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写的古诗

关于刘长卿写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刘长卿写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刘长卿写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刘长卿写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4) 语录(4k+) 说说(3) 名言(703) 诗词(265) 祝福(1) 心语(90)

  • 听弹琴刘长卿古诗的意思(弹琴刘长卿古诗赏析 )

  • 今人多不弹。

    ——七弦琴奏出幽静、清雅的曲调,静静倾听,如同松林清风。我虽然非常喜欢古时的曲调,但现在的人们已大多不弹奏了。

    静听古调,如同置身于松林听涛,不由想起”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景色。世事凡尘,皆化为身外之物。这一刻,什么仕途、什么名利,都化作清风而去,唯有作者的心灵沉醉于这古调声中,和着松涛声响,感受七弦琴的悠扬。只是这弦中之清凉,不由得让人感慨世态炎凉、官场纷繁。

    写这首《听弹琴》时,正是刘长卿仕途不顺之时。刘长卿刚完成科考中了进士,结果赶上了安史之乱,跑到江苏避难,后在肃宗年间做了长州尉,还被诬陷入狱,被大赦后做了个小小的海盐令,还是代理职务。初入官场,便遭劫难。此时听得琴师的弹琴,引起了共鸣,写下了这首《听弹琴》。

    《听弹琴》是一首托物言志诗。刘长卿静听弹琴,夸奖琴师技艺高超,以今人不识古调之美,来抒发自己受冷遇而怀才不遇和知音难觅的遗憾。短短的20个字,从对琴声的赞叹,转到对自身的感慨,从中不难读出诗人孤高自赏、不落世俗的志趣。

    曲高和寡、知音难觅,也正是刘长卿一生的真实写照。从玄宗年代中了进士,历经四朝皇帝,做了一辈子小官,就没有顺利过,一次入狱、两次被贬。自己的刚正直言,得罪了多少人,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漂泊一生,坎坎坷坷,数次进出京城,却始终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地方,唯有诗歌让他找到心灵的归宿,诗不在长,五言足矣,自己给自己一个名号”五言长城”。

    刘长卿始终处在犹豫和无奈中,内心好像从来没有打开过,沉闷着、彷徨着。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落日下,风雪中,望着那扇柴门,刘长卿既希望那扇门向自己打开,走出去,找寻一片天地,给自己一个入世的机会。又害怕那扇门真的打开,外面的世界会让他头破血流。

    在这种犹豫和矛盾中,他既有《听弹琴》的*静和渴望,也有《送上人》中对”世外桃源”的追求和放弃,更有《送灵澈上人》中的孤独和无奈。

    一路奔波、一路坎坷,最终在江州,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寻找心灵的共鸣,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阅读全文]...

2022-06-29 16:04:42
  • 刘长卿最著名的十首诗(刘长卿古诗代表作)

  • 唐朝诗坛,以五言诗见长的诗人中,刘长卿绝对堪称一代宗师,自称为“五言长城”。总体来讲,刘长卿的诗情感以深婉见长,所谓“深”代表不浅薄,所谓“婉”,代表含蓄慰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唐朝著名诗人刘长卿十首诗作,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

    刘长卿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他生活穷困,为了生计远游,为了能够谋取功名,他不断的活动。在刘长卿的诗歌创作生涯之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其一是求仕无成时期;其二是两次遭到迁谪,这一时期成就最大;其三则是被免官,处于人生暮年时期,这一时期的诗影响力较小。

    第一个时期,刘长卿的诗歌已酬赠感遇和边塞诗为主,诗文中能够体现深刻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也反映出具备大才之士不幸遭遇的悲愤之情。边塞诗是成就较高的,描写出边疆战争之惨烈之情景,又站在战士的角度抒发久成难归、功业无成的悲惨遭遇,同时对边疆将领骄奢生活又不能体恤士兵的行为之愤慨。总体来看,这一时期的诗,色彩慷慨悲怆,气势充沛,具备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第二个时期,刘长卿终于入仕,但仕途坎坷,后经历安史之乱,看到社会动乱,请缨从戎,这一时期的诗体现出刘长卿忧国忧民的情感,现实主义精神更加浓重。由于接连迁谪,处境和思想产生变化,慷慨之气减弱,悲痛之气越发浓重。诗文反映社会问题的内容较少,感叹个人悲惨遭遇的诗较多,是替同样遭遇的文人发出怒吼。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刘长卿的诗较为成熟,也是使其在唐朝诗坛奠定地位的关键时期。

    第三个时期,是刘长卿诗歌创作的衰退时期,写社会现实的诗较少,抒发个人情怀的诗较多,还有应酬性的诗篇。此时期的诗文,体现刘长卿政治上的进步,但在思想上并没有增进,并没有体现自己远大的抱负。因此,暮年刘长卿的诗篇,并未体现壮士未酬之大气,艺术价值较低,思想性较差,是其一生诗文成就最低的时期。

    总体来讲,刘长卿的诗文艺术成就还是比较突出的,语言工秀又委婉,尤其五言诗影响力较大。从声律角度来看,*仄声调运用娴熟又严谨。从用韵角度来看,刘长卿的五言诗声文并茂,具备超高的审美效果。从音韵方面来看,刘长卿的诗,用不同的韵会产生不同的声情。在意象运用方面,刘长卿的诗也有独特之处,情有独钟,包含丰富的意象群,也寄托诗人的情感。

    总之,刘长卿在诗坛存在一定的历史地位和贡献,是唐朝诗坛由盛而终的过渡诗人,从盛唐乐观向上、意气风发、气宇轩昂的精神状态,到一种冷落的寂寞境界。他的五言诗是一座山峰,体现了时代的审美追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刘长卿十首诗作,尤其五言诗,绝对可以称之为巅峰之作。

    温汤客舍

    [唐代]刘长卿

    冬狩温泉岁欲阑,宫城佳气晚宜看。

    汤熏仗里千旗暖,雪照山边万井寒。

    君门献赋谁相达,客舍无钱辄自安。

    且喜礼闱秦镜在,还将妍丑付春官。

    过裴舍人故居

    [唐代]刘长卿

    惨惨天寒独掩扃,纷纷黄叶满空庭。

    孤坟何处依山木,百口无家学水萍。

    篱花犹及重阳发,邻笛那堪落日听。

    书幌无人长不卷,秋来芳草自为萤。

    送卢侍御赴河北

    [唐代]刘长卿

    谪居为别倍伤情,何事从戎独远行。

    千里按图收故地,三军罢战及春耕。

    江天渺渺鸿初去,漳水悠悠草欲生。

    莫学仲连逃海上,田单空愧取聊城。

    月下呈章秀才

    [唐代]刘长卿

    自古悲摇落,谁人奈此何。

    夜蛩偏傍枕,寒鸟数移柯。

    向老三年谪,当秋百感多。

    家贫惟好月,空愧子猷过。

    北归次秋浦界清溪馆

    [唐代]刘长卿

    万里猿啼断,孤村客暂依。

    雁过彭蠡暮,人向宛陵稀。

    旧路青山在,余生白首归。

    渐知行*北,不见鹧鸪飞。

    岳阳馆中望洞庭湖

    [唐代]刘长卿

    万古巴丘戍,*湖此望长。

    问人何淼淼,愁暮更苍苍。

    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

    孤舟有归客,早晚达潇湘。

    [阅读全文]...

2022-04-12 05:02:43
  • 刘长卿古诗大全(唐代刘长卿的诗有哪些)

  • 刘长卿是唐代诗人,他自言“五言长城”。*评价他的诗作“长卿诗细淡而不显焕,当缓缓味之,不可造次一观而已。”

    诗词君读刘长卿的诗,自觉悠然清雅,余味无穷。今天,诗词君介绍十首刘长卿的诗,一起来读一读吧。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

    这是刘长卿最为知名的一首诗,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翠的丛林掩映着竹林寺,远远地传来黄昏的钟鸣声。身背斗笠在夕阳的映照下,正独自沿着青山走向远方。

    这首小诗记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借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是唐代山水诗的名篇。

    《听弹琴》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弦琴奏出清凉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我虽然非常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如今人们大多已不去弹奏了。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诗人通过慨叹古调受冷遇,不为世人看重,以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舒解世少知音的遗憾。全诗意境清雅,志趣高洁,语言含蓄,一语双关,弥漫于字里行间的寂寞情怀感人肺腑。

    《饯别王十一南游》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望着你的小船驶向茫茫云水,频频挥手惜别泪水沾湿佩巾。你像一只飞鸟不知归宿何处,留下这一片青山空对着行人。

    江水浩浩一叶孤帆远远消失,落日下你将欣赏着五湖之美。谁能见我伫立汀洲上怀念你,望着白蘋心中充满无限愁情。

    这首送别诗,着意写与友人离别时的心情。诗人借助眼前景物,通过遥望和凝思,来表达离愁别绪。手法新颖,不落俗套。

    《新年作》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新年来临思乡之心更切,独立天边不禁热泪横流。到了老年被贬居于人下,春归匆匆走在我的前头。

    山中猿猴和我同度昏晓,江边杨柳与我共分忧愁。我已和长太傅一样遭遇,这样日子须到何时才休?

    这是作者被贬时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抒写作者的无限离愁及失意悲愤之情。全诗抒情多于写景,意境深远,用词精炼,情景合一,感人至深。

    《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在一个深秋的傍晚,诗人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贾谊,是汉文帝时著名的政论家,因被*中伤,出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虽被召回京城,但不得大用,抑郁而死。类似的遭遇,使刘长卿伤今怀古,感慨万千,而吟咏出这首律诗。

    你被贬于此寂寞地住了三载,万古留下你可居楚地的悲哀。踏着秋草独自寻觅你的足迹,只有黯淡的斜阳映照着翰林。

    为何明君却独对你恩疏情薄,湘水无情怎知我对你的深情?江山已经冷落草木已经凋零,可怜你究竟何故被贬此地呢!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一路上经过的地方,青苔小道留下鞋痕。白云依偎安静沙洲,春草环绕道院闲门。

    新雨过后松*翠,循着山路来到水源。看到溪花心神澄静,凝神相对默默无言。

    诗人兴冲冲步行山中拜访一位道士,不想却吃了个闭门羹,在居所远*寻找,仍未如愿,诗人非但没有产生失望惆怅,反而获得精神惬意和心理的满足。此诗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下所作的。

    《送李中丞之襄州》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阅读全文]...

2022-03-18 13:45:12
  • 诗人刘长卿的一生

  • 诗人,一生
  •   刘长卿在唐朝大历年间诗名藉甚,诗名在"大历十才子"之上。他自称"五言长城",对自己的诗歌成就极为自信。时人常将刘长卿与钱起、郎士元和李嘉祐并称,他很不屑地说:"今人称前有沈、宋、王、杜,后有钱、郎、刘、李。李嘉祐、郎士元何得与余并驱?"他到处题诗,往往连姓都不写,落款只有"长卿"二字。

      刘长卿虽然诗名卓著,可仕途却颇多坎坷。他33岁时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 刘长卿在任上"使纲不紊、吏不欺",很有能力,不到一年又晋升为海盐令(今浙江省海盐县),后被大官僚吴仲儒所诬陷,下苏州狱。乾元元年(758),被贬潘州南巴尉,即今高州县以及电白县麻岗附*一带的地方。县尉,是掌一县军事之官。

      在流放的路上刘长卿遇到了从白帝城遇赦归来的李白。刘长卿写了一首诗赠给李白:

      将赴南巴至馀干别李十二

      江上花催问礼人,鄱阳莺报越乡春。

      谁怜此别悲欢异,万里青山送逐臣。

      两人一个是遇赦,一个正遭贬,一欢一悲,心境也就自然不同。两个唐朝诗坛上的顶尖人物,在这种境遇中谋面,让人倍感凄苦。

      在赴潘州南巴路过长沙时,诗人有感于汉朝贾谊的被贬,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长沙过贾谊宅》,借咏史之名,将自己的愤懑之情发泄得淋漓尽致:

      三年谪宦比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大历五年(770),刘长卿以检校祠部员外郎的身份担任鄂岳转运判官,不久又得罪了顶头上司鄂岳观察使吴仲孺。吴仲孺是汾阳王郭子仪的女婿,他又诬陷刘长卿贪污公款20万缗。结果刘长卿又被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高仲武说他"有吏干,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皆自取之"。

      刘长卿在江浙任职时,有一次在乌程开元寺与诗人李嘉祐等名士畅谈诗文,女道士李季兰也在场。李季兰也是当时享有盛名的才女诗人,她知道刘长卿有"阴重之疾"也就是"疝气",经常要用布兜托起阴囊,才可减少痛楚,于是跟刘长卿开玩笑,吟了一句陶渊明的诗:"山气日夕佳。""山气"谐音"疝气",刘长卿当即也回了一句陶渊明的诗"众鸟欣有托",于是举座大笑。

      在刘长卿的一生中,这种快乐的日子屈指可数,他一生苍凉,曾经遭遇三次兵祸,据说在开元十四载(755)他可能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安史之乱就爆发了。

      唐上元元年(760),西节度副使、宋州刺史刘展造反,朝廷命*卢兵马使田神功出兵讨伐,刘展兵败被杀后,田神功在江淮大掠十天,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一下子变得破败萧条。刘长卿有诗纪其事:

      自江西归至旧任官舍

      却见同官喜复悲,此生何幸有归期。

      空庭客至逢摇落,旧邑人稀经乱离。

      湘路来过回雁处,江城卧听捣衣时。

      南方风土劳君问,贾谊长沙岂不知。

      德宗建中二年(781),刘长卿受任随州刺史。兴元元年(784)和贞元元年(785)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百姓苦不堪言。刘长卿的一首名叫《行营酬吕侍御、时尚书问罪襄阳,军次汉东境上侍御,以州邻寇贼,复有水火,迫于征税诗以见谕》的诗记录了他迎接朝廷军队时的情景。

      不敢淮南卧,来趋汉将营,

      受辞瞻左钺,扶疾抗前旌。

      井税鹑衣乐,壶浆鹤发迎。

      水归余断岸,烽至掩孤城。

      晚日归千骑,秋风合五兵。

      孔璋才素健,早晚檄书成。

      74岁的刘长卿,披着满头白发,穿着补丁衣服,带着税款酒浆,高高兴兴地迎接吕、时两位大人军次随州,征讨逆贼。这是何等的悲壮苍凉。

    [阅读全文]...

2022-05-15 10:37:34
  • 听弹琴古诗的意思翻译(弹琴刘长卿古诗翻译)

  • 泠泠七弦上,

    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

    今人多不弹。

    ——七弦琴奏出幽静、清雅的曲调,静静倾听,如同松林清风。我虽然非常喜欢古时的曲调,但现在的人们已大多不弹奏了。

    静听古调,如同置身于松林听涛,不由想起”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景色。世事凡尘,皆化为身外之物。这一刻,什么仕途、什么名利,都化作清风而去,唯有作者的心灵沉醉于这古调声中,和着松涛声响,感受七弦琴的悠扬。只是这弦中之清凉,不由得让人感慨世态炎凉、官场纷繁。

    写这首《听弹琴》时,正是刘长卿仕途不顺之时。刘长卿刚完成科考中了进士,结果赶上了安史之乱,跑到江苏避难,后在肃宗年间做了长州尉,还被诬陷入狱,被大赦后做了个小小的海盐令,还是代理职务。初入官场,便遭劫难。此时听得琴师的弹琴,引起了共鸣,写下了这首《听弹琴》。

    《听弹琴》是一首托物言志诗。刘长卿静听弹琴,夸奖琴师技艺高超,以今人不识古调之美,来抒发自己受冷遇而怀才不遇和知音难觅的遗憾。短短的20个字,从对琴声的赞叹,转到对自身的感慨,从中不难读出诗人孤高自赏、不落世俗的志趣。

    曲高和寡、知音难觅,也正是刘长卿一生的真实写照。从玄宗年代中了进士,历经四朝皇帝,做了一辈子小官,就没有顺利过,一次入狱、两次被贬。自己的刚正直言,得罪了多少人,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漂泊一生,坎坎坷坷,数次进出京城,却始终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地方,唯有诗歌让他找到心灵的归宿,诗不在长,五言足矣,自己给自己一个名号”五言长城”。

    刘长卿始终处在犹豫和无奈中,内心好像从来没有打开过,沉闷着、彷徨着。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落日下,风雪中,望着那扇柴门,刘长卿既希望那扇门向自己打开,走出去,找寻一片天地,给自己一个入世的机会。又害怕那扇门真的打开,外面的世界会让他头破血流。

    在这种犹豫和矛盾中,他既有《听弹琴》的*静和渴望,也有《送上人》中对”世外桃源”的追求和放弃,更有《送灵澈上人》中的孤独和无奈。

    一路奔波、一路坎坷,最终在江州,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寻找心灵的共鸣,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阅读全文]...

2022-02-04 18:29:14
  • 送上人刘长卿古诗赏析(送上人刘长卿译文)

  • 唐诗宋词歪解——

    送上人

    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孤云将野鹤;

    皇上你说我们将要去野外狩猎仙鹤。【孤,称孤道寡,即尊上;云,说;野,狩猎于野。】

    岂向人间住;

    怎能去有人烟的地方停留。【向,去,前往;人间,有人烟的地方;住,停下。】

    莫买沃洲山;

    (就像)不要到岛上和山上去买肥沃的土壤。【沃,沃土,肥沃的土壤;洲,水中的陆地。】

    时人已知处;

    现在的人应该都已经知道了这些常理(才对)。【时,时下,现在;处,常理。】

    刘长卿在苏州等待“重推”,这一等就差不多是十年,在这将*十年期间,刘长卿在江浙游荡,寻幽探胜,交结僧人。该诗便作于此时期。

    这是专门写给皇上的一首诗,上人,人上之人,即九五至尊!

    该诗写了两条常理,猎鹤不能到有人烟的地方去,买沃土也不要去贫瘠的岛上和山上。该诗旨在抱怨,抱怨皇上不能物尽其用,让自己这个“贤士”做些小吏的工作甚至是闲着,这都是不合常理的!体现了作者官路不顺的郁郁之情!

    从诗的内容来看,该诗已涉大不敬,或许是受和尚解“空”的影响,所以作者才有胆子写出这么一首诗,不过这也应该只是作者写来自娱,不便示人!

    作者性格刚强,不屑于卑躬屈膝,只是把自己的不得志归结于皇上不懂得赏识。只是,皇上忙于*乱,再加藩镇割据、宦官*,并没有那么多闲心去寻贤访才!

    这首诗告诉我们,做人做事都要学会变通,不要死守常理,要学会根据不同的形势作出最恰当的选择!

    [阅读全文]...

2022-02-16 13:43:16
  •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赏析

  •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

      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诗鉴赏

      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着名诗僧,俗姓汤,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出家的本寺就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这首小诗记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是中唐山水诗的名篇。

      前二句写苍苍山林中的灵澈的宿处,远处传来寺院的钟声,点明时已黄昏。后二句即写灵澈辞别归去斗情景。灵澈戴着半笠,沐浴着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走越远。“青山”照应首句“苍苍竹林寺”,表示寺在山林。“独归远”描写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送别多半黯然情伤,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

      刘长卿和灵澈相遇又离别于润州,大约在唐代宗大历四、五年间(769—770)。刘长卿上元二年(761)从贬谪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归来,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闷。灵澈此时诗名未着,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润州逗留后,将返回浙江。

      精美如画,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这幅画不仅以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动人,同时诗中所体现出的诗人的形象也令人回味不尽。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触动诗人的思绪;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触动诗人的归意。耳闻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隐藏在画外的诗人形象。他深情,但不为离别感伤,而由于同怀淡泊;他沉思,也不为僧儒殊途,而由于趋归意同。可见这首送别诗的主旨在于寄托着、也表露出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因而构成一种闲淡的意境。

    整理:zhl201702

    [阅读全文]...

2021-12-05 21:06:05
  • 刘长卿:送上人

  •   《送上人》

      作者: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注释:

      1、沃洲山:在今浙江新昌县东,相传僧支遁曾于此放鹤养马,道家以为第十二福地。

      译文:

      你是行僧象孤云和野鹤,

      怎能在人世间栖居住宿?

      要归隐请别买沃洲名山,

      那里是世人早知的去处。

      赏析:

      这是一首送行诗,诗中的上人,即灵澈。诗意在说明沃洲是世人熟悉的名山,即要归隐,就别往这样的俗地。隐含揶揄灵澈之入山不深。

    [阅读全文]...

2022-04-22 13:49:45
  • 刘长卿《过贾谊宅》唐诗鉴赏

  • 唐诗
  •   【原文】

      长沙过贾谊宅⑴

      三年谪宦此栖迟⑵,万古惟留楚客悲⑶。

      秋草独寻人去后⑷,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⑸,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⑹,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释】

      ⑴贾谊: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长沙有其故址。

      ⑵谪宦:贬官。栖迟:淹留。像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

      ⑶楚客:流落在楚地的客居,指贾谊。长沙旧属楚地,故有此称。一作“楚国”。

      ⑷独:一作“渐”。

      ⑸汉文:指汉文帝。

      ⑹摇落处:一作“正摇落”。

      【白话译文】

      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

      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

      【赏析】

      这是一篇堪称唐诗精品的七律。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上下句意钩连相生,呼应紧凑,给人以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此”字,点出了“贾谊宅”。“栖迟”,这种生活本就是惊惶不安的,用以暗喻贾谊的侘傺失意,是恰切的。“楚客”,标举贾谊的身份。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颔联是围绕题中的“过”字展开描写的。“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寒林日斜,不仅是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实际处境,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颈联从贾谊的见疏,隐隐联系到自己。出句要注意一个“有道”,一个“犹”字。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刘长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刘长卿的一贬再贬,沉沦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这就是所谓“言外之意”。

      诗人将暗讽的笔触曲折地指向当今皇上,手法是相当高妙的。接着,笔锋一转,写出了这一联的对句“湘水无情吊岂知”。这也是颇得含蓄之妙的。湘水无情,流去了多少年光。楚国的屈原哪能知道上百年后,贾谊会来到湘水之滨吊念自己;西汉的贾谊更想不到*千年后的刘长卿又会迎着萧瑟的秋风来凭吊自己的遗址。后来者的心曲,恨不起古人于地下来倾听,当世更没有人能理解。诗人由衷地在寻求知音,那种抑郁无诉、徒呼负负的心境,刻画得十分动情,十分真切。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尾联出句刻画了作者独立风中的形象。他在宅前徘徊,暮色更浓了,江山更趋寂静。一阵秋风掠过,黄叶纷纷飘落,在枯草上乱舞。这幅荒村日暮图,正是刘长卿活动的典型环境。它象征着当时国家的衰败局势,与第四句的“日斜时”映衬照应,加重了诗篇的时代气息和感*彩。“君”,既指代贾谊,也指代刘长卿自己;“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何事到天涯”,可见二人原本不应该放逐到天涯。这里的弦外音是:我和您都是无罪的呵,为什么要受到这样严厉的惩罚!这是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读着这故为设问的结尾,仿佛看到了诗人抑制不住的泪水,听到了诗人一声声伤心哀惋的叹喟。

      诗人联系与贾谊遭贬的共同的遭遇,心理上更使眼中的景色充满凄凉寥落之情。满腹牢骚,对历来有才人多遭不幸感慨系之,更是将自己和贾谊融为一体。

      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还是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在,但这些又写得不那么露,而是很讲究含蓄蕴藉的,诗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给人以警醒的感觉。

    [阅读全文]...

2022-05-17 19:56:45
  • 刘长卿《听弹琴》唐诗鉴赏

  • 唐诗
  •   【原文】

      听弹琴

      泠泠七弦上⑴,静听松风寒⑵。

      古调虽自爱⑶,今人多不弹。

      【注释】

      ⑴泠(ling)泠:形容清凉、清淡,也形容声音清越。丝:一作“弦”。

      ⑵松风: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凄凉。琴曲中有《风入松》的调名。

      ⑶古调:古时的曲调。

      【白话译文】

      七弦琴奏出清凉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

      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在今天人们大多已不去弹奏了。

      【赏析】

      此诗题一作“弹琴”,《刘随州集》与《全唐诗》均为“听弹琴”。从诗中“静听”二字细味,题目以有“听”字为妥。

      琴是中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由七条弦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可见琴声的超妙。高雅*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幽清肃穆之感。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甚妙。

      如果说前两句是描写音乐的境界,后两句则是议论性抒情,牵涉到当时音乐变革的背景。汉魏六朝南方清乐尚用琴瑟。而到唐代,音乐发生变革,“燕乐”成为一代新声,乐器则以西域传入的琵琶为主。“琵琶起舞换新声”的同时,公众的欣赏趣味也变了。受人欢迎的是能表达世俗欢快心声的新乐。穆如松风的琴声虽美,毕竟成了“古调”,已经没有几个人能怀着高雅情致来欣赏,言下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独感。“虽”字转折,从对琴声的赞美进入对时尚的感慨。“今人多不弹”的“多”字,更反衬出琴客知音者的稀少。有人以此二句谓今人好趋时尚不弹古调,意在表现作者的不合时宜,是很对的。刘长卿清才冠世,一生两遭迁斥,有一肚皮不合时宜和一种与流俗落落寡合的情调。他的集中有《幽琴》(《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之一)诗曰:“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飗飗青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其中四句就是这首听琴绝句。“所贵知音难”也正是诗的题旨之所在。“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咏听琴,只不过借此寄托一种孤芳自赏的情操罢了。

    [阅读全文]...

2022-01-15 16:37:42
刘长卿写的古诗 - 句子
刘长卿写的古诗 - 语录
刘长卿写的古诗 - 说说
刘长卿写的古诗 - 名言
刘长卿写的古诗 - 诗词
刘长卿写的古诗 - 祝福
刘长卿写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