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古诗的歌

关于山行古诗的歌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山行古诗的歌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山行古诗的歌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山行古诗的歌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23) 语录(2) 说说(12) 名言(692) 诗词(1k+) 祝福(1k+) 心语(79)

  • 山行杜牧_山行古诗

  •   《山行》

      作者: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5、斜:此字读xiá,为伸向的意思。

      6、坐:因为。

      译文:

      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

      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

      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阅读全文]...

2022-05-03 03:34:29
  • 古诗山行

  •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

      5、坐:因为;由于。

      6、斜:此字读xiá

      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居然还有人家。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的枫林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阅读全文]...

2022-07-16 09:55:53
  • 古诗山行的诗意_古诗山行的意思

  • 诗意
  •   《山行》

      作者: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5、斜:此字读xiá,为伸向的意思。

      6、坐:因为。

      译文:

      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

      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

      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阅读全文]...

2022-03-08 08:24:30
  • 古诗山行的诗意

  • 诗意,学*
  • 古诗山行的诗意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山行的诗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行》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牧。其全文古诗如下: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前言】

      《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述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融,情景互为一体。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注释】

      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的小路。

      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深:另有版本作“生”。(“深”可明白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生”可明白为在构成白云的地方)

      车:轿子。

      坐:正因。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翻译】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

      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齐,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深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向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那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齐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必须会有另一种景色。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述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一样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

      (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2)正因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4)正因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透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述枫林铺*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出来了。诗人惊喜地发此刻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透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兼之语言明畅,音韵和谐。

    [阅读全文]...

2022-03-25 15:17:46
  • 山行儿童古诗

  • 儿童
  •   《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深秋时节,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我不由自主地停车靠边,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5、深:另有版本作“生”。

      6、坐:因为。

      7、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8、远上:登上远处的。

      9、山:高山。

      10、车:轿子。

      11、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12、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13、晚:晚上,通常指夕阳落下的傍晚。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阅读全文]...

2022-01-30 01:20:17
  • 山行杜牧古诗

  • 山行杜牧古诗

      《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绘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豪荡思致。下面是关于山行古诗的内容,欢迎阅读!

      山行

      作者: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词句注释

      ⑴山行:在山中行走。

      ⑵远上:登上远处的。寒山:深秋季节的山。石径:石子铺成的小路。

      ⑶生:明万历赵宦光刊本《万首唐人绝句》、明高棅编《唐诗品汇》、清陈梦雷编《古今图书集成》和康熙《御定全唐诗》作“深”。

      ⑷坐:因为。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⑸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于:比。

      白话译文

      弯曲的石头小路远远地伸至深秋的山巅,在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霜染后枫叶那鲜艳的红色胜过二月春花。

      作品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色彩绚烂、风格明丽的山林秋*。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地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的,起铺垫和烘托作用。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这样写,从题意来说,写出了“行”的特点,而从构图来说,却借勾画山路逶迤绵远之特点山势幽深*缓的形体特点,同时自然地把人们的视线沿着山路引向白云生处的人家。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石径”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白云仿佛从山岭中生出,飘浮缭绕,既可见山之高,又表现云之淡白与山之苍翠相映衬,点染出明快色调。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出来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诗人没有像古代一般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诸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

    [阅读全文]...

2022-04-22 21:25:53
  • 《长歌行》古诗

  • 写作
  • 《长歌行》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歌行》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长歌行

      两汉:佚名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赏析

      此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来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也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地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与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于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就像青青葵叶一遇秋风就枯黄凋谢了。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就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之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阅读全文]...

2022-06-14 12:14:39
  • 范仲淹 御街行_山行古诗

  • 经典
  • 杰出的诗人为千百年来人们所敬仰!脍炙人口的绝句古诗,为历代世人争相传诵,记住这些经典,让我们的前行路更宽更*!为您倾情整理《范仲淹 御街行》,希望对您有所启迪。

    《御街行》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

    赏析:

    这是一首秋夜怀思情人的词。上片写秋夜景,或就地面刻画秋声,或就天宇描摹夜色,以寒夜秋声衬托主人公所处环境的冷寂,突出人去楼空的落寞感,并抒发了良辰美景无人与共的愁情。沈际飞《草堂诗余隽》称赏天淡句写景空灵。下片专就离情宣发。愁肠三句折进一层,言离愁之深。残灯二句再现实境,一盏如豆的青灯忽明忽暗,独自凭栏斜倚,尝尽这孤眠的滋味。末以离愁眉间心上无所不在,倍增酸楚。都来此事几句为李清照《一剪梅》词所袭用,化作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向来为词评家所赞誉。这首词虽写似水柔情,却骨力道劲,绝不流于软媚。李攀龙云:月光如昼,泪深于酒,情景两到(《草堂诗余隽》),可谓佳评。

    延伸阅读

    纷纷堕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译文

    赏析

    上阕皆为景语,仅“无情”二字点出愁绪,犹是对景而言,不露痕迹。下阕直揭主旨,因“芳草无情”导入离愁和相思。

    “追”字尤显愁情缠绵之形。

    “酒入愁肠”两句,极写愁思难遣的苦闷。其《御街行》词也说:”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此词以大景写哀情,别有悲壮之气。清代张惠言、黄蓼园据词中个别意象,认为此词非为思家,实借秋色苍茫,隐抒其忧国之意。

    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云:“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即由此词点染而成。

    上阕起首两句点明节令,从高低两个角度描绘出廖廓苍茫、衰飒零落的秋景。三、四两句,从碧天广野写到遥接天地的秋水。秋色,承上指碧云天、黄叶地。这湛碧的高天、金黄的大地一直向远方伸展,连接着天地尽头的淼淼秋江。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烟霭本呈白色,但由于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而莫辨,如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所以说“天接水”。“寒”字突出了这翠色的烟霭给予人的秋意感受。这两句境界悠远,与前两句高广的境界互相配合,构成一幅极为寥廓而多彩的秋*。上阕结尾三句进一步将天、地、山、水通过斜阳、芳草组接一起,景物自目之所接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这三句写景中带有强烈的主观感*彩,着一“情”字,更为上阕的写景转为下阕的抒情作了有力的渲染和铺垫。过片紧承芳草天涯,直接点出“乡魂”、“旅思”。乡魂,即思乡的情思,与“旅思”意*。两句是说自己思乡的情怀黯然凄怆,羁旅的愁绪重叠相续。上下互文对举,带有强调的意味,而主人公羁泊异乡时间之久与乡思离情之深自见。

    下阕三、四两句,表面上看去,好像是说乡思旅愁也有消除的时候,实际上是说它们无时无刻不横梗心头。如此写来,使词的造语奇特,表情达意更为深切婉曲。“明月”句写夜间因思旅愁而不能入睡,尽管月光皎洁,高楼上夜景很美,也不能去观赏,因为独自一人倚栏眺望,更会增添怅惘之情。

    结拍两句,写因为夜不能寐,故借酒浇愁,但酒一入愁肠,却都化作了相思之泪,欲遣相思反而更增相思之苦了。这两句,抒情深刻,造语生新而又自然。写到这里,郁积的乡思旅愁外物触发下发展到最*,词至此黯然而止。

    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本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方式。这首词的特殊性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即阔远之境、秾丽之景与深挚之情的统一。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却反其道而行之,景色写得阔远而秾丽。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阕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

    《孤雁儿/御街行》

    作者:李清照

    原文:

    藤床纸帐朝眠起。

    小风疏雨萧萧地。

    注释:

    1、纸帐:纸制之帐。

    赏析:

    此词为咏梅词。应作于赵明诚病殁之后。表现了女主人对亡夫的缅怀悼念及对亡灵的慰藉之情。

    此词既没有直接描绘梅的色、香、姿,也没有去歌颂梅的品性,而是把梅作为作者个人悲欢的见证。她是为抒孤怀才借梅花以表对亡夫的悼念之情。起笔于景,落墨于情。开笔入题,但含而不露,笔无虚设。层层布景,如层峦叠嶂,景景呈新,借景抒情,情随景迁,景景生悲。此词巧妙灵活地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实属词林佳品。

    是不是觉得范仲淹 御街行非常经典,非常有意蕴?在此,小编推出了专题街拍唯美句子,请您阅读。

    [阅读全文]...

2022-06-16 12:26:14
  • 长歌行古诗谱

  • 长歌行古诗谱

      这首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使表达的哲理发人深省,又明白易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长歌行古诗谱,快来看看吧。

      《汉乐府长歌行》是宋朝郭茂倩编的《汉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其作者不详。从《汉乐府》可知是汉朝的诗作。汉朝,有许多仁人志士,在青少年时代,就树立大志,争取通过奋发,使以后“有为”。诗歌的作者要表达的正是这种人的心志,也就是年青人的心志。这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千古名句,可以传世成为“绝唱”,正是因为他道出了人间哲理:人的一生,最宝贵的时间是青少年时代,它不可能永葆,必须珍惜,在此时认真学*训练,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否则日后会“伤悲”。

      《长歌行》选取的物是“园中葵”和“百川”,作者从“葵”吸着甘露等待阳光照耀,春天的.阳光让其欣欣向荣,却害怕秋季到来花叶枯黄的心态(这是拟人手法),引出与它类似“百川”之景。 “百川”流向大海之后,不能返回,它必然充满遗憾心理。接着作者言明自己感悟的哲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种由物到人,由物到“理”的写法堪称上乘。因为避免了空洞的说教之陋,显示出文学的“形”“理”合一之美,语言委婉之美。

    [阅读全文]...

2022-04-27 05:31:36
  • 《商山早行》古诗鉴赏

  • 《商山早行》古诗鉴赏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懈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强。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鉴赏:

      这首诗选自唐代诗人温庭筠的《温飞卿诗集笺注》是作者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许商,在商山途中所作。

      此诗之所以人们所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的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种共同感受。全诗大意为:鸡鸣之声从朦胧残月下的茅店中传出行人的足迹印在那板桥凄清的白霜上,落叶散满山路,枳子花明灭于驿站外,寂静的环境勾起了游子昨夜的梦:家乡的池塘理该有无数的水禽在嬉戏吧?“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懈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这两句诗映托出诗人当时心情的凄清落寞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和“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整首诗紧扣“早行:二字,写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无限的愁思和人生的失意,一个“悲”子不但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而且还隐含着远离故乡的伤感之意。

      全诗抒发了诗人长途跋涉,思念故乡的辛苦和仕途不得意的失落无助情怀。

      【原文】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释】

      1.动征铎(音夺):震动出行的铃铛。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铎:大铃。

      2.槲(音弧):一种落叶乔木。

      3.枳(音只):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驿墙:驿站的墙壁。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这句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4.杜陵:在长安城南,因汉宣帝陵墓所在而得名,这里指长安。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这句说:因而思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

      5.凫(音符):野鸭。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

      【作者简介】

      温庭筠(音云)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唐代诗人、词人。商山:在今陕西省商县东南。

      【解说】

      这是一首抒发个人仕途失意的感慨之作。开头两句写早行引起了对故乡遥念。中间四句写景,处处突现一个“早”字。末尾二句说虽然途中观赏着景色,但头脑中却在回想着“凫雁满回塘”的“杜陵梦”境,表达了对长安的留恋之情和孤独失意之感。“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二句,把几个名词排列连缀起来,构成一幅早行的清冷图景,向为传诵的名句。*常引此形容游子早行的景象和心境。

    [阅读全文]...

2022-06-03 21:53:09
山行古诗的歌 - 句子
山行古诗的歌 - 语录
山行古诗的歌 - 说说
山行古诗的歌 - 名言
山行古诗的歌 - 诗词
山行古诗的歌 - 祝福
山行古诗的歌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