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文字的古诗二首

关于有关文字的古诗二首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关文字的古诗二首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关文字的古诗二首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有关文字的古诗二首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7) 语录(9k+) 说说(6) 名言(1k+) 诗词(407) 祝福(2k+) 心语(834)

  • 二年级语文古诗

  • 语文,二年级,文学
  • 二年级语文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语文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是唐朝诗人李白写的,这首诗是作者看到庐山瀑布时写的,整首诗尽情地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李白又被人们称为诗仙,我们知道《静夜思》、《赠汪伦》、《望天门山》也是他写的。

      2、《绝句》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是唐朝诗人杜甫写的。这首诗描写的是四川成都杜甫草堂周围美丽的春色。诗中一共描写了六种景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雪、船,提到了四种颜色,分别是黄、翠、白、青。杜甫又被人们称为诗圣,我们还知道《春夜喜雨》、《绝句二首》、《江畔独步寻花》也是他写的。

      3、《草》

      草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草》是唐朝的大诗人白居易写的,他写这首诗时才16岁。《草》这首诗原来的题目是《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描写了草顽强的生命力,诗中赞美小草顽强生命力的句子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宿新市徐公店》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宿新市徐公店》描写了六种景物,分别是篱落、径、树、儿童、黄蝶、菜花。诗的前两行是静态描写,后两行是动态描写。描写儿童找不到蝴蝶的原因的诗句是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望天门山 李白(唐)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别董大 高适(唐)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春夜喜雨 杜甫(唐)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唐)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5、枫桥夜泊 张继(唐)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6、游子吟 孟郊(唐)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江雪 柳宗元(唐)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8、渔歌子 张志和(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阅读全文]...

2022-03-26 22:12:40
  • 古诗小池二首的译文

  • 古诗小池二首的译文

      在**淡淡的日常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小池二首的译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池二首

      白居易

      昼倦前斋热,晚爱小池清。

      映林馀景没,*水微凉生。

      坐把蒲葵扇,闲吟三两声。

      有意不在大,湛湛方丈馀。

      荷侧泻清露,萍开见游鱼。

      每一临此坐,忆归青溪居。

      注释

      ①泉眼:泉水的出口。

      ②惜:爱惜。

      ③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④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

      ⑤尖尖角: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的尖端

      小池

      作者:杨万里 朝代:宋代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

      泉眼很爱惜地让泉水悄然流出,

      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风光的柔和。

      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

      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小池》鉴赏

      此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

      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杨万里写诗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古诗今译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美术家朱宣咸以杨万里《小池》诗意而创作的*画作品《小荷才露尖尖角》,非常形象与生动地反映了这一诗情画意。

      《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荫、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现在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因为荷花的小花苞在整个池塘中显得那么的渺小 ,却已经有蜻蜓在上面停留, 尖尖角可以看做是新生事物更可以看做是初生的年轻人, 而蜻蜓就是赏识它们的角色。

      简析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荫、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阅读全文]...

2021-11-25 20:27:42
  • 古诗一去二三里全文

  • 文学
  • 古诗一去二三里全文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一去二三里全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翻译】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作者简介

      邵康节(一O一一~一O七七)邵康节(康节为谥号)名雍,字尧夫。宋朝时代的著名卜士。北宋真宗大中祥符4年(公元1011年)12月25日(辛亥年辛丑月甲子日甲戌辰)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又迁共城(今河南辉县),37岁时移居洛阳。

      是*占卜界的主要代表人物。《梅花易数》是他的发明的占卜方法。可是这本书版本很多,估计已经是传伪了。先天易学是他的主要代表作。可是在他的著作中关于先天易学叙述的并不详细。朱熹的《周易本义》对于先天易学作了详细的介绍。

      邵康节象数派易学的代表人物。我们直接研究他的思想只有《皇极经世书》一书。这是一本推演朝代兴衰的书。他的宇宙观和方法论从《皇》书的观物篇可以看出。

      邵康节祖上姬姓,出于召公世系,为周文王后代。他自幼胸怀大志,一心致力于科举进取之学。居共城时,其母李氏过世,他便筑庐于苏门山,布衣蔬食守丧三年。当时李挺之为共城县令,听说邵康节好学,便亲自造访其庐。邵康节遂拜其为师,从学义理之学、性命之学与物理之学。数年之后,邵康节学有所成,但从不到处张扬,所以了解他的人却很少。时有新乡人王豫同邵康节论学,他自恃自己的学问足可让邵康节师事之,谁知议论过后却深为邵康节的学识所折服,于是便虔诚地拜邵康节为师。邵康节移居洛阳之后,所悟先天之学进一步完善,又收张岷为弟子,传授《先天图》及先天之学。邵康节40岁时娶王允修之妹为妻,后二年得子伯温。51岁时(嘉佑6年),丞相富弼曾让邵康节出来作官,甚至说“如不欲仕,亦可奉致一闲名目”,均被他婉言谢绝了。嘉佑7年,王宣徽就洛阳天宫寺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珂的旧宅基地,建屋三十间,请邵康节居住,富弼又给他买一花园。熙宁初,朝廷实行买官田新法,邵康节的天津之居园划为官田,司马光等二十余家又集资为他买下。邵康节命其园居为“安乐窝”。这时神宗下诏要天下举士,吕公著、吴充、祖龙图等人推荐邵康节,朝廷连着发下三道诏书,让邵康节除秘书省校书郎、颍川团练推官。邵康节再三推辞不得已而受官,可是他又称疾不肯赴职。邵康节57岁时,父亲邵古(伊川丈人)去世。邵康节与程颢在伊川神阴原(今伊川县伊水西紫荆山下)“不尽用葬书,亦不信阴阳拘忌之说”选择了一块墓地予以安葬。又过两年,邵康节的同父异母弟弟邵睦猝死于东篱之下。他与弟睦手足情深,咏诗数首以表思念之情。邵康节在洛阳闲居*30年。冬夏则闭门读书,春秋两季出游。每出游必着道装乘小车。

      城中的士大夫听到车声,均倒屣出门相迎,儿童和仆人也高兴地尊奉他。久之,在洛阳城里有“行窝十二家”。他乐天知命,常以诗言志,以园林景色、醇酒茗茶自娱*生。他虽言“此身甘老在樵渔”、“身为无事人”,然而他却是在一心效法圣人,观物得理,究天人之际,要为后人留下一门大学问。他尝有这样的诗句:“只恐身闲心未闲”、“若蕴奇才必奇用,不然须负一生闲”。可见他是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邵康节虽然不支持王安石所推行的新法,但是也不公开反对。“自从新法行,常苦樽无酒”、“怀觞限新法,何故便能倾”、“侯门深处还知否,百万流民在露头”等诗句,反映了他对待新法的态度。门生故旧中的当官者,有的为反对新法要投劾而去,他劝说这些人:“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受一分赐矣。投劾何益耶?”

      二程兄弟与邵康节同巷里居住*三十年,世间事无所不论。程颢尝说:“邵尧夫于物理上尽说得,亦大段泄露他天机。”又说:“尧夫之学,先从理上推意,言象数,言天下之理。”以“内圣外王之道”评论邵康节之学,以“振古之豪杰”评论邵康节其人。

      熙宁10年(公元1077年)3月,邵康节有病卧床百余日而不能起。至7月4日病危,5日凌晨去世,享年67。遗嘱命治丧之事从简一如其父,从伊川先茔。邵康节病中,司马光前来探视。邵康节对他说:“某病势不起,且试与观化一巡也。”司马光宽慰他:“尧夫不应至此。”邵康节说:“死生亦常事耳。”当时正值张载从关中来,他给邵康节诊脉后说:“先生脉息不亏,自当勿药。”又要给邵康节推命吉凶,说:“先生信命乎?载试为先生推之。”邵康节回答:“世俗所谓之命,某所不知,若天命则知之矣。”张载说:“既曰天命,则无可言者。”邵康节《闲行吟》一诗曰:“买卜稽疑是买疑,病深何药可能医。梦中说梦重重妄,床上安床叠叠非。列子御风徒有待,夸夫逐日岂无疲。劳多未有收功处,踏尽人间闲路歧。”可见他是一个不信世俗之命也不搞卜筮稽疑那一套智数的人。程颐前来探病,诙谐地说:“先生至此,他人无以致力,愿先生自主张。”邵康节说:“*生学道固至此矣,然亦无主张。”程颐还是跟他戏谑,邵康节也开玩笑地说:“正叔可谓生姜树头生,必是树头生也。”这时邵康节的声息已很微弱,就举起两手做手势,程颐不明白,问:“从此与先生诀矣,更有可以见告者乎?”邵康节说:“面前路径常领宽,路径窄则无著身处,况能使人行也!”邵康节病重之中犹有“以命听于天,于心何所失”、“唯将以命听于天,此外谁能闲计较”、“死生都一致,利害漫相寻。汤剂功非浅,膏肓疾已深。然而犹灼艾,用慰友朋心”等诗句,足见他对待生死的乐天态度。

      邵康节去世后,邵伯温请程颢为其父作墓志铭。程颢月下渡步于庭,思索良久对程颐说:“颢已得尧夫墓志矣。尧夫之学可谓安且成。”遂于《墓志》中有“先生之学为有传也,语成德者,昔难其居。若先生之道,就所至而论之,可谓安且成矣”之语。哲宗元佑中,赐谥“康节”。欧阳修之子欧阳棐作《谥议》:“雍少笃学,有大志,久而后知道德之归。且以为学者之患,在于好恶,恶先成于心,而挟其私智以求于道,则弊于所好,而不得其真。故求之至于四方万里之远,天地阴阳屈伸消长之变,无所折衷于圣人。虽深于象数,先见默识未尝以自名也。其学纯一不杂,居之而安,行之能成,*夷浑大不见圭角,其自得深矣。按谥法,温良好乐曰康,能固所守曰节,谥曰康节先生。”崇宁初,从祀孔子文庙,追封新安伯。明嘉靖中,祀称“先儒邵子”。

      邵康节的著作,除《皇极经世》、《观物篇》、《击壤集》和《渔樵问对》外,据程颐和朱熹讲,还有《无名公传》。另外,还有邵伯温据邵康节讲学语录整理而成的《观物外篇》。两宋间人王湜《易学》曰:“康节先生遗书,或得于家之草稿,或得于外之传闻。草稿则必欲删而未及,传闻则有讹谬而不实。”又于“皇极经世节要序”中说:“康节先生衍《易》作《经》,曰《皇极经世》。其书浩大,凡十二册,积千三百余板。以元经会二策,以会经运二策,以运经世二策,声音律吕两相唱和四册,准《系辞》而作者二册。”其实,王湜所见十二卷本的《皇极经世书》,已是邵伯温于邵康节去世后将《皇极经世》与《观物篇》合在一起,又加入其祖父邵古的声音律吕之学与张岷听邵康节讲学时所作的笔录(定名为《观物外篇》)厘订而成。一至六卷为元、会、运、世,七至十卷为律吕声音,十一卷为“观物内篇”,十二卷为“观物外篇”。对此,清王植于《皇极经世书解·例言》中已有说明。

    [阅读全文]...

2022-07-21 10:48:55
  • 语文必修二必背古诗文

  • 语文,古诗文
  • 语文必修二必背古诗文

      语文必修二课本里面,有很多古诗文需要高中学生能够背诵,以防考试出现。下面小编给高中生带来语文必修二必背古诗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巇,危呼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缘。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援。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石头城 唐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登高 唐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锦瑟 唐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琵琶行 白居易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阅读全文]...

2022-03-24 11:30:57
  • 一去二三里的古诗原文

  • 文学
  • 一去二三里的古诗原文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去二三里的古诗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去二三里

      作者: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翻译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 ,九枝,十枝 ……”。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赏析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加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

      这首诗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作者

      一去二三里的作者是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

      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活动目标

      1、初步学*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理解诗歌的意境,体验数字诗的趣味。

      2、用拍手、敲击节拍的方法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增进对*古代诗歌的热爱,提高与同伴协调一致为故事打节奏的自我控制能力。

      4、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5、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准备

      1、一到十的汉字卡片。

      2、《一去二三里》ppt课件。

      3、古诗联唱伴奏音乐。

      4、积木两块。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古诗的愿望。

      教师出示一到十的汉字卡片,引导幼儿认读。

      师:你们认识这些字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古时候啊有一个诗人很伟大,他把这十个数字啊写到了一首古诗中,老师把这首古诗读给你们听,请你们找一找这十个数藏到了哪里。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做《一去二三里》。

      二、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古诗。

      师:你听到诗歌中都有哪些数字?猜猜这样的诗又叫什么诗?(强调这样的诗又叫数字诗)

      师:老师再来读一遍这首古诗,请你找一找,除了有数字,你还听到诗歌中说了什么呢?(幼儿自由讲述)我们一起来看图说一说吧!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仔细看一看,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呢?

      有房子。哦,这些房子里可能都住着人家呢,这儿有四五家人家,仔细看这些房子上还有什么啊?对,是烟囱,做饭了,烟囱里就会飘出白烟。想一想,诗歌中是怎么说的啊?不记得没关系,老师再来读一读这首诗歌,请你找一找,哪一句写的是这些有烟囱的小房子,(烟村四五家)这些房子错落有致,可真漂亮!

      这幅图上还有什么啊?远处好像也有房子呢!这些房子它的屋顶是尖尖的呢,这样的房子叫亭子,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诗歌中是怎么说的呢?(亭台——六七——座)对啊,亭子我们说是一座一座的。这些亭子可真古朴美丽!

      对啊,这边还有大树呢,这些大树枝繁叶茂。大树底下遍地盛开着美丽的花朵。诗歌中是怎么说这些美丽的小花的?(八九十枝花)

      好,现在请你来做一朵花儿,美美地开着。

      图上还有两个小朋友,你觉得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看到小山村的美丽风景啊,可能决定去逛一逛,瞧一瞧。这么美的风景他们一走就走了多远?诗中是怎么说的?(一去二三里)。是的呀,天气真好,我出门走走、逛逛,不知不觉啊就走了二三里路,看到不远处的小村庄里,有四、五户人家已经冒起了炊烟。我走着走着,又看到路边有六、七座古朴美丽的亭子,嗯?什么东西可真香啊!原来是路边开着许多美丽的小花呢!

      师:这幅图画真美啊!《一去二三里》这首古诗说的就是图上的意思,诗人用短短的四句话说出了这么多的意思,可真了不起。现在我们来试着朗诵这首古诗吧!(孩子朗诵古诗一遍,强调题目要念,题目和古诗第一句一样)

      教师提要求:我们朗诵古诗的时候要慢一些、这首诗写出了这么美丽的景色,那你看到美丽的景色心情是怎么样的啊?那我们就用愉快的心情来朗诵这首古诗。(孩子朗诵古诗第二遍)

      小朋友们读的可真好,诗中说了烟村、亭台、花朵,我们可不可以用动作来表示他们呢?我们来试一试好不好?一去二三里可以怎么做呢?

      ——(孩子试着做动作)那烟村四五家呢?下面又是哪一句啊?准备怎么做?最后一句呢?(孩子朗诵古诗第三遍,边念边做动作。)小朋友,古人可真了不起,他们表走边看美丽的风景让他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一首诗就出来了。现在啊,老师就请一个小朋友来做一回小诗人,一边走一边来朗诵这首古诗。(引导幼儿做动作,读出古诗韵味。请一到两个孩子表演。)

      嗯,他可真的很像一个小诗人呢!

      三、教师用多种游戏的方式帮助幼儿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之美。

      师:小朋友,古诗我们慢慢读来还真有一番味道呢!其实呀,我们还可以变一种方式来读古诗呢!还记得我们之前唱过的《静夜思》吗?我们就把它唱出来吧!

      现在我们来试试用静夜思的曲调来唱《一去二三里》吧!

      嗯,小朋友们唱的可真好,这样唱出来又是一番味道呢!

      我们还有更多的方法来读这首古诗,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还可以怎么读这首古诗。(教师边用积木打着拍子边朗诵诗歌)

      原来古诗有这么多种有趣的朗诵方法,小朋友们可以下课之后试着用老师这样打拍子的方法读古诗,你也可以想想还可以用别的来朗读今天学的这首古诗!

    [阅读全文]...

2022-02-09 11:04:55
  •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原文

  •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原文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原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送元二使安西①

      王维

      渭城春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②

      【作者】

      599-649,700-761,字摩诘,排行十三。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开元九年(721)进士。初为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坐罪,贬济州司仓参军。张九龄为相,擢为右拾遗,后转监察御史,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陷长安,被执,受伪职。乱*论罪,其弟缙又请削已宦为兄赎罪,责授太子中允。后为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隐居蓝田辋川,以禅悟诗,故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乃盛唐山川田园诗派杰出代表。早岁边塞诗沉雄慷慨,意气飞动。山水田园诗或壮丽雄阔,或清幽恬澹,“诗中有画”。五绝绘景传神,超妙自然,七绝语*情遥,风神摇曳,与李白同擅胜场。有《王右丞集》,《全唐诗》存诗四卷。

      【注释】

      ①安西:在今新疆*尔自治区库车附*。②阳关:西汉置,故址在今甘肃敦煌南古董滩附*。

      【品评】

      这是送友人远赴西北边疆的诗。前两句写送别的地点、时间和环境气氛。作者分明从长安直赶到渭河北岸的'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难舍难分,不言可知。但他不这么写,只用渭城“客舍”点出饯行的场所。轻尘、杨柳,都能引发离情别绪,但作者不说风尘仆仆,也不写折柳赠别,而借清晨的一阵微雨洗尘濯柳,展现出“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清”的明丽画面。盛唐人远赴边塞,一般是为了实现建功立业的理想,元二也不例外。

      诗人把送别的场景写得如此明丽,蕴含着安慰、鼓励和祝愿的深情。有人认为这是“以乐景写哀”,可谓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后两句写客舍饯行,只写出不得不分手时说出的劝酒辞。“劝君更尽一杯酒”,一个“更”字,表明酒已劝了多次、尽了多杯,惜别之情,见于言外。“西出阳关无故人”,而朋友是要到比阳关更远的安西去的。阳关已无故人,何况安西!对元二来说,故人包括为他送行的作者。对作者来说,元二正是故人。“更尽一杯酒”之时,故人尚在一起,分手之后,就只能两地相思了!

      后两句表达的是任何人与至亲好友分手时共有的真情实感,但以前却无人用诗的语言说出。一经王维说出,便万口传诵,谱为乐章,被称为《渭城曲》、《阳关曲》或《阳关三叠》。刘禹锡《与歌者何戡》云:“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白居易“晚春欲携酒寻沈四著作”云:“最忆阳关唱,珍珠一串歌。”李商隐《赠歌妓》,亦有“断肠声里唱阳关”之句,可见传唱之广。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指出:“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后人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外。”所谓“三叠歌之”,即将后两句反复歌唱。这首送别诗,情深味厚而略无衰飒气象,体现了盛唐诗的时代特征。

    [阅读全文]...

2022-07-05 08:20:35
  • 白居易《二月二日》古诗原文赏析

  • 二月
  • 白居易《二月二日》古诗原文赏析

      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白居易《二月二日》古诗原文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二月二日》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鉴赏】:

      公元851年(大中五年)秋,李商隐的妻子王氏亡故。为了谋生,他不得不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之辟,入幕任节度*,于同年十月撇下幼女稚子,只身远赴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 ),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后也是时间最长的一次幕府生涯。此诗应作于公元854 年,即诗人在抑幕的第三年。

      蜀中风俗,二月二日为踏青节。诗的首句“二月二日江上行 ”,点明踏青节江上春游。次句“东风日暖闻吹笙 ”,写江行游春的最初感觉和印象。和煦的东风,温暖的旭日,都散发着融和的春意,就是那笙声,也似乎带着春回大地的暖意。笙簧畏潮湿,天寒吹久则声涩不扬,须以微火香料暖笙。东风日暖,笙自然也簧暖而声清了。“闻吹笙”和“东风日暖”分别从听觉和感觉写出了踏青江行的感受——到处是暖洋洋的春意。

      颔联“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写江上春色。如果说首联还是描写刚接触外界事物时一种自然的感受,这一联则是有意寻春、赏春了。花、柳、蜂、蝶,都是春天最常见的事物,是春天生命与活力的标志,红(花)、绿(柳)、黄、紫,更写出了春天绚烂色彩。但这一联不仅抒写诗人对美丽春色的流连陶醉,而且委婉透露出因美好春色而触动的伤感。“无赖”即“ 无心”,与“有情”相对。花、柳是没有人的感觉和感情的事物,它只按自然规律行事,春天来了,便吐蕊、长叶,在东风旭日中显示出生命的活力,散发着春天的气息,而不顾人的悲欢哀乐,故源“无赖 ”。蜂、蝶是有生命的动物,春到人间,穿花绕柳,翩翩飞舞,像是满怀喜悦宣告着春天的来临,故说“有情 ”。然而,不管是无心的花柳,还是有情的蜂蝶,它们作为春色的标志,生命活力的象征,又都和失去了生命春天的诗人形成鲜明对照。“无赖者自无赖,有情者自有情,于我总无与也”(姚培谦《李义山诗笺注 》),其实还不止是“无与”,而且是一种刺激。细味“各”字、“俱”字,不难发觉其中透露出的隐痛。诗人写江间春色,写物遂其情,正是为了要反衬出自己的沉沦身世与凄苦心境。何焯说:“前半逼出忆归,如此浓至,却使人不觉 ”。这“不觉”正是诗的蕴藉处。

      颈联“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转写长期寄幕思归。元亮井,用陶潜(字元亮 )《归园田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亚夫营,用周亚夫屯兵细柳营事,暗寓幕主的柳姓。虽用典,却像随手拈来,信口道出。他曾说自己“无文通半顷之田,乏元亮数间之屋”,可见诗人连归隐躬耕的起码物质条件也没有。“万里”、“三年”,表面上是写空间的.悬隔,时间的漫长,实际上正是抒写欲归不能的苦闷和无奈。对照着“三年已制思乡泪,更入新年恐不禁”(《写意 》)、“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初起》)等诗句,不难感到“三年从事亚夫营”之中所蕴含的羁泊天涯的痛苦。

      末联“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写新滩流水在羁愁者耳中引起的特殊感受。春江水涨,新滩流水在一般游春者听来,自然是欢畅悦耳的春之歌;但在思归不得的天涯羁旅者耳中,却像是午夜檐间风雨的凄凉之声,不断撩动着自己的羁愁,所以发出“新滩莫悟游人意”的嗟叹。本是听者主观感情作怪,却说“新滩莫悟”,曲折有致。冯浩说:“悟字入微。我方借此遣恨,乃新滩莫悟,而更作风雨凄其之态,以动我愁,真令人驱愁无地矣。”可谓深得其旨。李商隐许多抒写身世之悲的诗篇,往往以深沉凝重的笔调,绮丽精工的语言,着意渲染出一种迷蒙悲凄的环境气氛。这首诗却以乐境写哀思,以美丽的春色反衬自己凄苦的身世,以轻快流走的笔调抒发抑塞不舒的情怀,以清空如话的语言表现宛转曲折的情思,具有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艺术效果。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阅读全文]...

2022-04-21 23:12:16
  • 送元二使安西的古诗原文及翻译

  • 古诗文
  • 送元二使安西的古诗原文及翻译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诗。此诗前两句写送别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元二:作者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

      使:到某地;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尔自治区库车县附*。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

      浥:(yì):湿润。

      客舍:旅店。

      柳色:即指初春嫩柳颜色。

      君:指元二。

      更:再。

      阳关:汉朝设置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故人:老朋友。

      更尽:先饮完。

      译文

      清晨细雨打湿了渭城浮尘;

      青砖绿瓦旅店和周围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请你再饮一杯离别酒吧;

      因为你离开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老朋友了。

      赏析

      唐代大人王维(公元701~761)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笔者认为,此诗是中华诗坛不可多得的一首奇诗。奇就奇在,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它巧妙地借助于时空的转换,营造了耐人寻味的惜别氛围,达到了令人震撼的的艺术感染力,具有极高的意境。但是,千百年来,文人学者未能准确把握该诗的风格,望文生义地曲解了诗的意蕴,从而降低了它的格调和品位。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为统辖西域而设的都护府的简称。王维所处的年代,各种民族冲突加剧,唐王朝不断受到了来自西面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扰。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大逸战胜土蕃,唐玄宗曾命王维以鉴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沿途他写下了《使至塞上》、《出塞作》等边塞名篇。《阳关曲》是王维晚年之作,其创作年代估计在“安史之乱”以后,据《资治通鉴》至德元年(756)七月载:“征河西、安西兵赴行”;至德二年二月载:“上至凤翔旬日,陇右、河西、安西、西域之兵皆会”,故当知“安史之乱”暴发后,边兵大量内调,此诗约作于送友人即将奔赴安西之时,与此同期的诗作尚有《送张判关赴河西》、《送刘司直赴安西》等。

      无疑,当他送别友人临*分别时,诗人不会不考虑到战争将对他们今后产生的影响。诗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时的节物风光,描绘了**常常的景色,却充满诗情画意。三四句表达了对友人一篇深挚的情谊。但是,在一些权威的辞书和教材中对后两句均作出了这样的解释:“朋友,再干了这一杯酒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看不到老朋友了……”笔者以为,这样的解释明显带有主观随意性,没有真实反映出王维如此造句所想表达的深意。更没有揭示出此两句在表达上的佳妙之处。首先,作出了这样浅显直白的解释,本诗显的似乎并无新意,与他在这一时期的同类作品相比也无特别之处,只能算是一首很*常的送别诗,这与后人将之一直誉为唐诗“压卷之作”的称谓显然是不相符的,其中必然隐赋有某种其他的寓意,而我们却一直尚未予以重视而挖掘出来;其次,这是一首送友人去守护边疆的诗,面对战争的残酷无情,曾经到访过边塞的诗人相当了解,“古来征战几人回”!他一般不可能说出“你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这样的话去伤害友人且触犯诗谶——这未免太不合乎情理;再说,从诗句的本身意义上分析,友人也并非一定要等到出了“阳关”后才看不到诗人,出了“渭城”不同样也就看不到诗人了吗?

      事实上,即便友人真到了边疆安西,他同样也能遇见来自家乡的“故人”,如岑参在《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诗中就这样写到:“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那么,“阳关”一词在这首诗中的'特殊意义又会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诗人这两句其实是运用了逆挽(即叙事题材的“倒叙”)并结合了省略的写作手法,引导读者的思绪跟随年青的友人一起奔赴疆域,然后历经万种艰险,最后凯旋而归时,而“我”——现在的这个送行者却恐怕因年老多病已不在人世了……历史的真实是,诗人在送走友人后不满六年(于761年)便真的与世长辞了!我们已无法知道他们后来是否能重新相逢,但“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王维的这两句诗多少能反映出友人那漫长的戎马生涯与思者的无奈,因此,诗中的“西出阳关”并非是指友人不久后走出了阳关,而应该是指将来友人完成任务胜利返回时路经“阳关”,长期以来,“西出阳关”一直被简单理解为友人走出了阳关,但是在这里却是真正的“一语双关”:它按着时空的发展次序有着两幅截然不同的场景,第一幅“西出阳关”是指友人在征途中刚刚走出了阳关,渭城在东,阳关在西,是谓“西面出去”,一般人们均持此种观点;另一幅“西出阳关”就是指友人在经历许千辛万苦,完成了任务剀旋而归时离开了阳关,渭城仍在东,阳关仍在西,却是谓“西面出来”,诗人的本意就是如此。

      可见,常人都把友人从“西面出来”误解成了从“西面出去”了!不难理解,面对各自分离后的茫茫未知前途,不禁会引起诗人的无边遐想,而这种思绪一旦跨越了时空和个人后。便会产生出扣人心弦的意境,有着无与伦比的震撼力,诗人正是为此成功地进行了时空的转换和压缩。必须指出,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走向西域的通道,同时也是军事要塞。“玉门关”外基本是突厥的势力范围,而“阳关”内则完全属于唐朝的领土。在诗人看来,只有将来友人能走出了“阳关”后方才真正表明他是*安回来了。我们从元代《阳春白雪集》中大石调《阳关三叠》词中可以发现,古人其实一直就是这样诠释的:“…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只恐怕西出阳关,旧游如梦,眼前无故人。只恐怕西出阳关,眼前无故人…”故此,准确完整地诠释这首诗应该是这样的:

      朋友

      请再干了这杯酒

      待你将来凯旋而归

      西出阳关的时候

      恐怕已不能再看到我了啊

      惟有这

      渭城的细雨

      青青的客舍

      以及随风而舞的扬柳

      还会像今天一样

      在此恭侯看!这哪里像是诗人在送别友人,这分明就是友人在送诗人呀!诗人王维正是高超地运用了这种逆挽的写作手法,籍助于时空的转换,将国家的安危、战争的残酷、朋友的情谊、人生的苦短紧紧地揉合在了一起,情景交融,达到了令人震撼的艺术感染力。其实,在王维的诗歌里也曾多次采用了这种语法结构,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就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在与“阳关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山中送别》诗中我们也同样能领会到诗人在此方面的匠心独运:“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的这种语法技巧甚至对后来诗人也有启示意义,如白居易在《邯郸冬至夜思家》诗中“想得家中夜深座,还应说着远行人”两句,就不难感觉受到了他的影响。重新认识王维《阳关曲》的重要意义,使我们再次强烈感受到:作为一位诗人,只有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紧紧地血脉相连,才能够创造出属于那个时代的伟大作品。诗人王维清楚地了解战争的无情,也深知友人的远征可谓九死一生,更明白此次分离或许就意味着永别。但他依然为友人祝福,期待着友人能*安归来,盼望着国家从此走向和*昌盛——即便自己可能已等不到那一天的到来……“劝君更尽一杯酒”,这酒中不仅浸透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挚情谊,更饱含着他对国家和*安宁的美好祝愿!——这正是“阳关曲”千百年来久唱不衰的魅力之所在!

    [阅读全文]...

2022-03-01 17:31:26
  • 初二下册语文全部古诗

  • 初二,语文
  • 初二下册语文全部古诗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诗词里更是璀璨多姿。古人的诗词经常不拘泥于形式,大胆创新,故而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许多堪称“绝妙”的古诗,令人不得不为他们的才华所折服。以下是初二下册语文全部古诗,欢迎阅读。

      闻雁

      唐·韦应物(韦苏州)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释义:诗人通过“归思”“闻雁”的描写,抒发了远宦思乡之情,也蕴涵着诗人对动乱时代的苦闷感受。

      池鹤

      唐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释义:托物言志,以物寓人:形象美、色彩美、鸣声美、心灵美。诗人以群鸡、鹦鹉映衬丹顶鹤孤高的品格、超凡的风姿,表达自己不事权贵的思想。“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表现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

      迎燕

      宋葛天民(字无怀)

      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释义:燕子的自由自在,正是诗人隐居生活的反映;燕子之乐,足见诗人之乐。“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微雨飞燕图;“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以饱含赞赏之情作结。

      天净沙秋思(秋思之祖)

      元·马致远(曲状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释义:这首小令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创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衬托出天涯游子孤寂凄楚的心情。动静相衬,借景抒情:游子思归,倦于漂泊的思乡之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释义:既有长期贬居生活的艰辛和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又含蓄表达了内心的不*,但诗人并未因此而消沉,而是振作精神面向未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两个典故:闻笛赋”,指向秀的《思旧赋》。西晋时,向秀和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很悲痛,一次他从嵇康的旧居路过,听到有人在吹笛子,笛声使他想起被杀害的好友,就以悲愤的心情写了一篇《思旧赋》来悼念他,从侧面显示出对时政的不满。刘禹锡借这个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

      “烂柯人”的典故见《述异记》,传说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两个儿童在那里下棋,他就在一旁观看。一局棋刚完,儿童对他说,“你的斧柄(柯)已经烂了。”王质回到家乡,见同代的人都已死了,原来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作者借这个典故比喻自己长期贬谪在外,乍回家乡,仿佛有隔世之感。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释义:伤感离别的爱情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暮春别离的伤感,情景交融。“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释义:看似写花,实则劝戒儿辈:桃李争夺春光,哗众取宠;而海棠不仅美丽不在桃李之下,其格调品位之高,更是桃李所不及的。

      题红叶

      唐·宣宗宫人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释义:曲折传意,托物寄情。不从正面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不直说自己久与人间隔离和渴望回到人间,而是用折射手法,从侧面下笔,只对一片随波而去的红叶致以殷勤的祝告。对自由的憧憬、冲破樊笼的强烈愿望不言而喻。

      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释义: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上联首句是诗人在城东游赏时对所见早春景色的赞美。第二句紧接首句,是对早春景色的具体描写。”。“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下联用“若待”两字一转,改从对面着笔,用芳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繁花似锦,写景色的秾艳已极;游人如云,写环境之喧嚷若市。然而这种景色人人尽知,已无新鲜之感。此与上联,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释义:寄给妻子的复信。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从眼前遥想到异日重逢、西窗剪烛、重话巴山夜雨的情景,使诗境于回环映照中更增深永情意。

      论诗

      清·赵翼

    [阅读全文]...

2022-04-27 13:31:56
  • 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

  • 语文
  • 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

      在**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孔子语录(论语)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鱼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出师表(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7、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8、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阅读全文]...

2022-01-17 01:29:42
有关文字的古诗二首 - 句子
有关文字的古诗二首 - 语录
有关文字的古诗二首 - 说说
有关文字的古诗二首 - 名言
有关文字的古诗二首 - 诗词
有关文字的古诗二首 - 祝福
有关文字的古诗二首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