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勤阅读的古诗

关于关于勤阅读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勤阅读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勤阅读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勤阅读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k+) 语录(110) 说说(9) 名言(54) 诗词(611) 祝福(4) 心语(70)

  • 古诗词阅读题

  • 阅读
  • 古诗词阅读题(精选7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的身影,阅读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词阅读题(精选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2题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河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 这首词中将词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词语是 ,作者感慨物是人非,时光易逝的诗句是 。(3分)

      2、 研读全词,品析“无可奈河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

      答案:

      1、 词语是 徘徊 ,作者感慨物是人非,时光易逝的诗句是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3分)

      2、 研读全词,品析“无可奈河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似。这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山花子春恨

      陈子龙①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②。寂寞景阳宫外月,照残红。

      蝶化彩衣③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唯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注:①陈子龙:明末清初爱国名士,史家称誉生而文章名世,没而忠义传世。②五更钟:亡国丧音。③蝶化彩衣:《罗浮山志》载有葛洪成仙,遗衣化彩蝶的故事,此处形容明皇族贵胄死后的萧瑟悲凉。

      ⑴词的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4分)

      ⑵唯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深层寓意?(4分)

      参考答案

      (1)前两句描写了四种意象:弥漫的晓雾、迷离的杨柳、零落的杏花、凄凉的钟声。(2分)这些意象形成了一种残败清冷的氛围,令人凄惶惆怅。(2分)

      (2)这两句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或反衬)的手法,以燕舞东风的乐景反衬皇室衰落惨败的凄凉和物是人非、昔盛今衰之感。(手法1分,寓意3分;若写拟人或衬托的手法亦可得分)

      阅读练*二

      1、词的上阙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这些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2、本词题为春恨,恨的内容是什么?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上阚描绘了一幅悲凄的残春月夜图。暮春时节,杨柳迷离,小雾笼罩,杏花飘零,人未成脶,宫殿冷寂,月光残照。(3分)营造了悲凉衰败、冷清孤寂的艺术氛围,为下阚的抒情做铺垫。(2分)

      2、本词借春色已逝的遗憾抒发了国破家亡的怨恨。(2分)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两句,形象地描绘了亡国的惨痛现实;(2分)无情双燕子,舞东风两句,以双燕依然在东风中翩翩飞舞,讽刺投奔新贵门下的原明室官员。(2分)

      赏析

      【《白雨斋词话》卷三】陈廷焯曰:凄丽*南唐二主,词意亦哀以思矣。

      陈子龙,名介,字卧子、懋中、人中,号大樽生有异才,工举子业,兼治诗赋古文,取法魏、晋,骈体尤精妙。这首山花子春恨是首借景表情的怀古词,词意动人,所陈之景冷艳,所表之情凄清,短短四十八字的小令把对惜春春去,恨春不住,的情怀表露的一览无余。但和其他的春词不同,由怨春不留,到怨己凭多闲愁。所有由赋到比兴的过程都是在题内尽述了。就象刘禹锡答白居易的诗,刘、白二人都在格式以内。未出题外之意。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刘)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斜倚栏杆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白)

      陈子龙的恨春有何不同呢?不同在用字达意上。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寂寂)景阳宫外月,照(残)红。我画在扩号内的字请提问人注意。本来是盎然春意,奈何作者却如此用字?更有下半句的尽、空、无情、等字。(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唯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燕子居然在作者眼中落得无情二字的评语,更甚者还是双燕子。燕好是*人对有情男女爱情的美化词,这里居然被作者灌上无情两字。这里却是作者大有深意呀。不可脱离历史的看人物,作者是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写这样的词?

      这里给提问的朋友介绍下陈子龙这个人,他是生在明末死在清初的人,是历史上很有名气的文人,更是个抗清义士,明亡以后多年转战南北追随南明武装反清复明,最后被捕投水而死,死后还被**。

      了解这样的背景在看这首春恨想必提问的朋友多少读出了作者的题外之意了吧。落花春去,杨柳迷离,故国宫院(景阳宫明永乐年修的)月照残红,人去楼空,物是人非,多情燕子哪知我国破神忧,(一点爱国意思没有,所以被作者说成无情双燕。)只知在东风中呢喃。一首写惜春词表诉的是作者情伤故国的忧思。神交南唐的亡国后主,此处想来亦在情理之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这里指花瓣。

      22、词中的“两种”指的是 ,“一家”指的是 。(2分)

      【答案】①梅花与雪花 ②大自然

      【考点】考查对古典诗词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

      【解析】第一空:根据上片“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可判断出来;第二空:要分析作者为何说雪花和梅花是“一家制作”的,显然是要求归纳二者的共同点。

      【思路分析】应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结合整篇去理解。

      23、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4分)

      【答案】手法:对比(反衬)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考点】考查鉴赏古典诗词的写作手法及作品思想情感,能力层级为E级。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要有整体意识,首先要审读题目、诗句和注释,其次要用相关鉴赏知识对原诗句进行分析,最后按题目要求进行解答。

      【思路分析】第一问: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格式:手法+表达作用;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答题步骤: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二问: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解题格式: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答题步骤: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答题要点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

      采桑子

    [阅读全文]...

2022-04-11 07:35:45
  • 迎燕古诗阅读答案

  • 阅读,语文
  • 迎燕古诗阅读答案

      《迎燕》是宋代诗人葛天民所作诗词之一。葛天民,字无怀,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徙台州黄岩(今属浙江)曾为僧,法名义铦,字朴翁,其后返初服,居杭州西湖。与姜夔、赵师秀等多有唱和。其诗为叶绍翁所推许,有《无怀小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迎燕古诗阅读答案,欢迎查看。

      《迎燕》

      (宋)葛天民

      咫尺①春三月,寻常百姓家。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注释】①咫尺:距离很*。比喻春天的短暂。咫,古代称八寸为咫。

      阅读试题及答案

      5、这是一首咏物诗。首联能让人想起唐朝诗人刘禹锡在《乌衣巷》中的两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1分)

      6、颔联“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中的“旧帘”有何妙处?(3分)

      ①“旧帘”表明这是一个普通的百姓家庭,呼应首联的“寻常百姓家”。②“旧帘”是小燕子顺利找到前一年住过的人家的标志。③“旧帘”与上句中的“新燕”均为名词,词性相对,符合诗歌的对仗要求。④表现了主人对燕子的喜爱,人与燕子的和谐关系。(答到三点即可)

      7、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的画面。(2分)

      示例:春雨绵绵,小燕子扑扇着翅膀忙着衔泥筑巢,细雨沾湿了双翅,嘴上衔着的泥土还带着落花的芳香。(意*即可)

      拓展阅读:

      《迎燕》诗意

      短暂的阳春三月,普通的百姓人家。

      为了迎接新来的'燕子飞入,都没有放下昔日的门帘。

      燕翅已被丝雨淋湿,口里仍衔着带有落花芳香的泥土来筑巢。

      燕巢早已筑修好了,连小燕子都长大了。

      一人家一燕家两户家庭相伴着又度过了一个美好的时光。

      《迎燕》赏析

      燕子秋去春来,巢于檐下,民间视为吉祥物。“寻常百姓家”即借鉴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正因为燕子不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主人也“不下旧帘遮”,热情的迎接燕子的归来。“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两句,更是把燕子看成生活的一部分了。

      古诗中燕子往往象征着幸福的生活。它们双宿双飞,本诗中的燕子也在主人的檐下幸福的生活。燕子的自由自在,正是诗人隐居生活的反映;燕子之乐,足见诗人之乐。诗歌生动的描绘了燕子的生活*性,表达了燕子与老百姓的深厚情谊。

      首句一个“咫”字,指八寸,也表现了暮春的转瞬即逝,抒发了作者对春的珍惜之情。“寻常百姓家”借用了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歌颂了燕子不趋炎附势,不嫌贫爱富的质朴、高尚的品格,表达了燕子对百姓的眷恋。“旧帘”表明这是一个普通的百姓家庭,也是燕子顺利找到主人家的标志。第三句“微”形容雨之小,描写了燕子在雨中穿梭无数次,为幸福的生活勤劳地筑巢,“泥香带落花”描写了春天温馨、幸福的场面。尾句是对燕子勤劳的赞美,也再次表现了人与燕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又是诗人幸福隐居生活的写照。

    [阅读全文]...

2021-12-14 05:20:04
  • 立春偶成古诗阅读

  • 阅读,立春,文学
  • 立春偶成古诗阅读

      《立春偶成》是宋代诗人张栻地一首七言绝句,采用了借景抒情地艺术手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立春偶成古诗阅读,欢迎阅读。

      立春偶成

      张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

      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

      东风吹水绿参差 。

      字词解释:

      律回:即大地回春地意思。

      岁晚:写这首诗时地立春是在年前,民间称作内春,所以叫岁晚。

      参差:不齐地样子。

      作品翻译:

      立春了,天气渐渐转暖,冰冻霜雪虽然还有,但已很少了。春天地到来,连草木也都知道。眼前地一派绿色,充满了春天地生机。一阵东风吹来,春水碧波荡漾。

      作品赏析:

      立春偶成,诗名,描写立春是一年之始地景象。

      “春到人间草木知”这句运还用了拟人地手法:开春草木最先发芽,故说它们首先知道春到人间地消息。“眼前生意满”是说处处生机勃勃。最后一句通过春风吹水这种具体物象来表现“生意”。立春是一年之始。诗人紧紧把握住这一感受,真实地描绘了春到人间地动人情景。冰化雪消,草木滋生,开始透露出春地信息。于是,眼前顿时豁然开朗,到处呈现出一片生意盎然地景象;那碧波荡漾地春水,也充满着无穷无尽地活力。从“草木知”到“生意满”,诗人在作品中富有层次地再现了大自然地这一变化过程,洋溢着饱满地生活激情。

      作者简介:

      张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一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世称南轩先生,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县)人。中兴名相张浚之子。幼承家学,既长,从师南岳衡山五峰先生胡宏,潜心理学。曾以古圣贤自期,作《希颜录》以见志。胡宏一见,知其大器,称赞道:“圣门有人,吾道幸矣!”孝宗乾道元年(1165),受湖南安抚使刘珙之聘,主管岳麓书院教事,在此苦心经营三年,使书院闻名遐迩,从学者达数千人,初步奠定了湖湘学派规模,成为一代学宗。

      后历知抚州、严州、吏部员外侍郎、起居郎侍立官兼侍讲,再历知袁州、江陵,淳熙七年(1180)迁右文殿修撰,提举武夷山冲祐观。其学自成一派,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著作经朱熹审定地有《南轩文集》四十四卷刊行于世,还有《论语解》十卷、《孟子说》七卷,后人合刊为《张南轩公全集》。尝作石鼓书院《*记》、《风雩亭赋》,并亲书韩愈《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诗,刻碑嵌于合江亭壁。卒谥宣,葬于湖南宁乡沩山(又名官山,为衡山之麓,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朱熹志其墓(《右文殿修撰张公神道碑》)。理宗淳祐初年(1241)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古诗原文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译文翻译

      时*年终冰霜渐渐减少,春回大地草木最先知晓。

      眼前只觉一片生机盎然,东风吹来水面绿波荡摇。

      注释解释

      立春:阳气回苏的开头,也是一年的最后月份。代表着春季的开始。偶成,即偶有所感而成。

      律回:即大地回春的意思。黄帝命伶伦断竹为筒(后人也用金属管),以定音和候十二月之气。阳六为律,即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阴六为吕,即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农历十二月属吕,正月属律,立春往往在十二月与一月之交,所以曰“律回”。从节气上说,立春即是一年之始,但在历算上,立春之日可能赶在上一年的腊月下旬,即在上一年未尽之时,新一年的春天就已经来到了。古人认为律属阳气,吕属阴气,各代表一年的六个月,律回阴往即言立春。

      岁(suì)晚:年终。

      草木:泛指一切能受到季节变化影响的事物,如动植物、水、山等等。

      生意:生机、生气。

      满:遍布,充满。

      参(cēn)差(cī):高低不齐。形容水面波纹起伏的样子。

      创作背景

      诗人是四川人,立春之时,北方仍是冰天雪地,南方已是冰霜稀少,草木发青,略见春意了,风也暖了,水也绿了。所以,此诗是诗人有感而作的南方立春日感怀诗。

      诗文赏析

      诗的前二句“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写立春节气到来时的景象:冰霜渐渐融化,暖气渐渐回生,冬眠的小动物蠢蠢欲动,花草树木都感觉到了春的信息,万物仿佛从沉睡中睁开了朦胧的眼睛,看着时令的更新,考虑着迎接新春的到来。“冰霜少”,透露出立春以后天气逐渐暖和。“草木知”,透露出冬眠的蛰虫将要苏醒,草木将要萌发抽芽。

      诗的首句写出今年立春的特殊性,在旧岁未尽时已经“律回”,抓住冰霜渐少作为春意萌动的表征,写冰霜显得比往年要少。次句写自然界的变化,以拟人笔法写草木发绿,以代替具体的描写,最先告知了春天到来的消息。

      后两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写诗人的悠然遐想:诗人不再有残冬寒冷瑟缩的感觉,走出室外,满目清新,似乎看见了萋萋芳草,灼灼红桃,碧烟轻浮,莺歌燕舞,鹅鸭戏水,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致。回到眼前,只见宽广的湖面上,东风轻拂,波纹粼粼,水天一色,远帆点点。这就使人进入了一个现实的立春境界,向往着那万紫千红、充满生意的春天早日到来。“生意满”,让读者从中隐现看到茸茸芳草,碧烟轻浮,千红孕苞,鹅鸭戏于晴江,好鸟翔于佳木,春意盎然,处处生机勃勃的景致。

      诗的三、四句,诗人借立春来阐发自己的人生哲理,启迪人们要善于发现事物的发展趋势,注意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融情人景,十分形象。末句描绘了春水春风的生动景象,使全诗增色不少,读来如沐春风,有身临其境之感。一个“满”字,把春意写尽,也进而折射出了诗人欣慰的心态。

      诗人从立春这个节日“阴极阳生”的`特点,命意也不过说“一阳复始,万象更新”。但诗人在内容上略加提炼,在表达上以“春才到便觉得生意满”的“夸饰”手法,预示春浓的景象,以显示诗人对春天的渴望,对春天美景的爱好,使人默默地意会到,诗人所热情歌颂的是:只要有积极的因素,便会有积极的反应。

      此诗形象地描绘了立春时节的所见所感,语言朴质清新,以景句结尾,意味无穷。感情丰富,比喻形象,给读者以生机盎然的感觉。诗人捕捉大地回春景象,眼光敏锐,诗语生动,表达的是一种欣喜的心情。在写法上,对仗工整,用词传神,而又不露斧凿痕迹。

      全诗以“律回”为契机,律一回,就冰霜少,则春天的温煦可知;“春到人间草木知”,以拟人化的手法:开春草木最先发芽。颇含韵外之致,与苏轼“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名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结句“东风吹水绿参差”,亦是状物准确生动的好句。以绿波荡漾,把视野引入水天相接的境界,以景结,面余味无穷,给人以开朗畅快的感染,激励人们积极向上,悠然自得而又有无穷遐思。

    [阅读全文]...

2022-05-18 11:54:26
  • 《长干曲》古诗阅读及赏析

  • 阅读
  • 《长干曲》古诗阅读及赏析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干曲》古诗阅读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长干曲四首·其一》

      [唐]。崔颢

      君家住何处?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题解】

      这首诗写两个以水为家的青年男女在长江相遇时,隔舟对话的情景。诗人截取富有戏剧性的生活片断,表现出女主人公开朗、天真的性格。

      【注释】

      ①《长干曲》:乐府古题,多描写长干里一带妇女生活和感情。长干,长干里,今南京市旧里弄名,在长江南岸。②这首是女子问话,又自我作答,显得很主动。

      【原诗今译】

      你家住在什么地方?

      而妾住在附*横塘。

      只是停下船儿问问,

      也许你是我的同乡。

      【其一鉴赏1】

      这首小诗描写一水乡女子在江上向过往的小伙子攀谈问话的一个细节。它像一场独幕剧,又像一篇微型小说。寥寥四句独白,简单明了,但仔细含茹把玩,却又觉得隽永深长,风神无限。

      诗一上来就直接用主人公的问话开场:“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寥寥十字,从句式上看,不过是一个疑问句和一个陈述句的组合,既没有什么奇思异想,也没有什么僻典故实,从事件上看,不过是人生逆旅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细节:攀谈问话。简单极了,*淡极了。诗人就是在这样一个简单*淡的人生琐事中,看到了诗意的光彩和戏剧化的情节。分析起来,还是饶有趣味的。首先,问话中称对方为“君”,答语中称自己为“妾”,点出问者和所问对象的性别:一个水乡姑娘与一个船家小伙子。诗文中大凡涉及到男女,倾慕迷恋,恩怨憎爱之类的浪漫传奇故事就会随之展开。但此诗并没有沿袭这些俗套,只是写一女子款款问话。她问对方家住何处,也是一般人路遇谋面开始攀谈时的常例。作为一个姑娘,她也只能问别人“家住何处”,若改问姓甚名谁,则既不礼貌,也不合乎身份。所以第一句纯是问语,绝无深意。但话由一女子先问,又是在礼俗甚多的古代,已经够大胆率直了。第二句诗人写女子不待对方回答就自报家门。从社交的一般*惯来讲,女子特别是青年女子的年龄居处是不该轻易告诉陌生人的。诗人这样写,一方面是想说明水乡姑娘的天真无邪,另一方面,也未尝不含有向对方介绍自己情况的用意。俞陛云说这两句“既问君家,更言妾家,情网遂凭虚而下矣。”(《诗境浅说续编》)正点破女子自我介绍中的暗示。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姑娘在大胆攀问又主动介绍之后,才觉得自己有些太唐突,怕引起对方的误解,所以赶忙又加以补充和解释,说自己不过是随便问问,打听对方是不是同乡。这样解释看来十分得体,既掩饰了姑娘的羞涩,又表现了她的敏捷和聪慧。但是稍有阅历的人不难看出,姑娘的这两句解释和补充,欲盖弥彰,把起初恐怕连她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内心秘密给点破了。

      末句中的“同乡”一语,表明姑娘是在他乡异地,孤独寂寞,烦闷无聊,所以对家乡的一切都很敏感,于是闻乡音而相问。这样,“同乡”由问话攀谈的借口,转变为寻找慰藉理解的纽带,最后成为系连两个天涯沦落人的感情红线。

      《长干曲》属于南朝乐府《杂曲歌辞》,内容多表现江南水乡船家妇女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崔颢所作《长干曲》共四首,这是第一首。诗用民歌体,表现水乡姑娘的纯真娇憨,虽不过四句问语,但却声态并作,情貌俱现,非常传神。且含蓄蕴藉,“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王夫之《姜斋诗话》)。

      【其一鉴赏2】

      《长干曲》在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收入《杂曲歌辞》。这一曲名始见于南朝乐府民歌。古辞仅见一首:“逆浪故相邀,菱舟不怕摇。妾家扬子住,便弄广陵潮。”描绘广陵女子驾着菱舟逆浪而上,卖弄本领的情景,大胆泼辣的神态皆于自夸的口吻中见出。崔颢的《长干曲》四首便从这首古辞的意思中生发而来。

      古辞中的女子迎浪相邀的人是谁?她在向谁作自我介绍?诗中没有明言。而南朝乐府民歌大多是以女子口吻所唱的情歌,这就使崔颢的《长干曲》能根据古辞所留下的想象余地,将它的意思扩充成四首问答式的民歌,构想出一个采莲少女与一位船家青年在水上相识的一幕情景,表现了人生中偶而相逢的片刻意趣。

      第一首是女子的问话。联系其他三首来看,这个女子应是在江上采莲,见到船家青年,可能因对方的'乡音引起了她的注意,便主动上前搭话。她先问对方住在何处,语气直捷,开门见山。然后不等回答,便介绍自己住在横塘(横塘在今南京市西南,与长干相*)。接着似乎又很快意识到这样直截了当地向一个陌生男子打听住处并自报籍里,未免过于唐突,于是旋即便解释自己之所以停船借问的缘故,是想到彼此可能还是同乡。四句**常常的问话,语意直白而又几经转折,虽不见人,却闻声便可见出这个在水上长大的女子快人快语、热情开朗的性格,天真而大胆的表情中还若有若无地流露出欲与对方结交的情思。

      王夫之评此诗说:“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诗中的有字之处只是截取女子试探性的几句问话,而这幕对话的情节和背景则都在无字之处:江上船只来往、姑娘们结伴采莲的景象,女子对船家口音的反应,她驾着莲舟主动靠*船家的过程,问讯时曲折微妙的心理活动,无不活现在她的声情口吻之中,却又并无一字落入言筌。

      这首诗只是两人相识的开端,但简洁有味的口语,直接发自内心的声调,以及直面相问的开场白,语意中似有若无的情思,启发了无穷的联想,并自然引出了以下的三首问答诗。

      【作者简介】

      崔颢(hào)(704年—754年),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原籍博陵安*(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县)。唐朝著名诗人。

      出身唐代顶级门阀士族“博陵崔氏”。曾任许州扶沟县尉,官位一直不显。后游历天下,天宝九载前后曾任监察御史,官至司勋员外郎,天宝十三载(754)去世。

      唐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及第,官至太仆寺丞。天宝年间,为司勋员外郎。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早期诗作多写闺情和妇女生活,诗风较轻浮,反映上层统治阶级生活的侧面,后期以边塞诗为主,诗风雄浑奔放,反映边塞的慷慨豪迈、戎旅之苦。

      最为人称道的是《黄鹤楼》,曾使李白叹服。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原集已佚,有辑本《崔颢集》二卷,《唐人集》本。

    [阅读全文]...

2022-03-14 12:53:31
  • 《素心兰》古诗阅读题

  • 阅读,语文
  • 《素心兰》古诗阅读题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题的身影,阅读题是我们在解答时的参考。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题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素心兰》古诗阅读题,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素心兰》

      何绍基

      深心太素绝声闻,悔托灵根压众芬。

      万古贞风怀屈子,一江白月吊湘君。

      香愈澹处偏成蜜,色到真时欲化云。

      园榭秋光都占尽,故应冰雪有奇文。

      【注】何绍基: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

      1.结合诗歌内容赏析颔联的艺术手法。(5分)

      2.分析诗中素心兰的形象,谈谈该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6分)

      试题答案:

      1.①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诗人赋予秋兰以人的精神,歌颂其具有屈原的正直风骨,具有明月的虽然淡雅却清操永恒的美,表现了诗人对秋兰的喜爱之情。②诗人展开联想,由眼前的秋兰,联想到与其有着相同境遇的屈原,联想到湘水之神湘君,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拓展了诗歌的境界。

      2.诗中的素心兰,色淡香远,胜过众芳的俗艳浓郁;虽因众芳的妒忌而愤郁,却仍保持自己高洁的节操。本诗正是以吟颂秋兰来表达对恬淡自持又流芳万古的君子节操的赞美。

      阅读练*二

      1.分析诗中素心兰的形象,谈谈所表达的思想感情。(5分)

      2.分析颈联的描写手法。(5分)

      参考答案

      1.诗中的素心兰,虽然色淡香远,却胜过众芳的俗艳浓郁;虽因众芳的妒忌却愤郁,却仍保持自己高洁的`节操; 本诗正是以吟颂秋兰来赞美恬淡自持又流芳万古的君子节操。

      【解析】本诗是咏物诗,借吟咏自然界的花卉来表达一种人生理想,所以分析时要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抓住所写物象的特点,来体会其所象征的人物,所体现的思想情感。

      2.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诗人赋予秋兰以人的精神物质,歌颂其具有屈原一般的正直风骨,具有明月一样虽然淡雅却清操永恒之美,表现了诗对秋兰的喜爱之情。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万古贞风写秋兰的精神,也就是坚贞正直的风骨;一江白月写秋兰的淡泊高洁;与上文的众芳作对比,突出秋兰的独特风采。

      运用了虚实相生,诗人展开联想,由眼前的秋兰,联想到与其有着相同境遇的屈原,联想到空灵如幻的湘水之神湘君,虚实相生,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而且拓展了诗歌的境界。使人们感悟到,秋兰的万古之香远胜众芳的一时之艳,年岁有时而终,荣乐止乎其身,唯有高洁的精神节操历经万古沧桑而不衰。

      【解析】此联关乎诗歌思想情感的表达。诗人把秋兰的精神用屈原、湘君来体现,这是联想的手法,可以说屈原、湘君是秋兰精神的具体化,也可以说秋兰的 形象借屈原、湘君而获得了更加丰富的意蕴。联想本身就是虚写,所以,凡是运用联想之处,肯定是加入了虚写、想象的成分。三种手法,能够分析出其中的两种就 可得满分。如有其他分析,只要合理,也可得分。

      何绍基(1799~1873)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道光十六年进士。咸丰初简四川学政,曾典福建等乡试。历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书院。通经史,精小学金石碑版。据《大戴记》考证《礼经》。书法初学颜真卿,又融汉魏而自成一家,尤长草书。何绍基有《惜道味斋经说》、《东洲草堂诗文钞》、《说文段注驳正》等。

    [阅读全文]...

2022-06-03 02:50:33
  • 古诗歌欣赏阅读

  • 诗歌,阅读
  •   《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忆江南》(唐 )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季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敕勒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古欣赏阅读]

    [阅读全文]...

2022-06-30 12:41:01
  • 咏柳曾巩古诗阅读答案

  • 阅读
  • 咏柳曾巩古诗阅读答案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咏柳曾巩古诗阅读答案,欢迎阅读。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碧玉:出自乐府《碧玉歌》,这首诗是歌咏-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的。

      1、两首诗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方法,前者主要用了_____________ ,后者主要用了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对柳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前者表现了_____________的态度,后者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

      3、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什么?

      4、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贺诗中"碧玉"是乐府所写的一位妙龄女郎,这里以此比喻高高的树干。"丝绦"即丝带,这里以翠绿的丝带喻写纷披下垂的柳条。

      B、贺诗中三、四句设问作答,"谁裁出","似剪刀",其意思是春风像碧玉手中的剪刀,剪出了千万条的柳叶。

      C、曾诗中"初黄"指柳枝初吐嫩芽, 呈浅黄色。"乱"、"倚"、"狂"表达了诗人愤怒、憎恶、嘲讽的感情色彩。

      D、曾诗中"解"读作"jiě",意思是散开、抛洒。“清霜”指秋天肃杀的严霜。三、四句的意思是以飞舞的柳絮去遮掩日月的光明,忘了春夏之后,秋天的严霜将把柳叶剥得精光。

      5、关于这两首诗,分析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贺诗用梳妆打扮的碧玉少女为喻,描写了早春二月的垂柳。又以春风像少女纤纤素手中的利剪为喻,写出春风下柳芽萌发。这样写使诗的后两句与前两句紧密联系起来。可以说想象出奇,描写生动。

      B、曾诗一反"托物寄兴、言志抒怀"之常格,以所咏之柳比喻某些政治小丑得意忘形、猖獗一时的丑态;告诉人们那些得志小人以蒙骗手段为非作歹,总有一天失势遭殃,受到惩罚。与传统咏柳诗相比,可以说是反其意而用之的"别调"。

      C、两首诗同为咏物诗,构思均与传统咏物诗相异。贺诗咏柳而不抒离别思乡感伤之事,曾诗咏柳而不颂柳,却反其意以喻小人,进行贬斥、嘲讽。

      D、两首诗都为七言绝句,都以柳作喻,有深刻的寓意。贺诗颂扬了唐王朝兴盛、光明; 曾诗抨击了北宋末年政治斗争之黑暗。

      咏柳曾巩古诗阅读答案

      1、比喻、拟人

      2、喜悦、赞赏 贬斥、嘲讽

      3、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姻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后者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

      4、D(“解”字是“‘瞳得”、“矢口道”之意。)

      5、 D(贺诗没有颂扬唐王朝兴盛光明的明显用意。)

      (6) 两首诗的作者对柳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答:第一首诗的作者喜悦、赞赏柳;第二首诗的作者贬斥、嘲讽柳。

      (7) 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各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了什么。

      答: 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后者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

    [阅读全文]...

2022-05-29 19:37:13
  • 中班阅读活动:古诗《悯农》

  • 活动,阅读,文学
  • 中班阅读活动:古诗《悯农》(精选10篇)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阅读活动:古诗《悯农》,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在说说、念念、玩玩、唱唱中初步了解古诗《悯农》的含义及意境,并能大胆地随乐吟诵。

      2、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知道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懂得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古诗、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师幼共念《大馒头,哪里来》

      师:孩子们,大大的馒头是从哪里来的?白白的面粉哪里来?黄黄的小麦哪里来?

      师:农民伯伯种地辛苦吗?那儿歌里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二、变换方式诵读古诗

      1、观察图片理解诗意

      师:老师这里有几幅图,请你们仔细看一看,画面上有些什么?

      师:你看到了什么?(幼儿自主回答)

      师:农民伯伯在干什么呢?农民伯伯在庄稼地里怎么劳动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师:天气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

      师:谁知道盘子里的香喷喷的白米饭哪里来的?

      师:秋天到了,农民伯伯辛苦种的粮食都丰收了。你想对农民伯伯说些什么?

      2、欣赏古诗体会意境

      师:我们的唐代大诗人李绅写下了一首很好听的古诗《悯农》,就藏在这几幅画里,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师:刚才你都听到了哪些好听的诗句?

      3、多种形式熟悉诗句

      师:我们一起看着图试着来念一念。

      师:会了吗?接下来我领诵第一句,你们接下面几句,题目我们一起说。

      师:你们念的真好听,下面我来请一位小诗人来领诵,谁愿意自告奋勇?

      师:你们真像小诗人,下面,我们换种方式来试试看。杨老师念第一句,你们接第二句,杨老师念第三句,你们接第四句,我们轮流念,好吗?

      师:接下来,我们男孩和女孩来PK下,看看谁念的又清楚又好听,好吗?谁先来?男女小诗人们表演的旗鼓相当,为你们精彩的朗诵鼓掌。

      师:接下来我们玩个开火车的游戏,四个小朋友一组,每组诵读一句古诗,看看哪一组朗诵得又清楚又好听。

      4、捡米粒游戏有节奏诵读

      师:秋天,农民伯伯种的粮食丰收了,可是在收割的时候地上掉了好多的米粒,怎么办?那请你们看一看、听一听,我是怎么捡的?(教师示范有节奏边捡米粒边念古诗)

      师:我是怎么捡米粒的?让我们跟着熟悉的音乐一起来试一试吧!

      师:这边有好多米粒,我们一起帮助农民伯伯捡米粒吧!天快黑了,我们得加快速度捡哦(速度放快)

      三、吟唱古诗情感升华

      师:这么好听的古诗还可以?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你可以跟着这段熟悉的音乐配上我们新学的古诗一起轻声地唱一唱(幼儿跟着音乐一起哼唱)

      师:看来有的小朋友已经会唱了,那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这次可以加上好看的动作哦!(吟唱古诗)

      师:你们唱得很动听,那我们集体来表演这首古诗,给后面的客人老师演一演,跟着音乐可以加上好看的动作哦。

      附:《大馒头,哪里来?》

      大大的馒头哪里来?白白的面粉做出来。

      白白的面粉哪里来?黄黄的小麦磨出来。

      黄黄的小麦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农民伯伯劳动忙,大家都要爱惜粮。

      古诗《悯农》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活动目标:

      1、在反复感受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学*用齐唱、轮唱等方式演唱歌曲

      2、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要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悯农》情景剧

      3、节奏卡农游戏经验

    [阅读全文]...

2022-05-09 22:25:31
  • 《长恨歌》古诗阅读及翻译

  • 阅读,文学
  • 《长恨歌》古诗阅读及翻译

      《长恨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这首诗是作者的名篇,作于公元806年(元和元年)。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长恨歌》古诗阅读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

      【意思】在天上愿作比翼双飞的鸟儿,在地上要做连理并生的枝条。纵然天长地久也有穷尽的时候,这绵绵的长恨却永无消尽的那一朝!

      【题解1】

      诗篇名。唐白居易作。写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的悲剧故事。从杨玉环生前专宠后宫,写到缢死马嵬坡后玄宗相思之苦。前半部对玄宗荒淫误国有所揭露,但仍以同情态度美化李、杨艳史为真挚爱情。主题思想比较复杂,*人评价不一。诗为七言古体,共一百二十句。语言优美,想像丰富,写景、抒情、叙事融合无间,艺术成就甚高,为古代著名的叙事长诗。后为《梧桐雨》、《长生殿》等戏曲所取材。

      【题解2】

      诗篇名。唐白居易作。见《白氏长庆集》。元和元年(806)冬,作者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话及唐明皇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事,有感而作。诗的前半写杨贵妃之妖媚恃宠及李隆基之淫逸误国,后半写李杨之生离死别及李之寂寞相思。作品将写实与想像糅合起来,虽为叙事诗,却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诗歌语言优美和谐,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于两人相思之描写,尤为缠绵悱恻,哀怨动人。吴北江称其“一气舒卷,时复风华掩映,非有绝世才力未易到也”(*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引),不为过誉。关于此诗之主题,或以为旨在讽谕,所谓“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唐陈鸿《长恨歌传》);或以为旨在歌颂李杨爱情。现一般皆主张双重主题说,以为作者对李杨爱情悲剧的同情多于讽刺。此诗在作者生前已广为流传,作者本人也被誉为“长恨歌主”(白居易《与元九书》)。此诗不仅是作者的压卷之作,且与其《琵琶行》被后人并称为“古今长歌第一”(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后代著名戏曲若元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清洪昇《长生殿》等皆取材于此。

      【题解3】

      唐代七言歌行。白居易作。编入《白居易集》“感伤”诗类。这是一首歌咏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故事的长篇叙事诗。与《长恨歌》并行的,有陈鸿的《长恨传》,陈寅恪以为“《长恨歌》为具备众体体裁之唐代小说中歌诗部分,与《长恨传》为不可分离独立之作品”(《元白诗笺证稿》)。宋以来的白集各种重要版本,均将《歌》《传》并存。据《长恨传》载,元和元年(806)十二月,白居易为周至尉,暇日与陈鸿、王质夫相携游仙游寺,相与谈及李杨故事,因白居易“深于诗,多于情”,遂作《长恨歌》,“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诗的前半对李隆基的淫逸误国有明显批判,后半又对李杨之间的爱情悲剧深表同情。因而,诗的题旨显示出双重性,并引起人们长期的争论。长诗将写实与幻想结合起来,虽是叙事诗,却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缠绵悱恻、哀怨动人。诗的语言优美和谐,音韵流丽婉转,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成就。白居易曾自诩“一篇《长恨》有风情”(《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后》)。白居易死后,唐宣宗李忱的悼诗中有“童子解吟《长恨曲》”之句,足见其影响之大。清人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赞赏《长恨歌》“为绝妙之词,有声有情,可歌可泣,文人学士既叹为不可及,妇人女子亦喜闻而乐诵之。是以不胫而走,传遍天下”。今人研究专著有周天《<长恨歌>笺说稿》(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

      原文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阅读全文]...

2022-05-23 06:25:52
  • 阅读古诗词对比赏析完成阅读附答案

  • 阅读,语文
  • 阅读古诗词对比赏析完成阅读附答案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阅读古诗词对比赏析完成阅读附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深渡驿

      张说

      旅泊青山夜,荒庭白露秋。洞房悬月影,高枕听江流。

      猿响寒岩树,萤飞古驿楼。他乡对摇落,并觉起离忧。

      岳州别子均

      张说

      离筵非燕喜,别酒正销魂。念汝犹童孺,嗟予隔远藩。

      津亭拔心草,江路断肠猿。他日将何见,愁来独倚门。

      【注】①深渡:地名。驿:驿店。②洞房:原指幽深的居室,此处指驿站。③均:即张说长子张均。④江路断肠猿:《世说新语黜免》载:桓公(晋大司马桓温)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

      1、《深渡驿》一诗,颔联中洞房悬月影一句运笔巧妙,请简要赏析。(5分)

      2、两首诗都写到了猿的形象,在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解析答题时注意审题,运笔巧妙即对诗歌表现手法进行赏析,从诗句内容出发,联系诗歌的主旨情感。诗人夜宿深渡驿,从诗句中的意象及用词可以读出诗人满怀离忧。

      答案:

      洞房悬月影有两处妙笔:

      其一,运用衬托手法,月影衬洞房,有月影,更觉房屋的.幽深空寂;(2分)

      其二,悬字用得巧妙,不仅写出了月挂中天的夜景,也写出了诗人流落他乡提心吊胆的感受。(3分)

      2、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分析鉴赏能力。诗歌中的意象是诗人情感的载体,但具体作用还要结合诗歌的主旨情感分析。第一首是羁旅诗,第二首是送别诗,猿这一形象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也会有所不同。

      答案:

      不同。《深渡驿》中,猿响与岩树动静相衬,(1分)营造出一种孤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夜宿深渡驿时思亲念远的悲凉心境。(2分)《岳州别子均》中,运用断肠猿的典故,(1分)写出诗人与儿子分别时那种痛彻心扉的伤痛。(2分)

      对比赏析

      《深渡驿》是唐代张说南贬时所做的一首诗。借秋风萧瑟抒发作者当时的抑郁心情。张说在武后及玄宗时两次南贬,这首诗当作与两次贬谪时。

      旅行泊居在青山里的驿馆的夜晚,荒芜的庭院里正值秋风萧瑟、白露为霜。幽深的居室里洒满了月光的清辉,我倚着高枕倾听着外面江水的流动声。远处寂寥的山树上传来声声猿啼,眼前成群的流萤在古老残旧的驿楼旁翩翩振羽。独在他乡面对着寂寥的秋色,越发使人感到离乡背井的忧愁。

      《岳州别子均》这首唐代五律诗的作者是张说,诗的下阙:津亭拔心草,江路断肠猿。他日将何见,愁来独倚门。借猿啼写悲苦凄清气氛抒发别离或悲伤之情。诗人以津亭、哀猿衬托离愁别绪,诗境也变而凄厉了。

    [阅读全文]...

2022-04-27 07:19:35
关于勤阅读的古诗 - 句子
关于勤阅读的古诗 - 语录
关于勤阅读的古诗 - 说说
关于勤阅读的古诗 - 名言
关于勤阅读的古诗 - 诗词
关于勤阅读的古诗 - 祝福
关于勤阅读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