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江水暖的古诗

关于关于春江水暖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春江水暖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春江水暖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春江水暖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33) 语录(2) 说说(19) 名言(777) 诗词(1k+) 祝福(3) 心语(2k+)

  • 春江水暖鸭先知全诗

  • 春江水暖鸭先知全诗

      惠崇春江晚景一般指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组诗,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春江水暖鸭先知全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春江水暖鸭先知

      是出自《惠崇春江晚景》的名句。

      【全诗如下】

      《惠崇春江晚景》

      作者:苏轼(宋代)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

      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蒌蒿: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能够吃。(字典解释: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可入药)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鱼逆江而上。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赏析】

      惠崇是个和尚,宋代画家。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上的。惠崇原画已失,这首诗有的版本题作《春江晚景》,现已无从考证。

      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必须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透过诗人独特构思而构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述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此时河豚正是上市的好时节,能够在市场上销售了。

      好的题画诗,既要扣合绘画主题,又不能拘于画面资料,既要能再现画境,同时又能跳出画外,别开生面,离开绘画而不失其独立的艺术性命。苏轼这首诗能够说做到了这一点。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当下所得,意象妙会而自然。说前三句再现画境,其实两者也不全然等同。第二句中“水暖”(温度)、“鸭先知”(知觉)云云,是不能直接画出的。诗能描述如画,诗咏物性物理又过于画。这是正因绘画属于视觉艺术,而诗是语言艺术,有着表现上的绝对自由。最后一句进一步发挥联想,在前三句客观写景的基础上作出画中景物所属时令的决定,从而增添了南方风物之美的丰富感觉,这更是画所不能的。有关河豚的应时风味,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一诗写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欧阳修《六一诗话》说:“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之后,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盼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述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阅读全文]...

2022-02-18 22:23:04
  • 春江水暖鸭先知全诗译文(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古诗解释)

  • 解释
  • 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北飞的大雁就像那向北归去的人一般,依依不舍,差一点掉队离群。远隔千里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这首题图诗,着意刻画了一派初春的景象。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阅读全文]...

2022-02-01 06:40:27
  • 春江水暖鸭先知全诗

  •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1、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2、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3、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江阴素有“拼死吃河豚”的典故。

      4、上:指逆江而上。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这是一首着名的题画诗。作者因为懂画、会画,所以他能紧紧抓住惠崇这幅《春江晚景》的画题画意,仅用桃花初放、江暖鸭嬉、芦芽短嫩等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早春江景的优美画境。尤其令人叫绝的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句,他把画家没法画出来的水温冷暖,描绘得如此富有情趣、美妙传神!此外,他的高妙还表现在幽默的想象上,他能看到画外,以画上并没有的“河豚欲上”,来点染初春的气息,深化画中的意境。如果说惠崇的画是“画中有诗”的话,那么这首诗便是“诗中有画”了。难怪它能作为一首人人喜爱的名诗而传诵至今!

    这首诗写的是苏轼在花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的所见。首句写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洁美丽。第二句写夜间的海棠,作者创造了一个散发着香味、空空蒙蒙的、带着几分迷幻的境界。略显幽寂,与海棠自甘寂寞的性格相合。后两句用典故,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为花着想,十分感人,表明了作者是一个性情中人(m.ju.51tietu.net)。作者要烧红烛陪伴、呵护海棠,另一方面创造了一种气氛,让海棠振作精神,不致睡去。后两句极赋浪漫色彩。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认为此诗“造语之工”“尽古今之变”。

    [阅读全文]...

2022-06-19 12:29:40
  • 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上一句是什么

  • 知识,学*,文学
  • 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上一句是什么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惯。古代文化常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上一句是什么,欢迎阅读。

      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上一句是:

      竹外桃花三两枝。

      原句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意思是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这句话出自的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原文如下: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

      ⑴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⑵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⑶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上:指逆江而上。

      ⑷归鸿:归雁。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⑸依依:不舍之貌。《楚辞》“恋恋兮依依。”归人:回家的人。刘长卿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⑹朔漠:北方沙漠之地。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⑺更待:再等;再过。

      【诗意】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赏析】

      惠崇是个和尚,宋代画家。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上的。惠崇原画已失,这首诗有的版本题作《春江晚景》,现已无从考证。

      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此时河豚正是上市的好时节,可以在市场上销售了。

      好的题画诗,既要扣合绘画主题,又不能拘于画面内容,既要能再现画境,同时又能跳出画外,别开生面,离开绘画而不失其独立的'艺术生命。苏轼这首诗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当下所得,意象妙会而自然。说前三句再现画境,其实两者也不全然等同。第二句中“水暖”(温度)、“鸭先知”(知觉)云云,是不能直接画出的。诗能描写如画,诗咏物性物理又过于画。这是因为绘画属于视觉艺术,而诗是语言艺术,有着表现上的绝对自由。

      最后一句进一步发挥联想,在前三句客观写景的基础上作出画中景物所属时令的判断,从而增添了南方风物之美的丰富感觉,这更是画所不能的。有关河豚的应时风味,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一诗写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欧阳修《六一诗话》说:“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阅读全文]...

2022-02-07 05:50:45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桃花
  •   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题画。作者因为懂画、会画,所以他能紧紧抓住惠崇这幅《春江晚景》的画题画意,仅用桃花初放、江暖鸭嬉、芦芽短嫩等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早春江景的优美画境。尤其令人叫绝的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句,他把画家没法画出来的水温冷暖,描绘得如此富有情趣、美妙传神!此外,他的高妙还表现在幽默的想象上,他能看到画外,以画上并没有的“河豚欲上”,来点染初春的气息,深化画中的意境。如果说惠崇的画是“画中有诗”的话,那么这首诗便是“诗中有画”了。难怪它能作为一首人人喜爱的名诗而传诵至今!

      这首诗写的是苏轼在花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的所见。首句写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洁美丽。第二句写夜间的海棠,作者创造了一个散发着香味、空空蒙蒙的、带着几分迷幻的境界。略显幽寂,与海棠自甘寂寞的性格相合。后两句用典故,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为花着想,十分感人,表明了作者是一个性情中人。作者要烧红烛陪伴、呵护海棠,另一方面创造了一种气氛,让海棠振作精神,不致睡去。后两句极赋浪漫色彩。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认为此诗“造语之工”“尽古今之变”。

    [阅读全文]...

2022-03-19 01:00:14
  • 苏轼惠崇春江晓景古诗

  • 苏轼
  • 苏轼惠崇春江晓景古诗

      引导语: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想必有不少人都有学过,亦是流传非常广的一首古诗,那么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苏轼惠崇春江晓景古诗,欢迎阅读!

      惠崇春江晚景

      作者: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

      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蒌蒿: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字典解释: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可入药)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鱼逆江而上。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赏析

      惠崇是个和尚,宋代画家。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上的。惠崇原画已失,这首诗有的版本题作《春江晚景》,现已无从考证。

      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而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此时河豚正是上市的好时节,可以在市场上销售了。

      好的题画诗,既要扣合绘画主题,又不能拘于画面内容,既要能再现画境,这同时又能跳出画外,别开生面,离开绘画而不失其独立的艺术生命。苏轼这首诗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当下所得,意象妙会而自然。说前三句再现画境,其实两者也不全然等同。而第二句中“水暖”(温度)、“鸭先知”(知觉)云云,是不能直接画出的。诗能描写如画,诗咏物性物理又过于画。而这是因为绘画属于视觉艺术,而诗是语言艺术,有着表现上的绝对自由。最后一句进一步发挥联想,亦在前三句客观写景的基础上作出画中景物所属时令的判断,从而增添了南方风物之美的丰富感觉,这更是画所不能的。有关河豚的应时风味,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一诗写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欧阳修《六一诗话》说:“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而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紧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阅读全文]...

2022-05-24 08:13:45
  • 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全诗(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赏析和注释)

  • 我们曾经熟悉的不少名诗其实都是组诗中的一首,只是因为其中一首比较知名,剩下的那些就显得默默无闻了。比如王昌龄的《从军行》有七首,李白的《月下独酌》有四首,高适的《别董大》有两首。

    今天读书灯下要分享的是苏轼的组诗,其一我们从小就会背,提到古诗词里的春天就会想它;其二也写得好,却是鲜为人知。

    春水初生,春水初暖。谁最先感知?没错,这就是苏轼的题画组诗《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春江水暖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惊蛰前后,桃花始开,苏轼这首诗描写的是江南早春之景,江边桃花还刚刚疏疏开放几枝,横斜在翠绿的竹林外。再往前,有鸭儿浮在春江之上。当此时,春水稍稍转暖,日日在其间玩耍的鸭儿最先感受到这一点。

    画面中,红桃绿竹相映,春江水绿波盈盈,有活泼的鸭儿畅游其间,细细感受之,画面色彩清新美好,既有生机又富有理趣。

    但清朝时有一位“杠精”先生批评此诗,说为啥是鸭先知,而不是鹅先知?有什么道理?

    写鸭先知,首先是因为苏轼的这一组诗是题画诗,虽说惠崇的《春江晚景》原画已经失传,但他的画面中的想也是鸭戏水。

    其次,春水暖谁可能先知?水中鱼儿可能,鸭可能,鹅也确实可能,甚至水中的水草、岸边的草木都可能先知。就像春来谁最先知呢?张栻说“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李清照说梅先知,“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在这里,重要的不是谁先知,而是谁下水体验谁能感知,这是苏轼诗句中所富有的理趣之美。

    写完两句,东坡又回归了吃货本质,而且还让人看不出痕迹。画面中,满地蒌蒿短短长长,芦笋刚刚冒出嫩芽,眼前仿佛看见了美味的河豚随着春水沿江而上。见到江岸的蒌蒿与芦芽,东坡脑海中立马浮现出了水下的河豚,正好是一道令人不知今夕何夕的绝顶美食。

    要知道,不止芦笋味美,蒌蒿也是可食用的。苏轼在《岐亭五首》中就写道:“久闻蒌蒿美,初见新芽赤。洗盏酌鹅黄,磨刀削熊白。”张耒也写“蒌蒿芽长芦笋大,问君底事爱南烹”。

    这首诗用明白晓畅的语言,写出江南早春之美,让人感受到春江之畔的勃勃生机,画面美好而富有理趣,让人透过诗语感受到春到人间的美好。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是对江南早春美景美食的描写与喜爱,其二中也同样写到了一种动物,且通过这种动物来表现江南春的美好。

    春来桃花开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二》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其一写出了画面之外的春江水暖,鸭有感知,以及水下的河豚纷纷欲上;而其二的雁归图同样写出了画面之外的东西。

    苏轼将离群的大雁稍稍晚飞,比喻成北归的人儿,似乎遥遥地就感受到了北方依然寒冷的风雪天,把它们的离群想成是想在温暖的江南再呆一些时间。

    大雁秋南飞,春北归。古诗词里提到大雁,大多是着眼于其秋时往南飞而起乡思,要么是在北方看到鸿雁而感到春回人间。苏轼此诗想象力和角度比较奇特,站在南方写大雁北归时对江南的留恋,从而写出江南春天醉人的美好。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春美如斯,大雁都舍不得早早归去而依依不舍,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阅读全文]...

2022-04-21 21:47:15
关于春江水暖的古诗 - 句子
关于春江水暖的古诗 - 语录
关于春江水暖的古诗 - 说说
关于春江水暖的古诗 - 名言
关于春江水暖的古诗 - 诗词
关于春江水暖的古诗 - 祝福
关于春江水暖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