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人去了哪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问人去了哪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问人去了哪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问人去了哪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一去二三里古诗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去二三里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一去二三里古诗。
一去二三里 (山村咏怀)
(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一去二三里是邵康节所作的诗,又名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 (山村咏怀) (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邵康节(一O一一~一O七七)邵康节(康节为谥号)名雍,字尧夫。宋朝时代的著名卜士。
翻译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 ,九枝,十枝 ~~~~~~~”。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作者介绍
邵康节(一O一一~一O七七)邵康节(康节为谥号)名雍,字尧夫。宋朝时代的著名卜士。北宋真宗大中祥符4年(公元1011年)12月25日(辛亥年辛丑月甲子日甲戌辰)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又迁共城(今河南辉县),37岁时移居洛阳。
是*占卜界的主要代表人物。《梅花易数》是他的发明的占卜方法。可是这本书版本很多,估计已经是传伪了。先天易学是他的主要代表作。可是在他的著作中关于先天易学叙述的并不详细。朱熹的《周易本义》对于先天易学作了详细的介绍。
邵康节象数派易学的代表人物。我们直接研究他的思想只有《皇极经世书》一书。这是一本推演朝代兴衰的书。他的宇宙观和方法论从《皇》书的观物篇可以看出。
邵康节祖上姬姓,出于召公世系,为周文王后代。他自幼胸怀大志,一心致力于科举进取之学。居共城时,其母李氏过世,他便筑庐于苏门山,布衣蔬食守丧三年。当时李挺之为共城县令,听说邵康节好学,便亲自造访其庐。邵康节遂拜其为师,从学义理之学、性命之学与物理之学。数年之后,邵康节学有所成,但从不到处张扬,所以了解他的人却很少。时有新乡人王豫同邵康节论学,他自恃自己的学问足可让邵康节师事之,谁知议论过后却深为邵康节的学识所折服,于是便虔诚地拜邵康节为师。邵康节移居洛阳之后,所悟先天之学进一步完善,又收张岷为弟子,传授《先天图》及先天之学。邵康节40岁时娶王允修之妹为妻,后二年得子伯温。51岁时(嘉佑6年),丞相富弼曾让邵康节出来作官,甚至说“如不欲仕,亦可奉致一闲名目”,均被他婉言谢绝了。嘉佑7年,王宣徽就洛阳天宫寺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珂的旧宅基地,建屋三十间,请邵康节居住,富弼又给他买一花园。熙宁初,朝廷实行买官田新法,邵康节的天津之居园划为官田,司马光等二十余家又集资为他买下。邵康节命其园居为“安乐窝”。这时神宗下诏要天下举士,吕公著、吴充、祖龙图等人推荐邵康节,朝廷连着发下三道诏书,让邵康节除秘书省校书郎、颍川团练推官。邵康节再三推辞不得已而受官,可是他又称疾不肯赴职。邵康节57岁时,父亲邵古(伊川丈人)去世。邵康节与程颢在伊川神阴原(今伊川县伊水西紫荆山下)“不尽用葬书,亦不信阴阳拘忌之说”选择了一块墓地予以安葬。又过两年,邵康节的同父异母弟弟邵睦猝死于东篱之下。他与弟睦手足情深,咏诗数首以表思念之情。邵康节在洛阳闲居*30年。冬夏则闭门读书,春秋两季出游。每出游必着道装乘小车。
城中的`士大夫听到车声,均倒屣出门相迎,儿童和仆人也高兴地尊奉他。久之,在洛阳城里有“行窝十二家”。他乐天知命,常以诗言志,以园林景色、醇酒茗茶自娱*生。他虽言“此身甘老在樵渔”、“身为无事人”,然而他却是在一心效法圣人,观物得理,究天人之际,要为后人留下一门大学问。他尝有这样的诗句:“只恐身闲心未闲”、“若蕴奇才必奇用,不然须负一生闲”。可见他是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邵康节虽然不支持王安石所推行的新法,但是也不公开反对。“自从新法行,常苦樽无酒”、“怀觞限新法,何故便能倾”、“侯门深处还知否,百万流民在露头”等诗句,反映了他对待新法的态度。门生故旧中的当官者,有的为反对新法要投劾而去,他劝说这些人:“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受一分赐矣。投劾何益耶?”
二程兄弟与邵康节同巷里居住*三十年,世间事无所不论。程颢尝说:“邵尧夫于物理上尽说得,亦大段泄露他天机。”又说:“尧夫之学,先从理上推意,言象数,言天下之理。”以“内圣外王之道”评论邵康节之学,以“振古之豪杰”评论邵康节其人。
熙宁10年(公元1077年)3月,邵康节有病卧床百余日而不能起。至7月4日病危,5日凌晨去世,享年67。遗嘱命治丧之事从简一如其父,从伊川先茔。邵康节病中,司马光前来探视。邵康节对他说:“某病势不起,且试与观化一巡也。”司马光宽慰他:“尧夫不应至此。”邵康节说:“死生亦常事耳。”当时正值张载从关中来,他给邵康节诊脉后说:“先生脉息不亏,自当勿药。”又要给邵康节推命吉凶,说:“先生信命乎?载试为先生推之。”邵康节回答:“世俗所谓之命,某所不知,若天命则知之矣。”张载说:“既曰天命,则无可言者。”邵康节《闲行吟》一诗曰:“买卜稽疑是买疑,病深何药可能医。梦中说梦重重妄,床上安床叠叠非。列子御风徒有待,夸夫逐日岂无疲。劳多未有收功处,踏尽人间闲路歧。”可见他是一个不信世俗之命也不搞卜筮稽疑那一套智数的人。程颐前来探病,诙谐地说:“先生至此,他人无以致力,愿先生自主张。”邵康节说:“*生学道固至此矣,然亦无主张。”程颐还是跟他戏谑,邵康节也开玩笑地说:“正叔可谓生姜树头生,必是树头生也。”这时邵康节的声息已很微弱,就举起两手做手势,程颐不明白,问:“从此与先生诀矣,更有可以见告者乎?”邵康节说:“面前路径常领宽,路径窄则无著身处,况能使人行也!”邵康节病重之中犹有“以命听于天,于心何所失”、“唯将以命听于天,此外谁能闲计较”、“死生都一致,利害漫相寻。汤剂功非浅,膏肓疾已深。然而犹灼艾,用慰友朋心”等诗句,足见他对待生死的乐天态度。
邵康节去世后,邵伯温请程颢为其父作墓志铭。程颢月下渡步于庭,思索良久对程颐说:“颢已得尧夫墓志矣。尧夫之学可谓安且成。”遂于《墓志》中有“先生之学为有传也,语成德者,昔难其居。若先生之道,就所至而论之,可谓安且成矣”之语。哲宗元佑中,赐谥“康节”。欧阳修之子欧阳棐作《谥议》:“雍少笃学,有大志,久而后知道德之归。且以为学者之患,在于好恶,恶先成于心,而挟其私智以求于道,则弊于所好,而不得其真。故求之至于四方万里之远,天地阴阳屈伸消长之变,无所折衷于圣人。虽深于象数,先见默识未尝以自名也。其学纯一不杂,居之而安,行之能成,*夷浑大不见圭角,其自得深矣。按谥法,温良好乐曰康,能固所守曰节,谥曰康节先生。”崇宁初,从祀孔子文庙,追封新安伯。明嘉靖中,祀称“先儒邵子”。
邵康节的著作,除《皇极经世》、《观物篇》、《击壤集》和《渔樵问对》外,据程颐和朱熹讲,还有《无名公传》。另外,还有邵伯温据邵康节讲学语录整理而成的《观物外篇》。两宋间人王湜《易学》曰:“康节先生遗书,或得于家之草稿,或得于外之传闻。草稿则必欲删而未及,传闻则有讹谬而不实。”又于“皇极经世节要序”中说:“康节先生衍《易》作《经》,曰《皇极经世》。其书浩大,凡十二册,积千三百余板。以元经会二策,以会经运二策,以运经世二策,声音律吕两相唱和四册,准《系辞》而作者二册。”其实,王湜所见十二卷本的《皇极经世书》,已是邵伯温于邵康节去世后将《皇极经世》与《观物篇》合在一起,又加入其祖父邵古的声音律吕之学与张岷听邵康节讲学时所作的笔录(定名为《观物外篇》)厘订而成。一至六卷为元、会、运、世,七至十卷为律吕声音,十一卷为“观物内篇”,十二卷为“观物外篇”。对此,清王植于《皇极经世书解·例言》中已经有说明。
一去二三里古诗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去二三里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去二三里古诗
又名《山村咏怀》
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释义: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赏析:
短短20个字,寥寥几笔,就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是要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的,所以,诗的用词也到了简略得不能再简约的程度。你就拿这首诗来说吧,诗中的一个"去"字便有了行动,有了动感;一个“里”字便有了距离,一个“烟村”和“四五家”便有了村落的生气和小村庄的摸样,一个楼台和花,便有了小小村庄的幽雅和静谧,甚至让人联想到淑女摇扇婀娜和书生捧书吟咏的情境。所以我们说,简略的奥妙就是要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揣度的空间,遐想的天地。再加上诗的二,四两句的句尾“家”和“花”同为“a”韵,所以一路读来押韵合辙,朗朗上口。
这首诗乃北宋理学家邵雍所写。这首诗之所以十分逗趣,那是因为此诗活用了数字,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首诗逗趣就“逗”在数字上。你看,一首短短20个字小诗中,竟然用了10个依次排列的数字,而且一点也不生硬。可以说,这首诗既是儿童学*一到十这几个数字,熟悉它们的排列顺序,练*书写汉字基本笔画的好课文。这同时可以证明:只要用得好,数字进入文学作品就会增添其特殊的魅力。
意境何来?非常重要的一条是此诗使用了“列锦”的修辞手法。所谓“列锦”,就是将几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排列起来构成句子的一种修辞手法。谭永祥先生在《修辞新格》中说:“古典诗歌作品里面,有一种颇为奇特的句式,即以名词或以名词为中心的定名结构组成,里面没有形容词谓语,却能写景抒情;没有动词谓语,却能叙事述怀,这种语言现象……我们把它叫做‘列锦’。”你看!在“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的诗句中,“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了淡雅,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说到这里,我更加明白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者为什么要将这首诗放在专门的识字教材和词串识字组合成组的初衷和原委了。著名的“系统论”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也就是说,当这首诗进入了词串识字这一系统的时候,它所拥有的功能就会大大的优于自身原有的功能。
古诗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是宋代诗人邵雍(邵康节)所作诗词之一。《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咏怀》,诗歌原文: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古诗一去二三里。谢谢!
山村咏怀
一去①二三里,烟村②四五家。
亭台③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词句注释
①去:距离。
②烟村:被烟雾笼罩的村庄。
③亭台:泛指供人们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译文
到二三里远的地方,有四五个生着炊烟的人家。
路过六七座亭台楼阁,周围有十几枝花。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是描写风景的优美。它把“一”到“十”的数字嵌入诗中,组合成一幅静美如画的山村风景图,质朴素淡,令人耳目一新。
此诗有人也作“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支花。”有人也作“一去二三里,田村四五家,高樓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试着想象一下,便会在我们眼前呈现这番情景: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做午饭,家家冒着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 ,九枝,十枝……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
也许是出于我的.喜好,喜欢富于浓郁感情和唯美意境的文学、艺术作品,喜欢感受它们并体验它们。于是,不论什么课、什么教学内容,总也要从中渗透对学生体验性的训练,希望他们拥有一双敏锐的双眼和一颗善感的心灵。
在教学古童谣《一去二三里》的过程中,我又找到了一次很好的机会,与学生共体验。当学生能对词语进行解释并理解之后,我让他们认真看插图,并要求学生:“找一找文中的句子在图中的什么地方体现?”这是相当简单的问题,学生个个能讲。趁他们讲得正欢时,我马上把思维角度一转,说:“原来,这篇文章就是一幅画呀!这画美吗?美在哪里?”因为有过美术欣赏的基础,学生的回答体现了一定的美术功底。
清清说:“色彩很美,有绿的树,红的花,五颜六色的!”听到这里,还有人补充道:“五彩缤纷的!还有各种各样的大树和小草小花。”许可说:“摆得很好看,有的亭子高,有的亭子矮,房子也是这儿一家,那儿一家,还到处开满了鲜花!”还有的学生甚至讲到了如果图中再画几座小桥,天空画上飞翔的小鸟就更美了。我小结道:“啊!如此美丽的画,你喜欢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我:“喜欢!”从学生的回答来看,我成功地引导他们站在画外人的角度欣赏了童谣所描绘的美丽地方,实现了感官上的初步体验。这一客观存在的形象概念,为下一环节抽象的想象体验做下了铺垫。
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看到的画面意思读出相应的句子,这样画与诗充分联系起来,在朗朗的读书声中体会意境美。然后教学生书写生字一二三,因为是第一次写字,我着重和学生进一步认识田字格的各部分名称及位置,写字姿势、横的写法及位置,并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姿势。
这节课传授知识较多,方法设计还不够完美、纪律等方面也不是很理想,以后还应多加反思和学*。
一去二三里古诗
《山村咏怀》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翻译】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作者简介
邵康节(康节为谥号)名雍,字尧夫。宋朝时代的著名卜士。北宋真宗大中祥符4年(公元1011年)12月25日(辛亥年辛丑月甲子日甲戌辰)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又迁共城(今河南辉县),37岁时移居洛阳。
是*占卜界的主要代表人物。《梅花易数》是他的发明的占卜方法。可是这本书版本很多,估计已经是传伪了。先天易学是他的主要代表作。可是在他的著作中关于先天易学叙述的并不详细。朱熹的`《周易本义》对于先天易学作了详细的介绍。
邵康节象数派易学的代表人物。我们直接研究他的思想只有《皇极经世书》一书。这是一本推演朝代兴衰的书。他的宇宙观和方法论从《皇》书的观物篇可以看出。
邵康节祖上姬姓,出于召公世系,为周文王后代。他自幼胸怀大志,一心致力于科举进取之学。居共城时,其母李氏过世,他便筑庐于苏门山,布衣蔬食守丧三年。当时李挺之为共城县令,听说邵康节好学,便亲自造访其庐。邵康节遂拜其为师,从学义理之学、性命之学与物理之学。数年之后,邵康节学有所成,但从不到处张扬,所以了解他的人却很少。时有新乡人王豫同邵康节论学,他自恃自己的学问足可让邵康节师事之,谁知议论过后却深为邵康节的学识所折服,于是便虔诚地拜邵康节为师。邵康节移居洛阳之后,所悟先天之学进一步完善,又收张岷为弟子,传授《先天图》及先天之学。邵康节40岁时娶王允修之妹为妻,后二年得子伯温。51岁时(嘉佑6年),丞相富弼曾让邵康节出来作官,甚至说“如不欲仕,亦可奉致一闲名目”,均被他婉言谢绝了。嘉佑7年,王宣徽就洛阳天宫寺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珂的旧宅基地,建屋三十间,请邵康节居住,富弼又给他买一花园。熙宁初,朝廷实行买官田新法,邵康节的天津之居园划为官田,司马光等二十余家又集资为他买下。邵康节命其园居为“安乐窝”。这时神宗下诏要天下举士,吕公著、吴充、祖龙图等人推荐邵康节,朝廷连着发下三道诏书,让邵康节除秘书省校书郎、颍川团练推官。邵康节再三推辞不得已而受官,可是他又称疾不肯赴职。邵康节57岁时,父亲邵古(伊川丈人)去世。邵康节与程颢在伊川神阴原(今伊川县伊水西紫荆山下)“不尽用葬书,亦不信阴阳拘忌之说”选择了一块墓地予以安葬。又过两年,邵康节的同父异母弟弟邵睦猝死于东篱之下。他与弟睦手足情深,咏诗数首以表思念之情。邵康节在洛阳闲居*30年。冬夏则闭门读书,春秋两季出游。每出游必着道装乘小车。
城中的士大夫听到车声,均倒屣出门相迎,儿童和仆人也高兴地尊奉他。久之,在洛阳城里有“行窝十二家”。他乐天知命,常以诗言志,以园林景色、醇酒茗茶自娱*生。他虽言“此身甘老在樵渔”、“身为无事人”,然而他却是在一心效法圣人,观物得理,究天人之际,要为后人留下一门大学问。他尝有这样的诗句:“只恐身闲心未闲”、“若蕴奇才必奇用,不然须负一生闲”。可见他是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邵康节虽然不支持王安石所推行的新法,但是也不公开反对。“自从新法行,常苦樽无酒”、“怀觞限新法,何故便能倾”、“侯门深处还知否,百万流民在露头”等诗句,反映了他对待新法的态度。门生故旧中的当官者,有的为反对新法要投劾而去,他劝说这些人:“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受一分赐矣。投劾何益耶?”
二程兄弟与邵康节同巷里居住*三十年,世间事无所不论。程颢尝说:“邵尧夫于物理上尽说得,亦大段泄露他天机。”又说:“尧夫之学,先从理上推意,言象数,言天下之理。”以“内圣外王之道”评论邵康节之学,以“振古之豪杰”评论邵康节其人。
熙宁10年(公元1077年)3月,邵康节有病卧床百余日而不能起。至7月4日病危,5日凌晨去世,享年67。遗嘱命治丧之事从简一如其父,从伊川先茔。邵康节病中,司马光前来探视。邵康节对他说:“某病势不起,且试与观化一巡也。”司马光宽慰他:“尧夫不应至此。”邵康节说:“死生亦常事耳。”当时正值张载从关中来,他给邵康节诊脉后说:“先生脉息不亏,自当勿药。”又要给邵康节推命吉凶,说:“先生信命乎?载试为先生推之。”邵康节回答:“世俗所谓之命,某所不知,若天命则知之矣。”张载说:“既曰天命,则无可言者。”邵康节《闲行吟》一诗曰:“买卜稽疑是买疑,病深何药可能医。梦中说梦重重妄,床上安床叠叠非。列子御风徒有待,夸夫逐日岂无疲。劳多未有收功处,踏尽人间闲路歧。”可见他是一个不信世俗之命也不搞卜筮稽疑那一套智数的人。程颐前来探病,诙谐地说:“先生至此,他人无以致力,愿先生自主张。”邵康节说:“*生学道固至此矣,然亦无主张。”程颐还是跟他戏谑,邵康节也开玩笑地说:“正叔可谓生姜树头生,必是树头生也。”这时邵康节的声息已很微弱,就举起两手做手势,程颐不明白,问:“从此与先生诀矣,更有可以见告者乎?”邵康节说:“面前路径常领宽,路径窄则无著身处,况能使人行也!”邵康节病重之中犹有“以命听于天,于心何所失”、“唯将以命听于天,此外谁能闲计较”、“死生都一致,利害漫相寻。汤剂功非浅,膏肓疾已深。然而犹灼艾,用慰友朋心”等诗句,足见他对待生死的乐天态度。
邵康节去世后,邵伯温请程颢为其父作墓志铭。程颢月下渡步于庭,思索良久对程颐说:“颢已得尧夫墓志矣。尧夫之学可谓安且成。”遂于《墓志》中有“先生之学为有传也,语成德者,昔难其居。若先生之道,就所至而论之,可谓安且成矣”之语。哲宗元佑中,赐谥“康节”。欧阳修之子欧阳棐作《谥议》:“雍少笃学,有大志,久而后知道德之归。且以为学者之患,在于好恶,恶先成于心,而挟其私智以求于道,则弊于所好,而不得其真。故求之至于四方万里之远,天地阴阳屈伸消长之变,无所折衷于圣人。虽深于象数,先见默识未尝以自名也。其学纯一不杂,居之而安,行之能成,*夷浑大不见圭角,其自得深矣。按谥法,温良好乐曰康,能固所守曰节,谥曰康节先生。”崇宁初,从祀孔子文庙,追封新安伯。明嘉靖中,祀称“先儒邵子”。
邵康节的著作,除《皇极经世》、《观物篇》、《击壤集》和《渔樵问对》外,据程颐和朱熹讲,还有《无名公传》。另外,还有邵伯温据邵康节讲学语录整理而成的《观物外篇》。两宋间人王湜《易学》曰:“康节先生遗书,或得于家之草稿,或得于外之传闻。草稿则必欲删而未及,传闻则有讹谬而不实。”又于“皇极经世节要序”中说:“康节先生衍《易》作《经》,曰《皇极经世》。其书浩大,凡十二册,积千三百余板。以元经会二策,以会经运二策,以运经世二策,声音律吕两相唱和四册,准《系辞》而作者二册。”其实,王湜所见十二卷本的《皇极经世书》,已是邵伯温于邵康节去世后将《皇极经世》与《观物篇》合在一起,又加入其祖父邵古的声音律吕之学与张岷听邵康节讲学时所作的笔录(定名为《观物外篇》)厘订而成。一至六卷为元、会、运、世,七至十卷为律吕声音,十一卷为“观物内篇”,十二卷为“观物外篇”。对此,清王植于《皇极经世书解·例言》中已有说明。
描写霍去病的古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霍去病的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六首》
2、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李白《塞下曲六首》
3、忘川犹在时光之外的云山之彼晓雾弄尘曼珠沙华为我作舟楫回溯回溯我得以逆着时间的洪荒奔赴立马点兵,漫尽黄沙之巅匹马踏敌营的英姿隽永成猎猎疏狂血染朔漠,漫看苍鹰北旋潋滟成熠熠倔强终是拆骨成诗,妖冶而绽那凌乱的厮杀不为屠戮只为我巍巍大汉威临天下《拆骨成诗——记霍去病》
4、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少年行四首》
5、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王维《少年行四首》
6、紫阁连终南,青冥天倪色。凭崖望咸阳,宫阙罗北极。万井惊画出,九衢如弦直。渭水清银河,横天流不息。朝野盛文物,衣冠何翕赩。厩马散连山,军容威绝域。伊皋运元化,卫霍输筋力。歌钟乐未休,荣去老还逼。圆光过满缺,太阳移中昃。不散东海金,何争西辉匿。无作牛山悲,恻怆泪沾臆。——李白《杂曲歌辞·君子有所思行》
7、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原好射雕。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王维《横吹曲辞·出塞》
8、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李白《塞下曲六首》
9、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李白《塞下曲六首》
10、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李白《塞下曲六首》
一去二三里的古诗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去二三里的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去二三里
作者: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翻译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古诗《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
在教学古诗《一去二三里》中,我注重朗读、背诵的'指导。
这首诗节奏鲜明,韵律和谐,琅琅上口,富有音乐美。教学时要多读。要力避对古诗的词句做主动的讲解。否则,不但会破坏诗中形象的完整性,损害诗的艺术感染力,而且会压抑学生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应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牢记心中,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逐渐理解。
古诗反复吟诵,才能读出韵味来。我让学生通过小声读、齐读、分组读等形式,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消化和吸收。通过范读,教给学生朗读古诗的方法。用轻松、舒缓的语调朗读本诗,让学生体味到一种清新、自然的乡村气息,利用朗读的律动感染学生,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同时根据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的特点,辅以手势、动作,学生跟着老师一边吟诵一边做动作,陶醉在诗情画意之中。
读古诗要强调背诵,哪怕学生一时不可能完全理解,但熟读成诵,时间久了,就会逐步理解。因此,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练*背诵有助于增强语感、增强记忆,可使儿童在舒缓的读诵、细细的品味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在教学中我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再现诗中情境。
诗句描写的情景,通过图画再现出来,就会变得具体可见,能帮助学生感受形象,进入情境。教学本诗,可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情境,这样整首诗的内容变得形象化了,学生的情感因素也调动起来了。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学本诗,还可以让学生各自读诗,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然后动笔画简笔画。学生作画,把诗中描绘的景象形象化了,进入了自由想象的空间,乐在其中。音乐往往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使人心驰神往,所以本课教学如能借助音乐来渲染情境,也是理想的手段。可在教师、学生诵读诗歌的同时播放节奏轻快、行云流水的古筝乐曲来渲染气氛、创设情境,使孩子们的情感得到升华。
一去二三里的古诗原文
《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咏怀》,是宋代邵康节所作。诗人在阳春三月去共城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诗人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写下了这首诗。下面我们来看看,欢迎阅读借鉴。
一去二三里
作者: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翻译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 ,九枝,十枝 ……”。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赏析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加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
这首诗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作者
一去二三里的'作者是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
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拓展知识:
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一去二三里的古诗原文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去二三里的古诗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去二三里
作者: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翻译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 ,九枝,十枝 ……”。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赏析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加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
这首诗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作者
一去二三里的作者是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
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活动目标
1、初步学*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理解诗歌的意境,体验数字诗的趣味。
2、用拍手、敲击节拍的方法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增进对*古代诗歌的热爱,提高与同伴协调一致为故事打节奏的自我控制能力。
4、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5、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准备
1、一到十的汉字卡片。
2、《一去二三里》ppt课件。
3、古诗联唱伴奏音乐。
4、积木两块。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古诗的愿望。
教师出示一到十的汉字卡片,引导幼儿认读。
师:你们认识这些字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古时候啊有一个诗人很伟大,他把这十个数字啊写到了一首古诗中,老师把这首古诗读给你们听,请你们找一找这十个数藏到了哪里。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做《一去二三里》。
二、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古诗。
师:你听到诗歌中都有哪些数字?猜猜这样的诗又叫什么诗?(强调这样的诗又叫数字诗)
师:老师再来读一遍这首古诗,请你找一找,除了有数字,你还听到诗歌中说了什么呢?(幼儿自由讲述)我们一起来看图说一说吧!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仔细看一看,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呢?
有房子。哦,这些房子里可能都住着人家呢,这儿有四五家人家,仔细看这些房子上还有什么啊?对,是烟囱,做饭了,烟囱里就会飘出白烟。想一想,诗歌中是怎么说的啊?不记得没关系,老师再来读一读这首诗歌,请你找一找,哪一句写的是这些有烟囱的小房子,(烟村四五家)这些房子错落有致,可真漂亮!
这幅图上还有什么啊?远处好像也有房子呢!这些房子它的屋顶是尖尖的呢,这样的房子叫亭子,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诗歌中是怎么说的呢?(亭台——六七——座)对啊,亭子我们说是一座一座的。这些亭子可真古朴美丽!
对啊,这边还有大树呢,这些大树枝繁叶茂。大树底下遍地盛开着美丽的花朵。诗歌中是怎么说这些美丽的小花的?(八九十枝花)
好,现在请你来做一朵花儿,美美地开着。
图上还有两个小朋友,你觉得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看到小山村的美丽风景啊,可能决定去逛一逛,瞧一瞧。这么美的风景他们一走就走了多远?诗中是怎么说的?(一去二三里)。是的呀,天气真好,我出门走走、逛逛,不知不觉啊就走了二三里路,看到不远处的小村庄里,有四、五户人家已经冒起了炊烟。我走着走着,又看到路边有六、七座古朴美丽的亭子,嗯?什么东西可真香啊!原来是路边开着许多美丽的小花呢!
师:这幅图画真美啊!《一去二三里》这首古诗说的就是图上的意思,诗人用短短的四句话说出了这么多的意思,可真了不起。现在我们来试着朗诵这首古诗吧!(孩子朗诵古诗一遍,强调题目要念,题目和古诗第一句一样)
教师提要求:我们朗诵古诗的时候要慢一些、这首诗写出了这么美丽的景色,那你看到美丽的景色心情是怎么样的啊?那我们就用愉快的心情来朗诵这首古诗。(孩子朗诵古诗第二遍)
小朋友们读的可真好,诗中说了烟村、亭台、花朵,我们可不可以用动作来表示他们呢?我们来试一试好不好?一去二三里可以怎么做呢?
——(孩子试着做动作)那烟村四五家呢?下面又是哪一句啊?准备怎么做?最后一句呢?(孩子朗诵古诗第三遍,边念边做动作。)小朋友,古人可真了不起,他们表走边看美丽的风景让他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一首诗就出来了。现在啊,老师就请一个小朋友来做一回小诗人,一边走一边来朗诵这首古诗。(引导幼儿做动作,读出古诗韵味。请一到两个孩子表演。)
嗯,他可真的很像一个小诗人呢!
三、教师用多种游戏的方式帮助幼儿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之美。
师:小朋友,古诗我们慢慢读来还真有一番味道呢!其实呀,我们还可以变一种方式来读古诗呢!还记得我们之前唱过的《静夜思》吗?我们就把它唱出来吧!
现在我们来试试用静夜思的曲调来唱《一去二三里》吧!
嗯,小朋友们唱的可真好,这样唱出来又是一番味道呢!
我们还有更多的方法来读这首古诗,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还可以怎么读这首古诗。(教师边用积木打着拍子边朗诵诗歌)
原来古诗有这么多种有趣的朗诵方法,小朋友们可以下课之后试着用老师这样打拍子的方法读古诗,你也可以想想还可以用别的来朗读今天学的这首古诗!
一去二三里古诗的意思
一去二三里出自《山村》,《山村》是一首有趣的数字诗,是学生入学以来第一次接触古诗。它意境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下面是关于一去二三里古诗的意思的内容,欢迎阅读!
山村咏怀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词句注释
①去:距离。
②烟村:被烟雾笼罩的村庄。
③亭台:泛指供人们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白话译文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村庄旁有六七座凉亭,还有许多鲜花正在绽放。
文学赏析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这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
诗人在这一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跟“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与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作者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北宋易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其先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故里在涿州西北10余里处的邵村,幼随父徙居共城(今河南辉县)。30岁后游河南,隐居苏门山,人称百源先生,死后谥康节,又称康节先生。著作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他的先天学学说被后人发展为预测学。
创作背景
诗人在阳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辉县)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诗人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所以写下这首诗。
名家点评
现代作家金波《金波论儿童诗》:声、义、画得到了很好的融合。
现代语言学家杨春霖《汉语修辞艺术大辞典》:生动而含蓄,自然而贴切。
现代作家协会会员郭彦全《履痕乡梦共诗情》:顿觉跌君多姿,妙趣横生。
父爱不如母爱那样体贴入微,随处可见,他一般是埋在心底,只有在关键时刻才显露出来。
1、《悼春》(五绝)
春韵入园香
慈严却远航
残红谁再护
把酒问夕阳
2、《别父》
清风蓑雨雨纷纷
正是人间换景新
孰晓天堂传诏令
仙幡度我父亲魂
3、《思父》(七绝)
欲翠青山起父茔
难别盛世舍亲情
从此慢步重宵九
再见音容梦几更
4、《思父》(七绝)
春雷轰烈起沧茔
难信慈严九界行
何日再耕陇上地
三更梦见泪无声
5、《思父》(七绝)
醉风醉雨醉思亲
难孝高堂欲断魂
可叹谁解意
几回梦赋杏花村
6、《咏梅》(七绝)
俏梅傲雪谁人赏
独竖严冬落九芳
岁月无痕常忆旧
思亲不觉冷风长
7、《思乡》(七绝)
微风细雨又秋凉
犹抱琵琶对烛伤
只恨亲情无处诉
问君何日下池阳
8、《七绝忆父》(新韵)
常思爱父就职间,为树清廉戒酒烟。
卸任一身轻自在,回家顿感五粮甜。
9、《忆王孙·诞辰》
枯枝依旧借春青,嫩草芳环九九庚。
茔绕云烟杜宇鸣,泣亡灵,香烛扶摇无应声。
10、《想父亲》(新韵)
人间五月杨花酩,岁岁来勾想父亲。
似雪一生化无影,爱花半世散花馨。
11、《深秋--驻胆心惊》
滴落梧桐有泪声
去岁哀身逢骤雨
余生悸梦恸悲风
篱边老树存残叶
岭上苍松映旧容
主动去问的古诗
问人去了哪的古诗
询问去哪里了的古诗词
不去想不去问的说说
孙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的古诗
问候去世家人的句子
问月和问天的古诗
问梦的古诗
问问题的古诗
问茶的古诗
问梅的古诗
笑问的古诗
有关问天问月的古诗
用设问反问的古诗
天问的古诗
问问带月子的古诗
问好的古诗
古诗问号的
提问的古诗
问忙啥的古诗
用设问的古诗
问有关的古诗
问刘19的古诗
的问句古诗
古诗的问题
问卷的古诗
设问的古诗
有设问的古诗
四看三问的古诗
古诗里的反问和设问
关于云在中间的古诗
描写成名的古诗
下载古诗词的渠道
带有张和胜的古诗
有关离别思乡的古诗
描述两者关系的古诗
珍惜时光之意的连续的古诗
朗诵古诗里的有哼哼滴
三在古诗词中的用法
描写春天乐观的古诗
探寻古诗中的千古愁情反思
压ang音的古诗
爱上古诗项羽写的《垓下歌》
一日两更的古诗
古诗对老师的赞美名言
门前的春雨古诗读音
美丽淡雅的古诗
有关于蝉鸣的古诗
享受美好的生活的古诗
穿越古宅的古诗
和女朋友表白的古诗
远行孤独的古诗
写山间春天细雨迷蒙的古诗
形容轻松驾驭事情的古诗词
高的古诗名
关于河中怪石的古诗
学*慢慢积累知识的古诗
古诗怼人的图片
古诗里藏的美景
儿童必背秋天的古诗绘画
大雪压树折断的树枝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