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固山甘露寺的古诗词

关于北固山甘露寺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北固山甘露寺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北固山甘露寺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北固山甘露寺的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k+) 语录(54) 说说(119) 名言(583) 诗词(9k+) 祝福(53) 心语(1)

  • 关于甘露寺的诗句

  • 把酒赋诗甘露寺,眼中那更有金山。——韩元吉《送陆务观得倅镇江还越·前年边马饮江水》

    下岸且寻甘露寺,到城先问惠山泉。——王禹偁《寄毗陵刘博士》

    文饶携来甘露寺,声价压倒万琅玕。——王柏《再咏番易方节士》

    东望海连甘露寺,北来诗满镇江楼。——王奕《和赵若伦旧题多景楼》

    一到城西甘露寺,只今山色似当时。——廖大圭《用韵题松云八景图·其一》

    甘露寺简介

    甘露寺,位于江苏省镇江*江之滨的北固山,甘露寺始建于东吴,因建立于东吴甘露元年(256年),故名。

    甘露寺,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登临北固山,遥想三国峥嵘历史,渴望一展自身才华,即景抒情,壮怀激烈,留下许多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阅读全文]...

2022-01-03 03:55:44
  • 关于甘露寺的古诗词有哪些 古诗词经典名句大全

  • 经典
  • 1.《宿甘露寺僧舍》宋朝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2.《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宋朝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中原一恨杳难论。却似长江万里,忽有孤山两点,点破水晶盆。为借鞭霆力,驱去附昆仑。望淮阴,兵冶处,俨然存。看来天意,止欠士雅与刘…

    3.《题甘露寺中峰·六朝晴树一江秋》宋朝

    方岳

    六朝晴树一江秋,尽入风烟顶{左宁右页}头。老手更擎江色出,小亭景却胜於楼。

    4.《甘露寺东轩》唐朝

    周繇

    每日怜晴眺,闲吟只自娱。山从*地有,水到远天无。老树多封楚,轻烟暗染吴。虽居此廊下,入户亦踌蹰。 …

    5.《诸公邀登甘露寺留别》明朝

    吕时臣

    天风飘忽绩袍轻,两度登临慰客情。疏磬雨催山寺晓,乱帆春放海门晴。江回铁瓮三吴尽,潮过金陵七泽*。明日别离何处问,断肠烟树漫芜城。

    6.《题润州甘露寺》唐朝

    张祜

    千重构横险,高步出尘埃。日月光先见,江山势尽来。 冷云归水石,清露滴楼台。况是东溟上,*生意一开。

    7.《甘露寺》宋朝

    俞桂

    占断淮南势,西风入鬓毛。一江流不尽,多景最为高。斜日迷烟树,孤帆送客舠。兴怀人物少,今古等秋毫。 …

    8.《甘露寺》宋朝

    杨蟠

    沧江万里对朱栏,白鸟群飞云复还。云捧楼台出天上,风飘钟磬落人间。银河倒泻分双月,锦水西来转几山。今古冥冥谁借问,且持玉爵…

    9.《题甘露寺》唐朝

    曹松

    香门接巨垒,画角间清钟。北固一何峭,西僧多此逢。 天垂无际海,云白久晴峰。旦暮然灯外,涛头振蛰龙。

    10.《登北固山甘露寺》明朝

    吴安国

    寺忆南朝古,山横北固遥。千峰围铁瓮,双髻拥金焦。隔岸维杨树,空江建业潮。高楼信多景,秋意独萧条。

    11.《甘露寺感事贻同志》唐朝

    许浑

    云蔽长安路更赊,独随渔艇老天涯。青山尽日寻黄绢, 沧海经年梦绛纱。雪愤有期心自壮,报恩无处发先华。 东堂旧侣勤书剑,同出膺门是一家。

    12.《甘露寺》明朝

    顾元庆

    绝壁倚江滨,千峰带夕曛。断冈余王气,古镬隐雷文。沧海风烟接,高城鼓角闻。上方萧索尽,一塔出尘氛。

    13.《游甘露寺寻海岳庵故址》明朝

    欧大任

    高寻海岳片云垂,绝壁天风万里吹。笔冢已荒书带萎,临池犹似学书时。

    14.《偕姚唯之宿甘露寺》明朝

    李时行

    城头山势隐楼台,千古禅宫向水开。帆带暮云归海去,风吹明月过江来。数宵清话分僧榻,一片閒情付酒杯。世事悠悠君莫问,寒潮东下几时回。

    15.《题甘露寺》唐朝

    周朴

    层阁叠危壁,瑞因千古名。几连扬子路,独倚润州城。 云*衔江色,雕高背磬声。僧居上方久,端坐见营营。

    16.《晓登甘露寺楼》宋朝

    释善珍

    秦吴相接处,远客独来游。秋尽斗移柄,曙分河隐流。马嘶残月垒,雁入向阳州。北望长江在,悠悠波浪愁。 …

    17.《少华甘露寺》唐朝

    郑谷

    石门萝径与天邻,雨桧风篁远*闻。饮涧鹿喧双派水, 上楼僧蹋一梯云。孤烟薄暮关城没,远色初晴渭曲分。 长欲然香来此宿,北林猿鹤旧同群。

    [阅读全文]...

2022-07-26 19:24:26
  • 次北固山下古诗词

  • 次北固山下古诗词

      【原文】:

      《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解】:

      1、次:停留。

      2、残夜:天快亮时。

      3、江春句:还没到新年江南就有了春天的`音讯。

      4、归雁句:古时传说雁能带信,这句的意思是希望北归的大雁能将家信带到故乡洛阳。

      【韵译】:

      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春潮正涨*江面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年底就春风拂面。

      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阅读全文]...

2022-07-29 11:41:15
  • 次北固山下诗词赏析及阅读答案

  • 阅读,语文
  • 次北固山下诗词赏析及阅读答案

      在各领域中,我们需要用到阅读答案的时候非常的多,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次北固山下诗词赏析及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旅客的道路延伸到青山之外,行舟的碧水环绕在北固山前。

      潮**阔, 风正一帆悬。 潮水涨**,江面空阔无边,顺风*稳前进,船帆静立高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太阳升起在将晓的残夜, 暖春早到在未完的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写好的家书往何处寄达?嘱托北归的大雁,稍到洛阳城边。

      中心思想:这首诗写的是船停泊在北固山下所见的景象和作者的思乡感情。

      主旨:淡淡的乡愁。

      作者王湾,唐代洛阳人,诗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在江南一带,当舟行至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写下了千古名篇。全诗境界开阔,情景交融,描绘了青山绿水、风正帆悬、旭日初生、江上春早的景色,也抒发了作者旅途中的思乡情怀。其中的名句潮**阔,风正一帆悬更是遣词*实而构思奇巧,画面清新而文辞隽永。

      [评析]:次指旅船停泊。

      颈联:字面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诗人重在写景,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对比残夜,江春对比旧年,都是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日(旭日东升)、春(春回大地)都是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因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主题:诗中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全文

      ▲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取的景物有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

      ▲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根据它们所抒**感的相*点,给诗集命名。 诗集名称:《《思亲集》《思乡集》(包含思念亲人、怀念家乡等意即可)》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首联中总写北固山秀丽景色的两个互文词语是青山、绿水

      ●潮**阔, 风正一帆悬。

      ▲潮**阔,阔,是表现潮*的结果。请对阔发挥一下想象。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

      ▲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此诗第二联潮**失,有的版本作潮**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示例一: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示例二: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天上。

      ▲正、悬两字点示出潮*而无浪,风顺而不猛,孤舟扬帆,缓行江上。

      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 *阔(或*野开阔、大江直流、波*浪静) 的大景。

      ▲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什么样的情景?

      阔表现出江水浩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相*,江面显得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一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解释颈联的意思,并说说它所蕴含的哲理。

      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写景逼真,而且蕴含了一种理趣,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既是美景,也是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受到人们的好评,请任选角度,做简要的赏析。

      在描写景物、节令中,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透露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等;生、入字用拟人手法更具情趣。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里透露出自然规律,生入拟人手法的运用形象的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更有动感和情趣,宣告了春天的来临,透出勃勃生机和积极、乐观、向上的感情。揭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次北固山下》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的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诗人重在写景,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同时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

      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 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写出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人旧年的句子,得1分;

      回答中能扣住鸿雁传书或临*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来表述原因。

    [阅读全文]...

2022-07-01 20:32:13
  • 《题甘露寺》翻译赏析

  • 题甘露寺原文:

      香门接巨垒,画角间清钟。北固一何峭,西僧多此逢。天垂无际海,云白久晴峰。旦暮然灯外,涛头振蛰龙。

      曹松简介:

      题甘露寺注释:

      【通邑大都】大邑”。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着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宋曾巩《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自通邑大都至於荒陬海聚,无变容动色之虑。”

      【藏之名山】名山”。

      【天人之际】天道与人事相互之间的关系。《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披艺观之,天人之际已交,上下相发允答。”《汉书·司马迁传》:“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何*叔注《老子》,始成,诣王辅嗣,见王注精奇,乃神伏,曰:‘若斯人可与论天人之际矣。’”清龚自珍《五经大义终始论》:“圣人之道,本天人之际,胪幽明之序。”亦省作“天人际”。唐杜甫《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情穷造化理,学贯天人际。”

      【不得已】无可奈何;不能不如此。《老子》:“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汉书·景帝纪》:“乃者吴王濞等为逆,起兵相胁,诖误吏民,吏民不得已。”颜师古注:“已,止也,言不得止而从之,非本心也。”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二折:“俺二叔叔不得已,降了曹丞相。”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五:“这三道防线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要是我能够集中资金在一个地方办厂,那发展会更大的。”

      【不得已】无可奈何;不能不如此。《老子》:“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汉书·景帝纪》:“乃者吴王濞等为逆,起兵相胁,诖误吏民,吏民不得已。”颜师古注:“已,止也,言不得止而从之,非本心也。”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二折:“俺二叔叔不得已,降了曹丞相。”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五:“这三道防线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要是我能够集中资金在一个地方办厂,那发展会更大的。”

      【贪生恶死】贪生畏死”。典

      【削木为吏】犹言刻木为吏。《汉书·司马迁传》:“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对,定计於鲜也。”

      【刑不上大夫】以上的贵族享受的特权之一,是宗法等级制在法律上的反映。大夫以上的贵族犯罪,“不执缚系引,不使人颈盩,不捽抑”,处死刑不“於市”,而“於朝”。《礼记·曲礼上》:“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孔颖达疏:“刑不上大夫者,制五刑三千之科条,不设大夫犯罪之目也。所以然者,大夫必用有德,若逆设其刑,则是君不知贤也。”《汉书·司马迁传》:“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厉也。”《晋书·刑法志》:“古典刑不上大夫,今士人有犯者,谓宜如旧,不在刑例,则进退为允。”《明史·刑法志》:“古者刑不上大夫,以励廉耻也。”

      【轻于鸿毛】比大雁的毛还轻。比喻非常轻微或毫无价值。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於太山,或轻於鸿毛,用之所趋异也。”《燕丹子》卷下:“今轲常侍君子之侧,闻烈士之节,死有重於太山,有轻於鸿毛者,但问用之所在耳。”宋苏轼《御试制科策》:“臣闻天下无事,则公卿之言轻於鸿毛;天下有事,则匹夫之言重於泰山。”亦作“轻若鸿毛”、“轻如鸿毛”。《晋书·皇甫谧传》:“轻若鸿毛,重若泥沉,损之不得,测之愈深。”《宣和书谱·篆书叙论》:“五代时,南唐伪主李煜割据江左,轻如鸿毛。”巴金《寒夜》十六:“其实我们这种人无钱无势,也用不着逃难,就是遇到不幸也不过轻如鸿毛。”

      【重于泰山】意义重大。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死有重於泰山,或轻於鸿毛,用之所趣异也。”宋苏轼《御试制科策》:“天下有事,则匹夫之言重於泰山。”《东周列国志》第六五回:“子鲜之誓,重於泰山矣。”汉

      【太史公】马谈为太史令,子迁继之,《史记》中皆称“太史公”。其说不一:(1)太史公为官名,汉武帝时置,因位在丞相之上,与三公相等,故称。(2)司马谈为太史令,司马迁尊其父,故称。(3)太史令掌天文图书等,古代主天官者皆上公,故沿旧名而称之。参阅《史记·太史公自序》“谈为太史公”三家注。综上当以第三说较为可信。后世多以“太史公”称司马迁。汉

      题甘露寺背景:

      司马迁三十八岁时,继父职为太史令。四十七岁时以李陵事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为中书谒者令。《汉书·司马迁传》:谓“迁既被刑之后,为中书令,尊宠,任职事”。中书令职,掌领导尚书出入奏事,是宫廷中机要职务。《报任安书》是在他任中书令时写的。此篇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臣,实则*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此时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后任安因罪下狱,被判死刑,司马迁才给他写了这封回信,后载于《汉书》本传。司马迁在此信中以无比激愤的心情,向朋友、也是向世人诉说了自己因李陵之祸所受的奇耻大辱,倾吐了内心郁积已久的痛苦与愤懑,大胆揭露了朝廷大臣的自私,甚至还不加掩饰地流露了对汉武帝是非不辨、刻薄寡恩的不满。信中还委婉述说了他*后“隐忍苟活”的一片苦衷。为了完成《史记》的着述,司马迁所忍受的屈辱和耻笑,绝非常人所能想象。但他有一条非常坚定的信念,死要死得有价值,要“重于泰山”。所以,不完成《史记》的写作,绝不能轻易去死,即使一时被人误解也在所不惜。就是这样的信念支持他在“肠一日而九回”的痛苦挣扎中顽强地活了下来,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终于实现了他的夙愿,完成了他的大业。

      任少卿名安,荥阳人。曾任益州刺史、北军使者护军。《史记》卷一百四《田叔传》后附有褚先生所补的《任安传》。任安是司马迁的朋友,曾经写信给司马迁,叫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过了很久,司马迁给他回了这封信。此信写于武帝太始四年十一月(公元前93年,这年司马迁53岁)。当时任安因事下狱,状况危险,所以书信中虑及任安的死。在任安为北军使者护军的时候,因他在太子刘据“造反”时采取了袖手旁观的做法,其实太子并非真反只是因“巫蛊事件”被冤枉没办法了,想杀江充以自保。

      关于任安的说法,上述可谓为一说。但亦有其他说法,即任安为北军使者护军时,因其在太子刘据造反时采取了“持两端”做法,而为汉武处死。在此时,任安希图以“推贤进士为名,要求时任中书令的司马迁给予帮助。而司马迁因为自己的处境很难帮他这个忙,便写了这封报任安书。这才是为什么司马迁在任安临刑前给其写信的原因。

      题甘露寺赏析:

      通假字其次诎体*。诎,通“屈”,弯曲。其次剔毛发。剔,通“剃”,动词。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关,同“贯”,套上。 箠,同“棰”,杖。见狱吏则头枪地。枪,通“抢”,撞击。及以至是。以,通“已”及罪至罔加。罔,通“网”,法网。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 ,大抵,大都。8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表现。9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通“佚”放失旧闻。失,通“佚”,散乱的文献。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债务。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权倾五伯。伯, 通“霸”。具于五刑。具,通“俱”。曷足贵乎。曷,通“何”。幽于圜墙之中。圜,通“圆”。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纪,通“记”,历史记录。 词类活用孙子膑脚:名词作动词,古代剔去膝盖骨的酷刑以污辱先人: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倡优所畜:名词作状语, 像乐师、优伶一样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名词作状语, 用朱砂故述往事,思来者:动词作使动用法,使.……思考请略陈固陋:形容词作名词,固执鄙陋的意见衣赭衣:名词作动词,穿上流俗之所轻也:形容词作动词,轻视幸勿为过:名词作动词,责怪,责备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言: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曩者辱赐书:使动用法,使……蒙受耻辱百兽震恐:使动用法,使……害怕 特殊句式被动句(1)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2)其次诎体*。省略句、判断句(1)《》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2)且西伯,伯也。(3)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五)状语后置句(1)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2)权倾五伯,囚于请室。(3)幽于圜墙之中宾语前置句(1)若望仆不相师重点翻译句《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诗经》共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为抒发愤懑之情而写作的。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也就是想要探究自然和人间的关系,弄通由古至今的变化规律,自成一家之见解。3.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即使被千刀万剐,我难道会后悔吗?4.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假如我受到法律的制裁被杀,就像在九头牛身上去掉一根牛毛,与杀死一只蝼蚁有什么区别呢?5.故士有画地为牢,士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所以,在地上划圈为牢,气节之士势必不肯进去;用木头削成狱吏,气节之士也认为不可受它审讯,拿定主意在*之前自杀。6.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我虽然怯弱,想苟活偷生,但也知道舍生就死,怎么会自甘沉溺于牢狱的侮辱之中呢?7.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祗取辱耳。时至今日,我即使想要修饰打扮,用美好的言辞为自己解脱也无济于事,一般人不会相信,只不过自取侮辱罢了。 一词多义1.胜(1)胜任。能够承担或承受。(2)不可胜记。尽。(3)百战百胜。胜利。(4)引人入胜。优美的。2.再(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两次。(2)青春不再。再继续,再出现。3.厥(1)思厥先祖父。他的。(2)大放厥词。别的。(3)厥有《国语》。于是,就,才。4.焉(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疑问代词,怎么。(2)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语气词。(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在那里。5.非(1)死日然后是非乃定。错误,不对。(2)无可厚非。反对,责备。6.就(1)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赴死。(2)草创未就。 完成。(3)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靠*,引申为承受。7.望(1)若望仆不相师。 怨恨。(2)日夜望将军至。期望。(3)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日。(4)吾尝跂而望矣。向远处看。(5)以绝秦望。 念头.(6)名门望族。有声望的。 古今异义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再:古义:两次 今义:第二次古义:谦词,像牛马一样供人驱使的人。今义:牛马走路。意气勤勤恳恳。古义:情意诚挚恳切。今义:勤劳而踏实。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古义:两个词,夫为语气词。今义:对已婚女人的称呼。念父母,顾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配偶。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形容词,不同寻常。今义:表程度的副词,相当于“很”、“非常”。下流多谤议。古义:处于卑贱的地位。今义:1.下游2.行为不符合道德准则意气勤勤恳恳。古义:心意,情意。今义: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至激于义理者不然。古义:正义和真理今义:言论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恨私心有所不尽恨:古义:遗憾今义:怨,仇视私心:古义:自己的志愿今义:为自己打算的念头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古义:抒发愤懑今义:决心努力仆以口语遇遭此祸古义:言论今义:与“书面语”相对素所自树立使然也古义:立身于世今义:1.建立 2.直立,竖立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古义:陷身今义:陷入不良境地 虚词以(1)及以至是(通“已”)(2)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介词,因为)(3)退论书策以舒其愤(连词,来)(4)重为乡党所戮笑,以污辱先人(连词,以致)(5)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介词,用)(6)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连词,因而)为(1)为十表,本纪十二(动词,写成)(2)季布为朱家钳奴(动词,做了)(3)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动词,当作)(4)然此可为智者道(介词,给,替)(5)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介词,因为)(6)重为乡党所笑(介词,被)且(1)且勇者不必死节(连词,况且)(2)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副词,暂且,姑且)(3)且西伯,伯也(连词,再说)于(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介词,比)(2)幽于圜墙之中(介词,在)(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介词,被)(4)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介词,对)(5)无益于俗(介词,对)乃(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副词,却,竟然)(2)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副词,才)(3)然后是非乃定(副词,才)(4)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动词,是)然(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代词,这样)(2)然此可为智者道(连词,表示转折)(3)阙然久不报(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整理:zhl201609

    [阅读全文]...

2021-12-14 17:55:41
  • 《次北固山下》诗词鉴赏

  • 《次北固山下》诗词鉴赏

      次北固山下

      唐代: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外一作:青山下)

      潮**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

      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碧波荡漾的江上正好行船。

      潮水涨满,*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注释

      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

      客路:旅途。

      潮**阔:潮水涨满时,*之间水面宽阔。

      风正:顺风。

      悬:挂。

      海日:海上的旭日。

      残夜:夜将尽之时。

      江春:江南的春天。

      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青山:指北固山。

      乡书:家信。

      赏析

      这是一首五律诗,颈联被明代胡应麟赞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时序匆匆交替,这怎不让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诗中“生”“入”用了拟人手法。是人物一说理。却在描写景物中蕴含理趣。海日生于残夜驱尽黑暗,江上景物呈现“春意”闯入旧年,赶走严冬,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风*浪静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野开阔、大江直流、波*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而无浪,风顺而不猛,*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河岳英灵集》)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赏析二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诗人乘舟来到北固山下,展现在眼前的是山青水碧的壮丽景色。残夜将尽,旭日从水中孕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该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春景。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轻疾。“潮**阔,风正一帆悬”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

      总之,这首诗抒写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见潮*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的怀乡情思,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全诗和谐优美,妙趣横生。堪称千古名篇。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本文系据长期传诵的《次北固山下》。

      出自唐朝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颔联:潮**阔,风正一帆悬。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尾联: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赏析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风*浪静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野开阔、大江直流、波*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而无浪,风顺而不猛,*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河岳英灵集》)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诗人乘舟来到北固山下,展现在眼前的是山青水碧的壮丽景色。残夜将尽,旭日从水中孕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该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春景。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轻疾。潮**阔,风正一帆悬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

      总之,这首诗抒写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见潮*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的怀乡情思,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全诗和谐优美,妙趣横生。堪称千古名篇。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本文系据长期传诵的《次北固山下》。

      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这首五律虽然以第三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但并不是只有两个佳句而已;从整体看,也是相当和谐优美的。

    [阅读全文]...

2022-04-25 16:27:40
  • 《次北固山下》的翻译与赏析

  • 古诗文
  • 《次北固山下》的翻译与赏析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下面小编整理了《次北固山下》的翻译与赏析。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文解释】

      我的旅途之路在青山下,小船行使在绿水间。潮水涌涨,*显得更加开阔,风顺而且柔和,船帆端端正正悬挂着。残夜还没消退,一轮红日已经从海面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南已有春的信息。家书不知寄到哪里?请归去的大雁把信带到洛阳吧。

      【词语解释】

      潮*:潮水上涨与江岸齐*。

      风正:顺风,与船行的方向一致。

      残夜:天将亮时。

      乡书:家信。

      何处达:即“达何处”,送到什么地方。

      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

      客路:旅途。

      潮**阔:潮水涨满时,*之间水面宽阔。

      风正:顺风。

      悬:挂。

      海日:海上的旭日。

      残夜:夜将尽之时。

      江春:江南的春天。

      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青山:指北固山。

      乡书:家信。

      【诗文赏析】

      《次北固山下》是千古传颂的名篇,其中“潮**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备受称赞的名句。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常往来于吴楚之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诗人的这次出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淡淡的思乡愁绪。全诗对仗工整,跳跃洒脱,叙事明确,写景逼真,和谐优美。

      《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现在的江苏镇江北。王湾,洛阳(先河南洛阳)人。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北固山地处江苏镇江市北,山上林木葱翠,山下江流奔涌.历代多少骚人墨客,到此都曾留下脍炙人口的佳句.诗人往来吴楚间,离家日远,乡情日深.见他乡青山绿水,更觉离别之苦,睹异地物换星移,倍感羁旅之愁.寄书无路,日望归程.游子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律诗首联,多不对偶.此诗以"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开头,对仗工稳秀丽,但绝无板滞之气."客路"指他乡的道路,也是诗人旅途必经之路."路漫漫其修远",一直延伸到青山之外.不知何处才是尽头.此刻诗人乘舟,行至北固山下,依山停靠,稍事休憩.诗题《次北固山下》.当即谓此.

      次联"潮**阔,风正一帆悬"两句写舟中所见景物.江潮*静,江风和顺,遥望*,视野开阔,仰视储帆,安然垂挂.诗人泊舟之处,显然是极为优良的港湾.经过一天旅途的劳顿之后,来到这视野开阔、风浪潜踪的所在.两句诗中,上句一个"阔"字,写出了江面的浩渺,下句一个"悬"字,写出了船帆的安详,非常富于表现力.堪称诗眼.

      第三联点明诗人行旅的时间.这是残冬将尽,新春伊始之际,又是残夜将尽,黎明来临之时."海日生残夜",这是一幅多么壮美的江上日出图!明明是江上日出,诗人却称"海日",这并非有意夸张,而是真实的感受.由于江面辽阔,水天一线,朝日跃升之际,真使人恍如置身于万顷沧海之中.朝日的.光辉驱走了残夜,但谁也不会忘记,这一派光明的景象恰好是孕育在那业已消逝的寒夜之中.下句"江春入旧年"写时序的变换.这种变换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新春与旧年的界限是那样模糊,以至于诗人感到.是"江春"闯入了"旧年".海日紧接残夜面生,江春不待旧年之完结而入.时光流逝,天运无情,而诗人"犹自音书滞一乡",怎么不激起强烈的眷怀故土之情呢?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历来是人们交口称誉的佳句.同时诗人张说曾将此二句诗手题于政事堂,每示能文之士,令为楷式.殷璠《河岳英灵集》更谓"诗人以来少有此句."明代胡应麟《诗薮·内编》称:"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应当说,这两句诗受到普遍的喜爱是有理由的.

      诗的结尾正面道出了思乡的.主题."乡书何由达",这是真实的感慨.由洛阳到镇江,相去何只千里,在当时的条件下,要寄去一封家信谈何容易!而在这腊尽春回、万家团聚之时,又怎能抑制住满怀的乡思?不得已,只好求助于那北飞的大雁了.当春气渐暖,征雁北还时,请为我捎上一封家书吧!这样,洛阳的亲朋故旧或许能知道我的行踪,理解我的一片眷顾之情.

      写作特色

      寓情于景,景中含理。

      这是一首五律诗,颈联被明代胡应麟赞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时序匆匆交替,这怎不让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诗中“生”“入”用了拟人手法。是人物一说理。却在描写景物中蕴含理趣。海日生于残夜驱尽黑暗,江上景物呈现“春意”闯入旧年,赶走严冬,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主题归纳

      诗中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和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首羁旅行役诗(类型)。

      扩展:作者简介

      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先天进士,官洛阳尉。曾往来于吴、楚间。多有著述。开元中卒。《全唐诗》存其诗十首。

    [阅读全文]...

2021-12-03 23:42:10
  • 次北固山下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解析与赏析

  • 文学
  • 次北固山下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解析与赏析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次北固山下古诗原文译文注释解析与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原文: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外 一作:青山下)

      潮**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潮水涨满,*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英文In Castle Peak Road outside,...

      名句解析

      潮**阔 风正一帆悬 “潮**阔”,“阔”,是表现“潮*”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

      鉴赏

      《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现在的江苏镇江北。王湾,洛阳(先河南洛阳)人。《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作特色 寓情于景,景中含理。这是一首五律诗,颈联被明代胡应麟赞...

      创作背景

      该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朝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这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

      赏析

      从海日东升,春意萌动,放舟于绿水之上,联想起“雁足传书”的故事,表达了淡淡的乡思愁绪。全诗和谐而优美。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一十五。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霍松林先生对此诗的赏析。这首《次北固山下》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

      作者介绍

      王湾

      王湾 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人学士作为学*的典范。由此,这两句诗中表现的那种壮阔高朗的境象便对盛唐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到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表达出极度钦羡之情。

    [阅读全文]...

2022-02-09 16:30:39
  • 次北固山下王湾翻译(次北固山下诗句意思翻译)

  •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一,作者简介:王湾,唐代诗人,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人。生卒年不详。其诗流传不多。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代表作有《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

    二,注释:(1)次:停宿。 (2)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北临长江,与金山、焦山合称“京口三山”。

    (3)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4) 青山:北固山。

    (5)*:涨*,潮水涨得与岸齐*。(6)风正:风顺,指风*浪静。

    (7)悬:挂。(8)海日:从海上升起的红日。(9)生:升起来。

    (10)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时。(11)入:进入,降临。

    (12)乡书:思念故乡的书信。(13)达:到,送到。(14)归雁:北归的大雁。

    三.翻译:旅途在青山之外,行舟于绿水之中。潮水涨满,*与江水齐*,整个江面十分开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夜还未消尽 ,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思念故土的书信,送到什么地方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四,主旨

    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

    四,填空及理解性默写

    1,这是 唐 朝诗人 王湾 的代表;体例上属于 五言律诗 ,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 抒情 诗。内容上属于 思乡 之作,表达了作者的 思乡 之情。从诗中看,作者的故乡是洛阳 。

    2,诗中青山、绿水等景物表明江上的春天已经匆匆闯入旧年。

    3,颔联写湖上所见景色,“*”“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4,有评论者认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富有“几何美”:烟直(竖线)、长河(横线)、日圆。本诗中与此有同工之妙的一句是:潮**阔,风正一帆悬。

    5,《次北固山下》中描写*野开阔、波*浪静的句子是:潮**阔,风正一帆悬。

    6,我们要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早日把石家庄建设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的生态家园。(王湾《次北固山下》)

    7,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交替,暗示时光流逝的句子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8,《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事物从旧事物中孕育并将取代旧事物哲理的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9,《次北固山下》中,抒发乡愁的句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有异曲同工之妙。

    10,《次北固山下》中,用雁儿送信抒发了对亲人的深切眷恋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五,简答

    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初春。 青山、绿水、潮*、风正、江春。

    2,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这是诗人的想象,表明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3,从内容和写法上赏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1)内容:点题,写诗人出游在外,客行他乡,与尾联相呼应。(2)写法: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以“客路”“行舟”点明自己远离故乡,表现旅途奔波之苦,暗含漂泊羁旅之情。

    4, 请描述颔联的画面,并作赏析。【“阔”“悬”的妙处。】

    画面:春潮涌张,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风恰到好处,波澜中央,孤帆高悬,更显江面壮阔。

    赏析:(1)“阔”是潮*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与岸齐*,船上人视野也因之开阔。(2)“阔”既写出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3)“悬”是端直高挂的样子,风“正”表明顺风,同时又是和风,因此帆便端直高挂了。(4)这两句写出春风和顺,船行*稳的特点。

    5,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答:顺利 潮**阔,风正一帆悬。

    6,请你描述“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展现的画面,并揭示其中蕴含的哲理。

    画面:在残夜将尽未尽之际,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还未过去,江面上春天已悄然而至。

    哲理:这两句诗揭示出新旧更迭,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自然规律。人应对生活乐观,积极向上。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自然理趣:时序交替,新旧更迭,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自然规律。【“生”和“入”两个字体现了这一自然理趣。】

    (: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

    (: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8,有人将“海日生残夜”中的“生”误写成了“升”,请你为他解释一下用“生”的妙处,使他深刻印象,不会再写错。

    “生” 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太阳从大海上孕育而出的情状,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9,”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作简要赏析。

    运用了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对仗工整,形象生动,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时序变化。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10,汉代苏武陷落于匈奴,被迫在漠北牧羊,让南飞的大雁把书信带回故国,后来人们用 “鸿雁传书”或 “归雁”代指书信或信使,诗人的家书是从哪里寄向哪里?是向哪个方向寄?

    [阅读全文]...

2022-03-16 22:31:17
  • 《宿甘露寺僧舍》原文及译文

  • 《宿甘露寺僧舍》原文及译文

      《宿甘露寺僧舍》一句诗一个画面,全诗浑成合美。诗中有画,景中有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宿甘露寺僧舍》原文及译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宿甘露寺僧舍》原文:

      曾公亮〔宋代〕

      枕中云气千峰*,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宿甘露寺僧舍》译文:

      枕中微湿,好似身处云峰之间;长江的波涛声像万壑松声一样,似乎就在我床底下轰响。

      如果要看冲天巨浪拍起,只要一打开窗户,那汹涌奔腾的江水就会滚滚扑来。

      《宿甘露寺僧舍》赏析:

      此诗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三点:

      一、内容丰厚,境界阔大。仅二十八个字的绝句,就写了枕、床、窗、山、峰、壑、江、浪、银、云气、松声等许多事物,从而扩大了诗歌的表现力。诗人身处斗室之中,想象飞越千里之外,从上到下,由*及远,描写夜幕下的群山万壑、千里大江,展现了辽阔渺远,壮丽迷人的江南夜色,笔法空灵,词意蕴藉。

      二、以动写静,景中寓情。诗人创造了一种静谧的意境,却是用动的描写来取得这种效果的。流荡的“云气”,哀呜的“松声”,奔涌的大江,喧嚣的涛音,这些动的景物,给小诗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大自然的宁静。诗中似无直接的抒情,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赞颂江南夜色的美好感情,却从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景物描写中显现出来。曾公亮所处的北宋时代,党争激烈,阶级矛盾尖锐,在承*盛世的气象下,酝酿着深刻的社会危机。诗人对此不无隐忧。“万壑哀”“拍天浪”,正是一个清醒的政治家对时局深感不安的心理的曲折反映。

      三、语言质朴、*中见奇。诗人很注重选词炼语,用了许多朴素无华的.词语,如“千”“万”“大”“哀”“放入”等等,重笔虚写浩茫夜色中的壮伟奇观:气势磅礴的大江,“银山拍天”的浪涛。造境,于宏阔中出雄奇;抒情,在*淡中见深沉;具有强烈的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此诗一句一景,景中寓情,从小处着笔写出了长江的宏伟气势。

      甘露寺在镇江北固山巅,濒临大江,因此这首诗着力描绘地势,在构思时,不用实笔,全通过想象,描绘出一幅空阔奇妙的江南夜*,写出了江水的壮观和甘露寺的险要。首句写山峰的云气,次句写山谷的松声,末两句写长江的风采。一句诗一个画面,全诗浑成合美。诗中有画,景中有情。

      写景诗,许多诗人往往爱从视觉落笔,如唐代诗人李白的:“危楼高百尺”(《夜宿山寺》),贾岛的“松下问童子”(《寻隐者不遇》)。曾公亮却避开这种传统的写法,另辟蹊径,独出机杼,从感受、听觉去写。诗题是“宿甘露僧舍”,所以围绕“宿”字展开。睡在寺里,房间中自然不可能有云雾,所谓“枕中云气”,当是长江水汽会在高处,令人觉得空气很湿,甚至枕中已经凝结了些许水珠。诗人躺在枕上,感受到枕中微湿,自然联想起长江之浩瀚,甚至误以为自己身处云峰之间。接着,诗人又写床底穿来的江水之声,那阵阵惊涛,仿佛狂风*卷山谷,招起无数苍松摇撼助威,其声壮烈奔腾之至。“枕中”“床底”,点明诗人已经就寝,紧扣诗题“宿”字。“万壑哀”,语出杜甫《诸将五首》之五:“巫峡清秋万壑哀”。曾公亮诗中的这一“哀”字,恰切地摹写了风吹松林所发出的低沉悲壮的声音。用“千”写“峰”,用“万”写“壑”,极尽形容,从纵向描写北固山奇险变幻、充满生机的景象。

      这起二句是睡在床上的感受与幻想,是通过感官来证实它存在,虽然没有具体的肯定,逼真感很强,尽管北固山没有千山万壑存在。“云气”、“松声”,一在枕上,一在床下,都反映了江水之猛劲;而感觉到云气,凝听到松涛,也反映了诗人心底的宁静。这两句写*景,对仗工稳,用笔细腻,文字跌宕生姿。

      三、四句写远景。诗人来到甘露寺原是为了住宿歇息的,可寺外千山万壑的松涛声和不尽江流的喧哗声,搅扰着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眠。诗人情绪激动了,索性披衣起床,打开窗户,迎风伫立,凭栏远眺。天空没有月色星光,地上熄了万家灯火。周围的一切都被黑暗吞噬,看不见山,看不见树,也看不见远处的城廓。只有横躺在北固山下的长江,这条水的巨龙,力的怪神,在没日没夜、无休无止地掀起惊天的狂澜,发出动地的长吟,不甘沉默,永无睡意。诗人虽然看不清,但能想象出它那汹涌澎湃的壮阔气象。于是掉转诗笔,将描写对象由千峰、万壑转向长江、巨浪,开拓出一个奇丽广阔的新境界。

      “银山拍天浪”是写得很精彩的景语,气势警拔,形象生动,层层修饰,词约义丰。“银山”从色、形、质等多方面地细致入微地刻画波涛的光彩、巨大以及沉重感。“拍天”则状波峰的突兀和高峻,使人感到惊心动魄,惶惶不安。不用“玉山”而写“银山”,用词是雕琢的。银是仅次于金的贵重金属,色白而灿烂。用鲜亮的词把*凡的波涛写得十分美好,格外显豁,寄寓着诗人高洁的情怀。

      末句构思很奇特,仍用幻笔,不说开窗看如雪白浪,而说奔腾翻滚的长江被“放”进窗来,把长江的气势写透写活,作者眼前似乎看到浪花要扑进窗来的奇观,深深地被长江的伟观所震撼。“放入”,自然是长江先前想要入窗而不得,诗人到此刻才将它放了进来。原来所谓“枕中云气”,所谓“床底松声”,都是长江有意而为。长江想要冲进房间,好让诗人欣赏自己的奇伟,便先以枕云相示,后以骇浪相呼,不停地邀请着诗人,召唤着诗人,诗人便再也无心睡眠,欣然开窗,与长江陶醉在了一起。明明是诗人向往长江景色,到了诗人笔下,却成了长江招引着诗人去欣赏,通篇用反客为主而不露痕迹,前后呼应之间又只觉一气呵成,笔法高超。这一写作及炼字方法,与杜甫《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相仿,但杜诗写的是静态,曾诗写的是动态,更具魄力,只有稍后的王安石绝句“两山排闼送青来”可与媲美。

      作者简介:

      曾公亮(998年-1078年)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字明仲,号乐正,汉族,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仁宗天圣二年进士,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历官知县、知州,知府、知制诰、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和同中书门下*章事等。封兖国公,鲁国公,卒赠太师、中书令,配享英宗庙廷,赐谥宣靖。曾公亮与丁度承旨编撰《武经总要》,为中国古代第一部官方编纂的军事科学百科全书。

    [阅读全文]...

2022-04-27 18:58:09
北固山甘露寺的古诗词 - 句子
北固山甘露寺的古诗词 - 语录
北固山甘露寺的古诗词 - 说说
北固山甘露寺的古诗词 - 名言
北固山甘露寺的古诗词 - 诗词
北固山甘露寺的古诗词 - 祝福
北固山甘露寺的古诗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