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题目是倒装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题目是倒装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题目是倒装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题目是倒装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not onlybut also的用法及倒装
Frankin was considered not only an inventor,but also a statesman. 富兰克林不仅被看作发明家,而且被看作政治家。下面是小编整理关于not onlybut also的用法及倒装。欢迎大家阅读!
用法:
首先Not only…..but (also)表示的关系是递进, 其中also可以省略
But/but also表示的是转折. 在but also中, ring_cheng认为also不属于重复, 所以应当保留.该观点尚未证实.
not only ...but also表示并列,不能表示转折,不要有先入为主的感觉认为not only...but also必须一起出现。单独出现but also是可能的,此时表示的是转折。
All-terrain vehicles have allowed vacationers to reach many previously inaccessible areas, but they have also been blamed for causing hundreds of deaths, injury to thousands, and seriously damaging the nation’s recreational areas.
· deaths, injury to thousands, and seriously damaging
· deaths and injuring thousands, and serious damage to
· deaths, thousands who are injured, as well as seriously damaging
· deaths and thousands of injuries, as well as doing serious damage to (D)
· deaths, thousands are injured, and they do serious damage to
关于not only…but also.. 的用法,我根据前人的发言并结合GMAT的思路挑出了这几条:
1.在正常语序中: not only … but also 应连接两个相对称的并列成分。例如:
Not only Mr Lin but also his son joined the Party two years ago. (连接两个主语)
I not only play tennis but also practise shooting. (连接两个谓语动词)
He plays not only the piano but also the violin. (连接两个宾语)
在正常语序中: 短语本身不可以加入其它成份,比如变成:not only...but it also...是错误的(因为破坏了*衡)。
125.The winds that howl across the Great Plains not only blow away valuable topsoil, thereby reducing the potential crop yield of a tract of land, and also damage or destroy young plants.
· and also damage or destroy
· as well as damaging or destroying
· but they also cause damage or destroy
· but also damage or destroy(D)
· but also causing damage or destroying
Choice D, the best answer, correctly employs the correlative construction not only x but also y, where x and y are grammatically parallel and where both x and y (damage and destroy) ap* to young plants. Choices A, (not only... and also), B (not only... as well as), and C (not only... but they also) violate the not only... but also paradigm. Moreover, B contains terms (blow... damaging) that are not parallel. In C and E, damage is used not as a verb with young plants as its direct object but as a noun receiving the action of cause; consequently, these choices fail to state explicitly that the damage is done to young plants. E also violates parallelism (not only blow... but also causing)
2. not only … but also 连接两个主语时,谓语动词要和与其最*的主语保持人称和数的一致。例如:
Not only the students but also the teacher was against the plan. / Not only the teacher but also the students were against the plan.
3. not only … but also 不能用在否定句中。例如:
误: They dont fear not only hardship but also death.
正: They fear neither hardship nor death.
正: They dont fear either hardship or death.
4. not only … but also 连接两个分句,并且 not only 位于句首时,第一个分句中的主语和谓语要部分倒装。例如:
Not only does the sun give us light, but also it gives us heat.
Not only did he speak English correctly, but he also speaks it fluently.
《新编英语语法》薄冰P633:Not only does he compose music, but he also play./ Not only does he have to type out the answer on a com*r, but he also gets the com*r to translate it into sounds.
《新编英语语法》章振邦1005:She was not only compelled to stay at home, but she was also forbidden to see her friends
英语语法大全上的例句是: Not only did they break into his office and steal his books, but they also tore up his manuscripts. 所以我个人认为在倒装的情况下,but also是可以被主语拆开的.
这里附上ring_cheng的观点:倒装时可以在短语中插入某类成分,如:not only did sb do sth, but sb also did sth (之所以前后都加入主语,不是为了连接主语,而是为了句子的'对仗工整而补足主语,连接的其实是主语的两个不同的谓语动作。又因为not only在句首已经倒装过了,所以but also用正常语序即可。依然满足句子*衡的要求).如大全354中but also被主语+助动词拆开:
354.In 1978 a national study found that not only had many contractors licensed by a self-policing private guild failed to pass qualifying exams, they in addition falsified their references.
· they in addition falsified their references
· they had their references falsified in addition
· but they had also falsified their references
· they had also falsified their references(C)
· but their references were falsified as well
倒装:
“not only...but also...“是并列关联连词,意为”不但.....而且......“,主要用来连接两个并列成分(如主语、谓语、表语、宾语、状语),也可用来连接两个分句,所强调的重点是后面的一个。在具体使用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当这一结构连接的是两个同等成分,这个关联词的两部分应分别放在所连接的两个同等成分前面。例如:
He not only speaks English fluently but also writes English well.他不但英语说得很流利,而且写得很好。(连接谓语)
He speaks not only English but also French.他不但会说英语,而且会说法语。(连接宾语)
2.当它连接两个分句时,如果not only位于句首则not only分句要用倒装结构,but also分句不要倒装。例如:
Not only does he have to type out the answer on a com*r, but he also gets the com*r to translate it into sounds.他不仅要把答语在计算机上打了出来,而且还要让计算机把答语变成声音。
萧索单调的冬季里,总是在盼望春天。盼望她的草长莺飞,丝绦拂堤,盼望她的千树琼花,碧波涟漪,盼望她的兰馨蕙草,润物如酥.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五代:李煜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清*乐·别来春半
五代: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柔肠断 一作:愁肠断)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代: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临安春雨初霁
宋代: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春日偶成
宋代:程颢
云淡风轻*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春思
唐代: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晚春二首·其一
唐代: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草树 一作:草木)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春夜
宋代: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新雷
清代: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代: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鸟鸣涧
唐代: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忆江南词三首
唐代:
木兰诗所有倒装句
在倒装句中,颠倒了的成分可以恢复原位而句意基本不变,句法成分不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木兰诗所有倒装句,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木兰诗倒装句】
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宾语前置.)
【倒装句的类型】
1、主谓倒装
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 了”
2、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如下几种情况除外:
①、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这类的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a 介宾倒装 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为什么” 微斯人,吾谁与归 ?“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
b谓宾倒装 例: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放在谓语的前面。可译为“有哪一样”。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②、 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例:僵卧孤村不自哀 “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另如“忌不自信”,“自信”即“信自”,意相信自己。
③、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对于莲花的喜爱”。" 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这里的“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④、 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表示强调。例:是以谓之“文”也。“是以”是“以是”的倒装,可译为“因此”。“是”是指示代词,指代前面的原因。
⑤、 其他,表示强调。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关山度”是“度关山”的倒装。可译为“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道道山”。
3、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①、“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亭翼然临于泉上”是“翼然临于泉上亭 ”的倒装,定语后置,可译为“一座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上的亭子。”
②、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③、数量词做定语后置 例: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
4、介宾结构后置(也叫状语后置)
①、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例:何有于我哉? 全句为“于我有何哉”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②、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例:屠惧,投以骨。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扔给它”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
什么是倒装句解答
为了强调、突出等词语的目的而颠倒原有语序的句式叫做倒装句。在倒装句中,颠倒了的成分可以恢复原位而句意基本不变,句法成分不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什么是倒装句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问题:
什么是倒装句?
答案:
倒装句,就是主语谓语位置是颠倒的句子。
【相关阅读】
为了强调、突出等语的目的而颠倒原有语序的句式叫做倒装句。在倒装句中,颠倒了的成分能够恢复原位而句意基本不变,句法成分不变。
主谓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的语气。
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好处,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如下几种状况除外:
①、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这类的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a介宾倒装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为什么”微斯人,吾谁与归?“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
b谓宾倒装例: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放在谓语的前面。可译为“有哪一样”。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好处,在那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②、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例:僵卧孤村不自哀“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我感到悲哀”。“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另如“忌不自信”,“自信”即“信自”,意相信自我。
③、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好处。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喜爱莲花”。"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那里的“之”,助词,无实在好处,在那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④、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能够前置,表示强调。例:是以谓之“文”也。“是以”是“以是”的倒装,可译为“因此”。“是”是指示代词,指代前面的原因。
⑤、其他,表示强调。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关山度”是“度关山”的倒装。可译为“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道道山”。
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资料,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①、“中心词+后置定语+者”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亭翼然临于泉上”是“翼然临于泉上亭”的倒装,定语后置,可译为“一座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上的亭子。”
②、“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③、数量词做定语后置例: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
介宾结构后置
(也叫状语后置)
①、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例:何有于我哉?全句为“于我有何哉”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②、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例:屠惧,投以骨。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扔给它”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
英语倒装句的详解
显而易见,英语的基本语序是“主语+谓语”,这种语序称为陈述句语序或自然语序(normal word order),如果把谓语的全部或一部分置于主语之前,就称为倒装语序(inverted word order),当谓语全部置于主语之前,称为全部倒装(full inversion);当谓语一部分(如助动词或情态动词)置于主语之前,称为部分倒装(partial inversion)。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详解一下吧。
一、全部倒装
(一)there be句型
有时一些表示存在意义的不及物动词也可用于该句型,如:stand,lie,exist,live, remain,appear,come,happen,occur,rise等。
例句:Generally, there was a belief that the new nations should be sovereign and independent states, large enough to be economically viable and integrated by a common set of laws. (选自2007年Use of English)
分析:该句是复合句,其中a belief与that the new nations should be sovereign and independent states互为同位语关系,形容词短语large enough to be...作定语修饰states。
译文:他们普遍认为新生的国家是拥有*和完全独立的国家,大到经济上可运行良好,并由一套共同法律让各个新的独立国家联合起来。
(二)表示方向、地点的状语等词置于句首
here, there, up, down, away, in, out, off等位于句首时,往往主谓倒装。
例句: Here is an example, which I heard at a nurses convention, of a story which works well because the audience all shared the same view of doctors.
(选自2002年Text 1)
分析: 该句是复合句,which I heard at a nurses convention和which works well共同修饰story。
译文: 举个例子,在一次护士大会上,我听到了一个效果很理想的幽默故事,因为听众都对医生持有相同的看法。
(三)作表语的形容词或分词置于句首
例句: Lying unconsciously under the tree was an old man aged 75.
分析: 该句是简单句,aged 75修饰an old man,作后置定语。
译文: 一位75岁高龄的老人躺在树下,已经不省人事。
二、部分倒装
(一)否定词或具有(半)否定意义的词或词组置于句首作状语
如:never, scarcely, hardly, rarely, seldom, little, no sooner...than, hardly...when,scarcely...when (before), not only, in no case (in no way, at no time, on no account, by no means,under no circumstances,in no respects)(决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 no longer/no more (不再)。
例句: Television is one of the means by which these feelings are created and conveyed and perhaps never before has it served so much to connect different peoples and nations as in the recent events in Europe. (2005年第46题)
分析: 该句是复合句,and前是一复合句,定语从句by which...修饰the means,后一分句中never置于句首引起倒装。
译文: 电视是制造和表达这些情绪的方式之一,在加强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联系方面,电视也许还从来没有像在欧洲事务中那样起过如此大的作用。
(二)only+副词/介词短语/状语从句(句首状语由only修饰)
例句: Only recently did linguists begin the serious study of languages that were very different from their own. (选自2004年Part B)
分析: 该句是复合句,that were very different from their own是修饰languages的定语从句。
译文: 直到最*,语言学家才开始认真研究与他们自己所掌握的完全不同的语言。
例句: Only gradually was the byproduct of the institution noted, and only more gradually still was this effect considered as a directive factor in the conduct of the institution.
(2009年第47题)
分析: 该句是由and连接的两个并列简单句,两个分句都是以only开头的倒装句,在前一分句中,主干部分是the byproduct of the institution was noted, only gradually修饰noted;在后一分句中,主干是this effect was considered..., 其中only more gradually修饰considered, as a directive factor作主语this effect的补足语,介词短语in the conduct of the institution作directive factor的后置定语。
译文: 人们只是逐渐地认识到制度这一副产品,而在运行这种制度的过程中,认识到这种效果具有指导性作用的时间则更加缓慢。
(三)条件从句中省略if
在虚拟语气中,条件从句if省略时,倒装到主语前的是助动词should,had和系动词were。
例句: Were the Times Co. to purchase another major media company, there is no doubt that it could dramatically transform a family run enterprise that still gets 90% of its revenues from newspapers. (1999年第13题)
分析: 该句是复合句,were the Times Co. to purchase是一省略if的倒装句,that it could dramatically...enterprise是doubt的同位语,而that still gets 90% of its revenues from newspapers是修饰enterprise的定语从句。
译文: 如果时代公司要收购另一家主流媒体公司的话,那仍旧靠报纸获得90%收入的家族式企业的模式肯定会遭到它大刀阔斧的改革。
例句: Had it not been for the timely investment from the general public, our company would not be so thriving as it is. (1998年第10题)
分析: 该句是复合句,had it not been...是一个省略if的倒装从句,整个句子表示混合式虚拟语气,主句表示与现在相反假设,从句表示与过去相反假设。
译文: 要不是公众及时投资,我们公司不会像现在这么繁荣。
(四)其他部分倒装情况
表示前面陈述的情况适合于后者,前面是肯定句,后面用so引导;前面是否定句,后面用neither或nor引导,省略倒装句中的助动词在时态和语态形式上与前面句子保持一致。。
例句: Americans no longer expect public figures, whether in speech or in writing, to command the English with skill and gift. Nor do they aspire to such command themselves. (选自2005年Text 4)
分析: 该句是由nor引导的并列句。whether in speech or in writing的完整形式是whether they are in speech or in writing,表示让步;介词短语with skill and gift在句中作状语修饰动词command。
译文: 美国人不再期望公众人物在演讲或写作时可以娴熟地运用技巧和文采来掌握英语,而人们本身也不这样要求自己。
(五)so...that结构
so...that结构中,“so+状语”位于句首表强调时,使用倒装。
例句: So involved with their com*rs do the children become that leaders at summer com*r camps often have to force them to break for sports and games.
(2001年第6题)
分析: 该句是复合句,that leaders at summer com*r camps...是一结果状语从句,so involved with...置于句首引起倒装。
译文: 孩子们对电脑如此着迷,以至于电脑夏令营的组织者们不得不强迫他们停下来做一些体育运动和游戏。
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天,杜甫在历尽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不久之后,友人崔明府来访,杜甫怀着喜悦的心情写下了《客至》一诗,原文如下: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草堂南北,春水环绕,只见群鸥日日飞来。诗人在浣花溪畔定居下来,心也随之安稳了下来。于是,诗人有足够闲适的心情来欣赏春天的景致。一个“皆”字写出春水涨溢的场面;“春水”引发人们对河*风光的无限遐想;每日而来的鸥鸟暗示着环境的幽静。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一方面感到闲适,一方面又略感孤独,毕竟没有人来,于是就期望有人能上门做客。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被落花铺满的小路未曾因为客人的到来而打扫,今天我家的大门因为您的到来而打开。从结构上来讲,这一联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花径”一句承接上联,由房舍前后的风景写到门前小路的场景,因无人来访,所以不扫花径;“蓬门”一句启下,大开蓬门,因今日有客,诗人的喜悦之情也溢于言表。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因为距市场很远,不方便采购,只有很简单的菜肴;因为家中贫穷,只能拿以前没有过滤的酒来招待客人。友人来访,诗人凑不够三道菜,拿不出一瓶新酒,从表面看,原因分别是“市远”“家贫”,实际更深层的原因是诗人与崔明府是君子之交,他们的交往不在乎物质,无关乎利益,不关心社会地位……他们更在意的是不是志趣相投?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我们很乐意与邻居的那位老翁相对而饮,隔着篱笆叫他来饮未喝完的酒。两位挚友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的气氛相当热烈。这时,诗人提议把邻居老翁叫来一起喝酒,把这份喜悦与邻居分享,一方面可见邻里关系的融洽;另一方面也可见出诗人和朋友的不拘小节。至此,诗人的兴致达到顶峰。
诗人的朋友崔明府是县令,而诗人杜甫当时的身份是布衣。他们之间的交往不在意身份地位、没有利益交换……他们结交,原因只是发自内心地想和他交朋友而已,是真正意义上的君子之交。从杜甫和崔明府两人的友谊中,我们看到了友谊最美好的模样。
诗词比赛题目及答案
诗词鉴赏在语文科目占有很大的分量,因此在语文竞赛中古诗词也是重头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词比赛题目及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五组参赛题目
一、必答题:
1、不要人夸颜色好,答案:只留清气满乾坤
2、恰同学少年,答案:风华正茂
3、曾记否,到中流击水,答案:浪遏飞舟
4、楼船夜雪瓜洲渡,答案:铁马秋风大散关
5、醉卧沙场君莫笑,答案:古来征战几人回
6、男儿何不带吴钩,答案:收取关山五十州
7、青海长云暗雪山,答案:孤城遥望玉门关
8、银烛秋光冷画屏,答案:轻罗小扇扑流萤
9、星垂*野阔,答案:月涌大江流
10、衣沾不足惜,答案:但使愿无违
11、不知细叶谁裁出,答案:二月春风似剪刀
12、粉身碎骨浑不怕,答案:要留清白在人间
13、曾经沧海难为水,答案:除却巫山不是云
14、落红不是无情物,答案:化作春泥更护花
15、沉舟侧畔千帆过,答案:病树前头万木春
16、不畏浮云遮望眼,答案:自缘身在最高层
17、长恨春归无觅处,答案:不知转入此中来
18、春潮带雨晚来急,答案:野渡无人舟自横
19、一树寒梅白玉条,答案:迥临村路傍溪桥
20、水光潋滟晴方好,答案:山色空蒙雨亦奇
21、等闲识得东风面,答案:万紫千红总是春
22、沾衣欲湿杏花雨,答案:吹面不寒杨柳风
23、春城无处不飞花,答案:寒食东风御柳斜
24、竹喧归浣女,答案:莲动下渔舟
25、这次第,答案:怎一个愁字了得!
26、_________________欲语泪先流。
答案:物是人非事事休
27、_________________载不动,许多愁。
答案:只恐双溪舴艋舟
28、________________又岂在朝朝暮暮。
答案;两情若是久长时
29、_______________流不尽,许多愁。
答案:便做春江都是泪
30、只愿君心似我心,______________
答案:定不负相思意
31、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_____________
答案:波上寒烟翠
32、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_____________
答案:化作相思泪
二、抢答题:
1、填空(数字)
两句()年得,()吟双泪流
答案:三、一
2、填一种水果名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洲头。
答案:橘子
3、万类霜天竞自由,这句中的.“霜天”指的是哪个季节?
高中文言文主谓倒装句
在年少学*的日子里,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你还记得哪些经典的文言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文言文主谓倒装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文言文主谓倒装句
倒装句
现代汉语的语序一般以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状语在前,动词在后;谓语在前,宾语在后。如果这种顺序被颠倒,就成为倒装句。文言文的语序倒装主要有四种:
A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在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B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候,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C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的后面。
D状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
A主谓倒装。
1、渺渺兮予怀。渺渺是主语予怀的前置谓语,译:我的心想得很远很远啊。(《赤壁赋》)
B宾语前置。
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提前:
1、何为其然也?(何为是为何的倒装)译:为什么箫声这么悲凉呢?(《赤壁赋》)
2、而今安在哉?(安在是在安的倒装)译:现在在哪里呢?(《赤壁赋》)
3、而又何羡乎?(何羡是羡何的倒装)译:又羡慕什么呢?(《赤壁赋》)
4、不然,籍何以至此。(何以是以何的倒装)译:不如此,我怎么会这样?(《鸿门宴》)
5、今日之事何如?(何如是如何的倒装)译:今天的事情怎么样?(《鸿门宴》)
6、客何为者?(何为是为何的倒装)译:客人是干什么的?(《鸿门宴》)
7、大王来何操?(何操是操何的倒装)译: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鸿门宴》)
8、沛*在?(安在是在安的倒装)译:沛公在哪里?(《鸿门宴》)
C定语后置。
文言文虽有修饰词放在中心词前面的,但多数置于中心词之后,所以构成了文言文句式的又一特点。定语后置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者之而作标志词。二是数量词作定语时,也常后置。
1、凌万顷之茫然。(茫然是万顷的后置定语)译:越过茫茫的江面。(《赤壁赋》)
2、客有吹洞萧者,(吹洞箫是客的后置定语)译:有吹洞箫的客人(《赤壁赋》)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知其事是宾客的后置定语)译:太子以及知道这件事的宾客。(《荆轲刺秦王》)
4、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一双是白璧的后置定语,一双是玉斗的后置定语)译:我拿一双白璧,想献给项王,一双玉斗,想给亚父。(《鸿门宴》)
5、群臣侍殿上者.( 侍殿上是群臣的后置定语) 译:侍立在殿上的群臣。(《荆轲刺秦王》)
6、金千斤,邑万家。(千斤是金的后置定语,万家是邑的后置定语)译: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荆轲刺秦王》)
7、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三是举所佩玉玦以示之的后置定语)译: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带的玉暗示项王。(《鸿门宴》)
D状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应为苏子与客于赤壁之下泛舟游)(《赤壁赋》)
2、月出于东山之上。(应为月于东山之上出。)(《赤壁赋》)
3、徘徊于斗牛之间。(应为于斗牛之间徘徊。)(《赤壁赋》)
4、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应为夫今樊将军,秦王(以)金千斤,邑万家购之。 )
5、相与枕藉乎舟中。(应为相与乎舟中枕藉。)(《赤壁赋》)
6、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应为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舍.。)(《游褒禅山记》)
7、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古人之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观)(《游褒禅山记》)
7、沛公军霸上。(应为沛公(于)霸上驻军)(《鸿门宴》)
8、徘徊庭树下。(应为(于)庭树下徘徊)《孔雀东南飞》
文言文中倒装句用法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谓倒装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悲哉世也《公之侨献琴》
2.宾语前置
a.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
何陋之有《陋室铭》
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3.定语后置
送别的诗题目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更是多不胜数。下面小编带来的是送别的诗题目,希望对你有帮助。
送别
唐代: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译文
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
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何须再问,看那白云正无边飘荡。
注释
⑴饮君酒:劝君饮酒。饮,使……喝。
⑵何所之:去哪里。之,往。
⑶归卧:隐居。南山:终南山,即秦岭,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陲:边缘。
⑷但,只。
讲解
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王维笔下是一个隐士,有自己的影子。至于为什么不得意,放在老杜等人那里一定有许多牢骚。可在这里只是一语带过,更见人物的飘逸性情,对俗世的厌弃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第一句叙事,“饮”是使动用法,“使……饮”的意思;一开始就写饮酒饯别,是点题;第二句设句,问君到哪里去,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话,过渡到写归隐;这一质朴无华的问语,表露了作者对友人关切爱护的深厚情意;送别者的感情起始就渗透在字里行间。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不得意”三字,显然是有深意的。不仅交待友人归隐的原因,表现他失意不满的情绪。同时也从侧面表达诗人自己对现实愤懑不*的心情。这三字是理解这首诗题旨的的一把钥匙。诗人在得知友人“不得意”的心情后,劝慰道:“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寻问了。其实你何必以失意为念呢?那尘世的功名利禄总是有尽头的,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没有穷尽之时,足以供你娱乐排遣了。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很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对隐居的欣羡;既有对人世荣华富贵的否定,又似乎带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联系前面“不得意”三字看来,在这两句诗中,更主要的则是对朋友的同情之心,并蕴含着诗人自己对现实的愤激之情,这正是此诗的着意之处和题旨所在。从写法上看,前面四句,写得比较*淡,似乎无甚意味,至此两句作结,诗意顿浓,韵味骤增,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当然,这两句也不是*空而起的,而是由前面看似乎*淡的四句发展而来的,如果没有前四句作铺垫,这两句结尾也就不会给人这样强的“清音有余”(谢榛语)的感觉。
赏析
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全诗六句,仅第一句叙事,五个字就叙写出自己骑马并辔送了友人一段路程,然后才下马设酒,饯别友人。下马之处也就是饯饮之地,大概在进入终南山的山口。这样就把题旨点足;以下五句,是同友人的问答对话。第二句设问,问友人向哪里去,以设问自然地引出下面的`答话,并过渡到归隐,表露出对友人的关切。三、四句是友人的回答。看似语句*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王维笔下是一个隐士,有自己的影子,至于为什么不得意,放在杜甫等人那里一定有许多牢骚,可在这里只是一语带过,更见人物的飘逸性情,对俗世的厌弃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不得意”三字,指出了友人归隐的原因,道出了友人心中郁抑不*。至于友人不得意的内容,当然主要是指政治上、功业上的怀才不遇。诗人没有明确写出,也不必写出,留以想象空间。五、六句,是他在得知友人“不得意”后,对友人的劝慰。他劝友人只管到山中去,不必再为尘世间得意失意的事情苦恼,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是无穷无尽的。这里明说山中白云无尽,而尘世的功名利禄的“有尽”,无常,已含蕴其中。这两句意蕴非常复杂、丰富,诗的韵味很浓。句中有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安慰,也有自己对现实的愤懑,有对人世荣华富贵的否定,也有对隐居山林的向往。似乎是旷达超脱,又带着点无可奈何的情绪。从全篇看,诗人以问答的方式,既使送者和行人双方的思想感情得以交流,又能省略不少交代性的文字,还使得诗意空灵跳脱,语调亲切。
王维这首《送别》,用了禅法入诗,富于禅家的机锋。禅宗师弟子间斗机锋,常常不说话,而做出一些奇怪的动作,以求“心心相印”。即使要传达禅意,也往往是妙喻取譬,将深邃意蕴藏在自然物象之中,让弟子自己去参悟。王维在诗歌创作中吸收了这种通过直觉、暗示、比喻、象征来寄寓深层意蕴的方法。他在这首诗中,就将自己内心世界的复杂感受凝缩融汇在“白云无尽时”这一幅自然画面之中,从而达到了“拈花一笑,不言而喻”,寻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梦二首其二
唐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注:斯人:指李白。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杜初会于洛阳,即成为深交。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牵连,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
杜甫远在北方只知李白流放,不知已被赦还,忧思拳拳,久而成梦,因梦而得《梦李白》诗二首,此为其二。
1.下列各项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开篇运用了比兴手法,诗人见浮云而念游子,天上浮云终日飘去飘来,天涯故人却久望不至。
B.“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与《梦李白(其一)》“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互相照应,体现着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的情谊,都是诗人推己及人,抒写自己对故人的一片衷情。
C .“出门搔白首,若负*生志”通过动作、神态和外貌描写揭示人物心理,使得李白形象,其形可见,其声可闻,其情可感,枯槁惨淡之状,如在目前。
D.“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在这一声沉重的嗟叹中,诗人只是寄托了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深厚同情,并没包含诗人自己的心事。
E.诗歌通过写疑幻疑真的心理,表达了作者的不*之气和诗人自身的感慨。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A3分,B2分,E1分(C这两句诗并没有神态描写,D这两句诗也含有诗人自己无限的心事,E诗歌并没有写疑幻疑真的心理)
2:这首诗写诗人梦中见到李白的情景,抒写了对故人悲惨遭遇的同情。(2分)“浮云”二句抒写诗人对李白的思念,“三夜”二句抒写诗人对故人的一片衷情,“告归”以下六句从几个侧面刻画了李白枯槁惨淡的形象,“冠盖”二句抒写对李白生*遭际的不*,末二句寄托着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深厚同情,也包含着诗人自己的无限心事。(4分)
简析
《梦李白二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记梦诗是杜甫听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积思成梦而作。诗以梦前、梦中、梦后的次序叙写。第二首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老友悲惨遭遇的同情。全诗体现了李杜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互劝互勉、至情交往的友谊。
[梦李白二首其二鉴赏题目和答案]
题目是倒装的古诗
古诗词序倒装的题
含有倒装的古诗
王维倒装的古诗
古诗文的倒装
古诗倒装的原因
古诗里的倒装句
采用了倒装的古诗
古诗中的倒数与题目
带有倒装句的古诗
古诗里的语序倒装
古诗倒装句的用法
含有倒装的古诗句
古诗词中的的倒装
古诗里的倒数要有题目
古诗倒装句的例子
古诗词的倒装句
古诗中的因果倒装
查三首倒装句的古诗
古诗里倒装句的作用
古诗中的句式倒装
古诗词的语序倒装
古诗词里的倒装句
古诗语序倒装的好处
古诗三峡中的倒装句
古诗词中的倒装句式
古诗词中倒装的作用
介词短语倒装
古诗中的倒装省略互文
英语句子倒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