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的诗句古诗古诗词

关于竹的诗句古诗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竹的诗句古诗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竹的诗句古诗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竹的诗句古诗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k+) 语录(298) 说说(738) 名言(2) 诗词(42k+) 祝福(286) 心语(15)

  • 竹里馆古诗词

  • 竹里馆古诗词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竹里馆古诗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唐]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赏析

      夜张开了眼睛,风瑟瑟吹来,恬静的拍打着窗户。借着夜色独自坐在这竹林中,星星在浩大的银河里拍动着,却怎么也逃不出这片幽静。

      手不知不觉地抚在琴上,随着激荡的情深,突然所有的寂静都破碎了,高高低低跌宕起伏的情深似一只只鸟翻飞盘旋。

      终于倦了,在这屋舍中还是静静的一个人。没有名利的羁绊,没有事成的喧嚣,喧哗的琴声虽然消失,但一方净土可以留住岁月的浮华,好一个清静的世界啊!

      月亮姗姗而来,承接了这一时的清静,将一些金色的光辉洒在地面,也照亮了充满漆黑显祖的人生道路。

      古诗词鉴赏竹里馆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

      1.幽篁:深密的竹林。篁:竹林。

      2.长啸:撮口出声叫啸。啸声清越而舒长,所以叫长啸。

      [今译]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

      一边弹着琴一边又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

      皎洁的月亮从空中映照。

      [解说]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竹里馆:这首诗同样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原文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翻译

      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赏析

      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独具匠心,妙手回春的大手笔。

    [阅读全文]...

2021-12-02 17:18:07
  • 慈姥竹古诗词鉴赏

  • 慈姥竹古诗词鉴赏

      古诗原文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

      不学蒲柳凋,贞心尝自保。

      译文翻译

      满山的竹枝在石缝中顽强生长,把整个江岛辉映得郁郁葱葱。

      翠绿的竹叶把自己的身影重重叠在碧绿的江水上,秋风吹来,寒意在竹枝的吟唱中缭绕。

      我没有听过龙吟的声音,但是此竹箫发出的声音比笙箫奏出的乐音会更美妙。

      做人啊,别像蒲草弱柳,一遇秋风就枯凋,要像这慈姥竹,迎风挺立,虚心贞洁,自强自尊。

      注释解释

      慈姥(mǔ)竹:又称“子母竹”。做箫笛较好竹种。产于安徽当涂县慈姥山而得名。常用以比喻母亲的抚爱。

      攒:通“钻”。

      虚声:空谷间的回声。意为秋风吹翠竹,令人过早地感到了秋天的寒意。

      龙吟:竹制笛吹出的声音,指笛声,似龙鸣之声。

      凤曲:指笙箫等细乐,美妙动听的乐曲。

      蒲(pú)柳:植物名,又名水杨。秋至而落叶。后用于比喻体弱或低贱。

      凋:萎谢。言蒲柳质弱,不胜秋风而早凋。

      贞心:坚贞不渝之节操。

      诗文赏析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运用铺叙手法,描绘出一幅慈姥竹从石缝中钻出、茂盛竹枝叶缭绕轻烟辉映江岛的景致。与序相和,写尽一时一地风貌、气概。“攒石生”尽显慈姥竹充满生机,传达出慈姥竹坚韧不拔的神韵、顽强不屈的生命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为全诗最精彩之笔,是咏竹诗中的绝品。钱钟书先生命之为通感,颇不尽意。同样李得裕《竹径》:“日落见林静,风行知谷虚。”同样是好句,或可称为体物尽性,人皆有此感只是诗人能更格物而写出文字。诗句中描绘出一幅青翠的竹色倒映在碧波之中水更绿、风吹竹声带来一片早春寒意的景致,富有无可言说之美。“翠色”句写色,“虚声”句写声。竹色使波色加深,瑟瑟的风竹之声使人似觉有春寒袭来。诗句通过人的各种感官的.感受,从多角度描写慈姥竹,用以咏竹,颇有新意。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写慈姥竹制笛吹出的声音,似龙鸣之声,比笙箫奏出的“凤曲”更好。明写慈姥竹制笛吹出的声音,似龙鸣般动听,更胜笙箫奏出的“凤曲”。实则写诗人的感觉,突出慈姥竹高风亮节的品格,妙趣横生。

      “不学蒲柳凋,贞心尝自保”借蒲柳与慈姥竹对比手法,描绘出一幅蒲柳易凋谢、慈姥竹坚贞高洁的景致,侧面烘托出慈姥竹的坚韧顽强,从来不畏惧来自曲折恶劣的环境的折磨,亦是诗人喻己,托物言志,托慈姥竹“攒石生”的坚韧顽强,言诗人自己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骨气。

      在这首诗里,诗人没有按照一般人对“慈姥竹”的理解,表现母子之爱,而是从竹的本性着眼,赞颂竹之“贞心”。此诗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诗人在生动描写竹之美的基础上,结句又通过对比手法,表面写竹,其实是写人,明写赞颂了竹永葆本色的精神,实则写象征了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黑暗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抒发了诗人自身向往高尚人格的感情。

    [阅读全文]...

2022-03-09 03:44:42
  • 竹里馆古诗词

  • 竹里馆古诗词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竹里馆古诗词,欢迎大家分享。

      [唐]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赏析

      夜张开了眼睛,风瑟瑟吹来,恬静的拍打着窗户。借着夜色独自坐在这竹林中,星星在浩大的银河里拍动着,却怎么也逃不出这片幽静。

      手不知不觉地抚在琴上,随着激荡的情深,突然所有的寂静都破碎了,高高低低跌宕起伏的情深似一只只鸟翻飞盘旋。

      终于倦了,在这屋舍中还是静静的一个人。没有名利的羁绊,没有事成的喧嚣,喧哗的琴声虽然消失,但一方净土可以留住岁月的浮华,好一个清静的'世界啊!

      月亮姗姗而来,承接了这一时的清静,将一些金色的光辉洒在地面,也照亮了充满漆黑显祖的人生道路。

      古诗词鉴赏竹里馆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

      1.幽篁:深密的竹林。篁:竹林。

      2.长啸:撮口出声叫啸。啸声清越而舒长,所以叫长啸。

      [今译]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

      一边弹着琴一边又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

      皎洁的月亮从空中映照。

      [解说]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竹里馆:这首诗同样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原文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翻译

      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赏析

      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独具匠心,妙手回春的大手笔。

    [阅读全文]...

2022-05-02 05:53:14
  • 雪的诗句古诗词

  • 雪的诗句古诗词

      引导语:雪,盖满了屋顶,马路,压断了树枝,隐没了种种物体的外表,阻塞了道路与交通,漫天飞舞的雪片,使天地溶成了白色的'一体,下面就是小编收集的雪的诗句古诗词,与大家分享学*。

      邯郸冬至夜思家【唐代】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北风行【唐代】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苦寒吟【唐代】孟郊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节。鸟声有悲欢,我爱口流血。

      潘生若解吟,更早生白发。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代】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唐代】陆游

      风怒欲拔木,雨暴欲掀屋。风声翻海涛,雨点堕车轴。

      拄门那敢开,吹火不得烛。岂惟涨沟溪,势已卷*陆。

      辛勤蓺宿麦,所望明年熟;一饱正自艰,五穷故相逐。南邻更可念,布被冬未赎;

      明朝甑复空,母子相持哭。

      送李端【唐代】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除夜有怀【唐代】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观放白鹰二首【唐代】李白

      八月边风高,胡鹰白锦毛。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

      寒冬十二月,苍鹰八九毛。寄言燕雀莫相啅, 自有云霄万里高。

      雪梅【宋代】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岁暮【南北朝】谢灵运

      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

      对雪【唐代】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

      江雪【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青松【现代】*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唐代】王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唐代】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 屏风九叠云锦张,

    [阅读全文]...

2022-01-08 03:10:20
  • 关于竹子和雪的古诗词

  • 竹子,文学
  • 关于竹子和雪的古诗词

      竹子,四君子之一,有着超凡不俗的品格。“岁寒三友”,竹子又在其中。每当秋风拂去,寒冬将至时,竹子,依然青翠不惊寒。这是一种朴素的.美。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竹子和雪的古诗词 ,欢迎借鉴!

      1、《于潜僧绿筠轩》

      宋·苏轼

      可使食无肉,部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部可医。

      傍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2、《云溪观竹戏书二绝句》

      宋·陆游

      气盖冰霜劲有余,江边见此列仙癯。

      清寒直入人肌骨,一点尘埃住得无。

      溪光竹色两相宜,行到溪桥竹更奇。

      对此莫论无肉瘦,闭门可忍十年饥。

      3、《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部知,明月来相照。

      4、《慈姥竹》

      唐·李白

      当涂县北有慈姥山,积石俯江,岸壁峻绝,风涛汹涌。

      其山产竹,圆体疏节,堪为箫管,声中音律。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部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

      5、《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唐·柳宗元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

      迸箨分苦节,轻箨抱虚心。

      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

      差池下烟日,嘲哲鸣山禽。

      谅无要津用,栖息有余阴。

      6、《新栽竹》

      唐·白居易

      佐邑意部适,闭门秋草生。

      何以娱野性,种竹百余茎。

      见此激上色,忆得山中情。

      有时公事暇,尽日绕栏行。

      勿言根未固,勿言阴未成。

      已觉庭宇内,梢梢有余清。

      最爱返窗卧,秋风枝有声。

      7、《洗然弟竹亭》

      唐·孟浩然

      吾与二三子,*生结交深。

      具怀鸿鹄志,苦有鸟鸟心。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8、《题刘秀才新竹》

      唐·杜牧

      数茎幽玉色,晓夕翠烟分。

      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阅读全文]...

2022-07-17 17:56:53
  • 竹石古诗词的意思(古诗竹石意思翻译)

  • 郑板桥作为扬州八怪群体中的一员,其诗歌写作一如其书法,也是有怪异的艺术特征。这种艺术特征,在《竹石》题画诗的第一句中凸显了出来。为讨论方便计,笔者先把全诗转引如下: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一般认为第一句有“先声夺人”的效果是对的,而且因为形象感强,后来作为名句被人引用在各种场合。问题是,为何这一句可以有“先声夺人”的效果?难道仅仅因为是处在第一句的位置,是最早发出的声音,才有了“夺人”的效果吗?显然不能这样认为。其实,这里的关键还在于这第一句出现得没头没脑,在不交代行为主体时,就突然抛出一个执着坚定的行为动作,从而给人设置了巨大悬念。此外,要把“青山”“咬定”,而与之关联的行为主体居然是竹子,这与青山又是多么不匹配、不相称,所以让人在本来的有关动作的悬念中,添加了一份主体与对象不对称的奇崛感。我们当然可以把“咬定”视为拟人化的修辞手法,也因为是拟人而不是比喻,所以只描写一个动作的同时,无需交代行为主体的名称。这样,因为主体的缺*,就暗含了一种召唤结构,将写作者乃至读者召唤进去,进入一种与描写对象共情的体验中。

    相对来说,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是让描写的奇崛回落到*实中,通过更写实的笔法,把第一句的悬念加以消解、加以解释。第一句中,不但“咬定”的拟人修辞用写实的“立根”来代替,让想象中的人回到了写实中的物,而且,既穿越漫漫时间又占据巨大空间的“青山”,也被“破岩”代替了。换言之,开头那种飞扬的想象,那种“咬定”透出的强大意志力,是以第二句写实中“立根”的自然现象为依托的。“破岩”一词中的“破”,既可以理解为形容词,因为根总是生长在岩石开裂的缝隙中,但也可以作动词理解,是立根的巨大力量,从岩石中挤出裂缝,深深插入其中,最终让竹根和岩石,彼此紧紧地缠绕在一起、咬合在一起。

    如果说竹子生根的岩石是其依托的、咬合的、乃至融为一体的对象,那么竹子周边也有对立的与之较量的对象。第三句“千磨万击还坚劲”,就是在写一种恶劣环境中的自我保持和坚韧。一方面说,竹子自身的坚韧品性,可以应付“千磨万击”;另一方面,因为从岩石、从青山中获得的支撑力量,也使得打击并不能让竹子有所屈服或萎靡不振。这里,作者再次引发了读者的一个悬念,让读者陷入迷惑中,因为它与第一句极为相似,在描写“千磨万击”时,同样没有交代行为的主体。

    而在最后一句“任尔东西南北风”中,第三句的悬念得到基本消解,因为在这里,作者交代了,在山上,对竹子“千磨万击”的行为主体,主要就是东西南北风,可能还有风所携带的飞沙走石或者雨雪冰雹等。但这两句,又不仅仅是悬念和释念的简单关系,而且,这里还有对象呈现或者说视角的深刻转变。当竹子经历了风的千磨万击后,有了一个对竹子自身品质的回顾或者自我审视的“还坚劲”,犹如在验看中得到了确证,于是把眼光从竹子自身转向外部世界,转向对方,“任尔”不但极其鄙视对方,而且带有相当的挑战性质,犹如说,既然“我”经历了千磨万击还这么“坚劲”,那么“尔”有什么招数就尽量使出来吧。如果这样的理解大致不误的话,前一句貌似的自我验看,其实更应该是在向对方*。

    总起来看,虽然作者以竹子和岩石为主要描写对象,但恰恰在首句引入青山这一较为高远的名物,结句又带出开阔的东西南北方位,使得这首本可能是比较局促的咏物诗,有了较为开阔的意境。即便东西南北的方位是作为风的存在、作为竹子的对立面出现的,但不仅仅是其依托的青山,也是其对抗的风所在的开阔世界,才把竹子带向了一个广大高远的世界中。

    因为是题画诗,也有人从诗与画的关系来分析其结构特征:

    这首题画诗,前两句交代了画面内容,有整体有局部,展现了画之形。后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画笔无法绘出的内容,而这两句揭示的恰是画之“神”。这个“神”也正是作者之画、之诗都要表达的主旨所在。

    这样的分析虽意在揭示诗画间的相同或者差异所产生的互补性,但仔细推敲,又觉得其结论是有待完善的。

    当初,大画家顾恺之提出“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的著名观点,似乎给绘画表达的“神”,留下了一个有待克服的难题,也启发诗人从文字角度来迂回弥补绘画的可能缺憾。但如果据此认为,绘画只是在表现“神”这方面无能为力,而在表现“形”这方面可以大显身手、没有障碍,其实也是想当然的。

    即以前两句言,说前后有一种整体到局部的关系,仅仅是就诗歌本身而言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与所谓的“画面内容”的整体和局部其实是不对应的。因为就作者所要表现的物象而言,竹子和青山的大小比例实在太不相称。尽管传统国画中的空间透视关系并不像现代写实画那样严格,但大意还是需要体现出来的。所以,如果画面要让人依稀感到青山的整体,就必须无限缩小竹子,而如果要画出竹子的主体物象,则青山的壮观和气势就难以进入画面中,最多也就是画出竹子依托的一片岩石或者青山一角的大概。事实上,郑板桥的画作,就是这么处理的。笔者看到两幅题写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石图,其中一幅,在画面右侧边缘,垂直抹几笔像悬崖的一角就示意了青山,然后从右下角伸展到画面中央的是竹枝和竹叶,占据了整幅画面的主要位置,左侧留下较多的空白,在左上角有题画诗。这样,无论是整体意义上的青山,还是局部意义的与岩石咬合的竹子根部,都没出现在画面中。另一幅,石头从下边往上延伸一部分,也很难看出山的样子。换句话说,单单就物象的形来说,前二句恰恰是通过诗句,补充了在画面很难呈现的内容,因为画面呈现的是物象的“中观”之景象,而诗中第一句力图展现的宏观与第二句深入下去的微观,其实都超越了画面可能呈现的格局。所以,以为诗歌表达了画面已然呈现的物象之“形”,又进一步表达了画面难以形容的物象之“神”,这样的分析判断,是失之简单粗糙的。

    更进一步说,即使画面中表现出了竹对山石的一种依托,但诸如“咬定”这样的拟人化手法,其实也已经把画面中“形”的取向转成了“神”。而“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这样的数量词使用和方位叠加,似乎又让人看到了具体的形。或者说,诗歌表达,是在形的描写中,让人感受了神,而在神的表现中,又让人联想到形。在充分呈现的语言魅力中,也让人清楚看到了对绘画固有艺术特征的超越。

    [阅读全文]...

2022-02-16 22:18:04
  • 大海的诗句古诗词

  • 大海
  • 大海的诗句古诗词

      从书上领略过许多大海的美丽,在电视上听见过大海的吼啸。现在让我们从诗中领略大海的风采吧!

      1、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3、煮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煮就汝轮征。柳永《煮海歌》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6、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钱起《送僧归日本》

      7、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李梦阳《泰山》

      8、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鹊楼》

      9、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长歌行》

      10、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11、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3、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古》

      14、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白居易《题海图屏风》

      15、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6、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17、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沙莽莽黄入天。——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8、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韩愈《精卫填海》

      19、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宋之问《灵隐寺》

      20、茫茫东海波连天,天边大月光团圆。——黄遵宪《八月十五日夜太*洋舟中望月作歌》

      21、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2、山水绕城春作涨,江涛入海夜通潮。——陈子澜《恩波桥诗》

      23、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

      24、一雨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却余人物淘难尽,又挟风雷作远游。——梁启超《太*洋遇雨》

      2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扩展阅读

      描写大海的片段

      1、坐在海边,海浪拍打着我的前胸、后背,就像妈妈的手抚摸着我。这时,我觉得这海和小说、电影里的海完全不一样。它并不凶猛,也不可怕。我躺在沙滩上,就像躺在摇篮里,又像躺在妈妈的怀里。

      2、你看,*处的海鸥在自由自在的飞翔,好像在跟海洋说着悄悄话,你看,海浪不停地拍打着沙滩,像一个个顽皮的孩子在玩耍。太阳公公也累得慢慢的走回家,只在蓝蓝的天空中留下一片晚霞。

      3、看看远处的海,一片蓝。好深啊,不过我可以看到里面夹杂着的深绿,那肯定是水藻的颜色。抬头望望,一只只海鸥在自由翱翔。咦?远处怎么都是蓝色的呢?原来水和天相接,分不清哪里是海,哪里是天周围绿树怀抱,一片绿油油,使人心旷神怡。

      4、走上沙滩,感觉软绵绵的,好像踩着了棉花一样。沙滩上有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贝壳:有的像冰淇凌,有的像爱心,有的像扇子,还有的像蜗牛壳。大的`简直和扇子一样,小的犹如粒粒扣子。沙滩边有一些礁石,有的像乌龟,有的像大象,还有的像巨鸟,真是千奇百怪,有趣极了!

      5、面向大海,我仿佛看到了地球的勃勃生机:渔夫们正在海上忙碌的捕鱼,巨大的渔网中,满载着渔夫们的喜悦和幸福。浪花不时地涌上岸边来,一会儿冲到了沙滩上,又迅速的往回退到海里,就好像一群群小孩,顽皮地蹦上了岸,看到了人,又害羞地退了回去。在*如明镜的海面上,一些海豚正在嬉戏,有的时候再水里面转圈,有时则像跳高运动员那样,摆动着强健有力的尾巴,高高地跃出了水面,在高空中展现他美丽的舞姿,然后又回到了茫茫海水中畅游着。

      6、海面上突然狂风大作,大海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似得,远处的渔船,就像是在不断摇摆的大海中的一片小小的叶子,任由巨浪的摆布,乘着风浪摆来摆去的,好像要翻船似得,让人感到担心。巨浪猛地拍打着岸边,发出的轰鸣声,宛如千千万万个人在打鼓,又好像千万头暴怒的雄狮发出的吼叫声。巨浪一个一个地撞向堤坝,溅起有三四丈的水花,有的人不怕弄湿自己的衣服,冒着巨浪,站到岸边上,以遮天蔽日的浪花为背景,记录下大海的雄伟壮观的景象。

      7、真正到了海边,才能体会到大海的辽阔与磅礴。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有句诗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青岛属于山东,黄河入了海,青岛的海不是那么清澈,而是有些发黄。走到沙滩边,可以闻到大海独有的味道,有些咸,也有些腥味。但,从岸滩上往远处望去,海似乎与天连在了一起,形成了一条线。两三只渡轮行驶在海面上,别有一番风味。

      8、海浪涌上来,又悄悄退回去,在沙滩上留下了许多贝壳,我和玥玥蹲下身子,拾起贝壳来,贝壳有大的有小的,形状各种各样,有的贝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我挑了许多漂亮的贝壳放入篮子里,忽然,玥玥叫道:“媛媛姐,快过来看,这贝壳多漂亮。“我跑过去一看,玥玥说的真不假,那贝克又小碗那么大,身上印着一条条彩色花纹,五颜六色,我连忙接过来,小心翼翼地把他放入篮中。

      9、站在海边,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静、温和,海鸥在海面上盘旋着,发出阵阵叫声往水中乱窜的鱼儿们飞去,一只只海鸥就像是火箭般往水里面直冲。凉爽的海风在海岸边围绕着,把我身上的暑气吹散了,整个人舒服多了。

      10、海底三五成群的鱼在水中欢快的畅游,天空中有三五只海鸥在空中翻飞盘旋。而海上那层层激起的小浪花,宛如白莲一般,天上那悠然自得的云朵咋空中漫无目地的飘着。大海中的一切,天空中的一切,大地上的一切,才造就了这个祥和而美丽的世界。

    [阅读全文]...

2022-03-23 15:27:13
  • 竹里馆古诗词原文及赏析

  • 竹里馆古诗词原文及赏析

      《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竹里馆古诗词原文及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

      1.幽篁:深密的竹林。篁:竹林。

      2.长啸:撮口出声叫啸。啸声清越而舒长,所以叫长啸。

      古诗赏析

      这首诗同样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 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 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 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字摩诘。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受禅宗影响很大,精通佛学,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一,累官至给事中。安史之乱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兼通音乐,工书画。存诗约四百首,有《王右丞集》。

      简析: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是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拆开来看,这首诗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且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淡无奇。然而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注释:

      ⑴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⑵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⑶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⑷深林:指“幽篁”。

      ⑸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⑹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白话译文: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

      一边弹琴一边对天唱歌。

      深林中没有人与我作伴,

      只有天上的明月来相照。

      创作背景:

      《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赏析:

      《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此诗已被选进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

      此诗收录于《王右丞集笺注》,为《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的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

      这首小诗总共四句。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且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独具匠心,妙手回春的大手笔。

      这首诗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对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容其皎洁,并无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惯用的陈词。至于第一句的'“篁”与第三句的“林”,其实是一回事,是重复写诗人置身其间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两字,不过说明其既非庾信《小园赋》所说的“三竿两竿之竹”,也非柳宗元《青水驿丛竹》诗所说的“檐下疏篁十二茎”,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这里,象是随意写出了眼前景物,没有费什么气力去刻画和涂饰。

      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情。 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无奇的。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作为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赏它的美,也应当遗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仅如施补华所说,给人以“清幽绝俗”(《岘佣说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是抿合无间、融为一体的。而在语言上则从自然中见至味、从*淡中见高韵。它的以自然、*淡为特征的风格美又与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可以想见,诗的意境的形成,全赖人物心性和所写景物的内在素质相一致,而不必借助于外在的色相。因此,诗人在我与物会、情与景合之际,就可以如司空图《诗品·自然篇》中所说,“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进入“薄言情悟,悠悠天钧”的艺术天地。当然,这里说“俯拾即是”,并不是说诗人在取材上就一无选择,信手拈来;这里说“着手成春”,也不是说诗人在握管时就一无安排,信笔所之。诗中描写周围景色,选择了竹林与明月,是取其与所要显示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境原本一致;诗中抒写自我情怀,选择了弹琴与长啸,则取其与所要表现的那一清幽澄净的心境互为表里。这既是即景即事,而其所以写此景,写此事,自有其酝酿成熟的诗思。更从全诗的组合看,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了弹琴、长啸,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至于诗的末句写到月来照,不仅与上句的“人不知”有对照之妙,也起了点破暗夜的作用。这些音响与寂静以及光影明暗的衬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运用其间的。

      名家点评:

      《唐贤三昧集笺注》(王士祯选,吴煊、胡昉辑注)评此诗云:“幽迥之思,使人神气爽然。”

      [唐]王维

      独坐幽篁1里,弹琴复长啸2。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

      1、幽篁:深邃阴暗的竹林。篁:竹林。

      2、长啸:撮口而出声。《诗经·召南·江有汜》:“其啸也歌。”成公绥《啸赋》:“邈姱俗而遗身,乃慷慨而长啸。”《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引《魏略》:“每晨夜从容,抱膝长啸。”可知长啸与歌咏一样,是古人表达情感的特殊方式。

      赏析:

      诗人在竹林深处弹琴长啸,看似幽暗寂寞,却有明月相照相伴。而诗人“独坐幽篁里”的情趣,除自得之外,似乎明月也有所体验。以无情物写有情,诗作成功地表现了一种幽居之乐,笔力浑成中,既出之以“一幅佳画”(吴烶《唐诗直解》),更凸现出一个“毋乃有傲意”(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的风流隐者形象。王维在政治上虽曾倾向于张九龄,但他为人圆转,锋芒不露。看多了宦海沉浮,既无力改变现状,又不愿同流合污,他就采取了消极自保的方法,以半官半隐、寄意佛老山水的生活表示自己的态度。他的辋川之作,或者禅味十足,或者清新可喜,而孤高自标之精神隐约可见,此一首即隐有此意。

      竹里馆

      王维

    [阅读全文]...

2022-05-15 11:02:08
  • 古诗词中写雪的诗句

  • 天空
  •   白天雪在天空上飞飞扬扬,慢慢撒落,大地披上雪白的银装,好美啊!下文是一些古诗词中描写雪的诗句,欢迎大家阅读!

      雨雪瀌瀌,见晛曰消。——《诗经·小雅·角弓》

      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元·黄庚《雪》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长征》

      梅花喜欢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咏梅》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燕山雪花大如*,纷纷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李商隐《对雪二首》

      谁将*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韩愈《李花二首》

      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冬天 冬天过去了 叶君健作品《冬天狂想曲》欣赏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韩翃《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

      [延伸阅读]

      描写冬天景色的作文

      寒冷的冬天来了,一场大雪过后,整个东方红都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柳树上挂满了银条,草坪也披上了银装。寒冷的冬天来了,一场大雪过后,整个东方红都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柳树上挂满了银条,草坪也披上了银装。

      早上起来,冬雾弥漫。雾散之后,立即出现了一幅美景。那松树的针叶上凝着一层厚厚的白霜,像是一树洁白的秋菊。微几拂过,那黄黄的叶子纷纷落下。

      在雪后的早上,我看到那洁白的雪花,真的不忍心去踩它。我走在北山的石路时,我听到了咯吱咯吱的响声。

      我的小脸被冻的有一些发紧,还有一些痒,,虽然很冷,可是这种寒冷也被我那快乐的心情覆盖了。

      冬天是我的最爱。

      白天雪在天空上飞飞扬扬,慢慢撒落,大地披上雪白的银装,好美啊!

      山上盖满了雪花,房子上盖满了雪,田里装上了又滑又冷的冰,有的人在打雪仗、溜冰、堆雪人。我一不留神摔了一跤,我摔在一个下坡道,我溜了下来,感觉到好凉好冰,但心里很快乐很高兴啊!

      街上满地都是雪,有的人摔了一跤,小伙伴都打起精神一起来做一个有趣的`活动,有赛跑的,打雪仗的,堆雪人的,溜冰的比赛等等……我们好像进入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

      冬天的景色是多么的美丽啊!还带来那么多的欢乐呢!

    [阅读全文]...

2022-02-07 03:29:36
竹的诗句古诗古诗词 - 句子
竹的诗句古诗古诗词 - 语录
竹的诗句古诗古诗词 - 说说
竹的诗句古诗古诗词 - 名言
竹的诗句古诗古诗词 - 诗词
竹的诗句古诗古诗词 - 祝福
竹的诗句古诗古诗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