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魔术》教案

关于《变魔术》教案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变魔术》教案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变魔术》教案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变魔术》教案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 《会变魔术的水》教案

  • 教案
  • 《会变魔术的水》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会变魔术的水》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水经过加工会由透明变成其他颜色。

      2、愿意参与科学活动,通过操作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透明纸杯人手一份,各种颜色的水粉,毛笔,装满清水的盆子,六个专门刷洗小碗的盆子。

      活动过程:

      一、引导谈话,切入主题

      1、小朋友,你们知道水是什么样子的吗?(透明的、没有味道,可以流动)

      2、水会变颜色吗?

      总结:可乐和其他饮料中添加了大量的色素,所以它们就变成有颜色的了,我们*时要多喝水少喝饮料,因为饮料喝多了对身体不好,喝水对我们的身体很有好处,知道吗?

      二、我来变魔术

      1、(出示一杯水和一杯有颜色的水)你们看,这两杯水有什么不同呢?

      2、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把水变成带有颜色的水宝宝呢?(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自由回答)

      3、教师演示魔术(用毛笔蘸少量水粉放入清水中,并轻轻搅拌,让幼儿观察变化)

      4、你发现了什么?(水慢慢地变成有颜色的了)

      5、讨论:我们做实验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杯子里的水不要装满,水粉不要弄到衣服上,毛笔蘸水粉的时候少一点,用毛笔轻轻搅拌)

      三、分享成果

      1、小朋友们真棒,你们都是小魔术师,谁愿意来讲一下你的作品?

      2、将幼儿的作品摆成两排,幼儿互相交流,看看伙伴们都变出了什么颜色的水宝宝。

      总结:小朋友,今天你们的魔术变得真棒,变出了很多好看的颜色,下次我们还要用两种颜色放一起,看看是不是能变出更好看的颜色,回去以后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先试一试,明天把你的发现告诉我们大家,好吗?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的方法,初步知道盐溶入水后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让鸡蛋浮起来

      2、懂得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操作

      3、初步养成细致的观察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贴上标记的烧杯两个,一次性杯子,鸡蛋每人一个;

      2、糖、盐、味精、水、小脸盆毛巾。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1、出示鸡蛋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啊?”

      二、变魔术“鸡蛋浮起来”

      1、鸡蛋在清水中的沉浮

      师“鸡蛋放在水中会怎么样啊 ?是会沉下去还是浮起来呢?”

      引导幼儿猜测并用身体的动作来表示沉浮结果:站表示浮,坐表示沉。

      2、变魔术“鸡蛋浮起来了”

      教师出示一份水,放入鸡蛋,鸡蛋浮起来了。

      师“猜猜为什么鸡蛋放入这杯水中会浮起来呢”

      幼儿自由讨论并回答

      师:“其实,这杯水有个秘密,你们想知道吗?里面放了一样东西,你们猜放了什么啊?

      三、讨论解释原因:鸡蛋沉浮的秘密

      1、幼儿以分组的形式,观察实验过程中,教师放了什么?放了几勺?

      2、教师演示实验过程

      (1)水中放入盐,慢慢加

      (2)进行搅拌(让盐溶入水中后才能增加浮力,使鸡蛋浮起来)

      (浮力定义:将泡沫板放入水中,用手按下去,与水和泡沫板相抵抗的力)

      (3)放入鸡蛋,观察鸡蛋的沉浮

      3、幼儿回答观察结果

      师:刚才老师放了什么东西进去呢?你们看到了吗?

    [阅读全文]...

2022-10-27 10:04:14
  • 变魔术小班教案3篇

  • 教案,小班
  •   活动分析: 豆浆、豆制品,是幼儿园经常要吃的食品,但也常常有小朋友不爱吃豆制品,老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注重教学的趣味性,运用拟人化的口吻,和变魔术的方法,来激发孩子的兴趣,教育孩子爱吃豆制品。教师主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幼儿学*的积极性,使幼儿在认知、能力和情感方面都得到发展。如:在了解黄豆的外形特征时,教师运用了观察的方法,接着又比较和观察,使幼儿了解泡过和没泡过的黄豆的不同,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提高幼儿感知事物的能力;又运用电教手段丰富了幼儿的认知;最后,通过品尝豆制品,进一步激发了孩子爱吃豆制品的情感。

      教案目标:

      1、培养幼儿喜欢吃豆制品。

      2、通过观察、比较黄豆的外形特征,初步提高幼儿感知事物的能力。

      3、引导幼儿在观察、比较黄豆外形特征的基础上,知道豆浆的简单制作过程,并了解黄豆还可制成其它的豆制品。

      教案准备: 课件、干湿两种黄豆人手一份、豆浆机、小杠子每人一个、录音机、磁带等。

      教案过程:

      (一)导入:以给幼儿介绍新朋友的形式,引出课题。

      (二)展开:

      1、初步了解黄豆的外形特征。

      (1)课件中提出问题:观察黄豆宝宝长什么样的?

      (2)教师进一步引导:“黄豆宝宝是什么颜色的?它是什么形状的?小朋友可以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自己盒子里的黄豆宝宝。”

      (3)教师小结:黄豆宝宝是一粒粒黄颜色的圆溜溜的小豆豆。

      2、通过进一步观察比较干湿不同的黄豆的外形特征,发展幼儿感知事物的能力。

      (1)利用课件提出问题:“泡过的黄豆和没泡过的黄豆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观察干湿不同的黄豆。

      (3)教师小结:黄豆宝宝只要在水里泡上一天,就会比原来的大一些,软一些,颜色浅一些。

      3、观看豆浆的制作过程,知道黄豆可以做成豆浆。

      (1)利用课件观察做豆浆的过程,了解制作豆浆的方法。

      (2)现场制作豆浆。

      4、在煮豆浆的同时让幼儿观看课件,了解黄豆还能做成其他的`豆制品。并丰富“豆制品”一词。

      5、知道黄豆营养丰富,培养幼儿爱吃豆制品的情感。

      (三)结束:幼儿听音乐喝豆浆。

      以上讲述了《幼儿园小班上学期科学说课稿:黄豆宝宝变魔术》的详细内容,主要分享了幼儿园小班上学期科学说课稿等内容,读者们可以根据自己幼儿园情况操作时稍加调整,大家的工作经验可以在下面进行留言讨论,更多相关的教案的好文章可以直接在本站搜索,小班科学教案认识风活动反思,幼儿园小班教案科学教案反思怎么写,更多的相关内容可以参阅幼儿园小班教案。

      设计意图:

      橡皮泥是幼儿美工活动不可缺少的材料,在玩泥时,我总是不断地提醒幼儿不能将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混在一起,不然会把原来漂亮的颜色弄脏的。而在一次玩泥活动中,一个小朋友将红色和黄色的橡皮泥混在一起了,分不出来,我只好将这两种颜色放在手里捏成一团,这时做错事的小朋友惊喜地喊到:“老师,颜色变了……”这一喊,把周围的小朋友都吸引过来了,大家看到红色的橡皮泥和黄色的橡皮泥捏在一起变成了橙色,孩子们都很惊奇地叫着:“老师,变颜色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我就设计了《颜色变魔术》的活动,以此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大胆创造。

      活动目的:

      1、感知两种颜色加到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的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

      2、在活动中能认真观察、大胆尝试。

      活动准备:

      1、红、黄、蓝颜料,塑料杯、调色盘、排笔、操作纸各若干。

      2、知识准备:幼儿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

      活动过程:

      一、引入部分

      1、教师出示红、黄、蓝三种颜色,引导幼儿观察,说出颜色的名称。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颜色吗?(幼儿准确地说出三种颜色的名称。)

      2、教师以神秘的口吻引导幼儿猜想:如果两种颜色混在一起,颜色会不会变?(教师神秘的口吻调动了幼儿猜想的积极性,大家都兴致勃勃地猜想着,有的猜会,有的猜不会。猜想――为下面进入实验操作起了铺垫的作用,幼儿在操作中将会更加认真地观察颜色是不是产生了变化。)

      师:颜色到底会不会发生变化呢?今天,老师就请小朋友自己来玩玩,看看颜色有没有变化。

      二、幼儿分组操作

      1、教师介绍分组操作的材料及操作方法。(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小,他们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的,通过教师的讲解,幼儿掌握了操作的方法,能在接下来的实验中更好地观察颜色的变化。)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两种颜色混在一起会发生变化,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操作中,玩倒颜色水的幼儿将不同颜色的水倒在一起,颜色马上起了变化,孩子很感兴趣,张琳拿着一杯橙色的水说:“变颜色了!变颜色了!”我问她:“你用什么颜色和什么颜色变成的.呢?”张琳说:“我用红色和黄色变出来的。”武伊雪说:“我是用黄的和蓝的变成绿的。”佳佳在班上年龄偏小,能力也较弱,她在旁边看着他们,拿着一个空杯子和装有红色水的杯子,倒过来倒过去,我鼓励武伊雪去把自己的好办法教给她。在武伊雪的帮助下,佳佳也变出了一杯橙色的水,她高兴地说:“尤老师,我变出来了。”我向她竖起了大拇指,鼓励她自己变变看,还能不能变出其他颜色。)

      玩颜料涂色的小朋友玩得也很开心,华煜拿着画笔将红色和黄色的颜料搅在一起,看到颜色的变化了,他开心地拿着其他小朋友看:“你们看,象鬼一样!”旁边的小朋友都伸过头来看,华煜更得意了,拿着画吓小朋友,我及时肯定了他的发现:“你的魔鬼颜色真可怕,大灰狼都会吓跑的,我们大家再来变变看,看能不能变出让小兔子喜欢的颜色,好吗?”孩子的注意力被转移了,又开始玩了。)

      三、分享实验成果

      师:小朋友,你们在玩颜色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幼儿:颜色变了。

      师:颜色是怎么变的呢?请几个小朋友来变变看。(教师请各组的一个幼儿演示了自己的实验结果,并鼓励他们说出自己是怎样操作的。教师提供给幼儿展示自己实验过程的*台,幼儿在直观的感受中,能很清晰地讲述实验的过程,而底下的幼儿能认真观看同伴的实验操作,并有幼儿在议论着:我也是这样的,我会变不一样的颜色……)

      师小结:不同的颜色混在一起会变成另一种颜色。

      四、幼儿继续实验,鼓励幼儿换组实验,验证同伴的实验结果。

      师:接下来请小朋友再去玩玩,到你们没有玩过的组玩,看看小朋友的发现是不是一样,也动动小脑筋,想想你能不能变出新的颜色。

      幼儿进行第二次的实验操作。

      五、活动延伸

    [阅读全文]...

2022-05-30 13:44:18
  • 《变魔术》教案5篇

  • 教案
  •   活动目的:

      1、通过游戏进一步的熟悉汉字的构字方式。

      2、复*汉字:观众、森林、水晶、食品

      3、在玩汉字中,体验与字宝宝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读本第五册人手一本、磁带、录音机、波波豚图片一张

      2、大字卡:观众、森林、水晶、食品;小字卡:罗汉、观众、森林、水晶、食品若干张。

      3、字条:到钢琴上找、到矮橱上找、到电视橱里找。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的形式,复*所学过字词。

      师:“小朋友们好,我是字妈妈,今天我要带你们到字宝宝乐园玩,你们高兴吗?(一)游戏《照相机》:复*汉字:罗汉、观众、森林、水晶、食品。

      1、师:“我想让小朋友在字宝宝乐园里拍张照,留个纪念,快快举起手上的照相机吧。”(双手作相机状)

      2、玩法:教师与幼儿说儿歌:“我有一架照相机,照出相片真像你,我来给你拍张照,就把照片送给你。”教师分别出示“罗汉”、“观众”、“森林”、“水晶”、“食品”的大字卡,幼儿用两手做拍照状,嘴里说:“喀嚓”,然后在自己的小字卡中找出相应的字卡举起来。

      (二)游戏《找字宝宝》:练*用句子拼成儿歌。

      1、师:“小朋友拍的照片可真美,字宝宝还想和小朋友玩捉迷藏呢,它们藏在了许多地方,请小朋友按照指示找。”

      2、玩法:教师抽出一张字条,幼儿念出:“某某小朋友到某某地方找。”这名幼儿找到后打开字条,全体幼儿念,教师将字条贴在黑板上,再请第二个幼儿,游戏继续进行,将所有的字条拼成儿歌。

      二、跟读儿歌

      师:“字妈妈觉得小朋友可真棒,认识了许多的字宝宝朋友。哎,谁来了?(出示波波豚图片),它想带小朋友到一个好玩的地方。

      (一)幼儿将读本翻到“叠罗汉“

      (二)放录音,幼儿一起跟读。(出示常规字卡)

      重点:引导幼儿跟着录音轻声朗读,要求幼儿手指字,耳朵听,张开嘴巴读轻声。

      三、小组活动

      师:“今天小朋友在字宝宝乐园玩的真开心,我还给小朋友准备了好玩的材料:有排火车、拼字、贴字串珠、东西南北的玩具,快,开起小火车去玩吧。”

      (一)东西南北:将字写在折叠的玩具中,每两人一组,先猜拳,再说汉字。

      (二)排火车:幼儿两人一组,手持一套字卡,每组幼儿轮流出牌,当出现相同的字时,就可吃掉中间的牌。

      [page_break]

      (三)贴字串珠

      (四)字宝宝变魔术:将三个相同的字叠在一起,变成新字。

      (五)找字宝宝:提供范文,根据提示给字宝宝涂上相应的颜色。

      四、活动延伸:

      将游戏用的字卡投放到区域中,让幼儿继续认读汉字。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7以内数与数之间多1的关系。

      2、复*对数字外形及意义的理解。

      3、能较清楚地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活动准备:

      教具:分类板,双色数字卡,单独的小动物卡片若干学具:幼儿用书活动过程:

      一、复*认读数字

      分别出示红色数字1-5,请幼儿读一读,说一说它像什么?它可以表示什么呢?

      二、小动物变魔术

      1、教师请幼儿将数字按数序排一排,出示小动物卡片,请幼儿给每张数卡下面放相同数量的小动物。引导幼儿说一说:数字×可以表示×只小羊。

      2、教师:小动物要给我们变个魔术。教师将数字1翻一面,翻成蓝色的数字2。引导幼儿发现数字颜色变了,数字也变了。

      3、教师:数字1变成了几?它的下面应该是几只小动物?引导幼儿思考并示范如何将小动物的数量与变过后数字相等,师幼共同讲述:1添上1个就变成了2……4、再用同上的方法操作数字2,熟悉活动玩法。

      三、小组操作活动

      1、小动物变魔术。先在分类盒中插上红颜色的数字,然后按数字放小动物。放好以后,把数字翻过来,变成蓝颜色的数字,小动物数量也变得和数字一样多,边玩边讲一讲。初步感知7以内数与数之间多1的关系。

      2、变成一样多。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画面,认读数字,数一数物体的数量,鼓励幼儿想办法把物体数量变成和数字一样多。

      四、活动评价

      请幼儿展示操作,介绍活动过程,强调幼儿讲述:1添上1个变成2……了解操作新活动的幼儿人数,鼓励没有操作新活动的幼儿有时间到数学区角再去尝试。表扬在活动中边操作边讲述的幼儿。

      重点:复*对数字外形及意义的理解。

    [阅读全文]...

2022-07-25 06:38:12
  • 美术蛋宝宝变魔术教案

  • 教案,美术
  •   一、活动目标:

      1、在儿歌的提示下学画小鸟,重点在于表现小鸟张开的翅膀。

      2、尝试表现向不同方向飞行的小鸟。(学*难点)

      3、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惯。

      4、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有简单背景示意图的画纸,彩棒。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出示树:这是谁啊,这是一棵树,它叫树爷爷,树爷爷马上要过生日了,它希望收到很多的礼物。

      2、教师添画"圆":这是树爷爷收到的第一个礼物,猜猜这是什么礼物呢?

      3、师:这是一个蛋宝宝,它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呢?

      二、蛋宝宝变形记

      1、师:这个蛋宝宝很喜欢树爷爷,树爷爷也很喜欢它,可是啊,有一天蛋宝宝在不停地动啊动,怎么了呢?它想变个魔术给树爷爷看。

      2、师:蛋宝宝想变成什么呢?

      儿歌:蛋宝宝,笃笃笃,长出尖尖小嘴巴。

      蛋宝宝,眨眨眨,长出圆圆大眼睛。

      蛋宝宝,扑棱棱,拍拍翅膀飞起来。

      3、师:它变成什么了?(变成了小鸟,先长尖尖小嘴巴,再长圆圆大眼睛,拍拍翅膀飞起来了。)

      4、边念儿歌边变蛋宝宝,提示幼儿嘴巴方向的不同,眼睛在嘴巴的边上,往不同的方向飞。(同时可以请孩子上来画眼睛)

      5、小结:你看树爷爷多开心啊,现在有两个小鸟朋友了。树爷爷还想邀请更多的小鸟朋友和它一起过生日,请你们一起来帮忙。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给蛋宝宝找一个合适的位置。

      2、蛋宝宝变形,尝试变出不同的形状、颜色。

      五、作品展示

    [阅读全文]...

2022-10-29 00:00:00
  • 《黄豆宝宝变魔术》小班教案3篇

  • 教案,小班
  •   活动分析: 豆浆、豆制品,是幼儿园经常要吃的食品,但也常常有小朋友不爱吃豆制品,老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注重教学的趣味性,运用拟人化的口吻,和变魔术的方法,来激发孩子的兴趣,教育孩子爱吃豆制品。教师主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幼儿学*的积极性,使幼儿在认知、能力和情感方面都得到发展。如:在了解黄豆的外形特征时,教师运用了观察的方法,接着又比较和观察,使幼儿了解泡过和没泡过的黄豆的不同,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提高幼儿感知事物的能力;又运用电教手段丰富了幼儿的认知;最后,通过品尝豆制品,进一步激发了孩子爱吃豆制品的情感。

      教案目标:

      1、培养幼儿喜欢吃豆制品。

      2、通过观察、比较黄豆的外形特征,初步提高幼儿感知事物的能力。

      3、引导幼儿在观察、比较黄豆外形特征的基础上,知道豆浆的简单制作过程,并了解黄豆还可制成其它的豆制品。

      教案准备: 课件、干湿两种黄豆人手一份、豆浆机、小杠子每人一个、录音机、磁带等。

      教案过程:

      (一)导入:以给幼儿介绍新朋友的形式,引出课题。

      (二)展开:

      1、初步了解黄豆的外形特征。

      (1)课件中提出问题:观察黄豆宝宝长什么样的?

      (2)教师进一步引导:“黄豆宝宝是什么颜色的?它是什么形状的?小朋友可以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自己盒子里的黄豆宝宝。”

      (3)教师小结:黄豆宝宝是一粒粒黄颜色的圆溜溜的小豆豆。

      2、通过进一步观察比较干湿不同的黄豆的外形特征,发展幼儿感知事物的能力。

      (1)利用课件提出问题:“泡过的黄豆和没泡过的黄豆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观察干湿不同的'黄豆。

      (3)教师小结:黄豆宝宝只要在水里泡上一天,就会比原来的大一些,软一些,颜色浅一些。

      3、观看豆浆的制作过程,知道黄豆可以做成豆浆。

      (1)利用课件观察做豆浆的过程,了解制作豆浆的方法。

      (2)现场制作豆浆。

      4、在煮豆浆的同时让幼儿观看课件,了解黄豆还能做成其他的豆制品。并丰富“豆制品”一词。

      5、知道黄豆营养丰富,培养幼儿爱吃豆制品的情感。

      (三)结束:幼儿听音乐喝豆浆。

      以上讲述了《幼儿园小班上学期科学说课稿:黄豆宝宝变魔术》的详细内容,主要分享了幼儿园小班上学期科学说课稿等内容,读者们可以根据自己幼儿园情况操作时稍加调整,大家的工作经验可以在下面进行留言讨论,更多相关的教案的好文章可以直接在本站搜索,小班科学教案认识风活动反思,幼儿园小班教案科学教案反思怎么写,更多的相关内容可以参阅幼儿园小班教案。

      教案目标:

      1.通过观察、探索,了解黄豆的外形特征。

      2.初步了解豆浆的制作过程及营养价值。

      教案准备:

      1.黄豆、小碗若干,豆浆机一台。泡漠板铺的小路。

      2.已做好的甜、咸和淡豆浆若干。

      3.黄豆图片、自制录像。

      教案过程:

      (一)捡黄豆,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1.出示毛绒玩具小猪,引导宝宝跟小猪噜噜打招呼。

      2.请宝宝帮忙捡黄豆,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二)观察了解黄豆的外形特征。

      和宝宝一起交流黄豆的特征。

      教师提问:

      (1)黄豆宝宝长的是什么样的呀幼儿园教案?

      (2)黄豆宝宝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

      (3)黄豆宝宝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三)了解豆浆的制作过程

      1.比较干黄豆和泡水黄豆的不同,通过学学它变胖的样子,体验黄豆的变化。

      2.欣赏磨豆浆,引导宝宝观察黄豆宝宝的变化过程,并模仿黄豆宝宝跳舞,体验快乐。

      3.教师小结:豆浆是用黄豆来做成的,豆浆白白的、香香的。

      (四)品尝豆浆,说说豆浆的味道,介绍豆浆的营养价值。

      1.品尝豆浆,说说豆浆的味道,想想放了什么会使豆浆变甜、变咸。

      2.介绍豆浆的营养价值。

      (五)结束活动:感谢小猪噜噜的热情招待,并和它告别。

      活动延伸:

      通过多种方式了解更多的豆制品。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 《变魔术》小班教案5篇

  • 教案,小班
  •   活动目标:

      1、发展了思维的想象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2、引导了用肢体语言进行动作表现。

      3、培养了对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实物:大香蕉若干。

      2、方纸盒1个;毛巾若干;录音机。

      3、场地:师幼围坐一起。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教师出方纸盒,作神秘状,让幼儿猜:里面有一样好幼吃的东西,样子是长长的,皮是黄黄的,用手扒去皮才能吃的是什么?

      二、拿出香蕉,启发想象,鼓励用动作展现。

      教师说:“香蕉会变戏法,你们信不信?”[用疑问、用游戏的口吻再次打开幼儿兴趣的闸门。

      1、师面带微笑,轻轻地把香蕉呈现 。(弯腰状)

      启发:香蕉开始变戏法了,这样看,像什么?

      幼儿:像小桥、像月亮。

      2、师面带神奇色,轻轻把香蕉呈现 。(躺状)

      启发:香蕉又变戏法了,这样看,又像什么?

      幼儿:像小床、像小船、像滑梯、像摇马。

      (十分离奇的有):像挖土机、像虫子。(对特别离奇的回答,教师鼓励幼儿鼓掌表扬。)

      鼓励:请小朋友自己做挖土机挖土看,做大虫子爬行。(此时, 幼儿会在自由创造中尽情地用动作表演,满足了表演欲。)

      3、师面带惊讶色,轻轻地把香蕉呈现 。(垂状)

      启发:香蕉真会变戏法(鼓励幼儿鼓掌对“香蕉”表示表扬)。

      这样子看,又像什么?

      幼儿:有的说:“像机器人”、“像大刀”。

      提醒:师把香蕉放在嘴与耳之间笑着不做声。

      幼儿:像电话、像我爸爸的手机。

      鼓励:请幼儿跟老师来通电话吧。于是,教师就随即进行“打电话”作和幼儿通起“话”。教师应根据幼儿表现情况灵活调节活动,这样,既稳定幼儿易乱的情绪,又让幼儿获得行动上的满足。

      4、师面带夸张色,“狠狠地”把香蕉呈现 。(立状)

      启发:小朋友看:香蕉变戏法一点也不累,这下子又像什么啦?

      幼儿:像大炮、像机关枪、像飞机。

      再启发提醒:师把香蕉放在鼻子前,微笑地看幼儿。

      幼儿:像大象鼻子、像大象牙齿。

      鼓励:小朋友离开位子学*叔叔开枪、开大炮。之后,一听沉重的音乐,幼儿便把激昂的动作改成艰难地学大像走路了。

      三、与幼儿分享食物

      1、在分享之前,让幼儿用毛巾擦过手。在分享过程中,告诉幼儿有东西大家一起分享,在分享之后,教育幼儿果皮放入指定的地方。

      2、让幼儿尝试扒开香蕉皮,对不会扒的幼儿教师进行适当指点,最终让幼儿自己扒开皮,这样,让幼儿在尝试中获得成功。

      3、幼儿会边吃边说,教师便随机加了一个小小的启发:扒开的香蕉又变了。像什么呢?幼儿说:“像蜘蛛”、“像花”。

      4、在分享过程中,还让幼儿边吃边说:“好吃,好吃,又变小了”。让幼儿从吃中获取整体 部分 变小 没有的渐变过程。

      四、教师与幼儿一起整理场地。

      教学内容:

      变魔术(“1”和“许多”)

      教学目的:

      1.区别“1”和“许多”,能正确说出什么是一个,什么是许多。

      2.学*由同类物体组成许多,并把许多分成一个一个物体。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实物教具:扑克、玩具。

      2.于幼儿人数相等的积塑粒,盛玩具的塑料筐一个,选取的物体单位名称应为“个”,便于幼儿掌握。

      教学过程:

    [阅读全文]...

2021-12-11 06:22:27
  •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会变魔术的绳子》

  • 教案,音乐
  •   大班音乐教案《会变魔术的绳子》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借助绳子大胆想象,能与同伴合作创编歌词,初步学唱歌曲,尝试用连贯优美、活泼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体验绳子带来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音乐《会变魔术的绳子》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尝试用连贯优美、活泼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借助绳子大胆想象,能与同伴合作创编歌词。

      3、体验绳子带来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师教学图谱一套;

      2.幼儿创作图谱若干;

      3.人手一根绳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根绳子,就在你们的椅子底下,请把它拿出来,你们喜欢吗?

      (二)学*歌曲。

      1.简单了解绳子的特征。

      (1)幼儿观察:绳子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从长短、粗细、手感等方面观察。

      师:看一看,你手里的绳子是什么样子的?

      师:你还看到绳子是什么样子的呢?

      师:对,绳子细细长长的象什么呀?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呀,那细细长长的绳子摸上去有什么感觉呢?

      师:对,摸上去有些粗糙。

      (2)小结:这细细长长的绳子它还会变魔术呢。

      (3)教师简单示范用绳子变出蝴蝶。老师用绳子变出了什么?你们想不想去试一试?鼓励幼儿用绳子去摆一摆,变一变,说一说。

      2.幼儿操作:用绳子变魔术。

      你用绳子变出了什么?教师用图记录幼儿变出的图形,如小鱼、山、池塘等。

      师:你用绳子变出了什么?

      3.教师示范演唱歌曲,介绍歌曲名字《会变魔术的绳子》。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用绳子变成了这么多的东西,真有趣呀,老师还想把你们变魔术的事情编成一首好听的歌曲。

      (1)教师从幼儿变出的图形中任意选择出两幅图进行歌曲创编活动。

      我把变出的蝴蝶和小鱼编进歌曲里去,歌曲的名字就叫做"会变魔术的绳子"。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示范演唱。如:小小绳子,细细长长,会变魔术,多么神奇。变出蝴蝶多么有趣,变出小鱼多么有趣。多么有趣,啊哩罗。

      4.教师再次示范演唱歌曲。

      师:你听到了哪些好听的话?

      师:你听到了一句完整的话,你的小耳朵真灵。

      师:你知道什么是阿里啰吗?表示什么意思呢?

      师:是呀,高兴的时候让我们一起喊一声:阿里啰。教师带领幼儿学一学阿里啰。

      师:对,今天我们学*的就是小小绳子的歌曲。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图谱,并结合图谱整理歌词。

      5.结合图谱,集体练唱歌曲。

      (1)教师指图带领幼儿一起演唱。

      (2)提醒幼儿听好音乐节奏,有表情地再次演唱。

      6.尝试用连贯优美、活泼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1)师出示波浪线:这是什么符号?你知道什么意思吗?

      师:你知道波浪线表示什么意思吗?唱的时候应该怎样呢?

      师:你说的很好。什么样的声音才是温柔连贯的呢?演唱时速度应该怎样?音量呢?

      师:那就让我们用温柔连贯的声音,用慢一些的速度来唱一唱。教师带领幼儿尝试用温柔连贯的声音演唱"小小绳子,细细长长,会变魔术,多么神奇"这一句。

      师:绳子变出了蝴蝶和小鱼,你们开心吗?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呢?

      (2)师出示曲折线:这是什么符号?你知道什么意思吗?

      师:你的想象力很丰富,它是曲折线。那表示演唱的速度、音量应该怎样呢?

      师:那就让我们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来唱一唱。教师带领幼儿尝试用活泼、欢快的声音练*"变出蝴蝶多么有趣,变出小鱼多么有趣"这一句。

    [阅读全文]...

2022-10-27 00:00:00
  • 大班美术教案:会变魔术的画3篇

  • 教案,美术,大班
  •   一、活动目标:

      1、探索秋天事物的色彩和形象的变化,尝试借助画框作画。

      2、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二、活动准备:

      自制画框、记号笔、蜡笔、画纸人手一份;PPT;秋天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孙悟空图片: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孙悟空)

      2、你们知道孙悟空有七十二变的本领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的本领到底有多大!仔细看哦!

      (1)出示第一幅画,体验色彩的变化。

      这是一片绿树林,眼睛不要眨!变!变!变!看我七十二变!(绿树林变成了黄树林)

      (2)出示第二幅画,体验形象的变化。

      这是一条毛毛虫,眼睛不要眨!变!变!变!看我七十二变!(毛毛虫变成了花蝴蝶)

      (二)引导幼儿探索孙悟空七十二变的奥秘。

      1、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可真厉害,神奇吗?他是怎么变的呢?

      2、教师小结:原来这个本领是需要用到一个神奇的画框和一张可以抽拉的画纸,每张画纸上有两幅画,将画纸放入画框中,利用画框的黑线条将第二幅画藏起来,当画框中的画纸向外慢慢地抽拉,直至第一幅画被藏起时,神奇的事情就发生了。

      (3)、幼儿尝试作画。

      1、欣赏图片,说说秋天的变化。

      现在是什么季节呀?秋天到了,我们身边事物有什么变化吗?

      2、要求:

      遇到黑线条遮挡时要先跳过去再进行绘画。

      画第二幅画之前要将第一幅画藏起来。

      画到最后一条画框时注意小标记的提醒。

      3、幼儿创作,利用神奇的画框变出眼中的秋天!

      (4)分享成功的`喜悦。

      有谁愿意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七十二变本领呢?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 中班科学《水娃娃变魔术》教案3篇

  • 教案,中班
  •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多种感官初步感知:糖、奶粉、果珍粉能溶解在水里,感受水的“变化”现象;

      2、能将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大胆地表述出来;

      3、愿意参与实验活动,对科学实验有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调制好的各种味道的水。

      2、温开水,奶粉、果珍粉、白糖、红糖若干盘,小勺、水杯人手一个,吸管、一次性纸盘纸杯、纸巾。

      活动过程

      一、观察活动,引入课题

      教师出示多杯白开水,请幼儿观察然后猜猜是什么?请幼儿进行品尝。

      (师:小朋友们,用你们那机灵的小眼睛看一下,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好东西了,

      再用你们的小鼻子闻一闻,用小嘴尝一尝它们的味道,看哪个小朋友猜的最快最准。)

      (没品尝前可能说出:水、酒。品尝完以后说:水。)

      (小朋友们真聪明,这个算是简单的,老师给小朋友出点难题,看你们能不能猜出来)

      二、教师出示调制好的各种饮料

      (教师用透明的杯子出示一杯杯不同味道的水,让幼儿猜猜是什么水?

      请个别幼儿品尝,说说是什么味道的,猜测活动:水怎么会是甜的.?

      (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实验活动:水娃娃的魔术

      师:这是老师给小朋友们变的魔术,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学这个魔术呢?

      师,在变这个魔术之前,小朋友们先来认识一下桌子上摆好的这些东西是什么?

      教师出示白糖、红糖、奶份、果珍粉,引导幼儿说出,必要时教师告知。

      引导小朋友这个魔术师将水和这些东西放在一起,自己自由选择方法。并用吸管搅拌,加快溶解。

      自由选取一种饮料分进行魔术注要求:

      1、只能选择一种饮料粉进行冲调。

      2、水倒得不要太满。

      3、使用过的物品(小勺、水壶)要放回原处。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帮助。

      做完后互相观察交流,比较、探讨“饮料粉”到哪儿去了。

      (帮助幼儿理解“溶解”,并引导幼儿发现:怎样才能使饮料粉溶解的方法。)

      丝、品尝活动说说

      调配好的水是什么味道的。

      可以请其他小朋友或听课老师进行品尝,参与学生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表述结果,教师记录

      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冲调方法、步骤。

      (让孩子大胆的说,激发其他幼儿对另外的饮料粉产生兴趣,为再次试验做准备。

      5、再次冲调饮料

      提出要求:

      (1)选择另一种材料进行冲调。

      (2)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冲调。

      6、幼儿操作。品尝,交流。

      四、教师总结:小朋友们把糖、奶粉、果珍粉放在水里,就会藏起来,看不见了,是他们溶解在水里了。

      五、请小朋友们把自己手里的东西整理好。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 《变魔术》教学设计3篇

  • 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识字目标:认识本课四个生字“田、伯、八、只”

      2、拼音目标:认读声母b、p、m、f,拼读这四个声母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3、朗读目标:能正确朗读儿歌,做到字字音准,且不添字,不漏字,熟读成诵。

      4、写字目标:复*笔画“横折”,能按笔顺正确描写“田、只”两个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跟读音节:móshù

      2、谈话:你看过魔术表演吗?说说你看过什么魔术表演?

      3、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二、学*儿歌。

      1、一听课文。听清:谁变魔术?他变出了什么?

      2、二听课文。

      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3、跟读课文。

      4、指名读课文。

      5、同桌互读、互评。

      6、出示生字:田、伯、八、只

      7、出示词:田伯伯、八只绿鹦鹉

      8、交流记生字的方法。

      师归类:“田、伯、只”三个字都有横折这个笔画。

      9、再读课文。

      记一记田伯伯编了几个魔术?

      10、出示句子:魔术师田伯伯编了两个魔术,先变出一只小松鼠,再变出八只绿鹦鹉。

      11、看动画演示:田伯伯还会变什么魔术?

      三、学拼音。

      1、好多汉字的读音都是有声母和韵母鲜拼而成的,今天我们要来学声母了。

      2、听师读声母,生听清:发什么音?你在刚才度的儿歌那个字里听到过?

      听后逐个出示声母。

      伯——b帕——p魔——m服——f

      3、听师读,听清:发音有什么不同?

      4、跟读字形顺口溜。

      5、出示拼读规则: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箱连猛一碰。

      6、复*读带调韵母:óàú

      7、生模仿师拼。

      8、读补充儿歌《婆婆拔萝卜》

      四、写字指导。

      教学目标:

      1、识字目标:认识本课四个生字“田、伯、八、只”

      2、拼音目标:认读声母b、p、m、f,拼读这四个声母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3、朗读目标:能正确朗读儿歌,做到字字音准,且不添字,不漏字,熟读成诵。

      4、写字目标:复*笔画“横折”,能按笔顺正确描写“田、只”两个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跟读音节:móshù

      2、谈话:你看过魔术表演吗?说说你看过什么魔术表演?

      3、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二、学*儿歌。

      1、一听课文。听清:谁变魔术?他变出了什么?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