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论语的古诗还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论语的古诗还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论语的古诗还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论语的古诗还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绝句古诗凝练而隽永,情深而意长,在写作中,掌握经典的绝句古诗能让您的文章增色不少。为此,好句摘抄网为您整理精华《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愿对您有所启发。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并时常温*,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孔子说:温*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让古诗绝句涵养我们的心灵吧!为我们迎接人生的更多挑战提供更多的力量,在此,小编推出了专题古诗元旦原文,请您欣赏。
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好句摘抄网网站为您整理《论语公冶长第五》,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论语公冶长第五
1、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译文】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2、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译文】孔子评论南容说:国家有道时,他有官做;国家无道时,他也可以免去刑戮。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3、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译文】孔子评论子贱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如果鲁国没有君子的话,他是从哪里学到这种品德的呢?
4、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译文】子贡问孔子: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呀,好比一个器具。子贡又问: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是瑚琏。
5、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译文】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不善辩。孔子说:何必要能言善辩呢?靠伶牙俐齿和人辩论,常常招致别人的讨厌,这样的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仁,但何必要能言善辩呢?
6、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译文】孔子让漆雕开去做官。漆雕开回答说:我对做官这件事还没有信心。孔子听了很高兴。
7、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译文】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从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孔子说:仲由啊,好勇超过了我,其他没有什么可取的才能。
8、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译文】孟武伯问孔子:子路做到了仁吧?孔子说:我不知道。孟武伯又问。孔子说:仲由嘛,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可以让他管理军事,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冉求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冉求这个人,可以让他在一个有千户人家的公邑或有一百辆兵车的采邑里当总管,但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公西赤又怎么样呢?孔子说:公西赤嘛,可以让他穿着礼服,站在朝廷上,接待贵宾,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
9、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译文】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两个相比,谁更好一些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他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呢,知道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说:是不如他呀,我同意你说的,是不如他。
10、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译文】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个人,责备还有什么用呢?孔子说:起初我对于人,是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讲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在宰予这里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11、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译文】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强的人。有人回答说:申枨就是刚强的。孔子说:申枨这个人欲望太多,怎么能刚强呢?
12、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译文】子贡说:我不愿别人强加于我的事,我也不愿强加在别人身上。孔子说:赐呀,这就不是你所能做到的了。
13、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译文】子贡说:老师讲授的礼、乐、诗、书的知识,依靠耳闻是能够学到的;老师讲授的人性和天道的理论,依靠耳闻是不能够学到的。
14、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译文】子路在听到一条道理但没有能亲自实行的时候,惟恐又听到新的道理。
1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16、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译文】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君子的四种道德:他自己行为庄重,他事奉君主恭敬,他养护百姓有恩惠,他役使百姓有法度。
17、子曰:晏*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译文】孔子说:晏*仲善于与人交朋友,相识久了,别人仍然尊敬他。
18、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
【译文】孔子说:臧文仲藏了一只大龟,藏龟的屋子斗拱雕成山的形状,短柱上画以水草花纹,他这个人怎么能算是有智慧呢?
19、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译文】子张问孔子说:令尹子文几次做楚国宰相,没有显出高兴的样子,几次被免职,也没有显出怨恨的样了。(他每一次被免职)一定把自己的一切政事全部告诉给来接任的新宰相。你看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可算得是忠了。子张问:算得上仁了吗?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算得仁呢?(子张又问:)崔杼杀了他的君主齐庄公,陈文子家有四十匹马,都舍弃不要了,离开了齐国,到了另一个国家,他说,这里的执政者也和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就离开了。到了另一个国家,又说,这里的执政者也和我们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又离开了。这个人你看怎么样?孔子说:可算得上清高了。子张说:可说是仁了吗?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算得仁呢?
20、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文】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多次。孔子听到了,说:考虑两次也就行了。
21、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孔子说:宁武子这个人,当国家有道时,他就显得聪明,当国家无道时,他就装傻。他的那种聪明别人可以做得到,他的那种装傻别人就做不到了。
22、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译文】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家乡的学生有远大志向,但行为粗率简单;有文彩但还不知道怎样来节制自己。
23、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译文】孔子说:伯夷、叔齐两个人不记人家过去的仇恨,(因此,别人对他们的)怨恨因此也就少了。
24、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译文】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率?有人向他讨点醋,他(不直说没有,却暗地)到他邻居家里讨了点给人家。
25、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励志的句子”网站为您整理《论语公冶长第五》,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论语公冶长第五
1、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译文】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2、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译文】孔子评论南容说:国家有道时,他有官做;国家无道时,他也可以免去刑戮。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3、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译文】孔子评论子贱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如果鲁国没有君子的话,他是从哪里学到这种品德的呢?
4、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译文】子贡问孔子: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呀,好比一个器具。子贡又问: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是瑚琏。
5、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译文】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不善辩。孔子说:何必要能言善辩呢?靠伶牙俐齿和人辩论,常常招致别人的讨厌,这样的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仁,但何必要能言善辩呢?
6、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译文】孔子让漆雕开去做官。漆雕开回答说:我对做官这件事还没有信心。孔子听了很高兴。
7、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译文】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从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孔子说:仲由啊,好勇超过了我,其他没有什么可取的才能。
8、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译文】孟武伯问孔子:子路做到了仁吧?孔子说:我不知道。孟武伯又问。孔子说:仲由嘛,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可以让他管理军事,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冉求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冉求这个人,可以让他在一个有千户人家的公邑或有一百辆兵车的采邑里当总管,但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公西赤又怎么样呢?孔子说:公西赤嘛,可以让他穿着礼服,站在朝廷上,接待贵宾,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
9、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译文】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两个相比,谁更好一些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他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呢,知道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说:是不如他呀,我同意你说的,是不如他。
10、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译文】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个人,责备还有什么用呢?孔子说:起初我对于人,是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讲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在宰予这里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11、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译文】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强的人。有人回答说:申枨就是刚强的。孔子说:申枨这个人欲望太多,怎么能刚强呢?
12、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译文】子贡说:我不愿别人强加于我的事,我也不愿强加在别人身上。孔子说:赐呀,这就不是你所能做到的了。
13、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译文】子贡说:老师讲授的礼、乐、诗、书的知识,依靠耳闻是能够学到的;老师讲授的人性和天道的理论,依靠耳闻是不能够学到的。
论语注疏 集解 邢昺疏而过孔子,(孔曰:“接舆,楚人。
佯狂而来歌,欲以感切孔子。
”)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孔曰:“比孔子於凤鸟。
凤鸟待圣君乃见,非孔子周行求合,故曰衰。
”)往者不可谏,(孔曰:“已往所行,不可复谏止。
”)。
(孔曰:“自今已来,可追自止,辟乱隐居。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曰:“已而已而者,言世乱已甚,不可复治也。
再言之者,伤之深也。
”)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包曰:“下,下车。
”) [疏]“楚狂”至“之言”。
○正义曰:此章记接舆佯狂感切孔子也。
“而过孔子”者,接舆,楚人,姓陆名通,字接舆也。
昭王时,政令无常,乃被发佯狂,不仕,时人谓之楚狂也。
时孔子
论语六则及译文: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并且按时温*所学的知识,不是很愉快的吗
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吗
(即使)人家不了解我也不恼恨,不就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旧的知识能获得新知识新发现,(这样的人)就可以把他当做老师了。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是机械地学*而不加以思索,那就会迷惑不解;思索了却不进一步学*,那就会精神疲惫。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谥号叫做‘文’呢
”孔子回答说:“(孔文子)思考问题敏捷,学*努力,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称他‘文’。
”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默默地把学过的东西记下来,努力学*而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看出那些不良方面加以改正。
”
《论语·为政》:子曰:“由
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解释】孔子说:子路,我教给你如何求知吧。
知道就是知道。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由:孔子的学生。
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
【内容向导】讲的是学*态度,说明探求学问或了解事物,应采取极其诚实的态度,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切不可不懂装懂。
【其他】历来古汉语原文是不断句的,由诲女知之乎,这6个字有几个不同的解释:”子路,我教给的,你明白了吗”子路,教给你一个关于知识的道理吧“”子路,我教给你如何求知吧“我偏向于第三种解释,不过对后面”知之为知之“要表达的意思都没什么影响。
如什么诗句。
1.三思而后行。
出自《论语·公冶长》。
做一切事情之前要再三思考,然后才可以行动。
2.性相*也,*相远也。
出自《论语·阳货》。
人的本能最初都是差不多的,只是由于后来生活环境及*染的不同而相差得越来越远。
《论语》中的10条经典哲理,为人处世之道
18-08-02 新风阁 + 关注献花(0) 收藏 一、三思而后行。
出自《论语·公冶长》。
做一切事情之前要再三思考,然后才可以行动。
二、性相*也,*相远也。
出自《论语·阳货》。
古代的诗人寥若晨星,古代的绝句古诗如汪洋大海。这些经典,永久流传,启迪我们的前先之路。好句摘抄网为您收集《论语学而篇第一》,推荐这些经典的古诗绝句。
论语学而篇第一
1、子曰:学而时*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和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4、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了呢?
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文献知识。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过了。
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德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译文】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译文】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13、有子曰:信*于义,言可复也。恭*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德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论语全文及翻译
这些古诗绝句您喜欢吗?小编还为您整理更多绝句古诗等专题,请您欣赏草原第一自然段借物抒情的句子。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本篇引语】
本篇共计24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之美,不*之恶”;“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本篇中,孔子的几位弟子向他问怎样才是仁。这几段,是研究者们经常引用的。孔子还谈到怎样算是君子等问题。
【原文】
12·1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1)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2)。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3)。”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4)斯语矣。”
【注释】
(1)克己复礼:克己,克制自己。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 (2)归仁:归,归顺。仁,即仁道。 (3)目:具体的条目。目和纲相对。 (4)事:从事,照着去做。
【译文】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评析】
“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
【原文】
11·2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2)。”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3)斯语矣。”
【注释】
(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句话是说,出门办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迎接贵宾和进行大祭时那样恭敬严肃。 (2)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邦,诸侯统治的国家。家,卿大夫统治的封地。 (3)事:从事,照着去做。
【译文】
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评析】
这里是孔子对他的学生仲弓论说“仁”的一段话。他谈到了“仁”的两个内容。一是要他的学生事君使民都要严肃认真,二是要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做到了这两点,就向仁德迈进了一大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成为后世遵奉的信条。
【原文】
12·3 司马牛(1)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2)。”曰:“其言也讱,斯(3)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注释】
(1)司马牛:姓司马名耕,字子牛,孔子的学生。 (2)讱:音rèn,话难说出口。这里引申为说话谨慎。 (3)斯:就。
【译文】
司马牛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仁人说话是慎重的。”司马牛说:“说话慎重,这就叫做仁了吗?”孔子说:“做起来很困难,说起来能不慎重吗?”
【评析】
“其言也讱”是孔子对于那些希望成为仁人的人所提要求之一。“仁者”,其言行必须慎重,行动必须认真,一言一行都符合周礼。所以,这里的“讱”是为“仁”服务的,为了“仁”,就必须“讱”。这种思想与本篇第1章中所说:“克己复礼为仁”基本上是一贯的。
【原文】
12·4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译文】
司马牛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吗?”孔子说:“自己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
【评析】
据说司马牛是宋国大夫桓魋的弟弟。桓魋在宋国“犯上作乱”,遭到宋国当权者的打击,全家被迫出逃。司马牛逃到鲁国,拜孔子为师,并声称桓魋不是他的哥哥。所以这一章里,孔子回答司马牛问怎样做才是君子的问题,这是有针对性的,即不忧不惧、问心无愧。
【原文】
12·5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译文】
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合乎于礼的规定,那么,天下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了。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
【评析】
如上章所说,司马牛宣布他不承认桓魋是他的哥哥,这与儒家一贯倡导的“悌”的观念是相违背的。但由于他的哥哥“犯上作乱”,因而孔子没有责备他,反而劝他不要忧愁,不要恐惧,只要内心无愧就是做到了“仁”。这一章,子夏同样劝慰司马牛,说只要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那就会赢得天下人的称赞,就不必发愁自己没有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原文】
12·6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1),肤受之愬(2),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3)也已矣。”
【注释】
(1)浸润之谮,谮,音zèn,谗言。这是说像水那样一点一滴地渗进来的谗言,不易觉察。 (2)肤受之愬:愬,音sù,诬告。这是说像皮肤感觉到疼痛那样的诬告,即直接的诽谤。 (3)远:明之至,明智的最高境界。
【译文】
子张问怎样做才算是明智的。孔子说:“像水润物那样暗中挑拨的坏话,像切肤之痛那样直接的诽谤,在你那里都行不通,那你可以算是明智的了。暗中挑拨的坏话和直接的诽谤,在你那里都行不通,那你可以算是有远见的了。”
【原文】
12·7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期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文】
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统治者。”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项,那么这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
【评析】
本章里孔子回答了子贡问政中所连续提出的三个问题。孔子认为,治理一个国家,应当具备三个起码条件:食、兵、信。但这三者当中,信是最重要的。这体现了儒学的人学思想。只有兵和食,而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这样的国家也就不能存在下去了。
一、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四、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五、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六、君子博学与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七、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八、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九、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十、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十一、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十二、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十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十四、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也。
十五、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十六、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十七、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
十八、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十九、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二十、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二十一、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二十二、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二十三、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二十四、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二十五、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二十六、言而必有信,期而必当,天下之高。
二十七、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二十八、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二十九、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三十、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三十一、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
三十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十三、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三十四、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论语》(lún yǔ),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论语作者是谁,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论语》一书,既然成于很多人之手,而且这些作者的年代相去或者不止于三、五十年,那么,这里后编定者是谁呢?自唐人柳宗元以来,很多学者都疑心是由曾参的学生所编定的',我看很有道理。第一《论语》不但对曾参无一处不称“子”,而且记载他的言行和孔子其他弟子比较起来为最多。除开和孔子问答之词以外,单独记载曾参言行的,还有《学而篇》两章,《泰伯篇》五章,《颜渊篇》一章,《宪问篇》和孔子的话合并的一章,《子张篇》四章,总共十三章。第二,在孔子弟子中不但曾参最年轻,而且有一章还记载着曾参将死之前对孟敬子的一段话。孟敬子是鲁国大夫孟武伯的儿子仲孙捷的谥号。假定曾参死在鲁元公元年(周考王五年,纪元前四三六年。这是依《阙里文献考》“曾子年七十而卒”一语推定的),则孟敬子之死更在其后,那么,这一事的叙述者一定是在孟敬子死后才著笔的。孟敬子的年岁我们已难考定,但《檀弓》记载着当鲁悼公死时,孟敬子对季昭子的一番话,可见当曾子年*七十之时,孟敬子已是鲁国的执政大臣之一了。则这一段记载之为曾子弟子所记,毫无可疑。《论语》所叙的人物和事迹,再没有比这更晚的,那么,《论语》的编定者或者就是这班曾参的学生。因此,我们说《论语》的著笔当开始于春秋末期,而编辑成书则在战国初期,大概是接*于历史事实的。
《论语》:*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东汉列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注本有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宋邢《论语正义》,朱熹《论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2、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3、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4、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5、诗三百,一言以敝之,思无邪。
6、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8、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9、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0、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1、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12、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13、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4、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15、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6、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
1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18、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1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0、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1、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22、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23、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24、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2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6、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7、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29、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30、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1、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32、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33、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34、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35、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36、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37、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38、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39、不迁怒,不贰过。
40、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2、仁者,其言也切。
4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
45、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6、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47、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48、见贤思齐,见不肖而内自省焉。
49、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50、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51、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关于读论语学论语的古诗
论语
论语二的古诗
古诗中的论语
论语八则的古诗
关于论语的古诗还
论语言的古诗
论语诗句
论语的诗句
播放论语的古诗
论语其二的古诗
论语中的古诗句
论语中的古诗大全
论语语录
论语摘抄
论语名句
论语中的经典古诗
论语的古诗杜牧写的
论语中的古诗典故
论语中关于年的古诗
《论语》名句
论语的名言
有关诚的古诗论语
论语的古诗朗诵
论语短句
论语的句子
论语名言
论语语录体
论语是语录体
论语中的三句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