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词的拟题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词的拟题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词的拟题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词的拟题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古诗词阅读题(精选7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的身影,阅读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词阅读题(精选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2题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河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 这首词中将词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词语是 ,作者感慨物是人非,时光易逝的诗句是 。(3分)
2、 研读全词,品析“无可奈河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
答案:
1、 词语是 徘徊 ,作者感慨物是人非,时光易逝的诗句是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3分)
2、 研读全词,品析“无可奈河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似。这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山花子春恨
陈子龙①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②。寂寞景阳宫外月,照残红。
蝶化彩衣③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唯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注:①陈子龙:明末清初爱国名士,史家称誉生而文章名世,没而忠义传世。②五更钟:亡国丧音。③蝶化彩衣:《罗浮山志》载有葛洪成仙,遗衣化彩蝶的故事,此处形容明皇族贵胄死后的萧瑟悲凉。
⑴词的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4分)
⑵唯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深层寓意?(4分)
参考答案
(1)前两句描写了四种意象:弥漫的晓雾、迷离的杨柳、零落的杏花、凄凉的钟声。(2分)这些意象形成了一种残败清冷的氛围,令人凄惶惆怅。(2分)
(2)这两句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或反衬)的手法,以燕舞东风的乐景反衬皇室衰落惨败的凄凉和物是人非、昔盛今衰之感。(手法1分,寓意3分;若写拟人或衬托的手法亦可得分)
阅读练*二
1、词的上阙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这些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2、本词题为春恨,恨的内容是什么?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上阚描绘了一幅悲凄的残春月夜图。暮春时节,杨柳迷离,小雾笼罩,杏花飘零,人未成脶,宫殿冷寂,月光残照。(3分)营造了悲凉衰败、冷清孤寂的艺术氛围,为下阚的抒情做铺垫。(2分)
2、本词借春色已逝的遗憾抒发了国破家亡的怨恨。(2分)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两句,形象地描绘了亡国的惨痛现实;(2分)无情双燕子,舞东风两句,以双燕依然在东风中翩翩飞舞,讽刺投奔新贵门下的原明室官员。(2分)
赏析
【《白雨斋词话》卷三】陈廷焯曰:凄丽*南唐二主,词意亦哀以思矣。
陈子龙,名介,字卧子、懋中、人中,号大樽生有异才,工举子业,兼治诗赋古文,取法魏、晋,骈体尤精妙。这首山花子春恨是首借景表情的怀古词,词意动人,所陈之景冷艳,所表之情凄清,短短四十八字的小令把对惜春春去,恨春不住,的情怀表露的一览无余。但和其他的春词不同,由怨春不留,到怨己凭多闲愁。所有由赋到比兴的过程都是在题内尽述了。就象刘禹锡答白居易的诗,刘、白二人都在格式以内。未出题外之意。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刘)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斜倚栏杆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白)
陈子龙的恨春有何不同呢?不同在用字达意上。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寂寂)景阳宫外月,照(残)红。我画在扩号内的字请提问人注意。本来是盎然春意,奈何作者却如此用字?更有下半句的尽、空、无情、等字。(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唯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燕子居然在作者眼中落得无情二字的评语,更甚者还是双燕子。燕好是*人对有情男女爱情的美化词,这里居然被作者灌上无情两字。这里却是作者大有深意呀。不可脱离历史的看人物,作者是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写这样的词?
这里给提问的朋友介绍下陈子龙这个人,他是生在明末死在清初的人,是历史上很有名气的文人,更是个抗清义士,明亡以后多年转战南北追随南明武装反清复明,最后被捕投水而死,死后还被**。
了解这样的背景在看这首春恨想必提问的朋友多少读出了作者的题外之意了吧。落花春去,杨柳迷离,故国宫院(景阳宫明永乐年修的)月照残红,人去楼空,物是人非,多情燕子哪知我国破神忧,(一点爱国意思没有,所以被作者说成无情双燕。)只知在东风中呢喃。一首写惜春词表诉的是作者情伤故国的忧思。神交南唐的亡国后主,此处想来亦在情理之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这里指花瓣。
22、词中的“两种”指的是 ,“一家”指的是 。(2分)
【答案】①梅花与雪花 ②大自然
【考点】考查对古典诗词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
【解析】第一空:根据上片“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可判断出来;第二空:要分析作者为何说雪花和梅花是“一家制作”的,显然是要求归纳二者的共同点。
【思路分析】应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结合整篇去理解。
23、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4分)
【答案】手法:对比(反衬)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考点】考查鉴赏古典诗词的写作手法及作品思想情感,能力层级为E级。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要有整体意识,首先要审读题目、诗句和注释,其次要用相关鉴赏知识对原诗句进行分析,最后按题目要求进行解答。
【思路分析】第一问: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格式:手法+表达作用;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答题步骤: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二问: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解题格式: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答题步骤: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答题要点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
采桑子
阙题古诗词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阙题古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阙题》
作者:刘脊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清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解】:
1、道由句:指山路在白云尽处,也即在尘境之外。
2、闲门句:门一开,便可见上山之路。
【韵译】:
山路被白云隔断在尘境之外,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远流长。
不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而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
闲静的荆门面对蜿蜒的山路,柳荫深处蕴藏着读书的斋堂。
每当太阳光穿过柳荫的幽境,清幽的光辉便洒满我的衣裳。
【评析】:
从诗的语意看来,似乎是写友人在暮春山中隐居读书的生活。诗以“暮春”为主题,白云春光,落花流水,柳色清浑,一片春光春色,清新自然,幽静多趣。全诗无奇词丽句,只把所见所闻如实道来,娓娓动听,使人快乐无限。
[唐] 刘慎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释:
【1】阙题:即缺题。“阙”通“缺”。因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
【2】道由白云尽:指山路在白云尽处,也即在尘境之外。道:道路。由:因为。
【3】春:春意,即诗中所说的花柳。
【4】闲门:指门前清净,环境清幽,俗客不至的门。
【5】深柳:即茂密的柳树。
【6】幽映:指“深柳”在阳光映照下的浓荫。
【7】每:每当。
作品赏析:
【评析】:
从诗的.语意看来,似乎是写友人在暮春山中隐居读书的生活。诗以“暮春”为主
题,白云春光,落花流水,柳色清浑,一片春光春色,清新自然,幽静多趣。全诗无
奇词丽句,只把所见所闻如实道来,娓娓动听,使人快乐无限。
--引自"超纯斋诗词"翻译、评析:刘建勋
【简析】:
这首诗原来应是有个题目的,后来不知怎样失落了。唐殷璠《河岳英灵集》在辑录这首诗的时候就没有题目,*只好给它安上“阙题”二字。
这首诗句句写景,画意诗情,佳句盈篇,可推为刘眘虚的代表作。诗描写深山中一座别墅及其幽美环境。一开头就写进入深山的情景。“道由白云尽”,是说通向别墅的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始的,可见这里地势相当高峻。这样开头,便已藏过前面爬山一大段文字,省掉了许多拖沓。同时,它暗示诗人已是走在通向别墅的路上,离别墅并不太远了。
“春与青溪长”,伴随山路有一道曲折的溪水,其时正当春暖花开,山路悠长,溪水也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溪水同其悠长。为什么春色也会“悠长”呢?因为沿着青溪一路走,一路上都看到繁花盛草,真是无尽春色源源而来。青溪行不尽,春色也就看不尽,似乎春色也是悠长的了。
三、四两句紧接上文,细写青溪和春色,透露了诗人自己的喜悦之情。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二句,要特别注意“至”字和“随”字。它们赋予落花以人的动作,又暗示诗人也正在行动之中,从中可以体味出诗人遥想青溪上游一片繁花似锦的神情。此时,水面上漂浮着花瓣,流水也散发出香气。芬芳的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诗人完全被青溪春色吸引住了。他悠然自适,丝毫没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感伤情调。他沿着青溪远远地走了一段路,还是不时地看到落花飘洒在青溪中,于是不期而然地感觉到流水也是香的了。
总括上面四句:开头是用粗略的笔墨写出山路和溪流,往下就用细笔来特写青溪,仿佛是把镜头里的景物从远处拉到眼前,让我们也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还可以闻到花香水香。
一路行走,一路观赏,别墅终于出现在眼前。抬头一看,“闲门向山路”。这里是没有多少人来打扰的,所以门也成了“闲门”。主人分明爱好观山,所以门又向山路而设。
进门一看,院子里种了许多柳树,长条飘拂,主人的读书堂就深藏在柳影之中。原来这位主人是在山中专心致志研究学问的。
写到这里,诗人从登山到进门的一路经历,都曲曲折折地描述下来了。但他不过把几件景物摄进镜头,并没有叙述经过,仅仅给你以几种不同的变化着的形象。
结末两句,诗人仍然只就别墅的光景来描写。“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这里的“每”作“虽然”讲。因为山深林密,所以虽然在白天里,也有一片清幽的光亮散落在衣裳上面。那环境的安谧,气候的舒适,真是专志读书的最好地方了。诗到这里,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思索余地,更增加了诗的韵味。
全诗都用景语织成,没有一句直接抒情,然而情韵盈然,意境幽美。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删稿)诗人巧妙地运用景语,不但写出风景,给风景抹上感*彩,而且又藏有人物,人物的行动、神态、感情、心理活动乃至身份、地位等等,给读者带来了直觉的美感和形象之外的趣味。因而这首诗余韵萦绕,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艺术魅力。
《阙题》古诗词
【原文】:
《阙题》
作者:刘脊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清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解】:
1、道由句:指山路在白云尽处,也即在尘境之外。
2、闲门句:门一开,便可见上山之路。
【韵译】:
山路被白云隔断在尘境之外,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远流长。
不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而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
闲静的荆门面对蜿蜒的山路,柳荫深处蕴藏着读书的斋堂。
每当太阳光穿过柳荫的幽境,清幽的.光辉便洒满我的衣裳。
【评析】:
从诗的语意看来,似乎是写友人在暮春山中隐居读书的生活。诗以“暮春”为主题,白云春光,落花流水,柳色清浑,一片春光春色,清新自然,幽静多趣。全诗无奇词丽句,只把所见所闻如实道来,娓娓动听,使人快乐无限。
古诗词诗眼题答题技巧例说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词诗眼题答题技巧例说,欢迎大家分享。
古人作诗喜设诗眼,善设诗眼。准确找出并分析诗眼是阅读古诗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什么是诗眼呢?简单地说,诗眼就是诗词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或一个词。详细地讲,诗眼就是诗词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和情趣性的能够统领全句、全联或全篇的字词,一般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诗眼有很多特性,准确把握和分析诗眼的艺术表达效果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鉴赏诗词。
一、诗眼能够集中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类用做诗眼的'词语一般都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比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中的“空”字,就直白地流露了诗人虽然有满腔的报国热忱却直到老仍报国无门的怅惘与悲愤,不仅读之令人扼腕,还准确深刻地点明了本诗的主旨——抒发了诗人的悲愤之情。
二、诗眼具有概括性、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与情趣性
这类用做诗眼的词语一般都是动词。比如,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就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春风和煦、百草丛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盎然之景,还在这盎然生机中展示了诗人当时奉诏回京的喜悦,更流露了作者经历罢相后虽被征召回朝却依然忧虑重重的情思,其所具有的高度的概括性与丰富的表现力的确让人称道。这大概也是王安石不厌其烦地易“十许字,始定为‘绿’”的原因吧!再如,宋祁《木兰花》“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中的“闹”,更是运用拟人手法将杏花怒放时生机勃勃的景象生动形象且极具情趣地展现在了我们眼前,并被王国维赞为“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三、诗眼能统领全句、全联、全阕甚至是全篇
白居易《长相思》的上阕是“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其中的“愁”字就是全阕的诗眼:读完前三句,根本不会觉得词句有什么奇特之处,无非就是写了两条河在流,而且还是流到了瓜洲的一个古渡头,但一读到“愁”字诗意就陡然发生变化,不仅山水含愁,而且万物齐悲,词人的哀愁一下子就弥漫于山水,充塞了天地,一个“愁”字便点燃了全片,产生了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值得注意的是,准确把握和分析诗眼的艺术表达效果,体味诗眼的艺术表现力,要遵循鉴赏诗歌的基本原则——“字不离句,句不离篇”。诗眼的最终指向是诗词的意境,鉴赏者应该从诗词的创作背景、诗词的结构、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诗词中的意象、诗词中的句式,以及诗词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等角度,去品味诗眼的作用。
在我国诗歌中,
诗人常常以“无题”为题作诗篇。
之所以用“无题“作题目,
是因为作者不便于或
不想直接用题目来显露诗歌的主旨。
无题诗有五言无题诗、七言无题诗等。
古代无题诗代表人物是李商隐。
今天,我们来读读李商隐
最著名的八首《无题》诗,
每一首都情意绵绵。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全诗以“别”字为通篇文眼,描写了一对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抒发了无比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
也有人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政治上失意和精神上的闷苦,具有浓郁的伤感色彩,极写凄怨之深、哀婉之痛。
《无题》
唐·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这首诗是写一位深锁幽闺的女子追求爱情而失望的痛苦,是一篇“刻意伤春”之作。
“相思”本是抽象的概念,诗人由香销成灰联想出“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奇句,化抽象为具象,用强烈对照的方式显示了美好事物之毁灭,使这首诗具有一种动人心弦的悲剧美。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是一首恋情诗。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间相遇、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
这首诗感情深挚缠绵,炼句设色,流丽圆美。诗人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以华艳词章反衬困顿失意情怀,营造出情采并茂、婉曲幽约的艺术境界。
《无题》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第一首是一首艳情诗。诗中写女主人思念远别的情郎,有好景不常在之恨。先从梦醒时情景写起,然后将梦中与梦后、实境与幻觉来柔合在一起,创造出疑梦疑真、亦梦亦真的艺术境界,最后才点明蓬山万重的阻隔之恨,与首句遥相呼应。
这样的艺术构思,曲折宕荡,有力地突出爱情阻隔的主题和梦幻式的心理氛围,使全诗充满迷离恍惚的情怀。
《无题》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
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
哪儿传来阵阵清亮的筝声,伴随着急骤的箫管?在樱花怒放的深巷,在垂杨轻拂的河岸。东邻的贫家中有位姑娘,年纪大了还嫁不出去,对着这当空的丽日,对着这暮春*。
溧阳公主刚刚十四岁,在这清明回暖的日子,与家人一起在园墙里赏玩。这位贫家姑娘回到家后一夜辗转无眠,只有梁间的燕子,听到她的长叹。
《无题》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流夜郎题葵叶古诗词
古诗原文
惭君能卫足,叹我远移根。
白日如分照,还归守故园。
译文翻译
你能卫足让我惭愧,感叹我被移根迁往远方。
*如能光顾,我定要返回我的家乡。
注释解释
⑴夜郎:今贵州省桐梓县一带。葵叶:葵,蔬类植物,不是向日葵,其叶可食,古人用以制作酸菜。
⑵卫足:古人以葵之嫩叶为菜,不待其老便掐食,而不伤其根,令葵再长嫩叶,所以称葵能“卫足”。《左传·成公十七年》:“仲尼曰:‘鲍庄子之知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杜预注:“葵倾叶向日,以蔽其根。”
⑶白日:比喻朝廷。
⑷故园:泛指故乡。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李白长流夜郎途中,即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诗人在流放途中见到葵叶,触景生惰,遂写下此诗。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五绝形式的咏物寓慨诗。前面两句,以对比出之:“惭君”写葵,“叹我”自谓,寓意相辅相成。作者为自己当时无力雪冤自保、终至被迫流放夜郎的艰险处境发出无可奈何的低吟。对葵叶的理解,有两种说法。一说是葵菜,一说是向日葵,两说都通。根据杜预注《左传》,以为葵指向日葵,“倾叶向日,以蔽其根”,此诗由“卫足”联想到“白日”,当时受到杜注影响。向日葵的叶子始终护卫着它的根,李白由此产生惭愧的心理,从而叹息自己却移根走他乡为异客。
后面两句,则是表明作者的希望。李白期待着白日能够分一点光来照耀他,使他能够返回故乡守护故园。李白由“葵”联想到“日”,盼望朝廷赦免他,这与《上崔相百忧章》“覆盆傥举,应照寒灰”两句寓意正同。只是在《上崔相百忧章》里,作者在希望得到昭雪的同时,多少还表达了愿为朝廷效力的`心意;而《流夜郎题葵叶》的最后两句,只是希望归隐故园,了此残生,情绪更加低沉了。不过后来他尽管遇赦了,一点点白日之光已经照到了他的身上,然而他仍然未能“还归守故园”。
李白“凡所著述,言多讽兴”(李阳冰《草堂集序》)。这一特点在此诗中表现很突出。由葵叶之“卫足”反衬自己之“移根”,愧叹自己的“无能”自解冤狱。又借“白日”的“分照”,比喻“皇恩浩荡”,盼望朝廷宽宥,放自己回故园和亲人团聚。
此诗纯用寻常语,词意*易浅*,不像李白长篇歌行那样,表现出睥睨一切的浪漫主义情调。通过浅言淡语挥斥幽愤,透露出作者深沉的思想感情:对朝廷给予自己不公正待遇的控诉,对故乡、亲人的怀念,十分感人地传达出诗人南流夜郎途中的真实思想情绪。
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及答案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提起古诗词,就自然而然的想起令人头大的古诗词赏析?古诗词鉴赏就是分析古诗词中所表现的形象、语言、技巧、内容以及思想感情。还记得古诗词鉴赏是怎样做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及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 (2014·河南淇县一中第4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春寒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于岳州(今湖南岳阳),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8.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5分)
9. 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征?(6分)
【答案】:8.“怯”字既描绘出漂泊异乡的诗人在春寒未尽时节,对料峭春寒难以忍受的畏惧。(2分)也写出了对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的担忧。(3分)
9.写出了海棠“不惜”损毁胭脂容色,不畏春寒独立于细雨之中的孤高绝俗的特点。(3分)体现了诗人在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勇于在这样艰难的世事中傲然挺立的性格特征。(3分)
2. (2014·江西吉安一中【上】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京口月夕书怀 旅夜书怀②
(南宋)林景熙① (唐)杜甫
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 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
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①作者老家在温州*阳,此诗是他转徙京口时的感怀之作,当作于宋亡之后。②这首诗是作者离开成都草堂后在渝州(今重庆)一带飘泊时所写。
(1)《京口月夕书怀》中的“凉”字堪称关键,全诗以山风、秋夜来写________之凉,以华发、异乡写_______之凉。(2分)
(2)请结合诗句分析《京口月夕书怀》和《旅夜书怀》两诗中作者情感的相似之处。(6分)
【答案】:(1)天气 心情(心境) (2分)
(2)情感相似之处有:(1)都抒发了异乡飘泊沦落的悲凄之情,林诗中感叹自己“异乡”飘泊,杜诗用“天地一沙鸥”自况,自伤飘零;(2)都抒发了自己年老孤独的伤感之情,林诗中感怀自己“百年”之身独对夜灯,杜诗中以“*野阔”“大江流”反衬自己一叶小舟的孤苦伶仃;(3)都抒发了时光流逝的悲哀之情,林诗中有“华发”“百年”的哀伤,杜诗中以江水的奔流令人感受到时光的迅速消逝;(4)都抒发国家残破、自己一事无成的郁闷之情,林诗写在宋亡后,“万事已华发”流露了事事不如意的悲伤,这也是借酒浇愁的原因,杜诗结合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流露了未能施展政治抱负的不*。(1点2分,3点即可,须结合诗句解说)
3. (2014·甘肃天水一中第3阶段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 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8.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5分)
9.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8.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袭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
9.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在秋夜的孤独之感。韦诗以风动竹、鸟惊栖、人独宿表现内心孤独;赵诗以惊鸟无宿暗寓诗旨,含蓄地道出诗人心境的孤独。
不同点:韦诗孤独中又有淡静。皎月悦目,风竹悦耳,恬静怡人。赵诗孤独中更显凄冷。冷月残烛,秋雨寒枝,凄冷袭人。(4分)
4. (2014·上海“十二校”联考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4-16题。(8分)
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注:花卿指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此诗大约是在花敬定的饮宴*上闻乐有感而作。花敬定因*定叛乱有功,居功自傲,经常大宴宾客,寻欢作乐,肆无忌惮,用天子音乐。
14.(2分)首句“丝管”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写出《琵琶行》里用类似手法描写音乐的句子。
15.(2分)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纷纷”本指事物多而乱的样子,这里用通感手法描摹音乐,形象描绘出弦管杂错而和谐的效果。
B.颔联中,“半入”写出音乐悠扬动听而空灵活脱的感觉。
C.该诗的弦外之音意味深长,既然“此曲只应天上有”,何故“锦城丝管日纷纷”呢?含蓄的讽刺尽在其中。
D.从体裁上看,本首诗是*体诗;从题材上看,本首诗是咏怀诗。
六年级古诗词测试题
一 补全诗句 (14)
1 接天莲叶无穷碧 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淡妆浓抹总相宜。
3 有花堪折只须折,________
4 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
6 两情若是长久时,________
7 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_____
二 选择(12)
1 《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是( )
(1)孟郊 (2)高适 (3)杜甫
2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桃”和“符”指的是( )
(1) 桃树 (2)鞭炮 (3) 对联
3 ( )是宋朝女词人,( )是她的作品。
(1)温庭筠 (2)杜秋娘 (3) 李清照
(4)《商山早行》 (5)《金缕衣》 (6)《一剪梅》
4 表示相隔千里却心心相知,好似就在身边的诗句是( )
(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3)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姑苏”指的是( )
(1)苏州 (2)杭州
三 学以致用(15)
1.遇到困难时我冥思苦想,终于找到了解决的办法,我高兴地说:“___________”
2.我们常常用__________来形容不怕困难而执著的人。
3.遇到不顺心的事,我对自己说________。这样安慰自己,心情会好很多。
4.当我处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时,就会想起________________这 句诗。
5.当我有了一点成绩时,妈妈常说___________以此告诉我: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四 、古诗文中“游”名胜(11)
(1)___瓜洲一水间,___只隔数重山。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___无故人。
(3)朝辞____彩去间,千里____一日还。
(4)即从____穿___,便下____向____。
(5)故人西辞_____,烟花三月下_____。
(6)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_______。
五、默写描写风霜雨雪的古诗各一句,并注明作者和题目(16)
风:________________诗人:_____题目_____
霜:________________诗人:_____题目_____
雨:________________诗人:_____题目_____
雪:________________诗人:_____题目_____
六、按要求默写古诗(5+15)
1.一首描写儿童玩耍的诗
_______________
2.写三国人物周瑜的词。
_______________
七、人们常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赞美黄河的雄伟气势。你能借用古人的诗句来赞美下面的.事物吗?6分
(1)柳树:_______________
(2)小草:_______________
(3)春雨:_______________
解佩令·自题词集古诗词鉴赏
古诗原文
十年磨剑,五陵结客,把*生、涕泪都飘尽。老去填词,一半是、空中传恨。几曾围、燕钗蝉鬓。
不师秦七,不师黄九,倚新声、玉田差*。落拓江湖,且分付、歌筵红粉。料封侯、白头无分。
译文翻译
十年磨砺宝剑,在豪杰聚集地区结交宾客,把*生的眼泪都飘落干尽。年华老去填写歌词,有一半是在虚空中传递愁恨。身边几时曾经围绕着头戴玉燕钗、鬓式如蝉翼的美人?
不学*秦观词的婉约,不学*黄庭坚词的奇崛,依照新的声调填词和张炎所作风格大致相*。漫游江湖,放浪不羁,姑且吩咐筵*上红粉歌女演唱遣兴。料想自己直到头发全白,也没有封侯的缘分。
注释解释
解佩令:词牌名。始见北宋晏几道《小山乐府》。双调六十六字,上下片各五仄韵。亦有少叶二至三韵者。
词集:指朱彝尊的词集《江湖载酒集》,凡三卷,编成于康熙十一年(1672年)。
十年磨剑:比喻多年刻苦磨练。
五陵:指西汉五个皇帝陵墓,即高帝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陵,均在今陕西咸阳市附*,渭水北岸。汉元帝以前,每立陵墓,辄迁徙四方豪富及外戚在此附*居住,令其供奉园陵。后因以五陵代指豪门大族。
结客:结交宾客,多指结交豪侠之士。
空中传恨:比喻虚浮的言情之作。
燕钗蝉鬓(bìn):代指女子。燕钗:一种燕形的.钗;蝉鬓:古代妇女发式的一种。
秦七:北宋词人秦观,排行第七。
黄九:北宋词人黄庭坚,排行第九。
倚新声:按新谱填词。
玉田差*:谓词人所填词接*张玉田。或谓自己博采众长,达于新境,回视张炎,似与己差*。玉田:南宋词人张炎的号。
落拓:放浪不羁。
江湖:泛指四方各地。
歌筵(yán):有歌伎唱曲劝酒的筵*。
红粉:胭脂和铅粉,女子化妆品。
创作背景
词人少壮时曾与爱国志士结交,从事抗清复明斗争,后来事败出亡,飘零四方。于是词人将这时期所作的部分词篇编成《江湖载酒集》,并题了这首词。
诗文赏析
上片抒发壮志难酬,抛却浮名、填词传恨的苦衷。词的开端:“十年磨剑,五陵结客,把*生、涕泪都飘尽。”这是说,词人的性格,本来是豪爽刚毅的,与豪侠结友,佩剑自随,想建立一番事业,但事与愿违,处处碰壁,洒尽涕泪而已。接着写“老去填词,一半是空中传恨。几曾围、燕钗蝉鬓。”在其词集中,虽有一些艳词,不过是空中传恨而已,并不曾在青楼歌馆,留连声色。但强调其空中恨的词只有“一半”,而另“一半”也许并非空中传恨,所以用词甚妙。
下片揭示其词学宗旨和落拓失意的情怀。换头写“不师秦七,不师黄九,倚新声、玉田差*。”词人认为秦少游之词,偏于柔婉;黄山谷之词,偏于奇崛。他对张玉田崇尚清空,乃奉为圭臬,认为己词之风格,与玉田接*。接着写“落拓江湖,且分付、歌筵红粉。料封侯、白头无分。”这几句是照应开头,壮志未酬,垂暮之年,封侯无分,只好“老去填词”,落拓江湖而已。这与辛弃疾“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捏英雄泪”之句,用意相同。英雄失志的悲哀与无可奈何的愁绪,跃然纸上。这种结语,又与开端互相映照,显得结构谨严。
这首词以自述式的描写,活画出一个失意丈夫形象,他因大志难酬而调怅唏嘘,只好舞弄文墨,借填词来写其怅恨,以声色来消其心中块垒。词人意兴颓丧,且又笔致冷隽,使全词笼罩着一片灰暗凄切的消极情调。然柔中有骨,字行间仍使人感受到作为一个词人的主人公不懈努力的精神。壮志既不成,干脆愤而填词,以遣情怀,这正是词中所着力表现的题旨。这首词尽管用典良多,却给读者以自然浑成感,毫无琐屑堆砌之病。
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技巧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技巧,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词鉴赏题是中考语文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纵观历年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这类题目一般文字浅易,学生对考点也比较熟悉,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
一、品味炼字类
[题目形式]
(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
(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问题:首句中的“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析:“断”字面上是“断绝、隔绝”的意思,结合“音书”一词,可以理解为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含义,再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故答案应为:写出了
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二、名句赏析类
[题目形式]
(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
(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
解析:这两句诗之所以被*传诵,是因为它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向人们揭示了深刻的哲理。
首先应明确景物的特点,可理解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的树木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然后说出这句诗所蕴含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技巧有哪些
1、鉴赏高中古诗作品里的形象诗中的主人公形象、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2、鉴赏古诗的语言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等。
3、鉴赏高中诗歌作品的各类表达技巧
①修辞:如,比喻、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对比、反语、反复等。
②表现手法:如,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渲染、象征、用典、赋比兴等。
4、评价高中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或观点态度:评价是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或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简评。简析诗歌的思想意义、人生意义以及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等。
诗歌鉴赏的七种题型及答题模板
第一种是分析意象、意境型答题模板
古诗词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诗歌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古诗词的拟题
古诗词的题目自拟
古诗词的拟物句
古诗词中拟人拟物的典例
关于拟物的古诗词
含拟人的古诗词
古诗词的拟手法
有拟人句的古诗词
拟声词的古诗词
拟物的古诗词例子
拟物在古诗词中的运用
古诗词中的虚拟句
古诗词拟人的诗句
描写拟人的古诗词
关于拟人句的古诗词
古诗词三首的拟人句
潼关拟人的古诗词
带有拟声词的古诗词
有虚拟数量的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风的拟人句
古诗词中的拟人化
虚拟现实的古诗词
用拟人的手法写的古诗词
古诗词中比拟的应用
桃子的拟人句古诗词
用拟人手法的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拟人句有那些
以鼠为题的古诗词
含有拟人的古诗词整首
使用比喻拟人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