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

关于辩证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辩证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辩证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辩证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k+) 语录(57) 说说(124) 名言(2) 诗词(9k+) 祝福(60) 心语(1)

  • 北航自然辩证法论文

  • 自然
  • 北航自然辩证法论文

      现如今,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北航自然辩证法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筑中自然通风技术的作用原理,指出了自然通风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而论证了在建筑设计中如何实现自然通风,提出自然通风这项传统的技术要与建筑所处地域的自然地理气候特征相适应,并辅以实例分析了自然通风与地域气候的完美结合。旨在引起在地域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传统适宜技术的重视。

      [关键词]

      自然通风;原理;优势;地域建筑;设计

      随着空调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能主动的控制室内环境,创造前所未有的室内舒适气候要求,从而使人们逐渐淡化对自然通风这种气候适宜性技术的应用。然而,在今天全球能源紧张、节能压力增大、空气品质(IAO)恶化以及建筑综合征(SBS)等发生的情况下,人们不得不从新审视自然通风这一传统的气候适宜性技术,自然通风这种古老而有效的技术在今天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空调的产生,使人们可以主动地控制居住环境,而不是象以往一样被动地适应自然;空调的大量使用,使人们渐渐淡化了对自然通风的应用。而在空调技术得以普及的今天,迫于节约能源、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的双重压力下,全球的科学家不得不重新审视自然通风这一传统技术。在这样的背景下,把自然通风这种传统建筑生态技术重新引回现代建筑中,有着比以往更为重要的意义。

      一、自然通风技术的原理

      通常意义上的自然通风指的是通过有目的的开口,产生空气流动。这种流动直接受建筑外表面的压力分布和不同开口特点的影响。压力分布是动力,而各开口的特点则决定了流动阻力。就自然通风而言,建筑物内空气运动主要有两个原因:风压以及室内外空气密度差。这两种因素可以单独起作用,也可以共同起作用。

      1、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风的形成是由于大气中的压力差。如果风在通道上遇到了障碍物,如树和建筑物,就会产生能量的转换。动压力转变为静压力,于是迎风面上产生正压(约为风速动压力的0.5—0.8倍),而背风面上产生负压(约为风速动压力的0.3—0.4倍)。由于经过建筑物而出现的压力差促使空气从迎风面的窗缝和其他空隙流入室内,而室内空气则从背风面孔口排出,就形成了全面换气的风压自然通风。某一建筑物周围风压与该建筑的几何形状、建筑相对于风向的方位、风速和建筑周围的自然地形有关。

      2、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热压是室内外空气的温度差引起的,这就是所谓的“烟囱效应”。由于温度差的存在,室内外密度差产生,沿着建筑物墙面的垂直方向出现压力梯度。如果室内温度高于室外,建筑物的上部将会有较高的压力,而下部存在较低的压力。当这些位置存在孔口时,空气通过较低的开口进入,从上部流出。如果,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气流方向相反。热压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开口处的高度差和室内外的空气密度差。而在实际中,建筑师们多采用烟囱、通风塔、天井中庭等形式,为自然通风的利用提供有利的条件,使得建筑物能够具有良好的通风效果。

      3、风压和热压共同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在实际建筑中的自然通风是风压和热压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是各自的作用有强有弱。由于风压受到天气、室外风向、建筑物形状、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风压与热压共同作用时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叠加。因此建筑师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使风压和热压作用相互补充,密切配合使用,实现建筑物的有效自然通风。

      4、机械辅助式自然通风

      在一些大型建筑中,由于通风路径较长,流动阻力较大,,单纯依靠自然风压与热压往往不足以实现自然通风。而对于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直接的自然通风还会将室外污浊的空气和噪声带入室内,不利于人体健康。在这种情况下,常常采用一种机械辅助式的自然通风系统。该系统有一套完整的空气循环通道,辅以符合生态思想的空气处理手段(如土壤预冷、预热、深井水换热等),并借助一定的机械方式加速室内通风。

      二、自然通风技术的优势

      自然通风是当今建筑普遍采取的一项改革建筑热环境、节约空调能耗的技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根本目的就是取代(或部分取代)空调制冷系统。而这一取代过程有两点至关重要的意义:一是实现有效被动式制冷,当室外空气温湿度较低时自然通风可以在不消耗不可再生能源的情况下降低室内温度,带走潮湿气体,达到人体热舒适,即使室外空气温湿度超过舒适区,需要消耗能源进行降温降湿处理,也可以利用自然通风输送处理后的新风,而省去风机能耗,且无噪声。这有利于减少能耗、降低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二是可以提供新鲜、清洁的自然空气(新风),有利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室内空气品质的低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少充足的新风。空调所造成的恒温环境也使得人体抵抗力下降,引发各种“空调病”。而自然通风可以排除室内污浊的空气,同时还有利于满足人和大自然交往的心理需求。

      三、自然通风系统设计中的限制性条件

      自然通风技术作为一种免费的技术,它的应用必然受到环境的限制。对于室外环境温、湿度比较温和的地区(如英国),该技术的应用非常成熟,下面基于他们的应用经验,介绍有关自然通风技术应用的限制性条件。

      (一)室内得热量的限制

      应用自然通风的前提是室外空气温度比室内低,通过室内空气的通风换气,将室外风引入室内,降低室内空气的温度。很显然,室内、外空气温差越大,通风降温的效果越好。对于一般的依靠空调系统降温的建筑而言,应用自然通风系统可以在适当时间降低空调运行负荷,典型的如空调系统在过渡季节的全新风运行。对于完全依靠自然通风系统进行降温的建筑,其使用效果则取决于很多因素,建筑的得热量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得热量越大,通过降温达到室内舒适要求的可能性越小。现在的研究结果表明,完全依靠自然通风降温的建筑,其室内的得热量最好不要超过40W/m2。

      (二)建筑环境的要求

      应用自然通风降温措施后,建筑室内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室外环境进行调节,除了空气的温、湿度参数外,室内的空气品质和噪音控制也将被室外环境所破坏。根据目前的一些标准要求,采用自然通风的建筑,其建筑外的噪音不应该超过70dB;尤其在窗户开启的时候,应该保证室内周边地带的噪音不超过55dB。同时,自然通风进风口的室外空气质量应该满足有关卫生要求。

      (三)建筑条件的限制

      应用自然通风的建筑,在建筑设计上应该参考以上两点要求,充分发挥自然通风的优势。

      1、建筑位置

      周围是否有交通干道、铁路等一般认为,建筑的立面应该离开交通干道20米,以避免进风空气的污染或噪音干扰;或者,在设计通风系统时,将靠*交通干道的地方作为通风的排风侧。地区的主导风向与风速根据当地的主导风向与风速确定自然通风系统的设计,特别注意建筑是否处于周围污染空气的下游。周围环境由于城市环境与乡村环境不同,对建筑通风系统的影响也不同,特别是建筑周围的其它建筑或障碍物将影响建筑周围的风向和风速、采光和噪音等。

      2、建筑形状

      形状建筑的宽度直接影响自然通风的形式和效果。建筑宽度不超过10米的建筑可以使用单侧通风方法;宽度不超过15米的建筑可以使用双侧通风方法;否则,将需要其它辅助措施,例如烟囱结构或机械通风与自然通风的混合模式等。建筑朝向为了充分利用风压作用,系统的进风口应该面对建筑周围的主导风向。同时建筑的朝向还涉及减少得热措施的选择。开窗面积系统进风侧外墙的窗墙比应该兼顾自然采光和日射得热的控制,一般为30%—50%。建筑结构形式建筑结构可以是轻型、中型或重型结构。对于中型或重型结构,由于其热惰性比较大,可以结合晚间通风等技术措施改善自然通风系统的运行效果。

      3、建筑内部设计

      层高比较大的层高有助于利用室内热负荷形成的热压,加强自然通风。室内分隔的形式直接影响通风气流的组织和通风量。建筑内竖直通道或风管可以利用竖直通道产生的烟囱效应有效组织自然通风

      4、室内人员

      室内人员密度和设备、照明得热的影响对于建筑得热超过40W/m2的建筑,可以根据建筑内热源的种类和分布情况,在适当的区域分别设置自然通风系统和机械制冷系统。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将影响其它辅助技术的选择(如晚间通风系统)。

      (四)室外空气湿度的影响

      应用自然通风对降低室内空气温度效果明显,但对调节或控制室内空气的湿度,效果甚微。因此,自然通风措施一般不能在非常潮湿的地区使用。

      四、建筑中的自然通风考虑因素

      自然通风技术在运用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当地气候、环境条件,采取相适应的技术措施,才能保证自然通风达到良好的生态效能。自然通风在考虑普通的诸如气候、建筑朝向、室外绿化、通风构造细部等要素的影响外,越来越多的考虑以下两点要素:

      ①太阳能强化自然通风。太阳能强化自然通风的建筑构件主要有屋面太阳能烟囱、Trombe墙以及与建筑一体化安装的太阳能空气集热器。为了在夏季达到更好的冷却效果,通常将这些作法与其他建筑构件复合成一个有组织的自然通风系统;

      ②计算机模拟自然通风。计算机模拟技术,特别是计算立体力学(CFD)对自通通风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利用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能量方程等控制方程对空气动力进行分析,然后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计算机模拟,得出可视化的直观效果,对建筑师设计出合理的建筑风环境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因此,随着计算机模拟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模拟对自然通风的设计无疑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总之,自然通风技术作为一种与气候相适宜的生态技术,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太阳能、建筑材料、自然采光、地下蓄冷蓄热、自动控制等技术,并运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实际的案例进行分析,定量的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相信随着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发展,自然通风这种廉价、健康的通风方式将会越来越多地被利用。

    [阅读全文]...

2022-02-21 13:19:34
  • 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在诗歌中的运用论文

  • 诗歌,自然,科学
  • 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在诗歌中的运用论文

      无论在学*或是工作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在诗歌中的运用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论文关键词:自然辩证法 批评法 诗歌

      论文摘要:自然辩证法是自然科学与哲学之间的桥梁,它在完善知识结构方面有着不可替代和无可比拟的作用。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的研究者,都需要以此来构建最完善的知识结构。我们作为*新诗研究所的研究生,在诗歌研究中我们同样能寻找到二者在方法论上的契合点。

      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自然辩证法理论知识对于诗歌研究、诗歌研究者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诗歌研究者应该掌握的一门学科。

      辩证法即对立统一法则,在自然、社会和人们的思维中普遍存在。文学是对生活进行艺术加工的产物,就必然程度不同地反映出对立统一的规律,形成文学艺术的辩证法。社会生活的辩证法反映于作家笔端,就形成了文学艺术的辩证法。批评方法则是文学艺术辩证法的一个分支,更是批评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1]古代诗论家根据*古代诗歌的审美特点和规律,提出了“知人论世”、“以诗解诗”、“识鉴诸家”等重要批评方法,这些方法自成系统,不但对古代诗歌的创作、批评及鉴赏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一)客观分析批评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以诗解诗”是王夫之提出的诗歌批评方法,它要求评诗者按照诗歌本身的`特点、规律去客观地评论诗歌。王夫之《姜斋诗话》云:“以帖垫师之识说诗,遇转则割裂,别立一意,不以诗解诗,而以学究之陋解诗,今古人雅度微言,不相比附。陋于学诗,其弊必至于此。”这样解诗评诗,忽视了诗歌本身的审美特点,违背了诗歌的基本规律,势必曲解诗意。*古代诗歌具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特点,若忽视这一特点,而拘泥于诗之字句形迹,则无法理解诗的真正意蕴。谢榛《四溟诗话》说:“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若“泥其迹”,只能割裂诗之本义精神。古代“不以诗解诗”者常有之,这种错误的评诗方法多为古人所指斥。如清代黄锡磺《汉诗总说》云:“世之说汉诗者,好取其诗,牵合本传,曲勘隐微,……执词指事,多流穿凿。又好举一诗,以为此为君臣而作,此为朋友而作,此被谗而作,此去位而作;亦多拟度,失本诗面目。”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仍在于古代诗歌具有言简意丰、言外有意等审美特点。[2]古代诗歌贵在含蓄,“寓意”曲折委婉、幽深微妙,若局限于字面而“强解”,甚至考据式地解诗,不但无法把握这些诗的寓意,而且只能曲解其意。因而,诗“皆宜细参,不得强解”。

      “以诗解诗”,一是要求解诗者不能局限于诗歌的表面文字,而应把握其幽深微妙的“寓意”;二是要以意为主,以韵为次,对于诗中“韵变而意不变者”,不能以韵害意;三是要避免以“拟度”、“强解”、“穿凿附会”等方式解诗。而应入乎诗内,把握诗歌之本义、诗人之本义。这样才能对诗歌作出正确评价。王夫之的“以诗解诗”说是一种十分科学的评诗方法,它体现了评诗应从诗歌本身特征出发的客观精神,它是根据古代诗歌自身审美特征及古代诗歌批评的常见错误而提出来的。这种批评方法不但对于批评古代诗歌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其它文学样式的批评,甚至对于今天的文学批评,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社会历史批评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知人论世”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批评方法,由孟子提出。《孟子·万章下》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知人”,就是要了解诗人的生*、身世、思想状况等;“论世”就是要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知人论世”要求批评家必须对诗人及所处时代有比较全面地了解把握。这一观点的理论基础是作品与作者及时代三者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孟子认识到了诗歌创作受时代社会因素的影响,时代社会影响着诗人的思想感情,诗人的思想感情影响着诗歌作品,即时代→诗人→诗歌。诗歌受时代社会背景和诗人思想感情的制约,因而,只有把诗歌与诗人的身世及所处时代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对作品作出正确的评价。这种批评方法将诗歌批评与社会历史联系起来,不但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古今学者在研究、评论具体作品时,都离不开对作者身世遭遇历史背景的研究。很多诗歌只有“知人论世”,才能理解其本义内涵,如柳宗元的名篇《江雪》,写寒江独钓的渔翁,若不了解柳宗元当时的遭遇、处境、背景,就很难能理解此诗的真义。不知其人、论其事,对诗歌就无法“得其义、知其味、会其精神之妙”。[3]“知人论世”不但是诗歌批评方法,也是其它文学样式的批评方法,不但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批评有重要意义,对于现在的文学批评也有重要的意义。

      (三)横向比较批评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选诗是古人表述自己诗歌审美态度的一种方式,如徐陵选《玉台新咏》、殷选《河岳英灵集》、方回选《瀛奎律髓》等,选诗也是一种诗歌批评,体现着一定的批评标准。选家选诗须“识足以兼诸家”,这样才能进行比较、鉴别,从而选出符合自己审美理想的作品。兼通诸家而进行横向比较,以显示出优劣高下,也是古人进行诗歌批评的常用方法。如钟嵘的《诗品》将122位诗人的诗歌分为三品,主要就是用横向比较法。《文心雕龙》中多处运用比较法,陈子昂、杜甫、苏轼、严羽、张戒等也多用此法评前人作品。横向比较法主要有不同作品之比较,不同诗人的成就、风格之比较,不同时代的诗歌之比较等。

      诗歌作品之比较。将不同诗人的作品进行比较,从而在对比中见出作品的不同思想内容、艺术特征、风格特点等,是最常见的比较法。较早运用此种方法进行诗歌批评的是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云:“《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子厚发纤禾农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非余子所及也。”[4]这也是将不同诗人进行广泛比较。此外,严羽、张戒、刘熙载等也都屡用此法。

      不同时代诗歌之比较。不同时代的诗歌有不同的特色,通过比较,而能见出不同时代诗歌的特色。如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篇,曾将西晋诗歌与建安、正始诗歌进行对比,云:“晋世群才,稍入轻靡,张潘左陆,比肩诗衢,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刘勰通过对这三个时代诗歌的对比,指出了西晋诗歌有“轻靡”、“采缛”、“力柔”等毛病,无法与建安、正始诗歌相比。严羽将诗歌分为词理意兴等要素,通过对比,而指出了南朝诗“尚词而病于理”,宋诗“尚理而病于意兴”,各有毛病,而汉魏盛唐诗才词理意兴俱佳。[5]不同时代诗歌的比较,更具有宏观比较批评的特点,其概括性也更强。

      这三种批评方法内涵不同,各有特点。这是*古代最重要的三种诗歌批评方法,它们涵盖了从诗歌生成的社会背景到诗歌文本及横向比较的多维度批评的宏观视野,构成了*古代诗歌批评方法论的基本理论框架。

      参考文献:

      [1]杨玉辉.现代自然辩证法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P212.

      [2]张丰.*历代诗学论著选集[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P78.

      [3]傅杰.王国维论学集[C].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P387.

      [4]谢无量.*大文学史[M].上海:中华书局,1918,P131.

      [5]曾毅*文学史[M]上海:仄东图书局,1927,P66.

    [阅读全文]...

2022-02-03 09:05:59
  • 考研政治必背辩证法知识点

  • 教育
  • 考研政治必背辩证法知识点

      我们在准备考研政治凡人时候,有很多必背的辩证法知识点,需要我们去了解清楚。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考研政治必背辩证法知识点,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考研政治必背知识点——辩证法的五大基本范畴

      辩证法作为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包含有五大基本范畴,分别是:①现象与本质;②内容与形式;③原因与结果;④必然与偶然;⑤可能性与现实性。

      考研政治必背知识点——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辩证法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把握唯物辩证法的一把钥匙,回答的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就是矛盾规律。矛盾对立面双方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

      量变质变及其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一切事物变化都从量变开始;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发生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就是沿着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这样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在量变与质变的相互交替中实现。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的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矛盾斗争的结果,是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但是否定并不是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新事物否定旧事物然后被更新的事物否定,一切事物都是如此“螺旋式”向前发展。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即事物的发展表现为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考研政治必背知识点——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观点

      联系的观点: 物质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作用。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联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发展的观点: 物质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世界,运动是宇宙间一切的存在方式。发展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过程,它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客观的,有规律的。

      一分为二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主张全面地看待事物,既要看到普遍联系,又要承认它们之间的区别,既要看到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又要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又要看到事物的反面,既要看到个别,又要看到一般。

    [阅读全文]...

2022-06-19 05:57:15
  • *古代哲学其辩证法思想与现实意义

  • 哲学,思想,古代
  • *古代哲学其辩证法思想与现实意义

      在日常学*、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代哲学其辩证法思想与现实意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其哲学传统一直以来都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我国古代的哲学辩证法思想具有非常独特的地方,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中,其形成与发展都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不仅如此,在激烈的阶级竞争中,古代人们怎样主张自身的观点来看待事物,这也与其哲学辩证思想有关。本文就*古代哲学辩证法思想进行分析,就其概念、范畴等内容进行解析,并就其现实意义展开分析。

      关键词:*古代;现实意义;哲学辩证思想

      在我国古代,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人们的思维、观念与思想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辩证法是人们在谈话以及论战的过程中揭露对方矛盾并克服这种矛盾的方法与艺术,事实上,哲学辩证思想是由对立到统一的一个过程,是在争论矛盾、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显露出的我国古代哲学思维的特点的重要表现。下文针对我国古代几种哲学辩证思想进行解析,就其思想、主体、内容等展开研究,揭示其存在的不足,并就其现实意义展开研究。

      一、*古代哲学辩证思想概述

      所谓辩证法就是说人们在谈话以及论战的过程中,用以揭露对方矛盾并克服这些矛盾的方法。事实上,*古代的辩证法是一种由对立到统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追求矛盾与真理的辩证思想而存在,这也是*古代辩证思想的特点所在。自先秦以来,*古代的哲学家就是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形成的朴素的辩证思想。、

      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时,*古代的人们在与自然的争斗中总结出了丰富等的经验,在那时,就有人提出阴阳学说,主要指出天地万物的相互对立、相互作用的特点。显然这两种特征是矛盾的,正是因为这种矛盾,人们才因此产生了辩证的思维。而发展至今,随着国际形势的复杂化发展,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涌现,这也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了进一步的深化。面对各种矛盾问题与实践问题,要从认识问题到研究问题并进行分析,这也使得解决矛盾并克服矛盾成为了哲学界关注的焦点。

      二、*古代哲学辩证法的主要内容

      1、儒家辩证法

      众所周知,儒家思想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备受关注的思想,而在儒家的各种经典中都对辩证法思想进行了丰富的贯穿。但由于文本限制等因素,儒家辩证法并没能对*古代辩证法思想进行详细的讨论。比如在《易经》中提到的辩证法思想。《易经》所指的阳代表的是积极进取、刚强等特征以及拥有这些特征的事物。而阴则代表消极、退守,柔性等特征以及拥有这些特征的事物。事实上,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以这两种对抗性的状态存在的,也正是在这种阴阳概念的推动下逐渐发展。从这个方面足以看出,儒家辩证法思想是在探索事物的发展内在原因。

      2、道家辩证法

      道家辩证法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辩证法的主要类型,而在道家的经典学作中也体现了非常丰富的辩证法思想。道家辩证法的主要代表就是我们熟悉的老子,老子是*古代的大哲学家,是早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哲学精华就是辩证法思想,他提出“反者道之动”的理论意义,也是*辩证法思想史上一个理性形态的观点。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比较系统给的揭示出了事物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概念,而在当时,关于矛盾统一到朴素观念的形成是当代人们深化认识世界的表现。事实上老子的辩证法思维带有一定的消极性,但因其无为而治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也为处于劣势的力量取得最终的胜利,提供了思想武器因此使其成为了古代辩证法思想的重要类型之一。

      3、兵家辩证法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扩大,为适应战乱,各个国家的战略战术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对于战争经验的总结也越来越高。此时,军事辩证法的出现正是对长期以来社会变化以及战争的产物。在兵家辩证法思想中,尤其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孙子兵法》一书,书中所体现的正是新兴地主积极奖励耕战的精神,解释了战争中的有些重要规律,也为丰富古代辩证法和唯物主义思想提供了助推作用。事实上,兵家辩证法强调的就是佣兵打仗,根据不同的敌人和不同的特点产生不同的变化,是一种主观指导也符合客观的实际,因而受到国内外许多哲学家的关注。

      4、法家辩证法

      首先,法家学派的产生也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兵家辩证法思想一样,共同是当时的重要学派之一。兵家辩证法思想主张以法治国,在各种经典的学作当中更是体现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法家辩证法思想在关于物质运动变化的思想上,主张大自然的物质是不同运动并变化的,我们的行为与认识也不都是不变的。将这样的观念延伸到治国上来,法家辩证法思想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5、墨家辩证法

      最后,墨家的辩证法思想在很多领域当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墨家学派是由墨子创立的,包含了人类思想的精华,主要以体现*劳动人民思想的集中表现。墨家辩证法表现的是典型的我国人民吃苦耐劳、勤劳节约的优秀品德,同时,墨家学派在社会活动的基础上总结了当时的哲学,从自然学科到社会科学都进行了丰富且深刻的哲学思考,整体来说较为全面,这也是墨家辩证法得到社会以及自然观认可的重要因素。在墨子提出的异同辩证关系上,一直以来都受到*人民的关注。因事物之间都存在异同关系,且人类认知也是从认识事物的异同开始的,因此,《墨经》对这种异同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在《墨经》中,墨子还针对矛盾对立面的相互转化进行了论述,他对于对立统一的法则认识不仅仅体现在异同关系的阐述中,更是从矛盾关系中得到了认识。墨子还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向我们论述了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主张对事物问题的深入和全面分析,这也是使得墨家辩证法思想至今闪耀光芒的原因。

      三、*古代哲学辩证法思想存在的不足

      1、缺少彻底的矛盾论

    [阅读全文]...

2022-04-27 07:34:30
  • 自然辩证法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具体应用论文

  • 生命,自然
  • 自然辩证法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具体应用论文

      在现实的学*、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自然辩证法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具体应用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自然辩证法中一些哲学概念的理论内容来源于生命科学研究具体实践。同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需要不断更新相关理论方法。这种形成之后的科学理论又反过来进一步指导生命科学研究,给人们提供思想启迪,进而推动研究工作向前发展。农业生产中的除草剂2,4-D以及解决世界粮食问题的杂交水稻等都是自然辩证法指导下生命科学研究的具体应用。在自然辩证法指导下进行的生命科学研究对人类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生命科学研究;具体应用;

      一、生命科学研究对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和推动

      以物种起源为例,关于生物(包括人类)的发展演进规律早在欧洲中世纪时便有所讨论,圣经中把生物起源归结为先验于万物而存在的主宰—上帝。当时整个自然科学领域都处于神学控制之下。就连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提出了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之后却把最初始的来源归结为上帝之手的推动。到了19世纪初期,整个自然科学领域又受到了唯心主义的影响,生物学家拉马克在关于生物起源与发展演进方面提出了“活力论”,认为物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发生变化的,其原因不是出自上帝之手,而是生物自身的内部力量即“活力”驱动了生物进化,使之变得越来越复杂。这种观点虽然相比前者有所进步,打破了神学对自然科学的统治,但却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深渊,把物种演进看作是脱离自然界而不受自然规律支配的内部发展变化过程。19世纪中叶,达尔文在继承了拉马克的观点基础之上对其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物种是可以进化发展的,这种进化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对生物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达尔文注意到了外部客观自然界对生物发展演进的影响,开启了自然科学研究的新视野,对于此种观点,马克思、*也给予了较高评价:“达尔文的著作非常有意义,这本书我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1]。*甚至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直接用达尔文所提出的观点批判把必然性和偶然性对立起来的形而上学观点。

      二、自然辩证法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指导意义

      (一)作为世界观的指导

      自然辩证法掌握了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而为自然科学研究发展提供了关于研究对象的规律性认识的正确把握。从这点来说,它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世界观指导。比如:前述提及对关于生命起源的看法上先后存在“神创论”、“机械不变论”。*在其著作《自然辩证法》中对此也指明过自己的观点,他根据当时的生物学、生物化学研究成就,给生命下了一个经典的定义。“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这个存在方式的基本因素在于和它周围的外部自然界的不断新陈代谢,这种新陈代谢一停止,生命就随之停止,结果便是蛋白质的分解。”[2]277在《反杜林论》中又根据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而对这一定义做了进一步细化。“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这种存在方式本质上就在于蛋白体的化学组成部分地不断的自我更新。”[3]再如:关于生物和环境的关系问题上,自然辩证法指导人们认识到生物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首先,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到生物体的生存和繁衍,改变着生物种群的特性以及数量。其次,生物自身的一些*性和现象是为适应环境而产生的。.这就为我们认识和研究生命活动提供了前提和基本遵循。

      (二)作为方法论的指导

      虽然生命科学研究之中每一个研究个体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但从中却能抽象总结出来具有共性的、一般性的特征。生命科学基础概念的界定便坚持了上述方法论的指导。生物实验中关于过程分析、实验数据的搜集整理、结果推导以及材料论证也需要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从而加深理解、启发思维深度,更加客观的、全面的认识和看待问题。生命科学领域的许多跨学科研究,比如把生态学和法学以及社会学学科联系起来而形成的法律生态学、社会生态学,把生物学相关理论方法和化学学科联系起来形成的生物化学等等。这些现象的出现更需要自然辩证法提供分析和看待问题的具有普遍性的科学方法,从而进一步提升跨学科理论研究的能力和水*。此外,如何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本质,如何从现象的变化中觉察事物的发展规律,如何处理好偶然与必然、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都要求有一个辩证思维的头脑,都需要有作为方法论的自然辩证法的指导。

      三、自然辩证法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一)生命科学研究中坚持对立统一规律

      关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认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同属于自然界,二者几乎是由相同的化学元素构成的,这便是二者的同一性。但相同的化学元素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之间的具体含量有所不同。在自然界中非生命的无机物构成元素主要是氧,硅,铝以及铁等元素,碳元素的含量较少,而生物界主要是由氧,碳,氢,氮以及其他一些生命必需元素构成,其中碳元素是构成生物界所必须的元素,但是碳元素在非生物界的含量远不及生物界的含量多。这便是二者的差异性。这种同一性和差异性便是对立统一规律的体现。认清二者间的关系,把握有机界和无机界之间的必然联系,并在这种辩证思维的指导下去分析问题。

      生物体内部的新陈代谢蕴含着能量存储与释放的对立统一规律。我们日常所摄入的食物在体内经过一定时间的分解之后并不会全部被机体抛弃,机体会自动将其中的某些物质元素存储起来,通过不断的吸收存储这些外来物质来合成细胞所需的原生质,这种能量的存储过程便被称为同化。同时,机体内部还存在着对自身所吸收物质的'分解和释放过程,这一过程便被称为异化。“异化分解的物质正是同化作用合成的,而异化释放的能量,正是进行同化作用的动力。”[4]自然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在这种吸收、存储与分解、释放过程中得到了体现。

      生物遗传与变异过程中体现的对立统一规律。一般在正常情况下生物的遗传过程趋向于稳定状态,亲代和子代间的性状传递会存在较好的继承性。但不能避免当条件出现较大变动时会影响到传递的稳定性从而发生性状的变异。自然界中存在的生物之所以能够呈现多样性的特征,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生物学中概括的发生变异的原因一种是基因突变,另一种是基因重组。由于DNA分子的这种双重特性(稳定性、可变性)的存在,遗传和变异二者间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矛盾和斗争。“其实质是核酸密码的复制与改制间的矛盾。”[5]正是二者间存在着的对立统一关系不断使生命体发生质的飞跃,进而进化成新的形态。对这一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构成了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杂交水稻便是在生物实践中对这一自然辩证法原理的把握和运用的产物。

      (二)生命科学研究中坚持质量互变规律

      细胞分化过程中体现出的质量互变规律。一般情况下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存在而造成的细胞分化贯穿于生物体整个生命进程之中,分化后的细胞会同与自身有着相同功能的其他细胞结合在一起而形成一个新的个体,生物学上叫做组织。这种组合生成新事物的过程便蕴含着事物“质”的变化。但分化过程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胞外信号分子、细胞自身的记忆与决定功能、**卵细胞质的不均一性、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与位置效应、染色质变化与基因重排对细胞分化的影响等。从而使这种分化在量变过程中就会产生局部性的质变。同时在某些条件下,分化了的细胞也不全部呈现的是稳定的状态,其基因表达模式也可以发生可逆性变化,又回到其未分化时候的状态。这种细胞分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可逆性”、“重新组合性”以及分化过程中凸显的局部性的变化便是质量互变规律的再现。对这一规律的把握有助于在生物实验中认清各种复杂化的器官生理机能。

      (三)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基本遵循

      除以上两点外,自然辩证法还为生命科学研究确立了基本遵循:坚持把实践看作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以及坚持人与自然界之间的辩证统一。生命科学研究中获得的新认识、得出的新理论都来自于研究者们反复多次的实验尝试,在日常的生物试验中对实验数据的搜集整理、结果的推导以及材料的论证只有经过实验才能知道结果的正确与否,同时通过反复论证得出的经验反过来对同类实验活动的开展起到指导作用。自然辩证法科学地解决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生命科学研究中对自然界本身的内在运动、自然因素对生物自身活动以及*性塑造、特征形成的影响等这些问题的研究能够加深对自然界规律性的认识。促使人们在掌握科学认知基础上更好开展实践活动。相反,在没有充分把握自然规律基础上的人类实践作用于自然界之后会产生破坏作用,此时又需要生命科学研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对自然生态进行修复,生命科学研究中的生态学正是坚持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体现。在自然辩证法指导下进行的生命科学研究对人类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转引自《自然辩证法》读书班.自然辩证法学*讲座(四)—第十一讲生物学中的一些辩证法问题[J].大连工学院学报1976(4) :24-30.

      [2]*.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277.

      [3]转引自黄德裕.建立生物学辩证法学科的必然趋势[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4):79-84

      [4]王骥远.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J].宜宾师专学报1991(1):19-26

      [5]陈紫明.生物遗传与变异的辩证关系探析[J].福建农学院学报1984(3):257-261.

      扩展:

      论文格式要求

      (一)需报送全文,文稿请用word录入排版。字数不超过5字。

      (二)应完整扼要,涉及主要观点的图片、曲线和表格不能缺少,正文要有“结论”部分。如稿件内容不清或文章篇幅超长等原因,编辑有权删改。

      (三)论文结构请按下列顺序排列:

      1.大标题(第一行):三黑字体,居中排。

      2.姓名(第二行):小三楷字体,居中排。

      3.作者单位或通信地址(第三行):按省名、城市名、邮编顺序排列,用小三楷字体。

      4.关键词。需列出4个关键词,小三楷字体。第1个关键词应为二级学科名称。学科分类标准执行国家标准;关键词后请列出作者的*科协所属全国性学会个人会员的登记号

      5.正文。小四号宋体。文中所用计量单位,一律按国际通用标准或国家标准,并用英文书写,如km2,kg等。文中年代、年月日、数字一律用*数字表示。

      正文中的各级标题、图、表体例见下表:

      表;标题体例

      标题 级别 字体字号 格式 说明

      一级标题 三号标宋 居中 题目

      二级标题 四号黑体 左空2字,单占行 汉字加顿号,如“一、”

      三级标题 四号仿宋体 左空2字,单占行 汉字加括号,如“(一)”

      四级标题 小四号黑体 左空2字,单占行 *数字加下圆点,如“1.”

      五级标题 小四号宋体 左空2字,右空1字,接排正文 *数字加括号,如“(1)”允许用于无标题段落

      图、表、注释及参考文献体例

      内容 字体字号 格式 说明

      图题 五号宋体 排图下,居中,单占行 图号按流水排序,如“图1;“图2”

      图注 小五号宋体 排图题下,居中,接排 序号按流水排序,如“1.”;“2.”

      表题 五号黑体 排表上,居中,可在斜杠后接排计量单位,组合单位需加括号 如“表2几种发动机的最大功率/kW”“表5几种车辆的速度/(km/h)”表序号按流水排序,如“表1”、“表2”

      表栏头 小五号宋体 各栏居中,计量单位格式同上

      图文/表文 小五号宋体 表文首行前空1字,段中可用标点,段后不用标点

    [阅读全文]...

2022-04-29 18:50:01
  • 高二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知识点

  • 教育
  • 高二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知识点

      在日常过程学*中,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二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知识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发展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4、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

      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着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根本的、显着的变化。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抓住机遇,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当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稳定时,要坚持适度原则。

      5、事物发展的原因

      内外因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拓展:高二政治必考知识点

      1、文化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文化创新有什么决定?

      文化创新由社会实践决定,表现为: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实践,作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3、文化创新的作用有哪些?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4、文化创新的途径有哪些?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①含义: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②要求: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

      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3)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即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①含义: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②要求:A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B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民族的文化要*等交流、相互借鉴。

      C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4)坚持正确方向,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克服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等错误倾向。

      5、当今时代,如何铸就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1)立足于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2)在历史和现实、东方和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6、学*型社会

      (1)核心内涵:全民学*、终身学*。

      (2)为什么要建设学*型社会?

      ①建设学*型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②建设学*型社会,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③建设学*型社会,能够促进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

      ④建设学*型社会,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阅读全文]...

2022-06-22 07:54:59
  • 中秋的古诗词

  • 中秋,文学
  • 中秋的古诗词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秋的古诗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秋

      尘里兼尘外,咸期此夕明。

      一年惟一度,长恐有云生。

      露洗微埃尽,光濡是物清。

      朗吟看正好,惆怅又西倾。

      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嫦娥不嫁谁留。

      谓洋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沈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洞仙歌·中秋

      碧天如水,一洗秋容净。何处飞来大明镜。谁道斫却桂,应更光辉,无遗照,泻出山河倒影。

      人犹苦余热,肺腑生尘,移我超然到三境。问姮娥、缘底事,乃有盈亏,烦玉斧、运风重整。教夜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中秋夜泊武昌

      两城相对峙,一水向东流。

      今夜素娥月,何年黄鹤楼。

      悠悠兰棹晚,渺渺荻花秋。

      无奈柔肠断,关山总是愁。

      秋夜月

      当初聚散。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向尊前、闲暇里,敛著眉儿长叹。惹起旧愁无限。

      盈盈泪眼。漫向我耳边,作万般幽怨。奈你自家心下,有事难见。待信真个,恁别无萦绊。不免收心,共伊长远。

      1、《八月十五夜月》

      唐·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2、《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3、《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4、《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5、《秋宵月下有怀》

      唐·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阅读全文]...

2022-03-24 16:07:43
  • 诗名含有辩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辩字的诗词

  • 两小儿辩日

    列子〔先秦〕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辩斗 一作:辩日)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九辩

    宋玉〔先秦〕

    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泬漻兮天高而气清,寂漻兮收潦而水清。

    憯悽增欷兮,薄寒之中人,

    怆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

    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

    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

    惆怅兮而私自怜!

    燕翩翩其辞归兮,蝉寂漠而无声。

    雁廱廱而南游兮,鹍鸡啁哳而悲鸣。

    独申旦而不寐兮,哀蟋蟀之宵征。

    时亹亹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

    悲忧穷戚兮独处廓,有美一人兮心不绎。

    去乡离家兮来远客,超逍遥兮今焉薄!

    专思君兮不可化,君不知兮可奈何!

    蓄怨兮积思,心烦憺兮忘食事。

    原一见兮道余意,君之心兮与余异。

    车既驾兮朅而归,不得见兮心伤悲。

    倚结軨兮长太息,涕潺湲兮下霑轼。

    忼慨绝兮不得,中瞀乱兮迷惑。

    私自怜兮何极?心怦怦兮谅直。

    皇天*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凛秋。

    白露既下百草兮,奄离披此梧楸。

    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离芳蔼之方壮兮,余萎约而悲愁。

    秋既先戒以白露兮,冬又申之以严霜。

    收恢台之孟夏兮,然欿傺而沉藏。

    叶菸邑而无色兮,枝烦挐而交横。

    颜淫溢而将罢兮,柯仿佛而萎黄。

    萷櫹椮之可哀兮,形销铄而瘀伤。

    惟其纷糅而将落兮,恨其失时而无当。

    揽騑辔而下节兮,聊逍遥以相佯。

    岁忽忽而遒尽兮,恐余寿之弗将。

    悼余生之不时兮,逢此世之俇攘。

    澹容与而独倚兮,蟋蟀鸣此西堂。

    心怵惕而震荡兮,何所忧之多方。

    卬明月而太息兮,步列星而极明。

    窃悲夫蕙华之曾敷兮,纷旖旎乎都房。

    何曾华之无实兮,从风雨而飞飏!

    [阅读全文]...

2022-06-17 23:51:45
  • 高中必背古诗词

  • 高中
  • 高中必背古诗词

      高中有很多非常有名的古诗词需要大家背诵,这是高考必须要得分的一部分,下面是关于高中必背古诗词的内容,欢迎阅读!

      1、《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诗词《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氓》

      诗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龟虽寿》

      汉魏·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七步诗》

      汉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燕昭王》

      唐·陈子昂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4、《论诗十绝》

      宋·戴复古

      草就篇章只等闲,作诗容易改诗难。

    [阅读全文]...

2022-02-13 02:56:58
  • 鉴赏古诗词中的虚与实的方法

  • 方法
  •   虚和实原本是一对哲学范畴,在它的影响下,美学领域的虚实理论得以形成。在我国古代的艺术创作和艺术评论中,虚实理论得到了广泛地运用。

      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一文中对中国的戏曲、绘画、书法、建筑、印章、舞蹈等艺术形式中的虚和实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索。中国的古典,特别是中国的古典中,存在着大量的虚和实结合的现象。

      古人评论虚实,有云: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这样的评论很经典。仔细分析,文学中的虚实与其他作用于视觉听觉的艺术形式中的虚实虽然有相通之处,但却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古典诗词中的虚实,与其他艺术形式中的虚实究竟有何不同?古典诗词中的虚和实之间又有何种关系?笔者想就这些问题作个肤浅的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虚实与情景的关系

      人们在分析艺术作品虚和实的关系时,常说:“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这一现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的诗《黄鹤楼送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诗形式上是写景,但这景中却包含了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深情厚意,是抒情。写景是实,抒情是虚。这实际上是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写法。又如朱熹的《水口行舟》:“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水多。”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是实景;诗人在绘景叙事中蕴含了人生的哲理: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息的,青山绿树总是永恒的,一切美好的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抑。这是虚。这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借景抒情,叙事寓理的写法。再如李忱的诗《瀑布》:“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诗中描写了雄伟壮观而最终历尽坎坷奔向大海的瀑布形象,这是客观的景物,是实;而诗人在这首诗中寄托了自己的思想:—个人,决不可满足于现状,要志存高远,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是言志,是虚。这实际上是我们*时所说的托物言志的写法。以上几例,作者把主观上的情、志、理依托于客观的景物之上,“化景物为情思”。从表达的内容看,是情和景的关系;从表现手法看,是虚和实的关系。

      二、古典诗词中的虚与绘画艺术中的空白艺术的关系

      空白手法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如八大山人画的一条生动的鱼,齐白石画的对虾,纸上别无他物,但我们却能感到满眼碧波。这都是运用了空白的手法,画面虽空灵却有韵味。艺术家通过画面上的物象启示观众,充分调动观赏者的想像,重现艺术的美好境界。我国的古典诗词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读者在鉴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通过想像补充画面内容,从而获得审美的体验。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实写作者和童子的对话,而诗人“问”的内容省去了,隐者是什么样子也没有介绍。但我们可以想像得出隐者出没于高山云海之中,濯足于山涧小溪之旁……这种以实写虚的手法,也可以称之为中的空白艺术。我国的古典诗歌,语言精练,言简意丰,有许多诗歌都运用了这种空白艺术,特别是以白描手法写景叙事的诗更是如此。虚实结合,从而达到虚实相生的效果。

      三、虚实与烘托手法的关系

      诗人在描写景物的时候,有时正面描写景物的特征即可以传神,但当有的景物的特征难以正面表达,或诗人着意追求一种委婉含蓄的美时,他们会采取侧面描写的方法,进行烘托或暗示,从而达到表现景物的目的。例如古人写女人美貌,常说羞花闭月、沉鱼落雁。虽然没有对其美貌作正面的描写,但却能引起人们丰富的想像,从而引起审美的体验。如《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诗人通过对行者、少年、耕者、锄者失常反应(实)的描写来烘托罗敷的美貌无比(虚)。又如《》,诗人三次写到江中的月亮,但描写月亮的目的却是为了烘托诗人的感情。“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烘托了诗人分别之时凄凉的心境。“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烘托出琵琶声美妙动人,引人入胜的效果。“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烘托了琵琶女孤独悲伤的心境。景是实,而通过景物烘托出来的情则是虚。再如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诗人用滚滚东流的长江水(实)来烘托自己与金陵朋友的深情厚谊(虚),在以上这些中,虚实是从景物隐显的角度而言的,显者为实,隐者为虚。而烘托则是从景物主次、表意目的的角度而言的。再如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这首诗通过景物来衬托感情的特点十分突出。“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秋日傍晚,茫茫的天际挂着无边的雨幕,远山传来的寺庙悠扬钟声,这种萧瑟苍凉黯淡的晚景烘托出诗人思念亲友的孤寂、凄怆之情。“独鸟下东南”则更反衬了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哀愁。以上虚实结合的三种类型在诗词中的作用与虚实手法在绘画、戏曲等艺术形式中的作用是相同的。即在古典诗词中这三种虚与实的关系与绘画、戏曲艺术形式中的虚与实的关系是相通的。但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虚和实的关系在其中还常常有特殊的体现。

      四、虚实与比喻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也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

      诗人用这种方法对具体景物作生动形象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国亡家破,妻离子散,一国之君,沦为囚徒,终身*,千古蒙羞,胸中怨恨,难以尽言。词人用一比喻,极言愁苦之多。“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像东流。”化虚为实,以实写虚,把“愁”物化为一江东流的春水,多而不绝的愁绪被形象地表达出来。又如贺铸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词人想像女子生活的情景:大概她是在桥上踏月,深院赏花,或者生活在有着雕花窗子的朱阁里面吧。“月桥花院”写室外环境幽美,“琐窗朱户”写居室富丽清雅。虽然这八个字写的是虚境,但璀璨绚烂,给人以恬适惬意的感觉。但接着以“只有春知处”,显出了词人的思念和落寞。晨花夜月,良辰美景更反衬出词人的凄凉寂寞。“试问闲愁多几许,一川烟柳,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词人用带有夸张色彩的比喻,变无形为有形,写出了自己心中无限的感伤和愁苦。“一川烟柳”、“满城风絮”及“梅子黄时雨”,极言闲愁之多,无法排遣。这种用比喻来抒情的写法,以实写虚,化无形为有形,比直抒胸臆更形象,所以更富感染力。

      五、当前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为虚已逝之景,或是作者经历过的,或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景象。

      作者把这些景物写入诗词中,大多是通过与当前的实景构成某种关系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中的“雕栏玉砌”、“朱颜”是词人对故国的追思,“雕栏玉砌”也许还在,红颜也已迟暮。但这些都不是眼前的实景,所以是虚写。“只是”二字以惋惜的口吻传达出国亡家破、物是人非的无限悔恨与怅惘。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这首词的“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三句,极写往昔的繁华生活,与词人当时无限凄凉的处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以虚衬实,以虚写实,虚实结合,凸显出梦醒后的浓重的悲哀。这种通过写已逝之景,虚实结合表达感情的诗不少。特别是借古讽今的怀大多运用这种写法。如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前四句叙说的是西晋王濬率大军征服东吴的情景,是虚写。诗人用东吴由兴盛走向衰亡的特例作为下边议论的基础。“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四句诗告诉人们:山河依旧,人事已改。

      秉政者若不按社会发展规律和执政规律办事,失去民心这个最根本的东西,都会由兴盛走向衰亡。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李唐王朝在“四海为家日”的表面繁荣所掩盖下的危机的深深忧虑:现今江山一统,四海一家,可是又有谁能保证那令人悲伤的往事不再重演呢?又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上一页1234下一页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举破吴,胜利而归的的往事。诗人极力渲染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王城故址上只剩下鹧鸪乱飞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再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作者塑造了三国时周瑜风流儒雅,才华出众,英俊伟岸的形象,再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赤壁之战时的场景,这是虚写。对历史人物的景仰和歌颂,正包含了诗人对自己的现状的不满,虚实结合,相反相成,在古今对比中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当然也有虚实之间相辅相成的。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用宋文帝”草草“(草率的意思)北伐终于惨败的历史事实来告诫当权者:如若伐金,须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

      六、当前之景为实,设想未来之景是虚。

      古典诗词中有不少诗句是设想未来之境,诗人把它与当前之景当前之情进行对比或烘托,以虚衬实,来抒发心中的情怀。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酒醒梦回所见到的景象。弱柳扶晓风,残月挂枝头,这是虚写。词人设想的这种凄清的景象为面前与恋人分别的场景*添了一层惜别感伤之情。又如《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后两句是作者设想将来团聚的时候能把自己今夜听着秋雨思念亲人的情景向妻子讲述,深切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再如《月夜》:“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两句是诗人设想他日与妻子相聚时的情景。劫波度尽,夫妻团聚,情到深处,泪流成行。这种未来团聚的喜悦(虚)正好反衬了分离的悲凉和伤痛。

      七、从己方的角度写为实,从对方的角度写为虚。

      这种写法与前一种似同实异。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对对方进行设想;不同之处在于后一种设想是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的,所以有人称之为对写法。如杜甫《月夜》的前四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末解忆长安。”此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时身陷长安时思念妻子儿女之作,原本是诗人思念妻子儿女,而诗人却采用了“对写法”。从对方落墨,想像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对月思念自己,而孩子还不懂得母亲为何要思念长安。有评论家说:“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这种写法比说自己如何想念妻子儿女来得委婉,但感情却达到了双向交流的效果,所以感情更加深沉,因而更加动人,艺术感染力更强。常见的运用“对写法”的诗词还有高适的《除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本是自己思念千里之外的故乡亲人,却说故乡的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本是自己到了佳节便加倍地思念家乡的亲人,可作者不说自己想念家乡的兄弟,却说家乡的兄弟想念自己。

      诗人想像他们的重阳登高,遍插茱萸时,因少了出门在外的诗人不能欢聚而十分遗憾。《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前两句写冬至之夜,诗人羁留他乡的孤独冷清的生活画面。思乡之情,不言而喻。可诗人不说自己思念家人,却想像家人于冬至节之深夜还坐在一起念叨着自己。再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危阑倚。”作者想像楼上的思妇,柔肠寸断,以泪洗面,凭高眺远,思念旅途中的自己(行人)。“*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行者不但想像到对方登高怀远,而且想像到对方的心一直追踪自己。这种遥想,极写了行人的离愁。这种写法,设想的对方不能是景,只能是人。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与前一种不一样。如贺铸《青玉案》“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表达出来的,只是单方面的思念、伤感和断肠之痛。而用对写法,则沟通了双方的感情,思念是双方的,这种思念有愁苦和感伤,也有温馨和慰藉。上一页1234下一页八、客观之景为实,梦境、仙境、誓愿为虚严格地说,设想未来之景和从对方的角度写的均是主观之景,这里为了阐释的方便,我们用“主观之景”来特指诗词中所描绘的梦境、仙境、誓愿等等。通过写梦境、仙境来抒发感情、表达理想的诗词,最有名的当数李白的《》:“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这些诗句写出了神仙世界的吉祥与美丽,反衬了现实世界的凶险和丑恶,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憎恶。又如的《渔家傲》:“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词人塑造了一位关心民瘼的温和的天帝形象,反衬了畏惧强敌,一路逃窜,置百姓于水火之中的宋高宗以及昏庸无能朝廷。“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词人虽才华出众,但她却无力挽大厦于既倒。她希望到仙境去过幸福美好的生活,从而反衬了现实世界的苦难和无望。又如苏轼的《江城子》“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作者与妻子王弗伉俪情深,虽生死殊途而旧情难忘。积思成梦,悲喜交加,这是虚写,接着写梦醒后的悲伤。虚实结合,写出了诗人对亡妻思念之深之切之苦。再如汉乐府诗《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首乐府诗中,设想了“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五种景象,而这些景象都是不可能发生的,是虚写,女主人公把这些作为“与君绝”的条件,更突出了誓死不“与君绝”的坚定信念,这种誓愿有力地表现了主人公对爱情忠贞不渝,海枯石烂不变心。这类诗中,最奇的要数刘过的《》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东坡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白云“天竺飞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据《桯史》记载,当年辛弃疾邀请刘过共事,适逢他有事不能如期前往,因推迟行期而写这首词向稼轩致意。“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作者设想他冒着风雨横渡钱塘江奔赴绍兴,到后在稼轩招待他的宴*上大吃狂饮的情景,写出了他和辛弃疾均为当时的似项羽、樊哙一般的豪壮之士,又表达了向往之意。这既用典,也是虚写。更奇的在后边,词人把浙东之行被迫取消的原因归咎于几位文豪勒转了他的车驾。他们分别是与杭州颇有渊源的几位大诗人:白居易、苏东坡、林逋。此时,白居易过世已350余年,东坡、君复也均已作古。

      词人把这些贤哲请到词中,化用他们描写杭州西湖的名句。想象奇特,浑然天成,掇拾珠玉,成此奇文。最后三句写实。词人把缓期的理由归结为杭州太美。自然之美,人文之美扯了他的后腿,给人以清新的审美愉悦。古典诗词中的虚实手法还可以从诗词的形式、诗词的声律等角度进行解读。但由于本文只是着眼于如何引导学生对古典诗词中的虚实手法进行鉴赏,故不一一赘述。

    [鉴赏古诗词中的虚与实的方法]

    [阅读全文]...

2022-05-05 10:00:41
当前热门
辩证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 - 句子
辩证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 - 语录
辩证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 - 说说
辩证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 - 名言
辩证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 - 诗词
辩证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 - 祝福
辩证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