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的古诗配乐

关于如梦令的古诗配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如梦令的古诗配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如梦令的古诗配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如梦令的古诗配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07) 语录(14) 说说(37) 名言(955) 诗词(233) 祝福(67k+) 心语(1)

  • 苏轼的古诗《如梦令·春思》赏析

  • 苏轼,写作
  • 苏轼的古诗《如梦令·春思》赏析

      导语:《如梦令·春思》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回忆了雪堂生活,创造了一种如同图画般的美的境界,留有许多思索的余地。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苏轼的古诗《如梦令·春思》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梦令·春思

      宋代:苏轼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译文

      黄州,我的居所雪堂之前,有我亲手种下的桃树和李树,到如今已是绿叶成荫,青青的果实挂满枝头。穷外的鸟儿天刚蒙蒙亮就开始鸣叫,把我从睡梦中唤醒。东坡啊东坡,不要忘记黄州小桥流水的美景,早日归隐吧。

      注释

      ⑴如梦令:词牌名,又名“忆仙姿”“宴桃源”。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勗创作。《*集》入“中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

      ⑵手种:亲手栽种。堂:指东坡雪堂住处。

      ⑶青子:尚未成熟的青色小果子。

      ⑷百舌儿:一种专在春天鸣叫的鸟,黑身黄嘴。似伯劳鸟而体小。其鸣声变化多端,因称“百舌”,又称“反舌”。

      ⑸居士:一般称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犹“处士”。苏轼自黄州东坡躬耕田园起,就自号“东坡居士”。

      ⑹莫忘小桥流水:意指不要忘记了当年在东坡的躬耕田园生活。按雪堂西面有北山之微泉,南面有四望亭之后丘,“小桥流水”指此。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遥想当年在东坡雪堂的生活情景。作者贬官黄州时,开垦东坡,并在这里修建房子,因房子是在大雪中修的,就在壁上绘雪景,并命名为雪堂,还亲自写了“东坡雪堂”四字为匾额。

      开头四句,是说作者在雪堂前亲手栽种了许多桃李一类的果树,绿荫丛中,掩映着数不尽的青果。清晨,窗外百舌鸟婉转啼叫。鸟鸣声常常把作者从睡梦中搅醒。作者写出这番景象,在于以景衬人。在这嘉树四合、鸟雀啁啾的环境里,作者生活惬意。遥想当年的`闲适自得,思忖此时的入奉禁严,作者油然生出怀旧之情。刘敞《朝中措》有名句云:“手种堂前杨柳,别来几度春秋。”这可能对苏轼此词的用语有所影响,但苏轼实是别出心裁,以故为新,从而恰切地表达了他深埋心底的思故之情,已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了。

      而此时百舌唱道:“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明明是自己思念故园,却让百舌鸟的鸣声喊叫出来,便使文词愈加警切生动。连动物都已探知其心事了,苏轼自己早就抑止不住滚涌而起的思乡情感了。句法超绝,逸笔宕开,留有丰富想象的余地。最后一句,主要还是以“小桥流水”指代相对于喧闹京华的一种幽静环境。由此,更反衬出作者对营营仕宦的逆反心理和对拥有广阔心理空间的田园生活的热切向往。

      这首词表面看来只是抒写了作者对当年雪堂生活的回忆和对这种幽静环境的怀恋和向往。但真实思想却在于排遣对仕途经营的厌腻。这一层作者并没有明白说出,甚至只字未提。作者只是从对雪堂生活的深情回想中透露出这个消息,却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这首词不仅创造了一种如同图画般的美的境界,而且留有许多思索的余地。这首词语言自然流畅,而感情真挚深厚。

      如梦令·春思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元祐元年(1086)春。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自元丰三年(1080)二月到黄州,至元丰七年(1084)四月离去,在黄州住了四年零两个月。在此期间,他一方面在州城东门外垦辟了故营地数十亩,命名为东坡,躬耕其中,并自号「东坡居士」。而后在京城官翰林学士期间,虽受重视,但既与司马光等在一些政治措施上议论不合,又遭程颐等竭力排挤,心情并不舒畅,因此一再表示厌倦京官生涯,不时浮起归耕念头,故此借写出这首《如梦令》,抒写怀念黄州之情。诗词作品:如梦令·春思诗词作者:【宋代】苏轼诗词归类:【回忆】、【生活】

      如梦令·春思翻译

      自己在雪堂前亲手栽种了许多桃李一类的果树,绿荫丛中,掩映着数不尽的青果。清晨,窗外百舌鸟婉转啼叫。鸟鸣声常常把我从睡梦中搅醒。作者不禁自呼自道:「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按雪堂西面有北山之微泉,南面有四望亭之后丘。「小桥流水」想为指此。

    [阅读全文]...

2021-12-16 02:14:55
  • 如梦令的诗意

  • 诗意
  •   一、《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作者:李清照

      原文: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

      1、疏:指稀疏。

      2、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3、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4、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5、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诗意:

      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

      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

      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

      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

      外面的情况如何,

      她只对我说:“海棠花依旧如故”。

      知道吗?知道吗?

      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1、如梦令:词牌名。

      2、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选自《漱玉词》。

      3、常记:长久记忆。

      4、溪亭:一说此系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位于大明湖畔;二说泛指溪边亭阁;三说确指一处叫做“溪亭”的地名(因苏辙在济南时写有《题徐正权秀才城西溪亭》诗);四说系词人原籍章丘明水附*的一处游憩之所,其方位当在历史名山华不注之阳。

      5、藕花:荷花

      6、争渡:奋力划船渡过。

      7、鸥鹭:泛指水鸟。

      诗意:

      依旧记得经常出游溪亭,

      一玩就到傍晚,

      但是喝醉而忘记回去的路。

      乘舟返回时,迷路进入藕花池的深处。

      怎样才能划出去,拼命地划着找路,

      却惊起了一滩的鸥鹭。

      三、《如梦令·春景》

      作者:秦观

      原文: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

      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

      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注释:

      1、玉笙:珍贵的管乐器。

      2、《小梅》:乐曲名。唐《大角曲》里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

    [阅读全文]...

2022-01-25 18:30:12
  • 《如梦令》古诗词鉴赏

  • 《如梦令》古诗词鉴赏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代: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

      应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时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

      一直玩到没了兴致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

      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不小心,却惊起了一群的鸥鹭。

      注释

      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

      溪亭:临水的亭台。

      日暮:黄昏时候。

      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兴尽:尽了兴致。

      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回舟:乘船而回。

      误入:不小心进入。

      藕花:荷花。

      争渡:怎渡,怎么才能划出去。争(zen),怎样才能

      惊:惊动。

      起:飞起来。

      一滩:一群。

      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创作背景

      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较为可信的时间当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赏析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常记”两句起笔*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常记”两句起笔*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阅读全文]...

2022-07-23 23:47:39
  • 如梦令古诗意思解释(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赏析和注释)

  • 解释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称。在词的理论方面提出“别是一家”之说。以至于大部分人提及“如梦令”,第一时间就想到李清照这首词。诗人性情豁达,所以昨夜饮酒过量,直到第二天早上酒力还未完全消退。但是诗人为何要昨天晚上醉酒呢?不妨理解为因为惜花,怕见到花落而纵情于酒。即便如此,早上酒醒之后诗人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然还是花。赶紧问自己的侍女海棠花如何了。经历了昨晚的风雨之后,肯定有所损伤吧?诗人爱花惜花,所以即便侍女回答的是“海棠依旧”,但诗人内心清楚,花朵应该凋谢了许多,叶子应该变绿了不少。

    [阅读全文]...

2022-01-14 21:53:06
  • 如梦令三首全诗(如梦令填词技巧)

  • 李清照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她作有三首《如梦令》,一首比一首醉人!

    我们来看看: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宋] 李清照

    谁伴明窗独坐,

    我共影儿俩个。

    灯尽欲眠时,

    影也把人抛躲。

    无那,无那,

    好个凄凉的我。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阅读全文]...

2022-01-14 04:52:42
  • 如梦令五阕

  •   一、    初月含羞遮面,  小影窗前倚倦。  玉指一枝花,  入了多情人念。  何见?  何见?  今夜良辰梦远。    二、    月色一痕入梦,  覆水难收人空。  何处约初盟,  寂寞那寻情衷。  谁共?  谁共?  落花瘦描眉痛。    三、    昨夜风降霜雪,  深梦情缘已绝。  怎个恨心分,  好景良辰虚设。  谁结?  谁结?  醉里一杯愁彻。    四、    帘幕锁心无路,  金燕绝尘香故。  一剪梦云愁,  还在酒中尝苦。  人去?  人去?  花落月残谁顾?    五、    旧梦朦胧谁扰,  相守倏然飘渺.  落花恨西风,  怎奈红尘情少.  谁恼?  谁恼?  残律嘎然心老.

      编辑点评:

      作者以如梦令词牌为基调载体,对恋人相邀良辰的期待和矜持,用月影含羞,玉指多情铺展开来,写法独到,但是由于某种原因使得相邀未果,从而新的寂寞和梦痛,句中用字恰当得体。最后是虚设一场如风降霜雪,醉里一杯愁彻。再往下读锁心无路,绝尘香故都在酒里,花落月残谁顾?就给人以悲情氛围了,这就注定了这组词的苍凉结尾,落花恨西风,残律嘎然心老。五阕词整体连贯,一气呵成。文采斐然。下次别忘了加标点。瑕不掩瑜,好作品推荐共赏。

    [阅读全文]...

2022-04-15 05:31:08
  • 如梦令古诗李清照(李清照最有名的十首诗)

  • 李清照
  • 老规矩,先放原文: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宋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果我说李清照乃千古第一才女,应该极少有人会反对吧。

    李清照并不如李白、陆游那般高产,流传至今的词只有区区四五十首。但是,*对她的评价却是“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

    李清照画像

    能以这么低的产量得到如此之高的评价,易安居士称第二的话,应该没人敢称第一。

    这首《如梦令》也是,只有短短六句话,却囊括场景、人物、对话、心理,好似一幅流畅的电影镜头,李清照的语言表现力和才华,可见一斑。

    宋代陈郁夸赞:《如梦令》“绿肥红瘦”之句,天下称之。

    明代的沈际飞说:“知否”二字,叠得可味。“绿肥红瘦”创获自妇人,大奇。

    我们现代人,只能背诵一下前人的作品,聊以慰藉。因为,我们再也不可能写出如此巧夺天工的作品了。究其原因,我想,可能有如下几点:

    一、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易安居士这首词,有一个中心事物,那就是海棠。

    因为不忍看到海棠花谢,便饮酒宿醉。经历一晚的风吹雨打,想来已经是满地落红。可自己又不敢面对那般场景,遂叫侍女查看,谁知侍女“却道海棠依旧”。怎么可能呢?这般时日,应是“绿肥红瘦”才对了。

    在我们现代人看来,海棠花开花谢,只是一个很正常的自然现象,根本就不会往心里去。但是,李清照却能因为这个事,写出一首千古传唱的词来。

    是她太过悲春伤秋,心思过于细腻,还是我们的神经过于大条?我也不知道。

    二、我们那点微不足道的心气,需要分配给太多事物。

    古代又没有互联网、手机之类的,想想也是,他们无聊的时候,不搞创作,还能干嘛呢?

    我们就不一样了,单是忙着生活,就已经耗费了我们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偶尔有点空闲,玩会手机不香吗。这年头,正经人谁搞创作啊。

    当然,也并不是我们想创作,就能写出《如梦令》这样的词来。毕竟,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也只出了一个李清照。所以这玩意儿,脑子还是占主要因素。

    既然写不出来,那就选择背诵嘛。毕竟有句话叫“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阅读全文]...

2022-05-17 23:21:24
  • 李清照诗词全集如梦令(如梦令原文内容及诗意赏析)

  • 李清照,诗意
  •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

    绿肥:指枝叶茂盛。红瘦:谓花朵稀少。

    【评解】

    这首小词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词中着意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而又凄婉含蓄。极尽传神之妙。

    【集评】

    黄蓼园《寥园词选》:“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胡云翼《宋词选》:李清照在北宋颠覆之前的词颇多饮酒、惜花之作,反映出她那种极其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调。这首词在写作上以寥寥数语的对话,曲折地表达出主人公惜花的心情,写得那么传神。“绿肥红瘦”,用语简炼,又很形象化。

    《唐宋词百首详解》:这首词用寥寥数语,委婉地表达了女主人惜花的心情,委婉、活泼、*易、精炼,极尽传神之妙。

    [阅读全文]...

2022-06-22 10:28:49
  • 严蕊: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

  • 梨花
  •   《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

      作者:严蕊

      原文:

      道是梨花不是。

      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

      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

      人在武陵微醉。

      翻译:

      说是梨花,但不是

      说是杏花,也不是

      颜色红白相间,

      此花的风韵别具一格,超凡脱俗!

      还记得吗?在武陵的那一醉?

      (这就是《桃花源记》武陵源的桃花阿!)

      赏析:

      对这首小令,先且不谈背景,直单微欣赏之,别有逸趣。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发端二句飘然而至,虽明白如话,但决非一览无味,须细加玩味。词人连用梨花、杏花比拟,可知所咏之物为花。道是梨花——却不是,道是杏花——也不是,则此花乍一看去,极易被误认为梨花,又极易被误认为杏花。仔细一看,却并非梨花,也并非杏花。因此可知此花之色,有如梨花之白,又有如杏花之红。

      “白白与红红”紧承发端二句,点明此花之为红、白二色。连下两组状色的叠字,极简炼、极传神地写出繁花似锦、二色并妍的风采。一树花分二色,确非常见,此花实在别致啊!

      “别是东风情味”上句才略从正面点明花色,此句词笔却又轻灵地宕开,不再从正面着笔,而从唱叹之音赞美此花之风韵独具一格,超拔于春天众芳之上。实在少此一笔不得。可是,这究竟是一种什么花呢?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结笔仍是空际着笔,不过,虽未直接点出花名,却已作了不管之答。“曾记。曾记”,二语甚妙,不但引起读者的注意,呼唤起读者的记忆,且暗将词境推远。“人在武陵微醉”,武陵二字,暗示出此花之名。陶渊明《桃花源记》云:武陵渔人曾“缘溪行,忘路之远*,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华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终于来到世外桃源。原来,此花属桃源之花,花名就是桃花。句中“醉”之一字,写出此花之为人所迷恋的感受。词境以桃花源结穴,馀味颇为深长。它可能意味着女词人的身份(宋词*以桃溪、桃源指*居处),也可能有取于桃花源凌越世俗之意。

      此词所咏为红白桃花,这是桃花的一种,“桃品甚多……其花有红、紫、白、千叶、二色之殊。”(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红白桃花,就是同树花分二色的桃花。北宋邵雍有《二色桃》诗:“施朱施粉色俱好,倾城倾国艳不同。疑是蕊宫双姊妹,一时携手嫁东风。”诗虽不及严蕊此词含蕴,但可借作为此词的一个极好注脚。

      南宋周密《齐东野语》卷二十曾记严蕊其人及此词:“天台营妓严蕊,字幼芳,善琴弈歌舞,丝竹书画,色艺冠一时。间作诗词,有新语,颇通古今,善逢迎。四方闻其名,有不远千里而登门者。唐与正守台日,酒边尝命赋红白桃花,即成《如梦令》。与正赏之双缣。”依据这段记载来体味此词,不难体会到这位女词人作这首咏物词的一番蕴意。词显然体现了作者的情感。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m.ju.51tietu.net)不正是这位色艺冠绝一时的女性自己的写照吗?而含蓄地点明此花乃属桃源之花,不正是她身陷风尘而心自高洁的象征吗?她的《卜算子》词,有“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之句,正可诠释此意。孙麟趾《词迳》云:“人之品格高者,出笔必清。”此词有清气,有新意,正是词人品格的自然流露。尤其这首咏物词中,能巧妙地借助于典故的文化意义,表现词人自己的高洁怀抱,似无寄托,而有寄托,就境界言,可以说是词中的上品。

      此词绝不同于一般滞于物象的咏物词,它纯然从空际着笔,空灵荡漾,不即不离,写出红白桃花之高标逸韵,境界愈推愈高远,令人玩味无极而神为之一旺。就艺术而言,可以说是词中之逸品。

    [阅读全文]...

2022-07-04 14:27:16
  • 如梦令.旧时花般模样

  •   如梦令.旧时花般模样    难改多情惆怅,不似当年豪放。  月半起相思,却到眉间心上,  难忘,难忘,  旧时花般模样。    如梦令.还记那人眉样    今晚明月初上,书生为谁惆怅?  相思又一年,唯有初心不忘。  思量,思量,  还记那人眉样。    如梦令.情满人间天上    月下两心相向,南北春思浩荡。  逢酒放高歌,不改少年狂妄!  舒畅,舒畅,  情满人间天上!

      编辑点评:

      旧时花般模样,难改心中惆怅。月缺相思起,萦绕眉间心上,忘不了如花模样。夜晚明月初生,带着几分惆怅。思量不能忘,还是那人模样。情满天上人间,月下两心向,南北思春一样浓深。对酒高歌,还是少年轻狂。豪情满怀,情满人间直到天上。词工句丽,字字珠玑,余音绕梁。文笔流畅,语言清新自然,充满感染力,感动读者。好作品,立意新颖,内容充实,推荐共赏,感谢赐稿,问候作者,期待更多精彩佳作。

    [阅读全文]...

2022-05-09 17:57:07
当前热门
如梦令的古诗配乐 - 句子
如梦令的古诗配乐 - 语录
如梦令的古诗配乐 - 说说
如梦令的古诗配乐 - 名言
如梦令的古诗配乐 - 诗词
如梦令的古诗配乐 - 祝福
如梦令的古诗配乐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