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古诗全部并介绍

关于李清照的古诗全部并介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李清照的古诗全部并介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李清照的古诗全部并介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李清照的古诗全部并介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k+) 语录(96) 说说(161) 名言(12) 诗词(1k+) 祝福(1) 心语(1k+)

  • 女词人李清照的后期作品介绍

  • 李清照,历史,阅读
  • 女词人李清照的后期作品介绍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女词人李清照的后期作品介绍,希望能帮到大家!

      李清照的后期作品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素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擅长写词,《如梦令》、《醉花阴》等都是李清照词曲代表作品。李清照的词分为两个时期,分别是前期和后期。李清照前期的词曲风格明快,吟唱出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李清照后期的词风压抑沉闷,抒发了自己离乡愁绪之苦。

      李清照后期的作品有《声声慢寻寻觅觅》、《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临江仙庭院深深几许》等。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她的词风多变,通过对景色和人物的描写和刻画,引发世人的深思。《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李清照后期的词曲经典作品,全词内容为:“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词人在上阕通过描写“薄雾”、“愁云”、“瑞脑”、等意象突出了季节环境。秋天到了,词人感觉到窗外一片压抑愁闷的景象,生活在这样萧瑟沉闷的天气中,词人的心情也逐渐愁苦和抑郁。随后,词人写到了重阳佳节,借此节日来反衬出自己孤身一人的寂寥感。中秋佳节本该是家人赏菊喝酒团聚的日子,但今年的重阳佳节,只剩下词人孓然一人,心中不免有些孤苦和凄凉。下阕中,词人借上阕意象,抒发了自己思念丈夫思念亲人的心情。

      李清照的词风

      诗有诗的特点,词有词的风格,而李清照的词又有另一番独具一格的风格!她的《论词》里提出了“别是一家”的独特风格,她自己也是婉约派的一名代表,她的词全局上是以委婉、文雅和清风而著名。李清照的人生是坎坷的,但是她的词风却开创了词史上的新纪元。

      李清照出身于官宦之家,从小生活就比较的富裕,而且见识也比较广泛,虽然那个时候是北宋的末期,整个社会都处于黑暗之中,可就是那个时候李清照开始了“别是一家”诗词的开端。前期的李清照的词风是以自然、脱俗为美,因为当时并没有受到任何的打击,当时她还针对性的对苏轼等人的诗词做出了评论。在这一段时间内,她的词属于轻松类型的,并没有过多的心理负担和压抑情感。

      再后来李清照的公公因为政治的原因,给赵家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那个时候的李清照的心里是孤独的,她心里对这个黑暗的时代充满了愤恨,所以写出来的词风都特别的具有讽刺性的意义。

      当国家遭受到外敌入侵的时候,李清照的家里也遭受到了家破人亡的灭顶之灾,从此她就在流离的生活中度过,她此时的词开始透发着对时代的不满,含有一种凄凉的意味和一种无可奈何的氛围。后来她的丈夫在途中病死,这更是对她的一种打击,让她产生了绝望之情,从此她的词风开始转变为忧愁、思念和凄凉。

      从而得出李清照的词风是根据她本人的人生挫折而改变的。无论怎么样,她始终是一位值得人们尊敬的女词人。

      李清照和秦桧的关系

      史载,南宋时期的一代奸相秦桧没有后代,他的儿子秦熺并不是他的亲生儿子,而是秦桧的夫人王氏保养的。秦桧有个私生子,叫林一飞,他本来想把这个儿子认祖归宗,但碍于他夫人的权威,却始终不敢如愿。但是,秦桧可是诛杀岳飞的枭雄,怎么会如此害怕他的老婆王氏呢?那个王氏又是何许人也?

      王氏,在史书上没有留下姓名。但她是北宋时期著名宰相王珪的孙女,早年就嫁给秦桧。秦桧出生于1090年,李清照出生于1084年,比秦桧大四岁,所以,王珪的女儿王氏应该比李清照小六年以上。而巧合的是,王氏的父亲王仲山,还生了另外一个女儿,也是他的第一个女儿,俗话说就是长女,嫁给了李格非。李格非和王仲山的女儿,也就是李格非的.王氏,生了一个女儿,便是李清照。关系看上去很复杂,但是总结成一句,李清照基本上就是秦桧的老婆王氏的表姐妹,也就是秦桧的表姐妹。按照年龄推论,一般情况下,李清照是秦桧的表姐没有错。

      之后李清照改嫁张汝州,但是张汝州并不像她的前夫赵明诚一样,他动不动就对李清照拳脚相加。李清照觉得很委屈,她向朝廷上告,张汝州的官职是靠行贿得来的。但是张汝州既然是个官,关系网自然不一般。李清照必须面对的是张汝州的那一大批在朝在野当官的朋友。他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只能找官员亲戚帮忙。但是她却一直没有找到秦桧和她的表姐王氏,她找的亲戚是兵部侍郎諅崇礼。所以由此可见,秦桧虽然和李清照沾亲带故,但是他们的关系并不是很亲*。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6年),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约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李清照是*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

      主要作品

      词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小重山·春到长门草青青》、《忆秦娥·临高阁》、《多丽·小楼寒》、《好事*·风定落花深》、《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声声慢·寻寻觅觅》、《念奴娇·萧条庭院》、《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清*乐·年年雪里》、《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减字木兰花·浪淘沙帘外五更风》、《点绛唇·寂寞深闺》、《点绛唇·蹴罢秋千》、《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浣溪沙·小院闲窗春己深》、《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浣溪沙·绣幕芙蓉一笑开》、《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南歌子·天上星河转》、《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临江仙·梅》、《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蝶恋花·上巳召亲族》、《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瑞鹧鸪·双银杏》、《长寿乐·南昌生日》、《行香子·天与秋光》、《行香子·草际鸣蛩》、《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殢人娇·後亭梅花开有感》、《满庭芳·小阁藏春》、《庆清朝·慢禁幄低张》

      诗

      《浯溪中兴碑诗》、《皇帝阁春帖子》、《钓台》、《上枢密韩肖胄诗》

      文

      《金石录序》、《词论》、《打马图序》、《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

      世人评价

      李清照作为*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历史的角度李清照的爱国思想,代表了*古代广大妇女追求男女*等、关心国事、热爱祖国的一个侧面,让后人从中看到了*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而且,她还在众多爱国作家中为女性争得了一*之地。不仅如此,李清照还开创了女作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女性爱国的光辉典范,特别是现代女性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现实的角度认识李清照的爱国思想,能感受到女性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以及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这对于在弘扬爱国主义,高举爱国大旗,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振兴中华时充分发挥妇女的社会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阅读全文]...

2022-07-24 17:41:13
  • 李清照的简介

  • 李清照,诗人
  • 李清照的简介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清照的简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清照

      中文名称: 李清照

      又  名: 易安居士 李易安

      性  别: 女

      生 卒 年: 1084~1155?

      国  别: *

      正式发表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一剪梅

      生*简介

      宋代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出自韩琦门下,又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学识渊博,尤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后被罢官。*生著述较多,现仅存《洛阳名园记》一卷。母王氏,是状元王拱辰孙女(《宋史·李格非传》),一说为汉国公王准孙女(庄绰《鸡肋编》),也知书善文。

      生* 李清照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作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 李清照早年随父住在汴京、洛阳,受过较好的文化教养。她工书,能文,兼通音律,“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前辈”(王灼《碧鸡漫志》)。在元符三年(1100)左右,写有《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受到当时人们的好评。建中靖国元年(1101)18岁时,与吏部侍郎赵挺之幼子赵明诚结婚。明诚当时21岁,在太学当学生,喜好收蓄前代石刻。婚后不久,*蔡京当政,赵挺之升任尚书右丞。他们极力打击旧党。李格非时为提点京东刑狱,竟因在党籍而被罢官。李清照当时曾献诗给赵挺之试图救援其父,诗中有“炙手可热心可寒”的话,可见在她婚后李家曾经遭到政治上的不幸,她对赵挺之的行事是有所不满的。

      约在崇宁二年(1103),赵明诚开始出仕,曾任鸿胪少卿。他们夫妻志同道合,“有饭蔬衣练,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金石录后序》)。经他们的搜求寻访,日积月累,其所藏蓄的亡诗逸史、古今名人书画和古器物,逐渐增多。大观元年(1107),赵挺之死于京师,赵家随即也遭受了政治上的灾祸。当时蔡京为左仆射,由于忌恨赵挺之而对赵家进行诬陷。但因查无实据,所以只追夺了赵挺之的`官职。赵明诚弟兄可能即因此而失官。李清照便和赵明诚回到了青州(今山东益都)赵氏的故里。

      赵明诚屏居乡里的时间在10年以上。他们“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更加努力地访求古碑、文物。大约在宣和三年(1121),赵明诚又重新出仕。先是出守莱州(今山东掖县)。任满后,改守淄州(今山东淄博市),又授直秘阁。这一时期,他们开始编写《金石录》,并继续搜集古物、碑铭,一同鉴赏、考订,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靖康元年,金人围攻汴京。次年,赵明诚母死于金陵,明诚携书15车南下奔丧。随之,北宋亡。高宗即位后,明诚起知建康府。这时北方大乱,赵家青州故第十余屋的书册什物被焚。李清照只携小部分文物随人群逃难,从此开始了她在南方的苦难生活。

      后期 建炎二年(1128),李清照怀著国破家亡之痛南逃至建康。她极关心国家命运和当时的政治形势,写有“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知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的诗句,表达了对于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极大不满。次年,赵明诚移知湖州,他驻家池阳(今安徽贵池),只身驰赴建康受命,不幸病倒。当清照从池阳乘舟赶到建康时,明诚已经病危,不久死去。她怀著极大的悲痛敛葬了丈夫。这时金兵又大举南侵,建康形势紧急,朝廷已开始疏散、逃亡。李清照派人先将书册、金石刻送往洪州,准备去那里投奔赵明诚的妹丈以避乱。但洪州又失陷,道路不通。并且大部分文物又在战乱中散失。在赵明诚病重期间,他的朋友张飞卿曾携一玉壶来看望他。这件事竟被人传成是他们夫妻以玉壶颂金,并听说有人已向朝廷告发。这样的政治陷害使李清照大为惊恐,她决定将家中所有的铜器等物品进献朝廷,以求得洗刷和解脱。于是,她便追随著高宗逃难的路线辗转避乱,从越州到明州,经奉化、台州入海,又经温州返回越州。最后,在绍兴二年,又从越州移居杭州。这期间她不但承受著政治上的压力,而且大量书画、砚墨被盗,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况极其悲惨。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资料记载,李清照曾经改嫁,但后来学者对此颇有争议。

      这一年冬,金人南犯,她又自临安避乱金华,次年才返回临安。关于李清照晚年的生活情况缺乏资料记载,但她曾写诗送韩肖胄、胡松年使金,曾作《打马图经》及“自序”,还曾携前人墨迹访米友仁求题跋。这说明她一直在关心国家大事,并且一直在从事文学创作和学术活动。

    [阅读全文]...

2021-12-19 20:05:59
  • 李清照《一剪梅》词牌名介绍

  • 李清照,阅读
  • 李清照《一剪梅》词牌名介绍

      一剪梅,词牌名,亦称“腊梅香”,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词牌名一剪梅介绍,希望能帮到大家。

      剪梅,双调小令,六十字,上、下片各六句,句句*收,叶韵则有上、下片各三*韵、四*韵、五*韵、六*韵数种,声情低抑。亦有句句叶韵者,如《一剪梅·温州》:“人说繁华比帝乡,馆厦皇皇,道路皇皇。山川瑰丽胜苏杭,楼外花香,楼里人香。 攘往熙来富贵商,天上机航,水上舟航。王孙到此也牵肠,欲把他乡,落作家乡。”(摘自《载敬堂集·江南靖士稿》)

      来源

      此调因周邦彦词起句有“一剪梅花万样娇”,乃取前三字为调名。又韩淲词有“一朵梅花百和香”句,故又名《腊梅香》,李清照词有“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句,故又名《玉簟秋》。

      用法

      《词谱》以周邦彦、吴文英词为正体。周词为上下片各六句三*韵,即起句、第三句和结句用韵。梦窗词为上下片各六句,四*韵,即起句,三、四句和结句用韵。另一体为每句用韵,如蒋捷、张炎词。另有五十八字、五十九字两体。此调以一个七言句带两个四言句,节奏明快。

      格律

      例词: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中仄**仄仄*(韵)。

      红藕香残玉簟秋。

      中仄**,中仄**(韵)。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中*中仄仄**,中仄**,中仄**(韵)。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中仄**仄仄*(韵)。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中仄**,中仄**(韵)。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中*中仄仄**,中仄**,中仄**(韵)。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白(一剪梅)

      倜傥风流俊少年,通晓书经,自号青莲。遍游天下美河山,破浪长风,直挂云帆。 斗酒豪情诗百篇,书剑飘零,一代诗仙。横眉蔑视傲当权,富贵浮云,风月无边

      拓展知识:

      宋代时候,人们称一枝为一剪。一剪梅的意思,就是一枝梅花。古代时候,相隔两地的.人往往通过赠送对方一枝梅花来表达相思。如《荆州记》记载陆凯和范晔的故事:“陆凯自江南,以梅花一枝寄长安与范晔,赠以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南宋诗人刘克庄有句云:“轻烟小雪孤行路,折剩梅花寄一枝。”词牌“一剪梅”,即是取此意而生。

    [阅读全文]...

2022-06-30 08:11:05
  • 李清照夏日绝句古诗

  • 夏日,李清照,文学
  • 李清照夏日绝句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清照夏日绝句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夏日绝句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

      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注释

      1.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3.项羽: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自杀。

      4.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赏析

      李清照这首诗,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当作”之所“亦为”,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之柔美,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诗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报。“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一个“不肯”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高过天地造化。一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而无复任何言语!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创作背景

      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后来,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一天夜里,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叛,反而临阵脱逃。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同时也有暗讽南宋王朝和自己丈夫之意。

      再读李清照《夏日绝句》散文随笔

      一场游戏一场梦,深陷在能扭曲一切般的重力场中,严重的泥泞挡不住男人想要君临天下的欲望,挡不住横矛纵马、战死沙场也要称雄的快感,挡不住女人也想坐拥荣华、贵为王妃,至少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无限存在。历史是有维度的、是有深深的维度的,在战马铁甲、刀光剑影、非生即死、别无选择的矢量上,会不会有例外呢?你给了世人一个彻底清洗的答案:炎炎夏日的逼仄绝句,像极了霸王的利剑,为受重伤而**的例外补上了好几个狭长的窟窿。此时,再也看不到你那如花如柳,绿肥红瘦的迷人娇艳,而眼前浮突于笺纸上的,是你照不清自己的另一面---无例外,金莲!

      战旗猎响,烽烟滚滚,万里江山,车轮而过。是谁把历史的衣服全部脱下,转瞬间,就看个精光。如果时光允许倒流,我只想成为一株*凡的松柏,守着山岩上的清淡岁月,与小岩鹰偶尔聊聊,消遣下年华,在逐渐风蚀的皱纹间,看一看日落日出、霞喷彩绘、云淡风轻。不闻世间的寡薄,不问凡尘的情恶,仅是简单的在这样隐秘宁静的光华中,微荡涟漪地度过匆匆人生。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章丘西北)人,居济南。[15]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辑有《漱玉集》《漱玉词》。今有《李清照集》辑本。

    [阅读全文]...

2022-03-19 03:22:31
  • 李清照的诗

  • 李清照
  •   1、《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4、《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

      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

      醒时空对烛花红。

      5、《蝶恋花》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6、《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

      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7、《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8、《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9、《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

      未开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

      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

      着意过今春。

    [阅读全文]...

2022-06-17 15:52:14
  • 李清照诗词大全

  • 李清照
  • 李清照诗词大全

      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在21世纪的'中国,诗词仍然深受普通大众青睐。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清照诗词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希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玉楼春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蕴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衹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长寿乐

      微寒应候。望日边六叶,阶蓂初秀。爱景欲挂扶桑,漏残银箭,杓回摇斗。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到如今,昼锦满堂贵胄。

      荣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绿绶。更值棠棣连阴,虎符熊轼,夹河分守。况青云咫尺,朝暮重入承明後。看彩衣争献,兰羞玉酎。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临江仙

      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

      。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阙,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鹧鸪天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阅读全文]...

2022-01-17 00:23:32
  • 描写秋天的诗句 古诗李清照

  • 秋天,李清照
  • 描写秋天的诗句 古诗李清照

      李清照描写秋天的诗句是《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一剪梅

      作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词语注释

      ①玉簟(diàn)秋:意谓时至深秋,精美的竹*已嫌清冷。

      ②兰舟:《述异记》卷下谓:木质坚硬而有香味的木兰树是制作舟船的好材料,诗家遂以木兰舟或兰舟为舟之美称。一说“兰舟”特指睡眠的床榻。

      ③锦书:对书信的一种美称。《晋书·窦滔妻苏氏传》云:苏蕙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其被徙流沙的丈夫窦滔。这种用锦织成的字称锦字,又称锦书。

      ④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白话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鉴赏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或赞赏其“精秀特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诗)。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上阕共六句,接下来的五句按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思念。词人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偏起怀远之思。这一句,钩连上下。它既与上句紧相衔接,写的是舟中所望、所思;而下两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都是萦绕于词人心头的。

      这首词上阕的后三句,使人想起另外一些词句,如“日边消息空沉沉,画眉楼上愁登临”(郑文妻孙氏《忆秦娥》),“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晏殊《诉衷情》),“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秦观《减字木兰花》),以及“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玉楼明月长相忆”(温庭筠《菩萨蛮》),“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绝”(冯延巳《三台令》),其所抒写的情景,极其相似。如果联系这首词的起句,还令人想到李益的一首题作《写情》的七绝:“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词与诗都写了竹*,写了月光,写了西楼,同样表达了刻骨的相思,对照之下,更觉非常相似。

      词的过片“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之感,以及“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之恨。词的下阕就从这一句自然过渡到后面的五句,转为纯抒情怀、直吐胸臆的独白。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前人作品中也时有写两地相思的句子,如罗邺的《雁二首》之二“江南江北多离别,忍报年年两地愁”,韩偓的《青春》诗“樱桃花谢梨花发,肠断青春两处愁”。这两句词可能即自这些诗句化出,而一经熔铸、裁剪为两个句式整齐、词意鲜明的四字句,就取得脱胎换骨、点铁成金的效果。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这首诗的结拍三句,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句。王士禛在《花草蒙拾》中指出,这三句从范仲淹《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脱胎而来,而明人俞彦《长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两句,又是善于盗用李清照的词句。这说明,诗词创作虽忌模拟,但可以点化前人语句,使之呈现新貌,融人自己的作品之中。成功的点化总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变化原句,而且高过原句。李清照的这一点化,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王士禛也认为范句虽为李句所自出,而李句“特工”。两相对比,范句比较*实板直,不能收醒人眼目的艺术效果;李句则别出巧思,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样两句来代替“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的*铺直叙,给人以眼目一新之感。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因而就在艺术上有更大的吸引力。当然,句离不开篇,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同时,篇也离不开句,全篇正因这些醒人眼目的句子而振起。李廷机的《草堂诗余评林》称此词“语意超逸,令人醒目”,读者之所以特别易于为它的艺术魅力所吸引,其原因在此。

    [阅读全文]...

2022-03-19 02:54:05
  • 李清照的诗词

  • 李清照,诗人
  • 李清照的诗词(精选26首)

      引导语:李清照一声的诗词作品很多,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下面我们一起来学*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清照的`诗词(精选26首),欢迎阅读!

      1、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2、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3、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4、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5、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6、忆秦娥

      临高阁,乱山*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後,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7、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8、好事*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後,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9、忆秦娥

      临高阁,乱山*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後,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10、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11、玉楼春·红梅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12、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13、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14、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15、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16、声声慢·寻寻觅觅

    [阅读全文]...

2022-04-15 01:59:14
  • 一剪梅古诗李清照朗诵及赏析

  • 李清照,诗人
  • 一剪梅古诗李清照朗诵及赏析

      一剪梅,是词牌名。双调小令,六十字,上、下片各六句,句句*收。代表作品有: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一剪梅古诗李清照朗诵及赏析,一起来看看。

      一剪梅

      李清照[宋]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

      ①“裳”,古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②玉簟:音diàn ,光华如玉的精美竹*。

      ③雁字:指雁群飞时排成“一”或“人”形。相传雁能传书。

      词牌

      一剪梅

      亦称“腊梅香”。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句句用*韵,一韵到底。八个四字句一般都用对仗。有一体只须前后阕的一、三、六句用韵。

      作者

      李清照

      (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赏析

      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电影《李清照》沿袭了伊世珍之说,当赵明诚踏上征船出行时,歌曲就唱出《一剪梅》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把这首词理解为送别之作,于词意不尽相符,就是“轻解罗裳”两句,也难解释得通。“罗裳”,不会是指男子的“罗衣”,因为不管是从*仄或用字看,没有必要改“衣”为“裳”。“罗裳”无疑是指绸罗裙子,而宋代男子是不穿裙子的。要是把上句解为写李清照,下句写赵明诚,那么,下句哪来主语?两者文意又是怎样联系的呢?因此,应该以《花庵词选》题作“别愁”为宜。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所以,两人一经离别,两地相思,这是不难理解的。特别是李清照对赵明诚更为仰慕钟情,在她的许多词作中都有所流露。这首词就是作者以灵巧之笔抒写她的思夫之情的,它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词的开头是:

      红藕香残玉簟秋。

      写出时间是在一个荷花凋谢、竹*嫌凉的秋天。“红藕”,即红色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时节,指出就是这样一个萧疏秋意引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显示出全词的倾向性。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如“红藕香残”,虽然是表示出秋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虽然是暑退秋来,所以竹*也凉了。其实,也含有“人去*冷”之意。

      就表现手法及其含义来看,这一句和南唐李璟《浣溪沙》的首句:“菡萏香销翠叶残”相类似。同样是说荷花凋残,秋天来了。但后者不如前者那么富有诗意:“菡萏香销”,无疑是不及“红藕香残”那样既通俗又是色泽鲜明;“翠叶残”意思仍然和“菡萏香销”一样,是指秋来荷叶落。但“玉簟秋”,却不同了,又有一层新的意思。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竹*生凉来表达秋的到来。一句话里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显然,同是七个字,但它的涵义就比之李璟句丰富得多。怪不得清朝陈廷焯赞赏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白雨斋词话》)李清照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但这一句“精秀特绝”,却是事实,并非过誉。

      李清照本来已因丈夫外出而有所牵挂,如今面对这样一个荷残*冷、万物萧疏的景象,免不了触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萦绕胸怀,内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凡人受愁苦的煎熬,总是要想办法排愁遣闷的,这是人之常情。李清照也不例外。她究竟想如何来消除这愁闷呢?此刻,她不是借酒消愁,也不是悲歌当泣,而是借游览以遣闷,下两句就是这样引出来的: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就是说,我轻轻地解开了绸罗的裙子,换上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吧!上句“轻”字,很有份量,“轻”,是轻手轻脚的意思。它真实地表现了少妇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心情。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随就独自上小船了。下句“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的。“罗裳”,是丝绸制的裙子。“兰舟”,即木兰舟,船的美称。这里用“罗裳”和“兰舟”很切合李清照的身份。因为这是富贵人家之所独有。这两句的涵义,既不同于《九歌·湘君》中的“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写湘夫人乘着桂舟来会湘君;也不同于张孝祥的《念奴娇》:“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写张泛舟在广阔的洞庭湖上的兴奋心情。而是极写李清照思夫之苦,她之所以要“独上兰舟”,正是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这是李清照遣愁的方法之一。其实,“独上兰舟”以消愁,若非愁之极何以出此?然而,它不过是像“举杯消愁愁更愁’一样。过去也许双双泛舟,今天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不过,李清照毕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她不把自己的这种愁苦归咎于对方的离别,反而设想对方也会思念着自己的。所以,她宕开一笔,写道: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前两句是倒装句。这几句意思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谁”,这里实际上是暗指赵明诚。“锦书”,即锦字回文书,这里指情书。作者这么写,看似乎淡,实则含蓄有韵味:一、它体现了李清照夫妻感情的极其深厚、真挚,以及李清照对她丈夫的充分信任。因为如果她对赵明诚感情淡薄,或有所怀疑,就不会想象“云中谁寄锦书来”,而是必然发出“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或是“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的怨言。所以,这里作者这样写,不言情而情已自见。这种借写事来抒情,正是在艺术创作上最富有感染力的。二、寓抽象于形象之中,因而更觉具体生动。单说“谁寄锦书来”,未免显得抽象。作者借助于雁能传书的传说,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这就通过大雁翔空,形象地表达了书信的到来,使人可看得到,摸得着。虽然这种写法,并非自她始,但她的云中雁回比之一般的飞雁传书,显然画面更为清晰,形象更为鲜明,这种点化仍然是值得肯定的。三、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在这夜景里,即使收到情书,无疑是高兴的。但光是这样理解,还不可能发掘“月满西楼”句的真正含义。雁传书信,固可暂得宽慰,但不可能消除她的相思。其实,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这才是真实的感情。“月满西楼”句和白居易《长相思》的“月明人倚楼”含义相似,都是写月夜思妇凭栏望远的。但李作较之白作似乎进了一步,关键在于“西”字,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由于李清照既然思念着自己的丈夫,又相信丈夫也会思念着自己,所以,下片也就顺此思路开展了:

      花自飘零水自流。

      有人说,这是写李清照慨叹自己“青春易老,时光易逝”。要是这样,那么,下面“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两句,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其实,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像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像悠悠江水空自流。“自”字,是“空自”或“自然”的意思。它体现了李清照的感叹语气。这句话看似*淡,实际上含义很深。只要读者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唯其如此,所以底下两句: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就自然地引出来了。如果说,上面没有任何一句提到李清照和他的丈夫的两相恩爱;那么,这两句就说得再明白也没有了。她俩是同样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体现了她开朗的性格,善于为对方着想,与一般妇女的狭隘心胸不同。在古典诗词中,写思夫之作的不少,但大多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辉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温庭筠《忆江南》);或是“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牛希济《生查子》)一类文字。像李清照这样从两方面来写出相思之苦的,极为鲜见。

      那么,李清照的“闲愁”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呢?下面三句就作了回答: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就是说,这种相思之情是没法排遣的,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一句话就是时刻在相思着。这里,作者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人在愁苦时总是绉着眉头,愁眉苦脸的。作者正是抓住这一点才写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领会到她内心的绵绵痛苦的。“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两者之间有着连接的关系。所以,它能把相思之苦的那种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化起伏,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这几句和李煜《乌夜啼》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士祯在《花草蒙拾》中说:“然易安亦从范希文‘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语胎出,李特工耳。”诚然,李作比之范作已胜一筹。“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总不及“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么形象地反映李清照愁眉变化的情景,怪不得成为千古绝唱。

      由上看来,李清照这首词主要是抒写她的思夫之情。这种题材,在宋词中为数不少。若处理不好,必落俗套。然而,李清照这首词在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因而富有艺术感染力,仍不失为一篇杰作。其特点是:一、词中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二、作者大胆地讴歌自己的爱情,毫不扭捏,更无病态成份;既像蜜一样的甜,也像水一样的清,磊落大方。它和那些卿卿我我、扭捏作态的爱情,泾渭分明。三、李词的语言大都浅俗、清新,明白如话,这首词也不例外。但它又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在通俗中多用偶句,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等,既是对偶句,又浅白易懂,读之琅琅上口,声韵和谐。若非铸词高手,难能做到。

      李清照的人生

      绍兴二年(1132年),李清照到达杭州。图书文物散失殆尽造成的巨大痛苦,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给予的无情折磨,使李清照陷入伤痛百般走投无路的绝境。孤独无依之中,再嫁张汝舟。再嫁时李清照46岁,张汝舟是一个年轻的公子。他并不为倾慕于李清照的才情,而是一心冲着她和赵明诚的金石收藏!当婚后发现李清照家中并无多少财物时,便大失所望,随即不断口角,最后恼羞成怒对她拳脚相加,甚至想把她打死,甩掉这个年老色衰的包袱。

      然而李清照的刚毅与智慧是这个该死的男人万万没有想到的!张汝舟的野蛮行径,使李清照难以容忍。当李清照偶然得知张汝舟行贿以获取官职的证据后,她检举上告,经查属实,张汝舟被除名编管柳州。将张汝舟送进了监狱。并要求离婚。宋法有:妻子控告丈夫,证据确凿也要入狱3年。故亦身陷囹圄。幸亏她得到了李,赵两家的帮助,只关押九天就重获自由。他们的婚姻,不过才百天。

      (对于李清照改嫁张汝舟之事,后世学者颇有争议。其实,妇女改嫁在宋代前期并不少见,且不影响李清照人品,宋人多家谈及此事,应当可信。古人辩诬之说,实际是受封建礼教观念束缚的结果。)

      她的诗的确很具影响力,但想想,历史上少数几个留名的女子,她们的历史即使不被正史所记载,但毕竟还有这种叫做野史的'东西存在。

    [阅读全文]...

2022-01-30 09:03:01
李清照的古诗全部并介绍 - 句子
李清照的古诗全部并介绍 - 语录
李清照的古诗全部并介绍 - 说说
李清照的古诗全部并介绍 - 名言
李清照的古诗全部并介绍 - 诗词
李清照的古诗全部并介绍 - 祝福
李清照的古诗全部并介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