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禅的古诗

关于坐禅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坐禅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坐禅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坐禅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6) 语录(2k+) 说说(5k+) 名言(483) 诗词(21) 祝福(1k+) 心语(52)

  • 古诗独坐敬亭山

  • 小学
  • 古诗独坐敬亭山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独坐敬亭山,欢迎阅读与收藏。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译文及注释】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1、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2、尽:没有了。

      3、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4、独去闲:独去,独自去。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5、厌:满足。

      【赏析】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这两句的意象以“众星拱月”式并置,前句中心词“鸟”是中心意象,加上“飞”字形成一个复合意象,强化动态表现意义。“众鸟”原可以让读者联想到山中闲静宁谧的场景,群鸟儿在空山中婉转鸣啼,有一种格外的逸趣,而眼前,众鸟高飞,离人越来越远,“高”字起到一个拓展空间的作用,抬头仰望,空阔的蓝天上,鸟儿在远走高飞,直至看不见。一个“尽”字,增强了此句的表现力度,表现出李白此时的万般惆怅。后句“云”为中心词,与“去”复合,默默的云也在渐渐飘走。而云并非满天白云,原本就只是“孤云”无伴,偏偏还悠闲地慢慢地飘离。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读者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薄云离散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静。它们都似乎有灵性,不愿与诗人为伴,远离诗人而去,只留下一个阔大茫茫的空间,诗人坐在这样的空间之中,更显孤独和渺小。其实,山林的鸟是飞不尽的,云也不会飘游到天外。在诗中,众鸟孤云都离诗人而去,这是诗人情感外射的结果,是诗人有意创造为表现自己的孤独情感的茫茫空间。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李白坐在那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眼看着众鸟、孤云渐渐飞去,众鸟和孤云都离开了敬亭山,只有他自己依旧坐在那里欣赏着它,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同时,“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与“两”字相重,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对诗人来说不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众鸟”、“孤云”这种动的意象与“敬亭山”这种静的意象相反并置,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里仅仅出现了量的变化,而心理的维度却产生着质的变化: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往往对“逝去”,对“消散”有着特殊的敏感,人事短暂,宇宙永恒,常常是他们不遇时发出的慨叹。诗人引恒久的山为知己,可能是“长安不得见”后,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方式了。就算长安招引他,他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随“众鸟高飞”而去。

      诗人笔下,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山色、溪水、小桥,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因为敬亭山“东临宛溪,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从诗中来看,无从知晓诗人相对于山的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在空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或者借景抒情,而是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说,是“情中景,景中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评价说:“传独坐之神。”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李白政途失意后浪迹江湖中的某一年。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此诗于天宝十二载(753年),并认为与《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为前后之作。天宝十二载,李白南下宣城。行前,有诗《寄从弟宣州长史昭》,其中说道:“尔佐宣城郡,守官清且闲。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自十年前放还出翰林,李白长期漂泊。长期的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因怀才不遇一直抑郁不*。身心的疲惫,需要得到慰藉。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篇,《独坐敬亭山》即是其一。

      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认为《独坐敬亭山》的写作年代值得商榷。这首诗写于何年,在李白留存的诗稿中并没有注明,而认为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二载只是后人推测所得出的结论。这首诗或许不是作于天宝十二载,而是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的可能性更大。上元二年,李白已岁逾花甲,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漂泊流离,经历了蒙冤被囚禁的牢狱之灾,经历了带罪流放的屈辱之后,李白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宣城时,再也没有昔日友朋如云、迎来送往的场面了,再也没有北楼纵酒、敬亭论诗的潇洒了。他兀自一人步履蹒跚地爬上敬亭山,独坐许久,触景生情,十分伤感,孤独凄凉袭上心头,情不自禁地吟下了《独坐敬亭山》这首千古绝唱。这比较符合李白创作此诗的时空背景。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阅读全文]...

2022-06-21 21:03:30
  • 独坐敬亭山古诗

  • 写作
  • 独坐敬亭山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独坐敬亭山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独坐敬亭山

      唐 ·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译文

      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赏析

      敬亭山在现在的安徽省宣城市,古代叫做宣州。这首五言绝句是李白离开长安后在宣州秋游时所写。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过着长期飘泊的生活,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孤傲倔强的性格依旧。此诗正是作者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表面上是写所见之景,其实是把作者的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辽阔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不愿和诗人在一起,只留下他自己。

      通过这两句我们可以看出,李白坐在那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眼看着众鸟、孤云渐渐飞去,都离开了敬亭山,只有自己依旧坐在那里欣赏着它,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句的“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看作一个人。尽管鸟和云都飞去了,诗人却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表达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从诗句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的感情。实际上,诗人越是写山的“有情”,越是表现出人的'“无情”。从而将自己因怀才不遇而孤独与寂寞,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描绘的淋漓尽致。

      作者介绍

      这首诗的作者是我们最熟悉的唐朝诗人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他性格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欢结交朋友,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后人常把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或者“大李杜”。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绝,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

      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

      扩展资料: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表达了作者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

      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读者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

    [阅读全文]...

2022-05-16 23:26:02
  • 古诗独坐敬亭山的诗句

  • 经典
  • 独坐敬亭山 古诗

    1、译文  鸟儿们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意留下,慢慢向远去。

    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

    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2、原文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3、注释  ⑴尽:没有了。

      ⑵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

    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

    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 独去闲:独去,独自去。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⑶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

      ⑷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4、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

    独坐敬亭山【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译文 注释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1、《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

    4、《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5、《终南别业》唐·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6、《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终南山》唐·王维太乙*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8、《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9、《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阅读全文]...

2021-12-11 15:48:07
  • 最有禅意的古诗词

  • 禅意,古诗文
  • 最有禅意的古诗词

       禅意是一个汉语词汇,犹禅心,指清空安宁的心。也做佛教术语。出自(唐) 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诗:“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以下是小编整理最有禅意的十首诗词,以供参考。

      1.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神秀大师《修行偈颂》

      神秀是北宗禅的创始人。他将人的身心比做菩提树与明镜台。人身本是佛身,心性也本来清净。只是由于执着,生起了相对间识,以致于经常为尘垢所染。

      因此,要保持心的澄明清净,就必须“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即通过坚韧不拨的修*,才能渐次领悟到佛理而成为佛。

      神秀的诗偈,形象地浓缩了佛家修持过程的三个阶段:戒、定、慧,这三个阶段体现着佛教基本世界观。

      2.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终南别业》

      王维的诗与画极富禅机禅意,文学史上尊他为「诗佛」。「水穷处」指的是什么?登山时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见了。登山者索性坐下来,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原来水上了天了,变成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

      人生境界也是如此。从水穷到云起到下雨的过程,正如一个人在修行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有身体的障碍,有心理的障碍,还有环境的障碍。如果因此而退心,就要把念头回到初发心的观点上。初发心时什么也没有,但回溯当时的情形再看看目前,不是已经走了相当长的路了吗?

      3.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慧开禅师《颂*常心是道》

      这几句诗有着高山流水的味道,天生有些人一看就能明白。禅宗讲究顿悟,这首诗在某种程度上也给未开悟者呈现了以手指月的姿势。闲事,也即烦心之事。关键在于是否能在任何环境中都找到通往风花雪月的境界之路。

      春天有百花,夏天有凉风,秋天有明月,冬天有白雪,风、花、雪、月这些在不同时刻都能象征着令人心境豁达之意的事物,便是开悟的.人能够保持淡定从容的绵绵无绝之力。说白了就是:若心境豁达,淡定从容,不为琐事所扰,那每一天每一季都是好时节。

      4.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樽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人生如寄,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又何必计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呢?以对友人的慰勉和开释胸怀总收全词,既动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人生态度。

      苏轼一生虽积极入世,具有鲜明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张,但另一方面又受老庄及佛家思想影响颇深,每当官场失意、处境艰难时,他总能“游于物之外”,“无所往而不乐”,以一种恬淡自安、闲雅自适的态度来应对外界的纷纷扰扰,表现出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洒脱情怀。

      5.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

      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妙色王求法偈》

      大多数的男男女女,世间纠葛,总难离爱恨二字。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讲的是佛道修行,讲的是人的七情六欲,贪嗔痴念。

      佛教修行更多的讲究反查自身,通过禅达到悟的境界。什么是禅?大概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身的“禅”,从现代人的观念出发,禅更具有广泛的含义,一花一木是禅,吃喝拉撒亦是禅,世间万物,莫不有禅,莫不有佛性真如。

      禅是梵文“禅那”的音译,在梵文中的本意是“静虑”,通过瑜珈禅坐的方式澄心静虑,返观自身,去除爱恨纠葛,截断贪嗔痴念,从而消除一切外界加诸的影响,以人的本心去悟到世间万物的真理,去掌握无处不在的佛性真如。

      6.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其五》

      世人多熟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有人则更喜欢“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那天然、如璞玉一般的诗词直抒胸臆,没有一点矫揉造作的成分。“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种意境更是每一个现代人毕生追求但却永远无法达到。

      其实,有时候,我们应该让我们收拢身心,远离一些名利、物质、世俗的追求,心情自然会变得宁静起来,渐渐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将会更加真率,更为自然!

    [阅读全文]...

2022-05-04 13:44:22
  • 诗名含有坐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坐字的诗词

  • 雨中独坐有怀荥阳道中用寄潜斋夜坐韵

    杨基〔明代〕

    山色秋光澹绕斋,雨声虫响互悲哀。清尊怜我攻愁去,白发欺人送老来。江柳净无余叶在,渚莲迟有一花开。马蹄却忆成皋路,野烧西风满面埃。

    昌英知县叔作岁坐上,赋瓶里梅花,时坐上九

    杨万里〔宋代〕

    胆样银瓶玉样梅,此枝折得未全开。为怜落莫空山里,唤入诗人几案来。

    昌英知县叔作岁坐上,赋瓶里梅花,时坐上九

    杨万里〔宋代〕

    酒兵半已卧长瓶,更看梅兄巧尽情。醉抻寒花望松雪,人间曾有个般清。

    昌英知县叔作岁坐上,赋瓶里梅花,时坐上九

    杨万里〔宋代〕

    寒尽春生夜未央,酒狂狂似醒时狂。吾人何用餐烟火,揉碎梅花和蜜霜。

    昌英知县叔作岁坐上,赋瓶里梅花,时坐上九

    杨万里〔宋代〕

    衣染龙涎与麝脐,裁云剪月作冰肌。小瓶雪水无多子,只篸横斜一两枝。

    昌英知县叔作岁坐上,赋瓶里梅花,时坐上九

    杨万里〔宋代〕

    雪冻霜封稍欲残,殷懃折向坐中看。绮疏深闭珠帘密,不遣花愁半点寒。

    昌英知县叔作岁坐上,赋瓶里梅花,时坐上九

    杨万里〔宋代〕

    梅香不是不寒清,参遍横枝酒未醒。梦入西湖疏影里,觉来失却冷泉亭。

    昌英知县叔作岁坐上,赋瓶里梅花,时坐上九

    杨万里〔宋代〕

    销冰作水旋成家,犹似江头竹外斜。试问坐中还几客,九人而已更梅花。

    与单君范坐凝坐亭

    陈著〔宋代〕

    危世见交情,相逢坐小亭。*看二麦秀,虚受万山青。往事酒俱醉,可人诗自醒。悠悠一俯仰,白鸟入冥冥。

    昌英知县叔作岁坐上赋瓶里梅花时坐上九人七首 其六

    杨万里〔宋代〕

    雪冻霜封稍欲残,殷勤折向坐中看。绮疏深闭珠帘密,不遣花愁半点寒。

    [阅读全文]...

2022-02-10 09:10:42
  • 最有禅意的古诗词

  • 禅意
  • 最有禅意的古诗词

       禅意是一个汉语词汇,犹禅心,指清空安宁的心。也做佛教术语。出自(唐) 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诗:“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以下是小编整理最有禅意的十首诗词,以供参考。

      1.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神秀大师《修行偈颂》

      神秀是北宗禅的创始人。他将人的身心比做菩提树与明镜台。人身本是佛身,心性也本来清净。只是由于执着,生起了相对间识,以致于经常为尘垢所染。

      因此,要保持心的澄明清净,就必须“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即通过坚韧不拨的修*,才能渐次领悟到佛理而成为佛。

      神秀的诗偈,形象地浓缩了佛家修持过程的三个阶段:戒、定、慧,这三个阶段体现着佛教基本世界观。

      2.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终南别业》

      王维的诗与画极富禅机禅意,文学史上尊他为「诗佛」。「水穷处」指的是什么?登山时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见了。登山者索性坐下来,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原来水上了天了,变成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

      人生境界也是如此。从水穷到云起到下雨的过程,正如一个人在修行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有身体的障碍,有心理的障碍,还有环境的障碍。如果因此而退心,就要把念头回到初发心的观点上。初发心时什么也没有,但回溯当时的情形再看看目前,不是已经走了相当长的路了吗?

      3.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慧开禅师《颂*常心是道》

      这几句诗有着高山流水的味道,天生有些人一看就能明白。禅宗讲究顿悟,这首诗在某种程度上也给未开悟者呈现了以手指月的姿势。闲事,也即烦心之事。关键在于是否能在任何环境中都找到通往风花雪月的境界之路。

      春天有百花,夏天有凉风,秋天有明月,冬天有白雪,风、花、雪、月这些在不同时刻都能象征着令人心境豁达之意的事物,便是开悟的.人能够保持淡定从容的绵绵无绝之力。说白了就是:若心境豁达,淡定从容,不为琐事所扰,那每一天每一季都是好时节。

      4.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樽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人生如寄,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又何必计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呢?以对友人的慰勉和开释胸怀总收全词,既动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人生态度。

      苏轼一生虽积极入世,具有鲜明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张,但另一方面又受老庄及佛家思想影响颇深,每当官场失意、处境艰难时,他总能“游于物之外”,“无所往而不乐”,以一种恬淡自安、闲雅自适的态度来应对外界的纷纷扰扰,表现出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洒脱情怀。

      5.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

      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妙色王求法偈》

      大多数的男男女女,世间纠葛,总难离爱恨二字。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讲的是佛道修行,讲的是人的七情六欲,贪嗔痴念。

      佛教修行更多的讲究反查自身,通过禅达到悟的境界。什么是禅?大概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身的“禅”,从现代人的观念出发,禅更具有广泛的含义,一花一木是禅,吃喝拉撒亦是禅,世间万物,莫不有禅,莫不有佛性真如。

      禅是梵文“禅那”的音译,在梵文中的本意是“静虑”,通过瑜珈禅坐的方式澄心静虑,返观自身,去除爱恨纠葛,截断贪嗔痴念,从而消除一切外界加诸的影响,以人的本心去悟到世间万物的真理,去掌握无处不在的佛性真如。

      6.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其五》

      世人多熟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有人则更喜欢“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那天然、如璞玉一般的诗词直抒胸臆,没有一点矫揉造作的成分。“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种意境更是每一个现代人毕生追求但却永远无法达到。

      其实,有时候,我们应该让我们收拢身心,远离一些名利、物质、世俗的追求,心情自然会变得宁静起来,渐渐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将会更加真率,更为自然!

    [阅读全文]...

2022-02-23 03:16:06
  • 白居易《读禅经·须知诸相皆非相》古诗词赏析

  • 白居易《读禅经·须知诸相皆非相》古诗词赏析

      《读禅经·须知诸相皆非相》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白居易《读禅经·须知诸相皆非相》古诗词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

      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余却有余。

      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

      空花岂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

      摄动是禅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如如。

      【注释】

      ①无余:无余涅槃。有余:有余涅槃

      ②空花:空中之花。病眼者见空中有花,但虚空原无花,只是眼病所见。譬喻妄心所计之诸相并无实体

      ③阳焰:大乘十喻之一。阳光照射在旷野之上所产生的.幻相,渴者见之以为是水

      【赏析】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又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余涅槃也是不可住。若住于无余,执着无余,即见无余相,自然不得究竟,落于有余。故曰“若住无余却有余”。究竟真理,言语道断而不可言说,心行处灭而不可思议,所以“言下忘言”则一时顿悟。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人生即是一场大梦,而于此梦中大说“人生如梦”,就是“两重虚”。凡夫所执种种,无非空花。空花只因病目起,并非实有,只是目愈则空花自无,于此不可执着求个空花灭处。譬喻修行,只是复众生本有之如来智慧德相,并非更可得个什么空花之果。即无所灭,亦无所得,阳焰觅鱼,也是这个意思。禅与动,俱是空话,不可执着。以禅斥动,以动斥禅,或禅动相融,皆入执着中,难于如如相应。禅动具不执着,不执着亦不执着,自然是“不禅不动即如如”了。

      白居易介绍

      唐代: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鹦鹉(一作翦羽)

      唐代:杜甫

      鹦鹉含愁思,聪明忆别离。翠衿浑短尽,红觜漫多知。

      未有开笼日,空残旧宿枝。世人怜复损,何用羽毛奇。

    [阅读全文]...

2022-03-08 14:15:24
  • 独坐敬亭山古诗的意思翻译(独坐敬亭山原文及注释)

  • 李 白

    zhòngniǎogāofēijìn 众鸟高飞尽,

    gūyúndùqùxián 孤云独去闲。

    xiāngkànliǎngbùyàn 相看两不厌,

    zhǐyǒujìngtíngshān 只有敬亭山。

    作者背景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作品极富浪漫色彩,感情强烈,善用比兴、夸张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豪放纵逸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诗仙”。

    注词释义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县北,山上旧有敬亭。

    闲:悠闲。

    两不厌:诗人把山拟人化了,觉得自己与敬亭山互相看不够。厌,满足,厌倦。

    古诗今译

    成群的鸟儿高飞无踪影,一片云儿独自飘去悠然。和我终日相对却看不够的,只有闲静的朋友敬亭山。

    名句赏析

    首小诗是李白在政坛上遭到打击以后,第二次漫游安徽宣城时所作。前两句写眼前景,借“高飞”的“众鸟”和“独去”的“孤云”,创造出一个孤寂清幽的意境,寄托了诗人超脱现实、追求心灵*静的愿望。后两句将山人格化,说只有敬亭山才是自己真正的知己,诗人对现实社会中世态炎凉的厌恶之情,在这两句看似*淡的诗句里得到了含蓄的表达。

    [阅读全文]...

2022-01-26 03:38:45
  • 题破山寺后禅院朗读古诗(题破山寺后禅院朗诵赏析)

  • 《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

    [注释]

    1、破山寺:即兴福寺,今江苏省常熟市北。

    2、万籁:一切声响。

    3、磬:(qìng)和尚念经时敲的一种乐器。

    [评析]

    诗旨在赞美后禅院景色之幽静,抒发寄情山水之胸怀。诗人清晨登常熟县的破山,入破山寺(即兴福寺),在旭日初升、光照山林的景色中,表露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走到幽静的后院,面对美妙的佳境,忘情地欣赏,寄托自己遁世情怀。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意境尤其静净。起句对偶,颔联反而对得不工整,虽属五律,却有古体诗的风韵。

    [阅读全文]...

2022-02-08 09:58:29
坐禅的古诗 - 句子
坐禅的古诗 - 语录
坐禅的古诗 - 说说
坐禅的古诗 - 名言
坐禅的古诗 - 诗词
坐禅的古诗 - 祝福
坐禅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