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运用起兴的古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运用起兴的古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运用起兴的古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运用起兴的古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原文:
木兰诗
作者:郭茂倩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一、运用了卒章显志手法的诗歌有:
1.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然!”
3.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马致远《天净沙》:“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于谦《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参考:
二、卒章显志(zú zhāng xiǎn zhì ):
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卒”为完毕。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亦作“卒章见志”,很常见的一种写作方法,一般地说,几乎在所有文体中均有应用,在散文中使用较多
1、李白《蜀道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2113”
2、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5261云帆济沧海!”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4102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然!”
4、范仲淹《岳阳楼1653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马致远《天净沙》:“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专!”
6、于谦《石灰吟》:“粉身属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是: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下片先言词人酒酣之后,胸胆更豪,兴致益浓。此句以对内心世界的直抒,总结了上片对外观景象的描述。接下来,作者倾诉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年事虽高,鬓发虽白,却仍希望朝廷能像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赫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那时,他将挽弓如满月,狠狠抗击西夏和辽的侵扰。
起兴的作用是什么
起兴是古代诗歌中一种常见的创作手法,那么这种诗歌创作手法有什么特别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所谓比兴原本是《诗经》的两种表现手法,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比即以此物比彼物也。比兴后来成为*诗歌创作和批评的一条重要艺术原则,即不仅仅指一般的“寄情于物”、“情景交融”,同时要达到“托物以讽”、“比类切至”的目的。也就是要在物的描写中寄寓现实社会的内容和深厚真挚的情感。
什么是比兴?
诗集传:「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 比,是比喻,借助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说明事理。以现代修辞学来说,比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明喻(像、一般、似):小明像一只顽皮猴子。
暗喻(是、变成、成为):小明是一只顽皮猴子
借喻:那只猴子真顽皮!(猴子=小明,而不是真猴子!)
- 兴分起兴和寄托两种:先写一个事物(如写景)用来引起某种思想感情,放在开头,具有发端的作用,就是起兴;用这个事物寄托某种思想感情,便是寄托。兴在表现上比「比」更曲折幽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更为深远,耐人回味。兴和比常常合一,既是兴又是比,「兴中有比」。
如何把赋比兴发挥到最好的效果?
- 比/兴: 或寓情于景,或托物言志,夕阳秋风、云山雾水、香草美人、花鸟树木、淡月疏星等等都是词人感情和心志的寄托,却很少把他们的心灵之窗敞开,让读者直接窥视。这样,表面看来是写风花雪月、闺房儿女,其深层含义就有可能是身世感慨、君臣大义、家国兴废、人格操守,这就形成了词的婉约风格,读词也更有味道
有没有好例子?
以《诗经.秦风.蒹葭》为例
- 比兴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 兴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所谓比兴原本是《诗经》的两种表现手法,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比即以此物比彼物也。比兴后来成为*诗歌创作和批评的一条重要艺术原则,即不仅仅指一般的“寄情于物”、“情景交融”,同时要达到“托物以讽”、“比类切至”的目的。也就是要在物的描写中寄寓现实社会的内容和深厚真挚的情感。 什么是比兴? 诗集传:「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 比,是比喻,借助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说明事理。以现代修辞学来说,比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明喻(像、一般、似):小明像一只顽皮猴子。 暗喻(是、变成、成为):小明是一只顽皮猴子 借喻:那只猴子真顽皮!(猴子=小明,而不是真猴子!) - 兴分起兴和寄托两种:先写一个事物(如写景)用来引起某种思想感情,放在开头,具有发端的作用,就是起兴;用这个事物寄托某种思想感情,便是寄托。兴在表现上比「比」更曲折幽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更为深远,耐人回味。兴和比常常合一,既是兴又是比,「兴中有比」。 2.如何把赋比兴发挥到最好的效果? - 比/兴: 或寓情于景,或托物言志,夕阳秋风、云山雾水、香草美人、花鸟树木、淡月疏星等等都是词人感情和心志的寄托,却很少把他们的心灵之窗敞开,让读者直接窥视。这样,表面看来是写风花雪月、闺房儿女,其深层含义就有可能是身世感慨、君臣大义、家国兴废、人格操守,这就形成了词的婉约风格,读词也更有味道 3.有没有好例子? 以《诗经.秦风.蒹葭》为例 - 比兴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 兴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蒹葭艺术表现手法起兴
《蒹葭》是诗经中最优秀的篇章之一。它的主要特点,集中体现在事实虚化、意象空灵、整体象征这紧密相关的三个方面。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做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
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主人公跟“伊人”并无交往,甚至还不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只要能够远望,便心满意足。“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事实的虚化
一般说来,抒情诗的创作是导发于对具体事物的感触,因而在它的意境中,总可看到一些实实在在的人事场景。然而(蒙蒙)的作者却似乎故意把其中应有的主要人物事件都虚化了。追寻者是 什么人?他为什么而追寻?我们不知道;被追寻的“伊人”是什么 身份?为什么他那么难以得到?我们也不知道;以至于连他们是 男是女也无从确认。特别是“伊人”,音容体貌均无,一会儿在河的上游,一会儿在河的下游,一忽儿在水中央,一忽儿在水边草地,飘忽不定,来去渺茫,简直令人怀疑他是否真有实体存在。无疑,由于追寻者、特别是被追寻者的虚化,使整个追寻人物、追寻事件、追寻内容都变得虚幻愿陇起来;然而也正是由于这事实的虚化、膜犹,诗的意境才显得那么空灵而富有象征意味。
意象的空灵
实际上,诗中所描述的景象,并非目之所存的现实人事,而是一种心家。这种心象,也不是对曾经阅历过的某件真事的回忆,而是由许多类似事件、类似感受所综合、凝聚、虚化成的`一种典型化的心理情境。这种心理情境的最大特点,是不粘不滞、空灵多蕴。“在水一方”,可望难即,就是这种空灵的心理情境的艺术显现。在这里,由于追寻者和被追寻者的虚化,那看来是真景物的河水、道路险阻,乃至逆流、顺流的追寻路线,以及伊人所在的“水中央”等诸种地点,也都成了虚拟的象征性意象。对它们均不可作何时何地、河山何水的深究,否则,伊人既在河的上游又在河的下游就自相矛盾,连两个人何以都不渡过河去也成了问题。《蒹葭》的成功,就在于诗人准确地抓住了人的心象,创造出似花非花、空灵蕴藉的心理情境,才使诗的意境呈现为整体性象征。
意境的整体象征
诗的象征,不是某词某句用了象征辞格或手法,而是意境的整体象征。“在水一方”,可望难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溯徊从之,道阻且长”的困境和“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幻境,也是人生常有的境遇;人们可能经常受到从追求的兴奋。到受阻的烦恼、再到失落的惆怅这一完整情感流的洗礼,更可能常常受到逆流奋战多痛苦或顺流而下空欢喜的情感冲击;读者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爱情的境遇和唤起爱情的体验,也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理想、事业、前途诸多方面的境遇和唤起诸多方面的人生体验。意境的整体象征,使嫌夜)真正具有了难以穷尽的人生哲理意味。
王国维曾将这首诗与晏殊的〔蝶恋花〕“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相提并论,认为它二“最得风人情致”,这显然是着眼于它的意境的人生象征意蕴。 事实的虚化、意象的空灵和意境的整体象征,是一个问题的三个层面。从事实虚化到意象空灵,再到整体象征,这大致上就是象征性诗歌意境的建构过程
1、鸟鸣涧唐代: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
3、《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4、《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5、《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书湖阴先生壁宋代:王安石
茆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7、《画》
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静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8、《入若耶溪》
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诗歌比兴手法的运用及妙处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诗歌吧,诗歌语言言简义丰,具有凝练和跳跃的特点。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诗歌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诗歌比兴手法的运用及妙处,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什么叫比兴:
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对此,宋代朱熹有比较准确的解释。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二、教材中的比兴运用:
人教版中的古典诗歌,主要集中在高中语文第三册。我们就来看看其中的比兴句:
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卫风氓》)
在这里,既有比,也有兴。比单纯的兴或比更富于艺术魅力。诗人以桑叶来比喻弃妇由青春焕发到芳华己逝的转变。桑叶沃若与黄陨的对比,不仅暗示女主人公的容貌由青春而至衰老,而且象征了女主人公与氓的爱情由盛而衰。由鸠食桑葚引出女子对负心男子的沉迷,充满了沉痛和悲哀。
2、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
在这里,诗人以孔雀向南飞去却不愿失偶分离来象征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恩爱依恋。既有比,也有兴,为全诗定下了一种缠绵悱恻的情调。
3、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短歌行》)
这三处,单用比,以朝露喻人生易逝,以明明如月喻才德高盛,以山、海喻胸怀宽广,接纳人才越多越好。
4、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
这里以锦瑟起兴,追忆华年。商隐享年不足五十,故此借五十弦起兴,暗喻生*,引发以下一弦一柱之思忆。
三、比兴手法的妙处
比兴手法的运用,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比兴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1.文学创作中的两种手法。比是比喻,兴为寄托。比、兴两法在我国诗歌创作中源远流长,从《诗经》起就已开始运用。儒家诗论把比兴列为风、赋、比、兴、雅、颂“六义”的两种。郑玄说:“比”是“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是见今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见《周礼·春官宗伯·大师》注)。把比兴与美刺联系起来加以解释。古时比兴之法多用在旧体诗词和民歌中,一般文学作品中极少运用或不用。
“比”与“兴”是我国古代诗歌常用的技巧。除诗歌外,现代散文、小说等也常用比兴手法。所谓“比”,按照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其实就是比喻。它通过具形具色的事物比所要写的事物,使之形象、生动、具体。所谓“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诗用形象思维,离不开比兴两法。因此,比与兴构成了诗的两种技巧。
2.指创作诗歌。 宋 王安石 《甘露歌》词:“尽日含毫难比兴,都无色可并。” 清 顾炎武 《与人书》:“起八代之衰,而树千秋之业,非明公其谁与归!当不仅流连比兴,传播艺林,为斯文之盛事矣。”
所谓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赋”,是铺陈的意思,对事物直接陈述,不用比喻。“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是诗歌创作地主要形象化方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至深至远的影响
【比兴详解】
比
赋比兴是我国三种传统的手法,比即喻,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 一般说,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
如李白的《宣州谢肌楼钱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以抽刀断水喻举杯销愁,真是贴切精当,妙语惊人。
又如蒋捷的《梅花引·荆溪阻雪》:“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状愁情之冷清孤独犹如夜雪家海.耐人品味。
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将人生在世悲欢离合的事理同自然界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相比,发人深省,给人启迪,使人旷达。
例如汉代无名氏的《古绝句四首》其三:“菟丝从长风,根茎无断绝。无情尚不离,有情安可脱?”(其意调:菟丝本是无情的草木,其根茎尚能相依不离;而人是有情的,怎能轻别离呢?!)诗中先对无情的菟丝(一种蔓生的植物)作肯定,从而对本应有情的人却轻别离作否定。尽管人非草木,而今人却还不如草木!激愤之情以反喻出之,更见入木三分。
例如李煜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乌夜啼〉)即以两种状态与动作,博喻愁绪纷乱、难以排遣。
再如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以博喻状“闲愁”漫无边际、纷乱杂沓、绵绵不绝。
徐再思的“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蟾宫曲·春情》),后三句博喻少女病态又似见其人,如摄其魂,惟妙惟肖。
博喻,有时用来摹状某种事物各个方面的情状,有时则专门用来摹状某种事物的某个方面的特征。恰当选用某种生动具体的事象来比况某种生活的哲理,会给人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例如曹操的名句:“老骥伏枥(马棚),志在千里;烈士(积极于建功立业的志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就是将老马闲置马棚与志士处于暮年这两件事情先后讲出,让人们自己去体会其间在道理上的相似之处。
又如汉代无名氏的《古歌》:“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稳。男儿在他乡,焉得不憔悴!”将小麦不宜种在高田,用以比况太不宜久居他乡,让读者体会两者在道理上的相似之处。
兴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
1.兴中含比
兴中含比,即在“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的起兴句中也兼含有“以彼物比此物”的比喻在内。兴中含比,多用在诗篇的开头。用来起兴的物象本来与主题没有直接的关联,只是起触媒作用,也含有一定的渲染铺垫之意。但若与比一旦相结合,兴中含比,那就和本题直接挂上钩了。兴中含比,要比单纯地起兴或单纯地用比,则诗中意味倍增。兴中含比,以兴为主,比则从之。
兴中含比,常见于表示情爱、亲情、离别之类的诗作中,多从外界景观物象中触发联想。从兴中含比所取的兴象类型来看,有以动植物作比兴者,也有以非生物或自然现象作比兴者。
从《诗经》以来的古代诗歌中,兴中含比,取兴象于植物的颇多。
例如杜甫的《新婚别》的开篇就是这样的':“菟丝(一种蔓生的草本植物)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养路旁。”一开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的起兴,起兴句中又隐含着“嫁女与征夫”的不可靠、不长久的比喻。这就是兴中含比。
又如《诗经·周南·桃夭》云:“桃之夭夭(鲜嫩貌),灼灼其华(花)。之子(犹言‘这人儿’)于归(出嫁),其宜(使……和顺)室家(家庭)!桃之夭夭,有贲(果实大而多貌)其实(果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茂盛貌)。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这是一支庆贺新婚的歌,可能是新娘的女伴送她出门时唱的、歌词的大意是:鲜嫩的桃树呀,花儿开得火样红。这个姑娘过门去,定能使家庭红火火!鲜嫩的桃树呀,果实累累结满枝。这个姑娘过门去,定能使家庭很幸福!鲜嫩的桃树呀,叶子长得密稠稠。这个姑娘过门去,定能使家庭更兴旺。歌词三段开头都以“桃之夭夭”起兴,又从桃的花、果、叶层层着色渲染,兴中兼含比喻,对新娘嫁过去表示了许多良好的祝愿。这也是以植物起兴兼作比。
乐府《古艳歌》:“茕茕(孤独无依貌)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这首诗的前两句即以动物起兴,兴中兼含比喻。写弃妇被迫出走,犹如孤苦的白兔,往东去却又往西顾,虽走而仍恋故人。后两句是规劝故人应当念旧。
北朝《陇头歌辞》其一为:“陇头(陇山之巅)流水,流离(淋漓)山下。念哥一身,飘然旷野。”其三为:“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关中),心肝断绝。”这两首诗歌,前两句都以陇头流水起兴,兼及以流水的状态和声响作比,状漂泊未归和乡愁悲凄之情态。此处虽作为触景生情、情景交融解也未尝不可,但毕竟是由此及彼产生的联想的兴笔,又由于兴中兼比,便将前半与后半紧密联系起来而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了。
兴中含比,比兴兼取,便有这样的妙处。可见,方东村的“兴而兼比”则“取兴不取比”之说未免有点偏颇。
兴起兴结
诗词中凡用“触物以起情”、“感物而动”的兴笔开篇或收束,谓之“兴起兴结”。它具有触发联想、渲染气氛、调动情绪的功能。古代诗词中,兴起,用得较为普遍;兴结,相对地说来用得较少;而兴起兴结,有时合用于一首诗中,则更为少见。
如杜甫的史诗《新婚别》中云:“菟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妻子,*不暖君床。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交织着不如意),与君水相望!”这是一首代言体的叙事诗,诗中塑造了一位深明大义的新娘子的形象。开篇以植物兴起,结尾则以动物兴结:柳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由比翼乌联想到别离人,这是又一种形式的兴笔。全诗由开头的“兴起”到结尾的“兴结”,前呼后应,结构严谨,这是兴起兴结同用于一篇之中的极好例子。
运用重叠字的诗句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句了吧,诗句是组成诗词的'句子。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诗句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运用重叠字的诗句,欢迎阅读与收藏。
运用重叠字的诗句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赋得暮雨送李胄》
3. 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小人好争利,昼夜心营营。《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
5.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题菊花》
6. 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
7.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8.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辞》
9.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10.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李白《秋浦歌十七首之十》
11.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李白《秋浦歌十七首之十》
12.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白居易《琵琶行》
13. 第一第二弦索索,秋风拂松疏韵落。《五弦弹》
14. 第三第四弦泠泠,夜鹤忆子笼中鸣。《五弦弹》
15.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16.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17.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18.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张仲素《春闺思》
19.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游子吟》
20.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寒山《杳杳寒山道》
21.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寒山《杳杳寒山道》
22. 渐渐风吹面,纷纷雪积身。寒山《杳杳寒山道》
23.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寒山《杳杳寒山道》
24. 青青水中蒲,下有一双鱼。韩愈《青青水中蒲》
25. 青青水中蒲,长在水中居。韩愈《青青水中蒲》
26. 青青水中蒲,叶短不出水。韩愈《青青水中蒲》
27.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28.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迢迢牵牛星》
29.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迢迢牵牛星》
叠字成语大全
AABB类
**安安、明明白白、清清白白、祖祖辈辈、原原本本、随随便便、蓬蓬勃勃、缝缝补补、了了草草、**常常、拉拉扯扯、昏昏沉沉、清清楚楚、时时处处、郁郁葱葱、世世代代、简简单单、**淡淡、稳稳当当、浩浩荡荡、地地道道、大大方方、坛坛罐罐、嘻嘻哈哈、吃吃喝喝、前前后后、含含糊糊、家家户户、比比划划、摇摇晃晃、安安静静、**静静、时时刻刻、勤勤恳恳、松松垮垮、拖拖拉拉、破破烂烂、快快乐乐、忙忙碌碌、婆婆妈妈、匆匆忙忙、吵吵闹闹、男男女女、磕磕碰碰、惺惺惜惺、整整齐齐、冷冷清清、完完全全、熙熙攘攘、吵吵嚷嚷、松松散散、形形色色、口口声声、老老实实、踏踏实实、严严实实、扎扎实实、零零碎碎、鬼鬼祟祟、慢慢腾腾、哭哭啼啼、服服帖帖、普普通通、吞吞吐吐、千千万万、安安稳稳、**稳稳、支支吾吾、仔仔细细、高高兴兴、隐隐约约、实实在在 认认真真、堂堂正正、大大咧咧、疯疯癫癫、安安稳稳、病病歪歪、大大落落、袅袅婷婷、沸沸扬扬、纷纷攘攘、纷纷扬扬、风风火火、风风雨雨、浩浩荡荡、轰轰烈烈、浑浑噩噩、三三五五、家家户户、结结巴巴、兢兢业业、口口声声、磊磊落落、烈烈轰轰、林林总总、马马虎虎、模模糊糊、善善恶恶、生生世世、是是非非、堂堂正正、陶陶兀兀、偷偷摸摸、吞吞吐吐、唯唯诺诺、三三两两、心心念念、形形色色、洋洋洒洒、影影绰绰、悠悠荡荡、悠悠忽忽、郁郁葱葱、原原本本、战战兢兢、婆婆妈妈、期期艾艾、千千万万、卿卿我我、
AABC类
苦苦哀求、牢牢把握、咄咄逼人、喋喋不休、格格不入、恋恋不舍、闷闷不乐、念念不忘、滔滔不绝、孜孜不倦、鼎鼎大名、哈哈大笑、落落大方、熊熊大火、楚楚动人、娓娓动听、泛泛而谈、滚滚而来、侃侃而谈、默默奉献、郁郁寡欢、比比皆是、环环紧扣、面面俱到、岌岌可危、津津乐道、强强联手、夸夸其谈、苦苦求索、蒸蒸日上、循循善诱、勃勃生机、花花世界、寥寥数语、步步为营、寥寥无几、默默无闻、默默无语、依依惜别、代代相传、官官相护、面面相觑、恰恰相反、息息相关、心心相印、欣欣向荣、区区小事、振振有词、彬彬有礼、赫赫有名、绰绰有余、津津有味、念念有词、耿耿于怀、蠢蠢欲动、历历在目、星星之火、沾沾自喜、哀哀欲绝、嗷嗷待哺、比比皆是、彬彬有礼、步步为营、草草了事、草草收兵、察察为明、惴惴不安、陈陈相因、楚楚可怜、蠢蠢欲动、绰绰有余、刺刺不休、代代相传、旦旦而伐、喋喋不休、鼎鼎大名、多多益善、咄咄逼人、咄咄怪事、恩恩相报、泛泛而谈、泛泛之交、泛泛之人、愤愤不*、高高在上、格格不入、耿耿于怀、耿耿于心、官官相护、好好先生、赫赫有名、赫赫之功、赫赫之光、花花公子、花花世界、花花太岁、恢恢有余、昏昏欲睡、岌岌可危、济济一堂、矫矫不群、津津有味、津津乐道、斤斤计较、斤斤自守、井井有条、炯炯有神、九九归一、侃侃而谈、空空如也、口口相传、夸夸其谈、款款而谈、琅琅上口、朗朗乾坤、累累如珠、历历可数、历历在目、恋恋不舍、寥寥可数、寥寥无几、碌碌无能、碌碌无为、碌碌无闻、落落大方、落落难合、闷闷不乐、靡靡之音、面面俱到、面面相觑、默默无闻、默默无言、脉脉含情、念念不忘、诺诺连声、谆谆告诫、 翩翩公子、翩翩起舞、翩翩少年、仆仆风尘、谦谦君子、切切私语、窃窃私议、窃窃私语、区区之众、人人皆知、人人自危、色色俱全、姗姗来迟、生生不息、生生不已、丝丝入扣、滔滔不绝、亭亭玉立、头头是道、唯唯连声、娓娓不倦、娓娓动听、娓娓而谈、息息相关、息息相通、心心相印、欣欣向荣、星星之火、惺惺作态、休休有容、栩栩如生、循循善诱、牙牙学语、奄奄一息、泱泱大风、洋洋大观、洋洋得意、怏怏不乐、遥遥领先、遥遥相对、遥遥无期、摇摇欲坠、依依不舍、盈盈一水、郁郁寡欢、冤冤相报、源源不绝、源源不断、源源而来、芸芸众生、凿凿有据、沾沾自喜、昭昭在目、振振有辞、铮铮有声、蒸蒸日上、
AAB类
面面观、呱呱叫、麻麻亮、娘娘腔、飘飘然、泡泡糖、毛毛雨、团团转、
ABB类
干巴巴、紧梆梆、、冷冰冰、黄灿灿、天苍苍、雾沉沉、怒冲冲、气冲冲、兴冲冲、绿葱葱、胖墩墩、直勾勾、红彤彤、气鼓鼓、笑呵呵、恶狠狠、气呼呼、黑乎乎、胖乎乎、明晃晃、美滋滋、热辣辣、泪淋淋、血淋淋、酸溜溜、赤裸裸、密麻麻、雾茫茫、色迷迷、软绵绵、轻飘飘、静悄悄、毛茸茸、阴森森、热腾腾、泪汪汪、水汪汪、眼睁睁、沉甸甸、
ABAC类
挨家挨户、百战百胜、百发百中、半工半读、暴饮暴食、本乡本土、不折不扣、不卑不亢、不管不顾、不慌不忙、不骄不躁、不亢不卑、不明不白、不偏不倚、不屈不挠、不三不四 不痛不痒、不上不下、不闻不问、常来常往、潮涨潮落、炒买炒卖、彻头彻尾、称王称霸 成名成家、诚惶诚恐、诚心诚意、此情此景、从重从快、从难从严、大包大揽、大风大浪 大轰大嗡、大起大落、大是大非、多才多艺、多姿多彩、多灾多难、非亲非故、风言风语 古色古香、合情合理、忽高忽低、糊里糊涂、互利互惠、互谅互让、绘声绘色、昏头昏脑 活灵活现、或明或暗、戒骄戒躁、可歌可泣、苦思苦想、冷言冷语、离心离德、利国利民 满打满算、没头没脑、民风民俗、难分难解、难解难分、难舍难分、能屈能伸、偏听偏信 *起*坐、群策群力、人来人往、人山人海、如火如荼、如醉如痴、入情入理、若即若离 若明若暗、善始善终、时隐时现、缩手缩脚、所作所为、同工同酬、同心同德、徒子徒孙 土里土气、惟妙惟肖、稳扎稳打、我行我素、无法无天、无声无息、无缘无故、无忧无虑 无影无踪、疑神疑鬼、亦步亦趋、有条有理、有头有尾、有始有终、有勇有谋、有滋有味 又红又专、愈演愈烈、怨天怨地、载歌载舞、再接再厉、真刀真枪、整日整夜、知己知彼 自高自大、自觉自愿、自给自足、自卖自夸、自暴自弃、自私自利、自生自灭、自言自语 自作自受、作威作福
ABCC类
大腹便便、文质彬彬、生气勃勃、兴致勃勃、雄心勃勃、野心勃勃、白发苍苍、死气沉沉 怒气冲冲、衣冠楚楚、来去匆匆、信誓旦旦、大名鼎鼎、想入非非、忠心耿耿、人心惶惶 天网恢恢、人才济济、含情脉脉、热气腾腾、杀气腾腾、千里迢迢、气势汹汹、虎视眈眈、喜气洋洋、小心翼翼、顾虑重重、困难重重、逃之夭夭、神采奕奕、忧心忡忡、众目睽睽
ABCA类
床上安床、防不及防、防不胜防、冠上加冠、国将不国、话里有话、话中有话、见所未见 将门有将、精益求精、举不胜举、轮扁斫轮、梦中说梦、忍无可忍、日复一日、日甚一日 神乎其神、损之又损、痛定思痛、头上安头、微乎其微、为所欲为、闻所未闻、屋下架屋 相门有相、玄之又玄、贼喊捉贼
竹影扫阶尘不动 月轮穿沼水无痕。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鸟涧鸣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春夜,山谷空无一人,此乃静。
却有桂花静静飘落,此乃动。
动静结合。
但是表面的宁静终于被打破,月亮从云背后出来了,月光皎洁洒在山中,惊得山鸟扑翅急飞,发出的嘶叫声也在寂静的山谷里阵阵回响。
又是动静结合,以月亮出现,鸟鸣阵阵衬托夜晚山谷的幽静。
1、《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
3、《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4、《画》
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静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5、《沁园春·雪》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唐代:韦应物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译文及注释
译文胡马啊,胡马,被远远地放牧在荒凉的燕支山下。四蹄刨沙刨雪独自奔跑嘶鸥,东望西望茫茫一片迷了来路。迷路啊,迷路,萎萎边草无穷无尽霭霭暮色笼罩着山头。
注释笑令:词牌名。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曰:“打嫌《调笑》易,饮讶《卷波》迟。”自注:“抛打曲有《调笑令》,饮酒曲有《卷白波》。”词调名盖本唐曲。此调为单调,八句,三十二字。第四、五句押*声韵,其余各句均押仄声韵。其中第二句叠用第一句,第七句叠用第六句,第六句颠倒第五句末二字而成。胡马:中国西北地区所产的马。古代马匹在交通运输和战争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而良马往往受人青睐,而西北地区所产的马素以优良著称,早在汉朝的时候,就曾从西域引进过大批良马。所以写骏马而云“胡马”,是为了显示其品种的优良。燕支山:即焉支山,在甘肃山丹县东。位于祁连山和龙首山之间,山下是水草丰美的牧场。“焉支”通作“燕支”、“胭脂”,本植物名,亦叫红蓝,花汁可做成红的颜料。跑(páo):指兽蹄刨地。边草:边地的野草。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草原骏马图。抒发一种迷茫人生,归宿何处的感情。词中先写放牧地点,次写迷路神态,再写草原景色,把迷路的骏马放在广阔昏暗的背景中。“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两句,刻划了迷路的骏马那种焦躁、彷徨的神态,着墨无多,却生动逼真;“远放燕支山下”、“边草无穷日暮”两句,显示了草原的寥廓、旷远,笔力浑朴苍茫。此词赋物工致,气象开阔,笔意回环,清新而简练。
词以二言叠语起首。词的前三句写成群的骏马放牧于燕支山下的大草原上,绵延的群山、无边的草原、奔腾的骏马,构成了一幅雄伟壮丽的图景,气势壮观,境界阔大。
第四、第五句具体写马,但不是写成群的骏马,而是选取了其中一匹失群迷途的马加以描写。这匹骏马因为跑失了群,此时正独自不安地用马蹄刨着沙土和残雪,并不时地昂首嘶鸣,东张西望地傍徨着,不知该往哪里去。“跑”读作“刨”,用足刨地之意,这两句词将骏马迷路后的神情姿态刻画得十分传神,短短十二个字便将它的焦灼不安和急切烦燥惟妙惟肖地勾勒了出来。同时,通过对迷路骏马的描绘,还将塞外草原的空旷阒寂景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第六、第七两句又是二言叠语,“迷路”是第五句句末“路迷”二字的倒转,这是《调笑令》的定格,此调又名《转应曲》,即由此而来。在连着两个“迷路”之后,接着是词的结束句:“边草无穷日暮”,既点出了时间,又进一步渲染了空间的旷远,补足了骏马迷路时的环境。夕阳西下,斜晖映照着边草,边草无穷无尽地向四外延伸开去,一眼望不到尽头。这最后一句语淡意远,堪称点睛之笔,在前面绘就的雄伟壮丽的草原图景上又抹上了一层苍凉迷离的色彩。远山、沙雪、边草、斜阳,其间又回荡着骏马的嘶鸣,苍莽壮阔而又略带悲凉,整首词意境浑厚高远,语言简炼淡雅。
词名义上是写马,并展现了草原风光,但同时也透露了边塞自然环境的严酷和人在这种环境下的迷悯孤独心境。汉代名将李广就是在与匈奴作战时因迷失了道路而获罪自杀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词中描写骏马迷路时焦燥不安的情形也多少反映了征戌边塞的将士在塞外常有的孤寂忧虑的心情。
纵观来看,词的开始“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表现对边塞失防、胡人入侵的惊讶。接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写失群胡马焦躁不安、迷茫困惑、挣扎无果的神情,形神兼备,是不可多得的名句。“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既从马之望中写边塞晚景,又含象征意象于其中。使情、景融合无痕,使这首小词不仅是生动传神的特写,而且有深含的意境。
但深含的意象是什么。历来众说纷纭。曹锡彤认为:“此笑北胡难灭之词。”有人认为:“言胡马东西驰突,终至边草路速,犹世人营扰一生,其归宿究在何处”(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如果写在晚年韦应物解职之后,俞说可以讲通;而韦一生积极用世,热爱人民、热爱朝廷和祖国疆土,那么联系开头“远放燕支山下”,笑北胡乘隙入侵。咏大国辽阔边境难犯是可以讲通的。“诗无达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艺术上传神的描写与蕴含的意象构成耐人咀嚼寻味的意境,是深可玩味的。
和韦应物同时代的另一位诗人戴叔伦也有《调笑令》词一首,写的是边塞老兵的愁绝心理,在对边塞风光的描写方面与韦应物此词有某些相似之处,然而戴词明确抒写征人的愁苦心理,意境悲苦低沉,韦词则从一个侧面暗示了边塞的严酷,悲凉中不失雄浑,这在早期涉及边塞的词中是别具一格的。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唐) 李贺 〈马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 贺知章 〈咏柳〉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苏轼的《中秋月》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
——萨都刺的《上进即事五首》之三东门沽酒饮我曹,心情万事如鸿毛。
——李颀的《送陈章甫》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李煜的《望江南》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苏轼的《永遇乐》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
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
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李白的《清*乐》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
——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元 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 白居易《忆江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此句把 白雪 比作 梨花。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曹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李煜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青玉案》贺铸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马诗》李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出处:贺知章《咏柳》)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 《忆江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大似翻鹅毛,密如飘玉屑。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中的名句: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开.”此句把白雪比作梨花.老骥伏,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曹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李煜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贺铸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马诗》李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出处:贺知章《咏柳》)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大似翻鹅毛,密如飘玉屑.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春兴》古诗赏析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兴》古诗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
春居杂兴·两株桃杏映篱斜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
和莺吹折数枝花。
译文:
两株桃树和杏树斜映着篱笆,点缀着商山团练副使的家。
为什么春风竟然容不得这些,惊走了莺黄又吹折数枝花。
注释:
⑴副使:作者当时任商州(今属陕西)团练副使。
赏析:
991年(太宗淳化二年),王禹偁从开封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此诗即作于次年春。“一郡官闲唯副使(《清明日独酌》),团练副使在宋代是一个常被用以安置贬调官员的空衔,商州的生活条件在当时也很差。诗人便在那“坏舍床铺月,寒窗砚结澌”(《谪居感事》)的困苦条件下空怀壮志,过着无所事事的生活。在这种状况中,以“拜章期悟主”(《谪居感事》)而无辜被贬的诗人,心情是十分愤懑的。这首七绝就是以触事兴感的形式,通过咏叹风折花枝这样的琐事来曲拆隐微地反映诗人凄苦的生活,并抒发心头的难言之痛。
诗人住所的竹篱下侧生长着桃杏树各一株,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的诗人简陋的住房就靠它装饰点缀着。可是这一日无情的春风不但吹断了几根花枝,连正在树头啭鸣的黄莺也给惊走了。于是诗人责问春风:你为什么容不得我家这点可怜的装饰呢?
春风无知,诗人责问得无理,但正是这无理的责问真切地描摹出了诗人心头的恼恨,由此也反衬出了诗人对那倾斜于篱前的桃杏和啭鸣于花间的黄莺的深厚感情,曲折地反映出了诗入生活的孤寂凄凉。同时,这一责问还另有含意。灼灼桃杏和呖呖莺声本是妆点这明媚春光的,而春风又正是召唤花开鸟啭的春天主宰。这有功无过的桃杏与黄莺不为春风所容,正是隐喻诗人的遭遇。以篇幅短小的绝句,不用一典而能包含十分丰富、深远的意蕴,技巧已臻化境。
《蔡宽夫诗话》记载,诗人作此诗后,其子曾提出诗的后半部分与杜甫诗“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相似,建议改写。诗人听后高兴地说:“我诗的.命意竟能与杜子美暗合吗?”不但没改,还又咏一诗道:“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杜甫是前身!”(《苕溪渔隐丛话》引)此处杜甫诗是指《绝句漫兴九首》之二。诗人在遣辞命意上与杜甫诗有点类似,但师其辞而不师其意,包含有新的境界。
此诗首句写景;第二句落实景之所在,又引出诗人并点明其身分,为下文的发问作铺垫;第三句以发问来抒情;第四句补述所感之由。全诗篇幅虽小而布置得宜,曲折有致。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赏析」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这是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转为一片翠绿,枝头的残花已经在雨中落尽,露出了在树上啼鸣的流莺。这是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图画。两句中雨晴与柳暗、花尽与莺见之间又存在着因果联系
“柳色雨中深”,细雨的洒洗,使柳色变得深暗了;“莺语花底滑”,落尽残花,方露出流莺的身姿,从中透露出一种美好的春天景物即将消逝的意象。异乡的春天已经在柳暗花残中悄然逝去,故乡的春色此时想必也凋零阑珊了吧。那漂荡流转的流莺,更容易触动羁泊异乡的情怀。触景生情,悠悠乡思便不可抑止地产生了。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这是两个出语*易自然,而想象却非常新奇、意境也非常美妙的诗句。上句写春风吹梦,下句写梦逐春风,一“吹”一“逐”,都很富有表现力。它使人联想到,那和煦的春风,像是给入眠的思乡者不断吹送故乡春天的信息,这才酿就了一夜的思乡之梦。而这一夜的思乡之梦,又随着春风的踪迹,飘飘荡荡,越过千里关山,来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在诗人笔下,春风变得特别多情,它仿佛理解诗人的乡思,特意来殷勤吹送乡梦,为乡梦作伴引路;而无形的乡梦,也似乎变成了有形的缕缕丝絮,抽象的主观情思,完全被形象化了。
不难发现,在整首诗中,“春”扮演了一个贯串始终的角色。它触发乡思,引动乡梦,吹送归梦,无往不在。由于春色春风的熏染,这本来不免带有伤感怅惘情调的乡思乡梦,也似乎渗透了春的温馨明丽色彩,而略无沉重悲伤之感了。诗人的想象是新奇的。在诗人的意念中,这种随春风而生、逐春风而归的梦,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美的享受,末句的“又”字,不但透露出乡思的深切,也流露了诗人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悦。
【名句】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出处】
唐?武元衡《春兴》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译注】
昨天晚上一夜春风吹起了我的思乡之梦,在梦中我再一次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
【说明】
《春兴》是唐代大臣武元衡的诗作。此诗是集春景、乡思、归梦于一身的作品。前二句述写异乡的春天已经过去,隐含了故乡的春色也必将逝去的感慨;后二句想象春风非常富有感情而且善解人意,仿佛理解了诗人的心情而特意为他殷勤吹送乡梦。全诗语言*白浅直,构思精巧奇特,以即将逝去的春景贯穿始终,把令人黯然神伤的思乡之情淡化育即将逝去的春景之中,透露出一种温馨的惆怅之情。
【赏析】
诗的前两句描写暮春之景。“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这是暮春时节典型景色。杨柳枝繁叶茂,天气乍阴乍晴,残花落尽,流莺开始尽情地活动。这两句表面上只是单纯地写景物变化,其实也意味着春天已渐行渐远,和春天一起远去的还有如水的时光。人生易老,不堪长期漂泊,于是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更多描写思乡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这两句抒发思乡之情。出语*易自然,想象新奇,意境优美。作者思乡却不能及时回去,只有将这份念想寄托于梦境。梦是何等虚无缥缈,无形无迹,诗人却将之想象成可以被春风吹走的东西,像是轻盈的柳絮,又像浮软的游丝,它随着春风回到了洛城。这一“吹”一“逐”,都极具表现力。“吹”字,突出春风之多情,它似乎看懂了作者的心思,殷勤吹送乡梦,为乡梦作伴引路;“逐”字,将乡梦形象化,它追逐着春风,不远万里来到作者的故乡,亦是有情之物。
乡梦,极其普通,但凡想家之人,都有亲身体验。作者却将之写成一个有情有形之物,为全诗*添出无尽的情趣。乡愁是苦涩的,但在诗人的笔下,这苦涩之中又孕育着一种希望,给人以一种慰藉。
运用双关手法的诗句,一语双关的诗句
1.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4. 土牛耕石田,未有得稻日。
5.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 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
7. 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8.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9. 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10.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11.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12.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13. 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
14. 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15. 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
16. 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17. 黄檗向春生,苦心随日长。
18.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19. 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
20. 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
21.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22. 人采莲子青,妾采梧子黄。
运用起兴的古诗句
起兴在古诗中的运用
运用起兴修辞的古诗
古诗词中运用起兴的句子
运用起兴的手法写思乡的古诗
古诗文中运用起兴的句子并分析
起兴的诗句
古诗起兴的诗句
托物起兴的诗句
古诗的起兴
托物起兴的古诗
古诗起兴的作用
起兴古诗的写法
蒹葭起兴的句子
关雎起兴的句子
运用比兴的诗句
古诗中运用兴的诗句
古诗中起兴的理解
关雎中起兴的句子是
运用兴的古诗
古诗词起兴的例子
人教版托物起兴的古诗
起兴的修辞手法古诗
古诗中运用比兴的诗句
运用比兴手法的诗句
古诗中起兴手法的例子
古诗中运用兴的诗
运用兴手法的古诗
起兴手法开头的古诗有那些
运用了兴手法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