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坐华亭的古诗

关于闲坐华亭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闲坐华亭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闲坐华亭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闲坐华亭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1) 语录(4k+) 说说(2) 名言(682) 诗词(85) 祝福(2k+) 心语(743)

  • 古诗独坐敬亭山

  • 小学
  • 古诗独坐敬亭山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独坐敬亭山,欢迎阅读与收藏。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译文及注释】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1、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2、尽:没有了。

      3、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4、独去闲:独去,独自去。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5、厌:满足。

      【赏析】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这两句的意象以“众星拱月”式并置,前句中心词“鸟”是中心意象,加上“飞”字形成一个复合意象,强化动态表现意义。“众鸟”原可以让读者联想到山中闲静宁谧的场景,群鸟儿在空山中婉转鸣啼,有一种格外的逸趣,而眼前,众鸟高飞,离人越来越远,“高”字起到一个拓展空间的作用,抬头仰望,空阔的蓝天上,鸟儿在远走高飞,直至看不见。一个“尽”字,增强了此句的表现力度,表现出李白此时的万般惆怅。后句“云”为中心词,与“去”复合,默默的云也在渐渐飘走。而云并非满天白云,原本就只是“孤云”无伴,偏偏还悠闲地慢慢地飘离。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读者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薄云离散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静。它们都似乎有灵性,不愿与诗人为伴,远离诗人而去,只留下一个阔大茫茫的空间,诗人坐在这样的空间之中,更显孤独和渺小。其实,山林的鸟是飞不尽的,云也不会飘游到天外。在诗中,众鸟孤云都离诗人而去,这是诗人情感外射的结果,是诗人有意创造为表现自己的孤独情感的茫茫空间。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李白坐在那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眼看着众鸟、孤云渐渐飞去,众鸟和孤云都离开了敬亭山,只有他自己依旧坐在那里欣赏着它,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同时,“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与“两”字相重,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对诗人来说不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众鸟”、“孤云”这种动的意象与“敬亭山”这种静的意象相反并置,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里仅仅出现了量的变化,而心理的维度却产生着质的变化: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往往对“逝去”,对“消散”有着特殊的敏感,人事短暂,宇宙永恒,常常是他们不遇时发出的慨叹。诗人引恒久的山为知己,可能是“长安不得见”后,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方式了。就算长安招引他,他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随“众鸟高飞”而去。

      诗人笔下,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山色、溪水、小桥,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因为敬亭山“东临宛溪,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从诗中来看,无从知晓诗人相对于山的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在空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或者借景抒情,而是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说,是“情中景,景中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评价说:“传独坐之神。”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李白政途失意后浪迹江湖中的某一年。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此诗于天宝十二载(753年),并认为与《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为前后之作。天宝十二载,李白南下宣城。行前,有诗《寄从弟宣州长史昭》,其中说道:“尔佐宣城郡,守官清且闲。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自十年前放还出翰林,李白长期漂泊。长期的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因怀才不遇一直抑郁不*。身心的疲惫,需要得到慰藉。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篇,《独坐敬亭山》即是其一。

      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认为《独坐敬亭山》的写作年代值得商榷。这首诗写于何年,在李白留存的诗稿中并没有注明,而认为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二载只是后人推测所得出的结论。这首诗或许不是作于天宝十二载,而是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的可能性更大。上元二年,李白已岁逾花甲,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漂泊流离,经历了蒙冤被囚禁的牢狱之灾,经历了带罪流放的屈辱之后,李白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宣城时,再也没有昔日友朋如云、迎来送往的场面了,再也没有北楼纵酒、敬亭论诗的潇洒了。他兀自一人步履蹒跚地爬上敬亭山,独坐许久,触景生情,十分伤感,孤独凄凉袭上心头,情不自禁地吟下了《独坐敬亭山》这首千古绝唱。这比较符合李白创作此诗的时空背景。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阅读全文]...

2022-06-21 21:03:30
  • 独坐敬亭山古诗

  • 写作
  • 独坐敬亭山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独坐敬亭山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独坐敬亭山

      唐 ·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译文

      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赏析

      敬亭山在现在的安徽省宣城市,古代叫做宣州。这首五言绝句是李白离开长安后在宣州秋游时所写。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过着长期飘泊的生活,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孤傲倔强的性格依旧。此诗正是作者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表面上是写所见之景,其实是把作者的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辽阔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不愿和诗人在一起,只留下他自己。

      通过这两句我们可以看出,李白坐在那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眼看着众鸟、孤云渐渐飞去,都离开了敬亭山,只有自己依旧坐在那里欣赏着它,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句的“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看作一个人。尽管鸟和云都飞去了,诗人却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表达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从诗句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的感情。实际上,诗人越是写山的“有情”,越是表现出人的'“无情”。从而将自己因怀才不遇而孤独与寂寞,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描绘的淋漓尽致。

      作者介绍

      这首诗的作者是我们最熟悉的唐朝诗人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他性格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欢结交朋友,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后人常把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或者“大李杜”。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绝,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

      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

      扩展资料: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表达了作者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

      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读者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

    [阅读全文]...

2022-05-16 23:26:02
  • 古诗独坐敬亭山的诗句

  • 经典
  • 独坐敬亭山 古诗

    1、译文  鸟儿们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意留下,慢慢向远去。

    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

    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2、原文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3、注释  ⑴尽:没有了。

      ⑵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

    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

    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 独去闲:独去,独自去。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⑶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

      ⑷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4、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

    独坐敬亭山【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译文 注释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1、《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

    4、《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5、《终南别业》唐·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6、《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终南山》唐·王维太乙*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8、《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9、《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阅读全文]...

2021-12-11 15:48:07
  • 闲坐听雨声的诗句(静心听雨的经典句子)

  • 雨声,静心,经典
  • 初秋听雨古诗六首:听雨胜观雨,万叶鸣飕飕

    秋雨未必都是让人凄冷难受的。比如农历初秋的雨,伴随着西风南下,降温消暑,缓解着大地禾苗干渴。有着春一样的清晰。

    初秋的雨是天地的壮美,云气蕴藉,集结成阴,又降以雨。那雨中有微微凉气和湿润,安抚长夏和三伏被烤焦的身心,让你终于有个沉酣的好梦,在梦醒时分,那雨声,那从来而下的幕布,或密或疏,那雨声或急或缓,使人安宁。

    听雨并非刻意的雅事。只要不困顿在苦厄当中,总有一场秋天的雨,如拨动的琴弦,走进你心里,让你享受天籁,如痴如醉。

    “卧听羯鼓打凉州,元是芭蕉细雨秋。

    庭际玉簪开几许,小窗特地莫香幽。”宋朝·密璹《枕上听雨》

    于初秋的枕上醒来,那绕床的清凉还有密集的雨声,让你欢喜。因为终于等来了铺天盖地的清凉。那骤雨不停,让松弛的神经,有了想象。

    雨声在上古,就是雷神和云神的战车在天空缠斗。

    自从唐朝有了更多的民族交流,那北方民族的羯鼓,密集铿锵,带着北方特有的兵气和彪悍声。唐朝戍守边关的将士,虽然经历着少雨苦寒的天气,春风不度玉门关,但是他们一定会用羯鼓歌舞,度过艰苦的岁月,在密集的鼓声中,忘记思乡的忧愁。

    这雨声之迅猛密集,让人穿越,如在北方的微凉里,听到的密集的羯鼓。

    秋雨一凉,雨声往往激发男人心底的豪情,陆游不也是铁马冰河入梦来?

    虽然不知道诗人是否有过当兵的经历和愿望,初秋的凉意,对于孱弱的人,或者只是安抚,但是对于壮怀激烈的男儿,或者能激发雄壮上扬的气质。

    原来这雨声如此切动人心,是打在芭蕉叶上。

    芭蕉叶子巨大,像琴箱一样可以收集或者扩大风雨声。那秋雨的落在芭蕉上,形成的脆响,和梦境想象相关联。难怪让人恍惚如在羯鼓声中。

    都说秋雨肃杀凋零,但是总有傲秋的植物清新生长。

    比如那庭院里有玉簪花在秋雨中滋润绽放,那香气透过小窗,缭绕在室内。让人分明了这是江南的早秋。

    这首诗的美,在于连贯了梦境想象和现实,南北交汇。底色清新却不凄凉。是北方传来了好消息,还是他本身就是一个有着大国情怀的普通人,身在江南,河山入梦?

    “小阁临流暑气清,藕花的的照人明。

    移床更*栏边坐,要听棋声杂雨声。”宋朝·楼钥《小酌元卫弟听雨》

    古人没有空调,最大利用的就是天然的环境,制造清凉的体感。比如富贵人家会有池塘,种上荷花,酷暑季节搬到荷花池边小住。又比如会去城市附*的乡村山林,荷花塘边游玩,去避开暑热。

    而暑热最厉害的季节,是晚夏早秋,以早秋三伏为最残酷。

    大面积水泽荷花可以降低空气中的温度,形成自然的湖面对流风,也很容易形成对流降雨。

    在荷花亭中消暑的人,摇着扇子,打着棋牌,看着亭子外绿叶明花。

    此时有骤雨降下,打在无边荷塘上头。

    下雨了在此时是天降甘霖,大家将桌子和凳子移动,更靠*雨边,但手里仍旧忙活着打牌。让我想到当代旅游,常常有在火车上,油菜花田里打牌的场景。是那些人不懂得欣赏美景吗?

    非也,中国人的生活里,有一种低调的自我的审美,那就是良辰好景,要融入到日常生活里,享受的就是这个环境。风雨入耳,一瞥到心,然而手里该做什么做什么。只有真蠢的人,才无感于天籁。

    所以这首诗很有生活化,就是要那最美的雨声,也要这最寻常快乐的棋声。

    在糅杂中,只有寸心的含蓄美。将美和感触,化入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

    “听雨胜观雨,观雨须高楼。细雨或终日,高楼令人愁。不如空斋夜,听雨诗思幽。万叶鸣飕飕。雨止檐声绝,忽续一滴秋。此时佳句来,自得不待求。暮年识此味,吾庐真宜休。何如大醉眠。”元朝方回《西斋秋感二十首·听雨胜观雨》

    这首诗写了听雨之美。如果你的心够静,有雨声的地方,就是最美的当下。

    听雨胜过看雨,因为看雨,是要有视觉的壮阔的,要在高楼上,才能看见雨幕连天。

    但是听雨却成本低,只要你用心,一天任何时段,只要有雨声,你就能享受。

    而刻意去高楼看雨,往往有独立楼头的孤独怆然。

    不如就在家里听雨吧,那空阔寂静的房间,既能安全遮蔽你,而雨声落在各种不同的物体上发出的声音,更容易有回响,更容易捕捉,从而激发优美的诗情。

    听,那窗外的万千树叶,都发出飕飕的声响,让你沉醉。雨声歇了,檐头的雨水也停止了。但忽然,会清脆地滴答一声,让你感觉那动人禅意地秋来。

    这种宁静之美,处处诗情。

    但是这样的状态并非少年时就能明白,我是老了才懂得其中的味道,年轻时都将时间和经历用在了远游登高。

    现在才发现,最美的就是自己的草庐,听风听雨,在风雨声中醉眠。

    这首诗不动声色写了人生两种状态,其中重点在人老的时候,看雨不如听雨,远游不如居家。这也是岁月给人的沉淀,有经历的人生,也是层层回忆的开始,有着独特深沉的内涵。那风雨声总和年少年轻时不一样。

    就算是点滴到天明,那点滴里,都是往事翩然。有回忆的人生,如何不是一种圆满。

    这首诗,百般滋味长。

    “前檐看雨如银竹,后檐听雨如泻瀑。

    九衢对面起波涛,昨日黄埃一丈高。

    书生生无快意事,天公覆手为办此。

    邂逅一惬吾已多,千家万家丰年歌。

    三更不寐凉如水,清愁宛转秋风起。”.宋朝·陈杰《淮南听雨歌》

    [阅读全文]...

2021-12-01 23:48:24
  • 李白:独坐敬亭山古诗

  • 李白
  •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唯有敬亭山。

      注释:

      1、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2、尽:没有了。

      3、孤云:陶渊明《咏贫士》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5、独去闲:独去,独自去。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6、厌:满足。

      译文: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创作背景:

      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李白一生一共七次游览宣城,这首五绝作于753年(天宝十二载)秋游宣州时,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所写。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

      赏析: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这两句的意象以“众星拱月”式并置,前句中心词“鸟”是中心意象,加上“飞”字形成一个复合意象,强化动态表现意义。“众鸟”原可以让读者联想到山中闲静宁谧的场景,群鸟儿在空山中婉转鸣啼,有一种格外的逸趣,而眼前,众鸟高飞,离人越来越远,“高”字起到一个拓展空间的作用,抬头仰望,空阔的蓝天上,鸟儿在远走高飞,直至看不见。一个“尽”字,增强了此句的表现力度,表现出李白此时的万般惆怅。后句“云”为中心词,与“去”复合,默默的云也在渐渐飘走。而云并非满天白云,原本就只是“孤云”无伴,偏偏还悠闲地慢慢地飘离。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读者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薄云离散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静。它们都似乎有灵性,不愿与诗人为伴,远离诗人而去,只留下一个阔大茫茫的空间,诗人坐在这样的空间之中,更显孤独和渺小。其实,山林的鸟是飞不尽的,云也不会飘游到天外。在诗中,众鸟孤云都离诗人而去,这是诗人情感外射的结果,是诗人有意创造为表现自己的孤独情感的茫茫空间。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李白坐在那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眼看着众鸟、孤云渐渐飞去,众鸟和孤云都离开了敬亭山,只有他自己依旧坐在那里欣赏着它,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同时,“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与“两”字相重,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对诗人来说不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众鸟”、“孤云”这种动的意象与“敬亭山”这种静的意象相反并置,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里仅仅出现了量的变化,而心理的维度却产生着质的变化: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往往对“逝去”,对“消散”有着特殊的敏感,人事短暂,宇宙永恒,常常是他们不遇时发出的慨叹。诗人引恒久的山为知己,可能是“长安不得见”后,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方式了。就算长安招引他,他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随“众鸟高飞”而去。

      诗人笔下,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山色、溪水、小桥,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因为敬亭山“东临宛溪,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从诗中来看,无从知晓诗人相对于山的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在空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或者借景抒情,而是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说,是“情中景,景中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评价说:“传独坐之神。”

    [阅读全文]...

2022-05-12 08:07:33
  • 古诗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

  • 古诗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

      古诗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是一首七言律,作者是宋代非常著名的诗人王安石,内容主要是歌咏竹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相关资料,欢迎大家参考!

      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原文:

      作者:王安石

      一迳森然四座凉,残阴余韵去何长。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伦学凤凰。

      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翻译

      一条小路周围竹丛浓密显得寂静萧疏,这里在座的人都感到十分凉爽。残落的.阴凉时间并不是很长。人们怜惜竹子的直节生来就劲挺,我自己认为有高超的才能,老了也更加刚直不阿。曾经和蒿藜一起经历雨露,最终随着松柏经历到冰霜。烦请你能够爱惜那些根株还在的竹子,要乞求乐官学*凤凰。

      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注音:

      yī jìng sēn rán sì zuò liáng ,cán yīn yú yùn qù hé zhǎng 。

      rén lián zhí jiē shēng lái shòu ,zì xǔ gāo cái lǎo gèng gāng 。

      céng yǔ hāo lí tóng yǔ lù ,zhōng suí sōng bǎi dào bīng shuāng 。

      fán jun1 xī qǔ gēn zhū zài ,yù qǐ líng lún xué fèng huáng 。

      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赏析:

      古往今来,咏竹诗是祖国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竹林是诗歌的源泉,许多著名诗人均热爱竹林,承受竹林的恩泽。写下丰富多彩的咏竹诗,流传我国诗坛。

      个人资料: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1042年(庆历二年)进士。1058年(嘉祐三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1069年(宋神宗熙宁二年)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章事。1074年(熙宁七年)罢相,次年复任宰相;1076年(熙宁九年)再次罢相,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半山园,封舒国公,不久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执政期间,曾与其子王雱及吕惠卿等注释《诗经》、《尚书》、《周官》,时称《三经新义》。其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所著《字说》、《钟山一日录》等,多已散佚。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等。

      《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注释

      ⑴森然:竹丛浓密貌。

      ⑵直节:直干有节。唐人钱起《裴侍郎湘川回,以青竹筒相遗,因而赠之》:“楚竹青玉润,从来湘水阴。缄书取直节,君子知虚心。”徐夤《山阴故事》:“爱竹只应怜直节,书裙多是为奇童。”

      ⑶伶伦:相传为黄帝时人,乐器的发明者。《汉书·律历志》:“黄帝使伶纶,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之解谷生,其窍厚均者,断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音。制十二篇(筒),以听凤之鸣,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比黄钟之音,而皆可以生之,是为律本。”柳宗元《清水驿丛竹天水赵云余手种一十二茎》:“只应更使伶伦见,写尽雌雄双凤鸣。”

    [阅读全文]...

2022-04-02 15:42:02
  • 独坐敬亭山的诗意解析

  • 诗意,写作
  • 独坐敬亭山的诗意解析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绝,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独坐敬亭山》的诗意赏析,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您喜欢的话可以分享给身边的小伙伴们!


      【原文】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翻译】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

      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赏析】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这两句的意象以“众星拱月”式并置,前句中心词“鸟”是中心意象,加上“飞”字形成一个复合意象,强化动态表现意义。“众鸟”原可以让读者联想到山中闲静宁谧的场景,群鸟儿在空山中婉转鸣啼,有一种格外的逸趣,而眼前,众鸟高飞,离人越来越远,“高”字起到一个拓展空间的作用,抬头仰望,空阔的蓝天上,鸟儿在远走高飞,直至看不见。一个“尽”字,增强了此句的表现力度,表现出李白此时的万般惆怅。后句“云”为中心词,与“去”复合,默默的云也在渐渐飘走。而云并非满天白云,原本就只是“孤云”无伴,偏偏还悠闲地慢慢地飘离。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读者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薄云离散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静。它们都似乎有灵性,不愿与诗人为伴,远离诗人而去,只留下一个阔大茫茫的空间,诗人坐在这样的空间之中,更显孤独和渺小。其实,山林的鸟是飞不尽的,云也不会飘游到天外。在诗中,众鸟孤云都离诗人而去,这是诗人情感外射的结果,是诗人有意创造为表现自己的孤独情感的茫茫空间。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李白坐在那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眼看着众鸟、孤云渐渐飞去,众鸟和孤云都离开了敬亭山,只有他自己依旧坐在那里欣赏着它,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同时,“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与“两”字相重,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对诗人来说不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众鸟”、“孤云”这种动的意象与“敬亭山”这种静的意象相反并置,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里仅仅出现了量的变化,而心理的维度却产生着质的变化: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往往对“逝去”,对“消散”有着特殊的敏感,人事短暂,宇宙永恒,常常是他们不遇时发出的慨叹。诗人引恒久的山为知己,可能是“长安不得见”后,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方式了。就算长安招引他,他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随“众鸟高飞”而去。

      诗人笔下,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山色、溪水、小桥,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因为敬亭山“东临宛溪,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从诗中来看,无从知晓诗人相对于山的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在空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或者借景抒情,而是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说,是“情中景,景中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评价说:“传独坐之神。”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绝,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

    [阅读全文]...

2022-05-15 16:16:19
  • 汪曾祺的作品中的些温暖句子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 温暖,家人,经典
  • 1.慢点走,品品茶、喝喝酒、听听曲、写写字,人生少忧虑,生活才好玩。

    2.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3.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4.有人说故事像说着自己,有人说着自己像故事。

    5.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的世界很*常。

    6.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

    7.活在世上,你好像随时都在期待着,期待着有什么可以看一看的故事。

    8.人生如梦,我投入了的却是真情,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

    9.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

    10.黄油饼是甜的,混着的眼泪是咸的,就像人生,交杂着各种复杂而美好的味道。

    11.都到岁数了,心里不是没有,只是像一片薄薄的云,飘过来,飘过去,下不成雨。

    12.美,多少要包含一点偶然。

    13.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14.红黄蓝白黑,酸甜苦辣咸,每个人都带着一生的历史,半个月的哀乐,在街上走。

    15.一个人要兴旺发达,得有那么一点精气神。

    16.在黑白里温柔的爱彩色,在色彩里朝圣黑白。

    17.人到极其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生出这种比悲号更为沉痛的滑稽感。

    18.人总要呆在一种什么东西里,沉溺其中,苟有所得,才能证实自己的存在,切实地括出自己的价值。

    19.无聊是对欲望的欲望,我的孤独认识你的孤独。

    20.我觉得全世界都是凉的,只我这里一点是热的。

    21.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

    22.逝去的从容逝去,重来的依旧重来,在沧桑的枝叶间,择取一朵明媚,簪进岁月肌里,许它疼痛又甜蜜。

    23.是有路的地方,我都要走遍。

    24.他的躯体是老了,不再有多大用处了,但他身体内有某种东西却是全然年轻的。

    25.一个人口味最好杂一点,耳音要好一些,能多听懂几种方言。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26.人间有许多事,想一想觉得很有意思。有时一个人坐着,想一想,觉得很有意思,会噗哧笑出声来。把这样的事记下来或说出来,便挺幽默。

    27.世间万物,宣传太过,即使真的了不起,也很难使人满足。

    28.四处走走,你会热爱这个世界。

    [阅读全文]...

2022-07-30 00:21:39
  • 汪曾祺的作品中的些温暖句子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 温暖,家人
  • 1.慢点走,品品茶、喝喝酒、听听曲、写写字,人生少忧虑,生活才好玩。

    2.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3.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4.有人说故事像说着自己,有人说着自己像故事。

    5.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的世界很*常。

    6.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

    7.活在世上,你好像随时都在期待着,期待着有什么可以看一看的故事。

    8.人生如梦,我投入了的却是真情,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

    9.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

    10.黄油饼是甜的,混着的眼泪是咸的,就像人生,交杂着各种复杂而美好的味道。

    11.都到岁数了,心里不是没有,只是像一片薄薄的云,飘过来,飘过去,下不成雨。

    12.美,多少要包含一点偶然。

    13.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14.红黄蓝白黑,酸甜苦辣咸,每个人都带着一生的历史,半个月的哀乐,在街上走。

    15.一个人要兴旺发达,得有那么一点精气神。

    16.在黑白里温柔的爱彩色,在色彩里朝圣黑白。

    17.人到极其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生出这种比悲号更为沉痛的滑稽感。

    18.人总要呆在一种什么东西里,沉溺其中,苟有所得,才能证实自己的存在,切实地括出自己的价值。

    19.无聊是对欲望的欲望,我的孤独认识你的孤独。

    20.我觉得全世界都是凉的,只我这里一点是热的。

    21.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

    22.逝去的从容逝去,重来的依旧重来,在沧桑的枝叶间,择取一朵明媚,簪进岁月肌里,许它疼痛又甜蜜。

    23.是有路的地方,我都要走遍。

    24.他的躯体是老了,不再有多大用处了,但他身体内有某种东西却是全然年轻的。

    25.一个人口味最好杂一点,耳音要好一些,能多听懂几种方言。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26.人间有许多事,想一想觉得很有意思。有时一个人坐着,想一想,觉得很有意思,会噗哧笑出声来。把这样的事记下来或说出来,便挺幽默。

    27.世间万物,宣传太过,即使真的了不起,也很难使人满足。

    28.四处走走,你会热爱这个世界。

    [阅读全文]...

2022-03-19 09:06:20
  • 写关于亭子的古诗

  • 写关于亭子的古诗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写关于亭子的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高亭

      【唐】白居易

      亭脊太高君莫拆,东家留取当西山。

      好看落日斜衔处,一片春岚映半环。

      2、江亭夕望

      【唐】白居易

      凭高望远思悠哉,晚上江亭夜未回。

      日欲没时红浪沸,月初生处白烟开。

      辞枝雪蕊将春去,满镊霜毛送老来。

      争敢三年作归计,心知不及贾生才。

      3、曲江亭晚望

      【唐】白居易

      曲江岸北凭栏干,水面阴生日脚残。

      尘路行多绿袍故,风亭立久白须寒。

      诗成暗著闲心记,山好遥偷病眼看。

      不被马前提省印,何人信道是郎官?

      4、新涧亭

      【唐】白居易

      烟萝初合涧新开,闲上西亭日几回?

      老病归山应未得,且移泉石就身来。

      5、暮春日宴溪亭

      【唐】成彦雄

      寒食寻芳游不足,溪亭还醉绿杨烟。

      谁家花落临流树,数片残红到槛前。

      6、苏溪亭

      【唐】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7、章梓州水亭

      【唐】杜甫

      城晚通云雾,亭深到芰荷。吏人桥外少,秋水*边多。

      *属淮王至,高门蓟子过。荆州爱山简,吾醉亦长歌。

      8、灞陵亭

      【唐】高蟾

      一条归梦朱弦直,一片离心白羽轻。

      明日灞陵新霁后,马头烟树绿相迎。

      9、南亭

      【唐】韩偓

      每日在南亭,南亭似僧院。人语静先闻,鸟啼深不见。

      松瘦石棱棱,山光溪淀淀。堑蔓坠长茸,岛花垂小蒨。

      行簪隐士冠,卧读先贤传。更有兴来时,取琴弹一遍。

      10、颍亭

      【唐】韩琮

      颍上新亭瞰一川,几重旧址敞幽关。寒声北下当轩水,

      翠影西来扑槛山。远目静随孤鹤去,高情常共白云闲。

      知君久负巢由志,早晚相忘寂寞间。

      11、津亭

      【唐】胡宿

      津亭欲阕戒棠舟,五两风来不暂留。

    [阅读全文]...

2022-03-17 04:55:39
闲坐华亭的古诗 - 句子
闲坐华亭的古诗 - 语录
闲坐华亭的古诗 - 说说
闲坐华亭的古诗 - 名言
闲坐华亭的古诗 - 诗词
闲坐华亭的古诗 - 祝福
闲坐华亭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