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赞美扬州的诗句古诗词及赏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赞美扬州的诗句古诗词及赏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赞美扬州的诗句古诗词及赏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赞美扬州的诗句古诗词及赏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关于描写扬州的古诗词
古体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描写扬州的古诗词,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解闷十二首
杜甫
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
与梦得同登栖灵寺塔
白居易
半月腾腾在广陵,何楼何塔不同登。
共怜筋力犹堪任,上到栖灵第九层。
广陵秋月对月即事
陈羽
霜落空月上楼,月中歌唱满扬州。
相看醉舞倡楼,不觉隋家陵树秋。
广陵诗
权德舆
广陵实佳丽,隋季此为京。
八方称辐辏,五达如砥*。
大旆映空色,加箫发连营。
层台出重霄,金碧摩颢清。
交驰流水毂,迥按浮云甍。
青楼旭日映,绿野春风晴。
喷玉光照地,颦蛾价倾城。
灯前互巧笑,陌上相逢迎。
飘摇翠竹薄,掩映红襦明。
兰麝远不散,管弦闲自清。
曲士守文墨,达人随性表。
茫茫竟同尽,冉冉将何营。
且申今日欢,莫务身后名。
肯学诸儒辈,书窗误一生。
夜看扬州市
王建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是时*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忆扬州
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得悉。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宿扬州
李绅
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
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斗牛。
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
扬州春词三首
姚合
(一)
历来写景的各种方式方法,如正侧写法,点面写法以及各种修辞手法的应用,这些都是文学基本常识,我们这里就不作普及了。
我们找一首写景色的诗,来看看古人是如何完成写景这个工作的,同时也对比着找一下为什么我们今天很难写出唐诗味道的原因。
杜牧的《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这是一首典型的写景唐诗,仄起不入韵,押*水韵“十一尤”部,第三句和第七句都使用了“鲤鱼翻波”的变格。这些我们前面都讲过,我们这里主要聊景色描写,就不做*仄详析,有需求的可以去看本人其他关于*仄的文章。
至于修辞手法从古到今都差不多,这里默认大家都知道对比、重复、比喻、夸张之类的写作技巧,我们只看唐诗如何展开写景。
标题《提扬州禅智寺》点名了地理位置,这就在扬州城外禅智寺写的诗。
首联“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两句从环境写起,顺便交代时令。“雨过一蝉噪,”是什么意思?刚刚雨停,就有一只蝉聒噪起来了。注意为什么是“一”蝉?蝉鸣的时候不都是很多一起吗?这说明天已经凉了,进入了秋天。而一个“噪”字则反衬出寺庙里原本的幽深、清净。这正是“鸟鸣山更幽”的味道。“飘萧松桂秋。”飘萧是松、桂树叶旋转萧条下落,“秋”字则点明季节。
这一联通过杜牧对几个意象的选择,我们立刻接触到了他当时的心情——正如秋天般萧瑟冷清,略带一丝丝的烦恼。
我们在创作诗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从来没有为写景而写景的诗,所有的诗词创作,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抒发诗人的感情和意气。“诗言志”,即便是写景诗,背后一定有感情支撑,哪怕就是因为我们看到了特别美的景色,想记录下来,那也是因为景色引发了我们创作的冲动,要表现我们当时的快乐——那么我们在意象选择上,自然就会选择那些让我们开心的东西。
而杜牧这首诗一开篇就定下了清冷、幽寂的主色调。就好像咱们的照片,通过意象选择已经装上了一个偏蓝色的滤镜。
颔联“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依然是写景,但是就开始细化了。因为前面已经交代过大的情境和色彩定调,那么颔联的笔墨就可以用在细致描写。我们看到诗人在对仗的要求下选取的意象“青苔”、“白鸟”依旧是滤镜之下的颜色,寡淡如水墨青烟。“青苔满阶砌”,阶梯上布满青苔,这说明什么呢?这地方少有人来。“白鸟故迟留”,也是一样的意思,但是和出句是动静相对的。青苔砌,少足迹,白鸟留,无人惊。
首联、颔联就完成了一个景色从远到*,从粗到细的视觉变换,有声音、有温度、有颜色,算是非常丰富的场景描写,而且选取意象是统一的,为整体的色调添砖加瓦。
颈联“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依然是写景,但是和前面的画面描写有差异了。“暮霭生深树”,因为山高树深,阳光不充沛,所以到了傍晚,就雾气腾腾,暮霭升起来了。“斜阳下小楼”,但是斜阳偶尔也会照进寺中的小楼,上下移动。这里“生”、“下”两个字用得极好,动态的变化让整个寺院在夕阳下灵动起来,我们不再是观察照片,而是身临其境地体会到时光的流逝下的美景。
同时出句和对句的的景色也是对比的,就好像蝉鸣更静,暮霭的流动幽冷和偶尔出现的温暖阳光也是通过对比来加深整个禅智寺的冷寂。写寂静,需要蝉鸣来打破,而写幽暗,杜牧则给了一束阳光来衬托。这种巧妙的写法不但没有破坏大环境的幽暗,反而更加深了主旨。
我们写景要学的太多了,从这一联中可以看到诗人动态写景、对比写景的高妙,不但将景色真实地再现,还提炼出了意象之间的映衬联系,实在是神来之笔。
即使写到这里,景色美则美矣,却仍然不能称为一首好诗。
因为杜牧的主题没有表达。为什么这么一幅好山水亭台在他的眼中幽冷空寂?这才是诗人写诗的目的。但是诗之所以为诗,并不是纯粹的大白话。
写诗,就是不好好说话。但是不等于不说,一般情况下律诗会在颈联转换,大致表明主题。但杜牧选择了在尾联带过一笔,但具体是什么意思,他并不明言。
尾联“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谁又知道如此的寂寞的竹西路,再过去没多远就是扬州呢?还隐隐传来弦歌之声。
那些俗世的快乐,为何会干扰到身在禅智寺的杜牧呢?因为他心不静。而以杜牧的成长和当时状况来看,他根本不是一个静下心来的人。所谓“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就是他最好的写照。
那么他为什么会在禅智寺呢?
当时他在东都洛阳任监察御史,并侥幸逃过了“甘露寺之变”。而在这个时候,他的弟弟杜顗患眼疾,都快瞎了,临时寄住在扬州城东的禅智寺。杜枚连忙请了假,从洛阳带了眼医石公集前去探视。不过唐朝公务员请假有个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
结果耽搁了些日子,杜牧连官都丢了。弟弟眼睛不好,自己官也没了,心情如何好得起来,想起在扬州的那些欢歌艳宴,心中自然万般不甘,又无可奈何,只好将满腔思绪放到禅智寺的幽静景色之中。
所谓“寓情于景”是也。现在我们能读懂杜牧这首诗了吗?
这也是所有风景诗最重要的一点。就好像风景照片、风景视频,如果里面没有人的存在,就缺乏灵魂。人只有将自己的感情附着在诗内的景色之上,才会让景色活起来,让读者感同身受。
这才是一首真正的好风景诗。
什么是“有感而发”?就是要找到主题,抒发感情。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不论什么诗,这都是最重要的一点,然后再讨论其他写景技巧。
从扬州回来几日了,想要写得太多。满大街放着“烟花三月下扬州”这首歌,回来以后这首歌 一直在耳边回响,在脑海中怎么也挥之不去,有些绕梁三日的感觉。
瘦西湖
扬州别名叫邗、广陵、维扬、江都,这都是我以前学历史学过的,原先总以为历史学的还可以,能应付一阵子,这次到扬州栽了几次跟头,脸都丢进了,闹的笑话至今在夫君面前颜面扫尽,但是我也真的学到了不少知识。
瘦西湖
中午从镇江坐汽车,过了长江大桥,当时夫君问我这个大桥叫什么名字,我说叫扬子大桥,当时我还抢白了夫君一阵子,说大桥都建这么多少年了,怎么才知道呢,真是少见多怪,我说的这些话到了傍晚时分,在一个饭店厅堂里,被老板娘的话证实得一塌糊涂,原来这座大桥叫润扬大桥,刚建两年左右,“润”是取镇江的古称,在记忆里我只记得镇江叫京口,因为王安石有一句“京口瓜洲一水间”诗句,还有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诗句,和老板娘锵锵了一阵,老板娘慢慢地给我讲述,“润州是镇江的故称,扬州是*的老家,所以前几年修了这么一座长江大桥,大桥的名字各取两城市的名字”,这时我才真正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扬州古迹遍地,稍不留心就会错过。它自古就是文人骚客喜爱的地方,也是他们风流潇洒的场所。像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二十四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姓名”的各种风月场所。还有姜夔的《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二十四桥
扬州的夜晚也十分美丽,月光柔柔地洒在静谧的瘦西湖上,月色朦胧催人醉。在初春,水面之上夹杂着嫩柳的倒影,桃花、杏花、樱花、玉兰花竞相开放,让人赏心悦目,又令人低吟高歌。唐代徐凝《忆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诗句成了千古绝唱。
瘦西湖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黄慎的《维扬竹枝词》“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薰。自摘园花闲打扮,池边绿映水红裙。”郑板桥的诗句“ 画舫乘春破晓烟,满城丝管拂榆钱。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
扬州让历代诗人如痴如醉,所以诗人们喜欢把自己强烈的情感融入到诗词之中,有些是惆怅,有些是欢喜,有些是悲伤。虽然事已境迁,但如今的扬州今非昔比,它是历史文化的沉淀,如今看到它却依然会让我想起那些流传千古的古诗词。
历来写景的各种方式方法,如正侧写法,点面写法以及各种修辞手法的应用,这些都是文学基本常识,我们这里就不作普及了。
我们找一首写景色的诗,来看看古人是如何完成写景这个工作的,同时也对比着找一下为什么我们今天很难写出唐诗味道的原因。
杜牧的《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这是一首典型的写景唐诗,仄起不入韵,押*水韵“十一尤”部,第三句和第七句都使用了“鲤鱼翻波”的变格。这些我们前面都讲过,我们这里主要聊景色描写,就不做*仄详析,有需求的可以去看本人其他关于*仄的文章。
至于修辞手法从古到今都差不多,这里默认大家都知道对比、重复、比喻、夸张之类的写作技巧,我们只看唐诗如何展开写景。
标题《提扬州禅智寺》点名了地理位置,这就在扬州城外禅智寺写的诗。
首联“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两句从环境写起,顺便交代时令。“雨过一蝉噪,”是什么意思?刚刚雨停,就有一只蝉聒噪起来了。注意为什么是“一”蝉?蝉鸣的时候不都是很多一起吗?这说明天已经凉了,进入了秋天。而一个“噪”字则反衬出寺庙里原本的幽深、清净。这正是“鸟鸣山更幽”的味道。“飘萧松桂秋。”飘萧是松、桂树叶旋转萧条下落,“秋”字则点明季节。
这一联通过杜牧对几个意象的选择,我们立刻接触到了他当时的心情——正如秋天般萧瑟冷清,略带一丝丝的烦恼。
我们在创作诗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从来没有为写景而写景的诗,所有的诗词创作,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抒发诗人的感情和意气。“诗言志”,即便是写景诗,背后一定有感情支撑,哪怕就是因为我们看到了特别美的景色,想记录下来,那也是因为景色引发了我们创作的冲动,要表现我们当时的快乐——那么我们在意象选择上,自然就会选择那些让我们开心的东西。
而杜牧这首诗一开篇就定下了清冷、幽寂的主色调。就好像咱们的照片,通过意象选择已经装上了一个偏蓝色的滤镜。
颔联“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依然是写景,但是就开始细化了。因为前面已经交代过大的情境和色彩定调,那么颔联的笔墨就可以用在细致描写。我们看到诗人在对仗的要求下选取的意象“青苔”、“白鸟”依旧是滤镜之下的颜色,寡淡如水墨青烟。“青苔满阶砌”,阶梯上布满青苔,这说明什么呢?这地方少有人来。“白鸟故迟留”,也是一样的意思,但是和出句是动静相对的。青苔砌,少足迹,白鸟留,无人惊。
首联、颔联就完成了一个景色从远到*,从粗到细的视觉变换,有声音、有温度、有颜色,算是非常丰富的场景描写,而且选取意象是统一的,为整体的色调添砖加瓦。
颈联“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依然是写景,但是和前面的画面描写有差异了。“暮霭生深树”,因为山高树深,阳光不充沛,所以到了傍晚,就雾气腾腾,暮霭升起来了。“斜阳下小楼”,但是斜阳偶尔也会照进寺中的小楼,上下移动。这里“生”、“下”两个字用得极好,动态的变化让整个寺院在夕阳下灵动起来,我们不再是观察照片,而是身临其境地体会到时光的流逝下的美景。
同时出句和对句的的景色也是对比的,就好像蝉鸣更静,暮霭的流动幽冷和偶尔出现的温暖阳光也是通过对比来加深整个禅智寺的冷寂。写寂静,需要蝉鸣来打破,而写幽暗,杜牧则给了一束阳光来衬托。这种巧妙的写法不但没有破坏大环境的幽暗,反而更加深了主旨。
我们写景要学的太多了,从这一联中可以看到诗人动态写景、对比写景的高妙,不但将景色真实地再现,还提炼出了意象之间的映衬联系,实在是神来之笔。
即使写到这里,景色美则美矣,却仍然不能称为一首好诗。
因为杜牧的主题没有表达。为什么这么一幅好山水亭台在他的眼中幽冷空寂?这才是诗人写诗的目的。但是诗之所以为诗,并不是纯粹的大白话。
写诗,就是不好好说话。但是不等于不说,一般情况下律诗会在颈联转换,大致表明主题。但杜牧选择了在尾联带过一笔,但具体是什么意思,他并不明言。
尾联“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谁又知道如此的寂寞的竹西路,再过去没多远就是扬州呢?还隐隐传来弦歌之声。
那些俗世的快乐,为何会干扰到身在禅智寺的杜牧呢?因为他心不静。而以杜牧的成长和当时状况来看,他根本不是一个静下心来的人。所谓“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就是他最好的写照。
那么他为什么会在禅智寺呢?
当时他在东都洛阳任监察御史,并侥幸逃过了“甘露寺之变”。而在这个时候,他的弟弟杜顗患眼疾,都快瞎了,临时寄住在扬州城东的禅智寺。杜枚连忙请了假,从洛阳带了眼医石公集前去探视。不过唐朝公务员请假有个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
结果耽搁了些日子,杜牧连官都丢了。弟弟眼睛不好,自己官也没了,心情如何好得起来,想起在扬州的那些欢歌艳宴,心中自然万般不甘,又无可奈何,只好将满腔思绪放到禅智寺的幽静景色之中。
所谓“寓情于景”是也。现在我们能读懂杜牧这首诗了吗?
这也是所有风景诗最重要的一点。就好像风景照片、风景视频,如果里面没有人的存在,就缺乏灵魂。人只有将自己的感情附着在诗内的景色之上,才会让景色活起来,让读者感同身受。
这才是一首真正的好风景诗。
什么是“有感而发”?就是要找到主题,抒发感情。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不论什么诗,这都是最重要的一点,然后再讨论其他写景技巧。
北京时间6月21日11:32:00
将迎来“夏至”节气
意味着
一年中最热的阶段即将到来
夏至
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
第十个节气
这是北半球
一年中夜最短、
昼最长的一天
湿热伴着梅雨袭来
浸润着这诗意正浓的半夏时光
最长的白昼过后
想你的夜会越来越长
1
夏至 · 节令特征
夏至
是二十四节气中
最早被确定的
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
确定了夏至日
夏至过后
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
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
正午太阳高度也开始逐日降低
“夏雨隔田坎”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
空气对流旺盛
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
刘禹锡所谓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便反映了夏至的这种气候特征
2
夏至 · 三问
夏至是一年里最热一天吗?
夏至日当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夏至以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渐渐缩短。
夏至这天虽然日照时间最长,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将达到一年里的最高值,有些地区甚至会出现超过 40 ℃的高温。
夏至三候是什么?
一候鹿角解:夏至之日“鹿角解”,鹿是山兽,属阳,角向前;麋,形大,属阴,角向后。夏至一阴生,感阴气而鹿角退;冬至一阳生,麋感阳气而麋角退。
二候蜩始鸣:后五日“蜩始鸣”。蜩即夏蝉,俗称“知了”。蜩螗沸羹,叫声沸稠为粘羹,多美的形容!
三候半夏生:再五日“半夏生”。这意味着夏天过半了,后半夏白昼骄阳似火,浓荫难求;夜晚虫鸣如织,花香四溢。
“夏九九”,你会数吗?
“夏九九”以夏至为起点,
每九天为一个九。
南宋人陆泳在《吴下田家志》中
就记载了“夏至九九歌”,
歌谣道:“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
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露天宿;
谷雨古诗词及赏析
自唐朝以来,文人雅士们深谙“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的采茶之道,对“阳春三月试新茶”乐此不疲,把此当作人生一大乐趣和生命中的美事。下面是关于谷雨古诗词及赏析的内容,欢迎阅读!
谷雨古诗词
《谷雨》
明·方太古
春事阑珊酒病瘳,山家谷雨早茶收。
花前细细风双蝶,林外时时雨一鸠。
碧海丹丘无鹤驾,绿蓑青笠有渔舟。
尘埃漫笑浮生梦,岘首于今薄试游。
赏析:细细微风,双蝶舞于花前;簌簌小雨,布谷鸣于林外。想飞升红尘之外,无奈没有仙鹤可以乘驾;渔舟之上,头戴青色斗笠,身穿绿色蓑衣,笑叹人生如梦,而游玩山水足以修生养性。
《尝茶次寄越僧灵皎》
宋·林和靖
白云峰下两枪新,腻绿长鲜谷雨春。
静试却如湖上雪,对尝兼忆剡中人。
瓶悬金粉师应有,筋点琼花我自珍。
清话几时搔首后,愿与松色劝三巡。
赏析:“腻绿长鲜”是对谷雨茶的赞美,春季温度适宜,雨量充沛,茶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茶叶鲜活,香气怡人。“瓶悬金粉”指越僧灵皎饮茶时所使用的涂有金粉的汤瓶。林和靖饮茶没有金瓶可用,他也不以为意,看着茶盏中浮起点点琼花已是心满意足了。不在意用具奢华与否,只关注茶汤本身,这也是林和靖冲淡性情的体现。
《老圃堂》
唐·曹邺
邵*瓜地接吾庐,谷雨干时手自锄。
昨日春风欺不在,就床吹落读残书。
赏析:“邵*瓜”即东陵瓜。邵*在秦朝时为东陵侯,秦朝灭亡后,在长安城东青门外种瓜,瓜味甜美,当时人称之为“东陵瓜”,后世常用“邵*瓜”来美称退休官员的瓜田。谷雨将“谷”和“雨”联系在一起,蕴含着“雨生百谷”的.意思。谷雨之后,雨水充足,便于谷物生长。所以农谚说:“谷雨前后,种瓜种豆。”谷雨一到,该是播种的时候了。
《谷雨后一日子大再有诗次其韵》
唐·王炎
花气浓于百和香,郊行缓臂聊翱翔。
壶中春色自不老,小白浅红蒙短墙。
*畴翠浪麦秋*,老农之意方扬扬。
吾侪饱饭幸无事,日繙芸简寻遗芳。
闲中更觉春昼长,酒酣耳热如清狂。
自怜藿食徒过计,袖手看人能蹶张。
赏析:诗人在谷雨后到郊外散步,缓缓而行,花香浓郁,矮墙上的花,红的白的,簇成一片,看到这迷人春色,顿时感觉自己也充满活力,想到麦浪翻滚的时候,老百姓会喜笑颜开,又想到自己无所事事,整天踏春寻芳,空闲之中更觉的白昼长,时不时醉意陶然,愿意*淡过日子,看别人纵横驰骋。
【拓展】
谷雨
谷雨(英文名:Grain Rain)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于每年公历4月19日-21日交节。谷雨作为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降水明显增多,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
谷雨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古时人们有“走谷雨”“品谷雨茶”“赏牡丹花”等*俗。
民间*俗
1、祭仓颉
清明祭黄帝,谷雨祭仓颉,是自汉代以来流传千年的民间传统。据《淮南子》记载,黄帝于春末夏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当天下了一场谷子雨。仓颉死后,人们把他安葬在他的家乡——白水县史官镇北,墓门刻了一副对联:“雨粟当年感天帝,同文永世配桥陵。”每年的谷雨,“仓颉庙会”都会在陕西白水县如期举行。
2、“吃春”
谷雨前后,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故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人们把春天采摘、食用香椿说成是“吃春”。香椿一般分为紫椿芽、绿椿芽,尤以紫椿芽最佳。鲜椿芽中含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和大量的维生素C,其叶、芽、根、皮和果实均可入药,具有健胃理气,止泻润肤等多种功效。
3、赏牡丹
“谷雨三朝看牡丹”,牡丹花被称为谷雨花、富贵花,谷雨时节赏牡丹已绵延千年。清顾禄《清嘉录》曰:“神祠别馆筑商人,谷雨看花局一新。不信相逢无国色,锦棚只护玉楼春。”至今,山东菏泽、河南洛阳都会在谷雨时节举行牡丹花会,供人们观赏游玩。
4、喝谷雨茶
福建的茶农们说,真正的谷雨茶就是谷雨这天采的鲜茶叶制成的茶叶,而且要上午采的。谷雨茶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香气宜人。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
5、祭海
谷雨节也叫做渔民出海捕鱼的“壮行节”。在*北方沿海一带,渔民们过谷雨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海祭时刻一到,渔民便抬着供品到海神庙、娘娘庙前摆供祭祀,有的则将供品抬至海边,敲锣打鼓,燃放鞭炮,面海祭祀,场面十分隆重,这一*俗在今天胶东荣成一带仍然流行。
6、走谷雨
古时有“走谷雨”的风俗,谷雨这天青年妇女走村串亲,有的到野外走一圈就回来。寓意与自然相融合,强身健体。
7、谷雨贴
谷雨贴,禁杀五毒,谷雨以后气温升高,病虫害进入高繁衍期,为了减轻病虫害对作物及人的伤害,农家一边进田灭虫,一边张贴谷雨贴,进行驱凶纳吉的祈祷。这一*俗在山东、山西、陕西一带十分流行。旧时,山西临汾一带谷雨日画张天师符贴在门上,名曰“禁蝎”。陕西风翔一带的禁蝎咒符,以木刻印制,可见需求量是很大的。其上印有:“谷雨三月中,蝎子逞威风。神鸡叼一嘴,毒虫化为水……”画面中央雄鸡衔虫,爪下还有一只大蝎子。画上印有咒符。雄鸡治蝎的说法早在民间流传。山东民俗也禁蝎。清乾隆六年《夏津县志》记:“谷雨,朱砂书符禁蝎。”“禁蝎”的民俗反应了人们驱除害虫及渴望丰收*安的心情。
谷雨贴,属于年画的一种,上面刻绘神鸡捉蝎、天师除五毒形象或道教神符,有的还附有诸如“太上老君如律令,谷雨三月中,蛇蝎永不生”、“谷雨三月中,老君下天空,手持七星剑,单斩蝎子精”等文字说明,寄托人们查杀害虫、盼望丰收、安宁的心理。
《扬州慢》赏析
诗词歌赋,是人们对我国传统汉文学的概称,这一称谓几乎可说是也已概括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学的大成。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扬州慢》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原文:
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注释
①淮左:宋在苏北和江淮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又称淮左。
②竹西:扬州城东一亭名,景色清幽。
③春风十里:借指昔日扬州的最繁华处。
④胡马窥江:1129年和1161年,金兵两次南下,扬州都遭惨重破坏。这首词作于1176年。
⑤杜郎:唐朝诗人杜牧,他以在扬州诗酒清狂著称。
⑥青楼梦:杜牧《遗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⑦二十四桥:在扬州西郊,传说有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
⑧桥边红药:二十四桥又名红药桥,桥边生红芍药。
赏析:
尽管姜夔一生以游士终老,但白石词并不仅仅是游士生涯的反映,展现在他笔下的是折射出多种光色的情感世界。诚然,由于生活道路和审美情趣的制约,较之辛词,姜词的题材较为狭窄,对现实的反映也略显淡漠。但他并不是一位不问时事的世外野老。姜夔身历高、孝、光、宁四朝,其青壮年正当宋金媾和之际,朝廷内外,文恬武嬉,将恢复大计置于度外。姜夔也曾因此而痛心疾首,深致慨叹。淳熙二年,他客游扬州时便有感于这座历史名城的凋敝和荒凉,而自度此曲,抒写黍离之悲。在作年可考的姜夔词中,这是最早的一首。上片由“名都”、“佳处”起笔,却以“空城”作结,其今昔盛衰之感昭然若揭。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虚处传神,城池荒芜、人烟稀少、屋宇倾颓的凄凉情景不言自明,这与杜甫的.“城春草木深”(《春望》)用笔相若。“春风十里”,并非实指一路春风拂面,而是化用杜牧诗意,使作者联想当年楼阁参差、珠帘掩映的盛况,反照今日的衰败景象。“胡马窥江”二句写金兵的劫掠虽然早已成为过去,而“废池乔木”犹以谈论战事为厌,可知当年带来的战祸兵燹有多么酷烈!陈廷焯《白雨齐词话》认为:“‘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姜词以韵味胜,其佳处即在于淡语不淡,其中的韵味反倒是某些浓至之语所不及的。
“清角”二句,不仅益增寂凄,而且包含几多曲折:下有同仇敌忾之心,而上无抗金北伐之意,这样,清泠的号角声便只能徒然震响在兵燹之余的空城。词的下片,作者进一步从怀古中展开联想:晚唐诗人杜牧的扬州诗历来脍炙人中,但如果他重临此地,必定再也吟不出深情缱绻的诗句,因为眼下只有一弯冷月、一泓寒水与他倘佯过的二十四桥相伴;桥边的芍药花虽然风姿依旧,却是无主自开,不免落寞。尤其“二十四桥”二句,愈工致,愈惨淡,可谓动魄惊心。萧德藻认为此词“有黍离之悲”,的确深中肯綮。
纪昀
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
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
《浓似春云淡似烟》是一首写景诗,夕阳和流水仿佛要推开那船篷,进入船舱之中,与人共同坐下,翠绿的山色,紧紧的跟随着船,仿佛要上穿上一样。
周紫芝
情似游丝,人如飞絮。
泪珠阁定空相觑。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雁过斜阳,草迷烟渚。
如今已是愁无数。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
这首诗借我书写男女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烟柳万丝”,明里是写景,实是暗寓主人公情丝如柳、惆怅如烟之意。“兰舟”,表面写舟,实是写舟中之人,即将要离去的情人。由此,以景寓情,将一对有情男女依依惜别的深情形象地表现出来。
方夔
早起理归装,残灯耿曙光。
开门半山月,立马一庭霜。
钟响知云寺,波声认石梁。
修途留不住,去去出山庄。
这首诗写旅途早行的辛苦之状:出发时月在半山、住宿时霜降庭中。“半山月”与“一庭霜”,虽皆是写景叙事,但所寓“辛苦”之意尽在其中矣。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这首诗此写夏日梅雨之夜约友不来,自在灯下下棋的生活情趣。与此前两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写景相配合,更显情趣盎然。
陆游
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影离离。
归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这是一首写景状物诗,诗人用独特的视角观察了新竹成长的*,读来妙趣横生。全诗无一“竹”字,但又字字关情。首句写种竹时的情景;第二句用水来烘托竹的清影,第三句用风来突出竹的清凉,第四句用光来反衬竹的清阴。颈联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竹子的成长特征。尾联抒发了诗人对竹林的爱慕和神往,表明了诗人对恬淡生活的渴求。
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这首诗写夏日的江村风情。前四句写白天的景象:风和日丽,燕雀筑巢,蝴蝶翩翩起舞,蜘蛛静静吐丝,这些景物都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呈现出一派自然气息。颈联写晚景,月影和溪声越发衬托出夏日之清凉、幽静。如此怡人的夏日村庄使得诗人不禁触景生情,生出归隐田园的渴望来。全诗写景自然天成,抒情收放自如,情景交融,妙合无垠。
岑参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这首唱和诗以写景为主,寓情于景,用景物之灿烂来衬托早朝之隆盛。全诗不仅动感十足,极具活力,而且对仗工整,“鸡鸣”对“莺啭”,“开万户”对“拥千官”,把早朝这件庄严的事情置放在一个令人惬意的环境中,十分自然、巧妙。全诗辞藻丰富,用字天成,在艺术手法上别出一格。
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很多好的古便也流传了下来。
(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归圆田居》
赏析: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但他并不抱怨.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
赏析:这是动中即景,写出曲折多变的景色.这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涵着生活的哲理.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赏析: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4).晴川历历汉阳数,芳草萋萋鹦鹉洲. ——《黄鹤楼》崔颢
赏析: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历历”、“萋萋”描绘出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状貌.
(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崔颢
赏析:“” 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使人的心境复归于渺然的忧思而益发深沉,不能自已.尾联点题,由上联的转写实景而引出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愁绪.
(6).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赏析: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向 “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刘禹锡
赏析:诗人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借用自然风光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哲理.
(8).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相见欢》李煜
赏析:“无言”而又“独上”,使人看到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连月也不是圆月,而是残缺之月.这是仰望之景,天空之景,是使人愁上添愁的景.
(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相见欢”李煜
赏析:以丝喻相思,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
(1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
赏析:气象极好,在一片大沙漠上看到远处烽烟直冲霄汉,大河上一轮落日,没有云翳,显得格外圆而且大.“孤”字显出人烟的稀少; “直”字表现初到边塞的诗人对塞上景色的惊异,都恰到好处.“长河”的形象横亘在画面之中,把画面分割为两段,又增加了构图的活泼感,而“落日圆”则被分割的画面涂上统一的色调,显出浑然一体的气势.
(11).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
赏析:这两句紧承起句,写出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两句中的第二字练得好.“随”字将群山与*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直接地表现出来,写得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字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辽阔的原野.
(1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
赏析:诗人睹物伤情,仿佛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伤溅泪;鸟儿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1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
赏析: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层.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具有普遍的意义.
(14).潮**阔,风正一帆悬. ——《次北固山下》王湾
赏析:“阔”是表现“潮*”的结果,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把*野开阔、大江直流、波*浪静等的大景表现出来了.
(15).造华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望岳》杜甫
赏析:这是更作一番仔细观察后写出来的,是说大自然造物者集中灵秀之气在此山,自然有无限神妙.这两句讲山色的变幻,写出了泰山的宏伟景色.
(1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赏析:此二句写雪后美景.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动人,一片银白的世界,变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
(17).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赏析:“曲”、“幽”、“深”,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此而句不仅再现了诗人踏过曲径,穿过深幽的花草树木,走到禅院的情景,而且道出了某种审美光照中的体验,艺术地表现了华夏文化对曲折美、摇曳美的追求.
(1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李商隐
赏析:诗人以“春蚕”、“蜡炬”为喻,并运用谐音的方法,组成了这脍炙人口的名句.此二句一说内心状态,一说外部表情,把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深厚感情表现得格外真切.
(19).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赏析:“莫道不消魂”,意思是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运用发问法,醒人耳目.“帘卷西风”,既写人又写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人比黄花瘦”,既摹形又传神,具有深入人心的力量.
(2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陶潜
赏析:此二句妙在自己无心见山,然悠悠远望,心与物游,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2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望洞庭湖寄张丞相》
赏析:意思是蒸腾的水气把江南江北的云梦泽都笼罩了,波涛的声势使岳阳城都受到震动似的.此二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和湖波的声势.
(2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赏析:只希望两人**安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此两句可用来向离别亲友表达诚挚慰问及祝愿,是唤起人类普遍情感体验的名句.
(2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李白
赏析: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终于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让人们感受到诗人的倔强、自信、执着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24).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渔家傲》范仲淹
赏析:这两句写出了塞外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凄凉萧条的意境.
(25).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百苹洲. ——《梦江南》温庭筠
赞美扬州的诗句古诗词及赏析
赞美扬州的诗词
赞美扬州的诗句
赞美扬州春天的古诗词
赞美扬州的长古诗
赞美扬州的句子
赞美扬州的短句
赞美扬州的出名诗句
赞美扬州美食的古诗
古诗关于赞美扬州的
古诗人赞美扬州的诗
古诗赞美秋天的扬州
赞美扬州瘦西湖的诗句
赞美扬州春天的古诗
赞美水的诗句古诗赏析
苏轼赞美的扬州的古诗
赞美扬州的最好古诗
赞美扬州唯美句子
扬州的诗句古诗词
赞扬州的诗词
赞美扬州的现代句子
赞美扬州瘦西湖的古诗
扬州的古诗词
关于扬州的诗句古诗词
赞扬扬州诗句
赞扬扬州的古诗句
形容扬州美景的诗句古诗词
扬州戏的古诗词
扬州赏花的古诗
八个字赞美扬州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