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君子于役古诗的鉴赏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君子于役古诗的鉴赏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君子于役古诗的鉴赏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君子于役古诗的鉴赏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诗经•国风•王风》第二篇:《君子于役(yì)》
君子于役(yì),不知其期。曷(hé)至哉?鸡栖于埘(shí)。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yòu)佸(huó)?鸡栖于桀(jié)。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本诗主题:
丈夫外出服役,不知服役长短,也不知什么时候能够回来,妻子在家想念丈夫。
诗文大意:
老公被征去服役,不知归期未有期,家禽日出去觅食,日落方知归暖巢。
日出日落应有时,春夏秋冬更迭急,吃饱穿暖记心上,时时担心度日年。
老公被征召到很远的地方服役,不知道役期有多长,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每天看着鸡鸣唱响东方白,鸡群纷纷入鸡窝,牛羊入圈,日出日落,不见归人。
独自经营这个家,担心远方那个他,能够吃饱穿暖吗?
有话要说:
本篇诗文也挺简单的,就是讲丈夫远方服役,在家里的妻子,思念远方的丈夫。
故事是挺简单的,但相较于已读的关于思念外出服役丈夫的诗文,还是有一些不同的。
本篇的女主人公的家庭条件还是可以的,养着鸡呀,羊呀,牛呀的,虽然也是农家,但能够圈养这些家禽,还是有一定的经济条件的。
再者,“君子与役”,古时能称“君子”的,也是具有“贵族”的阶层的,但家里却养有鸡羊牛,可能是“贵族”中,条件不太好的。
还有,女主每每看到的是日薄西山的农家景象,鸡鸣,羊咩,牛吽,落辉中的安谧和甜美中,却不知女主心里的焦急和等待,这种环境与内心的反差,更衬托出女主的无奈和心碎。
何时归来的日子,是今天,还是明天,亦或者是后天。对于一个没有日期的归期,更是折磨着当事人的心。不见归来人,天天是希望,天天亦是失望,每天的心里折磨,是增强了心的承受力,还是消磨了心的耐受力。
以及本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丈夫外出服役,家里的妻子思夫的诗文。
反映了成年男子外出服役的普遍性,给家庭带来的伤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
第一章释文:
丈夫服役去远方,服役长短难估量,什么时候才回到家呢?鸡已经进了窝,太阳也向西边落,牛羊成群下山坡。丈夫服役在远方,教我怎不把他想?
于:往。
役:服劳役。于役,到外面服役。
期:指服役的期限。
曷(hé):何时。
至:归家。
埘(shí):鸡舍。墙壁上挖洞做成。
如之何勿思:如何不思。如之:犹说“对此”。
第二章释文:
丈夫服役去远方,每日每月恨日长,什么时候才能又相会?鸡纷纷上了架,太阳渐渐也西下,牛羊下坡回到家。丈夫服役在远方,但愿不会饿肚肠!
不日不月:没法用日月来计算时间。
有(yòu)佸(huó):相会,来到。
桀:鸡栖木。一说指用木头搭成的鸡窝。
括:通“佸”,聚集,此指牛羊放牧回来关在一起。
苟:诚,犹如实。
《诗经: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曷其至哉?鸡栖于埘。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
曷其有佸?鸡栖于桀。
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注释:
1、君子:本文指丈夫。
2、役:苦役。
3、曷:通“何“,何时。
4、至:归家。
5、埘:音时,鸡舍。
6、如之何勿思:如何不思。
7、佸:音活,聚会、相会。
8、桀:通“撅”鸡栖的木架。
9、括:通佸,聚集,此指牛羊放牧回来关在一起。
10、苟:大概,也许。
译文:
丈夫服役远在异乡,归期漫漫真是久长。
哪年哪月才能归来,家鸡进窝真是匆忙。
眺望夕阳不断西沉,牛羊纷纷走下山岗。
丈夫服役远在异乡,教我如何停止思量!
丈夫服役远在异乡,没日没夜真是漫长。
不知何时才能相会,家鸡进窝已经安顿。
眺望夕阳不断西沉,纷纷下坡是那牛羊。
丈夫服役远在异乡,愿他没有饥渴情状。
赏析:
《君子于役》以徭役和战争为题材,写一个妇女思念在外服徭役的丈夫。全分为两章。
第一章陈述丈夫在外面服役之事,抒发盼夫归来的感情。又分为三层:第一层“君子于役,不知其期”、用“赋”的手法点明所要吟咏的事,极言役期之长,直抒胸臆,亟盼丈夫归来。第二层从“鸡栖于埘”到“羊牛下来”、从侧面烘托,家畜尚且出入有时,而人外出却无归期。第三层“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极言思念之深,不能自已。
第二章直接承上章,希望能够和丈夫相见,表达了对于服役丈夫的惦念。分三层:第一层从“君子于役”到“曷其有佸”、再次重申役期漫长,“曷其有佸”承上章“曷至哉”。第二层从“鸡栖于桀”到“羊牛下括”、和第一章的语意相同。第三层“君子于役,苟无饥渴”、细腻地传达了这位妇女的矛盾心理,君子既然没有归期,只好退一步想,希望他在外面不要受饥受渴。
诗中写这位妇女的心理非常细致真实,她看到羊牛归来,自然会联想到久役不归的丈夫,她极力抑制这种思念之情——“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思念也无济于事,不如不去思念吧。但这又怎能做得到呢她是那样爱着自己的丈夫,时刻都在惦记着她。最后,在无可奈何之中,她只能以“苟无饥渴”来寄托自己对丈夫的深情。这首诗风格细腻委婉,诗中没有一个“怨”字,而句句写的都是“怨”,它从一个侧面写出了繁重的徭役给千百个家庭带来的痛苦。
《君子于役》抒写在家的思妇盼望久役在外的丈夫回家的感情,诗选用了夕阳下山、牛羊牧归的场景触动的情感,所谓触景生情,自然会引起一番惆怅,但她又思念化为祝愿苟无饥渴,聊以慰藉,又可叫*味这位思妇的温存了。
《诗》常在风中雨中写思,《君子于役》却不是,甚至通常的“兴”和“比”也都没有,它只是用了不着色泽的、极简极净的文字,在一片安宁中写思。“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固有空间的阔远和苍茫,但家之亲切,在黄昏的背景中更伸向亘古之邈远。“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击壤歌》、,“自古在昔,先民有作”《商颂-那》、,不是古来如此么,今亦何殊。然而,“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本来的*静安宁中,偏偏没有启发的荒荒的空了一块。夕阳衔山,羊牛衔尾的恒常中原来是无常,于是一片暖色的亲切中泛起无限伤心,所谓“诗意正因思而触物,非感物而兴思也”沈守正、,而由“不知其期”把忧思推向更远,“日之夕矣”之暮色也因此推向无边无际。“如之何勿思”,不待说,先已在景中说破。
“曷至哉”,是不知今在何处也。邓翔曰:“唐诗云‘茨菇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入未还。妾梦不离江上水,人传郎在凤凰山’,即‘不知其期’及‘曷至’之注脚。”所解不差。不过两诗虽思有共通,而诗境却相去甚远。张潮的诗题作《江南行》,一南一北,风物已殊,气象迥别,此且不必论,郝懿行曰“古人文字不可及处在一真字”,张诗却只是在用巧。
与“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境象稍*的,后世有《敕勒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但彼有《君子于役》之大,却没有它的小。若将《诗》比《诗》,则《卫风-伯兮》有《君子于役》之小,《邶风-雄雉》更于小中别有襟抱;《君子于役》,却是广漠之大中孑然一个零丁之小,在这大和小的截然却又是浑然中,“如之何勿思”乃一字一顿那么不容置疑,而真正成为弥漫于天地间的生存的呼唤。
“不日不月”,仍承“不知其期”来。或解此为不可计以日月,言时日之久,但依焦琳说,此句意为“孤寂无依,无以度日月”,即“过不成日月”,似乎更好。贺贻孙曰:“‘苟无饥渴’,浅而有味。闺阁中人不能深知栉风沐雨之劳,所念者饥渴而已。此句不言思而思已切矣。”仍是在最家常处,也是生存之最根本处,写出深深的忧思和怀念。焦琳曰:“‘不知其期’,‘苟无饥渴’,皆思心所必有,而说者据此以为王之遣役确未告以归期,确不思其危难,以为世之盛衰可由此观焉。恐诗虽可观盛衰,亦未必可如此观也。”所论极是。而最不可释怀的依恋,不正在那动人心魄的生存的呼唤中么。在《君子于役》,我们与其观世,不如观思;与其感受历史,何如感受生命。
诗经君子于役赏析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本只称《诗》,后来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共收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共160篇。下面就是诗经君子于役赏析,请看:
出自先秦诗人佚名的《国风·王风·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其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赏析
这是一首写妻子怀念远出服役的丈夫的诗。所谓君子于役的役,不知其确指,大多数情况下,应是指去边地戍防。又君子在当时统指贵族阶层的人物,但诗中君子的家中养着鸡和牛羊之类,地位又不会很高,大概他只是一位武士。说起贵族,给现在读者的感觉好像是很了不得的。其实先秦时代生产水*低下,下层贵族的生活,并不比后世普通农民好到哪里去。就是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西南少族民族中的小贵族,实际生活情况还不如江南一带的农民。
这是一首很朴素的诗。两章相重,只有很少的变化。每章开头,是女主人公用简单的`语言说出的内心独白。稍可注意的是不知其期这一句(第二章的不日不月也是同样意思,有不少人将它解释为时间漫长,是不确切的)。等待亲人归来,最令人心烦的就是这种归期不定的情形,好像每天都有希望,结果每天都是失望。如果只是外出时间长但归期是确定的,反而不是这样烦人。正是在这样的心理中,女主人公带着叹息地问出了曷至哉: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
这下面的一节有一种天然的妙趣。诗中不再正面写妻子思念丈夫的哀愁乃至愤怨,而是淡淡地描绘出一幅乡村晚景的画面:在夕阳余晖下,*归了窠,牛羊从村落外的山坡上缓缓地走下来。这里的笔触好像完全是不用力的,甚至连一个形容词都没有,不像后代的文人辞章总是想刻画得深入、警醒,恐怕读者不注意。然而这画面却很感动人,因为它是有情绪的。读者好像能看到那凝视着*、牛儿、羊儿,凝视着村落外蜿蜒沿伸、通向远方的道路的妇人,是她在感动读者。这之后再接上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读者分明地感受到女主人公的愁思浓重了许多。倘试把中间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三句抽掉,将最后两句直接接继在曷至哉之后,感觉会完全不同。这里有抒情表达的节奏问题节奏太快,没有起伏,抒情效果出不来;同时,这画面本身有其特别的情味。
熟悉农村生活的人经常看到这样的晚景。农作的日子是辛劳的,但到了黄昏来临之际,一切即归于*和、安谧和恬美。牛羊家禽回到圈栏,炊烟袅袅地升起,灯火温暖地跳动起来,农人和他的妻儿们聊着闲散的话题。黄昏,在大地上出现白天未有的温顺,农人以生命珍爱着的东西向他们身边归聚,这便是古老的农耕社会中最*常也是最富于生活情趣的时刻。可是在这诗里,那位妻子的丈夫却犹在远方,她的生活的缺损在这一刻也就显得最为强烈了,所以她如此怅惘地期待着。
这诗的两章几乎完全是重复的,这是歌谣最常用的手段以重叠的章句来推进抒情的感动。但第二章的末句也是全诗的末句,却是完全变化了的。它把妻子的盼待转变为对丈夫的牵挂和祝愿:不归来也就罢了,但愿他在外不要忍饥受渴吧。这也是最*常的话,但其中包含的感情却又是那样善良和深挚。
这是古老的歌谣,它以不加修饰的语言直接地触动了人心中最易感的地方。它的天然之妙,在后世已是难以重复的了。
诗经《国风·王风·君子阳阳》原文注释及鉴赏
《君子阳阳》,《诗经·王风》的一篇。为先秦时代华夏族民歌。全诗二章,每章四句。描写东周乐官奏乐歌舞的诗。两章诗表现君子的快乐在于喜欢音乐,歌舞会为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诗经《国风·王风·君子阳阳》原文注释及鉴赏,欢迎阅读与借鉴!
君子阳阳
原文:
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
君子陶陶,左执翿,右招我由敖,其乐只且!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舞师喜洋洋,左手握笙簧,右手招我奏“由房”。心里乐又爽!
舞师乐陶陶,左手摇羽毛,右手招我奏“由敖”。快乐真不少!
注释
①君子:指舞师。阳阳:洋洋得意。
②簧:古乐器名,竹制,似笙而大。
③我:舞师(君子)的同事。由房:为一种房中乐。毛传:“由,用也。国君有房中之乐。”胡承珙《毛诗后笺》:“由房者,房中,对庙朝言之。人君燕息时所奏之乐,非庙朝之乐,故曰房中。”一说由房即游放。
④只且(音居):语助词。
⑤陶陶:和乐舒畅貌。
⑥翿(音道):歌舞所用道具,用五彩野鸡羽毛做成,扇形。
⑦由敖:当为舞曲名。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敖,疑当读为骜夏之骜,《周官·钟师》:奏九夏,其九为骜夏。”郑笺:“右手招我,欲使我从于燕舞之位。”朱熹《诗集传》:“骜,舞位也。”
鉴赏
关于此诗题旨,历来争论不一。《毛诗序》说:“《君子阳阳》,闵周也。君子遭乱,相招为禄仕,全身远害而已。”说乐官遭乱,相招下属归隐,据诗中“招”字为说。朱熹《诗集传》认为“盖其夫既归,不以行役为劳,而安于贫贱以自乐,其家人又识其意而深叹美之。”说征夫归家与妻子自乐,据诗中“房”字为说。从诗文本身来看,是描写舞师与乐工共同歌舞的场面。执簧、执翿与《邶风·简兮》中伶官执籥、秉翟相似。说明东周王室衰微,苟安洛阳,仍有专职的乐工和歌舞伎以供统治者享乐。
诗共三章,摄取了两组歌舞的画面,一是奏“由房”、一是舞“由敖”。“由房”可能是“由庚”、“由仪”一类的.笙乐,属房中之乐。胡承珙《毛诗后笺》:“由房者,房中,对庙朝言之。人君燕息时所奏之乐,非庙朝之乐,故曰房中。”而“敖”可能即骜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敖,疑当读为骜夏之骜,《周官·钟师》:奏九夏,其九为骜夏。”今天已不知两舞曲的内容,但从君子(舞师)“阳阳”、“陶陶”等神情上看,当是两支欢快的舞乐。“其乐只且”恰恰说明其乐之甚。“只”,韩诗作“旨”;《诗三家义集疏》:“旨本训美,乐旨,犹言乐之美者,意为乐甚。”
诗的格调流美。所演奏的是房中宴乐,乐曲比较轻快,而演奏者本人也自得其乐,《程子遗书):“阳阳,自得。陶陶,自乐之状。皆不任忧责,全身自乐而已。”想见舞师与乐工是乐在其中。诗人为乐工,故诗中“我”在描写歌舞场面时也就比较轻快,牛运震《诗志)评曰:“读之有逸宕不群之概。”这与《王风》其他篇章那种苍凉的风格迥然不同。
《杂诗·君自故乡来》古诗词鉴赏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杂诗·君自故乡来》古诗词鉴赏,欢迎大家分享。
《杂诗·君自故乡来》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释
①来日:来的时候。
②绮窗:雕画花纹的窗户。
③着花未:开花没有?着花,开花。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④选自《王维集校注》
翻译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赏析
这首诗表现作者的情趣与倾向。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本诗信手拈来,自然天成。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噜?,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
关于“故乡事”,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初唐的王绩写过一篇《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犹未尽,“羁心只欲问”;而这首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仿佛故乡之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但又绝非故作姿态。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或画面。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
古代诗歌中常有这种质朴*淡而诗味浓郁的作品。它质朴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实际上却包含着级的技巧。象这首诗中的独问寒梅,就不妨看成一种通过特殊体现一般的典型化技巧,而这种技巧却是用一种*淡质朴得如叙家常的形式来体现的。这正是所谓寓巧于朴。王绩的那首《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朴质的程度也许超过这首诗,但它那一连串的发问,其艺术力量却远远抵不上王维的这一问。其中消息,不是正可深长思之的`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这一句看起来是问家乡的情况,但诗人只是笼统的以“故乡事”来设问,可是问什么好呢?诗人心里满腹的问题竟然不知从何问起。于是我们可以想象诗人的踌躇,对方的诧异。“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一问倒令对方感到困惑,不问人事而问物事,这时梅花开没开花?想必读者对此也感到突兀。可是正是这样一问,才是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其实诗人的真正目的,哪里是梅花啊。诗人想说的话,想问的问题不知从何说起,对家乡的思念竟在这一个不经意的问题之中。这是诗人留给人们的空白,让读者去想象。
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游子形象。虽然饱经沧桑,却依然超然尘世保持自由心态的精神风致。这样诗人写这一首诗歌的目的也就昭然若揭:他是在歌颂一种虽然饱经沧桑,但永不世故、永葆自由心态的人生风范。
寒夜古诗鉴赏
《寒夜》是南宋诗人杜耒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清新淡雅而又韵味无穷的友情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寒夜古诗鉴赏,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
寒夜(宋·杜未)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赏析
此乃宋朝杜小山的一首诗,名《冷夜》。
寒夜客来,炉火初红,扫雪煮茶,良朋知己,围炉品茗,赏月下梅,真乃令人向往之雅趣!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这是宋朝诗人杜耒描写在寒冷的'夜里,主人点炉煮茶,以茶当酒待客的诗句。客主围着红红的火焰,每人手中一杯清香的热茶,边品茗边交谈。其乐融融、其情浓浓,这是令人钦羡的儒雅风*,又是让人神往的高雅享受。
古人有刎颈之交,忘机之友,掬诚以待,可以“寒夜客来茶当酒”,更觉“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繁忙的现代人,当“寒夜客来”时,大概只有是,“我倦欲眠君且往”,“有事回头电话联络”再说吧。难怪活在当下的我们,时时感叹“知音难觅”
宋人杜耒《冷夜》有“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之句。寒夜朔风,拥被难眠,突有故人到访,披衣而起,倒屐相迎,然厨下无余肴,柜中无陈酿,于是铲雪融水,发火煮茶。茅舍外雪压寒枝悄然自坠,竹炉里松炭星火四溅有声,釜中茶汤鱼眼乍现,此时风宁月朗,更有数点疏梅映窗,又是另一种境界。
注释
竹炉:指用竹篾做成的套子套着的火炉。是一种烧炭的小火炉,外壳用竹子编成,炉芯用泥,中间有铁栅,隔为上下。
汤沸:热水沸腾。
才有:同“一有”。
译文
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了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
月光照射在窗前,与*时并没有什么两样,只是窗前有几枝梅花在月光下幽幽地开着,芳香袭人。这使得今日的月色显得与往日格外地不同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时间已无法考证。在一个冬天的夜晚,有客人来访,诗人以茶待客。主客相谈甚欢,于是诗人作此诗以记。
名家点评
宋黄昇《玉林清话》指出:苏泂《金陵》诗“人家一样垂杨柳,种在宫墙自不同”与杜耒诗“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意思相同,都意有旁指。
作者简介
杜耒(?——1225),南宋诗人。字子野,号小山,今江西抚州人。尝官主簿,**山阳帅幕,理宗宝庆三年死于军乱。
古诗《江雪》鉴赏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江雪》鉴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古诗原文
作者:柳宗元
千 山 鸟 飞 绝 ,
万 径 人 踪 灭 。
孤 舟 蓑 笠 翁 ,
独 钓 寒 江 雪 。
二、作者背景
柳宗元(773-819),唐代诗人。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参加永贞变法,失败后屡被流放,最终在柳州刺史任上去世,后世又称“柳柳州”。他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也写得很好,古诗和韦应物齐名,世称“韦柳”。
三、古诗鉴赏
1、注词释义:
绝:绝灭,消失。
径:小路。
踪:指脚印。
孤舟:孤单的一条小船。
蓑笠:用草编成的雨衣和帽子。
2、古诗今译:
千山寂静鸟儿都飞走不见了,万条小路上已经人迹杳渺。小船上渔翁穿戴蓑衣斗笠,独自一人冒寒在江上垂钓。
3、名句赏析:“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人只用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位渔翁独自垂钓。也许他什么也钓不到。诗人要告诉我们的是,孤独和严酷的环境算不了什么,人只要有信念,有毅力,再恶劣的环境也不能把我们摧垮。诗里的渔翁实际就是诗人自己的写照,孤独而坚强,虽然屡遭流放,屡遭打击,但他一直不屈不挠,保持镇定自若的态度,坚持自己的理想。其中的深意,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原文翻译:
群山中的鸟儿飞得不见踪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江雪中的景物有什么
《江雪》描写的景物有山、孤舟、鸟、江雪。这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五言绝句,通过对山野严寒的景物描写,描绘了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图景,勾画了独钓寒江的老翁形象,表达了诗人深感孤寂的情绪。
《江雪》作者简介
柳宗元,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江雪》这首诗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集团发动的永贞革新运动,但是失败了,险恶的环境压迫,并没有把他压垮。在政治上不利,他就把人生的价值和理想志趣,通过诗歌来加以展现。这首诗便是其中一首代表作。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
这首诗大约作于谪居永州时期。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粗看起来,这像是一幅一目了然的山水画: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但仔细品味,这洁、静、寒凉的画面却是一种遗世独立、峻洁孤高的人生境界的象征。 首先,它创造了峻洁清冷的艺术境界。单就诗的字面来看,孤舟蓑笠翁一句似乎是作者描绘的重心,占据了画面的主体地位。这位渔翁身披蓑笠独自坐在小舟上垂纶长钓。孤与独二字已经显示出他的远离尘世,甚至揭示出他清高脱俗、兀傲不群的个性特征。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于此已然透出,但是作者还嫌意兴不足,又为渔翁精心创造了一个广袤无垠、万籁俱寂的.艺术背景:远处峰峦耸立,万径纵横,然而山无鸟飞,径无人踪。往日沸腾喧闹,处处生机盎然的自然界因何这般死寂呢?一场大雪纷纷扬扬,覆盖了千山,遮蔽了万径。鸟不飞,人不行。冰雪送来的寒冷制造了一个白皑皑,冷清清的世界。这幅背景强有力地衬托着渔翁孤独单薄的身影。此时此刻,他的心境该是多么幽冷孤寒呀!这里,作者采用烘托渲染的手法,极力描绘渔翁垂钓时候的气候和景物,淡笔轻涂,只数语便点染出峻洁清冷的抒情气氛。其笔触所到,连亘天地,高及峰巅,下及江水,咫尺之幅,涵盖万里。沈德潜评论说清峭已绝。顾璘则说绝唱,雪景如在目前。二人所指,大略都是就这首诗的境界创造来说的。 其次,形象地反映了作者贬谪永州以后不甘屈从而又倍感孤独的心理状态。晚于柳宗元的郑谷曾作《雪中偶题》: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是诗亦写江雪中的渔翁,但造语*常,更乏境界,作者并没有把自己的主观意识与鲜明的个性熔铸进去,所以苏轼批评他是村学中语,而称赞柳宗元末尾两句,说是人性有隔也哉?殆天所赋,不可及也已!苏轼所谓人性,即指诗人的情感熔铸。人性有隔的对立面便是人性无隔,做到人性无隔,亦即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了。我们知道,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连遭贬斥,始终保持着一种顽强不届的精神状态。他的永州八记,专写穷山僻壤之景,借题立意,寄托遥深,凡一草一木,均坦示出他极为孤苦寂寞的心情。他的兀傲脱俗的个性也得以充分展现。这首诗中的渔翁形象,身处孤寒之界而我行我素,足履渺无人烟之境而处之泰然。其风标,其气骨,其守贞不渝的心态,不是很令人钦慕吗?和柳宗元约略同时的诗人张志和作《渔歌子》说: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氏造境选择春暖花开之际,画面美而幽,流露了烟波钓徒的怡然恬淡之性,闲适自在之情。柳宗元与张志和不同,他本是个坚持正义的政治家,立脚于充满矛盾斗争的土壤之上,所以。.他遣境专取深冬寒凉之际,人的心情也不是只有纵情山水的一面,他还写出了严正清苦,凛然不可犯的一面,个性尤为突出。 最后,这首诗的结构安排至为精巧。诗题是江雪。但是作者入笔并不点题,他先写千山万径之静谧凄寂。栖鸟不飞,行人绝迹。然后笔锋一转,推出正在孤舟之中垂纶而钓的蓑翁形象。一直到结尾才著寒江雪三字,正面破题。读至结处,倒头再读全篇。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油然生出。苍茫天宇,皑皑大地,其悠远的景界非常吸引人。 此诗的艺术构思很讲究,诗人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千山万径之广远衬托孤舟老翁之渺小;鸟绝人灭之阒寂对比老翁垂钓之生趣;画面之安谧冷寂衬托人物心绪之涌动。孤处独立的老翁实际是诗人心情意绪的写照。 诗中所写的景物是:座座山峰,看不见飞鸟的形影,条条小路,也都没有人们的足迹。整个大地覆盖着茫茫白雪,一个穿着蓑衣、戴着笠帽的老渔翁,乘着一叶孤舟,在寒江上独自垂钓。看,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寒江独钓图啊!这幅画面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大家知道,在艺术作品中,绝不会有纯粹的风景诗或风景画。在它们里面总是要或多放松放松放松法或少地反映作者的感情和现实内容的。事实上,风景诗中的极品,尽管通篇花鸟,满纸烟霞,但必然是字字看来皆是景,声声细味总是情。这首诗,也不例外。只要我们了解柳宗元的一生经历,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寒夜古诗鉴赏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寒夜古诗鉴赏,欢迎大家分享。
古诗原文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译文翻译
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了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
月光照射在窗前,与*时并没有什么两样,只是窗前有几枝梅花在月光下幽幽地开着,芳香袭人。这使得今日的月色显得与往日格外地不同了。
注释解释
竹炉:指用竹篾做成的套子套着的火炉。
汤沸:热水沸腾。
元朝揭傒斯《寒夜》:
疏星冻霜空,流月湿林薄。
虚馆人不眠,时闻一叶落。
当代阿袁(即陈忠远)《寒夜》:
"大国何人怜,纷纷为小我。寒夜风雨声,广厦万间破。"
诗文赏析
善用衬托(或映衬、陪衬):因有梅花的.陪衬,窗前月才别有一番韵味,不仅是嗅觉,视觉上也使人大觉不相同。
巧用暗示(或喻示、双关):“才有梅花”与朋友夜访相呼应,梅花又象征了友谊的高雅芬芳。
铺有细节(或铺垫、渲染):寒夜客访、主家火红,宾客情重两相顾及,知人情之暖,胜过冬夜之寒。这些使得今夜的月色较先前格外地不同了。
这首诗因为被《千家诗》选入,所以流传很广,几乎稍读过些古诗的人都能背诵,“寒夜客来茶当酒”,几被当作口头话来运用。常在口头的话,说的时候往往用不着思考,脱口而出,可是细细品味,总是有多层转折,“寒夜客来茶当酒”一句,就可以让人产生很多联想。首先,客人来了,主人不去备酒,这客人必是熟客,是常客,可以“倚杖无时夜敲门”,主人不必专门备酒,也不必因为没有酒而觉得怠慢客人。其次,在寒冷的夜晚,有兴趣出门访客的,一定不是俗人,他与主人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雅兴,情谊很深,所以能与主人寒夜煮茗,围炉清谈,不在乎有酒没酒。
前两句,诗人与客人夜间在火炉前,火炉炭火刚红,壶中热水滚滚,主客以茶代酒,一起喝着芳香的浓茶,向火深谈;而屋外是寒气逼人,屋内是温暖如春,诗人的心情也与屋外的境地迥别。三、四句便换个角度,以写景融入说理。夜深了,明月照在窗前,窗外透进了阵阵寒梅的清香。这两句写主客在窗前交谈得很投机,却有意无意地牵入梅花,于是心里觉得这见惯了的月色也较*常不一样了。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在内,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寻常一样窗前月,来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月光下啜茗清谈,这气氛可就与*常大不一样了。
诗看似随笔挥洒,但很形象地反映了诗人喜悦的心情,耐人寻味。宋黄昇《玉林清话》对三、四句很赞赏,并指出苏泂《金陵》诗“人家一样垂杨柳,种在宫墙自不同”与杜耒诗意思相同,都意有旁指,可说真正读出了诗外之味。
寒夜(宋·杜未)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赏析:
此乃宋朝杜小山的一首诗,名《冷夜》。
寒夜客来,炉火初红,扫雪煮茶,良朋知己,围炉品茗,赏月下梅,真乃令人向往之雅趣!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这是宋朝诗人杜耒描写在寒冷的夜里,主人点炉煮茶,以茶当酒待客的诗句。客主围着红红的火焰,每人手中一杯清香的热茶,边品茗边交谈。其乐融融、其情浓浓,这是令人钦羡的儒雅风*,又是让人神往的高雅享受。
古人有刎颈之交,忘机之友,掬诚以待,可以“寒夜客来茶当酒”,更觉“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繁忙的现代人,当“寒夜客来”时,大概只有是,“我倦欲眠君且往”,“有事回头电话联络”再说吧。难怪活在当下的我们,时时感叹“知音难觅”
宋人杜耒《冷夜》有“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之句。寒夜朔风,拥被难眠,突有故人到访,披衣而起,倒屐相迎,然厨下无余肴,柜中无陈酿,于是铲雪融水,发火煮茶。茅舍外雪压寒枝悄然自坠,竹炉里松炭星火四溅有声,釜中茶汤鱼眼乍现,此时风宁月朗,更有数点疏梅映窗,又是另一种境界。
古诗的鉴赏15篇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的鉴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突破“读不懂”的障碍
1.揣摩诗歌的题目。古诗的题目包含诸多信息:或揭示内容,如《观书有感》;或展示思路,如《望月怀远》;或流露情感,如《西*怨》;或表露神情,如《寻隐者不遇》;或托物言志,如《咏蝉》;或怀古咏史,如《石头城》等。题目为我们打开了通向诗歌主旨的第一条快速通道。
2.寻找体现诗人情感的关键词。情是诗的生命,是诗的灵魂。找到关键性的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词语,就等于读懂了诗。诗人的情感往往通过两种方式来体现:一是直接用感情词,如喜乐哀伤,忧悲愁思之类;二是用意象体现,如雁、明月、秋雨、落花等。如韦应物的《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和赵嘏的《寒塘》:“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两首诗中的“归思”“乡心”和“雁”“楼”“渺”“悠”“寒”等关键词体现了诗人浓浓的乡愁情感。
3.挖掘考题提供的信息。出卷人必须紧紧围绕所选诗的特定形象、语言特色、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来设计考题。因此,考题本身就是理解诗歌的重要信息,例如下面一题:
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陈焕《梅花》:“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
王安石和陈焕两首咏梅诗,都抓住了梅花的同一特征进行歌咏,这一特征是什么?两位诗人是怎样借此抒发他们的情感的?
仔细分析,可获取三个重要信息:①两首诗中“梅”的特征一样。②“这一特征是什么”间接告诉我们理解的关键。③“怎样借此抒发他们的情感的”间接告诉我们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这些信息大大减小了理解及答题的难度。
此外,诗歌的题材、细节、背景特点及诗歌注解也对“读懂”、理解主旨有很大的帮助。
突破“不会表达”的障碍
1.搜索鉴赏的对应术语。鉴赏术语内容庞杂,如果*时注意搜索,注意整理归纳,临场就能打开题目问题与对应术语的通道。如鉴赏语言特征:“典故语言”,就搜索委婉、含蓄、蕴藉等:“描写语言”,就搜索准确、生动、传神、清新质朴、含蓄丰富、耐人寻味等:“动作语言”,就搜索生动、形象、简练等。如果鉴赏“描写方式”,就搜索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如果鉴赏“修辞手法”,就搜索对比、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衬托等;如果鉴赏“内容主旨”,就搜索托物言志、边塞征战、怀古伤今、即事感怀等;如果鉴赏“思想感情”,就搜索哀怨忧愁、离愁别恨、激愤憎恶、怀乡思亲、壮志未酬等。
2.运用规范的表达模式。题干如果明确提出了鉴赏某种艺术手法,其答题内容只要在诗句中引出印证性内容,并分析说明。如鉴赏对比手法,表达模式为:诗中将什么与什么进行对比,突出了什么;鉴赏情景交融,表达模式为:诗中写了何景,渲染了何气氛,寄托了何感情;鉴赏虚实结合,表达模式为:诗中何为虚景,何为实景,虚实结合有何作用;鉴赏衬托手法,表达模式为:用什么衬托(反衬)什么,突出了什么等等。题干中如果没有明确提出鉴赏某种手法,先准确找出来,然后同上。
3.活用一些答题格式。先观点后理由式、先分后总式、先总后分式,分点作答式等。如:
李白《菩萨蛮》:“*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读完后要求回答: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采取先观点后理由的格式答题:是写“游子思归乡”的。因为一、二句写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写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表现了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的愁苦之情。
4.利用“三句到位法”。“三句到位法”的基本思路是:第一句引诗释义,第二句指明特殊(包括艺术手法,词类活用等),第三句说出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相见欢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全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
2.描述“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所表现的意境。
仰视天空,缺月如钩,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多少悲欢离合,今夜又怎能不勾起人的离愁别恨呢?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怎能不产生“寂寞”之情?然而“寂寞”的又何止是梧桐?
3.简述“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作用。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份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
4.请体会“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中的“锁”字的妙处。
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然而“锁”住的又何止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得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
5.请体会“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的妙处。
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然而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荣华富贵已成过眼烟云,故国家园不堪回首,帝王江山亦毁于一旦。阅历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经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折磨,这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词人的心头难以排遣。
6.请体会“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中“别是”二字的妙处。
昔日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阶下囚徒,备受屈辱,遍历愁苦,心头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恐怕词人自己也难以说清,常人也难能体会。
情景交融 将感情融会在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的描摹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杜甫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借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因事即理 就着某一事情或画面的叙写阐明某种道理。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对西林的景物描绘之后发表了富有哲理的议论。
对比衬托 在叙述和描写过程中,为了突出某些人物或事件而用其他人物或事件作为对照和陪衬。王维《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这样的动景写春涧的幽静,以动衬静,是反衬。这种表达技巧常见于怀古诗中,它往往通过今昔对比反映盛衰变化。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通过对越宫遗址对比描写,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
借助修辞 诗词中用得较多的修辞有比喻、借代、排比、夸张、拟人、设问、反问等。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熞淮ㄑ滩荩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运用了设问、比喻、排比的修辞。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运用了夸张、比喻。杜甫《江村》“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爱水中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格。
托物言志 借写某一物表明某一中心。如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托蝉言志: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虚实结合 虚写和实写相结合。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巴山夜雨”是写实,“共剪西窗烛”是拟虚,表达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使用典故 古诗词中常常运用典故,一方面使诗词内容更丰富,另一方面也给读者的理解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但在考题中出现的典故应是大多数考生熟悉的。如1996年高考题中出现的三个典故就是如此,“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南阳卧龙,成名八阵图中”,依次是曹操、孙权、诸葛亮。
渲染烘托 这两个词本是绘画的传统技法,在诗词中也经常用景物描写来渲染某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某种心情。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首句“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的江天,织成了无边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一看题目明含义
二看作者悟情志
三看背景知来历
四看意象析主旨
五看典故解用意
分析风格与手法
时代、流派要牢记
诗经表现是现实
楚辞浪漫多比喻
汉代乐府很灵活
君子于役古诗的鉴赏
关于君子于役的古诗
草的古诗鉴赏
难的古诗鉴赏
巡的古诗鉴赏
鉴赏古诗的书
古诗月的鉴赏
蜂的古诗鉴赏
古诗鉴赏赏析的句子
做古诗鉴赏的PPT
宫词的古诗鉴赏
夏意的古诗鉴赏
归雁的古诗鉴赏
画鸡的古诗鉴赏
鉴赏古诗的图片
早梅的古诗鉴赏
答人的古诗鉴赏
爱牙的古诗鉴赏
古诗秋词的鉴赏
稚子弄冰古诗的鉴赏
400字的古诗鉴赏
怀古诗的鉴赏
古诗鉴赏是谁加的
古诗的诗眼及鉴赏
小说鉴赏和古诗鉴赏的区别
古诗村晚的鉴赏
古诗风的鉴赏
迎燕的古诗鉴赏
春望的古诗鉴赏
岑参的古诗鉴赏
给朋友和他对象的祝福
唯美的祝福语15字以内
祝福侄子结婚的话语
结婚周年庆祝福语大全
黄鹤楼硬祝福多少钱一包
手术顺利*安祝福语言
立秋对情人的祝福
年中祝福
国庆收假祝福
微信祝福语大全图片
铺新床祝福语
快板祝福语
情人节给朋友的祝福
简短幼儿园贺卡祝福语
比较特别的生日祝福语
蛋糕上的祝福语给妈妈
祝福学业有成的图片
给朋友生日祝福的说说
祝福祖国画报
自己孩子考上大学祝福
蛋糕搞笑祝福语
给自己破壳日祝福语
五一快乐祝福语简短
今天女朋友生日祝福语
长辈生病出院祝福语
妈妈给宝宝说的祝福语
祝福顺利生孩子的话语
给学前班孩子的祝福
领导工作顺利祝福语
同事换了岗位的祝福语
形容儿女双全的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