韩翃诗的特点是独具匠心,有*乎史家文章的风范及态度,意境繁复而蕴藉。

    我们知道,古今公论以杜甫诗为“诗史”,其诗如同日记一样,反映了一个时代的重要特征和重大变迁。如“三吏三别”、《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诗就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情况。

    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 ,毕陈於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本事诗》)

    而韩翃诗虽然没有达到“诗史”的高度,但能评价“*于史”,这也是非常之高了。

    可是再来看这首《寒食》,我们又不禁迷惘:这首优雅流畅的小诗几乎看不出一丝与历史事件有关的痕迹。

    要知道,史家除了如实地记录历史、表达观点之外,更有一种隐晦的春秋笔法,即在看似*直的记录中暗藏着褒贬态度。那么,如果把杜甫诗比作前者的话,韩翃诗就是后者。所以,《围炉诗话》才会不吝赞美之辞地称赞这首《寒食》:“唐诗之通于《春秋》者也!”

    就让我们再来审视这首《寒食》。

    前二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令人眼前顿时浮现一派漫天花雨的美景,其实,这里的“飞花”需与“御柳”来对照,有人以为飞花是泛指花瓣之雨,可准确地说这里的“花”特指“杨花”。

    杨花,即柳絮,飞花是指漫天飞絮。或许今天的我们很难诗情澎湃吧,大多数人甚至很讨厌柳絮乱飞,可不想在古诗中它却可以如此浪漫地存在。试问,飞舞的柳絮给人一种什么感觉?——可以概括为一个“散”字;它四处飘散,无依无凭,终归于无影无踪。

    接着,这个“散”字在后两句诗中直接跳了出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古来素有改火之制,如《周礼•秋官·司烜氏》说:“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元白珽《湛渊静语》说:“寒食禁火,以出新火。”

    唐时,仲春寒食节这天先要“禁火”,即把过去的“旧火”熄灭,人们不动灶火吃冷食,到了傍晚,由皇宫专门取得新的火种,再将新火点燃的蜡烛传送到王侯之家,也就象征性地传给了天下百姓,随后,家家户户点燃火烛,宣告“改火”完毕。改火的*俗有点类似今天的“圣火”传递仪式,有弃旧从新的象征意义。

    《辇下岁时记》称:“至清明上食,内园官小儿于殿前钻火。”可知,钻木取新火是由小孩子来完成的,这也是为了取“新生”的含义。

    所以,《寒食》后两句之“散”,即指“散发”火种。诗文上下两段内容,自然而然,浑然一体,却悄悄蕴含着两个“散”字,一者以隐一者以显。

    那么,这四句看上去都在铺陈事实的诗句为什么是春秋笔法呢?这就要看它到底写的是什么“散”了?——其实,既不是杨花散乱,更不是新火散去,而是唐天子的皇权正在慢慢散落……

    理解这点,需要我们着意于“五侯”二字。

    所谓“五侯”,可泛指*豪门,由皇家传出的蜡烛闪动着明灭的“新火”,进入一家家*的府邸。但妙就妙在“五侯”一词是个非常“暧昧”的词,它有几个不同的典故含义。

    汉成帝时封其舅王谭*阿侯 、 王商成都侯 、 王立红阳侯 、 王根曲阳侯 、 王逢时高*侯 。(见《汉书·元后传》)

    另,东汉大将军梁冀擅权,其子梁胤 、叔父梁让及亲属梁淑 、 梁忠 、 梁戟皆封侯。(见《后汉书·陈蕃传》)

    ——这一层含义倒也与达官显贵的含义相*。

    ——这层含义就有点别扭了,五侯竟然是指汉代五位著名宦官(太监)。显然,宫中的新火不可能全部传给宦官之家,这是完全说不通的。可妙就妙在这“说不通”,此正是本诗的“春秋笔法”。原来,散到五侯家的不止是大唐天子的“新火”,更包括了他的赫赫王权,而且这一“散”,就再也收不回来了。

    《围炉诗话》说:

    唐之亡国,由于宦官握兵,实代宗授之以柄。此诗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见意,唐诗之通于《春秋》者也。

    唐玄宗时代宦官:高力士

    在唐玄宗时代,宦官的权力开始强大起来:

    开元、天宝中,长安大内、大明、兴庆三宫,皇子十宅院、皇孙百孙院、东都大内、上阳两宫,大率宫女四万人,品官黄衣已上三千人,衣朱紫者千余人。(《旧唐书》)

    宦官不仅可以参阅奏章,甚至可以作为军事指挥官监军作战。安史之乱后,宦官已达到了专权的程度。由宦官担任的枢密使可以与宰相共同管理朝政,出现了“宰相、枢密共参国政”的局面。

    随着宦官势力日益做强做大,从此尾大不掉,终于成了唐王朝心腹中一个无法割掉的“恶性肿瘤”。晚唐时代,发生了著名的“甘露之变”,由宦官仇士良大肆诛杀朝臣,天子唐文宗彻底沦为傀儡。唐末代的唐僖宗、唐昭宗都被大宦官田令孜所挟制,唐僖宗甚至称田令孜为“阿父”,可见宦官气焰之嚣张。唐王朝在宦官专权、藩镇势力和农民起义的三面夹击之下奄奄一息,退出了历史舞台。

    这就是“唐之亡国,由于宦官握兵”的含义。

    甘露之变

    虽然历来解诗者几乎都认为《寒食》诗以“五侯”专一影射“宦官专权”,可探谜君认为并不尽然。

    五侯,其实还有一层非常直接了当的影射——藩镇势力。他们这些王侯,一样分到了皇家的“新火”。

    按照一般辞书的解释,藩镇,是唐代初年在重要各州所设的都督府、节度大使等的通称。各藩镇掌管一个地区的军政,后来权力逐渐扩大,兼管民政、财政,掌握全部军政大权,形成地方割据,常与朝廷对抗。对唐王朝造成伤筋动骨式破坏的“安史之乱”就是藩镇割据势力,到唐末的九世纪初,全国藩镇达四十余个,他们要么彼此“互砍”“乱砍”,要么合起伙来“砍”中央。

    就在唐德宗的建中年间,还发生了因朝廷削藩而起的“四镇之乱”,又称“建中之乱”。德宗本想削藩,却引发了各藩镇势力的连锁叛乱,自己被反被叛军困在奉天城(今陕西乾县)达一月之久。

    韩翃本人又长期做藩镇将领的幕僚,必然对朝廷与藩镇关系的优劣和发展趋势看在眼里,明在心里。如果说宦官专权是插在唐王朝左肋上的一把刀,那么藩镇割据就是插在他右肋上的一把刀。唐朝皇帝屡有削藩之举,但都收效不大,最终倒在藩镇势力的屠刀之下。

    所以说“五侯”一词,妙就妙在它的一语多关,明言王侯公卿,暗中即指宦官又射藩镇。特别是暗指的宦官和藩镇,这两股饿狼一样的势力都来“散”李唐天子家的“火”,大唐岂不是早晚‘散伙’?

    日暮的汉宫(唐王的宫殿),真有一种走向黄昏的凄凉……

    ——我们这才看出,前人说韩翃诗“兴致繁富”真不是一句虚语。

    说起“兴致繁复”,其实不但“散新火”两句暗含讽喻,就连前面的“飞杨花”两句依然暗藏讽喻!

    河畔的御柳,仍然是一个亡国的意象符号,因为它指的是“隋堤杨柳”。

    《炀帝开河记》载,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本就劳民伤财,怨声载道,他却坐着龙舟欣然出行,还令十五、六岁的五百多个女孩轮流为他拉纤,同时还用羊拉纤,极尽*奢侈之势。翰林学士虞世基又向他献策

    “用垂柳栽于汴渠两堤上。一则树根四散,鞠护河堤;二乃牵舟之人护其阴;三则牵舟之羊食其叶。”

    隋炀帝大喜,诏令民间献柳一株,赏一缣(丝绸)。百姓竞相献柳。隋炀帝先自己种下一株,随后群臣种,然后百姓种。隋炀帝用御笔题写,赐垂柳姓杨,名为“杨柳”。从此“隋堤杨柳”,即指的是亡国之兆。

    [阅读全文]...

2022-06-11 05:25:34
  • 寒食全诗及意思翻译赏析

  • 寒食全诗及意思翻译赏析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寒食全诗及意思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译文]寒食节这一天,长安城里到处花在飞舞,皇宫的御苑里春风也吹拂着柳絮。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官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柳枝斜。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译文1:

      暮春时节,长安城里漫天飞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官中的柳树(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轻烟先升起在皇帝贵戚家。

      译文2:

      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柳枝斜。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译文3:

      春天京城到处飞舞着扬花,寒食节东风吹得柳枝轻斜。傍晚宫中传递出点燃的蜡烛,淡淡的烟气散入了显贵人家。

      [赏析]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宋人就说过:“人间佳节唯寒食。”(邵雍)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臣,以示皇恩。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此诗只注重寒食景象的描绘,并无一字涉及评议。第一句就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迷人风光。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不但造语新颖,富于美感;而且两字有阴*阳*的音调变化,谐和悦耳。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暮春景象。暮春时节,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落红无数。不说“处处”而说“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春城无处不飞花”写的是整个长安,下一句则专写皇城风光。既然整个长安充满春意,热闹繁华,皇宫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见了。与第一句一样,这里并未直接写到游春盛况,而剪取无限风光中风拂“御柳”一个镜头。当时的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所以特别写到柳。同时也关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赐*臣”的意思。

      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除了皇宫,贵*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日暮”两句正是写这种情事,仍然是形象的画面。写赐火用一“传”字,不但状出动态,而且意味着挨个赐予,可见封建等级次第之森严。“轻烟散入”四字,生动描绘出一幅中官走马传烛图,虽然既未写马也未写人,但那袅袅飘散的轻烟,告诉着这一切消息,使人嗅到了那烛烟的气味,听到了那得得的.马蹄,恍如身历其境。同时,自然而然会给人产生一种联想,体会到更多的言外之意。首先,风光无处不同,家家禁火而汉宫传烛独异,这本身已包含着特权的意味。进而,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则是“五侯”之家。它使人联想到中唐以后宦官专权的政治弊端。中唐以来,宦官专擅朝政,政治日趋腐败,有如汉末之世。诗中以“汉”代唐,显然暗寓讽谕之情。无怪乎吴乔说:“唐之亡国,由于宦官握兵,实代宗授之以柄。此诗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见意,唐诗之通于春秋也。”(《围炉诗话》)据孟棨《本事诗》,唐德宗曾十分赏识韩翃此诗,为此特赐多年失意的诗人以“驾部郎中知制诰”的显职。由于当时江淮刺史也叫韩翃,德宗特御笔亲书此诗,并批道:“与此韩翃”,成为一时流传的佳话。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形象大于思想”(高尔基),此诗虽然止于描绘,作者本意也未必在于讥刺,但他抓住的形象本身很典型,因而使读者意会到比作品更多的东西。由于作者未曾刻意求深,只是沉浸在打动了自己的形象与情感之中,发而为诗,反而使诗更含蓄,更富于情韵,比许多刻意讽刺之作更高一筹。

    [阅读全文]...

2022-03-14 04:55:39
  • 关于寒食的古诗

  • 关于寒食的古诗

      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寒食节,相当于清明节,是我国又一传统节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寒食的古诗,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

      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

      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和子由寒食》苏轼

      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

      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

      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

      忽闻啼贝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途中寒食》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上冢》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壬戌清明作【明末清初】屈大均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寒食日献郡守【唐】伍唐珪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寒食节的诗句(四)

      寒食下第【唐】武元衡

      柳挂九衢丝,花飘万家雪。如何憔悴人,对此芳菲节。

      寒食野望【唐】熊孺登

      拜扫无过骨肉亲,一年唯此两三辰。冢头莫种有花树,春色不关泉下人。

      寒食山馆书情【唐】来鹄

      独把一杯山馆中,每经时节恨飘蓬。侵阶草色连朝雨,满地梨花昨夜风。

      蜀魄啼来春寂寞,楚魂吟后月朦胧。分明记得还家梦,徐孺宅前湖水东。

      寒食郊外【唐】贯休

      寒食将吾族,相随过石溪。冢花沾酒落,林鸟学人啼。

      白水穿芜疾,新霞出雾低。不堪回首望,家在赤松西。

      寒食看花【唐】张籍

      早入公门到夜归,不因寒食少闲时。颠狂绕树猿离锁,踊跃缘冈马断羁。

      酒污衣裳从客笑,醉饶言语觅花知。老来自喜常无事,仰面西园得咏诗。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张先

    [阅读全文]...

2022-04-25 22:37:24
  • 寒食节古诗十首

  • 寒食节古诗十首

      寒食节是*农历清明节前、中、后这三天。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有不同说法。民间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介子推。古代的人们都非常崇敬介子推的气节,“寒食禁火”的*俗,被后人流传下来,形成了寒食节这个特殊的纪念节日。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寒食节的古诗,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和子由寒食》

      【唐】苏轼

      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 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

      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 忽闻啼贝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2、《寒食日献郡守》

      【唐】伍唐珪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 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3、《寒食野望》

      【唐】熊孺登

      拜扫无过骨肉亲,一年唯此两三辰。冢头莫种有花树,春色不关泉下人。

      4、《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官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5、《寒食下第》

      【唐】武元衡

      柳挂九衢丝,花飘万家雪。如何憔悴人,对此芳菲节。

      6、《寒食》

      【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 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 不独明朝为子推。

      7、《寒食郊外》

      【唐】贯休

      寒食将吾族,相随过石溪。冢花沾酒落,林鸟学人啼。

      白水穿芜疾,新霞出雾低。不堪回首望,家在赤松西。

      8、《寒食山馆书情》

      【唐】来鹄

      独把一杯山馆中,每经时节恨飘蓬。侵阶草色连朝雨,满地梨花昨夜风。

      蜀魄啼来春寂寞,楚魂吟后月朦胧。分明记得还家梦,徐孺宅前湖水东。

      9、《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10、《寒食上冢》

      【南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拓展:

      寒食节,*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俗来命名的节日。

      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之前一日。现代二十四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

      从春秋时期至今,寒食节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故事发生地*山西将寒食节定为清明前一天,这一天吃冷食、祭祀、踏青等*俗也一直流传下来并为全国所接受。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寒食所代表的人们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赞许,是千年如一的。

    [阅读全文]...

2022-04-17 02:20:50
  • 朗诵寒食的古诗55句

  • 经典
  • 寒食古诗词

      1.《壬辰寒食》

      年代:宋作者: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雕。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2.《寒食》

      年代:宋作者:陈与义

      草草随时事,萧萧傍水门。

      浓阴花照野,寒食柳围村。

      客袂空佳节,莺声忽故园。

      不知何处笛,吹恨满清尊。

      3.《冥冥寒食雨》

      年代:宋作者:刘一止

      冥冥寒食雨,客意向谁亲?

      泉乱如争壑,花寒欲傍人。

      生涯长剌促,老气尚轮囷。

      不负年年债,清诗断送春。

      4.《寒食》

      年代:宋作者:王禹偁

      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

      5.《寒食上冢》

      年代:宋作者: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时节只愁予。

      6.《寒食》

      年代:宋作者:王禹偁

      寒食江都郡,青旗卖楚醪。

      楼台藏绿柳,篱落露红桃。

      妓x穿轻屐,笙歌泛小舠。

      史君慵不出,愁坐读离骚。

      7.《寒食》

      年代:宋作者:张耒

      风云虽不定,日雨亦易干。

      残春犹凛凛,助我朝食寒。

      想见芳野田,士女游班班。

      去者日以疏,更为来者欢。

      青红间车马,日暮醉墙间。

      8.《寒食城东即事》

      年代:唐作者:王维

      清溪一道穿桃李。

      演漾绿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几家。

      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鞠屡过飞鸟上。

    [阅读全文]...

2022-05-04 08:51:25
  • 有关于寒食节的古诗

  • 有关于寒食节的古诗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于寒食节的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

      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

      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和子由寒食》

      苏轼

      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

      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

      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

      忽闻啼贝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途中寒食》

      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上冢》

      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阅读全文]...

2022-07-24 06:24:28
古诗寒食的大致意思 - 句子
古诗寒食的大致意思 - 语录
古诗寒食的大致意思 - 说说
古诗寒食的大致意思 - 名言
古诗寒食的大致意思 - 诗词
古诗寒食的大致意思 - 祝福
古诗寒食的大致意思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