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会教案设计40例

关于班会教案设计40例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班会教案设计40例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班会教案设计40例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班会教案设计40例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 教案设计

  •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19个新词

      2、通过本课的学*,掌握如下语法现象

      ①时间表示法

      ②离合词

      ③时间句位置

      3、通过本课学*能利用表示时间的句式对话

      二、教学要点

      1、名词:晚饭

      2、语法:离合词(起床)

      三、教学方法

      运用实物展示法令学生掌握时间词与时间表示法,综合运用对比、启发、演绎等方法使学生熟练运用语法,提高对话与交际水*

      四、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2分钟)

      点名、问候

      (二)复*旧课(12-15分钟)

      ①用指定词语造句

      ②听写上节生词

      (三)学*新课(70-80分钟)

      ①学*生词

      板书(1)例:1.现在2.早饭3.起床4.睡觉5.中午

      ②重点词汇扩展练*:师领读,学生跟读

      板书(2)例:晚饭—吃晚饭—晚上吃晚饭

      ③讲解重点语法:离合词“起床”

      板书(3)例:离合词结构形式:动词+宾语,即动词+名词

      / 起床

      特征:可离可合 — 跳舞

      \ 唱歌

      板书(4)例: 离例:起了床

      跳完舞

      打一场球

      合例:唱歌、吃饭

      ④学*课文:师领读—学生跟读—学生分角色扮演—替换练*

      (四)本课小结(3-5分钟)

      参见板书(1)、(2)、(3)、(4),进一步巩固识记所学词汇与语法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词:每个生词抄写5遍

      2、背诵课文

    [阅读全文]...

2022-10-28 00:00:00
  • 学前班美术活动教案设计3篇

  • 美术
  •   活动目标

      1、欣赏多幅藤蔓植物作品,感受画面的意境。

      2、用讨论、归纳的方法,探索藤蔓植物的画法,并尝试用国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接触过藤蔓植物,认识这些植物。

      2、课件:藤蔓植物国画作品多幅。

      3、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欣赏课件,感受画面的内容与意境。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好看的国画。我们一起来看看,画上画了什么?你最喜欢哪一幅?

      (1)欣赏齐白石的一组小鸡图。

      师:画上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小鸡在干什么?它们的心情怎样?

      (2)欣赏《鸭趣》。

      师:这是什么植物?紫藤下有什么?它们可能在干什么?

      (3)欣赏《葡萄架下的猫蝶》。

      师:这幅画表现的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在葡萄架下有什么?你觉得它在干什么?

      2、师幼共同归纳这一类藤蔓植物的独特结构,讨论画法。

      师:现在我们仔细地观察这几幅画上的植物,它们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师:这些花和果实可以用什么方法画?叶子怎么画?怎样才能画出细细的藤呢?(引导幼儿看丝瓜图,隐去叶子和其他,只留藤,重点感知藤蔓的走势)

      3、进一步欣赏其他藤蔓植物的画,再次感受这类藤蔓植物的结构特点,并发挥想象。

      师:我们发现这些植物都有藤、叶子和果实。老师这里还有几张画,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植物的藤又是什么样子的。

      师:在这些植物下面会有哪些小动物呢?在干什么?会不会有小朋友呢?如果你就在这些植物下面,你会干什么呢?

      4、合作、欣赏、评价。

      (l)幼儿合作创作。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分工,发挥想象完成作品。

      (2)欣赏、评价。

      师:你先画的什么?后画的什么?还可以怎么画?画上的小动物在干什么?你们是怎么合作的?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看了不少藤蔓植物作品,有主藤和缠绕藤。藤蔓植物还有很多其他的种类,下一次我们再去试着画一画,好吗?

      教学内容:瓶子变身

      教学目标:

      1、尝试用固体胶在瓶子上作画,并用面粉粘贴完成作品。

      2、知道只要动手制作,许多东西都可以变废为宝。

      3、体验为瓶子变身后的成功感。

      教学准备:

      面粉装在衬衫盒子里每组一份,教师范画作品若干,湿毛巾和餐巾纸若干,啤酒瓶或雪碧瓶每人一份,固体胶每人一份。

      教学过程:

      一、怎么不一样了?

      1、出示教师示范作品:小朋友,前几天老师让你们带来了一些废旧物品,现在我请你们看看这些物品和原来有什么不一样?

      2、欣赏教师作品,幼儿发现、说说不一样的地方。

      3、这样在物品上画了一些线条和图案好看吗?你知道是怎么画出来的吗?

      4、出示作画材料,初探作画方法,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原来是这样!

      1、你们的方法真好,现在老师用你们的方法来试一试,请你们看仔细。

      2、教师示范,在啤酒瓶子上画一棵大树:只要我们用固体胶在瓶子上画一些简单的图案和线条,再把面粉粘上去就可以了。

      3、请个别幼儿示范。

      4、找出难点,共同解决:你觉得在瓶子上画画应该注意些什么?

      三、瓶子变身。

      1、作画要求:一人选择一个瓶子画画,画的时候小心一点,面粉不要撒开来。

      2、幼儿操作材料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引导幼儿画一些简单的线条和图案;提醒幼儿注意桌面和手的清洁;帮助一些能力较弱的幼儿完成作品。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 诗教案设计

  •   【创意说明】

      1、阅读背诵,体悟诗的情感和意境。

      2、研读品味,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3.反复阅读,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教学步骤】

      饮酒(其五)

      一、导入

      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怀。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二、诵读理解

      1、反复诵读《饮酒》,注意读出诗人清高、自得的感情。

      2、学生介绍作家作品:

      (复*《五柳先生传》的文学常识)

      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

      3、解读诗歌:

      通过课堂讨论,师生共同研讨诗歌:

      ⑴ 这首诗还有没有不能理解的字词了?

      ⑵ “结庐在人境”和“而无车马喧”不是矛盾了吗?

      ⑶ “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作者什么样的意?

      ⑷ 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⑸ 这首诗歌你最喜欢哪几句?为什么?

      明确:

      ⑴ ① 喧:吵闹的声音。

      ② 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③ 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④ 辨:说明。

      ⑤ 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⑵ 不矛盾,因为“车马”是达官贵人奔走于仕途的喧嚣,而诗人归隐田园,虽没离开“人境”,但心情舒适,志趣高远自然不受搅扰。

      ⑶ 人的自然本性。

      ⑷ 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的虚伪、黑暗,从自然中悟出人生的真意,获得恬静的心境的思想感情。

      ⑸ 各抒己见

      三、当堂背诵

    [阅读全文]...

2022-10-29 00:00:00
  • 袁隆*教案设计

  •   知识目标:

      1、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

      2、掌握人物通讯的特点,了解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3、帮助学生熟悉略读的方法;

      4、理解典型事例、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

      能训目标:

      熟悉并掌握略读的方法

      情感目标:

      学*袁隆*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点:

      1、熟悉并掌握略读的方法。

      2、能概括所选的典型事例,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和追求真理的科学观,用科学的态度亲*自然、理解社会。

      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

      教学设想:

      1、布置学生预*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2、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袁隆*的资料。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1、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分析写作特色,理解典型事例、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

      4、掌握人物通讯的特点,了解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一、导入新课

      我国有句古话,叫作“民以食为天”,离开了粮食,也就没有了我们这个活生生的世界,那么,为我们解决吃饭问题的人,得到大家的尊敬与关注,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袁隆*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为了杂交水稻的增产增收,他耗费了大半生心血,从他的身上,我们能真正理解一个大写的“人”字的含义。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走进袁隆*的世界,领略他的'风采吧。

      二、文体简介

      本文是一则人物通讯,人物通讯是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

      它的特点是:真实性、典型性、新闻性、生动性、评论性。

      三、读准字音,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1、读准字音

      籼(xiān)稻 黔(qián)阳 衣钵(bō) 矢(shǐ)志不移 兵不解(jiě)甲

      2、理解下列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灵光:指神异的光辉。

      鉴于:考虑到。

      大相径庭:比喻彼此相差太远。径,门外的小路。庭,堂外的院地。

      矢志不移:立下志愿决不改变。矢,发誓。

      劫后余生:遇上灾难而侥幸活命。劫,灾难。

      夜不能寐:深夜了还不能睡觉。

      功成名就:功业建立了,名声也有了。也说功成名立、功成名遂。

      四、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齐读前三段,熟悉袁隆*简介。

      袁隆*:男,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1985年获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发明奖,198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1988年获英国皇家让克奖。由于其贡献卓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本文标题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因为袁隆*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了水稻杂交优势的人,所以在国际上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本文作为一则人物通讯,在文章的开头交代了袁隆*的简介,体现了写人物通讯时首先要交代人物简介。

      2、略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略读课文,并在略读过程中思考:本文报道了袁隆*的什么事?表现了他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本文是一则人物通讯,文章用事实说话,报道了袁隆*在杂交水稻方面对*和世界的卓越贡献,赞颂了他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矢志不移的科学精神。

      3、分析结构,把握大意

    [阅读全文]...

2022-10-29 00:00:00
  • 课文《称赞》教案设计

  •   学*目标

      1、 知识和能力

      1) 认识10个生字词;会写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结合插图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

      2、 过程和方法

      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育学生要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学会称赞别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难点:知道小刺猬是怎样发现小獾的优点,从而学*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头饰,动物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随机表扬:(你坐得真好!老师称赞你!)

      (你的学*用品放得多整齐啊!我也称赞你!)

      (你们的精神真饱满,眼睛一直在注视着老师,我称赞你们!你们真棒!)

      听了老师的称赞,你心里感觉怎么样?

      2、师讲故事:今天,我们要到动物王国做客,要和许多小动物做有趣的游戏,你知道来迎接我们的会是哪两个可爱的小动物吗?(出示课件:小刺猬和小獾的图)。学生齐答。(相机板书:小刺猬——小獾)

      【设计意图】: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一开始,我们根据儿童的特点,让学生认识“刺猬”、“小獾”,有机地把学生带进喜闻乐见的生活中,看看互相鼓励与称赞会有什么神奇的作用,这样导入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3、为了表示对我们的欢迎,就先我们一起来做个“摘果子”的游戏。(出示“摘

      果子”课件)指名学生读生字。

      4: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学*这篇关于小刺猬和小獾的课文。题目叫——?《称赞》(板书:称赞)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我们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课上通过了摘苹果、开火车等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了生字词。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

      二、 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第(85)页,请听范读,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播放朗读课件)

      2:读得可真好,谁来说说这个故事内容?(要求不要太高,能说出大概意思就行。)板书:互相称赞

      三、精读课文

      1、刚才大家读书很认真,有的小朋友还边读边划,老师觉得这几个句子比较难读(出示几个句子)谁能把他读好?请你选择一句带有生字的句子在小组里练*朗读,其他组员觉得他读得好的,就给他一句称赞的话或一个称赞的手势、符号,如果他读得不好,请你帮帮他。(小组练*以上句子)

      2、得到称赞的小朋友举手,谁来给我们展示朗读?你想读哪句就读哪句。(生交流朗读,师及时评价)

      师:真了不起,通过自学,同学们就已经把生字(屏幕出示生字)的字音读准了,那么你们是怎样记住这些字形的呢?在小组内交流交流,作好全班推荐的准备。(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师:这么多记字的好方法,小刺猬称赞大家都是识字的好娃娃,想奖励一些苹果给大家。

      5、找句子,读句子。

      (1)哪些句是小刺猬的话?哪些句是小獾的话?找一找,划一划,生交流(出示句子)。

      (2)谁来读读小刺猬的话?其他同学认真听,待会要请你们来评一评。(指名读,读完后,指名评,教师相机指导。)

      (3)哪位同学再来读一读小獾的话?(指名读)

      重点从以下几方面指导:

      A:他对小獾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要读出小刺猬对小獾的真诚与赞美,重读“真能干”“一个比一个好”。

      B;“真的吗?”小獾高兴极了。要读出高兴劲。

      C:“我怎么能要你的椅子呢?我可没干什么呀!”要读得轻些,体现小刺猬的纯真,谦虚。

      D:“在我有点泄气的时候------”读出小獾的真诚,及对小刺猬的感激之情。

      E:“你的苹果香极了,-------”读出小獾的肯定与赞扬。

      F:“谢谢你,你的称赞------”要读出小刺猬被称赞后的高兴之情。

      刚才那些同学表现得真好,谁能用一两句话来称赞一下?(指名说)

      5、听了这位同学的称赞,你心里感觉怎么样?(指名说,引导说出:很高兴、有信心等)

      6、是啊!称赞可以让你心情愉快,给你带来信心。那么故事里的小刺猬和小獾,又是怎么互相称赞,称赞又给他们带来什么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把他们互相称赞的话用横线划下来,多读几遍。

      7、交流,指名说说他们互相称赞的句子。(课件出示句子)

      8、指名读。(读出真诚与赞美)

    [阅读全文]...

2022-10-29 00:00:00
  • 匆匆教案设计3篇

  •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的六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三)德育渗透点

      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谈话法,导读法。

      (二)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作者具体描写“日子匆匆过去”的句子。

      (二)难点

      由于人们语言*惯的变化,把句子读通顺成为这篇课文的难点。

      (三)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教师相机点拨,以有感情的朗读促进理解。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介绍作者,便于学生的理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齐读题目

      2.读了课题,你是怎么理解的?你有什么问题?

      (二)介绍作者

      朱自清:我国著名的诗人和杰出的散文家。他不是第一个用白话文写作的人,但是他的著作是十分有特色的,影响很大。朱自清是在“五四”浪潮的推动下,走上生活道路,开始文学生涯,直至逝世。著名的文章有《荷塘月色》、《背影》等,散文集《踪迹》。《匆匆》选自他的散文集《踪迹》。

      (三)自己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要告诉我们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2)文章每一段讲的是什么内容。

      (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二、三、四自然段写日子悄然而去,匆匆而逝,我心中充满惆怅和伤感。)

      (四)自由读课文

      (1)你读懂了哪些内容,要记住,一会准备交流。

      (2)你有哪些读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准备讨论。

      (五)交流

      1.第一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作者提出了什么问题?

      (2)作者是怎么提出这个问题的?

      (用一个排比句,以比喻的方式提出问题。十分新颖,引人入胜)

      (3)指读第一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感情。

      2.读第二自然段,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1)“头涔涔,泪潸潸”是什么意思?

    [阅读全文]...

2022-03-20 17:56:56
  • 《秋天》教案设计10篇

  •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3、能真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地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课文。

      2、简介北大荒。

      北大荒是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原的广大地区。过去那里是一片荒芜,**后,经过建设者的开垦,荒地已变成良田。

      3、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找出能概括课文的

      绛紫透明波纹燃烧山岭

      荡起北大荒一碧如洗清澈见底几缕自由读。

      说说哪些生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紫是*舌音,烧、澈是翘舌音,岭、缕是边音,纹是前鼻音,岭是后鼻音,荒、绛是三拼音)

      指名读,齐读。

      2、读句子。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这是一个长句子,在读时要注意合理的停顿。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3、读课文。

      指名分自然段读。师生共同评议。

      4、回答问题。

      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文中用哪一句话来概括?

      四、理清课文脉络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写北大荒的景色优美的?

      五、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读。2、识记生字字形3、指导书写。

      六、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组词:

      先()火()此()冷()文()

      洗()灰()紫()岭()纹()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

      1.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 3.提问

      二、讲读课文:

      1.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

      北大荒的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一碧如洗)理解"一碧如洗"。

      天空的的陆云是什么样儿?

      指名读第二句。

      "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色彩真多呀!课文中把流云比作什么?(五彩斑斓的锦缎)

      "五彩斑斓"什么意思?

      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阅读全文]...

2022-04-17 13:00:18
  • 《秋天》教案设计10篇

  •   一.目标:

      1. 在初步跟唱歌曲的基础上,启发幼儿较有情感地演唱歌曲,秋天(第二教时)。

      2. 感受乐曲的优美,熟悉2/4节奏型。愿意在音乐伴奏下感受音乐。

      3. 初步学*用歌声和不同的动作表现出秋天树叶飞舞的意境。

      二、 重点和难点:

      幼儿在表现乐曲中尝试和同伴共同感受优美的气氛,体会和同伴相玩的乐趣。这是一段非常优美动听的旋律,乐曲所要表现的是秋天落叶飞舞在空中,此起彼伏的美景。让幼儿了解秋叶落地、飞舞空中是本课的重点;而根据不同的音乐形象鼓励幼儿大胆在音乐伴奏下表现音乐、表现节奏是本课的难点。

      三.准备:

      1.录音机、磁带、蛙鸣筒一个。

      四、 设计思路

      最*各个班级都在进行秋天的主题活动,我班也不例外,通过观察我发现:要引导他们参加音乐活动并且对音乐活动有浓厚的兴趣这并不难,然而要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具有初步的肢体语言表现歌曲的意境美则需要长时间地培养与不断地给予感受。就一个“树上的落叶被风吹落”来说,并不仅仅通过一个集体活动就可以解决的,它需要较长时间,在多种手段、多种刺激下才能形成。因此在课前我让他们到操场上观察落叶,本课我还设计了通过游戏、舞蹈的形式来不断体会。另外鼓励幼儿根据不同音乐形象大胆表现音乐、表现落叶飞舞是本课的难点,因为这就要求幼儿把*日里的生活经验模仿到动作,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并在音乐伴奏下加以展现。它需要幼儿一种经验,更需要一种勇气。而事实上如果幼儿能在活动中大胆表现自己,那么音乐活动的真正魅力就体现了。

      五.活动流程:

      1. 熟悉乐曲、感受乐曲的节奏、尝试用舞姿表现乐曲优美的意境,幼儿教案《秋天(第二教时)》。

      孩子们跟着音乐节奏与老师一起进入音乐厅,鼓励孩子用肢体语言表现出秋叶落地的优美意境,并小声跟唱歌曲。

      2. 回忆歌曲,继续学唱并用肢体语言表现出秋天的落叶。

      (1) 听前奏回忆歌名。完整演唱一遍。

      (2) 熟练正确有感情地演唱。老师和幼儿共同听赏乐曲,感受乐曲优美,回忆这首乐曲的名字叫“秋天”,讲的是小树叶飘落离开大树妈妈的故事。

      (3) 启发幼儿边唱边用不同的动作表现秋天的落叶。

      A. 教师唱歌,幼儿扮演小树叶飞舞。(秋天,小树叶是怎样到处飞呀飞的?启发幼儿边说边做出动作;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唱歌,幼儿边唱边舞,启发和别人做得不一样。)

      B. 教师扮演树妈妈,边唱边将小树叶从树上洒落下来引导幼儿观察落叶的意境。(可引导幼儿,落叶是怎样从树上掉下来的啊?慢慢地,动作很美地)幼儿伴唱。

      3. 游戏:扫落叶

      增加幼儿练唱的兴趣和体验秋天树叶飞舞的意境。

      A. 幼儿扮演小树叶唱完歌后,蹲坐在地上做睡觉状。

      B. 听到蛙鸣筒从高到低,表示刮风了,小树叶又边唱边各自飞舞,音乐停,小树叶又蹲到地上做睡觉壮。

      C. 教师扮演清洁工,在音乐伴奏下,完成扫落叶,被扫到的“小树叶”跟在教师身后,一个拉着一个,按节拍走动,表示装入垃圾车内(两遍)

      D. 随教师边唱边走出大厅。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懂得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感受到秋天的美。

      2、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读出长句子中停顿和自然段间的停顿。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学会用“渐渐”说一句话。

      教学难点:

      读出长句中的停顿和自然段间的停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我们今天就来学*第2课秋天,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秋天的。

      板书:秋天

      二、出示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为什么说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美丽的画卷?

      2、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读出长句中的停顿和自然段间的停顿。

      三、初读课文

      老师范读课文

      想:课文共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秋天的什么?

      板书:天树叶菊花果子庄稼

      四、细学课文

      (一)、学*第一节。指名读。

      问:这节有几句话?你知道?什么?

      (二)学*第二节,指名读

      1、问: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你感觉怎样?

      2、板书:高蓝

      3、指导朗读

      (三)学*第三节,各自轻声读

    [阅读全文]...

2022-03-05 09:5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