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水性杨花的句子

关于形容水性杨花的句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形容水性杨花的句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形容水性杨花的句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形容水性杨花的句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2) 语录(1) 说说(1) 名言(840) 诗词(29) 祝福(2k+) 心语(9k+)

  • 关于杨花的诗句

  •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苏轼《少年游·去年相送》

    杨花白白绵初迸,梅子青青核未生。——杨维桢《漫兴七首》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缦绾上青楼。——王昌龄《青楼曲二首》

    池上无风有落晖,杨花晴后自飞飞。 ——韩愈《池上絮》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景阑珊绣帘风软杨花散,泪阑干绿窗雨洒梨花绽。——刘庭信《醉太*·泥金小简》

    留春不住。又早是清明,杨花飞絮。——何梦桂《喜迁莺·留春不住》

    懒寻悟叶把诗题,不似杨花到处飞。——张可久《湘妃怨·乐闲吹箫按》

    凭莺为向杨花道,绊惹春风莫放归。——白居易《柳絮》

    流光惯欺病酒,问杨花、过了有花无。——张炎《木兰花慢·二分春是雨》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苏轼《减字木兰花·立春》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张建封《竞渡歌》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叶采《暮春即事》

    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万俟咏《诉衷情·送春》

    武昌无限新栽柳,不见杨花扑面飞。——武昌妓《续韦蟾句》

    何人醉眼西湖路,错认杨花作雪飞。——方回《清明大雪三日》

    山色空蒙寒食雨,杨花零乱溧阳楼。——仇远《寒食雨三首·山色空蒙寒食雨》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杜甫《曲江对酒》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

    寂寂风帘信自垂,杨花笋箨正离披。——郑谷《春暮咏怀寄集贤韦起居衮》

    鸣鸠拂羽知年好,齐和杨花踏春草。——李绅《闻里谣效古歌》

    枫叶飘霜鲈脍香,杨花雪河魨美。——华岳《归钓吟》

    野芦花侣杨花白,蕊木叶如枫叶红。——刘崧《秋日燕城杂赋五首·其一》

    满山都是长松树,无数杨花何处来。——杨万里《雨後田间杂纪五首·晴路无泥亦未埃》

    杨花如雪菜花黄,路出初郊正日长。——王之道《和彦逢弟春日即事》

    海上杨花空作雪,西陵松树蔼为云。——李流芳《海上和孟阳观伎诗次韵》

    溧阳酒楼三月春,杨花茫茫愁*。——李白《猛虎行》

    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晏几道《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杜甫《丽人行》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王安石《清*乐·留春不住》

    杨花风弄,鹅毛天剪,总是诗人误。——李煜《青玉案·梵宫百尺同云护》

    愁看杨花飞,置酒正相宜。——李白《宴郑参卿山池》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送别诗》

    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李白《杨叛儿》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关汉卿《四块玉·别情》

    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苏轼《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

    一江春水流,万点杨花坠,谁道是杨花,点点离人泪。——薛昂夫《双调·楚天遥带清江引》

    杨花终日空飞舞。奈久长难驻。——秦观《一落索·杨花终日空飞舞》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苏轼《减字木兰花·立春》

    杨花落尽鲥鱼浪,蕙草鸣来鹈鴂烟。——卢宁《次友人金山赠行韵四首·其四》

    却见杨花才思,闲来萦绊晴晖。——许有壬《木兰花慢·和陈彦章暮春即事韵》

    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

    榆荚乱不整,杨花飞相随。——李商隐《戏题枢言草阁三十二韵》

    春天百鸟语撩乱,风荡杨花无畔岸。——黄庭坚《西禅听戴道士弹琴》

    日高庭院杨花转,闲淡春风。——晏几道《采桑子·日高庭院杨花转》

    [阅读全文]...

2021-12-28 20:09:56
  • 《杨花落》赏析

  • 暮春三月,春色渐褪。面对纷纷扬扬的杨花,诗人们不禁产生种种感触。杨巨源以欢悦心情,描绘出满天杨花的轻盈曼妙的风姿,赋予杨花崭新的形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杨花落

      杨巨源

      北斗南回春物老,

      红英落尽绿尚早。

      韶风澹荡无所依,

      偏惜垂杨作春好。

      此时可怜杨柳花,

      萦盈艳曳满人家。

      人家女儿出罗幕,

      静扫玉庭待花落。

      宝环纤手捧更飞,

      翠羽轻裾承不着。

      历历瑶琴舞态陈,

      霏红拂黛怜玉人。

      东园桃李芳已歇,

      独有杨花娇暮春。

      杨巨源诗鉴赏

      “北斗南回春物老,红英落尽绿尚早”,北斗星斗柄南指,冬去春来,大地回春。开头跳过初春、仲春,直指春暮花稀,逼*题意。“韶风澹荡无所依,偏惜垂杨作春好。”韶风,和风。当红稀绿少之时,是垂杨弄春之际。诗人移情韶风,以“无所依”、“偏惜”,将和风写得情意绵绵。以物拟人,跌荡有致。诗歌由春暮引出春风,再引到垂杨,却还没有触及杨花,看似开门见山、拍合诗题,却又琵琶半遮,小作掩映。

      “ 此时可怜杨柳花,萦盈艳曳满人家。”艳曳,美妙地摇曳。前面四句写足春景后,杨花至此才姗姗出现萦盈艳曳四字,写出杨花满天,萦回摇曳,回转飘拂,如在眼前。诗中字面不带风字,而动作却无一不在风中。上承韶风弄花,笔意含蓄空灵。然而只就杨花咏杨花,不免单调枯干。诗中以“满人家”三字引出下文,拓开境界。“人家女儿出罗幕,静扫玉庭待花落”,在漫舞的杨花中,美丽的少女静待花落。

      人相互映衬,环境优美。“宝环纤手捧更飞,翠羽轻裾承不着。”佩带宝环的少女,以纤纤玉手捧接杨花,杨花却一止又飞。少女以华美衣襟兜承杨花,杨花却回旋不止。诗歌虽然只写少女衣饰、举止,但人物的娇戆欢快、轻松自在神态,杨花的轻盈飘缈,宛在眼前。写形寓神,形神兼备。如果说韶风爱花是初次衬托,那么由拟人而真人,则少女爱花,衬托力量更强,奠定全诗明媚基调。正如清人沈德潜所评:

      “儿童捉杨花,无甚情味。美人游戏杨花,风神无限矣。‘宝环纤手’一联,形容尽善。”

      少女手捧不得,衣承不着,杨花却来挑逗戏弄少女:“历历瑶琴舞态陈,霏红拂黛怜玉人。”霏,飞散。杨花在瑶琴前舞态分明,姿势纷呈,仿佛是闻乐起舞。飞过红妆,掠过黛眉,杨花多情,也怜玉人。

      由人戏花到花戏人,由少女怜花到花怜少女,情感两相交融,愈为浓烈。诗人以花拟人,怜香惜玉想落天外,顿开新境,然而写杨花之神又不离杨花体轻飞散本色,立足实境,求虚于实。

      “东园桃李芳已歇,独有杨花娇暮春。”结尾再以桃李消歇,反衬杨花。一个“娇”字,再次以花拟人,遣辞传神。没有上文少女戏花,“娇”字意境就不复存在,没有花戏少女“娇”字神态就无从说起。一结贯通全篇,风神摇曳。通篇至此流走轻灵,一气呵成。

      历来咏唱杨花之作,由于春色难留、芳菲凋谢,情怀不免感伤,大都慨叹其飘泊零落。如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曰:“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石《绝句》曰:“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杨巨源却开掘暮春杨花漫天飘舞的美姿,抒发美好情怀,人取我弃,立意新颖,表现出诗人浓郁的生活情趣。

      为了突出杨花可爱,诗中进行层层衬托,以“红英落尽绿尚早”反衬,以韶风拟人正衬,以少女戏花再次正衬后,又以“东园桃李芳已歇”再次反衬,主宾配合,笔致多变。

      全诗语言丽词迭出,单韵流转,呈现出斑斓多姿之态,亦表现出诗人明朗愉悦之情。

    整理:zhl201703

    [阅读全文]...

2022-01-20 01:59:21
  • 杨花三首

  •   一    千里飘飞织锦华,仙姿冰洁绝尘沙。  碧空追梦留云朵,大地委身伴草花。  娇步八方寻妙境,芳心四海筑新家。  娉婷自是风情好,一笔怎能穷尽夸。    二    难求谁个赞如花,飞舞长空暗自夸。  一种浓思抱云叠,万传深意借风加。  婷婷吻水抚桥岸,袅袅牵晖别柳桠。  不惧天涯有多远,离怀只愿筑新家。    三    自古*生心恋花,只求天地广安家。  此时薄命飞长陌,他日红尘织丽华。  即便无缘吻冬雪,也能有梦扫春沙。  一腔情意风难解,带我匆匆上岭涯。

      编辑点评:

      三首以杨花为主题的七律,诗人在描写景色上文笔独具,“千里飘飞织锦华,仙姿冰洁绝尘沙。碧空追梦留云朵,大地委身伴草花。娇步八方寻妙境,芳心四海筑新家。娉婷自是风情好,一笔怎能穷尽夸。”诗情饱满,韵律和弦,清风自然,诗句贯通整个诗歌内涵,用词和韵丰满,字词和意境卓越,巧妙地几个字词之间运用得心应手,把杨花这一自然景物,描写的有血有肉,灵气十足。欣赏佳作,问候诗人,感谢赐稿,推荐赏读。

    [阅读全文]...

2022-01-24 15:41:29
  • 描写杨花柳树的古诗

  • 描写杨花柳树的古诗

      导语:你走在路上,飞絮又常常左右前后地围绕着你,或沾衣,或扑面,纠缠不已。但这会使人记起古人“落絮飞丝也有情”的'诗句。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杨花柳树的古诗中去:

      咏柳

      作者: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晚春

      作者: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瀹瀹

      作者:王令

      渰渰轻云弄落晖,坏檐巢满燕来归。

      小园桃李东风后,却看杨花自在飞。

      春怀引

      作者:李贺

      芳蹊密影成花洞,柳结浓烟花带重。

      蟾蜍碾玉挂明弓,捍拔装金打仙凤。

      宝枕垂云选春梦,钿合碧寒龙脑冻。

      阿侯系锦觅周郎,凭仗东风好相送。

      杨柳枝词九首

      作者:刘禹锡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南陌东城春早时,相逢何处不依依。

      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

      凤阙轻遮翡翠帏,龙池遥望麹尘丝。

      御沟春水相辉映,狂杀长安年少儿。

      金谷园中莺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

      城中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花萼楼前初种时,美人楼上斗腰肢。

      如今抛掷长街里,露叶如啼欲向谁。

      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枝杨柳不胜春。

      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御陌青门拂地垂,千条金缕万条丝。

      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轻盈袅娜占年华,舞榭妆楼处处遮。

      春尽絮花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

      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

      作者:吴文英

      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蝶恋花

      作者:晏殊

      卷絮风头寒欲尽。坠粉飘红,日日香成阵。新酒又添残酒困。今春不减前春恨。

      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恼乱横波秋一寸。斜阳只与黄昏*。

      清*乐·春晚

      作者:王安国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阅读全文]...

2022-06-03 19:30:39
  •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原文及翻译

  • 古诗文
  •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原文及翻译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苏轼〔宋代〕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翻译:

      非常像花又好像不是花,无人怜惜任凭衰零坠地。杨花离枝坠地,看似无情,却自有它的愁思。娇柔的柳枝,就像思妇受尽离愁折磨的柔肠,那嫩绿的柳叶,犹如思妇的娇眼,春困未消,欲开还闭。正像那思妇梦中行万里,本想寻夫去处,却又被黄莺啼声惊唤起。

      不恨杨花飘飞落尽,只是愤恨西园满地落红枯萎难再重缀。早晨一阵风雨,又去哪里寻找落红的踪迹?早化作一池翠萍。如果把春色姿容分三份,其中的二份化作了尘土,一份坠入流水了无踪影。细看来那全不是杨花啊,是那离人苦愁的眼泪。

      赏析:

      苏词向以豪放著称,但也有婉约之作,这首《水龙吟》即为其中之一。它藉暮春之际“抛家傍路”的杨花,化“无情”之花为“有思”之人,“直是言情,非复赋物”,幽怨缠绵而又空灵飞动地抒写了带有普遍性的离愁。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实为显志之笔,千百年来为人们反复吟诵、玩味,堪称神来之笔。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非常像花又好似不像花,无人怜惜任凭衰零坠地。

      首句出手不凡已定一篇咏物宗旨:既咏物象,又写人言情。即人与花、物与情当在“不即不离”之间。唯其“不离”方能使种种比兴想象切合本体,有迹可求。唯其“不即”,方能不囿本体,神思飞越,展开想象。这一句准确地把握了杨花那似花非花的独特风流标格。说它“非花”,它却名为“杨花”,与百花同开同落,共同装饰春光。说它“似花”,它色淡无香,形态碎小,隐身枝头,向不为人注目爱怜。次句“也无人惜从教坠”。一个“坠”字,赋杨花的飘落;一个“惜”字,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无人惜”,是说天下惜花者虽多,但惜杨花者却少,然细加品味,乃是反衬法,词人用笔之妙,正是于“无人惜”处,暗暗逗出缕缕怜惜杨花的情意,并为下片雨后觅踪伏笔。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这三句是说,把它抛离在家乡路旁,细细思量仿佛又是无情,实际上则饱含深情。

      这三句承上“坠”字,写杨花离枝坠地,飘落无归情状。不说“离枝”,而说“抛家”;貌似“无情”,实质“有思”。咏物至此,已见拟人端倪,也为下文花人合一张本。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这三句是说,柔肠受损,娇眼迷离,想要开放,却又紧紧闭上。

      这三句紧承“有思”而来,咏物而不滞于物,大胆驰骋想象,将抽象的“有思”的杨花,化作了具体而有生命的人——一位春日思妇的形象。她那寸寸柔肠受尽了离愁的痛苦折磨,她的一双娇眼因春梦缠绕而困极难开。此处明写思妇而暗赋杨花,花人合一,无疑是苏词有别于章词的一种新的艺术创造。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这数句是说,梦魂随风把心上人寻觅,却又被黄莺儿把无情叫起。

      这数句妙笔天成,既摄思妇之神,又摄杨花之魂,二者正在不即不离之间。从思妇方面来说,那是由怀人不至而牵引起的一场恼人的春梦,她神魂飘扬,万里寻郎;但这里还没有到达情郎的身边,那边早已啼莺惊梦。这两句苏轼写来倍觉缠绵哀怨而又轻灵飞动。就咏物象而言,描绘杨花那种随风飘舞、欲起旋落。似去又还之状,堪称生动真切。篇首所言“似花还似非花”,正可于此境界中领会。

      下阕开头“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作者在这里以落红陪衬杨花,曲笔传情地抒发了对于杨花的怜惜。继之由“晓来雨过”而问询杨花遗踪,进一步烘托出离人的春恨。“一池萍碎”即是回答“遗踪何在”的问题。

      以下“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这是一种想象奇妙而兼以极度夸张的手法。这里,数字的妙用传达出作者的一番惜花伤春之情。至此,杨花的最终归宿,和词人的满腔惜春之情交融,将咏物抒情的题旨推向高潮。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一句,总收上文,既干净利索,又余味无穷。它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可谓虚中有实,实中见虚,虚实相间,妙趣横生。这一情景交融的神来之笔,与上阕首句“似花还似非花”相呼应,画龙点睛地概括、烘托出全词的主旨,达成余音袅袅的效果。

      创作背景:

      这首咏物词约作于宋神宗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时为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居黄州的第二年。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作者主要影响

      诗作

      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更可贵的是,苏轼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陋*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

      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阅历极为丰富。他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见出规律。在他眼中,极*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如《题西林壁》和《和子由渑池怀旧》两诗。在这些诗中,自然现象已上升为哲理,人生的感受也已转化为理性的反思。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诗中的哲理是通过生动、鲜明的艺术意象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而不是经过逻辑推导或议论分析所得。这样的诗歌既优美动人,又饶有趣味,是名副其实的理趣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和“雪泥鸿爪”一问世即流行为成语,说明苏轼的理趣诗受到普遍喜爱。苏诗中类似的作品还有很多,如《泗州僧伽塔》《饮湖上初晴后雨》《慈湖夹阻风》等。苏轼极具灵心慧眼,所以到处都能发现妙理新意。

      深刻的人生思考使苏轼对沉浮荣辱持有冷静、旷达的态度,这在苏诗中有充分的体现。苏轼在逆境中的诗篇当然含有痛苦、愤懑、消沉的一面,但苏轼更多的诗则表现了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

      苏轼学博才高,对诗歌艺术技巧的掌握达到了得心应手的纯熟境界,并以翻新出奇的精神对待艺术规范,纵意所如,触手成春。而且苏诗的表现能力是惊人的,在苏轼笔下几乎没有不能入诗的题材。

      以“元祐”诗坛为代表的北宋后期是宋诗的鼎盛时期,苏轼与王安石、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创作将宋诗艺术推向了高峰。就风格个性的突出、鲜明而言,王、黄、陈三家也许比苏轼诗更引人注目。然而论创作成就,则苏轼无疑是北宋诗坛上第一大家。在题材的广泛、形式的多样和情思内蕴的深厚这几个维度上,苏诗都是出类拔萃的。更重要的是,苏轼具有较强的艺术兼容性,他在理论上和创作中都不把某一种风格推到定于一尊的地位。这样,苏轼虽然在创造宋诗生新面貌的过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基本上避免了宋诗尖新生硬和枯燥乏味这两个主要缺点。所以苏轼在总体成就上实现了对同时代诗人的超越,成为最受后代广大读者欢迎的宋代诗人。[33]

      词作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小像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柳永虽然一生专力写词,推进了词体的发展,但却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而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了使词的美学品位真正能与诗并驾齐驱,苏轼还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此处的“自是一家”之说,是针对不同于柳永词的“风味”而提出的,其内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其文如其为人”(《答张文潜县丞书》),在词的创作上自成一家。苏轼一向以文章气节并重,在文学上则反对步人后尘,因而他不满意秦观“学柳七作词”而缺乏“气格”。

      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为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扩展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苏轼让充满进取精神、胸怀远大理想、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仁人志士昂首走入词世界,改变了词作原有的柔软情调,开启了南宋辛派词人的先河。

      与苏诗一样,苏词中也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这种对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增强了词境的.哲理意蕴。苏轼虽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梦,但并未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苏词比较完整地表现出作者由积极转而矛盾苦闷,力求超脱自适而不断追求的心路历程和他疏狂浪漫、多情善思的个性气质。继柳永、欧阳修之后,苏轼进一步使词作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体由分离走向同一。

      苏词既向内心的世界开拓,也朝外在的世界拓展。不同于晚唐、五代文人词所表现的狭小的生活场景,苏轼不仅在词中大力描绘了作者日常交际、闲居读书及躬耕、射猎、游览等生活场景,而且进一步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苏轼用自己的创作实践表明:词是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的。词与诗一样,具有充分表现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功能。由于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拓展了词的时空场景,从而提高了词的艺术品味,把词堂堂正正地引入文学殿堂,使词从“小道”上升为一种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

      苏轼小像“以诗为词”的手法则是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所谓“以诗为词”,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苏词中较成功的表现有用题序和用典故两个方面。

      有了词题和词序,既便于交代词的写作时地和创作缘起,也可以丰富和深化词的审美内涵。在词中大量使事用典,也始于苏轼。词中使事用典,既是一种替代性、浓缩性的叙事方式,也是一种曲折深婉的抒情方式。苏词大量运用题序和典故,丰富和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对后来词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本质上说,苏轼“以诗为词”是要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苏轼写词,主要是供人阅读,而不求人演唱,故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虽也遵守词的音律规范而不为音律所拘。正因如此,苏轼作词时挥洒如意,即使偶尔不协音律规范也在所不顾。也正是如此,苏词像苏诗一样,表现出丰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虽然苏轼现存的三百六十二首词中,大多数词的风格仍与传统的婉约柔美之风比较接*,但已有相当数量的作品体现出奔放豪迈、倾荡磊落如天风海雨般的新风格,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在两宋词风转变过程中,苏轼是关键人物。王灼《碧鸡漫志》说:“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强化词的文学性,弱化词对音乐的依附性,是苏轼为后代词人所指出的“向上一路”。后来的南渡词人和辛派词人就是沿着此路而进一步开拓发展的。

    [阅读全文]...

2022-05-09 20:18:15
  • 写杨花的诗词

  • 写杨花的诗词

      古代诗词中“杨柳”意象不是指杨树和柳树,而是指柳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写杨花的诗词,欢迎大家的阅读。

      写杨花的诗词

      瀹瀹

      作者:王令

      渰渰轻云弄落晖,坏檐巢满燕来归。

      小园桃李东风后,却看杨花自在飞。

      春怀引

      作者:李贺

      芳蹊密影成花洞,柳结浓烟花带重。

      蟾蜍碾玉挂明弓,捍拔装金打仙凤。

      宝枕垂云选春梦,钿合碧寒龙脑冻。

      阿侯系锦觅周郎,凭仗东风好相送。

      杨柳枝词九首

      作者:刘禹锡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南陌东城春早时,相逢何处不依依。

      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

      凤阙轻遮翡翠帏,龙池遥望麹尘丝。

      御沟春水相辉映,狂杀长安年少儿。

      金谷园中莺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

      城中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花萼楼前初种时,美人楼上斗腰肢。

      如今抛掷长街里,露叶如啼欲向谁。

      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枝杨柳不胜春。

      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御陌青门拂地垂,千条金缕万条丝。

      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轻盈袅娜占年华,舞榭妆楼处处遮。

      春尽絮花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

      杨花诗词的意境

      杨花的轻柔多情,使得自己成为古往今来情愫满怀的迁客骚人、浪迹天涯的异乡游子们寄托感情和哀思的信物。早在北魏时,就有传为胡太后(宣武帝皇后)所作的杨花词,词曰:“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巢里。”以杨花隐喻逃往南方的情人杨华,巧妙双关,哀婉动人。词人们把自己的理想抱负、与红粉佳人的缠绵哀思、与亲朋好友的离愁别绪以及自身的抑郁不得志寄予温柔多情的杨花,希冀从中寻求自己的归宿。

      “飞絮淡淡舞起,轻裳浅浅妆成。去时散漫住何曾?总付流光一梦。素心原无管束,岂为牵惹东风。旧时烟柳又满城,惆怅青衫犹冷。”一曲《西江月·杨花》把作者内心的孤寂、失意、怅然和抑郁表现得淋漓尽致。可是那如蒙蒙细般的'杨花又怎能解尽词人的愁绪呢?杨花是多情的,“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她想要抚*人生的伤痕,但是也许她只会增加词人的无奈、感慨。杨花又是无情的,“无情雪舞杨絮,离复聚、几番寻觅”,杨花真的懂得什么是离愁吗,但是她不知道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不知道游子们的深深眷恋。杨花目睹了“多情自古伤离别”的世间情纠葛,“百尺章台撩乱飞,重重帘幕弄春晖。怜他漂泊奈他飞。澹日滚残花影下,软风吹送玉楼西。天涯心事少人知。”

      这是对分手之初的内心复杂难言之苦涩的自我咀嚼。词人在此小词中表述了相思、阻隔、无望之哀,更浓重的是对“他”的怜爱怜惜。倘若没有一种心音相通的理解的露水姻缘,分手不会有太难磨灭的痛苦。既是红粉知己,又是两情投合,却无力永成连理;更何况明知所爱者际遇哀苦,飘泊不能自主,此去将会落得怎样的命运安排?真难预料亦不堪想象时,其心底之失落和歉疚感交杂摩荡,最无法言语以传。“怜他”句的动人处,正在于从“理还乱”的情思里抽理出最凝重的一层,传述了难以尽传的心灵悸动。也许此时的杨花最易于表达作者的感情,“天涯心事少人知”,唯有将哀思寄予杨花。不过历史上,最为有名的还是苏轼的那首《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使杨花的“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的生动神态跃然纸上,而最末一句“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更成为千古名句。这首词将杨花的精魂描写的淋漓尽致,把杨花与思妇的形象处理的不即不离、若即若离,表现出极其缠绵悱恻的情思,达到了物与神游的境界,堪称极品。

    [阅读全文]...

2022-06-12 05:53:21
  • 水性指甲油有哪些危害

  • 水性指甲油有哪些危害

      水性指甲油,是以水为基础原料的指甲油,质地比较稀,流动性大,但是好涂匀。水性指甲油在涂上未干前,用水一冲就可以冲掉,干后成膜状即粘附于指甲表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水性指甲油有哪些危害,欢迎大家分享。

      水性指甲油有哪些危害

      水性指甲油,是以水为基础原料的指甲油,质地比较稀,流动性大,但是好涂匀。水性指甲油在涂上未干前,用水一冲就可以冲掉,干后成膜状即粘附于指甲表面。

      水性指甲油相比普通油性指甲油持久性比较弱,其实容易掉才说明健康不伤甲,化学甲油之所以结实是因为腐蚀了指甲表面层,颜色侵蚀在指甲里面所以结实,但是实在是很伤甲的,还有致癌的健康威胁,所以最好还是用水性甲油。

      虽说水性指甲油容易掉,但是如果注意配合底油亮油的情况下使用技巧,也是可以提高耐磨度的。

      孕妇儿童可用,不含酯、酮、甲醛、苯类等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没有任何危害,使用非常安全;

      没有传统甲油那种刺鼻的味道,只有淡淡的清香味。

      快干闪亮*滑水性指甲油一般涂抹两分钟左右就会干透,涂出来的色彩*滑而且闪亮,易涂可撕可剥,涂抹非常简单,卸甲无需使用卸甲水以及洗甲水等用品,轻松一撕一剥就可以整块的撕剥下来。

      指甲油从诞生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爱美女性,*几年,“美甲风”*卷整个彩妆界,越来越多的爱美女性钟情于指甲油和指甲彩绘。现在市面上的指甲油种类繁多,从几块钱到几百块钱的都有,绝大部分都是化学溶剂的`油性指甲油,长期使用对指甲有一定的伤害,而且对人体的健康也不利。

      *几年,随着社会对健康美容的呼声越来越强,指甲油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一些化妆品企业开始开发和研制高性能的环保水性指甲油。“水性指甲油”也许大伙都听说过,但是很少人对它有全面的认识。

      水性指甲油,顾名思义,就是以水为溶剂,萃取纯植物椰子油精华,运用生物纳米技术精制而成,属于科技性的指甲油。它与市面上一般的油性指甲油的区别在于:

      1、不含酯、酮、甲醛、苯类等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没有任何危害,使用非常安全;

      2、不伤害指甲,普通指甲油在多次反复使用于指甲后,会腐蚀到指甲里,使指甲变黄、变脆、变形,而水性指甲油则不存在这种问题;

      3、不含危险易燃原料,普通指甲油里有大约70%的化学溶剂,都是属于易燃且易爆品,存在安全隐患,而水性指甲油因为是以水作为溶剂,所以非常安全。

      4、水性指甲油含有丰富的天然植物维生素、活性物、精华素,代表着目前及未来整个指甲油市场的发展趋势,可以代替传统的含有有机性溶剂的指甲油,让那些爱好美甲、指彩的女性不仅享受了指间的美丽、玩彩的快乐,而且还不受化学物质的侵害,相信随着消费者对化妆品的认识提高,天然环保的产品也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

    [阅读全文]...

2022-05-31 10:35:57
形容水性杨花的句子 - 句子
形容水性杨花的句子 - 语录
形容水性杨花的句子 - 说说
形容水性杨花的句子 - 名言
形容水性杨花的句子 - 诗词
形容水性杨花的句子 - 祝福
形容水性杨花的句子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