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蚕妇的微课

关于古诗蚕妇的微课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蚕妇的微课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蚕妇的微课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蚕妇的微课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 语录(6k+) 说说(21k+) 名言(551) 诗词(89) 祝福(56k+) 心语(6k+)

  • 古诗蚕妇张俞带拼音

  • 古诗蚕妇张俞带拼音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蚕妇张俞带拼音,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cán fù

      蚕 妇

      sònɡ zhānɡ yú

      [宋] 张 俞

      zuó rì rù chénɡ shì

      昨 日 入 城 市,

      ɡuī lái lèi mǎn jīn

      归 来 泪 满 巾。

      biàn shēn luó qǐ zhě

      遍 身 罗 绮 者,

      bú shì yǎnɡ cán rén

      不 是 养 蚕 人。

      【作者简介】

      张俞:宋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少愚。益州郫县(今天的四川省郫县)人。晚年隐居在四川的青城山,自号白云先生。著作有《白云集》。

      【注解】

      蚕妇:养蚕的妇女。蚕,一种昆虫,吐出的丝是重要的纺织原料,主要用来纺织绸缎。

      市:做买卖,买卖货物。这里是指卖出蚕丝。

      巾:手巾或者其他的用来擦抹的小块布。

      遍身:全身上下。

      罗绮:丝织品的统称。罗,素淡颜色或者质地较稀的丝织品。绮,有花纹或者图案的丝织品。在诗中,指丝绸做的衣服。

      【诗意】

      一个住在乡下的、以养蚕为生的妇女,昨天到城市里去赶集并且出售蚕丝。回来的时候,她却是泪流不断,伤心的泪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湿了。因为她在都市中看到,全身上下穿着美丽的丝绸衣服的人,根本就不是像她这样辛苦劳动的养蚕人!

      【赏析】

      《蚕妇》写在北宋时期,充满了对当时社会的讽刺和批判。当时的封建朝廷,在自己浪费无度的同时,又对外敌妥协,更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人民生活痛苦难言。诗人就在这一大背景下,描写了一位整日辛苦劳作,不经常进城,一直在贫穷的乡下以养蚕卖丝为生的普通妇女的遭遇。整篇诗就好像是在讲故事:妇人昨天进城里去卖丝,回来的时候却是痛哭流泪。因为她看到,城里身穿丝绸服装的'人,都是有权有势的富人。像她一样的劳动人民,即使养一辈子蚕,也是没有能力穿上“罗绮”的……这首诗揭露统治者不劳而获的不合理现实,极有说服力。全诗没有任何一字的评论,也没有使用什么高深的联想,但是读者从字里行间,可以轻易地感受到诗歌的实际寓意,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古诗充分表现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阅读全文]...

2022-03-11 00:43:55
  • 诗名含有蚕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蚕字的诗词

  • 和孙端叟蚕首十五首·蚕槌

    梅尧臣〔宋代〕

    三月将扫蚕,蚕妾具其器。丘植先{左扌右得去彳}括,辟室亦涂塈。众材疏以成,多薄所得寄。拾老归簇时,应无惭弃置。

    和孙端叟蚕首十五首·蚕簇

    梅尧臣〔宋代〕

    冰蚕三眠休,作茧当具簇。汉北取蓬蒿,江南藉茅竹。蒿疏无郁浥,竹净亦森束。竞畏风雨寒,露置未如屋。

    和孙端叟蚕首十五首·蚕女

    梅尧臣〔宋代〕

    自从蚕蚁生,日日忧蚕冷。草室常自温,云髻未暇整。但采原上桑,不顾门前杏。辛苦得丝多,输官官莫省。

    和孙端叟蚕首十五首其十一蚕薄

    梅尧臣〔宋代〕

    河上纬萧人,女归又织苇。相与为蚕曲,还殊作筠篚。入用此何多,往售获能几。愿丰天下衣,不叹贫服卉。

    *后亲蚕图成命弆藏蚕馆并志以诗

    弘历〔清代〕

    农桑并重以身先,创举崇祠荐吉蠲。秋叶哀蝉惊一旦,春风浴茧罢三年。

    宛看盆手成新卷,益觉椎心忆旧弦。柘馆萧条液池上,分明过眼阅云烟。

    蚕妇

    张俞〔宋代〕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蚕妇

    杜荀鹤〔唐代〕

    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

    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

    蚕妇

    来鹄〔唐代〕

    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

    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

    蚕妇吟

    谢枋得〔宋代〕

    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

    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咏蚕

    蒋贻恭〔五代〕

    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缫丝恨更长。

    著处不知来处苦,但贪衣上绣鸳鸯。

    [阅读全文]...

2021-11-27 04:04:19
  • 含有蚕字的古诗词 带蚕字的诗词名句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翁卷《乡村四月》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张俞《蚕妇》

    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杜荀鹤《蚕妇》

    梅子青,梅子黄,菜肥麦熟养蚕忙。——祝允明《首夏山中行吟》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张俞《蚕妇》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王建《雨过山村》

    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辛弃疾《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佚名《作蚕丝》

    辛勤好似蚕成茧,茧老成丝蚕命休。——《醒世恒言·卷三十五》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试》

    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谢枋得《蚕妇吟》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贯休《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

    蚕无夏织桑充寨,田废春耕犊劳军。——杜荀鹤《题所居村舍》

    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谢枋得《蚕妇吟》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乐府诗集《陌上桑》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王维《渭川田家》

    金蚕无吐丝之实,瓦鸡乏司晨之用——《金楼子·卷四·终制篇》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绮罗之辈,非养蚕之人。——《幼学琼林·卷二·衣服》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李白《蜀道难》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李白《送友人入蜀》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李白《子夜吴歌·春歌》

    桃花落后蚕齐浴,竹笋抽时燕便来。——朱彝尊《鸳鸯湖棹歌·一百首选二》

    蚕茧蛛丝,蚁封蚓结,儿女子之经营。——《格言联璧·持躬类》

    从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树养吴蚕。——刘克庄《戊辰即事》

    绛蜡等闲陪泪,吴蚕到了缠绵。——晏几道《破阵子·柳下笙歌庭院》

    织妇何太忙,蚕经三卧行欲老。——元稹《织妇词》

    美女渭桥东,春还事蚕作。——李白《陌上桑》

    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来鹄《蚕妇》

    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辛弃疾《鹧鸪天·游鹅湖醉书家壁》

    蚕老麦黄三月天,青山处处有啼鹃。——择璘《咏杜鹃花》

    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佚名《作蚕丝》

    农人弃蓑笠,蚕女堕缨簪。——李白《赠从孙义兴宰铭》

    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唐彦谦《采桑女》

    看云连麦垄,雪堆蚕簇,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辛弃疾《满江红·山居即事》

    坐睡觉来无一事,满窗晴日看蚕生。——范成大《春日田园杂兴》

    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来鹄《蚕妇》

    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李白《公无渡河》

    人家蚕事欲眠三。——佚名《一剪梅·漠漠春阴酒半酣》

    咏春蚕,疑夏雁,泣秋蛩。——蒋士铨《水调歌头·偶为共命鸟》

    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陶渊明《拟古九首》

    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李贺《南园十三首》

    蚕丝尽输税,机杼空倚壁。——柳宗元《田家三首》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王建《田家行》

    不劳烈士泪滂沱,男谷女丝行复歌。——杜甫《蚕谷行》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李白《寄东鲁二稚子》

    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缫丝恨更长。——蒋贻恭《咏蚕》

    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杜荀鹤《蚕妇》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李斯《谏逐客书》

    [阅读全文]...

2022-07-07 16:27:26
  • 课外古诗名句

  • 文学
  • 课外古诗名句(精选165句)

      诗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课外古诗名句(精选165句),欢迎阅读。

      1、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屈原《九歌·国殇》)

      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3、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唐·李白《经离乱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4、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唐·杜甫《吾宗》)

      5、赤心事上,忧国如家。(唐·韩愈《上李尚书书》)

      6、为国者终不顾家。(宋·苏轼《陈公弼传》)

      7、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杭州召还乞郡状》)

      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9、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

      10、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题东林书院联)

      11、君子虽在他乡,不忘父母之国。(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吴趼人《痛史》)

      1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4、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

      15、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16、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曹植《赠白马王彪》)

      17、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

      18、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藤王阁饯别序》)

      19、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20、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2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22、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宋书·宗悫传)

      2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

      24、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论治体扎子》)

      25、君子**之美,不**之恶。(《论语·颜渊》)

      2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27、自环者为之私,背私为之公。(《韩非子·五蠹》)

      2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29、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30、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31、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3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藤文公下》)

      33、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战国·屈原《渔父》)

      34、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35、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宋·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36、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宋·陆游《卜算子·咏梅》)

      37、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38、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淖陷渠沟。(清·曹雪芹《红楼梦》)

      39、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燕策》)

      40、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曹雪芹《红楼梦引子》

      41、满招损,谦得益。(《尚书·大鱼谟》)

      4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学而》)

      4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论语·里仁》)

      4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学记》)

      45、非淡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淮南子·主述训》)

      46、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三国·诸葛亮《戒子书》)

      47、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

      48、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4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阅读全文]...

2022-04-02 02:45:50
  • 古诗评课稿

  • 文学
  • 古诗评课稿(通用7篇)

      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提高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评课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漫步诗林——古诗词复*》评课稿

      背诵古诗一直是我部语文教学的一个传统项目,也是我部语文教学的一个亮点。林敏老师向我们展示的《漫游诗林》将孩子们带入了浩瀚、有趣的诗词海洋。陶醉于*古诗歌的神韵之中。课堂上学生们诵诗、对诗、唱诗、画诗、演诗,真可谓生动活泼、动静相宜。孩子们那摇头晃脑,神气活现的神态,充分展示了我们中华5000年的诗词瑰宝,这种吟诵,既是对语言文字的积淀,又是学生思想的启蒙、人格的熏陶。 作为一节*传统文化课,它又体现了以下几个“多”:

      一、 所展示的古诗多。

      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孩子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古诗诵读复*学过的古诗,领略古诗词的神奇魅力。林老师带领孩子们诵古诗,佳言妙语对对碰。各个环节都紧紧围绕学*古诗、展示古诗来进行。整堂课,孩子们始终快乐着、兴奋着、学*着。

      二、 所展示的形式多。

      孩子们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对古诗浓厚的兴趣得益于老师精巧的设计。林老师在展示古诗时,充分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有小组看图赛背古诗,有对佳言妙语,有和着音乐的旋律吟唱古诗,有根据诗意画出古诗,还有小组合作表演古诗。

      三、 课堂的作用多。

      课堂上,孩子们不仅复*了所背的古诗,在对音乐、绘画、表演方面也有所接触,整堂课诗、书、礼、乐相结合,使人受到美的享受。

      希望在指导学生诵读古诗时,能指导孩子读出诗的韵味。

      《古诗擂台》语文综合性学*教学

      ——评析

      十月十日早上第二节课,我们六年级语文科组全体老师都去听了廖梅英老师上的这节《古诗擂台》的语文综合性学*课。我们一下课就集中评析了这节课,主要谈到下面两个方面:

      一、 优点

      1、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例如,最后环节的“看画猜古诗”中的插图就是廖老师课前要求学生提前画出的,既美观又准确。

      2、图文并茂的课件很好地主导着整个教学过程,容量大,直观性强,可操作。

      3、这节课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的发展,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重视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

      二、建议

      1、攻擂时人人参与,实现课标要求

      《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综合性学*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课件第一环节和第二环节都有ABCD四组题目,刚好与学生组数相同,如果廖老师能够把学生举手,个别回答的方式改为先各组长抽签,然后组员集体出谋划策,最后选派代表答题或集体答题,课堂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2、擂台环节可再拓展

      看图猜古诗这一环节过后,如果再来一个“古诗运用”的环节,就是像这样的题目——看到可爱的夏雨,我不禁吟诵起《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这两句诗来。整节课就显得更有梯度,更符合《小学语文新课标》中综合性学*要求——书本学*与实践运用要紧密结合。

      3、教师要时时留心学生表现

      廖老师也许是紧张,因此,当学生朗诵“为有暗香来”这句诗时,学生把“为”读成第二声“wéi”,正确的应该是读第四声“wèi”。廖老师忘了纠正过来。

      我们六年级科组的评析完毕,说得不当之处,请廖老师多多包涵。

      附:开场白

      雷秀群老师,由于我们六年级科组今天早上的早读和第一节课进行语文测试,无法到场听课,请接受我们的道歉。在此,我们科组只好就《古诗擂台》这节课谈谈粗浅的认识了。

      言传诗词之美 畅谈心得体会

      ——《言传古诗词之妙》评课稿

      学*诗歌,使学生具有优雅、有品位的浪漫情怀。诗歌教学,使教师挥洒自如、开怀畅谈,尽享语文教学的乐趣。

      感谢党老师慧眼识人,感谢王舒老师精心演绎,在阳光灿烂的冬日午后,让我们共度好时光。

      王舒老师的《言传古诗词之妙》古诗赏析课,上的非常成功,我主要用两个字谈谈我的感受。一是美,一是实。

      首先说说美。如诗如画的古诗词图片,扣人心弦、触动情思的配乐,教师行云流水、诗意盎然的语言,全方位的打造了一个妙可言说的古诗词佳境。化茧成蝶、翩然起舞,从容、洒脱的王舒引领我们如在画中游,感觉真是美不胜收。这么成功的一节课,是王舒老师多个不眠之夜,大量阅读资料,潜心揣摩,苦心历练的结果。课美人更美,王舒老师广泛学*、潜心钻研、不断自我挑战、勇攀高峰的优秀品质令我折服。淡然、淡定、与世无争、潜心育人、精心上课的王舒是我要效仿的榜样。

      再说说实。准备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一个月的准备时间,瘦了十斤的王舒老师把学生领上了古诗词赏析的“溜光大道”,值了。然而受益的又何止学生,我们全组老师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她感动,受其触动,在古诗词教学方面颇有收获,产生许多新的想法要在教学中尝试。仅以我举例,我听了王舒老师的五节课,从她板书的四次改变;

      教学思路的逐步清晰明了;重、难点内容的'确立、突破;指导学生赏析古诗词方法的逐步细化、具体、可操作等等宏观之处以及细节方面她都做得扎实而有效。她在教学过程中,时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扎扎实实的为学生服务。例如学生介绍背景、作者时,教师指导学生紧扣作者经历明确相关内容。使学生了解了李煜人生的经历、作品的风格、把握了李煜的感情变化,为学生理解《相见欢》《虞美人》做足了铺垫。再有,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我感悟,小组交流,主动展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具体到位,有个别指导,还参与到小组讨论中适时点拨,另外,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联想、想象,学会联系背景,体会作者感情。个性的每个学生的看法都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完善;共性的重点知识老师呈现在黑板上——“知作者、品词语、赏手法”三步赏析诗词的方法简单易操作。学以致用,讲解《相见欢》,自学《虞美人》,是方法落到实处的再现。

      总之一句话,扎实育人、踏实做人,真乃王舒之本色。

      古诗教学历来是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陈老师《古诗长廊》的教学,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知难而上,勇于创新。

      教学过程一去传统的“逐首教学” “逐环教学”模式,以“写‘数字’的诗——写‘山’的诗——写‘动物’的诗——写‘植物’的诗”为主题,将古诗有机地整合为一体。让人耳目为之一新、精神为之一振。

      本课设计做到了以下几方面的整合:

      1、课内外知识的整合。即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力求使精读与泛读都能在课堂上示范方法。

      2、新旧知识的整合,做到以旧引新,以旧释新,以新带旧,以新比旧,新旧知识互相融通,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点,使学生脑中的知识经梳理、归纳后有序化、条理化,形成链接、组成知识环。

      3、诗文整合,“诗”是“文”的浓缩,“文”是“诗”的诠释,诗、文各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个性,诗文有效结合,定能使各自的优势得到互补,使学生获得更大的语言信息量,同时有助于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

      本课的教学设计,多次安排了积累、整理语言的环节。

      5月6日,春城一小与双窖镇中心小学开展了“手拉手”“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在春城一小举行,双方都派出了实力较强的老师上课,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共上了6节课。语文上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下册的古诗《绝句》,上课的老师分别是春城一小的王仿和双窖中心小学的张海云。

      下面是听课感受——同样精彩,各显千秋。

      一、两位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驾驭课堂能力较强。理解教材、熟悉教材,准确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熟练掌握古诗教法。

      二、理解诗意、感悟意境,方法灵活多样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两位教师在学生熟读古诗的基础上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手段理解诗意,如演一演,练一练,画一画,做游戏,讲故事等。特别是在运用多媒体理解诗意方面表现得更加突出,例如理解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王老师播放动画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教室里听到了黄鹂的鸣叫,看到了白鹭在天上飞;在教学诗歌的后两句时,老师又出示了课件“窗含雪”“门泊船”的画面。这样的直观教学,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情景逼真,一幅“色彩明丽,景色迷人”的图画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在获得快感的同时又明白了诗歌的意思,在快乐中学*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三、注重朗读,重视背诵

      小学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要求比较低,“诵读浅*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根据课后的背诵要求,

    [阅读全文]...

2022-07-20 23:17:26
  • 张俞:蚕妇

  •   《蚕妇》

      作者:张俞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注释:

      1、蚕妇:养蚕的妇女。蚕,一种昆虫,吐出的丝是重要的纺织原料,主要用来纺织绸缎。

      2、张俞:宋代诗人。字少愚,号白云先生。益州郫(今四川省郫县)人。屡考进士不中,曾被推荐入朝作官,未*,从此隐居四川青城山上的白云溪,过着闲适生活。着有《白云集》。

      3、市:做买卖,买卖货物。这里是指卖出蚕丝。

      4、巾:手巾或者其他的用来擦抹的小块布。

      5、遍身:全身上下。

      6、罗绮:丝织品的统称。罗,素淡颜色或者质地较稀的丝织品。绮,有花纹或者图案的丝织品。在诗中,指丝绸做的衣服。

      翻译:

      一个住在乡下的以养蚕为生的妇女,

      昨天到城市里去赶集并且出售蚕丝。

      回来的时候,她却是泪流不断,

      伤心的泪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湿了。

      因为她在都市中看到,

      全身上下穿着美丽的丝绸衣服的人,

      根本就不是像她这样辛苦劳动的养蚕人!

      赏析:

      张俞的诗歌作品并不很多,但是这一首《蚕妇》,使他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大舞台上占据了一*之地。《蚕妇》写在北宋时期,充满了对当时社会的讽刺和批判。当时的封建朝廷,在自己浪费无度的同时,又对外敌妥协,更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人民生活痛苦难言。诗人就在这一大背景下,描写了一位整日辛苦劳作,不经常进城,一直在贫穷的乡下以养蚕卖丝为生的普通妇女的遭遇。整篇诗就好像是在讲故事:妇人昨天进城里去卖丝,回来的时候却是痛哭流泪。因为她看到,城里身穿丝绸服装的人,都是有权有势的富人。像她一样的劳动人民,即使养一辈子蚕,也是没有能力穿上“罗绮”的……这首诗揭露统治者不劳而获的不合理现实,极有说服力。全诗没有任何一字的评论,也没有使用什么高深的联想,但是读者从字里行间,可以轻易地感受到诗歌的实际寓意,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古诗充分表现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阅读全文]...

2021-12-14 04:28:12
  • 描写夏天的课外古诗

  • 夏天
  • 描写夏天的课外古诗

      导读:夏天的天气变幻莫测,时而多云闷沉,时而阳光直射,时而倾盆大雨狂风作起。那么在古人的眼中,夏天也是到处充满着韵味的,从古至今古人描写夏天的古诗也数不胜数。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描写夏天的课外古诗,供大家参阅,希望喜欢。

      篇一:描写夏天的课外古诗

      《山亭夏日》

      唐代: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译文

      绿树葱郁浓阴的漫长夏日,亭台楼阁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在微风吹拂下水精帘在抖动,满架蔷薇使得整个院子芳香。

      篇二:描写夏天的课外古诗

      《鄂州南楼书事》

      宋代: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译文

      站在南楼上靠着栏杆向四周远望,只见山色和水色连接在一起,辽阔的水面上菱角、荷花盛开,飘来阵阵香气。

      **的清风朗朗的明月都没有人看管,自由自在,月光融入清风从南面吹来,使游人感到一片凉爽和惬意。

      篇三:描写夏天的课外古诗

      《喜晴》

      宋代:范成大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译文

      窗前的梅子熟了之后落了下来,墙角下的竹笋也长成了竹林。

      雨不断地下都不知道春天已经结束了,天一晴才发现原来夏天都很晚了。

      篇四:描写夏天的课外古诗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宋代: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译文

      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

      春去夏来,昼长使人变得疲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篇五:描写夏天的课外古诗

      《客中初夏》

      宋代: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译文

      四月的初夏,天气清明和暖,阵雨过后天刚刚放晴,雨后正对着门的南山变得更加青翠明净了。

      眼前没有随风飘扬的柳絮,只有葵花朝向着太阳开放。

      篇六:描写夏天的课外古诗

      《赠荷花》

      唐代: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

      译文

      世上人们对花和叶的说法不同,把花栽在美观的金盆中,却不管叶子让它落在土里变为尘土。

      只有荷花是红花绿叶相配,荷叶有卷有舒,荷花有开有合,相互衬托得那样完美自然。

    [阅读全文]...

2022-06-10 18:36:52
  • 关于课外的秋天的古诗

  • 秋天
  •   秋天是美丽迷人的,是五彩斑斓的。她是个顽皮的孩子,在夏天还没有画上完美句号时,便在她绵绵的秋雨中奏响新的乐章。

      《秋雨中赠元九》

      唐·

      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

      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二毛年。

      《初秋》

      唐·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秋晚江上遣怀》

      唐·杜牧

      孤舟天际外,去路望中赊。

      贫病远行客,梦魂多在家。

      蝉吟秋色树,鸦噪夕阳沙。

      不拟彻双鬓,他方掷岁华。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难望王师又一年。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山居秋暝》

      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阅读全文]...

2022-02-08 03:28:09
  • 古诗两首课件资料

  • 古诗两首课件资料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古诗的教学课件以及为大家准备好啦,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鹤、孟”等个生字。

      .正确、通顺、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古诗。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能力、想象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初步地学会探究性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会读中有思、读中有悟、读中有得。

      .学会在学*中积累运用古诗句,发展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使学生能够初步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体会诗中丰富复杂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

      .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

      教学难点

      .体会“西辞”“烟花”的意思。

      .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学*第一首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导入学*,理解诗题。

      由本单元专题“人间真情”入手,进入送别诗的学*。

      出示第一首诗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解释诗题,理解“之”的意思。

      (二)初读古诗,理解生字。

      1.指名初读。

      2.理解生字。

      3.自由朗读。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自学诗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预设难点:西辞烟花

      ①理解“西辞”。

      通过了解“黄鹤楼”和“广陵”的地理位置,理解“西辞”的意思。

      ②理解“烟花”。

      理解烟花的古今异义。

      4.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四)三读古诗,感悟情感。

      1.初步感悟情感。

      2.深入感悟情感。

      重点体会:离情、深情。

      ①体会“离愁”。

      通过“孤帆远影碧空尽”,理解离情。

      ②体会“深情”。

      通过“唯见长江天际流”,理解深情。

      二、学*第二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一)总结学法。

      (二)学*交流。

    [阅读全文]...

2022-07-29 14:27:00
  • 描写夏天的课外古诗

  • 夏天
  • 描写夏天的课外古诗

      导读:夏天的天气变幻莫测,时而多云闷沉,时而阳光直射,时而倾盆大雨狂风作起。那么在古人的眼中,夏天也是到处充满着韵味的,从古至今古人描写夏天的古诗也数不胜数。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描写夏天的课外古诗,供大家参阅,希望喜欢。

      篇一:描写夏天的课外古诗

      《山亭夏日》

      唐代: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译文

      绿树葱郁浓阴的漫长夏日,亭台楼阁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在微风吹拂下水精帘在抖动,满架蔷薇使得整个院子芳香。

      篇二:描写夏天的课外古诗

      《鄂州南楼书事》

      宋代: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译文

      站在南楼上靠着栏杆向四周远望,只见山色和水色连接在一起,辽阔的水面上菱角、荷花盛开,飘来阵阵香气。

      **的清风朗朗的明月都没有人看管,自由自在,月光融入清风从南面吹来,使游人感到一片凉爽和惬意。

      篇三:描写夏天的课外古诗

      《喜晴》

      宋代:范成大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译文

      窗前的梅子熟了之后落了下来,墙角下的竹笋也长成了竹林。

      雨不断地下都不知道春天已经结束了,天一晴才发现原来夏天都很晚了。

      篇四:描写夏天的课外古诗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宋代: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译文

      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

      春去夏来,昼长使人变得疲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篇五:描写夏天的课外古诗

      《客中初夏》

      宋代: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译文

      四月的初夏,天气清明和暖,阵雨过后天刚刚放晴,雨后正对着门的南山变得更加青翠明净了。

      眼前没有随风飘扬的柳絮,只有葵花朝向着太阳开放。

      篇六:描写夏天的课外古诗

      《赠荷花》

      唐代: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

      译文

      世上人们对花和叶的说法不同,把花栽在美观的金盆中,却不管叶子让它落在土里变为尘土。

      只有荷花是红花绿叶相配,荷叶有卷有舒,荷花有开有合,相互衬托得那样完美自然。

    [阅读全文]...

2022-03-07 07:15:11
古诗蚕妇的微课 - 句子
古诗蚕妇的微课 - 语录
古诗蚕妇的微课 - 说说
古诗蚕妇的微课 - 名言
古诗蚕妇的微课 - 诗词
古诗蚕妇的微课 - 祝福
古诗蚕妇的微课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