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晋文公重耳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晋文公重耳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晋文公重耳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晋文公重耳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晋文公重耳的逃亡之路
晋文公,生于公元前697,卒于公元前628年,名重耳,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与齐桓公齐名,为春秋五霸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晋文公重耳的逃亡之路,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晋文公重耳的逃亡之路事件:
晋文公的本名叫姬重耳,他是春秋五霸中的第二霸,和齐桓公齐名。同时他也是*春秋时期的晋国第二十二任君主,他的父亲是晋献公,母亲是狐姬。
纵观晋文公的一生,小编发现,他真的是一个相当随性和被动的人,而且还具有一个逗逼二货青年的潜质。但是在春秋时代,人家可不把他当二货,像齐桓公这类的有能力的人都认为晋文公是一个贤名远扬之人。
晋文公的父亲晋献公收到了骊戎首领献给他的两个女儿,姐姐是骊姬,妹妹是少姬,骊姬比少姬更奸猾狡诈,也很会讨人欢心,所以骊姬被晋献公封为了夫人,而少姬只是次妃。骊姬生了一个男孩叫奚齐,而少姬也生了一个儿子叫卓子。生了儿子的骊姬野心更大,她决定要让自己的儿子当下一任的晋国国主。但是晋献公已经有三个能力强劲的孩子了,骊姬为了达到自己儿子独大的目的,开始对付申生、重耳、夷吾三公子。
骊姬勾结朝廷大臣向晋献公进言,说是应该给三公子分封了。古代分封制,分封出去的人就没有了继续争取君主之位的资格。晋献公身为国主,怎么会不知道骊姬的意思,但是他还是同意了骊姬的想法。
申生是储君的首位人选,因此,首先被针对的就是他。即使申生被分封到了蒲城,骊姬还是不放过他。申生战绩斐然,得到了朝中重臣的依附之意,在百姓中的声望很高。但是骊姬借口申生的母亲托梦,还在申生进献给晋献公的肉中下了毒,来冤枉申生。晋献公于是怀疑申生有谋害他的心思,于是开始对付申生。申生压力大,自缢身亡。
申生死了,骊姬又开始对付重耳和夷吾。这两个人手脚快,接到了晋献公要处置他们的消息就悄悄回了封地。晋献公领兵要和他们打仗,晋文公重耳闭门不出,还说儿子不能跟老子打。
后来,重耳和夷吾被骊姬逼得没办法,重耳就逃到了母亲所在的故国翟。骊姬在晋国虽然没有了竞争对手了,但是她的儿子和妹妹的儿子却被权臣给杀害了。没办法,晋国没有了国君,于是权臣里克就送信到翟,希望重耳回来继承君主之位。重耳已经被骊姬和晋献公逼怕了,害怕这又是一个圈套,就没敢答应。于是就错过了皇位。
后来他的弟弟夷吾登基。夷吾担心重耳会来夺权,于是派出杀手刺杀重耳。重耳于是踏上了逃亡之路。
本来遇到父亲的追杀已经很难过了,好不容易父亲死了,自己的亲弟弟又要来杀自己,晋文公是在是背啊!
和自己的朋友、心腹以及随从,一行人走得匆忙,身上的银钱也不多,没多久就开始饥寒交迫了。流亡的路上,根本顾不上打扮自己,晋文公此时已经和曾经的那个晋文公截然不同了,邋邋遢遢的,一点都没有曾经的潇洒公子的模样。
好不容易走到了卫国,一行人饿得不得了,一个随从突然反叛,带走了晋文公一行人所有的行李包裹。这下子,晋文公彻底懵逼了,咋办呢?要吃的`,吃的没有。要穿的,穿得没有。只能是要钱没有,要命一条了。
他们走到了一个农户耕作的农田边,随从赶紧跑过去问农夫要一点干粮,谁知农夫大发脾气,不但对他们大喊大骂,还朝他们扔了一块泥巴。随从正要冲上去教训这个农夫,晋文公拉住了他。晋文公说;别打他,这是老天爷给我们带来的好预兆,你看这是不是要送我们土地的意思呢?
说完这句话,没走几步路,晋文公这货嘭的一声就倒在地上起不来了。原来啊,他们实在太久没吃东西,说句话都很困难,更别说一下子这么激动。晋文公这是饿晕了。
等到晋文公醒过来,他看到介子推端着一个碗走过来,闻着碗里冒出来的食物的香气,晋文公二话不说端着就狼吞虎咽的开始了。待到吃完了,他才想起来问介子推哪里来的食物,居然有肉。介子推沉默着不说话。晋文公发现了介子推被血沾湿的衣服,就没有再追问了。
原来,介子推发现晋文公饿晕之后,就去找食物。但是食物都是素的野菜,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于是他就割下自己大腿的肉煮给晋文公吃了。晋文公当下就感动得不得了,承诺以后一定会好好报答介子推。
后来他们一路逃逃逃,还是回到了晋国,还夺回了*。
逃亡之路:
翟国、齐国、宋国,卫国、曹国
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翻译
《晋公子重耳之亡》选自春秋时代末期的名著《左传》,记载了晋文公重耳出奔,流亡到回国夺取*的经历。同时对各诸侯国君主和大臣的政治远见和性格也有所记录。是了解春秋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等不可多得的史料。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阅读
出处或作者:《左传》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乃馈盘飨,置壁焉。公子受飨反壁。
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晋、郑同济,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橐鞬,以与君周旋。”子玉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晋侯无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
秦伯纳女五人,怀赢与焉。奉也沃盥,既而挥之。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而囚。他日,公享之。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请使衰从。”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赵衰曰:“重耳拜赐。”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级而辞焉。衰曰:“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
二十四年春,王正月,秦伯纳之,不书,不告入也。及河,子犯以壁授公子,曰:“臣负羁绁从君巡于天下,臣之罪甚多矣。臣犹知之,而况君乎?请由此亡。”公子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投其壁于河。济河,围令狐,入桑泉,取臼衰。二月甲午,晋师军于庐柳。秦伯使公子絷如晋师,师退,军于郇。辛丑,狐偃及秦、晋之大夫盟于郇。壬寅,公子入于晋师。丙午,入于曲沃。丁未,朝于武宫。戊申,使杀怀公于高梁。不书,亦不告也。
吕、郤畏逼,将焚公宫而弑晋侯。寺人披请见,公使让之,且辞焉,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夫祛犹在,女其行乎。”对曰:“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犹未也,又将及难。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蒲、狄乎?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众,岂唯刑臣。”公见之,以难告。三月,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己丑晦,公宫火,瑕甥、郤芮不获公,乃如河上,秦伯诱而杀之。晋侯逆夫人赢氏以归。秦伯送卫于晋三千人,实纪纲之仆。
初,晋侯之竖头须,守藏者也。其出也,窃藏以逃,尽用以求纳之。及入,求见,公辞焉以沐。谓仆人曰:“沐则心覆,心覆则图反,宜吾不得见也。居者为社稷之守,行者为羁绁之仆,其亦可也,何必罪居者?国君而仇匹夫,惧者甚众矣。”仆人以告,公遽见之。
狄人归季隗于晋而请其二子。文公妻赵衰,生原同、屏括、楼婴。赵姬请逆盾与其母,子余辞。姬曰:“得宠而忘旧,何以使人?必逆之。”固请,许之,来,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以叔隗为内子而己下之。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晋公子重耳之亡对照翻译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
晋国的公子重耳,在遭受迫害的时候,晋献公派兵到蒲城去攻打他。蒲城民众想要抵抗,重耳不允许,说:“倚仗君父的命令而享受养生的俸禄,才得到属下人民的拥戴;有了属下人民的拥戴,就同君父对抗起来,没有什么比这再大的罪过了。我还是逃走吧”于是(重耳)就逃往狄国。随从他一起逃亡的人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狄国人攻打咎如的时候,俘获了这个部落的两个姑娘叔隗季隗,把她俩送给晋公子重耳。重耳娶了叫季隗的姑娘,生了伯鲦和叔刘;把叔隗嫁给了赵衰,生了赵盾。(重耳)要(离开狄国)到齐国去,对季隗说:“等待我二十五年,(如果我)不回来你再改嫁吧。”(季隗)回答道:“我已经二十五岁了,再等二十五年后改嫁,就该进棺材了,让我等着你吧。”(重耳在狄国)住了十二年才离开。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
(重耳和他的随从)经过卫国,卫文公没有以礼相待。(他们)从五鹿经过,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他们土块。重耳大怒,想要用鞭子打那个人。狐偃(劝他)说:“(这是)上天赏赐的(土地)呀。”(重耳)磕头致谢,收下土块,装在车上。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重耳来到齐国,齐桓公(把本族的一个女子)嫁给他为妻,还给他八十匹马。重耳对这种生活很满足。(可是,他的)随从们认为这样呆下去不可以,将要出走,(就在)桑树底下暗中商量(动身的事)。(不料)采桑叶养蚕的女奴在桑树上,(偷听了他们的话)把这件事报告给姜氏。姜氏(怕泄露计划就)杀了她,并且对重耳说:“您有远大的理想,那偷听计划的人,我已经将她杀了!”重耳说:“没有这回事。”姜氏说:“(您还是)走吧,怀恋享乐和安于现状,是足可以摧毁一个人的名声的!”重耳还是不肯走。姜氏和子犯定下计策,把重耳灌醉打发他上路。(重耳)醒过酒来(大怒),拿起长戈就去追赶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乃馈盘飨,置壁焉。公子受飨反壁。
到了曹国,曹共公听说重耳的肋骨连在一起,想要趁他**(的时候)看看。(有一次重耳)洗澡时,(曹共公)走到身边观看重耳的骈胁。(曹国大夫)僖负羁的妻子(对她丈夫)说:“我看晋国公子重耳的随从人员,都能够担负辅佐国君的大任;如果用他们做国家的大臣,(晋公子)重耳一定能返回他们晋国为君;回晋做了国君之后,一定能在诸侯中称霸;在诸侯当中称霸,就要讨伐对他无礼的国家,曹国恐怕就是第一个。您何不早些表示您和其他曹国人有所不同呢?”(僖负羁听了妻子的话)就派人(给重耳)送去一盘晚餐,把一块壁玉藏在晚餐里。公子重耳接受了晚餐而退回了墨玉。
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到了宋国,宋襄公赠给重耳八十匹马。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晋、郑同济,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到了郑国,郑文公也没有以礼相待。(郑国大夫)叔詹劝谏(文公)说:“我听说上天所赞助的人,常人是不能赶上他的。晋公子身上有三件不寻常的事(可以看出天意来),上天或者要树立他(为君)吧?您还是以礼接待吧!同姓的男女结婚,他们生的孩子不会旺盛,晋公子重耳,父母都姓姬,而他却一直活到今天,这是其一;(晋公子)遭遇流亡在外的灾难,上天却不让晋国安定下来,大概是(上天)正替重耳开辟一条路,使他有机会回去做国君),这是其二;晋公子有(狐偃、赵衰、贾佗)三个足以胜过一般人的贤士跟随他,这是其三。晋国和郑国是同等地位的国家,晋国的公子路过郑国,我们本来就应好好地接待。何况(晋公子)又是上天所赞助的人呢?”(郑文公)不听(叔詹的劝告)。
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橐鞬,以与君周旋。”子玉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晋侯无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
(重耳)到了楚国,楚成王设宴款待他,并问道:“公子如果回到了晋国,那么拿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回答说:“美女、宝玉和丝绸,那是您已有的;(美丽的)鸟翎、兽毛和(名贵的)象牙、牛皮,那是楚国土地上出产的;那些流散到晋国的,不过是您剩下来的罢了。还叫我拿什么东西报答您呢?”楚成王说:“话虽然这么说,可是您到底怎样报答我呢?”(重耳)回答兑:“如果托您的福,(使我)能回到晋国,(如果遇到)晋、楚两国发生战争,(双方军队)在中原遭遇,(为了报答您的盛情款待,我一定指挥晋国军队)退避九十里;如果(仍然)得不到您退兵的命令(的话),那么我只好左手拿着马鞭、硬弓,右边佩带着箭袋弓囊,来陪您较量一番了。”(楚大夫)子玉请求(楚成王)杀了重耳。楚成王说:“晋公子重耳志向远大而不放纵自己,说话文雅而又有礼貌;他的随从态度庄重并且待人宽厚,忠诚并且能勤奋效力(于重耳)。(现在)晋国国君(晋惠公)众叛亲离,不得人心,国外的诸侯和国内的臣民都憎恨他。我听说姬姓的(各国中),唐叔一支的国运长久,衰落得最迟。或许将由晋公子重耳来振兴吧?上天让重耳振兴晋国,谁能够把他毁掉呢?违背天意,必然会有大灾祸。”于是把重耳送到秦国去了。
秦伯纳女五人,怀赢与焉。奉也沃盥,既而挥之。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而囚。他日,公享之。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请使衰从。”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赵衰曰:“重耳拜赐。”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级而辞焉。衰曰:“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
秦穆公送给重耳五名女子做姬妾,(秦穆公的女儿)怀赢也在其中。(有一次,怀赢)捧着盛水的器具,给重耳浇水洗手,重耳洗完了,就挥手让怀赢离开。(怀赢)生气地说:“秦、晋两国是互相匹敌的国家,你凭什么看不起我?”公子重耳怕(秦穆公知道后生气),(连忙)脱去上衣,拘囚自己表示谢罪。(后来)有一天,秦穆公设宴款待重耳。子犯(对重耳)说:“我比不上赵衰那样善于言辞,让赵衰陪您去吧。”(宴会上)公子重耳朗诵了《河水》,秦穆公朗诵了《六月》。(这时)赵衰说:“重耳(赶快)拜谢(秦伯的)赏赐!”重耳下了台阶,向秦穆公作揖,叩头。秦穆公也走下一级台阶辞让。赵衰(又)说:“您提出辅佐周天子的使命要重耳担当,重耳怎么敢不拜谢(您的厚意)呢!”
二十四年春,王正月,秦伯纳之,不书,不告入也。及河,子犯以壁授公子,曰:“臣负羁绁从君巡于天下,臣之罪甚多矣。臣犹知之,而况君乎?请由此亡。”公子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投其壁于河。济河,围令狐,入桑泉,取臼衰。二月甲午,晋师军于庐柳。秦伯使公子絷如晋师,师退,军于郇。辛丑,狐偃及秦、晋之大夫盟于郇。壬寅,公子入于晋师。丙午,入于曲沃。丁未,朝于武宫。戊申,使杀怀公于高梁。不书,亦不告也。
鲁僖公二十四年,春天,周历正月。秦穆公派兵护送晋公子重耳回国。到了黄河边上,子犯拿了一块宝玉献给公子重耳,并说:“我牵马执缰服侍您走遍了天下各国,(一路上)得罪您的地方太多了。连我自己尚且知道有罪,何况您呢?让我从此走开,到别国去吧。”公子重耳说:“我要是不同舅舅一条心,就请白水作证。”说着把那块宝玉扔到了河里,以示求河神作证。(重耳在秦军的护送下)过了(黄河(进人晋国国境,接着)围困令狐,攻入桑泉,又拿下臼衰。同年二月,初四日,晋怀公的部队驻扎在庐柳,秦穆公派遣公子絷到晋国部队(劝说他们退兵)。晋军后退,驻扎在郇城。十一日,狐偃同秦、晋两国的大夫在郇城签订盟约。十二日,重耳接管了晋国军队。十六日,(重耳)进人曲沃城。十七日,(重耳)到(祖父)武公的宗庙朝拜。十八日,(重耳)派人到高梁杀死了晋怀公。
吕、郤畏逼,将焚公宫而弑晋侯。寺人披请见,公使让之,且辞焉,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夫祛犹在,女其行乎。”对曰:“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犹未也,又将及难。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蒲、狄乎?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众,岂唯刑臣。”公见之,以难告。三月,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己丑晦,公宫火,瑕甥、郤芮不获公,乃如河上,秦伯诱而杀之。晋侯逆夫人赢氏以归。秦伯送卫于晋三千人,实纪纲之仆。
吕甥、卻芮害怕受到威逼,要焚烧晋文公的宫室而杀死文公。寺人披请求进见,文公令人训斥他,并且拒绝接见,说:“蒲城的战役,君王命你第二天赶到,你马上就来了。后来我陪同狄国国君到渭河边打猎,你替惠公前来谋杀我,惠公命你三天后赶到,你过了第二天就到了。虽然有君王的.命令,怎么那样快呢?那只袖口还在。你就走吧!”披回答说:“小臣以为君王这次返国,大概已懂得了君臣之间的道理。如果还没有懂,又要遇到灾难。对国君的命令没有二心,这是古代的制度。除掉国君所憎恶的人,就看自己有多大的力量,尽多大的力量。至于他是蒲人,还是狄人,关我什么事?现在君王即位,就会没有蒲、狄那样的事件吗?齐桓公抛弃射钩之仇,而让管仲辅佐自己,君王如果改变桓公的做法,又何必辱蒙君王下驱逐的命令?走的人很多,岂只受刑的小臣我一人?”文公接见了披,他把即将发生的灾难报告了文公。晋文公暗地里和秦穆公在秦国的王城会晤。三月的最后一天,文公宫室被烧。瑕甥、卻芮没有捉到文公,于是跑到黄河边上,秦穆公诱他们过河而杀了他们。晋文公迎接夫人嬴氏回国。秦穆公赠送给晋国卫士三千人,都是一些得力的臣仆。
初,晋侯之竖头须,守藏者也。其出也,窃藏以逃,尽用以求纳之。及入,求见,公辞焉以沐。谓仆人曰:“沐则心覆,心覆则图反,宜吾不得见也。居者为社稷之守,行者为羁绁之仆,其亦可也,何必罪居者?国君而仇匹夫,惧者甚众矣。”仆人以告,公遽见之。
当初,晋文公有个侍臣名叫头须,是专门管理财物的。当晋文公在国外的时候,头须偷盗了财物潜逃,把这些财物都用来设法让晋文公回国。没有成功,只好留在国内。等到晋文公回来,头须请求进见。晋文公推托说正在洗头。头须对仆人说:“洗头的时候心就倒过来,心倒了意图就反过来,无怪我不能被接见了。留在国内的人是国家的守卫者,跟随在外的是背着马笼头马缰绳的仆人,这也都是可以的,何必要怪罪留在国内的人?身为国君而仇视普通人,害怕的人就多了。”仆人把这些话告诉晋文公,晋文公立即接见了他。
狄人归季隗于晋而请其二子。文公妻赵衰,生原同、屏括、楼婴。赵姬请逆盾与其母,子余辞。姬曰:“得宠而忘旧,何以使人?必逆之。”固请,许之,来,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以叔隗为内子而己下之。
狄人把季隗送回到晋国,而请求留下她的两个儿子。晋文公把女儿嫁给赵衰,生了原同、屏括、楼婴。赵姬请求迎接盾和他的母亲。赵衰辞谢不肯。赵姬说:“得到新宠而忘记旧好,以后还怎样使用别人?一定要把他们接回来。”坚决请求,赵衰同意了。叔隗和赵盾回来以后,赵姬认为赵盾有才,坚决向赵衰请求,把赵盾作为嫡子,而让她自己生的三个儿子居于赵盾之下,让叔隗作为正妻,而自己居于她之下。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晋文公赏赐跟随他逃亡的人,介之推没有提及禄位,禄位也没有赐到他身上。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只有公子在世了。惠公、怀公没有亲*的人,国内国外都抛弃了他们。上天不使晋国绝后,必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公子又会是谁?这实在是上天立他为君,而他们这些人却以为是自己的力量,这不是欺骗吗?偷别人的财物,尚且叫做盗,何况贪上天的功劳以为自己的力量呢?下面的人把贪功的罪过当成合理,上面的人对欺骗加以赏赐,上下相互欺骗,这就难和他们相处了。”介之推的母亲说:“为什么不也去求赏?这样的死,又能怨谁?”介之推回答说:“明知错误而去效法,罪就更大了。而且我口出怨言,不能吃他的俸禄。”他母亲说:“也让他知道一下,怎么样?”介之推回答说:“说话,是身体的文饰。身体将要隐藏,哪里用得着文饰?这只不过是去求显露罢了。”他母亲说:“你能够这样吗?我和你一起隐居起来。”于是就隐居而死。晋文公派人寻找介之推,找不到,就把绵上的田封给他,说:“用这来记载我的过失,来表扬好人。”
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翻译
晋国的公子重耳,在遭受迫害的时候,晋献公派兵到蒲城去攻打他。蒲城民众想要抵抗,重耳不允许,说:“倚仗君父的命令而享受养生的俸禄,才得到属下人民的拥戴;有了属下人民的拥戴,就同君父对抗起来,没有什么比这再大的罪过了。我还是逃走吧”于是(重耳)就逃往狄国。随从他一起逃亡的人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狄国人攻打咎如的时候,俘获了这个部落的两个姑娘叔隗季隗,把她俩送给晋公子重耳。重耳娶了叫季隗的姑娘,生了伯鲦和叔刘;把叔隗嫁给了赵衰,生了赵盾。(重耳)要(离开狄国)到齐国去,对季隗说:“等待我二十五年,(如果我)不回来你再改嫁吧。”(季隗)回答道:“我已经二十五岁了,再等二十五年后改嫁,就该进棺材了,让我等着你吧。”(重耳在狄国)住了十二年才离开。
(重耳和他的随从)经过卫国,卫文公没有以礼相待。(他们)从五鹿经过,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他们土块。重耳大怒,想要用鞭子打那个人。狐偃(劝他)说:“(这是)上天赏赐的(土地)呀。”(重耳)磕头致谢,收下土块,装在车上。
重耳来到齐国,齐桓公(把本族的一个女子)嫁给他为妻,还给他八十匹马。重耳对这种生活很满足。(可是,他的)随从们认为这样呆下去不可以,将要出走,(就在)桑树底下暗中商量(动身的事)。(不料)采桑叶养蚕的女奴在桑树上,(偷听了他们的话)把这件事报告给姜氏。姜氏(怕泄露计划就)杀了她,并且对重耳说:“您有远大的理想,那偷听计划的人,我已经将她杀了!”重耳说:“没有这回事。”姜氏说:“(您还是)走吧,怀恋享乐和安于现状,是足可以摧毁一个人的名声的!”重耳还是不肯走。姜氏和子犯定下计策,把重耳灌醉打发他上路。(重耳)醒过酒来(大怒),拿起长戈就去追赶子犯。
到了曹国,曹共公听说重耳的肋骨连在一起,想要趁他**(的时候)看看。(有一次重耳)洗澡时,(曹共公)走到身边观看重耳的骈胁。(曹国大夫)僖负羁的妻子(对她丈夫)说:“我看晋国公子重耳的随从人员,都能够担负辅佐国君的大任;如果用他们做国家的大臣,(晋公子)重耳一定能返回他们晋国为君;回晋做了国君之后,一定能在诸侯中称霸;在诸侯当中称霸,就要讨伐对他无礼的国家,曹国恐怕就是第一个。您何不早些表示您和其他曹国人有所不同呢?”(僖负羁听了妻子的话)就派人(给重耳)送去一盘晚餐,把一块壁玉藏在晚餐里。公子重耳接受了晚餐而退回了墨玉。
到了宋国,宋襄公赠给重耳八十匹马。
到了郑国,郑文公也没有以礼相待。(郑国大夫)叔詹劝谏(文公)说:“我听说上天所赞助的人,常人是不能赶上他的。晋公子身上有三件不寻常的事(可以看出天意来),上天或者要树立他(为君)吧?您还是以礼接待吧!同姓的男女结婚,他们生的孩子不会旺盛,晋公子重耳,父母都姓姬,而他却一直活到今天,这是其一;(晋公子)遭遇流亡在外的灾难,上天却不让晋国安定下来,大概是(上天)正替重耳开辟一条路,使他有机会回去做国君),这是其二;晋公子有(狐偃、赵衰、贾佗)三个足以胜过一般人的贤士跟随他,这是其三。晋国和郑国是同等地位的国家,晋国的公子路过郑国,我们本来就应好好地接待。何况(晋公子)又是上天所赞助的人呢?”(郑文公)不听(叔詹的劝告)。
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及翻译
《晋公子重耳之亡》选自《左传》,记载了晋文公重耳出奔,流亡到回国夺取*的经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及翻译,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晋公子重耳之亡全文阅读:
出处或作者:《左传》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乃馈盘飨,置壁焉。公子受飨反壁。
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晋、郑同济,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橐鞬,以与君周旋。”子玉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晋侯无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
秦伯纳女五人,怀赢与焉。奉也沃盥,既而挥之。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而囚。他日,公享之。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请使衰从。”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赵衰曰:“重耳拜赐。”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级而辞焉。衰曰:“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
二十四年春,王正月,秦伯纳之,不书,不告入也。及河,子犯以壁授公子,曰:“臣负羁绁从君巡于天下,臣之罪甚多矣。臣犹知之,而况君乎?请由此亡。”公子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投其壁于河。济河,围令狐,入桑泉,取臼衰。二月甲午,晋师军于庐柳。秦伯使公子絷如晋师,师退,军于郇。辛丑,狐偃及秦、晋之大夫盟于郇。壬寅,公子入于晋师。丙午,入于曲沃。丁未,朝于武宫。戊申,使杀怀公于高梁。不书,亦不告也。
吕、郤畏逼,将焚公宫而弑晋侯。寺人披请见,公使让之,且辞焉,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夫祛犹在,女其行乎。”对曰:“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犹未也,又将及难。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蒲、狄乎?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众,岂唯刑臣。”公见之,以难告。三月,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己丑晦,公宫火,瑕甥、郤芮不获公,乃如河上,秦伯诱而杀之。晋侯逆夫人赢氏以归。秦伯送卫于晋三千人,实纪纲之仆。
初,晋侯之竖头须,守藏者也。其出也,窃藏以逃,尽用以求纳之。及入,求见,公辞焉以沐。谓仆人曰:“沐则心覆,心覆则图反,宜吾不得见也。居者为社稷之守,行者为羁绁之仆,其亦可也,何必罪居者?国君而仇匹夫,惧者甚众矣。”仆人以告,公遽见之。
狄人归季隗于晋而请其二子。文公妻赵衰,生原同、屏括、楼婴。赵姬请逆盾与其母,子余辞。姬曰:“得宠而忘旧,何以使人?必逆之。”固请,许之,来,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以叔隗为内子而己下之。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晋公子重耳之亡全文翻译:
晋国的公子重耳,在遭受迫害的时候,晋献公派兵到蒲城去攻打他。蒲城民众想要抵抗,重耳不允许,说:“倚仗君父的命令而享受养生的俸禄,才得到属下人民的拥戴;有了属下人民的拥戴,就同君父对抗起来,没有什么比这再大的罪过了。我还是逃走吧”于是(重耳)就逃往狄国。随从他一起逃亡的人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狄国人攻打咎如的时候,俘获了这个部落的两个姑娘叔隗季隗,把她俩送给晋公子重耳。重耳娶了叫季隗的姑娘,生了伯鲦和叔刘;把叔隗嫁给了赵衰,生了赵盾。(重耳)要(离开狄国)到齐国去,对季隗说:“等待我二十五年,(如果我)不回来你再改嫁吧。”(季隗)回答道:“我已经二十五岁了,再等二十五年后改嫁,就该进棺材了,让我等着你吧。”(重耳在狄国)住了十二年才离开。
(重耳和他的随从)经过卫国,卫文公没有以礼相待。(他们)从五鹿经过,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他们土块。重耳大怒,想要用鞭子打那个人。狐偃(劝他)说:“(这是)上天赏赐的(土地)呀。”(重耳)磕头致谢,收下土块,装在车上。
重耳来到齐国,齐桓公(把本族的一个女子)嫁给他为妻,还给他八十匹马。重耳对这种生活很满足。(可是,他的)随从们认为这样呆下去不可以,将要出走,(就在)桑树底下暗中商量(动身的事)。(不料)采桑叶养蚕的女奴在桑树上,(偷听了他们的话)把这件事报告给姜氏。姜氏(怕泄露计划就)杀了她,并且对重耳说:“您有远大的理想,那偷听计划的人,我已经将她杀了!”重耳说:“没有这回事。”姜氏说:“(您还是)走吧,怀恋享乐和安于现状,是足可以摧毁一个人的名声的!”重耳还是不肯走。姜氏和子犯定下计策,把重耳灌醉打发他上路。(重耳)醒过酒来(大怒),拿起长戈就去追赶子犯。
到了曹国,曹共公听说重耳的肋骨连在一起,想要趁他**(的时候)看看。(有一次重耳)洗澡时,(曹共公)走到身边观看重耳的骈胁。(曹国大夫)僖负羁的妻子(对她丈夫)说:“我看晋国公子重耳的随从人员,都能够担负辅佐国君的大任;如果用他们做国家的大臣,(晋公子)重耳一定能返回他们晋国为君;回晋做了国君之后,一定能在诸侯中称霸;在诸侯当中称霸,就要讨伐对他无礼的国家,曹国恐怕就是第一个。您何不早些表示您和其他曹国人有所不同呢?”(僖负羁听了妻子的话)就派人(给重耳)送去一盘晚餐,把一块壁玉藏在晚餐里。公子重耳接受了晚餐而退回了墨玉。
到了宋国,宋襄公赠给重耳八十匹马。
到了郑国,郑文公也没有以礼相待。(郑国大夫)叔詹劝谏(文公)说:“我听说上天所赞助的人,常人是不能赶上他的。晋公子身上有三件不寻常的事(可以看出天意来),上天或者要树立他(为君)吧?您还是以礼接待吧!同姓的男女结婚,他们生的孩子不会旺盛,晋公子重耳,父母都姓姬,而他却一直活到今天,这是其一;(晋公子)遭遇流亡在外的灾难,上天却不让晋国安定下来,大概是(上天)正替重耳开辟一条路,使他有机会回去做国君),这是其二;晋公子有(狐偃、赵衰、贾佗)三个足以胜过一般人的贤士跟随他,这是其三。晋国和郑国是同等地位的国家,晋国的公子路过郑国,我们本来就应好好地接待。何况(晋公子)又是上天所赞助的人呢?”(郑文公)不听(叔詹的劝告)。
(重耳)到了楚国,楚成王设宴款待他,并问道:“公子如果回到了晋国,那么拿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回答说:“美女、宝玉和丝绸,那是您已有的;(美丽的)鸟翎、兽毛和(名贵的)象牙、牛皮,那是楚国土地上出产的;那些流散到晋国的,不过是您剩下来的罢了。还叫我拿什么东西报答您呢?”楚成王说:“话虽然这么说,可是您到底怎样报答我呢?”(重耳)回答兑:“如果托您的福,(使我)能回到晋国,(如果遇到)晋、楚两国发生战争,(双方军队)在中原遭遇,(为了报答您的盛情款待,我一定指挥晋国军队)退避九十里;如果(仍然)得不到您退兵的命令(的话),那么我只好左手拿着马鞭、硬弓,右边佩带着箭袋弓囊,来陪您较量一番了。”(楚大夫)子玉请求(楚成王)杀了重耳。楚成王说:“晋公子重耳志向远大而不放纵自己,说话文雅而又有礼貌;他的随从态度庄重并且待人宽厚,忠诚并且能勤奋效力(于重耳)。(现在)晋国国君(晋惠公)众叛亲离,不得人心,国外的诸侯和国内的臣民都憎恨他。我听说姬姓的(各国中),唐叔一支的国运长久,衰落得最迟。或许将由晋公子重耳来振兴吧?上天让重耳振兴晋国,谁能够把他毁掉呢?违背天意,必然会有大灾祸。”于是把重耳送到秦国去了。
秦穆公送给重耳五名女子做姬妾,(秦穆公的女儿)怀赢也在其中。(有一次,怀赢)捧着盛水的器具,给重耳浇水洗手,重耳洗完了,就挥手让怀赢离开。(怀赢)生气地说:“秦、晋两国是互相匹敌的国家,你凭什么看不起我?”公子重耳怕(秦穆公知道后生气),(连忙)脱去上衣,拘囚自己表示谢罪。(后来)有一天,秦穆公设宴款待重耳。子犯(对重耳)说:“我比不上赵衰那样善于言辞,让赵衰陪您去吧。”(宴会上)公子重耳朗诵了《河水》,秦穆公朗诵了《六月》。(这时)赵衰说:“重耳(赶快)拜谢(秦伯的)赏赐!”重耳下了台阶,向秦穆公作揖,叩头。秦穆公也走下一级台阶辞让。赵衰(又)说:“您提出辅佐周天子的使命要重耳担当,重耳怎么敢不拜谢(您的厚意)呢!”
鲁僖公二十四年,春天,周历正月。秦穆公派兵护送晋公子重耳回国。到了黄河边上,子犯拿了一块宝玉献给公子重耳,并说:“我牵马执缰服侍您走遍了天下各国,(一路上)得罪您的地方太多了。连我自己尚且知道有罪,何况您呢?让我从此走开,到别国去吧。”公子重耳说:“我要是不同舅舅一条心,就请白水作证。”说着把那块宝玉扔到了河里,以示求河神作证。(重耳在秦军的护送下)过了(黄河(进人晋国国境,接着)围困令狐,攻入桑泉,又拿下臼衰。同年二月,初四日,晋怀公的部队驻扎在庐柳,秦穆公派遣公子絷到晋国部队(劝说他们退兵)。晋军后退,驻扎在郇城。十一日,狐偃同秦、晋两国的大夫在郇城签订盟约。十二日,重耳接管了晋国军队。十六日,(重耳)进人曲沃城。十七日,(重耳)到(祖父)武公的宗庙朝拜。十八日,(重耳)派人到高梁杀死了晋怀公。
吕甥、卻芮害怕受到威逼,要焚烧晋文公的宫室而杀死文公。寺人披请求进见,文公令人训斥他,并且拒绝接见,说:“蒲城的战役,君王命你第二天赶到,你马上就来了。后来我陪同狄国国君到渭河边打猎,你替惠公前来谋杀我,惠公命你三天后赶到,你过了第二天就到了。虽然有君王的命令,怎么那样快呢?那只袖口还在。你就走吧!”披回答说:“小臣以为君王这次返国,大概已懂得了君臣之间的道理。如果还没有懂,又要遇到灾难。对国君的命令没有二心,这是古代的制度。除掉国君所憎恶的人,就看自己有多大的力量,尽多大的力量。至于他是蒲人,还是狄人,关我什么事?现在君王即位,就会没有蒲、狄那样的事件吗?齐桓公抛弃射钩之仇,而让管仲辅佐自己,君王如果改变桓公的做法,又何必辱蒙君王下驱逐的命令?走的人很多,岂只受刑的小臣我一人?”文公接见了披,他把即将发生的灾难报告了文公。晋文公暗地里和秦穆公在秦国的王城会晤。三月的最后一天,文公宫室被烧。瑕甥、卻芮没有捉到文公,于是跑到黄河边上,秦穆公诱他们过河而杀了他们。晋文公迎接夫人嬴氏回国。秦穆公赠送给晋国卫士三千人,都是一些得力的臣仆。
当初,晋文公有个侍臣名叫头须,是专门管理财物的。当晋文公在国外的时候,头须偷盗了财物潜逃,把这些财物都用来设法让晋文公回国。没有成功,只好留在国内。等到晋文公回来,头须请求进见。晋文公推托说正在洗头。头须对仆人说:“洗头的时候心就倒过来,心倒了意图就反过来,无怪我不能被接见了。留在国内的人是国家的守卫者,跟随在外的是背着马笼头马缰绳的仆人,这也都是可以的,何必要怪罪留在国内的人?身为国君而仇视普通人,害怕的人就多了。”仆人把这些话告诉晋文公,晋文公立即接见了他。
狄人把季隗送回到晋国,而请求留下她的两个儿子。晋文公把女儿嫁给赵衰,生了原同、屏括、楼婴。赵姬请求迎接盾和他的母亲。赵衰辞谢不肯。赵姬说:“得到新宠而忘记旧好,以后还怎样使用别人?一定要把他们接回来。”坚决请求,赵衰同意了。叔隗和赵盾回来以后,赵姬认为赵盾有才,坚决向赵衰请求,把赵盾作为嫡子,而让她自己生的三个儿子居于赵盾之下,让叔隗作为正妻,而自己居于她之下。
晋文公赏赐跟随他逃亡的人,介之推没有提及禄位,禄位也没有赐到他身上。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只有公子在世了。惠公、怀公没有亲*的人,国内国外都抛弃了他们。上天不使晋国绝后,必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公子又会是谁?这实在是上天立他为君,而他们这些人却以为是自己的力量,这不是欺骗吗?偷别人的财物,尚且叫做盗,何况贪上天的功劳以为自己的力量呢?下面的人把贪功的罪过当成合理,上面的人对欺骗加以赏赐,上下相互欺骗,这就难和他们相处了。”介之推的母亲说:“为什么不也去求赏?这样的死,又能怨谁?”介之推回答说:“明知错误而去效法,罪就更大了。而且我口出怨言,不能吃他的俸禄。”他母亲说:“也让他知道一下,怎么样?”介之推回答说:“说话,是身体的文饰。身体将要隐藏,哪里用得着文饰?这只不过是去求显露罢了。”他母亲说:“你能够这样吗?我和你一起隐居起来。”于是就隐居而死。晋文公派人寻找介之推,找不到,就把绵上的田封给他,说:“用这来记载我的过失,来表扬好人。”
晋公子重耳之亡对照翻译: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
晋国的公子重耳,在遭受迫害的时候,晋献公派兵到蒲城去攻打他。蒲城民众想要抵抗,重耳不允许,说:“倚仗君父的命令而享受养生的俸禄,才得到属下人民的拥戴;有了属下人民的拥戴,就同君父对抗起来,没有什么比这再大的罪过了。我还是逃走吧”于是(重耳)就逃往狄国。随从他一起逃亡的人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狄国人攻打咎如的时候,俘获了这个部落的两个姑娘叔隗季隗,把她俩送给晋公子重耳。重耳娶了叫季隗的姑娘,生了伯鲦和叔刘;把叔隗嫁给了赵衰,生了赵盾。(重耳)要(离开狄国)到齐国去,对季隗说:“等待我二十五年,(如果我)不回来你再改嫁吧。”(季隗)回答道:“我已经二十五岁了,再等二十五年后改嫁,就该进棺材了,让我等着你吧。”(重耳在狄国)住了十二年才离开。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
(重耳和他的随从)经过卫国,卫文公没有以礼相待。(他们)从五鹿经过,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他们土块。重耳大怒,想要用鞭子打那个人。狐偃(劝他)说:“(这是)上天赏赐的(土地)呀。”(重耳)磕头致谢,收下土块,装在车上。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重耳来到齐国,齐桓公(把本族的一个女子)嫁给他为妻,还给他八十匹马。重耳对这种生活很满足。(可是,他的)随从们认为这样呆下去不可以,将要出走,(就在)桑树底下暗中商量(动身的事)。(不料)采桑叶养蚕的女奴在桑树上,(偷听了他们的话)把这件事报告给姜氏。姜氏(怕泄露计划就)杀了她,并且对重耳说:“您有远大的理想,那偷听计划的人,我已经将她杀了!”重耳说:“没有这回事。”姜氏说:“(您还是)走吧,怀恋享乐和安于现状,是足可以摧毁一个人的名声的!”重耳还是不肯走。姜氏和子犯定下计策,把重耳灌醉打发他上路。(重耳)醒过酒来(大怒),拿起长戈就去追赶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乃馈盘飨,置壁焉。公子受飨反壁。
到了曹国,曹共公听说重耳的肋骨连在一起,想要趁他**(的'时候)看看。(有一次重耳)洗澡时,(曹共公)走到身边观看重耳的骈胁。(曹国大夫)僖负羁的妻子(对她丈夫)说:“我看晋国公子重耳的随从人员,都能够担负辅佐国君的大任;如果用他们做国家的大臣,(晋公子)重耳一定能返回他们晋国为君;回晋做了国君之后,一定能在诸侯中称霸;在诸侯当中称霸,就要讨伐对他无礼的国家,曹国恐怕就是第一个。您何不早些表示您和其他曹国人有所不同呢?”(僖负羁听了妻子的话)就派人(给重耳)送去一盘晚餐,把一块壁玉藏在晚餐里。公子重耳接受了晚餐而退回了墨玉。
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到了宋国,宋襄公赠给重耳八十匹马。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晋、郑同济,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到了郑国,郑文公也没有以礼相待。(郑国大夫)叔詹劝谏(文公)说:“我听说上天所赞助的人,常人是不能赶上他的。晋公子身上有三件不寻常的事(可以看出天意来),上天或者要树立他(为君)吧?您还是以礼接待吧!同姓的男女结婚,他们生的孩子不会旺盛,晋公子重耳,父母都姓姬,而他却一直活到今天,这是其一;(晋公子)遭遇流亡在外的灾难,上天却不让晋国安定下来,大概是(上天)正替重耳开辟一条路,使他有机会回去做国君),这是其二;晋公子有(狐偃、赵衰、贾佗)三个足以胜过一般人的贤士跟随他,这是其三。晋国和郑国是同等地位的国家,晋国的公子路过郑国,我们本来就应好好地接待。何况(晋公子)又是上天所赞助的人呢?”(郑文公)不听(叔詹的劝告)。
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橐鞬,以与君周旋。”子玉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晋侯无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
(重耳)到了楚国,楚成王设宴款待他,并问道:“公子如果回到了晋国,那么拿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回答说:“美女、宝玉和丝绸,那是您已有的;(美丽的)鸟翎、兽毛和(名贵的)象牙、牛皮,那是楚国土地上出产的;那些流散到晋国的,不过是您剩下来的罢了。还叫我拿什么东西报答您呢?”楚成王说:“话虽然这么说,可是您到底怎样报答我呢?”(重耳)回答兑:“如果托您的福,(使我)能回到晋国,(如果遇到)晋、楚两国发生战争,(双方军队)在中原遭遇,(为了报答您的盛情款待,我一定指挥晋国军队)退避九十里;如果(仍然)得不到您退兵的命令(的话),那么我只好左手拿着马鞭、硬弓,右边佩带着箭袋弓囊,来陪您较量一番了。”(楚大夫)子玉请求(楚成王)杀了重耳。楚成王说:“晋公子重耳志向远大而不放纵自己,说话文雅而又有礼貌;他的随从态度庄重并且待人宽厚,忠诚并且能勤奋效力(于重耳)。(现在)晋国国君(晋惠公)众叛亲离,不得人心,国外的诸侯和国内的臣民都憎恨他。我听说姬姓的(各国中),唐叔一支的国运长久,衰落得最迟。或许将由晋公子重耳来振兴吧?上天让重耳振兴晋国,谁能够把他毁掉呢?违背天意,必然会有大灾祸。”于是把重耳送到秦国去了。
秦伯纳女五人,怀赢与焉。奉也沃盥,既而挥之。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而囚。他日,公享之。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请使衰从。”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赵衰曰:“重耳拜赐。”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级而辞焉。衰曰:“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
秦穆公送给重耳五名女子做姬妾,(秦穆公的女儿)怀赢也在其中。(有一次,怀赢)捧着盛水的器具,给重耳浇水洗手,重耳洗完了,就挥手让怀赢离开。(怀赢)生气地说:“秦、晋两国是互相匹敌的国家,你凭什么看不起我?”公子重耳怕(秦穆公知道后生气),(连忙)脱去上衣,拘囚自己表示谢罪。(后来)有一天,秦穆公设宴款待重耳。子犯(对重耳)说:“我比不上赵衰那样善于言辞,让赵衰陪您去吧。”(宴会上)公子重耳朗诵了《河水》,秦穆公朗诵了《六月》。(这时)赵衰说:“重耳(赶快)拜谢(秦伯的)赏赐!”重耳下了台阶,向秦穆公作揖,叩头。秦穆公也走下一级台阶辞让。赵衰(又)说:“您提出辅佐周天子的使命要重耳担当,重耳怎么敢不拜谢(您的厚意)呢!”
二十四年春,王正月,秦伯纳之,不书,不告入也。及河,子犯以壁授公子,曰:“臣负羁绁从君巡于天下,臣之罪甚多矣。臣犹知之,而况君乎?请由此亡。”公子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投其壁于河。济河,围令狐,入桑泉,取臼衰。二月甲午,晋师军于庐柳。秦伯使公子絷如晋师,师退,军于郇。辛丑,狐偃及秦、晋之大夫盟于郇。壬寅,公子入于晋师。丙午,入于曲沃。丁未,朝于武宫。戊申,使杀怀公于高梁。不书,亦不告也。
鲁僖公二十四年,春天,周历正月。秦穆公派兵护送晋公子重耳回国。到了黄河边上,子犯拿了一块宝玉献给公子重耳,并说:“我牵马执缰服侍您走遍了天下各国,(一路上)得罪您的地方太多了。连我自己尚且知道有罪,何况您呢?让我从此走开,到别国去吧。”公子重耳说:“我要是不同舅舅一条心,就请白水作证。”说着把那块宝玉扔到了河里,以示求河神作证。(重耳在秦军的护送下)过了(黄河(进人晋国国境,接着)围困令狐,攻入桑泉,又拿下臼衰。同年二月,初四日,晋怀公的部队驻扎在庐柳,秦穆公派遣公子絷到晋国部队(劝说他们退兵)。晋军后退,驻扎在郇城。十一日,狐偃同秦、晋两国的大夫在郇城签订盟约。十二日,重耳接管了晋国军队。十六日,(重耳)进人曲沃城。十七日,(重耳)到(祖父)武公的宗庙朝拜。十八日,(重耳)派人到高梁杀死了晋怀公。
吕、郤畏逼,将焚公宫而弑晋侯。寺人披请见,公使让之,且辞焉,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夫祛犹在,女其行乎。”对曰:“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犹未也,又将及难。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蒲、狄乎?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众,岂唯刑臣。”公见之,以难告。三月,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己丑晦,公宫火,瑕甥、郤芮不获公,乃如河上,秦伯诱而杀之。晋侯逆夫人赢氏以归。秦伯送卫于晋三千人,实纪纲之仆。
孟子·滕文公上全文赏析
滕文公上选自《孟子》卷五《孟子·滕文公上》。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孟子·滕文公上全文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滕文公上·第一章
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世子自楚反,复见孟子。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
“成*谓齐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
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公明仪曰:‘文王我师也,周公岂欺我哉!’
“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书曰:‘若药不暝眩,厥疾不瘳。’”
滕文公上·第二章
滕定公薨。世子谓然友曰:“昔者孟子尝与我言於宋,於心终不忘。
今也不幸至於大故,吾欲使子问於孟子,然後行事。”
然友之邹,问於孟子。孟子曰:“不亦善乎!亲丧,固所自尽也。
曾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
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粥之食,自天子达於庶人,三代共之。”
然友反命,定为三年之丧。父兄百官皆不欲,曰:“吾宗国鲁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於子之身而反之,不可。且志曰:‘丧祭从先祖。’
曰:‘吾有所受之也。’”
谓然友曰:“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於大事。子为我问孟子。”然友复之邹,问孟子。
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孔子曰:‘君薨,听於□宰;□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是在世子。”
然友反命。世子曰:“然。是诚在我。”五月居庐;未有命戒,百官族人,可谓曰知。及至葬,四方来观之,颜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悦。
滕文公上·第三章
滕文公问“为国。”
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乎罪,然後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於民有制。
“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夏后氏五十而贡。”
滕文公上·第四章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文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以为食。
*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
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
“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今也滕有食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後食乎?”曰:“然。”“许子必织布而後衣乎?”
曰:“否,许子衣褐。”“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
关于重耳流亡异乡的历史典故
典故,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diǎn gù。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重耳流亡异乡的历史典故,希望能帮到大家!
晋公子重耳的父亲晋献公生了申生、重耳、夷吾、奚齐和卓子五个儿子。晋献公年老时听宠妃骊姬的话,要把他和骊姬生的小儿子奚齐立为太子,杀了太子申生,重耳和夷吾也分别逃到国外去了。重耳逃到了狄国,晋国有才能的人大多数也跑出来跟着他。
公元前年,晋献公死了,晋国内乱。重耳的弟弟奚齐和卓子先后做了国君,都给大臣们杀了。秦穆公就帮助逃到秦国的夷吾回国做了国君,就是晋惠公。晋惠公当上国君后跟秦国失和,又杀反对他的人,有一批人就指望公子重耳回去做国君。晋惠公怕重耳回国,也打发人去行刺重耳。跟重耳的狐毛、狐偃接到父亲传来的信息,赶快去告诉重耳。重耳跟大伙儿商量,决定逃到齐国去。第二天狐毛、狐偃又接到他爸爸的信说:刺客提早一天赶来了。重耳急得也不通知别人就跑。有一个管行李、盘缠的人名叫头须,却拿着东西逃走了。
重耳这一帮一无所有的难民要到齐国去,得经过卫国。卫文公吩咐管城门的人不许他们进城。重耳和大伙儿饿着肚子绕到五鹿(今河南清丰西北),向田边几个庄稼人要点儿吃的。几个庄稼人给了一块土疙瘩,还嘲弄他们。
重耳带着一帮人继续向前走,又走了十几里,再也不能走了,只好坐在大树下歇歇脚。重耳躺下把头枕在狐毛的腿上,别人都去掐野菜,煮了点儿野菜汤,自己不喝,先给公子送去。重耳尝了尝,皱着眉头,喝不下这号东西。
后来赶上来的赵衰带着一竹筒稀饭给重耳吃。重耳说:你吃吧!赵衰不愿一人吃,只好拿点儿水和在稀饭里,分给大家伙儿,每人吃了一口。
重耳他们好容易到了齐国。齐桓公那时还没去,他摆酒接风,叫跟着公子的人都安心住下。谁知没多久齐桓公死了,齐国也起了内乱。他们只得去投奔宋襄公。宋襄公刚吃了败仗,大腿受了伤,正在害病,就派公孙固去迎接,也像齐桓公那样待他们不错。过了些日子,公孙固告诉重耳的随从狐偃,指望宋国发兵护送公子回去,宋国还没有力量。
没法子,他们又离开宋国,到了郑国。郑国的国君认为重耳在外边流浪了这么些年,一定是个没出息的人,理也不理他。他们只好去了楚国。楚成王把重耳当做贵宾,还用招待诸侯的礼节去招待他,两个人做了朋友。
重耳对楚成王说:我真想不出怎么报答大王的恩典。要是我能回国,愿意跟贵国交好;万一发生战争,我就退避三舍。古时候行军,三十里为一舍。退避三舍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
楚成王的.大将成得臣一听,气得偷偷对楚成王:重耳将来一定忘恩负义,不如趁早杀了他!楚成王不肯。
有一天,楚成王对重耳说:秦伯派人来请公子去,他有心帮公子回国。
重耳表示愿意跟着楚成王。楚成王说:秦国跟贵国离得*,早晨动身,晚上就可以到了。您还是去吧!
重耳拜别了楚成王,到秦国去了。
秦穆公原来立重耳的弟弟夷吾为晋惠公,晋惠公的异母姐姐是秦穆公的夫人。但晋惠公即位后却发兵打秦国,失败后,割让了五座城给秦国,把太子圉(yǔ)送到秦国做抵押。秦穆公就把女儿怀嬴(yíng)嫁给公子圉。可是公元前年,公子圉又偷偷地跑回去想接替君位去了。第二年晋惠公一死,公子圉做了国君,就不跟秦国来往。秦穆公后悔了,决定另立重耳为晋国国君,先把他从楚国接来,并把原来嫁给圉的女儿怀嬴改嫁给圉的伯父重耳,表示友好。
公元前年,秦穆公发兵替女婿重耳打进晋国去,亲自率领百里奚等文臣武将护送公子重耳回晋国。到了黄河边,秦穆公分一半人马护送公子过河,自己留下一半人马在黄河西岸作为接应。分手时双方依依不舍,秦穆公流下了眼泪。
上船时,重耳叫手下人七手八脚地把逃难中用的东西都扔在岸上,有人把脚上的破鞋也扔到黄河里了。狐偃跪在重耳面前说:如今公子过河回到晋国,内有大臣,外有秦国,我挺放心。我想留在这儿了!
重耳一听发愣了,说:我全靠你们帮助才有今日。咱们在外吃了十九年的苦,现在回去,有福同享啊!狐偃说:以前公子在患难中,我们跟着您也许有点儿用处。现在公子回去做国君,另有新人使唤。我们就好比破鞋,还带去作什么呢?
重耳一听脸红了,责怪自己得意忘形,存着享乐念头。他流着泪向狐偃认了错儿,吩咐手下人把扔了的破烂东西都弄上了船。狐偃他们这才没话说了。
他们过了黄河,接连打胜仗,公子圉逃了。晋国的文武大臣便迎回公子重耳,立他为国君,就是晋文公。
左传中重耳人物形象分析
重耳,也就是现在我们说的晋国国君晋文公,生于公元前697年,卒于公元前628年,他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与齐桓公齐名,为春秋五霸之一。下面为大家带来左传中重耳人物形象分析,快来看看吧!
在《晋公子重耳之亡》这篇文章中,记载了晋文公重耳从出奔,流-亡到回国夺取*的经历,通过对政治、军事、外交等活动的描述,运用正面、侧面、细节描写、对比描写等描写手法,比较完整形象地刻画了重耳的形象,了解重耳是怎样“由一个贪图享乐、养尊处优的贵公子成长为雄才大略的政治家,由四处流-亡到春秋时代显赫一时的一代霸主”的。
首先,从整体上来看,在重耳回到晋国以前,他在各国受到的生活待遇,娶妻于狄、齐、秦,有礼于宋、楚,无礼于曹、郑等。而回晋以后,则主要记叙*巩固上的大事,听从寺人披的意见以除奸,听从头须的意见以善待随同流-亡者和守国者,求介之推则表明知过能改以及求贤用贤的意识等,展现出重耳雄才大略的政治形象。通过这前后两方面的对比,形象地展现出重耳的成熟过程。具体来说,重耳从狄国到齐国可谓是第一阶段,这时的他实际上是一个只知享乐的公子,不能承受艰苦而怀妻安居;从曹到郑则是第二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曹、郑之人对重耳的观察说明重耳已经不是从前的重耳,必将得志于天下;从楚到秦则是重耳自我的表现,体现他政治上、性格上的逐渐成熟。后者,事件发生的渐进过程更进一步张扬了他政治上是怎样成熟的,从这些看来,重耳以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并不是偶然的。
其次,从细节描写上来看,重耳的成功也不是凭空就达到的。我认为第一,得益于重耳所遭受的磨难,磨难使他得到了很好的磨练机会。重耳在外流-亡了19年,从当初大祸临头而迫不得已的出逃到流-亡中的屈辱、困苦、安乐的体验,如当时经过的小国,如卫成公、曹共公、郑文公等,皆“不礼焉”,使他明白了身在宫廷、耽于逸乐所不可能明白的人生真谛,在身、心两方面受到陶冶和磨炼。第二,得益于重耳本身的性格,在一定情况下,他能够对一些事情包容忍耐,“小不忍,则乱大谋”,这对于他的成功有着重大的意义。公子重耳走到五鹿,在向
野人讨食时得到的却是土块,在子犯的劝说下能够收鞭息怒,接受后叩头致谢,将土块当宝物收起。重耳能忍受一时的屈辱,是气度博大、胸襟开阔的表现。因为真正的强者并不一定体现在表面上,外表上装模作样,恃才逞强,处处锋芒毕露,时时刻刻咄咄逼人,未必是真正的强者,未必能成就大业。而重耳正具备着与一般人不一样的气度,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这正是他能够成就大业所必须具备的品质。第三,得益于他身边的一批贤才、忠臣之士,包括几个重要的女子。重耳善于结交有智慧、有好的品德、有能力的人士,跟随他出亡的从者数量众多且才力超群,大都是当时晋国的栋梁之材或智能之士。据文章介绍,跟随重耳出亡的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参以《史记》、《国语》,则知重耳的从者还有狐毛、贾佗、介之推等许多贤士,称得上是人才济济。正如僖负羁之妻所说:“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返其国;返其国,必得志于诸侯。”他们毅然决然跟着重耳流-亡。也正是这些人士,在重耳走向失败的危险,或者走错路、绕弯路、白费力等时,跟随在重耳身边的这些人,总会把重耳拉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给重耳出谋划策,帮助重耳克服贵公子的陋*,激励重耳树立远大的志向,向霸主的目标奋进。如齐桓公把齐女姜氏嫁给他、给予他优厚的待遇时,此时的重耳已经沉湎在安逸的生活中,已胸无大志了,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堕落很容易,要不是他的妻子和身边的子犯、魏仇、颠颉等人头脑清醒,强力把重耳带走,拉回正途,重耳可能就永远一辈子呆在那里,也就没机会当晋国国君了。又如他身边的忠臣介子推,在重耳没有要到饭吃,几乎饿昏的情况下,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做了一罐肉汤,让重耳度过难关。重耳身边的女子对他的影响也很大,如夫人季隗,有一次重耳回到家里对夫人季隗说:“晋国来人要杀我,我在这里已经呆不下去了,你跟孩子们可要好好保重,如果我二十五年后还回不来,你就不必等我了。”而季隗哭泣着说:“男子汉志在四方,何况你是晋国的公子,就放心走吧,什么二十五年,那时我都成老太婆了,还改嫁什么”这可以看出季隗对爱情的忠贞,同时也在事业方面对重耳的支持。又如上面提到的姜氏,在政治上有着远见意识,当重耳贪图享乐、胸无大志时,把他拉回正道。通过她们与重耳形成对照,突出重耳的弱点,督促他克服轻狂、贪图安逸、任性骄傲等贵公子的劣性和陋*。所以重耳身边的人对他的成功有着重大的影响。当然,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说明重耳能得人心。第四,得益于当时大的社会环境,从当时列国形势大局和地理位置来看,齐、宋、楚、秦虽和晋是异姓国,但因都在争取霸权,急需获得同盟的力量;而晋国正是他们争取联盟的首选目标,所以重耳在经过各个大国时受到规格不等的`礼遇,如齐桓公妻以女,宋襄公赠以马,楚成王享之,秦穆公纳之。正因他们的礼遇,重耳在外流-亡过程中得到安置接待,解决生活方面的一些问题,同时也促进了他事业上的成功。如公子重耳最终在秦穆公的全力支持下,经过秦国-军队的直接干预和策划,终于返回祖国,夺取了晋国的*。
除以上的分析以外,我认为重耳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离不开他自身的雄才远略,政治才华。就拿《晋楚城濮之战》中晋军的“退避三舍”来说,实际上是晋文公谋略胜敌的重要一着妙棋,首先,履行当年许下的诺言,以此来表明重耳是个讲信誉的人,树立其重信守诺的良好形象。其次,他在政治上争得了主动——“君退臣犯,曲在彼矣”,赢得了舆-论上的同情。最后,在军事上造就了优势——便于同齐、秦等盟国-军队会合,集中兵力;激发晋军将士战斗的情绪;先据战地,以逸待劳等等。从而为晋军后发制人,夺取决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城濮之战初期,晋军兵力劣于对手,又渡过黄河在外线作战,处于不利的地位。但是晋文公能够善察战机,虚心采取先轸等人的正确建议,选择邻*晋国的曹、卫这两个楚之与国为突破口,先胜弱敌,取得以后作战的前进基地。随后又运用高明的谋略争取齐、秦两大国与自己结成统一战线,争取了战争的主动权。当城濮决战之时,敢于贯彻后发制人的作战方针,主动“退避三舍”,避开楚军的锋芒,以争取政治、外交和军事上的主动,诱敌冒险深入,伺机决战。同时与齐、秦、宋各国-军队会合,集中起相对优势的兵力;并针对敌人的作战部署,乘隙蹈虚,灵活地选择主攻方向,先攻打敌人的薄弱环节,予敌各个击破,从而获得了这场战略决战的辉煌胜利,这正是晋文公重耳政治谋略的一大杰出表现。同时,重耳还具有着雄心壮志、深谋远见,严政教民,重用贤才等品质,他不像夏桀德政衰败、民不聊生;商纣昏庸享乐、残暴无度;秦二世暴略凶狠、大势残杀等。这也是他赢得众人拥护支持,巩固晋国*的需要,也是晋文公志在争取霸权的前提条件。据《左传》介绍,重耳的哥哥太子申生已愚忠自裁,其弟夷吾(晋惠公)则忘恩负义,反复无常,以至众叛亲离,自取灭亡。其他兄弟更不值一提。众公子的无能和*庸,通过对照和映衬不断深化公子重耳的形象,适足
以衬托出公子重耳的卓尔超群和远见卓识。晋文公长期流-亡国外,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增长了知识才干,即位后努力治理国家,注意整顿国内政治,发展生产,安定人心,晋国很快富强越来,便开始向中原地区发展自已的势力,说明他有着称霸的雄心壮志。其中城濮之战的获胜,与重耳严政教民,君臣上下团结一心,运用外交手段拉拢盟国,在战场上讲究战术和谋略等做法有直接关系,正如上面提及的“退避三舍”,能充分看出他的政治谋略和高超战术。当然,晋文公重耳也有着称霸的政治野心,如重耳的八个同父异母兄弟都先后去世,当政的晋怀公是晋惠公夷吾的儿子,即重耳的侄子,但重耳在夺取*后,毫不留情地把怀公杀掉。这正体现他的政治野心,其实这也很自然,是他称霸的前提,是历史的必然“大鱼吃小鱼”的规则,否则社会很难进步。晋文公重耳在执政过程中重用贤才,知人善任,充分发挥贤人的力量,如《国语》中提到“晋公子好善不厌,父事狐偃,师事赵衰,而长事贾佗。此三人者,实左右之。公子居则下之,动则咨焉。”除此之外,他还执法无私,如颠颉和魏武子二将,追随重耳十九年,为他出谋划策,毕恭毕敬,但是违反军令,重耳照样处理,严惩不贷。因此晋军将士们遵纪守法,勇敢善战,成为当时诸侯各国的劲旅之一,晋国更加强盛,文公威名更加传播了,更有利于实现他称雄称霸的野心。
其实,晋文公重耳不仅是一位事业上的成功者,同时也是一位极富孝心、懂得知恩图报、知错能改、重贤用贤的人。如他因太子申事件遭了难。晋献公进兵蒲城,蒲城人想抵抗,重耳不允许,说:“依仗父亲的恩赐才享有养身的封地,才得到人民的拥戴。有了人民的拥戴就对抗自己的父亲,没有比这罪过更大的了。我还是逃跑吧。”于是逃到狄国。又如公元前636年重耳回国即位,他启用大量贤能,在*息吕、隙叛乱后,举行了复国封赏大典,原来跟随他逃难的人,一下子都加官进爵,成了晋国显赫一时的人物。那些同情过、接济过他的人,也都做了官儿,此外,投降归附的旧臣,也都做了适当安排。他还下令,*了吕、隙两族的家眷和随从。至此,晋国结束了动荡不安的局面。但当他在张解的诗文提示下想起想起了逃亡路上割股啖君的介子推时,派人找了好几天都没消息,有人建议说:“介子推最孝顺。如放火烧山,他一定会背着老母亲跑出来。”文公便下令烧山,一连几天,大火才灭,可是,介于推始终没有出来,晋文公派军士搜山,只见他们母-子二人相抱在一起,死于大树底下。文公后悔万分,就把介子推
安葬在绵山之下,并为他建立祠庙一座,为了世世代代纪念介于推的功劳,晋文公还下令,把绵山改为“介休”,意思是介于推休息的地方,并把树根创了起来,命匠人做成二双木鞋,不时会在脚上,呼为“足下”,以表示对介于推的思念。等等这些,足以看出公子重耳是一位极富孝心、懂得知恩图报、知错能改、重贤用贤的人。
总之,晋文公重耳是一位事业上的成功人士,实现了自己称霸的梦想,他统治下的晋国日趋强盛,他在位只9年而亡,然而晋国的霸权却存在了长达百年之久,并从此奠定了其春秋第一强国的地位。
谈起晋文公,不得不提的是《晋公子重耳之亡》;谈起《晋公子重耳之亡》则不得不提的是其人物形象的刻画。沈玉成先生对其评价道:“这段著名的文章在刻画人物上是极为成功的。它甚至超过了许多小说对人物的塑造,避免了类型化的毛病。后世小说中,英雄落难的题材多少受过它的影响。”
《左传》善于在列国矛盾斗争的漩涡中叙写历史人物。而重耳离开晋国逃亡这件事的本身,就是晋国内部权力斗争。在这种政治背景下,重耳开始了十九年的流-亡生涯。在流-亡过程中,重耳受到不同的礼遇,同样与当时列国之间的斗争形势有关。作者把重耳放在如此尖锐复杂的诸侯争霸斗争矛盾之中,让他从一个贵族公子磨炼成为一个有深谋大略的政治家。
文章伊始,重耳是个典型的贵胄公子,缺乏雄心壮志又毫无政治斗争观念,并且恪守致死守旧的道德观念。以至于当献公听信骊姬谗言派人谋害重耳及兄弟时,他仍固执己见: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重耳是懦弱的,但相对于他身为一国之子的身份而言,比懦弱更可怕的是他缺乏大局为重的观念与复国之心。逃亡至狄国,他娶季隗为妻,尔后一呆便是十二载。离开时,竟让妻子等他二十五年,这荒唐的要求反映了他对前途毫无把握的心态。逃亡至齐国,又娶姜氏为妻。他贪图一时安逸,以齐为温柔之乡,视流浪生活为畏途。说到这,便不得不提重耳在齐国的这位妻子。姜氏的韬略恐怕让男子也颇感惭愧。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定有一位竭力付出的女性,她看出了重耳“有四方志”,但她轻小情重大局,在姜氏看来“怀与安,实败名”,她是个识大体、明大义的女子。难能可贵的是,面对重耳的不才,仍沉溺于享乐,她与子犯出谋划策:“醉而遣之”。却怎能料到重耳醒后竟要“以戈逐子犯”?悲哉!这一段写得波澜迭出,曲折生动,叙事角度几经变换,饶有戏剧性。正面描写重耳的文字只寥寥几处,却准确地传达出他的心理状态。而利用详写姜氏的言行,一方面借此鲜明地刻画了有一个人物形象,另一方面也侧面衬托出重耳在逃亡过程中的心态与思想。
同样是利用这一点,在“过卫”这一段更为精妙。乡下人用土块施舍,这在重耳看来自然是恶意的嘲弄。“怒欲鞭之”正说明他不谙世事,任性暴躁,为泄一时之愤竟毫不顾及身处异国的危险处境。幸亏老练沉稳的子犯机智地扭转了局面,称其为“天赐也”这样既*息了重耳的怒火,又在潜移默化中巧妙地借此事激励他的信心。作者对重耳的随从在他成长以至于称霸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或通过人物之口间接评述,或借以具体事例直接描写。这些人物形象由此而突现纸上,却无喧宾夺主之弊,从不同侧面衬托了重耳。
重耳的种种荒谬与堕落浮现于眼前,不禁使人纳闷,这样一个毫无作为的懦夫又怎会成为后来的“春秋五霸”之一呢?我们不得不否认一个事实,即“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劳其筋骨”。然而,接连不断的流-亡生活造就了他,使他战胜了怯弱、颓废,形成了坚定的意志,锻炼出老练的政治头脑和谈吐举止。重耳丰富了阅历,增长了见识,认清了复杂的政治斗争形势,确立了复国图强的政治理想,于是他的霸主性格也逐渐趋于成熟。这一转变离不开他在曹国的经历:“曹共公闻其骈肋,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这个细节极为俭省,但却反映出他在曹遭到的轻侮和鄙薄,在一定程度上深深地刺痛了重耳。
如果说曹国之亡还不足以呈现重耳趋于成熟,那么在楚国的经历无疑是他人生的转折点。在楚国,楚王盛情招待他,他不为所动。在回答楚王“何以报我”这个居心叵测的问题时,他不卑不亢,随机应变,从容对答,毫无寄人篱下的卑怯之态,言吐温文尔雅,态度斩钉截铁,委婉的外交辞令中寓含着强硬的政治立场,表明他在政治上已渐趋成熟。
在秦国,他更表现得像一个泱泱大国之君。作者通过两件事表现了这一点。一是生活琐事,当怀赢为一点小事而向重耳发怒时,他不仅没有摆公子架子,而且“降服而囚”,表示谢罪。这看起来是琐碎而不足挂齿的口角,实际上正是作者刻画人物性格、心理的精彩之笔。二是政治大事,秦穆公宴请他时,他赋《河水》之诗,用河水朝宗于海表达对秦的敬意。此时的重耳不仅不贪图新婚燕尔之乐,而不惜降志辱身以求复归晋国,与从前那个鲁莽的“欲鞭之”贵公子判若两人。
从狄到楚国,再到最后的秦国,作者在动态中把握人物性格,将其画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岂不妙哉?
文章后半部写重耳归国后,*定内乱,巩固统治,不如前半部有特色,但也写得生动引人。重耳归国后,千头万绪,而作者单单详写他对寺人披和头须不念旧恶,弃瑕录用一事。文章写重耳虽然在政治上已经成熟老练,但面对昔日的仇人他也禁不住怒从中来,挖苦讽刺。但是,十八年的流-亡生活使他心胸开阔,洗掉了睚眦必报的小家子气。经过冷静的思考,他终于不念旧恶,接受了寺人披的帮助。这种从大处着眼而搁置个人恩怨的故事,对于一个成熟开明的政治家是并不罕见的,但具体做法则因人因事而异。置射钩而用管仲是齐桓公,置断袖而用寺人披是晋文公,同中有异,异中见同,成功的文学作品,其巧妙、韵味也正在其间。
而就文章的艺术而言,除前文所提及的之外,还具有以下三点——。
首先是高超的叙事艺术。本文虽涉及的人物多,时间长,头绪繁,作者却络绎写来,繁而不乱。选材布局,繁简适当。层次之清楚,几乎无懈可击。这一点在文章前半部分尤为明显。重耳虽在十余年间先后流-亡八个国家,但作者并没有一一罗列,而是从中撷取最能表现人物际遇、性格的环节着力描写刻画。重耳在各国的经历,除了作些必要的概括交代外,重点记述一两件事。略者惜墨如金,详者描写细腻,如重耳在宋的情形只用“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一句带过,在楚、秦的情形则详加描述。有的段落正面描写重耳的言行,但时常并不占据主要篇幅,只是勾勒数笔以显其神态,而荡开笔势去写其他人物的言行,从侧面衬托重耳的形象。整个过程脉络分明,首尾呼应,繁简相宜,行文跌宕起伏,叙事手法富有变化,主次映衬相得益彰,不只重耳的形象形神兼备,其他人物也多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与此同时,《晋公子重耳之亡》的语言精炼传神,叙事写人,莫不毕肖,特别是人物对话,不但表现出人物的独特性格及其发展变化,而且常常反映出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微妙的心理活动。如重耳别季隗,对楚王,寺人披请见,都是十分精采的段落。正如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论介子推与其毋偕隐前的对话所言:“生无傍证、死无对证者”,“盖非记言也,乃代言也,如后世小说、剧本中之对话独白也。左氏设身处地,依傍性格身份,假之喉舌,想当然耳”。
其次是富于故事性、戏剧性。作者在叙述基本故事事件的同时,恰当的穿插了一些细节描写,如五鹿乞食、桑下之谋、薄观裸浴、馈飧置璧、沃盥挥協、降服谢罪等等。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形象,读之趣味盎然,又不失历史的真实性。朱自清这样评价《左传》:“不但是史学的权威,也是文学的权威”。而本文则是以下见大,作者在记述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时,突出表现各类人物的活动,展示人物的独特精神风貌,表明他们在历史事件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从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历史画面,不但生动地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家族内部的矛盾和各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而且形象地表现出重耳如何由一个*庸稚嫩、贪图安逸的贵族公子,历尽磨难成为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的曲折过程。
第三,描绘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如子犯的机智,赵衰的稳重,曹共公的委琐,寺人披的阴险狡诈,竖头须的随机应变,介之推的高风亮节等;文中的七个女性也都各具特色。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人物形象的刻画与艺术手法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没有精妙的艺术手法也如何将前文所提及的人物如此淋漓尽致、形象生动地展现在眼前?
唐代刘知畿《史通》的评论《左传》:“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作者叙事写人,特别善于从历史素材中提炼出生动的情节和细节,虽也有许多概括简略的叙述,但更重视具体描写人物富有特征的言谈、行为以及由此而表现出的心理状态,刻画入微,形象生动,构成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故事,具有强烈的戏剧意味。
艰难困苦是重耳的磨刀石,没有它便没有其称霸时的所向披靡。《晋公子重耳之亡》无疑是《左传》中最为出彩的文章之一,其人物形象的塑造,叙事手法,以及借重耳流-亡之事所蕴含的深刻意义等不得不让后人读来啧啧称赞,回味无穷。
晋灵公不君原文及翻译
《晋灵公不君》是出自《左传》中应用春秋笔法较明显的一篇文章。本文就来分享一篇晋灵公不君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原文: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清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袞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袞不废矣。”
犹不改。宦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癖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之主,不忠;齐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盾,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译文:
晋灵公不行国君正道。加重赋税用来彩饰墙壁。他还从台上用*射人,观看人们躲避弹丸来取乐。有一次厨子燉熊掌没有燉熟,灵公就杀死他,把尸体装在草筐里,命妇女用车装着尸体经过朝廷。赵盾和士季发现了厨子的手,追问厨子被杀的原因,并为这件事忧虑。赵盾准备进谏,土季说:“您进谏,如果国君不接受,那就没有谁能接着进谏了。请让我先去吧,没有采纳,您再继续劝说。”士季往前走了三次,伏地行礼三次,灵公假装没看见。到了屋檐下,晋灵公才看了看他,说道:“我知道所犯的错误了,准备改正它。”士季叩头答道:“哪个人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却能改正,没有什么善事能比这个更大的了。《诗经》上说:‘没有谁没有个好的开头,但很少能坚持到底。’照这样说来,能够纠正错误的人是很少的。您能有始有终,那末国家就巩固了,哪里仅仅是臣子有所依靠呢。《诗经》又说:天子有没尽职的地方,只有仲山甫来弥补。意思是说过失是能够弥补的,您能弥补自己的'过失,君位就丢不了啦。”
晋灵公仍旧不改。赵盾多次进谏。晋灵公很厌恶他,派鉏麑暗杀他。鉏麑清早赶去,看到卧室的门已打开了。赵盾已穿戴整齐准备上朝,由于时间还早,端坐在那里打瞌睡。鉏麑退出来,感叹地说:“不忘记恭敬,真是百姓的主啊。杀害百姓的主,就是不忠;不履行国君的使命,就是不守信用。在这两者之间只要有一种,都不如死了。”便撞死在槐树上。
秋九月,晋灵公赐给赵盾酒喝,预先埋伏好身穿铠甲的武士,准备攻杀赵盾。赵盾的车右提弥明发现了情况,快步走上堂去,说:“臣子侍奉国君饮酒,超过了三杯,不合乎礼仪。”接着扶赵盾下堂。晋灵公唤出那条猛犬向赵盾扑去。提弥明徒手搏击猛犬,把它打死了。赵盾说:“不用人而使唤狗,即使凶猛,又顶得了什么?”一面搏斗,一面退出宫门。提弥明为赵盾殉难。
当初,赵盾在首阳山打猎,在翳桑住了一晚。看见灵辄饿倒在地,问他得了什么病,灵辄回答说:“已经多日没有吃东西了。”赵盾给他东西吃。灵辄留下一半食物不吃。问其原因,答道:“我在外当奴仆已经多年了,不知道母亲还在不在。现在离家*了,请让我把这些东西送给她。”赵盾要他吃光,并给他预备一筐饭和肉,放在袋子里送给他。不久灵辄做了晋灵公的甲士,却把戟掉过头来抵御灵公手下的人,使赵盾得免于难。赵盾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回答说:“我就是您在翳桑救的饿汉呀。”问名字和住处,他没有告诉就走了。──接着赵盾也逃亡了。
九月二十六日,赵穿在桃园杀死了晋灵公。赵盾还没有逃出国境的山界就回来了。太史(董狐)记载说:“赵盾弑其君。”并且把这条记载拿到朝廷上公布。赵盾说:“不是这样。”太史回答说:“您是正卿,逃亡没有越过国境,回来后又不声讨叛贼,弑君的不是您又是谁?”赵盾说:“唉!《诗经》说:‘由于我怀念祖国,反而自己找来了忧患。’大概是说我吧!”
孔子说:“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据法直书不隐讳。赵盾,是古代的好大夫,为了记事的原则而承受恶名。可惜呀!要是逃出了国境就可以免掉罪名了。”
古诗《宿新市徐公店》译文及赏析
古诗《宿新市徐公店》虽然只有二十八个字,但其中所描绘的田园、儿童、蝴蝶等景象,及其富有情趣。下面就一起来看下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宿新市徐公店译文及赏析。
宿新市徐公店译文及赏析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
1。宿新市徐公店:新市:地名。今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新市又为宋代酿酒中心,*在新市设酒税官,由朱熹之子朱塾担任。杨万里迷恋新市西河口林立的酒。痛饮大醉。留住新市徐公店。徐公店,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名。(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2。篱落:篱笆。
3。疏疏:稀稀疏疏。
4。径:小路。
5 。深:深远。
6。 树头:树枝头上。
7。 未:没有。
8。阴:树叶茂盛浓密。
9。急走:奔跑。
10。 黄蝶:黄色的美丽的蝴蝶。
11。寻:找
译文
阳春三月,已是山花烂漫、鸟语花香之时,我——杨万里怎么抵制得了春的诱惑!沐着春风踏着春光欣然前往乡村。当最后一抹晚霞落山时,终于来到了山村。哦,累了,就在这家“新市徐公店”住下吧! 第二天凌晨,阵阵清脆的鸟鸣把我从睡梦中唤醒,我披衣下床,推开窗户:呵!好清新的乡村空气!好迷人的乡村美景!映入眼帘的是那通向远方的小径和小径两边稀稀落落的篱笆以及远远**那金灿灿的油菜花。 我情不自禁地走出小屋踏上小径悠闲地漫起步来。曾经兴旺一时的桃花、杏花早已凋落。而路旁的几株杨树,每一个树枝上都吐着嫩绿的新叶,叶上晶莹的露珠儿在清晨的阳光下熠熠闪光;那边的柳树垂下的.无数条绿丝绦在柔和的春风中飘荡;鸟儿在枝头上唱着动听的歌曲;小草摇晃着脑袋,好像是在跳春之舞……啊,真是令人陶醉。 菜园里那盛开的油菜花,正尽情舒展着粉嫩嫩的花瓣,迎着阳光拂着春风,好不热闹!我蹲下身信手搂过一束金灿灿的油菜花,清幽淡雅的香味扑鼻而来,仔细一瞧,黄色的花瓣中还带有一丝淡白,透出一沫浅绿,片片花瓣薄得有几分透明,透几许晶莹。 突然,一阵银铃般的笑声像强磁力的吸铁石把我的目光吸了过去。原来是一群可爱的顽童正在捕蝶。这时,有一只蝴蝶落在了菜花上,一个小女孩蹑手蹑脚地走*它,闪电般地抓住了它。那个女孩拿着蝴蝶在同伴面前炫耀着,由于兴奋过度,她的手一松,机灵的蝴蝶哧溜飞走了。等女孩反映过来,蝴蝶早已飞入菜花丛找不到了。小女孩并没有灰心,又开始抓起蝴蝶,而那些蝴蝶悠闲地飞着,时而在她眼前晃过,时而在她头上盘旋,时而落在枝头,时而叮住草叶……好像故意在逗她。眼看小姑娘就要得手了,那黄蝶却“呼”地一声飞入了菜花丛中,她弯下身子在花丛中仔细寻找着蝴蝶,她找啊,找啊,怎么也弄不清蝴蝶藏在哪里了。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和可爱的儿童,头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点出儿童捕蝶快乐,天真的背景。这儿有一道稀疏的篱笆和一条幽深的小路。篱笆旁还有几棵树,花瓣从枝头纷纷飘落,嫩叶还未扑蝶图。
成阴: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花落未成阴”和结句中的“菜花”都说明这是暮春季节。
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将彩笔转入画面的中心,描绘儿童捕蝶的欢乐场面。“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而“飞入菜花无处寻”则将活动的镜头突然转为静止。“无处寻”三字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仿佛面前又浮现出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
这首诗运用白描手法,*易自然,形象鲜明。杨万里为官清廉,曾遭奸相嫉恨,被罢官后长期村居,对农村生活十分熟悉,描写自然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本诗作者一生写诗两万多首,其中有大量的写景诗。他的诗清新风趣,构思巧妙,语言通俗,自成一家,在当时与陆游等人齐名。本诗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七言绝句。诗题暗示了诗歌内容为诗人在徐公店住宿时所看到的景象。
诗人住宿在位于浙江省德清县的新市镇,一个姓徐的人家开设的客店的时候,看到一片盛开黄色鲜花的油菜田野。那里跑着高兴的儿童。他们在追扑黄色的蝴蝶。黄色蝴蝶飞进黄色的油菜花中,孩子们分不清哪是蝴蝶,哪是黄花,再也找不到蝴蝶了。诗人用简捷的语言生动的描写了美丽的田园风光,歌颂了大好的祖国山河。
耳耳
柯芝〔宋代〕
耳耳非佳语,陆陆难为颜。我生胡不淑,多戚长鲜欢。摇落复已绿,春风满江干。最灵起予兴,欲言骨肉酸。园桑推为薪,桃李亦半残。翘荛企晴燠,九室十更寒。飞钱如美色,乃入贵者阑。丘闾有谷卖,穿櫩朝无{左饣右亶}。不售信蹙隐,徒手良抱叹。宛转愒余息,沟壑分雨间。吾辈正不免,遑暇卹彼瘝。
卷耳
佚名〔先秦〕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寘 通:置)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
苏轼〔宋代〕
前瞻马耳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
小溪鸥鹭静联拳。去翩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
咏儋耳二首
方向〔明代〕
刺竹芭蕉乱结村,人家犹有古风存。
相逢尽道年来好,不见催科夜打门。
村北村南布谷忙,村前村后稻花香。
凭谁识得真消息,只把南方作北方。
晋公子重耳之亡
左丘明〔先秦〕
重耳复国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於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娶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於五鹿,乞食於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於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於诸侯。得志於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乃馈盘飨,置璧焉。公子受飧反璧。
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重耳报恩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而至於今,一也。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晋,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榖?”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子玉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晋侯无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
秦伯纳女五人,怀嬴与焉。奉匜沃盥,既而挥之。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而囚。他日,公享之,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请使衰从。”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赵衰曰:“重耳拜赐!”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级而辞焉。衰曰:“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
二十四年春,王正月,秦伯纳之。不书。不告入也。及河,子犯以璧授公子,曰:“臣负羁绁,从君巡于天下,臣之罪甚多矣。臣犹知之,而况君乎?请由此亡。”公子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投其璧于河。
济河,围令狐,入桑泉,取臼衰。
二月,甲午,晋师军于庐柳。秦伯使公子絷如晋师。师退,军于郇。辛丑,狐偃及秦、晋之大夫盟于郇。壬寅,公子入于晋师。丙午,入于曲沃。丁未,朝于武宫。戊申,使杀怀公于高梁。不书,亦不告也。
吕、郤畏逼,将焚公宫而弑晋侯。寺人披请见,公使让之,且辞焉。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夫祛犹在,女其行乎!”对曰:“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犹未也,又将及难。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蒲,狄乎?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众,岂唯刑臣!”公见之,以难告。三月,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乙丑,晦,公宫火。瑕甥,郤芮不获公,乃如河上,秦伯诱而杀之。
晋侯逆夫人嬴氏以归。秦伯送卫于晋三千人,实纪纲之仆。
重耳画像
初,晋侯之竖头须,守藏者也。其出也,窃藏以逃,尽用以求纳之。及入,求见,公辞焉以沐。谓仆人曰:“沐则心覆,心覆则图反,宜吾不得见也。居者为社稷之守,行者为羁绁之仆,其亦可也,何必罪居者?国君而仇匹夫,惧者甚众矣。”仆人以告,公遽见之。
狄人归季隗于晋,而请其二子。文公妻赵衰,生原同,屏括,楼婴。赵姬请逆盾与其母,子余辞。姬曰:“得宠而忘旧,何以使人?必逆之!”固请,许之。来,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以叔隗为内子,而己下之。
介子推不言禄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公子重耳对秦客
佚名〔先秦〕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
以告舅犯。舅犯曰:“孺子其辞焉。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父死之谓何?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能说之?孺子其辞焉!”公子重耳对客曰:“君惠吊亡臣重耳。身丧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以为君忧。父死之谓何?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稽颡而不拜,哭而起,起而不私。
子显以致命于穆公。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夫稽颡而不拜,则未为后也,故不成拜。哭而起,则爱父也。起而不私,则远利也。”
儋耳
苏轼〔宋代〕
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有关重阳的古诗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重阳的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辽阳道上见端阳,异乡景物思故乡。——唐之淳《重午日道中》
2、雨过中秋明月时,病孤九日菊花期。——赵蕃《九日怀在伯》
3、有意庄严端午,不应忘却重阳。——朱翌《朝中措·玉台金盏对炎光》
4、菖蒲秀端午,黄花作重阳。——朱翌《重午菊有花遂与菖蒲同采》
5、重阳冷菊青黄蕊,半醉幽人黑白头。——张镃《九日》
6、儋耳重阳菊满头,恰如佳月即中秋。——曾几《九日二首·儋耳重阳菊满头》
7、岩花不趁中秋约,篱菊齐供九日看。——钱时《九日融堂池上》
8、明月初濡寒露白,篱花似趁重阳黄。——释正觉《题奉化西峰圆觉禅院》
9、恰则今年重九日,也无黄菊两三枝。——杨万里《重九日雨仍,菊花未开,用辘轳体》
10、三年客里两重九,去年却得登高友。——杨万里《九日落莫忆同施少才集长沙》
11、好整风流有郑庄,买园栽菊待重阳。——赵蕃《从郑秀才觅菊二首·好整风流有郑庄》
12、漫从僧舍移甘菊,清蕊重阳摘未堪。——赵蕃《从郑秀才觅菊二首·漫从僧舍移甘菊》
13、重阳晴则已,雨必风在口。——赵蕃《重阳*矣风雨骤至诵邠老满城风雨*重阳之句》
14、小槛丛花未肯香,客中我亦忘重阳。——赵蕃《九日题越州光孝观壁》
15、满城风雨重阳*,此句岂惟时节咏。——赵蕃《连日风雨有怀沈仲良欧阳全真》
16、莫嗟已落重阳后,自是江南秋到迟。——赵蕃《十月三日郑秀才惠菊植之晏斋窗前尊酒偶乏与》
17、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黄。——苏轼《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苦有怀子由弟二首》
18、遥知重阳酒,白羽落黄菊。——苏轼《和王晋卿》
19、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苏轼《定风波·重阳》
20、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21、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香。——苏轼《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二首·其二》
22、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23、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24、还似今朝歌酒*,白头翁入少年场。——白居易《重阳*上赋白菊》
25、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26、菊花信待重阳久,桂子香闻上界留。——慧霖《闰中秋玩月》
27、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多风雨。——辛弃疾《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28、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丘浚《咏菊》
29、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文森《九日》
30、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高适《重阳》
31、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32、逢高欲饮重阳酒,山菊今朝未有花。——张籍《重阳日至峡道》
33、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卓文君《怨郎诗》
34、积叠莓苔色,交加薜荔根。至今重九日,犹待白衣魂。——王贞白《书陶潜醉石》
35、忆得甲辰重九日,宣和遗恨几番秋。——仇远《读陈去非九日诗》
36、陶潜懒慢闭柴关,九日餐英自解颜。——谢榛《九日过王叔野无菊》
37、九日登临多纵醉,百年感慨独钟情。——林鸿《九日登絓月兰若忆郑二宣》
38、清明节日颁新火,蜡炬星飞下九天。 ——和凝《宫词百首》
39、屈指重阳能几许,夜来寒露已为霜。——郭印《秋日即事八首·篱边准拟嗅清香》
40、枫叶露痕,荻花风色,人言今日重阳。——王之道《望海潮·宝山烟霁》
41、枫叶芦花渐有霜,客中高会又重阳。——卢龙云《九日江楼眺望二首·其一》
42、寒食梨花发,重阳菊蕊披。——胡寅《古今豪逸自放之士鲜不嗜酒》
43、中秋天气似重阳,幸有庭前桂子香。——王柏《中秋》
44、桂香吹过中秋了,菊傍重阳未肯开。——许棐《秋斋即事》
45、菊花开处即重阳,月桂中秋夜夜香。——许月卿《用韵自述》
46、右手持杯满泛,左手持螯大嚼,萸菊互相酬。——吴潜《水调歌头·重九先三日》
47、定是登高九月头,有酒且相酬,莫管西风满鬓秋。——吴潜《南乡子·黄耳讯初收》
48、何须一醉独重九,但是相过多几回。——陈著《次韵戴帅初不赴丹山醵饮二首·危时时节已难得》
49、登高时节殃鸡犬,乞巧风流狎女牛。——陈著《重五有感》
描写晋文公重耳的古诗
重耳在五鹿的古诗扩写
潮州韩文公庙碑名句
西晋重阳节的古诗
重阳菊花的诗句古诗晋
晋城的古诗文化
黄耳传书的古诗文
晋的古诗
保险公司晋升口号
被老公打耳光的说说
苏晋的古诗
晋祠的古诗
关于晋山晋水的古诗
保险公司晋升祝福语
带晋的古诗
关于木头耳饰的古诗文
含晋字的古诗
晋中的古诗
写晋祠的古诗
两晋的古诗
晋城的古诗
保险公司晋升宣言口号
带有晋字的古诗
写公文的古诗
含魏晋的古诗
莲崔晋远的古诗
含三晋的古诗
古诗带有晋字的
写重阳的诗句古诗7套公
晋人尚韵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