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赠汪伦的古诗的作者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赠汪伦的古诗的作者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赠汪伦的古诗的作者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赠汪伦的古诗的作者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古诗《赠汪伦》的诗意
《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赠汪伦》的诗意,欢迎阅览。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这首就是赠给他的。
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简析】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天宝十四载(755),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我们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送行者是谁呢?次句却不象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寻味。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显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这首小诗,深为后人赞赏,“桃花潭水”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由于这首诗,使桃花潭一带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和供旅游访问的遗迹,如东岸题有“踏歌古岸”门额的踏歌岸阁,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钓隐台等等。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1、踏歌:一种民间歌调,边走边唱,以脚步为节打拍。后来也指“行吟”,即漫步而歌。
2、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3、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诗意:
我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踏地为节拍,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
桃花潭水虽然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赏析:
李白斗酒诗百篇,一生好入名山游。据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写信给李白,邀他去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旅游,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见汪伦乃泾川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遂问桃园酒家何处?汪伦道:“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留数日离去,临行时,写下上面这首诗赠别。
显然,这首诗是李白即兴脱口吟出,自然入妙,因而历来为人传诵。然而,也因为它像生活一样自然,人们往往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诗的三四句,后代诗家还有一点评论,开头两句口语化的*直叙述,就说不出所以然来了。其实,结合上述背景来看,头两句也是写得极其成功的。
“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我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那声口语言简直是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
“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在山村僻野,本来就没有上层社会送往迎来那套繁琐礼节,看来,李白走时,汪伦不在家中。当汪伦回来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携着酒赶到渡头饯别。不辞而别的李白固然洒脱不羁,不讲客套;踏歌欢送的汪伦,也是豪放热情,不作儿女沾巾之态。短短十四字就写出两人乐天派的性格和他们之间不拘形迹的友谊。
也许正因为两人思想性情契合,李白引为同调,很珍视汪伦的友情。情之所至,遂对着眼前风光绮丽的桃花潭水,深情地吟道: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结合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这两句诗也如脱口而出,感情真率自然。用水流之深比譬人的感情之深,是诗家常用的写法,如说汪伦的友情真象潭水那样深呀,当然也可以,但显得一般化,还有一点“做诗”的味道。现在的写法,好象两个友人船边饯别,一个“劝君更进一杯酒”,一个“一杯一杯复一杯”。李白酒酣情浓,意态飞扬,举杯对脚下悠悠流水说道:“桃花潭水啊,别说您多么深了,可不及汪伦的友情深呢!”口头语,眼前景,自有一种天真自然之趣,隐隐使人看到大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所以,清人沈德潜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此诗自呼其名开始,又呼对方之名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爱用李白的话评价李白的诗,是很有见识的。诚然,李白即兴赋诗,出口成章,显得毫不费力。他感情奔放,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无矫饰,而自有一种不期然而然之妙。“看似寻常还奇蝴”,正所谓炫烂之极,归于*淡,这种功夫是极不易学到的。上面这首《赠汪伦》就集中体现了李白这种自然高妙的诗风。
我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如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上述李白这首诗表情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它“直”中含情,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因而很有艺术感染力。由此可见,文学现象是复杂的。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不能“定于一律”的。
改写古诗赠汪伦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改写古诗赠汪伦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唐朝的汪伦喜欢到处结交好友,人也豪爽、大气。
他听说诗人李白很有名,就想和他交朋友,可是汪伦只是一个无名小辈,怎样才能结交李白这个大诗人呢?后来,他得知李白喜欢美景和美酒便给李白写了封信。
信上这样写道:李先生喜欢美景吗?我这里有十里桃花;李先生喜欢美酒吗?我这里有万家酒店。
李白收到信后立刻动身来到这里,见到汪伦后,汪伦对他说:“这里并没有十里桃花,而是有一个方圆十里的桃花潭;这里也没有万家酒店,只是这里有一家酒店的老板姓万。”李白听了先是一愣,然后说道:“佩服,佩服!”
李白在汪伦家玩得非常舒服,因为汪伦的房屋周围山清水秀,景色很美,李白每天都在汪伦家吃佳肴,赏美景,饮美酒,过得逍遥自在。
一转眼,李白要离开了,汪伦就准备了不少礼物送给李白。李白乘坐的船就要开动了,只听见岸上有人踏着步子唱歌,李白回头一看,原来是汪伦带着村民在岸上踏歌为他送行。李白十分感动,拿出笔墨,挥笔写下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一千古名篇。
在大唐天宝年间,汪伦曾给“诗仙”李白写过一封信,信上说道:白兄,我听过您的大名,非常仰慕您。所以,请您来和我饮酒作诗,并且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请您务必来我们这里做客。
李白听后非常开心,特别想去。于是坐船到了那里,汪伦早已在岸上等候多时,准备迎接李白了,李白和汪伦两人互相行礼,李白迫不及待地上岸,上岸之后向四处来回看,似乎在找些什么。汪伦说:“李兄你在找些什么东西啊?”李白说:“你在信上说的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在哪里啊?”汪伦笑了笑,说:“李兄啊,这十里桃花呢,说的是在十里处的桃花渡口,万家酒店则是一个姓万的人开的酒店”。李白听了哈哈大笑,便跟汪伦去了十里桃花,他们边喝着美酒,边观赏着桃花。
过了几天,李白觉得待在这里的时间有点太长了。于是,早上凌晨就背着包裹走了。刚上船,就听到岸上传来唱歌声,回头一看,原来是汪伦和乡亲们赶来送自己。李白内心非常感动,眼里含着泪花,汪伦说:“白兄,你怎么走了也不告诉我一声啊?”李白说:“因为我在这里很长时间了,也该走了,不能再继续打扰你了。”汪伦拿出了一些美酒,说:“在走之前,咱们再干一杯吧!”“好。”李白好爽地回答道。两人干了这杯酒后,汪伦拿了一些点心送给了李白,在李白接下了点心后,诗兴大发,写一首《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是唐代一位浪漫主义的诗仙,汪伦隐居在安徽泾县,汪伦佷想请李白到他家做客。于是汪伦用了最好的糯米和高粱做成了一坛美酒,把酒放在地窟里。
有一天,汪伦听到李白来到安徽,汪伦想了一个妙计,写了一封信,信里说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知道汪伦是一方豪士,就来到汪伦家问:“我是来赏十里桃花,游万家家酒店的。”汪伦听了笑了笑:桃花者,一潭知名也;万家者,店主人也万也。”李白知道自己上当了,就哈哈大笑起来。于是二人就情投意合,相见恨晚。
有一次,李白的母亲给她来信说:“你父亲病重,希望能见到你。”李白一看,心急如焚。不辞而别,写了一张纸条放在桌上,就马不停蹄地赶到桃花潭边坐船,只见杨树依依,早春的桃花已探出头来,粉的似霞;白的似火。
李白眼前不禁浮现出与汪伦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白天,一起荡舟桃花潭,*桃花争奇斗艳,让李白诗兴大发,写下一首首名诗。晚上在皎洁的月光下饮酒对弈,快活如神仙。就要离别了,李白热泪盈眶,这是岸上传来了轻脆悦耳的歌声,原来是汪伦带着一群好友脚踏地,边走边唱前来送探,李白赶紧跳上岸。汪伦问:“李兄,真的要走吗?你这一走我可是舍不得呀。”“可是我的父亲病重,希望见我,我必须要回去。”李白说。“那你要记得给我捎信。”汪伦哭着说。船夫说:“客官,天色已晚,要走了。”他们俩抱拳作揖,就要告别了。
汪伦望着李白渐渐远去的生影,乃久久凝望着,不肯离去……
一轮皎洁的明月下,长亭里,一对好友正在饮酒。酒杯碰撞的声音惊动了一只小鸟,它展开翅膀飞向天空……这大概就是李白离别时的情景吧。
“再喝一杯酒吧。”李白又给汪伦倒了一杯酒,“哎,不行了。”喝得半醉半醒的汪伦连忙摇头又摆手。“不行,明天我就要和你分别了,以后不知道何时才能再相逢,再喝酒,现在多喝一杯又有什么关系呢?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我一人饮酒实在是无趣,你就再陪我喝一杯吧!”李白不停地劝说着汪伦。“好吧,好吧。”看着他心目中最尊敬的大才子醉眼迷蒙地坐在他眼前,汪伦心中顿时涌起万千离愁,于是他再次拿起酒杯,一饮而尽。
第二天,到了离别的`时候。李白看见汪伦还在酣睡,不忍吵醒他,于是他偷偷离开了汪伦家。正当他登上船准备扬帆起航时,他突然听到岸上传来了汪伦的歌声,循声望去,汪伦正深情地向他这边走来,他一边豪情万丈地唱着《踏歌》,一边还用脚打着拍子。看着汪伦越来越*的轮廓,李白情不自禁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汪伦大喊:“太白兄,你怎么不跟我说一声就走了呢!下次一定要再来我家玩啊!”
李白频频点头:“你回吧,别送了。常联络哦。”
水流潺潺,落花纷纷。在这个离别的伤感时刻,有感于汪伦的一番盛情,李白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赠汪伦》,想来这是他可以回赠给汪伦的最好礼物了吧。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这首诗总在我的耳边响起。虽然我已听了千百遍,但是每次当它再一次来到我的脑海里,我总会陶醉其中。这首诗中有着李白与汪伦之间那比山高比海深的友谊,而当我每次读到这首《赠汪伦》时,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这样一个画面。
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
一对好兄弟坐在屹立于山顶上的亭子里“举杯邀明月”。他们不知道遭遇到了什么,借酒消愁还是……他们只是一杯又一杯地喝,两人一次次干杯,随之一饮而尽。原来,这是李白与汪伦的一次告别,这可能是他们最后一次相见。这一别有可能就是永别。他们是好兄弟,李白和汪伦在这个被夜晚的黑暗笼罩着的亭子里,一边讲起一些从前他们一起干过的傻事,还是一些高兴的事,他们不知道是哭还是笑,但两人最后还是泣不成声。汪伦对李白说:“走了,要好好照顾自己啊!”仅仅是这几个字,李白却十分感动,两人喝了好久、好久。皎洁的月光洒向亭子,只有那乌鸦在叫,周围很静。
黎明的阳光照了下来,李白醒了,他知道,自己要离开好兄弟了。他本想叫醒汪伦,可又不忍,于是自己一个人走了。
他来到了码头,即将远行。坐在舟里,他的酒虽然还未醒,可他仍然清晰地记着昨晚汪伦陪他喝酒的场面。正当李白依依不舍的时候,岸上突然飘来了一阵歌声,李白一听就听出,这是汪伦在和他告别。歌声伴着踏步声,李白也从歌中听出了汪伦对自己的不舍,歌中也透露出了汪伦的悲伤。
突然,李白诗意大发,挥洒笔墨写下了这首《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古诗的意思
《赠汪伦》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赠别诗。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赠汪伦古诗的意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赠汪伦
作者:李白【唐】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的时候,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的时候,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留别。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味的诗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诗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译文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注释
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③深千尺: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④不及:不如。
⑤汪伦:李白的朋友。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的时候,李白来访所作。李白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或天宝十四载(755年),当时李白自秋浦往泾县(今属安徽)漫游。宋本《李太白文集》题下注:“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伦之裔孙至今宝其诗。”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唐时汪伦者,泾川豪士也,闻李白将至,修书迎之,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欣然至。乃告云:‘“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大笑,款留数日,赠名马八匹,官锦十端,而亲送之。李感其意,作《桃花潭》绝句一首。”
汪伦是李白的友人。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为汪华五世孙,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后汪伦任满辞官,居泾县之桃花潭。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赠汪伦的古诗带拼音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赠汪伦》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赠汪伦的古诗带拼音,欢迎阅读。
【赠汪伦的古诗带拼音】
赠(zèng)汪(wāng)伦(lún)
[唐(táng)]
李(lǐ)白(bái)
李(lǐ)白(bái)乘(chéng)舟(zhōu)将(jiāng)欲(yù)行(xíng),
忽(hū)闻(wén)岸(àn)上(shàng)踏(tà)歌(gē)声(shēng)。
桃(táo)花(huā)潭(tán)水(shuǐ)深(shēn)千(qiān)尺(chǐ),
不(bù)及(jí)汪(wāng)伦(lún)送(sòng)我(wǒ)情(qíng)。
【赠汪伦古诗赏析】
这首诗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 “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 了。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 自己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 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 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 调绝千古。”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赠汪伦古诗新编】
天还未亮,灰蒙蒙的夜色让李白更不愿意离开,毕竟他在此生活有一段时间了,而且他最舍不得的是他的好兄弟汪伦。天不遂人愿,李白最终还是得走。
昨天晚上,李白去找汪伦辞别,但“辞别”二字还是没有说出口,只说是过来聚一聚。“酒逢知己千杯少”啊,两人喝得酩酊大醉。天还未亮,李白便悄悄地走了。
“不知现在汪伦兄怎么样了,记得刚到此地时,我人生地不熟,是汪伦兄帮助了我,还给我安排了住处。还有那次,我中了风寒,卧床不起,是汪伦兄细心照料我直到痊愈。还有……而现在我就要走了,我该如何报答他……”想到这些,李白不禁长叹一口气。
李白拿起包袱来到桃花潭。桃花潭水流湍急,深不可测,周围繁花盛开,散发着缕缕清香。“恐怕我以后很少有机会欣赏这宜人风光了。”他自言自语着,便已经叫过船家,登上了船。
船家刚要起程,却听见岸上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这声音很熟悉,是汪伦兄。李白立刻让船家停到岸边。
果然是汪伦兄!喜悦与激动之情涌上了李白的心头。
“李白兄,你我兄弟一场,为何要不辞而别?”汪伦有些埋怨道。
“唉,我的好兄弟,天意难违,我李白能够认识兄弟,是三生有幸,我不忍与兄弟分别呀。有你这样的好兄弟,我也就知足了。你对我的恩情真是无以回报。”李白缓缓地说道。
“李白兄,这是哪里话,你我既是好兄弟,又何须此言。只是我真的舍不得你走,如果你能留下来,就好了。”
“我也希望如此,但这并不是我说了算的。好兄弟,日后我们定会再相见”。
“但愿如此,李白兄,后会有期,保重。”
“汪伦兄,保重。”
船家划着桨驶向潭中心,汪伦兄还在岸上使劲地摆手,李白不禁触景生情,热泪盈眶,吟道: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的古诗及翻译
《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一首留别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赠汪伦古诗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赠汪伦
唐代: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一片情深。
注释
①踏歌:民间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③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友情,运用了夸张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④不及:不如。
⑤汪伦:李白朋友。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贾村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友谊。历代出版《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李白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赏析
李白斗酒诗百篇,一生好入名山游。据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素不相识汪伦,写信给李白,邀他去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旅游,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见汪伦乃泾川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遂问桃园酒家何处?汪伦道:"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留数日离去,临行时,写下上面这首诗赠别。
显然,这首诗是李白即兴脱口吟出,自然入妙,因而历来为人传诵。然而,也因为它像生活一样自然,人们往往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诗三四句,后代诗家还有一点评论,开头两句口语化*直叙述,就说不出所以然来了。其实,结合上述背景来看,头两句也是写得极其成功。
"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我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那声口语言简直是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潇洒神态。
"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
这样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人。在山村僻野,本来就没有上层社会送往迎来那套繁琐礼节,看来,李白走时,汪伦不在家中。当汪伦回来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携着酒赶到渡头饯别。不辞而别李白固然洒脱不羁,不讲客套;踏歌欢送汪伦,也是豪放热情,不作儿女沾巾之态。短短十四字就写出两人乐天派性格和他们之间不拘形迹友谊。
也许正因为两人思想性情契合,李白引为同调,很珍视汪伦友情。情之所至,遂对着眼前风光绮丽桃花潭水,深情地吟道: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结合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这两句诗也如脱口而出,感情真率自然。用水流之深比譬人感情之深,是诗家常用写法,如说汪伦友情真象潭水那样深呀,当然也可以,但显得一般化,还有一点"做诗"味道。现在写法,好象两个友人船边饯别,一个"劝君更进一杯酒",一个"一杯一杯复一杯"。李白酒酣情浓,意态飞扬,举杯对脚下悠悠流水说道:"桃花潭水啊,别说您多么深了,可不及汪伦友情深呢!"口头语,眼前景,自有一种天真自然之趣,隐隐使人看到大诗人豪放不羁个性。所以,清人沈德潜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
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此诗自呼其名开始,又呼对方之名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后人爱用李白话评价李白诗,是很有见识。诚然,李白即兴赋诗,出口成章,显得毫不费力。他感情奔放,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无矫饰,而自有一种不期然而然之妙。"看似寻常还奇蝴",正所谓炫烂之极,归于*淡,这种功夫是极不易学到。上面这首《赠汪伦》就集中体现了李白这种自然高妙诗风。
我国诗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如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上述李白这首诗表情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它"直"中含情,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因而很有艺术感染力。由此可见,文学现象是复杂。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不能"定于一律"。
作者简介
李白画像[9]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句子大全的语句,常常简短而有霸气,充满正能量。人生常常遇到困难,而那些好句子,不经意间直击内心柔软的地方,进而一改颓丧的心情。好句摘抄网向您推荐周杰伦歌词个性签名。
1、教室的那一间我怎么看不见《晴天》
2、如果再重来会不会稍显狼狈――《最长的电影》
3、对你心跳的感应还是如此温热亲*-《夜曲》
4、别管那是非只要我们感觉对《暗号》
5、想看你看的世界想在你梦的画面《回到过去》
6、我感到很疲倦《爱在西元前》
7、我原谅不了我,就请你当作我已不在《搁浅》
8、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菊花台》
9、终于看开爱回不来我们面前太多阻碍《倒带》
10、你的一切都想要《迷迭香》
11、珍惜一切就算没有拥有――《稻香》
12、我用无悔刻永世爱你的碑《发如雪》
13、我会学着放弃你是因为我太爱你――《安静》
14、望着你慢慢忘记你《最长的电影》
15、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东风破》
16、海鸟和鱼相爱,只是一场意外《珊瑚海》
17、你的眼中只有我《甜甜的》
18、缺氧过后的爱情,粗心的眼泪事多余《退后》
19、手在键盘敲很轻我给的思念太小心《夜曲》
20、心里的雨倾盆的下,也沾不湿她的发《心雨》
21、我受够了等待《倒带》
22、再说我爱你可能雨也不会停《黑色毛衣》
23、纵然青史已经成灰我爱不灭――《发如雪》
24、被伤透的心能不能够继续爱我《枫》
25、这样也好开始没人注意到我《分裂》
26、在月光下一直找寻那想念的身影《轨迹》
27、心里的雨倾盆的下也沾不湿她的发《心雨》
28、没人帮着你走才快乐《分裂》
29、我用无悔,刻永世爱你的碑《发如雪》
30、爱是不是不开口才珍贵《最长的电影》
31、终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蜗牛》
32、雨点从两旁划过,割开两种精神的我《分裂》
33、时间把镜头带走不假思索回忆不放手《瓦解》
34、终于看开爱回不来而你总是太晚明白《枫》
35、我顶着大太阳,只想为你撑伞《园游会》
36、也许颓废也是另一种美《世界末日》
37、就让回忆永远停在那里《黑色毛衣》
38、我掉进爱情悬崖跌太深爬不出来《爱情悬崖》
39、考不上好的学校可以不微笑就走《分裂》
40、哭过却无法掩埋歉疚《搁浅》
41、应该开心的地带你给的全是空白《倒带》
42、开心的被黏手,我满嘴都是糖果《麦芽糖》
43、不管到哪里都是晴天《星晴》
44、离开你以后并没有更自由《退后》
45、我们的感情蔓延珍藏拥吻着飞扬《浪漫手机》
46、我留着陪你强忍着泪滴有些事真的来不及回不去《最后的战役》
47、我开始使用第一人称,记录眼前所有的发生《半兽人》
48、那些爱过的感觉都太深刻我都还记得《说好的幸福呢》
49、我把爱烧成了落叶却换不回熟悉的那张脸《枫》
李白《赠汪伦》送别诗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白《赠汪伦》送别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作者: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②声。
桃花潭③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关于李白的《赠汪伦》有关简介】
天宝十四载(755),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
(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临走时,
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赠汪伦》重点字词解析】
①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②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③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赠汪伦》赏析鉴赏】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我们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甸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寻味。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显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这首小诗,深为后人赞赏,“桃花潭水”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由于这首诗,使桃花潭一带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和供旅游访问的遗迹,如东岸题有。踏歌古岸”门额的踏歌岸阁,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钓隐台等等。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简析】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诗人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尽,
不及汪伦送我情。
赏析
踏歌:踏歌本是古代的一种艺术形式,拉手而歌,用脚踏地为节拍。后来也指行吟,既漫步而歌。
桃花潭:在今安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四年(755),是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到泾县,游桃花潭后和友人汪伦分别时所作。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曾经做过县令,辞官后居泾县桃花潭,家有别墅。他豪爽好客,同李白等诗人相友好,常有诗文来往。李白这次来访汪伦,汪伦以美酒招待他,李白临别时写增此诗。
这首诗以叙事开头: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写李白离开桃花潭时情景。此时人以登舟船也就要开了,忽然听到岸上有人边走边唱的走了过来。忽闻,说明李白并不知道会有人来送行;踏歌,写出送行这边走边唱从岸上走来的神态。他是谁呢?这句诗中并未直接写出,直到最后一句才点明,原来是友人汪伦。
三四两句叙事抒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句用的是说话的语气,礼拜说:桃花潭的潭水纵然有千尺那么深,却总及不上汪伦送我的这翻情谊呵!千尺形容极深强调潭水极深,意在表明妄伦和自己的友情更深。这里用深千尺来和送我情相比,而且加上不及两字,显得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关于李白和汪伦的交往还有一段故事。据说汪伦曾经写信邀请李白:说先生喜欢游赏吗?这里有十里桃花;先生喜欢饮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高兴的去了。结果汪伦告诉他:桃花是潭水名这里并无桃花;万家是一家酒店店主人姓万,并无很多酒店。李白大笑。汪伦款待李白几天临行时还赠了不少礼物,亲自送行。李白感其感情,写了桃花潭绝一首。这段故事见清人袁枚的《随园诗话》,虽属传说,未必真有其事,却颇风趣。
李白的《赠汪伦》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千百年来被人传颂,人们都认为它是一首赞颂友情的非常经典的送别诗: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当时,李白正好在安徽黄山一代游历,而汪伦家就在附*的泾县。汪伦素来十分仰慕李白,他听闻李白好美酒,喜美景,因此写信给李白邀他前来,他在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看到信后便欣然前往,但是到了那儿一看才知道上当了。原来十里桃花,就是他家十里外有一个桃花潭,而万家酒店,就是一个姓万的人开的酒店!李白当即就要走,但汪伦却极力留他住几日,李白只好先住下再说。
不过汪伦对李白倒是盛情款待,而且每日陪着李白畅饮,李白也只好留下来住了几日。但是毕竟是上当受骗来到此地,李白几日后便告辞要走了。离别当日汪伦将李白送到桃花潭边上,于是李白便迫不及待地写下了这首经典的《赠汪伦》,以表达内心的不满:这真TMD太坑了。
这首诗明着是感激汪伦,实际上是说:汪伦就是坑啊,千尺深的桃花潭都不如他坑!
所以,汪伦可以为“天下第一神坑”矣!
《赠汪伦》
作者:李白
原文: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这首就是赠给他的。
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诗意:
李白乘船将要远行,
忽然听见岸上人们行走的脚步声,
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
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
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赏析:
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李白《赠汪伦》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忽闻岸上踏歌声”,接下来就写送行者。次句却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m.ju.51tietu.net)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赠汪伦的古诗的作者
赠汪伦古诗的作者是谁
古诗赠汪伦这首诗的作者是
赠汪伦古诗这首诗的作者是
赠汪伦古诗的作者经历
赠汪伦古诗中的作者是谁
古诗赠汪伦的
赠赠汪伦的古诗
古诗赠汪伦的古诗赠汪伦南沙
诗赠汪伦的古诗
古诗《赠汪伦》的诗
听赠汪伦的古诗
古诗赠汪伦的词
赠汪伦古诗的图
赠汪伦古诗的写作手法
赠汪伦诗句
古诗《赠汪伦》的配画
赠汪伦古诗的图片
赠汪伦古诗中的汪伦是谁
古诗赠汪伦的全诗
古诗赠汪伦汪伦是李白写的
赠汪伦的诗句
放首赠汪伦的古诗
古诗《赠汪伦》的图片
唐朝李白作的古诗赠汪伦
来首赠汪伦的古诗
赠汪伦古诗的配画
赠汪伦古诗的停段
古诗《赠汪伦》的诗意
赠汪伦的诗句古诗
写在逆境之中的古诗
形容咳嗽难眠的古诗
古诗清明的一休
晾晒婴儿衣服的古诗
父母之爱的名言_古诗
小学古诗表达的情感
描述美味佳肴的古诗
九月份的古诗
少年快乐的古诗
表示知错能改的古诗
父母关于父母之爱的三首古诗
语文考试必背的古诗词
给孩子的古诗词祝福语
古诗中带走故事的
了解中国古诗的英文
小学书写默写古诗存在的问题
关于爱妻的古诗
寓意奋发向上的古诗
有没有带智的古诗词
古诗的动漫理解
枫桥的古诗意思
含醉红尘的古诗
柳宗元写冬天的古诗
写给周末的古诗
关于做人或学*的古诗
2035年的我古诗
古诗的诗在历书里
山行的古诗的全部的拼音
江雪古诗舟的字义
*常心看待生老病死的古诗
查一下李白形容小草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