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治水的古诗

关于常德治水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常德治水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常德治水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常德治水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6) 语录(2) 说说(1) 名言(2k+) 诗词(341) 祝福(3k+) 心语(2k+)

  • 描写常德的诗句

  • 描写常德的诗句

      杲杲常德,古武陵,

      朗州,鼎州是也。

      天不吝啬,舍湘北,

      膏腴之地,而为郡;

      地有独钟,让西楚,

      纵横之区,而雄踞。

      ∥

      控引巴蜀,襟带洞庭。

      敞东南而,望衡庐,

      倾西北以,抱四塞。

      雪峰皑皑,帘挂潇湘新雨;

      河洑巍巍,夜宿衡阳雁声。

      禹分九派,先有澧州春秋;

      光耀华夏,首举城头清烟。

      ∥

      沅澧汤汤,多屈子怀乡去国之恨;

      云水浩浩,扬文正先忧后乐之仁。

      江流如梦,何曾山河依旧。

      武陵阁上,凌虚送目,

      吴楚呼前,青山无数。

      巫峡猿啼,声播沅水秋风;

      ∥

      云梦波涌,水搁笔架城楼。

      江山西来,霞送武陵奇峰;

      大河东去,浪挽长江归舟。

      壶瓶飞瀑布兮,夺匡庐之水;

      花溪舞白鹭兮,降三春之雪。

      ∥

      魏晋不远,桃花未瘦,

      乃世外桃园,游人忘踪;

      圣贤留芳,晚岚未收,

      有善卷德山,云过垂袖。

      宋玉悲秋,寒天落叶。

      ∥

      太白醉酒,流水飞扬。

      刘郎踏歌,亦晴亦雨。

      奉天隐禅,非僧非王。

      十万义旗,怒大宋湖山,

      八千金戈,铸古城铜墙。

      ∥

      渔父盗,民主之圣火,

      伯渠擎,神州之沧桑。

      楚国风骚,传伯赞丁玲,

      南国啸声,追屈宋文章。

      星垂*野,有我魁星半斗耳。

      ∥

      彩云飞渡,岂在清风明月之间。

      栏杆拍遍,看大地载德。

      百尺城垣,已翻旧貌。

      招远山,而列城郭,

    [阅读全文]...

2022-01-21 21:30:45
  • 论德治与法治论文

  • 哲学
  • 论德治与法治论文(通用6篇)

      无论是在学*还是在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德治与法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德治与法治的争论是古今中外经久不衰的话题,这本身就表明德治与法治之间无法替代的价值所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被赋予了崭新的涵义。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思想道德体系,促进思想道德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加强行政伦理建设,普遍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是实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的主要任务。

      作 者: 范履冰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重庆,630031

      刊 名: 天府新论 CSSCI

      英文刊名: TIAN FU NEW IDEA(BIMONTHLY)

      年,卷(期): 20xx ""(5)

      分类号: B82—05

      关键词: 治国方略 德治 法治

      正方:社会稳定主要靠德治

      反方:社会稳定主要靠法治

      正方一辩:

      谢谢*,各位好!我方的观点是社会稳定主要靠德治。社会稳定是指整个社会处于稳固、安定、和谐的状态,是多种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孟德斯鸠曾说过“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力量,这就是美德。”德治与法治是缺一不可的,但公民道德相对于由其衍生出来的法律而言,对于社会稳定起着更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我方观点。

      第一,从作用形式和作用效果看,一方面,德治重在防,强调抑恶扬善,在早期可使法治的效果增加,中后期则可减少治国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让群众安居乐业,是社会长治久安的长效机制;而法治重在治,强调惩恶扬善,是暂时的。另一方面,法治重在调整行为,而德治不仅调整行为,而且还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信仰、内心世界都可提出要求,它不但可以制约人们的公共关系行为,也能制约人们的私人关系行为。

      第二,从作用范围来看,德治的覆盖范围比法治广并将法治包括在内。德治涉及到社会活动中的所有领域,大到政治、经济活动,小到家务问题、私人交往等,甚至是那些用政治手段、法律手段都“束手无策”的特殊矛盾。德治可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对于社会稳定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法治所能渗透的领域是有限的,特别是在一些私人领域。我们常说的“清官难断家务事”,是其中的一种体现。

      第三,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德治的终极价值取向是“善”,善与法治所追求的“公*”,共同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德治是社会发展的目的,而法治是手段。

      第四,从价值层面看,“德治”以善为行为标准,其导向是社会整体的普遍价值和长远价值,它坚持以人为本,强调社会利益为重,要求主体把社会义务放在首位;而法治则追求公*、正义价值,强调个人权利,对社会义务的承担采取于法有据的态度。

      综上所述,法治治身,德治治心;法治治*,德治治远;法治禁恶于已然之后,德治治恶于将然之前。因此,社会稳定主要靠德治。谢谢!

      反方一辩:

      谢谢*。各位晚上好!对方对道德的一番溢美之言,令人不禁浮想联翩。但是,就在对方陈词的3分钟内,世界又有多少战争、**、抢劫啊,而制裁这些罪恶行径,维护社会稳定,难道能靠“道德”二字的感化吗?

      因此,我方认为,法律和道德都是规范行为的手段,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是,社会稳定要以法治为主,德治为辅。

      首先,这是由两者的本质特点所决定的。法律是由国家权力机关所制定,由*、检察、法院等*保证实施的强制力的行为规则。体现了国家对其成员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的行为要求,体现着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和*的责任。通过成形的条文和规章制度, 法律能够作为社会成员所遵守的统一、标准依据。

      相比之下,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以内心评价机制为基础,既不是由国家也不是社会组织制定的。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凝聚而成的道德,没有明确和系统的表达方式。同时,道德针对的是人的内心世界,很难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而且,道德的实施不是依靠强制性手段,而是通过道德教育的手段,使人们自觉地遵守。

      由此可以看出,当罪恶的黑手向我们伸来时,法律就能以其明确性、制度性、威严性对犯罪分子进行雷霆般的打击,保证刑罚的必然性,防止罪行的蔓延。试问一句,如果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和严格的执法措施,仅仅是依靠犯罪分子心中那虚无缥缈的“道德”二字,公众还有“安全”可言吗?社会还有“稳定”可说吗?世界还有“太*”可享吗?

      其次,法律吸纳了道德规范作为基本原则和评价标准。通过立法,使一部分基本、重要的道德制度化、法律化,以法来推进道德建设,维护社会稳定。

      再次,我们并不是为了惩罚而制定法律,法律的制定是为了强化人们心中的道德。当道德被漠视甚至破坏以后,法律能够作为保障社会稳定的盾牌,成为调整社会关系的有效行为规范。

      我们热爱法律,崇尚道德,但要维护社会的稳定,应该以法治为主,德治为辅。各位,人类社会从野蛮走向文明,从无序走向有序,从混乱走向和谐,必由之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昂首阔步,高举法律的伟大旗帜。

      正方二辩:

      谢谢大家,我方一辩已经从多角度强调了社会稳定主要靠德治,下面,我将从法治角度论述我方观点,在观念上,人们从来就对法律有着无言的抗拒,法律一直被强调为统治阶级的*工具,从根源上看,*的法是君主治民的工具,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王法”,法律本身没有公*、民主的意味,梁治*先生尖锐指出“我们的法律不是法律,而是压制法律的东西’。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法律有什么规定,也不关心它是如何规定的。法律在很大程度上被看成是犯罪、刑罚和不好的东西,只要自己不**、不放火,似乎法律就与自己无关,作为国家的主人,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不知道如何保护,不会告、不愿告、不敢告的情形普遍之极。

      在现实操作中,人们也很怕与法律打交道。司法不公*、执法不公正的现象屡见不鲜——为什么发生纠纷,人民怕打官司?为什么诉讼法院,没有关系心里就怕输?为什么官司打赢了,浪费了金钱和时间以后,最后却执行不了?为什么法律面前一律*等,可是当官的犯法与*民犯法就不同罪?。

      在外国人眼里,*人解决争端首先必须考虑人'情',其次是'礼'物,次之是'道理',只有最后才诉诸于法律"。的确,对*乡土社会而言,国家法还没有走进人心,贴*社会,相反民众对国家法之外的所谓*惯、民俗、伦理、道德等民间规范更感兴趣,更有所偏好和亲赖。可见,在法治进程实施到举步为艰的困境时,德治却逐渐凸现出它对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在*,德治比起法治来,更容易让国民接受,更容易操作,更容易见效,能更好地维护社会的稳定!谢谢大家!

      反方二辩:

      谢谢*!大家晚上好!

      对方辩友在强调道德的完美和万能时,其实过于感性,夸大了道德的在社会稳定的作用。

      道德调整的多为人的内心世界和思想信念,道德没有明确和系统的表达方式,很难形成一个有效的约束机制。社会稳定需要明确具体的言行准则,而不是含蓄抽象的精神约定。而法制具有明确性、制度性和威严性,法律的基础是理性的,法律通过具体的规则和程序划定个人、群体竞争的跑道,使每个人都有恰当的位置。法律面前人人*等,没有高低贵贱,没有贫富之分,保证了社会稳定。

      道德存在理解上的差异性,会影响人们行为的协调一致性。“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道德在不同人的眼睛里面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如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是非观念,天下必定是非不明;如果天下事非不明,社会稳定从何谈起呢?

      道德虽然可以创造淳厚民风,却不能协调复杂的利益分配;道德可以使君子更加彬彬有礼,却无法制止小人兴风作浪。如果没有法律强有力的支撑,善良者将三缄其口,丧尽天良者会变本加厉。道德可以揭示病痛,而无法继续疗救;道德可以明辨善恶,而无法制裁恶行。

      最后,请问对方辩友,当您家里被“梁上君子”光顾过了,您是立刻去报警呢,还是等着小偷良心发现再把东西送回来呢?坐而论道,只能独善其身;行而有法,方能兼济天下。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社会稳定主要依靠法制。谢谢大家!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是最强烈、最严厉的一种调整器。它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其作用的发挥是以*为后盾的,它的主要功能是惩恶,惩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人们的合法权利。“依法治国”避免了随意性,保障了人民的合法权益,保证了国家社会生活有秩序地进行,如果现代社会没有法律作为调控手段,不知会乱到什么程度。但是法律不是万能的,它在社会生活中适用范围较小,可以使人们在法律监督范围内不做违法的事,但不能使人有“羞耻之心”。

      道德与法律不同的是,它不是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其推行,而是靠社会舆论、人们内心的信念和良知以及传统*惯、思想教育来实现的。道德的主要功能是扬善,通过对高尚道德情操的提倡,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氛围,抨击和抵制道德败坏等丑恶现象。 道德虽没有法律那种强制性,但调整的范围比法律大,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总之, 法律是外部强制性的管束,道德是发自内心的自我约束。内外结合,合理地开发利用“法治”和“德治”两种资源,是建设有*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现在我国的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我们不仅仅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行依法治国,还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实行以德治国。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密切结合,相互促进,必将有力推动和保证有*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胜利前进。

      如目前人们思想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就需要用道德规范来约束。德治以其特有的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是实现法治的基本前提和重要条件。

      今天我们所说的法治与德治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与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法治与德治有着本质的区别。社会主义法治是建立、维护、实行社会主义道德的法律保障。没有法制作后盾的道德规范往往是软弱无力的,极易导致“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的迷失和错位。所以,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律。”社会主义德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精神支柱。没有道德作舆论支持的法治,不可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有了比较健全和完善的法律和制度,如果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思想政治素质低,再好的法律和制度也会因为得不到遵守而不起作用,甚至形同虚设。”所以说,仅仅依靠法治,离开德治,便无法建设一个民主、文明、富强的国家。只有德治搞好了,才能推动依法治国。

      正方三辩:

      大家好:国家一向强调“依法治国”,每年都要制定大量法律法规,法律越来越多,执法越来越严,可是犯罪也越来越多,恶性案件层出不穷,监狱人满为患。而在**初期,*几乎法律空白的时候,却曾经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现在,即使装上了防盗门、防盗网,还是不放心。为什么?因为:*进步了,但是道德却退步了。

      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提倡“以德治国”是属于意识形态的“人力资本投资”范畴。虽然,我们也不否定法律的作用,但是道德规范作为长期自发博奕的产物、精神追求,具有更大范围的适用性。例如,有人落水,救还是不救?不救不违反法律,但违反道德规范。张显了人情冷漠,不利社会稳定。例如,有人被抢劫,要见义勇为吗?不见义勇为不违反法律,但人人自保,人人都没有了安全依赖,那社会还能稳定吗?例如,有人随意浪费水电气,并不违反法律,但是不道德,会增加社会能源的日益缺乏,导致社会不稳定。例如,有人不遵守公共次序,乱仍垃圾,随地吐痰,不给老弱病残让位,不排队,不遵守交通规则等等,就算有法可依,但都是执法所鞭长莫及的。人心安定,社会稳定,所有这些都张显了倡导道德是如此重要。

      法无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可见“依法治国”的范围是有限的,是治标不治本的,“以德治国”才是根本之道。试想,如果大家都想违法犯罪,那么再多的警察、法院和监狱,也抓不胜抓,关不胜关;如果大家都不想违法犯罪,社会才会真正*安、和谐。所以必须“德治为本,德治法治相结合”,才能标本兼治。

      反方三辩:

      *,对方辩友,大家晚上好:

    [阅读全文]...

2022-01-08 21:41:53
  • 常德饮食与谚语

  • 谚语,语文
  • 常德饮食与谚语

      常德市是湖南省辖地级市,湖南省副中心城市,有“国际湿地城市”的称号。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常德饮食与谚语,希望大家喜欢。

      常德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得天独厚的饮食资源,使常德的饮食在制作方法上自成一派,无论是炖、炒、卤、炸、烩,还是蒸、烤、醉、炙、溜,都能体现浓厚的常德特色。与之相生相伴的饮食民谚、民谣和民歌,更俯拾皆是。它源于生活,揭示生活,通俗易懂,便于记忆,在沅澧*广为流传。

      “蒸钵炉子鼓嘎嘎,不愿朝中做驸马”。这一句谚语充分反映了常德菜的特色。在常德人看来没有蒸钵炉子是不成宴*的,无论是滴水成冰的严冬,还是骄阳似火的盛夏,常德人的餐桌上都有鼓嘎作响、热气腾腾的火锅。崇尚火锅的常德菜讲究一个“热”字,所以常德有“一热三鲜”、“千炖豆腐万炖鱼”的谚语。辣是常德菜的又一特色,因此作料少不了生姜、大蒜和辣椒,但这些东西的刺激性太强,吃多了会让人难受,一句“姜辣口、蒜辣心、辣椒辣到了做不得声”谚语也就随之应运而生。

      “正月泥、二月蒿,三月四月当柴烧”。泥蒿是常德人爱吃的一味野菜,正月时节它的嫩芽在土里,食之鲜美,所以叫泥蒿,一旦过了这个日子,它拱出土后就不是泥蒿了。像这类反映常德饮食资源最佳采制和生长季节的谚语还有许多,如“春鲶夏鲤秋鲫冬鳊”、“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萝卜三十生,初一就长根”、“三月小菜如马草”,特别是“三年桃子五年柑,枇杷望得眼睛翻”的民谚,恐怕会令许多人都由此而想起儿时的往事,看着大人们栽下一株株的果树,恨不得明天就会结出鲜美的果子来。

      “鱼吃跳,猪吃叫”。传说厨艺过硬的'大师傅所做的红烧鲤鱼,刚端上桌的时候鱼嘴还在不断地蠕动,其味道之鲜嫩是无法形容的。不同的材料给人的口味不一样,而同一种材料不同的部分给人的感觉又是不一样的,“鱼头肉尾,飞斑走兔”、“鱼皮、蛋边、豆腐末,回水湾里汤好喝”、“才鱼仔、鳜鱼花,鲫鱼脑壳不吐渣”,这几句谚语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买肉要肥,吃肉要精”这句谚语道出了生活窘迫的小市民既想要肥肉榨油,又想要瘦肉做菜的两难心态,真有点熊掌和鱼都想兼得的意思。在常德饮食氛围的熏陶下,怎么吃、吃什么,常德人形成了自己的饮食观,“家有一堰鱼,多吃一仓谷”,“早姜晚萝卜”,这是滨湖水乡自给自足小农生活的写照,这几句民谚让常德美食家精明、飘逸、洒脱的形象跃然纸上。

      “熬糖打豆腐,各是各师傅”。同这条饮食谚语一样,常德还有许多以吃喻理的饮食谚语,如:“萝卜盐菜各有喜爱”、“一年卖粑粑,两年卖粽子,越卖越尖”、“荷叶包菱角,个个想出头”、“杀猪宰羊,厨子先尝”、“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豆腐掉在灰里面,拍不能拍,打不能打”、“好吃如小赌,坐吃山空”、“人哄地皮,地哄肚皮”、“河里打鱼河里吃”、“少吃滋味多”、“蚕豆花花野茭瓜,牛皮灯笼也不差(都是黑心)”、“无酒不成宴*,无色路断人稀”等不一而足。这些谚语有说理、有规劝、有揭示,常德人从饮食中对生活的领悟可见一斑。

      “打和渣推粑粑,过年过节笑哈哈”。常德的饮食民歌与民谣也是很有意思的。石门县东山峰一带,山高路险,这里人管抽烟叫喝烟,漫山的土烟开满了白花,想喝的时候就剥几匹烟叶子,卷一个喇叭筒,他们诙谐地称此为兰花烟。在火坑里烤上几个马铃薯,就能度过一天。有的人家住房四面通风,烤火的时候人随风转。他们虽然贫困,但生性开朗豁达,不失乐观。一首“住在高山巅,喝的兰花烟,吃的洋芋果,烤的转转火”就是他们生活和性格的写照。“嫁郎要嫁胡子郎,胡子里面有蜂糖。去年六月亲的嘴,今年热天嘴还香”,这首流传在石门与桑植一带的情歌,也与吃有关。“莲花落、落莲花、莲花下面煎粑粑。粑粑煎得二面黄,又作猪油又作糖”,一个煎粑粑的场面,在这首民歌里是多么的浪漫而富有诗意。

      “德山的酒,陬市的糖,河a的油条排把长”。除了德山的酒,陬市的桂花糖、河a的油条都已式微,但是这句民谚却能强烈地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像这样推崇地方产品的谚语还有“杨板的千丈,合口的枯,修梅的辣椒打得鼓”。这里合口的枯是指油,我们从合口油成为上市公司金健米业的一大产业,就可知它的名气有多大。

      拓展

      常德市是湖南省辖地级市,湖南省副中心城市,有“国际湿地城市”的称号。

      秦代,常德属黔中郡,郡衙设临沅县。[1]西汉,高祖时取“止戈为武,高*为陵”之意,改黔中郡为武陵郡,隶属荆州刺史部。1988年,撤销常德地区,建立省辖常德市。常德是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核心城市之一,也是长株潭3+5城市群之一。常德属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著名景点有桃花源、夹山寺、壶瓶山、柳叶湖等。

      自然资源

      水资源

      2017年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3.3万处,新增和恢复农田灌溉面积0.8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31万公顷。

      土地资源

      常德市的土地总面积为18202.1*方千米,占湖南省版图的8.6%。全市有耕地4300*方千米,占土地总面积的32.85%,三分之二以上为洞庭湖淤积*原,土壤肥沃,气候温润,是春撒一把种,秋收一仓粮的好地方。有可利用草场4306.7*方千米,可养殖水面666.7*方千米,林地面积4666.7*方千米,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23.66%、3.66%、25.64%,具有发展畜牧业、水产和林果业的先天条件。

      2017年,实施省以上土地综合整治项目25个,整治土地0.8万公顷。

    [阅读全文]...

2022-03-03 07:50:56
  • 《大禹治水》说课稿

  • 《大禹治水》说课稿(精选9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禹治水》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内容】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大禹治水》。

      【说教材】

      《大禹治水》是一个古代传说,讲述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老百姓造福,历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故事。

      把这样一个历史故事放在二年级教材中进行教学,我想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大禹其人、其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吃苦耐劳、坚持不懈、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通过分析教材并结合新课标要求,我制定了本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大禹是怎样不辞辛苦,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制服洪水为民造福的。

      现在的孩子缺乏“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意识,加上故事背景时代久远,因而对大禹不顾个人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怀,多数学生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体会大禹的献身精神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突破难点,通过朗读、想像、联系学生实际进行角色体验的方法加深理解和体会。

      【说教法】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研究,我发现本课有几处想象的训练点。因此,本课的教学我采用“读中感悟”的方式,运用创设情景法、问题引导法、阅读讨论法引导学生读书、想象和交流。利用想象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然后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说学情、说学法】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基础,通过一年来的学*和训练,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学*方法和阅读技能。他们喜欢朗读,想象丰富、有强烈的表现欲和求知欲。本节课学生通过“读、思、议、悟”自主参与、积极学*,构建了有活力的课堂。

      【说教学流程】

      一、*旧引新迁情入境

      我从谈洪水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引入课题,解题。通过两个同音字“治”与”制“的比较,学生既区分了字义,同时又用“治理、制服”这两个词统领起全篇,激发学生探知兴趣。

      整体感知后观看洪水泛滥的视频,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灾情的严重、百姓无家可归的处境以及大禹此时此刻的心情,为下文的学*渲染了心理氛围。。

      二、创设情境,读中设境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课文第二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我紧扣关键词“千辛万苦”来贯穿本节课的教学。我进行了如下设计:

      1.巧抓想象点,学生“情感蔓延”

      情动才涌。我设计了两处想象训练:想象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学生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通过想象体会到大禹的辛苦及面对困难无畏的精神,。

      2.巧抓互动点,教师“穿针引线”

      运用朗读的牵引。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篇文章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地方能意会而不会言传。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反复地朗读体验,以读促思,才能获得更深刻的理解。通过对“禹下决心治理洪水”“千辛万苦、千山万水”等重点词语、句子读的训练,引领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看到大禹治理洪水的决心、用心、恒心、责任心,从而感受到大禹治理洪水的顽强意志。大禹的形象在学生心中逐渐饱满起来。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课文第三段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感人肺腑,教材中并没有进行过多的描述,这是一个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的空白点。我抓住这一“空白”,鼓励学生大胆体验和想像感人的语言、精彩的场面、美好的情感。这段内容的教学,先通过填空练*,让学生体会一连串数量词的运用的精妙。

      再让学生联系自己,设身处地站在禹的儿子的角度想一想:缺失父爱的童年,他的童年少了多少欢乐?接着设定典型场景进一步渲染:大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样子。有一天,他终于忍不住了,跑去问母亲。他会怎样问母亲?母亲怎样回答?用问答再一次拨动学生心弦,学生领悟到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家,也没有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大禹为了让千万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舍小家顾大家。引出成语“三过家门而不入”。此时再让学生谈谈,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大禹?至此,大禹的勇敢无畏、智慧、无私的英雄形象在学生心中扎了根,人物变得立体。学生在境中悟情,读中思索,体会了大禹的伟大精神,达到入境、动情、达理。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漫长的13年,大禹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制服了洪水。老百姓的生活是怎样的呢?引入第四段的教学。这段的教学,先引导学生看洪水被制服后一片山清水秀、轻舟漫游,反映人民生活安居乐业情景的图片,理解“安定”。教师追问:是谁给老百姓带来的这样的日子?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和课文开头的一幕人们无家可归的生活状态对比,进一步认识到大禹的功劳。最后升华情感:教师再一次质疑:人们为什么称他为“大”禹?从“大”字体会人们对英雄的尊重和爱戴。人文性与思想性进一步整合,让学生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五、全课总结,课外拓展

      全课结束,我对大禹的精神进行小结,指出大禹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推荐阅读《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故事

      有兴趣的同学搜集历史上有哪些为治理洪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人?

      练*的设计,将学*由课内引向课外,增加积累,拓展视野。【说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意志坚,

      踏遍万水和千山。

      三过家门而不入,

      英雄美名代代传。

      这节课的板书是将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连结成诗的形式呈现的,是对大禹人物精神的概括提炼,重点突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教材分析:《大禹治水》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讲的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本课讲述的是古时候大禹治理洪水的事。通过本课的阅读让学生理解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体会大禹不顾个人利益,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

      本课共5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讲洪水泛滥的景象,点明大禹治水的原因。第2、3、4自然段讲大禹治水的经过。第5自然段讲大禹治水的结果。本课分两课时完成。这节课介绍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利用学过的方法独立自主的识字,读准字音,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洪水的泛滥给百姓带来的灾难,为深入理解大禹一心一意治水的奉献精神做好铺垫。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重为、难点:

      1识字方面:掌握“婚、鲧”的字音,“禹、塌、牲”的字形。理解“倒塌、淹没”等词的意思。

      2内容方面:抓住“淹没、倒塌、冲毁”等词语感悟洪水泛滥的景象,为下文体会大禹的奉献精神做好铺垫。

      教学方法与理念:

      一、明确主题,养成*惯。

    [阅读全文]...

2022-04-26 17:13:51
  •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大禹治水》课文

  • 二年级
  •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大禹治水》课文

      《大禹治水》是人教社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中的一篇课文,朗读者是杨海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大禹治水》课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禹治水》课文原文:

      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洪水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必须治好它。当时,一个名叫鲧的人领着大家治水。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取疏导的办法治水。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搬了回来。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治水经过:

      大约在4000多年前,*的黄河流域洪水为患,尧命鲧负责领导与组织治水工作。鲧采取“水来土挡”的策略治水。鲧治水失败后由其独子禹主持治水大任。

      舜帝说:“禹!你也谈谈高见吧。”禹拜谢说:“是啊,君王,我说些什么呢?我整天考虑的是孜孜不倦地工作。”皋陶说:“哦,到底是些什么工作?”禹说:“大水与天相接,浩浩荡荡包围了大山,淹没了山丘,民众被大水吞没。我乘坐着四种交通工具,顺着山路砍削树木作路标,和伯益一起把刚猎获的鸟兽送给民众。我疏通了九州的河流,使大水流进四海,还疏通了田间小沟,使田里的水都流进大河。我和后稷一起播种粮食,为民众提供谷物和肉食。还发展贸易,互通有无,使民众安定下来,各个诸侯国开始得到治理。”皋陶说:“是啊!你这番话说得真好。”

      以后禹首先就带着尺、绳等测量工具到*的主要山脉、河流作了一番严密的考察。大禹在河北东部、河南东部、山东西部、南部,以及淮河北部考察。一次,他们来到了河南洛阳南郊。这里有座高山,属秦岭山脉的余脉,一直延续到中岳嵩山,峰峦奇特,犹如一座东西走向的天然屏障。高山中段有一个天然的缺口,涓涓的细流就由隙缝轻轻流过。

      他还发现龙门山口过于狭窄,难以通过汛期洪水;还发现黄河淤积,流水不畅。于是禹大刀阔斧,改“堵”为“疏”。就是疏通河道,拓宽峡口,让洪水能更快地通过。禹采用了“治水须顺水性,水性就下,导之入海“。高处就凿通,低处就疏导”的治水思想。根据轻重缓急,定了一个治的顺序,先从首都附*地区开始,再扩展到其它各地。

      大禹决定集中治水的人力,在群山中开道。艰苦的劳动,损坏了一件件石器、木器、骨器工具。人的损失就更大,有的被山石砍伤了,有的上山时摔死了,有的被洪水卷走了。可是,他们仍然毫不动摇,坚持劈山不止。在这艰辛的日日夜夜里,大禹的脸晒黑了,人累瘦了,甚至连小腿肚子上的汗毛都被磨光了,脚指甲也因长期泡在水里而脱落,但他还在操作着、指挥着。在他的带动下,治水进展神速,大山终于豁然屏开,形成两壁对峙之势,洪水由此一泻千里,向下游流去,江河从此畅通。

    [阅读全文]...

2022-01-20 08:48:10
  • 关于水的古诗

  • 关于水的古诗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

      1、《望水》

      唐·司空曙

      高楼晴见水,楚色霭相和。

      野极空如练,天遥不辨波。

      永无人迹到,时有鸟行过。

      况是苍茫外,残阳照最多。

      2、《远水》

      唐·项斯

      渺渺浸天色,一边生晚光。

      阔浮萍思远,寒入雁愁长。

      北极连*地,东流即故乡。

      扁舟来宿处,仿佛似潇湘。

      3、《蜀江水》

      唐·熊孺登

      日夜朝宗来万里,共怜江水引蕃心。

      若论巴峡愁人处,猿比滩声是好音。

      4、《水》

      唐·徐夤

      火性何如水性柔,西来东出几时休。

      莫言通海能通汉,虽解浮舟也覆舟。

      湘浦暮沈尧女怨,汾河秋泛汉皇愁。

      洪波激湍归何处,二月桃花满眼流。

      5、《大水》

      唐·薛逢

      暴雨逐惊雷,从风忽骤来。

      浪驱三岛至,江拆二仪开。

      势恐圆枢折,声疑厚轴摧。

      冥心问元化,天眼几时回。

      6、《水》

      唐·郑谷

      竹院松廊分数派,不空清泚亦逶迤。

      落花相逐去何处,幽鹭独来无限时。

      洗钵老僧临岸久,钓鱼闲客卷纶迟。

      晚晴一片连莎绿,悔与沧浪有旧期。

      7、《咏水》

      唐·张文琮

      标名资上善,流派表灵长。

      地图罗四渎,天文载五潢。

      方流涵玉润,圆折动珠光。

      独有蒙园吏,栖偃玩濠梁。

      8、《山下水》

      唐·周濆

      背云冲石出深山,浅碧泠泠一带寒。

      不独有声流出此,会归沧海助波澜。

      9、《竹枝词》

      唐·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10、《夜雨寄北》

    [阅读全文]...

2022-06-05 09:36:26
  • 关于山水的古诗

  • 山水,写作
  • 关于山水的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山水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泉水》

      先秦·诗经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

      有怀于卫,靡日不思。

      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出宿于□,饮饯于祢,

      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出宿于干,饮饯于言。

      载脂载辖,还车言迈。

      遄臻于卫,不瑕有害?

      我思肥泉,兹之永叹。

      思须与漕,我心悠悠。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2、《巴水》

      唐·白居易

      城下巴江水,春来似麴尘。

      软沙如渭曲,斜岸忆天津。

      影蘸新黄柳,香浮小白苹。

      临流搔首坐,惆怅为何人?

      3、《大水》

      唐·白居易

      浔阳郊郭间,大水岁一至。

      闾阎半飘荡,城堞多倾坠。

      苍茫生海色,渺漫连空翠。

      风卷白波翻,日煎红浪沸。

      工商彻屋去,牛马登山避。

      况当率税时,颇害农桑事。

      独有佣舟子,鼓(木世)生意气。

      不知万人灾,自觅锥刀利。

      吾无奈尔何,尔非久得志。

      九月霜降后,水涸为*地。

      4、《湖亭晚望残水》

      唐·白居易

      湖上秋泬寥,湖边晚萧瑟。

      登亭望湖水,水缩湖底出。

      清渟得早霜,明灭浮残日。

      流注随地势,洼坳无定质。

      泓澄白龙卧,宛转青蛇屈。

      破镜折剑头,光芒又非一。

      久为山水客,见尽幽奇物。

      及来湖亭望,此状难谈悉。

      乃知天地间,胜事殊未毕。

      5、《湖亭望水》

      唐·白居易

      久雨南湖涨,新晴北客过。

      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

      岸没闾阎少,滩*船舫多。

      可怜心赏处,其奈独游何?

    [阅读全文]...

2022-04-25 04:42:46
  • 描写水的古诗

  • 文学
  • 描写水的古诗(精选40首)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描写水的古诗(精选40首),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归嵩山作》

      唐·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3、《画》

      宋·道川禅师

      远观山有色,*听水无声。

      春去花犹在,人来鸟不惊。

      头头皆显露,物物体元*。

      如何言不会,祗为太分明。

      4、《观沧海》

      三国·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6、《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7、《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8、《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9、《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阅读全文]...

2022-04-10 10:06:54
  • 关于水的古诗句

  •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5、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6、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7、江烟湿雨蛟绡软,漠漠小山眉黛浅。

      8、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

      11、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12、动者乐流水,静者乐止水。利物不如流,鉴形不如止。

      1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15、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16、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郦道元《三峡》

      1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8、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19、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愁。——李白

      20、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1、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

      2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23、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24、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唐·李白

      25、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7、利物不如流,鉴形不如止。

      28、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9、新浴红衣,绿水带香流。应是离宫城外晚,人伫立,小帘钩。

      30、绿水波*花烂漫。照影红妆,步转垂杨岸。

      3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

      32、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33、动者乐流水,静者乐止水。

      3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35、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36、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

      3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3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阅读全文]...

2022-05-10 00:34:04
  • 水的古诗词

  •   1、《夜渡湘水》  唐·孟浩然  客舟贪利涉,暗里渡湘川。  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  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  行侣时相问,浔阳何处边。

      2、《问淮水》  唐·白居易  自嗟名利客,扰扰在人间。  何事长淮水,东流亦不闲?

      3、《渌水曲》  唐·李白  渌水明秋日。南湖采白苹。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4、《春水》  唐·杜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  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  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5、《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6、《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7、《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8、《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9、《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0、《桃源行》  唐·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阅读全文]...

2022-05-19 18:54:33
常德治水的古诗 - 句子
常德治水的古诗 - 语录
常德治水的古诗 - 说说
常德治水的古诗 - 名言
常德治水的古诗 - 诗词
常德治水的古诗 - 祝福
常德治水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