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刘方*的古诗

关于唐代诗人刘方*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唐代诗人刘方*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唐代诗人刘方*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唐代诗人刘方*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04) 语录(8) 说说(17) 名言(5) 诗词(1k+) 祝福(8) 心语(203)

  • 刘方*是哪个朝代

  • 语文
  • 刘方*是哪个朝代

      刘方*是当时震惊一时的美男子,史书未曾详细记载其容貌,但野史与部分正史里稍有提及他的美貌。 诗人刘方*属于哪一个朝代你知道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刘方*是哪个朝代,欢迎参考阅读!

      问:刘方*是哪个朝代?

      答:刘方*属于唐玄宗天宝年间

      个人简介

      刘方*(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唐玄宗天宝年间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生*事迹不详。邢襄公政会之后,天宝时名士,却不乐仕进,寄情山水、书画,诗亦有名,擅长绝句。诗风清新自然,常能以看似淡淡的几笔铺陈勾勒出情深意切的场景,手法甚是高妙。代表作有《采莲曲》、《望夫石》、《京兆眉》、《月夜》、《寄严八判官》、《代宛转歌二首》、《乌栖曲二首》、《春怨》、《梅花落》、《秋夜泛舟》等,其中以《采莲曲》、《月夜》和《春怨》为最著名。《采莲曲》写一窈窕女子(“楚腰”代指“细腰苗条”之意,因古有“楚王好细腰”的典故)唱着荆歌,在“落日晴江里”采莲,问她何以如此熟练,答是“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原来是十五岁开始就乘潮采莲了),写得十分形象生动,清新活泼。《望夫石》吟咏“佳人(望夫)成古石”的.感人故事,写那石头上“犹有春山杏,枝枝似薄妆”(石上生长的春日红杏象是佳人施于面上的淡红“薄妆”),构思极为精巧,富有意趣。诗一卷(全唐诗上卷第二百五十一)。

      传闻

      刘方*是当时震惊一时的美男子,史书未曾详细记载其容貌,但是野史里与一些正史里稍有提及他的美貌。因此2013的一些动漫产业也常以刘方*为原型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形象,真可谓是才华横溢,才貌双全。

      家庭

      其诗清新亮丽,风格鲜明,是因为他早期的生活十分幸福。他有一妻三子,长子刘眉,次子刘含,老幺刘霜,他们在文学上都颇有造诣。令人惋惜的他们的诗都已失传,以至后人无法瞻仰其才华。

      其妻许氏,也是出生于书香门第,虽在当时女子里才华横溢,但是丑闻连连,曾与寺里僧人有丑闻,刘方*离家四处游玩,不问家里情况。以至于许氏愈加放肆,最后在偷会情人时跌在雪地里死去了。(选自《古今野史杂谈》)

      个人作品

      采莲曲:

      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望夫石:

      佳人成古石,藓驳覆花黄。

      犹有春山杏,枝枝似薄妆。

      京兆眉:

      新作蛾眉样,谁将月里同?

      有来凡几日,相效满城中。

      寄严八判官:

      洛阳新月动秋砧,瀚海沙场天半阴。

      出塞能全仲叔策,安亲更切老莱心。

      汉家宫里风云晓,羌笛声中雨雪深。

      怀袖未传三岁字,相思空作陇头吟。

      代宛转歌二首:

      星参差,明月二八灯五枝。

      黄鹤瑶琴将别去,芙蓉羽帐惜空垂。

      歌宛转,宛转恨无穷。

      愿为潮与浪,俱起碧流中。

      晓将*,黄姑织女银河尽。

      九华锦衾无复情,千金宝镜谁能引。

      歌宛转,宛转伤别离。

      愿作杨与柳,同向玉窗垂。

    [阅读全文]...

2021-12-09 13:39:25
  • 《月夜》刘方*唐诗鉴赏

  • 月夜,唐诗
  • 《月夜》刘方*唐诗鉴赏

      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月夜》刘方*唐诗鉴赏,一起来看看吧。

      月夜

      刘方*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诗鉴赏

      《月夜》又题《夜月》,写的是诗人刘方*在一个初春之夜的感受,堪称一幅美好恬静的春夜图。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这开篇二句,是从视觉角度描写初春的月夜之美,而两句的着眼点又各自不同。首句为*景,是从空间的下方落笔,写出早春夜深时分皓月普照的景色。夜深人静,皓月西斜,将如水的清辉洒向大地,照到了地上人家的半边庭院。一个“半”字,用得精确传神,使画面明暗相间,错落有致。次句则写的是远景,是从宇宙空间的上端摹景的。在这迷人的夜晚,天空月朗星稀,只有北斗、南斗等晶莹璀璨的星辰在夜空中与明月交辉,令人感到宇庙广袤,视野开阔。这一句是写景,同时也透露出月斜星横,夜阑更深时诗人难寐的信息,为下文作了铺垫。

      三、四句“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是用倒叙手法从心灵和听觉感受的侧面描写春夜的静谧风光。夜深更阑,诗人却毫无睡意,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只知道—— 惊蛰后的虫声突然在庭院的墙根下鸣起,奏响这一年的第一首春曲,将春的信息带到人间,使诗人蓦地因季节物候的变迁而惊心。在这春夜里,对春意有特殊敏感的小虫,成了报春的使者,从而使人感到“虫声”的可亲,可爱,悦耳,动听,而无声无形的“春气”也在“虫声”鸣唱中变得可触,可感,牵人情愫!“偏知”二字说明诗人*素对自然界物候变化不注意,只有今夜才感觉颇深的典型感受。

      “新透”二字显示了虫声的巨大魅力,状出了“春气”不可阻御的`伟力,将融融春意、盎然生机,一下子融“透”到读者心中。

      这首诗,景中仍然深寓着诗人深沉的情思。特别是后两句,诗人见月色难寐,闻虫声更是辗转反侧,正所谓“春色恼人眠不得”,“偏知”二字也向我们提供了一些的信息—— 不知,还罢;一知,就深深拨动了诗人的心弦。至于这“情”的内涵,可能是诗人怀人伤春的恋情,也可能是感世伤时的积郁;可能是思念故乡的乡愁,也可能是感叹时光飞逝。这些都无确指,写得极其含蕴,而其惆怅的情绪,却溢于言表。

      这首诗在造境方面,清丽淡雅,静中有动,以动显静,意韵流长。

      《月夜 / 夜月》

      唐代:刘方*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月夜 / 夜月》译文

      夜色深沉,月光斜照半边庭院,北斗星横在天上,南斗星也已西斜。

      今夜出乎意料的感觉到了初春暖意,还听得春虫叫声穿透绿色窗纱。

      《月夜 / 夜月》注释

      更深:古时计算时间,一夜分成五更。更深,夜深了。

      月色半人家: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暗里。

      北斗: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

      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

      南斗:有星六颗。在北斗星以南,形似斗,故称“南斗”。

      偏知:才知,表示出乎意料。

      新:初。新透:第一次透过。

      《月夜 / 夜月》鉴赏

      唐诗中,以春和月为题的不少。或咏春景而感怀,或望明月而生情思。此诗写春,不唯不从柳绿桃红之类的事物着笔,反借夜幕将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点的事物遮掩起来,写月,也不细描其光影,不感叹其圆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这样,夜色不至太浓,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种蒙胧而和谐的旋律。

      此诗首揭“更深”二字,为以下景色的描绘确定了基调,也给全诗笼罩一种特殊氛围。“月色半人家”是“更深”二字的具体化,接下的一句“北斗阑干南斗斜”,是“更深”于夜空的征象,两句一起造成春夜的静穆,意境深邃。月光半照,是因为月轮西斜,诗以星斗阑干为映衬,这就构成两句之间的内在关联。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正是诗人全身心地去体察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从虫介之微而知寒暖之候,说明诗人有着深厚的乡村生活的根柢。因此。这两句非一般人所能道。没有长期乡村生活经验的人固然说不出;便是生活在乡村,也并非人人都说得出来。今夜虫鸣,究竟是第一回还是第几回,谁去注意它,这须得有心人,还应该有一颗诗心。一个“新”字,饱含对乡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说清新,又有欣悦之意。

      “春气暖”自“今夜”始,表明对节候变化十分敏感,“偏知”一语洋溢着自得之情。写隔窗听到虫声,用“透”。给人以生机勃发的力度感。窗纱的绿色,夜晚是看不出的。这绿意来自诗人内心的盎然春意。至此,我们就可以明白:诗人之所以不描写作为春天表征的鲜明的外在景观。而是借助深夜景色气氛来烘托诗的意境,就是因为这诗得之于诗人的内心。

      诗人是以一颗纯净的心灵体察自然界的细微变化的。诗的前二句写景物,不着一丝春的色彩.却暗中关合春意,颇具蕴藉之致。第三句的“春气暖”。结句的“虫声”,“绿窗纱”互为映发。于是春意俱足。但这声与色,仍从“意”(感觉)中来。诗人并非唯从“虫声”才知道春气已暖,“春气暖”是诗人对“今夜”的细微感觉,而“虫声”只是与其感觉冥合的一个物候。因此,诗的意蕴是深厚的。构思的新颖别致,决定于感受的独特。唐代田园诗成为一个重要流派,也不乏名家。然而。能仿佛陶诗一二者并不多见。象本诗这样深得陶体真趣的。就更为寥寥。至于说本诗有无隐微之情的寄托,于字面无证,不好去穿凿。

      《月夜 / 夜月》作者介绍

      刘方*(758年前后在世),唐朝河南洛阳人。匈奴族。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又欲从军 ,均未如意,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与皇甫冉、元德秀、李颀、严武为诗友,为薪颖士赏识。工诗,善画山水。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其《月夜》 、《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作。

    [阅读全文]...

2022-02-20 06:57:58
  • 刘方*月夜赏析(月夜唐刘方*古诗意思)

  • 月夜
  • 月 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乃唐开元、天宝时人,隐居颍阳太谷,高尚不仕。《唐才子传》称他“神意淡泊,善画山水”,“工诗,多悠远之思;陶写性灵,默会风雅。故能脱略世故,超然物外”。

    古人写月夜,多属秋天,而此诗所写则是早春的月夜,这就别出心裁,不与别人相类。

    “更深月色半人家”,是说夜深人静,月轮悄然西移,庭院一半明亮一半阴影。在熄灯深眠的农村夜晚,这种景致是十分幽寂迷人的。

    “北斗阑干南斗斜”,是春天夜空的征象,囿于时代所限,古时的夜晚没有灯光污染,星空就显得特别惹眼,因此,古人对星空十分敏感,每月星空皆不同,古人一一烂熟于心,北斗、南斗相互辉映,正是正月星空的特征。

    这两句合在一起,就造成早春夜晚的静穆悠远,让人想到“夜静春山空”的深邃意境。

    “今夜偏知春气暖”,“偏”字写出作者的感情倾向是多么强烈,那就是:毫无疑问,春天的脚步已经来临!作者之所以觉得有几分暖意(更是心中的暖意),是因为他听到了久违的虫声,真乃“一虫知春”也。

    “虫声新透绿窗纱”,一“新”字表明,气温转暖,有些昆虫已经出土了。着一“透” 字,写出早春刚出土的虫声之“脆”之“清”,同时也写出虫声之单之少,因为毕竟是早春而且是比较冷的夜晚,出土的虫子少之又少。着一“绿”字,特有诗意,境界全出。“窗纱的绿色,夜晚是看不出的。这绿意来自作者内心的盎然春意。”(刘学锴)绿色,是属于春天和生命的颜色,使人想到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名句。

    更妙的是,这句诗写出了一种发展态势,即花香鸟语、生机勃勃的美好春光不久就要来临了,这给人多么美好的憧憬!与此类似的诗句还有“草色遥看*却无”“乱花渐欲迷人眼”,它们都写出了一种发展态势,给人以美好的希望和向上的力量。

    季节上的春天是短暂的,人生的青春年华也是一去不复返。但艺术的生命是永恒的,艺术中的“春天”会随时陪伴她的青睐者。不管是炎炎夏日还是凛凛寒冬,每天打开几页书沉浸其中,人生的“春天”就会永驻!

    [阅读全文]...

2022-01-11 04:35:47
  • 月夜古诗刘方*赏析(月夜古诗有怎么样的感情)

  • 月夜,感情
  • 唐.刘方*《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注释】

    ①更深:古时计算时间,一夜分成五更。更深,夜深了。

    ②月色半人家: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暗里。

    ③北斗: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

    ④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

    ⑤南斗:有星六颗。在北斗星以南,形似斗,故称“南斗”。

    ⑥偏知:才知,表示出乎意料。

    ⑦新:初。新透:第一次透过。

    【翻译】

    朦胧的月色映照着千家万户,寂静的庭院一半沉浸在如水的月光中,一半则笼罩在暗夜的黑

    影中;抬头仰望,天宇寥廓,月色空明,星斗阑干。

    尽管夜寒料峭,敏感的虫儿却首先感到在夜气中散发着的春的信息,从而情不自禁地鸣叫起来

    。这叫声透过绿色的薄薄窗纱传入诗人的耳朵

    【作品简介】

    《月夜》是唐代诗人刘方*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记叙作者对初春月夜气候转暖的独特感受。诗的前二句写景,记叙星月西斜,夜深人静

    。诗的后二句记所闻、所感,因虫声透过窗纱传来,感到已到春暖时节。诗中描绘了一种优美

    宁静而富有生机的境界,令人感到物候在变化,又是静美的。

    【创作背景】

    唐诗中,以春和月为题的不少。或咏春景而感怀,或望明月而生情思。此诗写春,不唯不从柳

    绿桃红之类的事物着笔,反借夜幕将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点的事物遮掩起来,写月,也不

    细描其光影,不感叹其圆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这样,夜色不至太浓,月色也不

    至太明,造成一种蒙胧而和谐的旋律。

    唐代田园诗成为一个重要流派,也不乏名家。然而。能仿佛陶诗一二者并不多见。象本诗这样

    深得陶体真趣的。就更为寥寥。

    【作者简介】

    刘方*(生卒年不详),河南洛阳人。唐天宝年间诗人,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未考取,从此

    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身未仕。与皇甫冉为诗友,为萧颖士赏识。工诗,善画山水。其诗多

    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

    于景,意蕴无穷。其《月夜》《春怨》《采莲曲》等都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作。

    [阅读全文]...

2022-03-25 16:35:47
  • 刘方*:春怨

  •   《春怨》

      作者:刘方*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注释:

      1、金屋:原指汉武帝少时欲金屋藏阿娇事。这里指妃嫔所住的华丽宫室。

      译文:

      纱窗外的阳光淡去,

      黄昏渐渐降临;

      锁闭华屋,

      无人看见我悲哀的泪痕。

      庭院空旷寂寞,

      春天景色行将逝尽;

      梨花飘落满地,

      无情无绪把门关紧。

      赏析:

      这首宫怨诗,意在写宫人色衰失宠而生怨思的。起句写时间:黄昏,渲染凄凉气氛;二句写人物:宫人,幽闭金屋伤心落泪;三句写环境:满庭空寂,春色迟暮,衬托衰落难堪;四句写心情:以落花映心境,凄凄惨惨戚戚。重叠渲染,反复勾勒,深曲委婉,味中有味。

    [阅读全文]...

2022-05-17 11:29:34
  • 刘方*春怨赏析

  • 《春怨》作者:刘方*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注解】

      1、金屋:原指汉武帝少时欲金屋藏阿娇事。这里指妃嫔所住的华丽宫室。

      【韵译】

      纱窗外的阳光淡去,黄昏渐渐降临;锁闭华屋,无人看见我悲哀的泪痕。

      庭院空旷寂寞,春天景色行将逝尽;梨花飘落满地,无情无绪把门关紧。

      【评析】

      这是一首宫怨诗。点破主题的是诗的第二句“金屋无人见泪痕”。句中的“金屋”,用汉武帝幼小时愿以金屋藏阿娇(陈皇后小名)的典故,表明所写之地是与人世隔绝的深宫,所写之人是幽闭在宫内的少女。下面“无人见泪痕”五字,可能有两重含意:一是其人因孤处一室、无人作伴而不禁下泪;二是其人身在极端孤寂的环境之中,纵然落泪也无人得见,无人同情。这正是宫人命运之最可悲处。句中的“泪痕”两字,也大可玩味。泪而留痕,可见其垂泪已有多时。这里,总共只用了七个字,就把诗中人的身份、处境和怨情都写出了。这一句是全诗的中心句,其他三句则都是环绕这一句、烘托这一句的。

      起句“纱窗日落渐黄昏”,是使无人的“金屋”显得更加凄凉。屋内环顾无人,固然已经很凄凉,但在阳光照射下,也许还可以减少几分凄凉。现在,屋内的光线随着纱窗日落、黄昏降临而越来越昏暗,如李清照《声声慢》词中所说,“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其凄凉况味就更可想而知了。唐诗三百首

      第三句“寂寞空庭春欲晚”,是为无人的“金屋”增添孤寂的感觉。屋内无人,固然使人感到孤寂,假如屋外人声喧闹,春色浓艳,呈现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或者也可以减少几分孤寂。现在,院中竟也寂无一人,而又是花事已了的晚春时节,正如欧阳修《蝶恋花》词所说的“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也如李雯《虞美人》词所说的“生怕落花时候*黄昏”,这就使“金屋”中人更感到孤寂难堪了。

      末句“梨花满地不开门”,它既直承上句,是“春欲晚”的补充和引伸;也遥应第二句,对诗中之人起陪衬作用。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绪论》中指出“诗文俱有主宾”,要“立一主以待宾”。这首诗中所立之主是第二句所写之人,所待之宾就是这句所写之花。这里,以宾陪主,使人泣与花落两相衬映。李清照《声声慢》词中以“满地黄花堆积”,来陪衬“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词中人,所采用的手法与这首诗是相同的。

    [阅读全文]...

2022-01-09 15:22:26
  • 唐代中秋节的古诗

  • 中秋节
  • 唐代中秋节的古诗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具有精炼、集中,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的.特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提供的.有关中秋节的古诗,欢迎阅读与借鉴。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八月十五夜月》

      【唐】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秋宵月下有怀》

      【唐】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阅读全文]...

2022-07-14 00:48:35
  • 唐代诗人的古诗大全

  • 诗人
  • 唐代诗人的古诗大全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唐代诗人的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唐代诗人的雅号

      唐代诗人的雅号

      诗杰——王勃 诗圣——杜甫 诗魔——白居易 诗狂——贺知章 七绝圣手——王昌龄

      诗骨——陈子昂诗佛——王维 诗仙——李白 诗囚——孟郊·贾岛 诗豪——刘禹锡 诗鬼——李贺诗瓢——唐球 陆放翁——陆游 情歌圣手——李商隐 边塞诗人——高适 岑参

      唐代著名诗人+名句

      唐代著名诗人

      初唐时期 (618年--712年)

      盛唐时期 (612年--7762年)

      中唐时期(762年--827年)

      晚唐时期(827年--859年)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王勃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甫之任蜀川》

      陈子昂的边塞诗

      盛唐中最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 岑参以写边塞诗见长,高适的诗歌较能反映民间的疾苦。

      真正能代表盛唐诗坛的大诗人当推“诗仙”李白 和“诗圣”杜甫。他们的诗歌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和杜甫合称“李杜”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作者:王之涣 (唐代)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和李白合称“李杜”。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王维: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画家,外号“诗佛”。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孟浩然,字浩然,盛唐著名诗人。孟浩然的诗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作者:孟浩然 (唐代)

    [阅读全文]...

2022-04-16 15:01:57
  • 描写唐代的古诗的诗句

  •   1.逢雪宿芙蓉山

      年代: 唐 作者: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江雪

      年代: 唐 作者: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塞下曲六首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年代: 唐 作者: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对雪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阅读全文]...

2022-04-10 06:13:15
  • 游子吟 唐代古诗

  • 游子吟 唐代古诗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古体诗。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游子吟唐代古诗的信息,我们来看看下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赏析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 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 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 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 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 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诗人简介

      孟郊(751年-815年),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汝州(今属河南汝州),唐代著名诗人,少年时期隐居嵩山。

      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乃偕妻往赴,行至阌乡县(今河南灵宝),暴疾而卒,葬洛阳东。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孟郊仕历简单,清寒终身,为人耿介倔强,死后曾由郑余庆买棺殓葬。故诗也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孟郊现存诗歌574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人物生*

      早年生活

      唐天宝十年(751年),孟郊生于湖州武康,父亲孟庭玢是一名小吏,任昆山县尉,家中清贫,孟郊从小生性孤僻,很少与人往来。青年时代隐居于河南嵩山,但关于这段经历的起讫时间与具体情况,已不可考。

      自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至贞元六年(790年),即孟郊三十岁至四十岁这段期间,他在河南目睹过当时的`藩镇之变,在信州上饶为陆羽新开的山舍题过诗,后来又在苏州与诗人韦应物唱酬。由中原而江南,行踪不定,却是除去写诗以外,并没有其他什么事业可以记述。

      中年及第

      贞元七年(791年),孟郊四十一岁,才在故乡湖州举乡贡进士,于是往京应进士试。

      贞元八年(792年),下第。可能就是在这次应试期间,他结识了李观与韩愈。《旧唐书》本传说孟郊“性孤僻寡合,韩愈见以为忘形之”;两人的性格都异乎流俗,是他们订交的基石。孟郊固然比韩愈年长十七,写诗笔力也足与韩为敌,但他命运坎坷,仕途多蹇(jiǎn),所以反倒是他因为得到韩愈的表扬推崇,才诗名大振,成为韩愈这一诗派的名士。贞元九年,孟郊应进士试,再下第。

      贞元十二年(796年),孟郊四十六岁,奉母命第三次来应试,才得进士登第,随即东归,告慰母亲。贞元十三年,寄寓汴州。贞元十五年,在苏州与友人李翱相遇,嗣后又历游越中山水。

      贞元十六年(800年),孟郊为溧阳尉。元和初,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

      贞元十七年(801年),孟郊五十一岁,又奉母命至洛阳应铨选,选为溧阳(在今江苏省)县尉。贞元十八年赴任,韩愈作《送孟东野序》说:“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去做县尉是与他的愿望很相违背的,因而也就不可能尽到一个县尉的职责。溧阳城外不远有个地方叫投金濑(lài),又有故*陵城,林薄蒙翳(yì),下有积水,孟郊往往去游,坐于水旁,徘徊赋诗,以致曹务多废。于是县令报告上级,另外请个人来代他做县尉的事,同时把他薪俸的一半分给那人,因此孟郊穷困至极。

      贞元二十年(804年),孟郊辞去溧阳尉一职。

    [阅读全文]...

2022-05-28 12:01:42
唐代诗人刘方*的古诗 - 句子
唐代诗人刘方*的古诗 - 语录
唐代诗人刘方*的古诗 - 说说
唐代诗人刘方*的古诗 - 名言
唐代诗人刘方*的古诗 - 诗词
唐代诗人刘方*的古诗 - 祝福
唐代诗人刘方*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