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寺字的诗句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寺字的诗句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寺字的诗句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有寺字的诗句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宋之问《灵隐寺》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简注
灵隐寺,禅宗名刹,在杭州。鹫岭,灵鹫峰,又名飞来峰。岧峣,高峻。萝,藤萝。刳木,指刳木为瓢,汲取清泉。烦嚣,尘俗间烦乱喧嚣的杂事和杂念。天台,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天台山,在县北三里,亦名大小台山,以石桥大小得名。”又一佛教胜地。
评析:
宋之问(656?一713?),字延清,汾州西河人。初唐著名诗人。与沈佺期齐名,人称“沈宋”。对律诗体制的定型颇有影响。
这首排律是宋被贬越州后游灵隐寺所作。全诗通过对灵隐寺的描写,表达了超尘脱俗的理想境界。
全诗如画。前六句是主体。鹫岭二句,山寺相映生辉,更显出灵隐寺肃穆空寂,佛家胜境。楼观二句是名句,登上寺楼可观沧海日出,站在寺门可见浙江潮涌。对仗工整,景象壮观。备受时人及*称赏,竟有传说,说这联是宋之问经过初唐四杰之一,前辈诗人骆宾王的点化,才写成的。接下二句,进一步刻灵隐山的灵秀:桂子从月宫飘落凡间,佛香飘上云天,给佛地蒙上一空灵神秘的色彩。
诗的后八句是写诗人在灵隐寺寻幽揽胜的情景和感想。诗人时而攀住藤萝登上高塔远眺,时而持木瓢寻找清泉汲水一路观景。气候温和,霜薄冰轻,山花犹放,红叶未凋。自小就喜爱远方的奇异景色,今日面对美景,洗净了满心的烦恼。
“待入”二句,天台实为又一佛教胜地,“以石桥大小得名”。乍看似乎离开了对灵隐寺的描写,实际上是说由一佛教胜地而联想到相隔不远的又一佛教胜地。这是诗人意犹未尽的表现。乍看“若离”,而实不离,是有意宕开一笔,诗人用“若即若离”的笔法,以求得余韵不绝的艺术效果。至此,篇首所显示的“寂寞”心态已转化为超脱尘世,超脱自我的高情远志。
全诗辞藻清华,音调和婉,于细针密线中显出一种清远之气。无论从气格还是从技巧上来看,都可以视作盛唐时代五言排律的先声。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1、大林寺:在江西庐山附*。
2、人间:指庐山下的*地村落。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6、长恨:常常怨恨。
7、春归:春天回去了。
8、觅:寻找。
9、不知:岂料、想不到。
10、转:反。
11、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12、始:开始。
译文:
四月,*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
但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开始盛放。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
此时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
赏析:
这首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立意新颖,构思灵巧,意境深邃,富于情趣,启人深思,惹人喜爱,是唐人绝句中又一珍品。全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你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这首诗前两句讲四月春末在山寺见到桃花,后两句再表达诗人在山寺遇到春天的喜悦心情。透露了诗人对宁静、和谐、清新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大林寺所在地,地势较高、气候寒冷,一般地方桃花在早春二月开放,四月凋谢,这里却到四月才盛开。诗人说“春归无觅处”、“转入此中来”,多么风趣!春天哪有脚步?怎会转移呀?这是诗人丰富的想象,也是他惊讶、喜悦心情的自然流露。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山外春已归去的时节,在山中却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色。这种自然界的强烈反差,令诗人产生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复杂感慨。从字面上,诗人在登山之前,曾为春光逝去而怨恨或失望,当一片春景映眼帘时,又感到一些由衷的惊喜与无奈的宽慰。或许这种感慨,表面上是由自然景色变化而发,实际上是曲折地反映出他悲凉而惆怅的情怀。
诗人写这首小诗时,是在江州司马的任上。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可谓春风得意。谁知几年京官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身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沧桑感慨。这种沧桑的感慨,也许自然地融入这首小诗的意境,使《大林寺桃花》纪游诗,蒙上了逆旅沧桑的隐喻色彩。
正是这种感慨,诗人不用“山外”四月芳菲尽,而用“人间”。这种遣词颇令人品茗其中的深邃意味。“人间”一词,决不仅仅为“山寺”的对仗工整而用,“山寺”也许就是诗人忘忧、宽慰的“人间”的仙境。“人间”天涯沦落的长恨,也许在桃花盛开的仙境会得到解脱;人生摆脱悲欢离合烦忧的办法,也许就在远离喧嚣的美丽和宁静中向你走来。
描写寺庙雪的诗句
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同学们不断的学*和努力。小编为大家提供了描写寺庙雪的诗句,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复*所学的知识。
(第一首)
闭门私造罪,准拟免灾殃。
被他恶部童,抄得报阎王。
纵不入汤镬,亦须卧铁床。
不许雇人替,自作身自当。
(第二首)
以我栖迟处,幽深谁可论。
无风萝自动,不雾竹长昏。
涧水缘谁咽,山云忽自屯。
午时庵内坐,始觉日头暾。
(第三首)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第四首)
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第五首)
今日岩前坐,坐久烟云收。
一道清溪冷,千寻碧嶂头。
白云朝影静,明月夜光浮。
身上无尘垢,心中那更忧。
(第六首)
我法妙难思,天龙尽回向。
我今稽首礼,无上法中王。
慈悲大喜舍,名称满十方。
众生作依怙,智慧身金刚。
(第七首)
夜静听得三更鼓,翻身不觉五更钟。
从头仔细看将起,便是南柯一梦中。
不信但看桃李树,花开能有几时红。
直饶做到公卿相,死后还归泥土中。
(第八首)
绝句南宋僧人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第九首)
高高峰顶上,四顾极无边。
独坐无人知,孤月照寒泉。
泉中且无月,月自在青天。
吟此一曲歌,歌终不是禅。
(第十首)
花非花,
雾非雾,
天明去来如春露,
不多时,
去似朝霞无觅处。
(第十一首)
唐代: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译文
山上寺院好似有百丈之高,站在上边仿佛都能摘下星辰。
不敢高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注释
宿:住,过夜。
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
危:高。
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
语:说话。
恐:唯恐,害怕。
惊:惊动。
这是一首纪游写景的短诗。诗的内容记录了李白夜游寺庙的有趣经历。全诗没有一个生僻字,从头到尾用“夸张”的手法,形象而又逼真地写出了山寺之奇高,星夜之奇妙。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两句是写山寺之高。第一句正面描绘寺楼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发端一个“ 危 ”字,倍显突兀醒目,与“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组合,就确切、生动、形象地将山寺屹立山巅、雄视寰宇的非凡气势淋漓尽致地描摹了出来。次句以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之高耸云霄。字字将读者的审美视线引向星汉灿烂的夜空,非但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慨,反给人旷阔感,以星夜的美丽引起人们对高耸入云的“危楼”的向往。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两句,“不敢”写出了作者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从诗人“不敢”与深“怕”的心理中,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之*,这样,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山上的这座楼好像有一百尺高,诗人站在楼顶就可以用手摘下天上的星星。在这儿都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此诗语言自然朴素,却形象逼真。全诗无一生僻字,却字字惊人,堪称“*字见奇”的绝世佳作。诗人借助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把山寺的高耸和夜晚的恐惧写的很逼真,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摘星辰、惊天人,这些仿佛是童稚的想法,被诗人信手拈来,用入诗中,让人顿感情趣盎然,有返璞归真之妙。
李白的诗风豪放雄健,想象极其丰富,语言自然婉转,音律富于变化而又和谐统一,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此诗寥寥数笔,就酣畅淋漓地表现出了人在高处的愉悦、豪放、可爱、率直。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1.《胡义修推官再招彦桓与予同游龙泉寺》宋朝
李复
江曲花开恼醉翁,经旬出饮独床空。芳羹间筋溪毛碧,异果堆盘海药红。尽晚莫辞千日酒,余春已怨几番风。主人清韵家声在,伯始源流到眼中。
2.《宿龙泉寺》宋朝
施枢
既济功成列左玄,余波犹作世间泉。苔荒碧甃龙宫寂,庭老梅花月在天。
3.《龙泉寺》明朝
黎民表
落叶连山寺不开,夜深骑马踏荒苔。残僧对客吹芦管,风雨龙池飒沓来。
4.《龙泉寺应制诗》宋朝
重玉
一林黄叶万山秋,銮仗参陪结胜游。怪石烂斑蹲玉虎,老松蟠屈卧苍虬。俯临绝壑安禅室,迅落危厓泻瀑流。可笑红尘奔走者,几人于此暂心休。
5.《龙泉寺》清朝
王尔烈
旧踏龙泉有屐痕,今来西阁阅朝昏。层轩历落峰峦入,叠嶂森严日月吞。瀑水时飞岩际雨,怪松皆走石间根。幽奇两擅应雄长,一字为褒须更论。
6.《题龙泉寺绝顶》唐朝
方干
未明先见海底日,良久远鸡方报晨。古树含风长带雨, 寒岩四月始知春。中天气爽星河*,下界时丰雷雨匀。 前后登临思无尽,年年改换去来人。
7.《次季和宿龙泉寺遇雪韵》宋朝
孙应符
同人如提宿,初从城市归。雪轻浑欲舞,云栋不成飞。客去寻溪棹,僧来叩竹扉。篱边一枝玉,漏汇化丁机。
8.《夏日诸同人小集晚过龙泉寺南风氏园看古松限韵同赋》清朝
王式丹
浃日垂云阴,霂霢细于缕。高斋憺微霁,户外屦方聚。客袂香浮浮,兰气扑檐宇。山公兴味佳,谈笑写胸府。宝翰出䌌缇,家珍粲可数。良宴及萧晨,远心眷野圃。出门风吹衣,入寺…
9.《午憩阳城北龙泉寺》元朝
王恽
倦客鞭催急,龙泉一解鞍。在家贫亦好,行路古来难。寺古松杉老,山空水石寒。万松亭废久,重拂短碑看。
10.《疾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唐朝
孟浩然
停午闻山钟,起行散愁疾。寻林采芝去,转谷松翠密。 傍见精舍开,长廊饭僧毕。石渠流雪水,金子耀霜橘。 竹房思旧游,过憩终永日。入洞窥石髓,傍崖采蜂蜜。 日…
11.《龙泉寺(寺乃荆公王安石读书之地)》元朝
张仲深
石磴盘秋上翠微,山腰云气湿人衣。西风黍稷多遗秉,落日楼台半掩扉。归舸舣潮吟佩逸,寒潭贮月老龙依。昔年想得行霖雨,安使苍生议是非。
12.《和游龙泉寺》宋朝
彭汝砺
林边竹枝子,问法即心王。气挹千山秀,风吹万室凉。灵泉通润泽,幽鸟恣徊翔。雨雪翻天地,看瞻爱有常。
13.《龙泉寺寻梅次曹霜厓韵》明朝
潘希曾
古寺林深别有春,梅边风日喜同巡。行经曲涧闻香远,兴绕孤山得句新。茶碗不烦供地主,酒杯犹足酹花神。明朝有约临东阁,未厌阴何倡和频。
14.《龙泉寺石井二首·人传湫水未尝枯》宋朝
王安石
人传湫水未尝枯,满底苍苔乱发粗。四海旱多霖雨少,此中端有卧龙无。
15.《龙泉寺对雨》明朝
唐顺之
西山爽气朝来歇,倏忽玄阴满四陲。云里楼台翻借色,雨中花树更多姿。飞虹弄影摇丹嶂,瀑水分流射绿池。坐觉禅宫倍幽寂,凭栏把酒正相宜。
16.《再题龙泉寺上方》唐朝
方干
牛斗正齐群木末,鸟行横截众山腰。路盘砌下兼穿竹, 井在岩头亦统潮。海岸四更看日出,石房三月任花烧。 未能割得繁华去,难向此中甘寂寞。
17.《用儿子应时宿龙泉寺遇雪诗韵》宋朝
孙介
扁舟趋郡去,携手复同归。款话僧宜访,登山志欲飞。诗能歌白雪,心合念黄扉。莫作儿童语,丰凶有政机。
古诗大林寺桃花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大林寺桃花,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通古诗,知道作者。
2.能初步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3.能流利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理解古诗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录音、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学*《大林寺桃花》
1.出示古诗,师范读
2.简介白居易,背诵白居易的古诗
3.小组学*
(1)读通全诗,读得正确
(2)理解诗意
4.大组交流
(1)指名朗读
(2)理解诗意:农历四月,庐山脚下落红满地,浓绿深深——温柔的春天悄悄地离去了。我登上香炉峰顶的大林寺,那巍峨庄严的寺墙内,竟然会有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那灼灼似火的花朵映衬着杏电影的院墙,荡漾着浓浓的春意。我正在感叹归去的春天无处可寻,想不到可爱的春天,却调皮地东躲*,偷偷地跑到这深山的古寺中来了!
(3)齐读古诗
5.试背诵
二.学*《稻田》
1.出示古诗,师范读
2.小组学*
(1)读通全诗,读得正确
(2)理解诗意
3.全班交流
(1)指名朗读
(2)理解诗意:春天的江南水乡,充满了绿色的盎然生机。碧绿的春水涨满了春前的池塘,极目望去,田野上肥壮的稻秧无边无际地向天边延伸,仿佛与低垂的云脚连成了一片。更有那浑身洁白、宛如片片雪白的鹭鸶,破云如雾,来到了精美无比的画屏般的江南水乡嬉戏飞翔。
(3)齐读古诗
4.背诵古诗
大林寺桃花作与白居易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年四十六。也是白居易的名诗之一。
大林寺桃花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林寺桃花拼音
dà lín sì táo huā
rén jiān sì yuè fāng fēi jìn ,shān sì táo huā shǐ shèng kāi 。
zhǎng hèn chūn guī wú mì chù ,bú zhī zhuǎn rù cǐ zhōng lái 。
译文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注释
⑴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
⑵人间:指庐山下的*地村落。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尽:指花凋谢了。
⑶山寺:指大林寺。始:才;刚刚。
⑷长恨:常常惋惜。春归:春天回去了。觅:寻找。
历来写景的各种方式方法,如正侧写法,点面写法以及各种修辞手法的应用,这些都是文学基本常识,我们这里就不作普及了。
我们找一首写景色的诗,来看看古人是如何完成写景这个工作的,同时也对比着找一下为什么我们今天很难写出唐诗味道的原因。
杜牧的《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这是一首典型的写景唐诗,仄起不入韵,押*水韵“十一尤”部,第三句和第七句都使用了“鲤鱼翻波”的变格。这些我们前面都讲过,我们这里主要聊景色描写,就不做*仄详析,有需求的可以去看本人其他关于*仄的文章。
至于修辞手法从古到今都差不多,这里默认大家都知道对比、重复、比喻、夸张之类的写作技巧,我们只看唐诗如何展开写景。
标题《提扬州禅智寺》点名了地理位置,这就在扬州城外禅智寺写的诗。
首联“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两句从环境写起,顺便交代时令。“雨过一蝉噪,”是什么意思?刚刚雨停,就有一只蝉聒噪起来了。注意为什么是“一”蝉?蝉鸣的时候不都是很多一起吗?这说明天已经凉了,进入了秋天。而一个“噪”字则反衬出寺庙里原本的幽深、清净。这正是“鸟鸣山更幽”的味道。“飘萧松桂秋。”飘萧是松、桂树叶旋转萧条下落,“秋”字则点明季节。
这一联通过杜牧对几个意象的选择,我们立刻接触到了他当时的心情——正如秋天般萧瑟冷清,略带一丝丝的烦恼。
我们在创作诗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从来没有为写景而写景的诗,所有的诗词创作,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抒发诗人的感情和意气。“诗言志”,即便是写景诗,背后一定有感情支撑,哪怕就是因为我们看到了特别美的景色,想记录下来,那也是因为景色引发了我们创作的冲动,要表现我们当时的快乐——那么我们在意象选择上,自然就会选择那些让我们开心的东西。
而杜牧这首诗一开篇就定下了清冷、幽寂的主色调。就好像咱们的照片,通过意象选择已经装上了一个偏蓝色的滤镜。
颔联“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依然是写景,但是就开始细化了。因为前面已经交代过大的情境和色彩定调,那么颔联的笔墨就可以用在细致描写。我们看到诗人在对仗的要求下选取的意象“青苔”、“白鸟”依旧是滤镜之下的颜色,寡淡如水墨青烟。“青苔满阶砌”,阶梯上布满青苔,这说明什么呢?这地方少有人来。“白鸟故迟留”,也是一样的意思,但是和出句是动静相对的。青苔砌,少足迹,白鸟留,无人惊。
首联、颔联就完成了一个景色从远到*,从粗到细的视觉变换,有声音、有温度、有颜色,算是非常丰富的场景描写,而且选取意象是统一的,为整体的色调添砖加瓦。
颈联“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依然是写景,但是和前面的画面描写有差异了。“暮霭生深树”,因为山高树深,阳光不充沛,所以到了傍晚,就雾气腾腾,暮霭升起来了。“斜阳下小楼”,但是斜阳偶尔也会照进寺中的小楼,上下移动。这里“生”、“下”两个字用得极好,动态的变化让整个寺院在夕阳下灵动起来,我们不再是观察照片,而是身临其境地体会到时光的流逝下的美景。
同时出句和对句的的景色也是对比的,就好像蝉鸣更静,暮霭的流动幽冷和偶尔出现的温暖阳光也是通过对比来加深整个禅智寺的冷寂。写寂静,需要蝉鸣来打破,而写幽暗,杜牧则给了一束阳光来衬托。这种巧妙的写法不但没有破坏大环境的幽暗,反而更加深了主旨。
我们写景要学的太多了,从这一联中可以看到诗人动态写景、对比写景的高妙,不但将景色真实地再现,还提炼出了意象之间的映衬联系,实在是神来之笔。
即使写到这里,景色美则美矣,却仍然不能称为一首好诗。
因为杜牧的主题没有表达。为什么这么一幅好山水亭台在他的眼中幽冷空寂?这才是诗人写诗的目的。但是诗之所以为诗,并不是纯粹的大白话。
写诗,就是不好好说话。但是不等于不说,一般情况下律诗会在颈联转换,大致表明主题。但杜牧选择了在尾联带过一笔,但具体是什么意思,他并不明言。
尾联“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谁又知道如此的寂寞的竹西路,再过去没多远就是扬州呢?还隐隐传来弦歌之声。
那些俗世的快乐,为何会干扰到身在禅智寺的杜牧呢?因为他心不静。而以杜牧的成长和当时状况来看,他根本不是一个静下心来的人。所谓“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就是他最好的写照。
那么他为什么会在禅智寺呢?
当时他在东都洛阳任监察御史,并侥幸逃过了“甘露寺之变”。而在这个时候,他的弟弟杜顗患眼疾,都快瞎了,临时寄住在扬州城东的禅智寺。杜枚连忙请了假,从洛阳带了眼医石公集前去探视。不过唐朝公务员请假有个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
结果耽搁了些日子,杜牧连官都丢了。弟弟眼睛不好,自己官也没了,心情如何好得起来,想起在扬州的那些欢歌艳宴,心中自然万般不甘,又无可奈何,只好将满腔思绪放到禅智寺的幽静景色之中。
所谓“寓情于景”是也。现在我们能读懂杜牧这首诗了吗?
这也是所有风景诗最重要的一点。就好像风景照片、风景视频,如果里面没有人的存在,就缺乏灵魂。人只有将自己的感情附着在诗内的景色之上,才会让景色活起来,让读者感同身受。
这才是一首真正的好风景诗。
什么是“有感而发”?就是要找到主题,抒发感情。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不论什么诗,这都是最重要的一点,然后再讨论其他写景技巧。
《菜根谭》有云:“每临大事有静气。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静,是一种态度,一种修养,更是一种智慧。
素心如水,寂静相安,心若*静,岁月生香。
心静的人,自有一片天地。
如果你觉得烦躁,就读读王维这首《过香积寺》,能让你的心静下来。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山水田园诗”是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魏晋南北朝的陶渊明和谢灵运是这一流派的开山鼻祖,到了唐朝,王维和孟浩然将其推向了顶峰。
王孟之后,虽然也涌现不少诗人,例如中唐的韦应物、柳宗元,南宋的杨万里、范成大,清朝的袁枚,但是无论是成就还是影响力都难以与王孟相提并论。
尤其是王维,他在山水诗中注入了禅的质素,创造出了一种空灵静寂的禅境。
同时,他还是一位出色的画家,又精通音律,所以他的山水诗通常兼具画意美、音律美、禅意美。
读他的诗,仿佛在欣赏一幅画,又好似进入了一个澄澈宁静的琉璃世界。
这首《过香积寺》便是如此,营造了一种极其幽深静寂的氛围,烦躁时读一读,能让你的心静下来。
诗题中的“香积寺”位于终南山子午谷正北,神禾原西畔,是唐代著名的樊川八大寺之一。
王维应是第一次游览香积寺,所以首联才会说“不知”。
诗人“不知”而又要去访,用现在的话讲,这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从中可见独属于盛唐诗人的那种洒脱不羁。
而第二句“数里入云峰”,是对香积寺地理位置的正面描写。
古人很喜欢用“云”这个意象来做参照物,一来是为了凸显地势的高峻,二来云雾缥缈,多了几分神秘感,三来“云”象征纯洁,自由,空灵,这样的境界正是很多隐者的追求。
王维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他对“云”有着一种特殊的偏爱,“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所以这里的“云”既突出了香积寺的幽远,同时也表明了诗人的隐逸情怀。
接着的颔联和颈联四句,是对香积寺周围的环境描写,也是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颔联两句视觉和听觉双管齐下,将山林那种幽深、荒僻、宁静的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
杳无人迹的丛林里,随处可见参天古木;诗人在幽深的树林里漫无目的地走着,忽然听到不远处传来一阵钟声。
这里的“何处”二字用得最好,与上文的“不知”、“无人”相呼应,共同构成了一幅“深山藏古寺”的画面。
再来看颈联,诗人并没有寻着钟声,一下子便找到了寺庙,而是先听到山泉在嶙峋的岩石中穿行,发出幽咽之声;又看到日暮下的松林,虽然涂抹上了夕阳的余晖,却泛着点点寒意。
这里的“咽”、“冷”是炼字的典范,一直为后世所称道。
深山中的泉水声,历来是“寂静”的象征,着一“咽”,不仅深山的幽静可想,山石耸立的画面亦复可知。
而“冷”字,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将日暮山中幽冷的意境活活画出,同时也烘托出了诗人清冷寂静的内心世界。
最后的尾联,诗人终于到达了香积寺,他看到了什么呢?
只见寺庙前是一湾空寂的潭水,诗人回想着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内心一片宁静,最后坐在水潭边安静地打坐。
这里的“空”并不是单纯指空旷无人,更多的是表现了一种“空寂宁静”的境界,这在王维的诗中是很常见的,例如“空山新雨后”、“空翠湿人衣”、“夜静春山空”……
而“安禅制毒龙”,原本是佛教的故事,传说西方的水潭中,曾藏着一条屡屡危害人间的毒龙,后来被佛门高僧以无边的佛法制服。
诗人这里运用这个典故,一来与“香积寺”相契合,更重要的是借此阐明了“心静即是禅”的大道理。
所谓“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心不动,则身不动,不动则不伤”,大概便是如此。
山水明净,白云悠悠,绿竹青松,他是遁世的隐者,亦是红尘的雅客,将暮鼓晨钟里的禅,将空山幽潭的静,化作浪漫的诗意。
心静如水清见底,意闲似风淡无痕,
七月盛夏,将纷扰的时光,在风轻云淡中释放,让寂静的人生,在云水禅心里生香。
静不下来时,读读王维这首诗,时光荏苒有清欢,人生难得是心静。
元和十二年(817年)的时候,白居易已被贬为江州司马。仕宦生涯的打击,使他的内心本就颇怀伤感,四月,是春归的时候,春逝的寥落更是击打着心墙。
但是,白居易却在这个四月写下了一首描写桃花招摇盛开的七绝,诗中写意了灿烂的春光,惊艳了已来到人间的夏天,也成就了唐人绝句中的一首珍品。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在白居易的《游大林寺序》中,详细描写了他与其他十七友人同游大林寺时所见的美景。清流苍石,桃花灼灼,恍若世外。这首《大林寺桃花》便是在这一次游玩中所写。
“人间四月芳菲尽”,诗的开篇点出人间的四月之期,百花已是凋零。这是白居易在四月出游的所见所感,伤春的情绪在对芳菲落尽的感叹中抒怀。
紧接着第二句就有了全诗的主题,“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山中寺院的桃花方才盛开。诗人在出游中,本是有着些许伤春的哀感,但是峰回路转,山中古寺竟有刚刚绽放争妍的桃花。耀眼夺目的桃花在这个季节突然出现在眼前,仿若不是人间所有,这也与前一句的“人间芳菲尽”对应,使诗人伤春的哀愁一扫而空,也使读诗的人们豁然开朗。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许多的人对这两句见之喜之。其实细读之下会发现,这两句并无高深的艺术手法和感发技巧,诗人就是**常常地写出事实:四月春去繁花落尽,山中古寺桃花乍现。可是,就是这样*实的写法,给人了一种繁花灿烂,生趣夺目的仙境之感,景妙诗也妙。
接下来诗人写出了自己在春逝后的心绪,“长恨春归无觅处”,春归无处寻的时候,我经常会多有忧恨遗憾。只有喜爱春天的人方会有恨春归的心情,诗人也莫不如是,春天会在每一年逝去,年年这个时候,他也自然有了一份难解的怅恨。
可是今天却不一样,正在为春惋惜的时候,繁盛的桃花出现在了眼前,于是诗人说了:“不知转入此中来。”我竟不知春天转入到了这里来,诗中因桃花所现的春光,在白居易笔下变成了富有感情的人一般,它故意顽皮躲藏起来,在他伤春怅然的时候突然出现。这样的惊喜,竟比正当春季时漫天的春意来的惊艳,来的更富有意趣。
春逝后的春景乍现格外令人欣喜,白居易在那样真实的心情起伏下写下这首诗。真情实感和艺术笔力在大林寺的桃花前达到了高度的融合,成就一首绝唱,成了最自然的事。
白居易在《游大林寺序》中对大林寺及其山景有相当精彩的描写,人迹罕至的山中古寺,清幽怡人,古刹幽静,山景秀丽。
序中有这样一句:“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地聚落不同。”句中解释了夏季山中为何春景正盛的原因,而那”山桃始华“ 的春景,诗人另用一首唯美的《大林寺桃花》来写意。然后,浪漫了当年整个夏天,也惊艳了世人千年。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必称盛唐,而有唐一代,诗人能称“大”的,仅有李白、杜甫、白居易而已,世称唐代三大诗人。
江州,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市,庐山风景区就在江州城东三十余里的地方。大林花径就是庐山著名的花径风景区。
公元815年,唐宪宗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其后白居易又被诽谤: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白居易却著有“赏花”及“新井”诗,违背了封建礼教的人伦道德。于是朝廷以此为理由把白居易贬为江州司马。实际上这些都是别有用心的人的托词,真正的原因是白居易直谏不讳,冒犯了*,所以才有人排挤他,把他贬为江州司马。
这位“青衫湿”的江州司马,在被贬的第二年所做《琵琶行》一诗中,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沧桑感慨。这种沧桑的感慨,陪伴了白居易在江州司马任上的始终,也自然地融入了被贬第三年,也就是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7年,白居易写的一首小诗——《大林寺桃花》,这种沧桑的感慨使这首纪游诗蒙上了逆旅沧桑的隐喻感觉。
在大地春回芳菲尽落的人间四月,已经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邀一众好友来到庐山登香炉峰宿大林寺。这大林寺因山高路远而人迹罕到。正因山高地深,与世隔绝才使这里的孟夏四月还有微微的春寒之意。山地气候就是这样,气温和气候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发生不断的变化。就是因为如此,才使得大林寺气候如初春的二三月。桃花初露芬芳,美艳可人。这不禁使白居易发出感慨,这是人间还是仙境?
白居易由惊异而欣喜,由欣喜而心花怒放,从而放飞了思绪,原来“我”因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无情,是错怪了春天。她只是从人间转身悄悄躲进这庐山第一胜境的大林寺了。这人间胜境,既能容得下这调皮可爱的春天,自然也是我白乐天感悟逆旅沧桑后的绝佳归隐之所。
写寺的古诗句
古诗山寺的诗句
有寺字的诗句古诗
有关寺的古诗句
古寺诗句
古寺的诗句
浅草寺的诗句古诗
鸡鸣寺的古诗句
古寺雪的诗句古诗
白水寺的古诗句
天宁寺的古诗句
古诗里有桥和寺的诗句
夜宿山寺的诗句古诗
晓出净慈寺的古诗句
关于祖寺村的古诗句
兴福寺诗句
古诗登灵隐寺的诗句
灵隐寺的诗句
形容古寺的诗句
六榕寺的古诗句苏轼
描写古寺的诗句
灵隐寺诗句
深山古寺的诗句
鸡鸣寺诗句
塔尔寺诗句
关于寒山寺的诗句古诗
夜宿山寺的诗句
寒山寺的诗句
悬空寺诗句
古观音禅寺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