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闲情雅致的诗句

关于表示闲情雅致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表示闲情雅致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表示闲情雅致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表示闲情雅致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2) 语录(51k+) 说说(2) 名言(865) 诗词(56) 祝福(26k+) 心语(2k+)

  • 描写闲情逸致的诗句

  • 描写闲情逸致的诗句

      (第一首)

      谁持彩笔舞天池,走*江南尽是诗。

      淳朴乡村尽花海,荒芜草木转青姿。

      满园桃李香飘*,一夜春风晨起迟。

      流水小桥成绝唱,饱餐秀色正逢时。

      (第二首)

      鉴赏闲云享自由, 情怜野鹤不知愁。

      心宽似海千舟竞, 酒醉贪杯万事休。

      做客农家常有获, 神游古寺实无求。

      闲情逸致心坦荡, 不问冬春与夏秋。

      (第三首)

      暗流涌动聚苍穹,飘逸清幽自向东。

      游遍千山和万水,笑迎百草与飞鸿

      常寻旧梦为羁客,偶解新愁醉眼瞳

      但愿尘埃不在有,化成细雨润花红

      (第四首)

      赣州冬日美如春,悠久城墙古朴门。

      城外浮桥旅游客,码头江岸洗衣人。

      桥边泳者人人棒,船上人家户户勤。

      羡慕江南空气好,无言京畿雾霾频。

      (第五首)

      总道春来芳菲时,酥雨润得红满枝。

      却是香魂难常驻,一夜飘落花影稀。

      自古伤别心欲碎,莫若不见少愁思。

      青灯黄卷心自静,杨柳不再惹羌笛。

      (第六首)

      远离世上乱纷纷,清静凡心不染尘。

      闲看山前腾紫气,静观天外涌祥云。

      花间酌酒邀明月,柳下吟诗论古今。

      坐卧随心天地*,悠然细品玉堂春。

    [阅读全文]...

2022-05-17 08:52:47
  • 古人闲情雅致生活短句

  • 古人,生活
  • 1、唐代李涉《题鹤林寺僧舍》: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释义:长时间来一直处于混沌醉梦之中,无端地耗费着人生这点有限的时光。有一天,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了,于是便强打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赏春色。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高僧闲聊了很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2、魏晋陶渊明《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释义: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3、五代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桥风满袖,*林新月人归后。

    释义:谁说闲情逸致被忘记了太久?每到新春来到,我的惆怅心绪一如故旧。为了消除这种闲愁,我天天在花前痛饮,让自己放任大醉,不惜身体消瘦,对着镜子自己容颜已改。河边上芳草萋萋,河岸上柳树成荫。

    见到如此美景,我忧伤地暗自思量,为何年年都会新添忧愁?我独立在小桥的桥头,清风吹拂着衣袖。只有远处那一排排树木在暗淡的月光下影影绰绰,与我相伴。

    4、清代纳兰性德《浣溪沙·杨柳千条送马蹄》:

    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客中谁与换春衣。

    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信回刚道别多时。

    释义:在杨柳依依的季节,我骑着骏马远行,春天北来的大雁都是去年去南方过冬的,只身在外,已经换了季节,有谁为我打点行装,替我换上春天的衣裳呢?自古以来,闲情逸致只能寄托在落日的余晖上,而我这一春幽梦,追逐着飘荡在空中的蜘蛛丝。刚刚寄走家书,只说自己离家太久。

    5、唐代王勃《春日还郊》:

    闲情兼嘿语,携杖赴岩泉。

    草绿萦新带,榆青缀古钱。

    鱼床侵岸水,鸟路入山烟。

    还题*子赋,花树满春田。

    释义:最*“我”心情闲散,寂寞不语,于是就携带着手杖去观赏山水。芳草萋萋,碧绿如带,榆荚成串而缀,远远看去,像串串古钱。捕鱼的围栏插入临岸的江水中,大鸟展翅高飞,直入云烟“我”要像张衡那样写《归田赋》,这时田野里满树繁花,春色正浓。

    1纳兰性德的《木兰辞 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2.

    已知月圆时不多,人生何求无月缺?

    日出日落星聚散,春去春回路蹉跎。

    几经风雨残花尽,再唱黄鸡白发多。

    且将功名粪土看,唯留冰心照清波。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阅读全文]...

2022-01-08 21:51:59
  • 描写闲情逸致的诗句

  • 文学
  • 描写闲情逸致的诗句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诗句都很熟悉吧,诗句是组成诗词的句子。那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闲情逸致的诗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首)

      两鬓苍苍异地行,天公不悯叹息声。

      三更梦里明思目,几度窗前品挚情。

      永记韶华游墨海,常矜彩笔共人生。

      无言庆幸今犹在,且入屏间唱和中。

      (第二首)

      万丈红尘名利诱,丹心一寸却难摇。

      贫穷富贵赏清月,喜怒哀愁看绿蕉。

      几卷诗书修雅兴,半池香墨练柔刀。

      晨邀青剑同天舞,夜捧香茗望鹊桥。

      (第三首)

      燕剪春风舞翅频,莺掀柳线逗流云;

      山前绿麦邀蝶至,庄后红花引鸟临。

      白鹭捉食划碧水,黄鹂摆宴点青林;

      耕牛弓背牵犁逛,四处传来媪叟吟。

      (第四首)

      身虽草莽道非凡,行走城乡艺构天。

      拂晓开工拼体力,黄昏担月到晨烟。

      挥汗筑起新都市,宿露还思故里贤。

      财匮妻儿留大爱,人生管豹见一斑。

      (第五首)

      云淡天高看雁行,喜得挚友踏歌声。

      春风满室添祥义,美酒一杯撩韵情。

      互道和颜神气爽,谁观鸾镜发白生。

      时钟又扰三更梦,如练银河垂地中。

      (第六首)

      尘世珊瑚藏美蕙,怡然自省对炎凉。

      煜光穿月兰亭会,琼岭浮湖茝桂芳。

      修炼惠贤彰圣理,包容施爱总慈祥。

      一生谦让名和利,心静神安养端庄。

      (第七首)

      黄昏信步云栖径,小路通幽翠雨侵。

      静里芳舟游碧海,淡中秋水望清心。

      常思绿意诗魂醉,莫执浮生况味吟。

      不觉喧嚣尘梦隔,当于野鹤共知音。

      (第八首)

      听歌寂寂人何待?此夜朝朝月自清。

      山暖欲寻云合影,梅寒惜与雪添琼。

      缠绵滴翠青霄咏,宛转生烟紫禁声。

      春上只应新鸟骋,梦中还在故园鸣。

      (第九首)

      天成琵琶雨为弦,慢拢轻捻妙手弹。

      点点如倾西子泪,滴滴似述断桥缘。

      已将铁树催花闹,更把枯苗润玉田。

      得子相亲何复憾,神仙也羡五千年。

      (第十首)

      心亏自有惊魂梦,坦荡胸怀睡安然。

      勾心斗角本无益,忘却七情作神仙。

      修仙不必蓬莱去,心静无处不修仙。

    [阅读全文]...

2022-05-12 09:01:24
  • 描写菊花雅致的诗句

  • 菊花
  • 描写菊花雅致的诗句

      菊花的.形状像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天使,颜色有黄的、有白的、有蓝的,花色迷人,光彩照人。下面请欣赏小编为大家带来描写菊花雅致的诗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孟浩然《过故人庄》

      2、*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 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3、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元稹《菊花》

      4、槛菊愁烟兰泣露。 ——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5、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6、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 黄巢《题菊花》

      7、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8、秋菊有佳色,`露掇其英。 —— 陶渊明《饮酒·其四》

      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陶渊明《饮酒·其五》

      10、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 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11、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 陶渊明《和郭主簿·其二》

      12、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 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13、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 李白《九日龙山饮》

      14、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 刘彻《秋风辞》

      15、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 韩琦《九日水阁》

      16、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 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17、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18、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 苏轼《赵昌寒菊》

      19、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 曹雪芹《咏菊》

      20、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21、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 王禹《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22、黄菊枝头生晓寒。 —— 黄庭坚《鹧鸪天·坐中有眉山隐客史...》

      23、黄菊开时伤聚散。 —— 晏几道《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

      24、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 唐寅《菊花》

      25、菊暗荷枯一夜霜。 —— 苏轼《浣溪沙·咏橘》

      26、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 王之涣《九日送别》

      27、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 —— 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28、短篱残菊一枝黄。 —— 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29、坐开桑落酒,来把菊花枝。 —— 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30、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 —— 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31、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 顾太清《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32、桂白发幽岩,菊黄开灞濉 —— 李世民《度秋》

      33、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 曹雪芹《螃蟹咏》

      34、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 —— 于谦《过菊江亭》

      35、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 文森《九日》

      36、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 —— 晏殊《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

      37、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 刘禹锡《始闻秋风》

      38、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 —— 杜甫《宿赞公房》

      39、绮*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 —— 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40、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 曹雪芹《残菊》

      41、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 —— 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42、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 李白《九日》

      43、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 —— 杜甫《九日寄岑参》

      44、金风飘菊蕊,玉露泫萸枝。 —— 韦安石《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

      45、紫菊宜新寿,丹萸辟旧邪。 —— 赵彦昭《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

      46、且欲*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 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47、沙岸菊开花,霜枝果垂实。 —— 崔元翰《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

      48、黄鹂啭处谁同听,白菊开时且剩过。 —— 司空图《白菊杂书四首》

      49、兰佩紫,菊簪黄。 —— 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阅读全文]...

2022-04-10 20:44:17
2022-02-09 07:52:08
  • 有关描写闲情逸致的诗句

  • 文学
  • 有关描写闲情逸致的诗句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诗句吧,诗句是组成诗词的句子。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描写闲情逸致的.诗句,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首)

      谁持彩笔舞天池,走*江南尽是诗。

      淳朴乡村尽花海,荒芜草木转青姿。

      满园桃李香飘*,一夜春风晨起迟。

      流水小桥成绝唱,饱餐秀色正逢时。

      (第二首)

      鉴赏闲云享自由, 情怜野鹤不知愁。

      心宽似海千舟竞, 酒醉贪杯万事休。

      做客农家常有获, 神游古寺实无求。

      闲情逸致心坦荡, 不问冬春与夏秋。

      (第三首)

      暗流涌动聚苍穹,飘逸清幽自向东。

      游遍千山和万水,笑迎百草与飞鸿

      常寻旧梦为羁客,偶解新愁醉眼瞳

      但愿尘埃不在有,化成细雨润花红

      (第四首)

      赣州冬日美如春,悠久城墙古朴门。

      城外浮桥旅游客,码头江岸洗衣人。

      桥边泳者人人棒,船上人家户户勤。

      羡慕江南空气好,无言京畿雾霾频。

      (第五首)

      总道春来芳菲时,酥雨润得红满枝。

      却是香魂难常驻,一夜飘落花影稀。

      自古伤别心欲碎,莫若不见少愁思。

      青灯黄卷心自静,杨柳不再惹羌笛。

      (第六首)

      远离世上乱纷纷,清静凡心不染尘。

      闲看山前腾紫气,静观天外涌祥云。

      花间酌酒邀明月,柳下吟诗论古今。

      坐卧随心天地*,悠然细品玉堂春。

      陆游写闲情逸致的诗句

      《鹊桥仙·夜闻杜鹃》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鹊桥仙·一竿风月》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卖鱼生怕*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鹊桥仙·华灯纵博》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

      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蘋烟雨。

      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

      《双头莲·呈范至能待制》

      华鬓星星,惊壮志成虚,此身如寄。

      萧条病骥。

      向暗里、消尽当年豪气。

      梦断故国山川,隔重重烟水。

      身万里,旧社调零,青门俊游谁记?

      尽道锦里繁华,叹官闲昼永,柴荆添睡。

      清愁自醉。

      念此际、付与何人心事。

    [阅读全文]...

2022-05-27 12:44:56
  • 难得闲情听雨声日记

  • 日记,雨声
  • 难得闲情听雨声日记

      已到了一天的末尾,这一天里,大家身边一定有一些有趣的见闻吧,需要认真地为此写一篇日记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日记头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难得闲情听雨声日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茫茫天地间,我们对雨都不陌生,在那淅淅沥沥抑或叮叮咚咚的声韵中,听到的并非都是风雅。听雨其实是与自己心灵的对话,听真情的奔泻,听年华的淙淙流淌……所以从同样一场雨中却能听出千万种风情……

      在*古代文人中,陆游大概是最喜欢听雨的,在他的诗中出现“听雨”一词的竟有三十多首。江南的雨当是缠绵悱恻的,然而,国土沦丧及心上人另嫁,陆大诗人于那芭蕉叶上的千年绝响中听到的大都是愁肠百结吧?而真正将雨听到极致的应该是宋代的诗人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他在听雨中阅尽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与人情冷暖,终于有了“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的超脱,其实,诗人并没有真正进入大彻大悟之境,如果心中已是波澜不惊又怎会彻夜听雨?

      听雨是一个千古的话题,静静的时光,次第流转,牵引出无数悠远绵长的思绪。如果窗外有雨,就静下心来细细聆听吧!

      我小时候住的是青砖灰瓦的老房子,一下雨,雨水就顺着屋檐一层层地流下来。儿时的我,喜欢静静地伏在窗前,痴痴地看灰蒙蒙的天,看雨水落在屋檐上,再落到地上的积水中溅起一个个水泡。听着哗哗的雨声,我的心也渐渐地变得迷离起来。那时的我,好像有着和年龄不相称的忧愁和敏感,雨声,陪伴着我编织了许多色彩斑斓的梦想。

      青葱岁月里,雨还可以和浪漫快乐有关。那时我最喜欢的一首歌是刘文正的《三月里的小雨》,轻快的节奏将快乐渲染得淋漓尽致,而忘却了“小雨为谁飘,小溪为谁流”的淡淡的寂寞。

      风雨几载,流年偷换。恍惚昨日还是不谙世事的青涩少年,今日就已一身红尘,满脸的沧桑和无奈。夜晚的`都市依然喧嚣,林立的高楼间已听不到雨声的清脆。如果有心事疯长,那嘈嘈切切中,是一种别样的辗转难眠。对于一个满怀愁情的人,即使楼前没有梧桐,房后没有池塘,也没有邻人多事种芭蕉,那雨声依然很凄苦悲凉。

      曾经厌倦了滚滚红尘中的辗转,想去没有人迹的密林深处盖一幢小小的木屋,再让青藤爬满小屋,而窗前又必定种上些芭蕉。晴朗的日子里,静看花开花落;下雨的时候,独自听那雨打芭蕉。但是,没有人能全然离开尘嚣,如果没有人的踪迹,大自然的水流花绽、雨声叮咚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神奇莫测的大自然中,有一种声音使我陶醉,它时而如轻柔舒缓的琴声,时而如奔腾万里的长江;有一幅景象令我沉迷,它时而如少女在天边拉起的细纱,时而如波涛汹涌的大海。那种声音是雨声,那种景象是雨。

      雨,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景色,而雨声则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雨,下了。飘飘洒洒的雨丝降落在屋顶上、马路上、草坪上,溅起一朵朵的水花,滴滴哒哒、啪啪啦啦。如同许多小精灵,调皮地跳来跳去······

      起初,雨是轻柔的。雨声从远处的树林里传来,从小溪间传来,由远而*。叮叮咚咚,重重轻轻,细细密密的雨丝打在树叶上,如同一双双柔软的双手,悄悄地弹奏出一首又一首的无字歌谣,是那样悦耳,动听。

      渐渐地,雨越下越大,气势也逐渐加强。狂风暴雨,像有千军万马,策马奔腾,又像有千万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

      去得突然。雨停了。只剩下几滴不知去向的雨珠打在树叶上,发出异常清脆的声响:叮——咚——叮——咚……仿佛是一场雨的余韵。

      世间万物*有许多声音,有小狗、小猫的叫声,也有鸟儿清脆的歌声,都非常好听,但我最喜欢听下雨的声音。

      下雨的声音非常好听,不管是连绵的细雨,还是倾盆大雨,它们的声音都有独特的韵味。小雨从天上缓缓落下,发出“沙沙沙”的响声,人们都打着伞,走在干净的大街上,雨打着伞“啪啪”地作响,五颜六色的伞就像一朵朵膨胀的小蘑菇。雨下大了,落在屋顶上,噼里啪啦地,就像许多人拿着筷子敲着玻璃;落在树丛中,会发出“哗哗”的响声。暴雨来临时,老天爷总阴沉着脸,倾盆大雨从天而降,那雨声就是“哗啦哗啦”地轰轰作响,如同山洪暴发一般。

      雨声会给人间带来许多愉快和欢乐。炎热的空气立刻变得清爽起来,污浊的空气会被雨声带走,留下来的是清新和澄碧,让人心情愉悦。这时。干渴的庄稼喝饱了水,噌噌地向上疯长着,农民伯伯听着雨声,脸上早笑得乐开了花,他又看到了一个丰收的年景。

      总之,我喜欢听雨声,因为它特别富有情感,它还可以让我们的心情舒畅,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丰富的色彩。

      晚上,我趴在窗户上,正无所事事地看着外面的路灯和来往的车辆。这时,我感到几滴小水珠落到了我的头上,我把手伸出了窗台,原来真的下雨了。

      在路灯的照映下,我看到了那些细小的雨丝,它们小得像一根针一样。晶莹剔透的小雨点一滴滴地落在我的手心,我顿时感到一阵清爽。

      小雨点拍打着窗户,拍打着花瓶,拍打着车窗,还拍打着路灯。“叮叮”“啪啪”“滋滋”的声音形成了一首美妙的交响乐。花朵随风摇曳,伴随着乐曲,花朵们不禁“跳”起舞来。这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好好观赏,也想低吟一首充满韵味的小诗。

      过了一会儿,小雨点儿放佛受到了鼓舞,雨点儿越来越大,雨声也越来越大。它们就像一位位激情的少年,在大地上尽情地展现自己的活力。

      “嘀嗒”“嘀嗒”,雨声渐渐变小,雨点也渐渐不见了,一切又恢复了原样,好像什么东西都没发生一样。我看了看我家的几朵花儿,它们开得正艳,而且花瓣上还有雨朵送给它们的一串“珍珠”……

    [阅读全文]...

2022-06-13 19:47:51
  • 陶渊明《闲情赋》原文译文

  • 诗人
  • 陶渊明《闲情赋》原文译文

      《闲情赋》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赋作。这是陶渊明作品中无论风格还是思想内容都很独特的一篇,不仅一反陶渊明一向的风格,而且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也不同于陶集中的其他作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陶渊明《闲情赋》原文译文,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初,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情赋》,检逸辞而宗澹泊,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于讽谏。缀文之士,奕代继作,并因触类。广其辞义。余园闾多暇,复染翰为之。虽文妙不足。庶不谬作者之意乎?

      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芬;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褰朱帏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送纤指之余好,攘皓袖之缤纷。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

      曲调将半,景落西轩。悲商叩林,白云依山。仰睇天路,俯促鸣弦。神仪妩媚,举止详妍。激清音以感余,愿接膝以交言。欲自往以结誓,惧冒礼之为諐,待凤鸟以致辞,恐他人之我先。意惶惑而靡宁,魂须臾而九迁。

      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以枯煎。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愿在莞而为*,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以哀来,终推我而辍音。

      考所愿而必违,徒契契以苦心。拥劳情而罔诉,步容与于南林。栖木兰之遗露,翳青松之余阴。傥行行之有觌,交欣惧于中襟。竟寂寞而无见,独悁想以空寻。

      敛轻裾以复路,瞻夕阳而流叹。步徙倚以忘趣,色惨惨而矜颜。叶燮燮以去条,气凄凄而就寒。日负影以偕没,月媚景于云端。鸟凄声以孤归,兽索偶而不还。悼当年之晚暮,恨兹岁之欲殚。思宵梦以从之,神飘颻而不安。若凭舟之失棹,譬缘崖而无攀。

      于时毕昴盈轩,北风凄凄。恫恫不寐,众念徘徊。起摄带以伺晨,繁霜粲于素阶。鸡敛翅而未鸣,笛流远以清哀。始妙密以闲和,终寥亮而藏摧。意夫人之在兹,托行云以送怀。行云逝而无语,时奄冉而就过。徒勤思以自悲,终阻山而带河。迎清风以祛累,寄弱志于归波。尤《蔓草》之为会,诵《邵南》之余歌。坦万虑以存诚,憩遥情于八遐。

      译文:

      啊,她的绰约风姿多么瑰丽飘逸,而与众不同、秀丽绝伦。她的美貌可谓倾城倾国、绝艳殊色,她的美德的传闻又令人心生向往。只有玎珰作响的玉佩才比得上她的纯洁,只有高洁的幽兰才能与她一较芬芳。于是我将一片柔情淡化在了俗世里,将高雅的情志寄于浮云。悲叹着时光易逝晨曦又到了迟暮,如何不让人深深感慨人生艰勤;同样将在百年后逝去的那时终止,为何人生中欢欣如此难得而愁绪却是时时不断!那时她撩起大红帏帐居中正坐,拨泛古琴而为之欣欣,纤长的手指在琴上拂出佳音,雪白的手腕上下作舞使我目为之迷。顾盼之际美目中秋波流动,时而微笑言语而不分散奏乐的心神。乐曲正奏到一半,红日缓缓向西厢那边沉。略作悲伤的商宫的乐声在林中久久回荡,山际云气缭绕白烟袅袅。她时而仰面望天,时而又低头催动手里的弦作急促的乐声,神情那么风采妩媚,举止又那么安详柔美。

      她奏出的清越乐声使我心动,渴望与她接膝而坐作倾心的交谈。想要亲自前往与她结下山盟海誓,却怕唐突失礼受之谴责,要倩青鸟使递送我的信辞,又怕被别人抢在前面。心下如此惶惑,一瞬间神魂已经不知转了多少回:愿化作她上衣的领襟呵,承受她姣美的面容上发出的香馨,可惜罗缎的襟衫到晚上便要从她身上脱去,长夜黯暗中只怨秋夜漫漫天光还未发白!愿化作她外衣上的衣带呵,束住她的纤细腰身,可叹天气冷热不同,变化之际又要脱去旧衣带而换上新的!愿化作她发上的油泽呵,滋润她乌黑的发鬓在削肩旁披散下来,可怜佳人每每沐浴,便要在沸水中经受苦煎!愿作她秀眉上的黛妆呵,随她远望*看而逸采张扬,可悲脂粉只有新描初画才好,卸妆之时便毁于乌有!愿作她卧榻上的蔺*呵,使她的柔弱躯体安弱于三秋时节,可恨天一寒凉便要用绣锦代替蔺*,一长年后才能再被取用!愿作丝线成为她足上的素履呵,随纤纤秀足四处遍行,可叹进退行止都有节度,睡卧之时只能被弃置在床前!愿在白天成为她的影子呵,跟随她的身形到处游走,可怜到多荫的大树下便消失不见,一时情境又自不同!愿在黑夜成为烛光呵,映照她的玉容在堂前梁下焕发光彩,可叹*旦日出大展天光,登时便要火灭烛熄隐藏光明!愿化为竹枝而作成她手中的扇子呵,在她的盈盈之握中扇出微微凉风,可是白露之后早晚幽凉便用不到扇子,只能遥遥望佳人的襟袖兴叹!愿化身成为桐木呵,做成她膝上的抚琴,可叹一旦欢乐尽而哀愁生,终将把我推到一边而止了靡靡乐音!

      推详我的愿望都不能如意,徒然一厢情愿地用心良苦。为情所困的心情却无人倾诉,缓缓踱到南面的树林。在尚带露汁的木兰边略作栖息,在苍苍青松的遮蔽下感受凉荫。若是在这里与心仪的人对面相觑,惊喜与惶恐将如何在心中交集?而树林里空寞寂寥一无所见,只能独自郁闷地念想而空自追寻。回到原路上整理衣裾,抬头已见夕阳西下,不由发出一声叹息。一路走走停停流连忘返,林中景色凄凄惨惨。身边叶子不住离枝簌簌而下,林中气象凄凄戚戚。红日带着它的最后一丝影子没入了地*,明月已在云端作出另一幅美景。宿鸟凄声鸣叫着独自归来,求偶的兽只还没有回还。。在迟暮的年纪凭吊当年,深深慨叹眼前的美好光景倾刻就会终结。回想夜来梦中的情景想要再入梦境,又思绪万千不能定心,如同泛舟的人失落了船浆,又似登山者无处攀缘。。此刻,毕昂二宿的星光将轩内照得透亮,室外北风大作声音凄厉,神智愈加清醒再也不能入眠,所有的念想都在脑海里回旋。

      于是起身穿衣束带等待天明,屋前石阶上的重重冷霜晶莹泛光。司晨的鸡也还敛着双翅栖息而未曾打鸣,笛声清嘹忧郁的声音往远处荡扬:起初节奏细密而悠闲*和,最终寂寥清亮中又含了颓败的声音。在这样的光景里思念佳人,倩天上的行云来寄托我的心怀,行云很快流过不语,光阴也如此荏苒而过。徒然殷殷思念着独自体味悲心,终是山阻脚步河滞行。迎风而立,希望清风能扫去我的疲累,对泛来的阵阵轻波寄托我的微薄心愿——期望与你作《蔓草》那样的聚晤,吟诵从《诗经·召南》起未曾断绝的长歌余风。而这终究是不能的,还是将万千杂虑坦然释怀,只存下本真的赤心,让心情在遥阔的八荒空遐外休憩流连。

      创作背景

      这篇赋作的写作时间,一说是陶渊明年轻时的作品,一说大约完成于作者任职或归隐期间。据袁行霈考证《闲情赋》是陶渊明十九岁时所作,而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年谱》认为作于晋太元十六年(391年)陶渊明二十七岁时。

      还有一种说法:陶渊明辞州主薄不受后,在家闲居了六七年。闲居的第二年,即晋太元十九年(394年),陶渊明三十岁时,他的妻子去世,续娶翟氏。翟氏是一个贤良女子,据《南史》本传说:“其妻翟氏,志趣亦同,能安苦节,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大约在诗人丧妻、再娶这一段时间内他写了《闲情赋》。

      一、关于《闲情赋》的主旨,历来是争议的焦点。归结起来,主要有二派

      一派认为此文并无寄托,纯为爱情描写,故可名之为“爱情说”。一派认为有寄托,继承了楚骚“香草美人”的传统,故可名之为“比兴说”。

      “爱情说”一派可追溯到梁昭明太子萧统。他在《陶渊明集序》中批评《闲情赋》说:“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故更加搜求,粗为区目。白璧微瑕者,惟在《闲情》一赋。杨雄所谓劝百讽一者,卒无讽谏,何必摇其笔端?惜哉,无是可也!”因此,文选虽立“情赋”一类,却不取此篇。萧统虽然没有明确说《闲情赋》纯为爱情描写,但“劝百讽一,卒无讽谏”二语,实际上是批评渊明虽自称“有助于讽谏”,其实不仅无讽谏,倒反而大写特写情欲了。后来赞同萧统意见的人不少。如清代方东树所云:“昔人谓正人不宜作艳诗,此说甚正,……如陶渊明《闲情赋》,可以不作,后世循之,真是轻薄,最误子弟。” 在古代,主“爱情说”者,都是在否定《闲情赋》价值上立论的。*代以来,最先起来肯定它的是鲁迅。他说:

      被论客赞赏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潜先生,在后人的心目中,实在飘逸得太久了。但在全集里,他有时却很摩登,“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竟想摇身一变,化为“啊呀呀,我的爱人呀”的鞋子,虽然后来自说因为“止于礼义”,未能进攻到底,但那些胡思乱想的自白,究竟是大胆的。……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的飘飘然。

      鲁迅先生以诙谐的语言,指出“飘逸”的陶渊明,有时也有热烈而又“摩登”的一面。虽然他没有直接评论《闲情赋》,但引的是《闲情赋》的例子,可见,他是把此赋看作是描写爱情之作。这种评价,与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及其思想高度密切相关。

      受鲁迅观点的启发,愈来愈多的研究者以为此文纯为描写爱情,并无寄托和讽谏意味。但不论是批评者,还是赞同者,都只注意到了《闲情赋》的一个方面,即它对封建礼教的巨大超越。

      首创“比兴说”的是苏轼,他第一个驳斥萧统,态度非常激烈:“渊明《闲情赋》,正所谓《国风》‘好色而不淫’,正使不及《周南》,与屈宋所陈何异?而统乃讥之,此乃小儿强作解事者。”东坡此议论一出,和者甚众。王观国、张自烈、毛先舒、阎若璩、何文焕、邱嘉穗、陈沆、刘光贲等,都附和苏轼,异口同声批评昭明“白璧微瑕”之说,都以为《闲情赋》继承“《国风》好色而不淫”和《离骚》香草美人的传统,有深刻的讽谏寄托意义。张自烈谓“昭明识见浅陋,终未窥渊明万一”“此赋托寄深远,合渊明首尾诗文思之,自得其旨。”邱嘉穗在《东山草堂陶诗笺》卷五中认为《闲情赋》是“以美人目其君”。陈沆则推崇《闲情赋》,称“《闲情赋》,渊明之拟《骚》”“晋无文,惟渊明《闲情》一赋而已。”并反驳昭明“白璧微瑕”之说,称“不但与所选宋玉诸赋自相刺谬,且以闲情为好色,则《离骚》美人香草,湘灵二姚,鸠鸟为媒,亦将斥为绮词乎?《国风·关雎》,亦当删汰乎?”刘光贲更是概括为:“其所赋之辞以为学人之求道也可,以为忠君之恋主亦可,即以为自悲身以思圣帝明王也亦无不可。”

      总之,以苏轼为代表的“比兴说”一派,都把《闲情赋》比喻成《诗经》、屈原的《离骚》中的某些篇什,寄托着深刻的政治寓意:有的说是宗国覆灭,眷恋故主;有的说是思同调之人不可得,故托以寄怀;有的说是自悲身世,期圣帝明王;有的说是追求人生的理想……

      审察以上两种观点,似乎觉得都有各执一端的弊病。持“爱情说”者以为此赋纯写爱情,并无讽谏意味。虽然说对了一半,但否认此赋的讽谏意味,这也不符合作者的本意。《闲情赋》确实淋漓尽致地描写了对美人的追求,真实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在绝色佳人面前灵与肉的颤动,然而作者的本意是使流宕的情欲复归于正。这正是题中“闲情”二字的含义。《闲情赋》序和赋的末尾几句,明白无误地交代了文章的命意。其中序尤其值得注意。序曰:

      初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情赋》,检逸辞而宗澹泊,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于讽谏。缀文之士,奕代继作,并因触类,广其辞义。余园闾多暇,复染翰为之。虽文妙不足,庶不谬作者之意乎。

      在这段序里,陶渊明交代了以下几点:

      一、这是一篇仿作,模仿的对象是《定情赋》和《静情赋》。

      二、陶渊明认为这两篇赋的感情是由逸至澹,由荡至正,其主旨是抑流宕而有助讽谏。

      三、奕代之继作皆广其辞义,也就是不离开原作的基本旨意而又有所发挥,自己的这篇赋也如此。而且他明白地说出这篇赋不谬张衡、蔡邕之原意。

      四、这篇赋是在“园闾多暇”之际写的。总之,这篇序文至少说明了陶渊明写《闲情赋》的主观动机,是分析文章命意的重要依据。这里,首先应当明确《闲情赋》的“闲”字的含义。

      《说文》“闲,阑也,从门中有木。”注:“以木歫门也。”引申为“防”、“限”、“闭”、“正”。《广韵》:“闲,阑也,防也,御也。”《广雅·释诂》:“闲,正也。”正是其引申义。可见“闲”就是防闲的意思。《闲情赋》序曰:“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则“闲情”犹正情也,情已流荡,而终归于正。序又曰:“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于讽谏。”“抑”者,止也,与“闲”义*。这些内证足以说明“闲情”意谓抑流宕之情使归于正也。这样解释使与陶渊明在序中所说的张衡《定情赋》、蔡邕《静情赋》之“定”和“静”意思相符了。“定情”、“静情”的含义,便是使“流宕之邪心”,归之于“定”、“静”。

      其次,《闲情赋》序文指出了其与张衡《定情赋》、蔡邕《静情赋》之间的承传关系。张衡《定情赋》残文见《艺文类聚》卷十八:“夫何妖女之淑丽,光华艳而秀容。断当时而呈美,冠朋匹而无双。叹曰:大火流兮草虫鸣,繁霜降恍草木零。秋为期兮时已征,思美人兮愁屏营。”又见《文选·洛神赋注》:“思在面为铅华兮,患离尘而无光。”蔡邕《静情赋》残文见《艺文类聚》卷十八:“夫何姝妖之媛女,颜炜烨而含荣。普天壤其无俪,旷千载而特生。余心悦于淑丽,爱独结而未并。情罔象而无主,意徙倚而左倾。昼骋情以舒爱,夜托梦以交灵。”又见《北堂书钞》卷一百十:“思在囗而为簧鸣,哀声独不敢聆。”从这些残文已足以看出《闲情赋》确如陶渊明自己所说是它们的“继作”系列中的一篇。这个系列的继作还有王粲的《闲邪赋》,陈琳的《止欲赋》,阮瑀的《止欲赋》,应玚的《正情赋》,曹植的《静思赋》,张华的《永怀赋》等。可见以赋的体裁抒写爱情的流宕最后归于闲正,乃是汉魏以来文人惯用的方式。渊明《闲情赋》也不过是继承了汉魏以来的文人“并因触类,广其辞义”的仿作传统。因此,无论从写作方法和命意来说,《闲情赋》与张、蔡之作一脉相承。

      除序文之外,正文最后也点出了“闲情”的本意:“尤《蔓草》之为会,诵《邵南》之余歌。坦万虑以存诚,憩遥情于八遐。”《蔓草》指《诗·郑风·野有蔓草》。《毛诗序》以为此篇是“男女失时,思不期而会”而作。“《邵南》之余歌”指《草虫》、《采蘩》等篇。《毛诗序》谓《草虫》“大夫妻能以礼自防也”,“大夫妻能循法度也”。“尤《蔓草》”两句,表达了应该“以礼闲情”的意思。最后,流宕八遐的情思在礼法的自律下,渐渐止息,趋于安静。

      从以上分析可以断定,《闲情赋》不存在“香草美人”之类的政治寄托,什么“眷怀故主”,“思同调之人不可得”,以及追求政治理想等等旨意,在《闲情赋》序和正文中根本找不到根据。“比兴说”也就无立足之地了。但不可否认,此赋确有讽谏意味。作品固然大肆铺陈爱情的追求,然而铺张本是赋的特点,并且因此产生一段情之流宕。如果没有这一段情之流宕,所谓“抑流宕”也就无从谈起了。所以陶渊明写作《闲情赋》的主旨确实是防止男女情欲的流宕不返,即“以礼闲情”。俞文豹《吹剑四录》说:“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情赋》,渊明作《闲情赋》,盖尤物能移人,情荡则难反,故防闲之。”正确地指出了《闲情赋》一类作品的命意。

      萧统诸人,之所以说《闲情赋》“卒无讽谏”,大概在于此赋描写爱情部分太多太精彩,以至淹没了“曲众奏雅”的本意。钱钟书对此分析得很精辟,称此赋“题之意为‘闲情’,而赋之用不免于‘闲情’,旨欲‘讽’而效反‘劝’耳。流宕之词,穷态极妍,淡泊之宗,形绌气短,诤谏不敌摇惑。以此检逸归正,如朽索之驭六马,弥年疾疢而销以一丸也。”⑼钱先生指出了《闲情赋》旨欲“讽”而效果反而“劝”的原因。其实这是辞赋“劝百讽一”的通病,而不应据此否认此赋的本意。

      《闲情赋》大肆铺陈绝色佳人的美艳以及对她的热烈追求,“始则荡以思虑”,最后“以礼闲情”,“终归闲正”。这尽管是传统的写作手法,但也体现了作者对于佳人的审美感受,融入了他曾经有过的性爱体验,可见渊明对异性具有极高的审美能力。如果真有佳人在前,他是能爱和敢爱的;但他又能控制自己的情欲,以礼闲之,让灵肉的颤动,最终归于心神的宁静淡泊。所以说,《闲情赋》表现了陶渊明真率自然的人格,体现了他儒道融合的思想,与他的总体思想风貌和生活作风完全一致。

      二、理解了《闲情赋》的主旨,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此赋的内容,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为何此赋遭受如此之多的非议

      《闲情赋》共一百二十二句。小序后的前二十六句可谓之“引”,言佳人的姿容德操和心绪,明动情之因。紧接着以九十二句的篇幅写“余”由动情而溺于情,最终困于情。作者在这个部分充分展示了赋铺陈排比的文体特征,回环往复地表白了溺于情后患得和患失的心绪,极为真实。赋的最后四句是为情作结,求从情中解脱,但读来却似了未了,留有余味。

      作为“引”的二十六句,层层套迭,步步深入地描述出佳人的外表和内心,这些描述是“余”耳闻目睹、感于中而形于外地抒发出来的。有一位佳人不但长得非常美丽,而且具有高洁的品德:“夫何环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芬;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姿容德操固可使人情动,尚不能使人情深,故作者着重以“泛清瑟”来形容对佳人心绪的感受。“褰朱帏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方“含言笑而不分”,却“曲调将半,景落西轩”,悲从中来,于是“仰睇天路,俯促鸣弦”。但是无论欣或悲,都已使“余”一见钟情,“引”也就到此为止。

      从“激清音以感余”句起,是“余”自述的情思。“欲自往以结誓”,又“惧冒礼之为愆”;如以正道“待凤鸟以致辞”,又“恐他人之我先”,这就导致了“余”“意惶惑而靡宁,魂须臾而九迁”,沉溺极深。于是“余”把自己所能想到的,与心中偶然接触的一切办法都写了出来,想方设法去与心中的人“接膝以交言”。他,“愿在衣而为领”、“愿在裳而为带”、“愿在丝而为履”、“愿在莞而为*”,以便能随时随地和佳人肌肤相亲;他,“愿在发而为泽”、“愿在眉而为黛”,以便能时时同心爱的人相依相偎;他,“愿在昼而为影”,以便能与佳人形影相随,永不分离;他,“愿在夜而为烛”,能替佳人照亮黑暗;“愿在竹而为扇”,能替佳人除汗扇凉;他,“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以期能与佳人共享欢乐,共分忧愁。此时“余”的情感不可遏止,达到如痴如醉如狂的地步。然而,每种愿望都不可能达到永不分离的目的,必定引出相应的悲苦。

      “考所愿而必违”时,“余”并不就此罢休,他仍然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⑽:“思宵梦以从之,神飘摇而不安。”即使追求不得,“若凭舟之失棹,譬缘崖而无攀”,他还要“托行云以送怀”,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势。当“行云逝而无语”,路路断绝,“余”只能借清风冲洗沉重的思虑,让一己的欲念随波留去,“寄弱志于归波”。“余”的这种欲了难了、惆怅万千之情及无可奈何之意最终留在了“坦万虑以存诚,憩遥情于八遐”的结语中,使结语留下了无穷的余味。

      全赋最值得反复吟咏、最荡人心魄的地方,便是以“十愿”的虚想、铺陈对佳人的依恋、追求和心愿不遂的“十悲”。“十愿”是大胆离奇的幻想,“十悲”却符合生活实际而非凭空设境,处处契合“余”对佳人的心许神会。于是由“愿”得“悲”,以虚生实,一起一落,一扬一抑,使全赋在情感的起伏和语调的流动上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节奏感,并将“余”一面激情澎湃,一面又悱恻缠绵的非“闲”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感人至深。如果说,“十愿”是火焰,表现的是对爱情热烈追求,充满的是满怀的缠绵和温柔,那么,“十悲”则是鼓风机,它使爱火更加炽热,更加灼人,更加让人荡气回肠。

      描写爱情的深刻,达到了一种未曾有过的高度,这正是《闲情赋》的可贵之处。它表现了人间的至性真情,展示出人性的威力,惊得封建卫道士们目瞪口呆,于是也就遭受了大肆攻击、歪曲和非议。

    [阅读全文]...

2022-05-04 10:08:49
  • 闲情赋陶渊明赏析

  • 学生
  • 闲情赋陶渊明赏析

      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闲情赋陶渊明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闲情赋》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指斥世俗的邪恶,抨击现实的黑暗,是陶渊明辞赋创作的主要内容。然而,《闲情赋》是陶渊明创作的辞赋中唯一的一篇无论风格还是思想内容都很独特的作品。此文不仅在表现上一反陶渊明一向的风格,而且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也不同于陶集中的其他作品。它填补了陶集中没有爱情描写的空白,表现了陶渊明丰富的内心世界,是*文学史上描写男女爱情的不可多得的名篇佳作,在陶集中占有显赫的地位。《闲情赋》在艺术上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

      序

      初,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情赋》,检逸辞而宗澹泊,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于讽谏。缀文之士,奕代继作;因并触类,广其辞义。余园闾多暇,复染翰为之;虽文妙不足,庶不谬作者之意乎。

      正文

      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芬。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褰朱帏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送纤指之余好,攮皓袖之缤纷。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曲调将半,景落西轩。悲商叩林,白云依山。仰睇天路,俯促鸣弦。神仪妩媚,举止详妍。

      激清音以感余,愿接膝以交言。欲自往以结誓,惧冒礼之为愆;待凤鸟以致辞,恐他人之我先。意惶惑而靡宁,魂须臾而九迁: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愿在莞而为*,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以哀来,终推我而辍音!

      考所愿而必违,徒契契以苦心。拥劳情而罔诉,步容与于南林。栖木兰之遗露,翳青松之余阴。傥行行之有觌,交欣惧于中襟;竟寂寞而无见,独悁想以空寻。敛轻裾以复路,瞻夕阳而流叹。步徙倚以忘趣,色凄惨而矜颜。叶燮燮以去条,气凄凄而就寒,日负影以偕没,月媚景于云端。鸟凄声以孤归,兽索偶而不还。悼当年之晚暮,恨兹岁之欲殚。思宵梦以从之,神飘飘而不安;若凭舟之失棹,譬缘崖而无攀。于时毕昴盈轩,北风凄凄,炯炯(本作忄旁,从辞海,通)不寐,众念徘徊。起摄带以侍晨,繁霜粲于素阶。鸡敛翅而未鸣,笛流远以清哀;始妙密以闲和,终寥亮而藏摧。意夫人之在兹,托行云以送怀;行云逝而无语,时奄冉而就过。徒勤思而自悲,终阻山而滞河。迎清风以怯累,寄弱志于归波。尤《蔓草》之为会,诵《召南》之余歌。坦万虑以存诚,憩遥情于八遐。

      序(译文)

      当初,张衡写作《定情赋》,蔡邕写作《静情赋》,他们摒弃华丽的辞藻、崇尚恬淡澹泊的心境,文章之初将(功名场里的)思虑发散开来,末了则归总到自制中正的心绪。这样来抑制流于歪邪或坠于低鄙的不正当的心念,想来也有助于讽喻时弊、劝谏君主。缀字成文的雅士们,代代承继(他们的传统)写作这种文赋并将之发扬,又(往往)从某些相似点推而之广言及其他,把原来的辞义推广到更开阔的境地。*日闲居里巷深园,多有闲暇,于是也重提笔墨,作此情赋;虽然文采可能不比前人精妙,大约也并不致歪曲作文章者的本意。

      正文(译文)

      (啊,)她的绰约风姿多么瑰丽飘逸,而与众不同、秀丽绝伦。她的美貌可谓倾城倾国、绝艳殊色,她的美德的传闻又令人心生向往。只有玎珰作响的玉佩才比得上她的纯洁,只有高洁的幽兰才能与她一较芬芳。(于是我)将一片柔情淡化在了俗世里,将高雅的情志寄于浮云。悲叹着(时光易逝)晨曦又到了迟暮,如何不让人深深感慨人生艰勤;同样将在百年后(逝去的那时)终止,为何人生中欢欣如此难得而愁绪却是时时不断!(那时她)撩起大红帏帐居中正坐,拨泛古琴而为之欣欣,纤长的手指在琴上拂出佳音,雪白的手腕上下作舞(使我)目为之迷。顾盼之际美目中秋波流动,时而微笑言语而不分散奏乐的心神。乐曲正奏到一半,红日缓缓向西厢那边沉。略作悲伤的商宫的乐声在林中久久回荡,山际云气缭绕白烟袅袅。(她)时而仰面望天,时而又低头催动手里的弦作急促的乐声,神情那么风采妩媚,举止又那么安详柔美。

      (她)奏出的清越乐声使我心动,渴望(与她)接膝而坐作倾心的交谈。想要亲自前往与她结下山盟海誓,却怕唐突失礼受之谴责,要倩青鸟使递送我的信辞,又怕被别人抢在前面。心下如此惶惑,一瞬间神魂已经不知转了多少回:愿化作她上衣的领襟呵,承受她姣美的面容上发出的香馨,可惜罗缎的襟衫到晚上便要从她身上脱去,(长夜黯暗中)只怨秋夜漫漫天光还未发白!愿化作她外衣上的衣带呵,束住她的纤细腰身,可叹天气冷热不同,(变化之际)又要脱去旧衣带而换上新的!愿化作她发上的油泽呵,滋润她乌黑的发鬓在削肩旁披散下来,可怜佳人每每沐浴,便要在沸水中经受苦煎!愿作她秀眉上的黛妆呵,随她远望*看而逸采张扬,可悲脂粉只有新描初画才好,卸妆之时便毁于乌有!愿作她卧榻上的蔺*呵,使她的柔弱躯体安弱于三秋时节,可恨(天一寒凉)便要用绣锦代替蔺*,一长年后才能再被取用!愿作丝线成为她(足上)的素履呵,随纤纤秀足四处遍行,可叹进退行止都有节度,(睡卧之时)时只能被弃置在床前!愿在白天成为她的影子呵,跟随她的身形到处游走,可怜到多荫的大树下(便消失不见),一时情境又自不同!愿在黑夜成为烛光呵,映照她的玉容在堂前梁下焕发光彩,可叹(*旦)日出大展天光,登时便要火灭烛熄隐藏光明!愿化为竹枝而作成她手中的扇子呵,在她的盈盈之握中扇出微微凉风,可是白露之后早晚幽凉(便用不到扇子),只能遥遥望佳人的襟袖(兴叹)!愿化身成为桐木呵,做成她膝上的抚琴,可叹一旦欢乐尽而哀愁生,终将把我推到一边而止了靡靡乐音!

      推详我的愿望都不能如意,徒然一厢情愿地用心良苦。为情所困的心情却无人倾诉,缓缓踱到南面的树林。在尚带露汁的木兰边略作栖息,在苍苍青松的遮蔽下感受凉荫。若是在这里(与心仪的人)对面相觑,惊喜与惶恐将如何在心中交集。而树林里空寞寂寥一无所见,只能独自郁闷地念想而空自追寻。回到原路上整理衣裾,抬头已见夕阳西下,不由发出一声叹息。一路走走停停流连忘返,林中景色凄凄惨惨。(身边)叶子不住离枝簌簌而下,林中气象凄凄戚戚。红日带着它的(最后一丝)影子没入了地*,明月已在云端作出另一幅美景。宿鸟凄声鸣叫着独自归来,求偶的兽只还没有回还。在迟暮的年纪凭吊当年,深深慨叹眼前的(美好)光景顷刻就会终结。回想夜来梦中的情景想要再入梦境,又思绪万千不能定心,如同泛舟的人失落了船桨,又似登山者无处攀缘。此刻,毕昂二宿的星光将轩内照得透亮,室外北风大作声音凄厉,神智愈加清醒再也不能入眠,所有的念想都在脑海里回旋。(于是)起身穿衣束带等待天明,屋前石阶上的重重冷霜晶莹泛光。(司晨的)鸡也还敛着双翅(栖息)而未曾打鸣,笛声清嘹忧郁的声音往远处荡扬:起初节奏细密而悠闲*和,最终寂寥清亮中又含了颓败的声音。 在这样的光景里思念佳人,请天上的行云来寄托我的心怀,行云很快流过不语,光阴也如此荏苒而过。徒然殷殷思念着独自体味悲心,终是山阻脚步河滞行。迎风而立,希望清风能扫去我的疲累,对泛来的阵阵轻波寄托我的微薄心愿——(期望与你)作《蔓草》那样的聚晤,吟诵从《诗经·召南》起未曾断绝的长歌余风。(而这终究是不能的,)(还是)将万千杂虑坦然释怀,只存下本真的赤心,让心情在遥阔的八荒空遐外休憩流连。

      注解:

      粲càn 1. 古称上等白米。2. 鲜明:~烂(同“灿烂”)。~~。~然。3.美:~者。~花(形容言谈之美)。4. 笑:以博一~。

      主旨

      关于《闲情赋》的主旨,历来是争议的焦点。归结起来,主要有二派。一派认为此文并无寄托,纯为爱情描写,故可名之为“爱情说”。一派认为有寄托,继承了楚骚“香草美人”的传统,故可名之为“比兴说”。

      “爱情说”一派可追溯到梁昭明太子萧统。他在《陶渊明集序》中批评《闲情赋》说:“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故更加搜求,粗为区目。白璧微瑕者,惟在《闲情》一赋。杨雄所谓劝百讽一者,卒无讽谏,何必摇其笔端?惜哉,无是可也!”[1]因此,文选虽立“情赋”一类,却不取此篇。萧统虽然没有明确说《闲情赋》纯为爱情描写,但“劝百讽一,卒无讽谏”二语,实际上是批评渊明虽自称“有助于讽谏”,其实不仅无讽谏,倒反而大写特写情欲了。后来赞同萧统意见的人不少。

      首创“比兴说”的是苏轼,他第一个驳斥萧统,态度非常激烈:“渊明《闲情赋》,正所谓《国风》‘好色而不淫’,正使不及《周南》,与屈宋所陈何异?而统乃讥之,此乃小儿强作解事者。”以苏轼为代表的“比兴说”一派,都把《闲情赋》比喻成《诗经》、屈原的《离骚》中的某些篇什,寄托着深刻的政治寓意:有的说是宗国覆灭,眷恋故主;有的说是思同调之人不可得,故托以寄怀;有的说是自悲身世,期圣帝明王;有的说是追求人生的理想……

      审察以上两种观点,似乎觉得都有各执一端的弊病。持“爱情说”者以为此赋纯写爱情,并无讽谏意味。虽然说对了一半,但否认此赋的讽谏意味,这也不符合作者的本意。《闲情赋》确实淋漓尽致地描写了对美人的追求,真实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在绝色佳人面前灵与肉的颤动,然而作者的本意是使流宕的情欲复归于正。亦可以解说为,为人处事的一种态度,对理想的不断追求,不断的失败,而不断的改变方法。有句话说:成功,在于不断地改变方法,而从不改变目标。

      独特地位

      首先,《闲情赋》对男女爱情大胆泼辣、生动细腻的描写,对后世写男女之情的作品有深刻影响,提供了丰富经验。杨升庵说:“陶渊明《闲情赋》‘瞬美目以流盼,含言笑而不分’,曲尽丽情,深入冶态。裴硎《传奇》、元氏《会真》,又瞠乎其后矣。”他只提到了裴硎和元稹,其实《闲情赋》在历代文学家中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真可谓衣被作家非一代也。

      其次,《闲情赋》在语言风格上也很有它的特色,迥异于陶集中的其他诗文的风格。众所周知,陶渊明在运用语言上朴实无华、清新自然,在描写农村景物与生活时甚至引用农民的口头语言。而此赋的语言,适应其文体的特点和内容的需要,一改其语言风格的常态,变得缠绵悱恻、富丽华美、柔婉多姿。如写佳人仪态、美貌只用廖廖数语“瞬美目以流盼,含言笑而不分”、“神仪妩媚,举止详妍”便把佳人楚楚动人的神态及内心世界,和盘托出了。特别是写“余”追求佳人失败后的复杂心绪时,“意惶惑而靡宁,魂须臾而九迁”,令人叫绝;写思念而不得见时丧魂失魄的样子,“若凭舟之失棹,譬缘崖而无攀”,再确切不过了。

      再次,《闲情赋》构思奇特,抒情细密,丝丝缕缕充满张力,如水波层层相涌,高潮处汹涌奔腾,回落时仍有暗流回还,绵延起伏,终而不绝,纵然“憩遥情于八遐”,留下的却是余波未*,读来令人回肠荡气,感慨万千。

      最后,《闲情赋》中的景物描摹、声光细节,无不细腻工巧,配合*似影视分镜头般的心理刻绘,达到了情景交融高度和谐的程度。“叶燮燮以去条,气凄凄而就寒;日负影以偕没,月媚景于云端。鸟凄声以孤归,兽索偶而不还”,于是悲从中来:“悼当年之晚暮,恨兹岁之欲殚”。由此可见,陶渊明不愧为写景抒情的大手笔。

      在陶渊明的全部创作中,唯独这篇《闲情赋》是吟咏爱情的,虽然陶渊明作此赋的主观动机是防闲爱情的流宕。陶渊明以他“不狎世”的率真和洋洋洒洒的“愿”“悲”,将人间俗世的儿女之情尽兴地倾吐出怀,展现了自己真率自然的美好人格,同时在客观上它成为了一篇虽非空前亦乃绝后的爱情赋。

      闲情赋

      作者:陶渊明

      初,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情赋》,检逸辞而宗澹泊,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于讽谏。缀文之士,奕代继作;因并触类,广其辞义。余园闾多暇,复染翰为之;虽文妙不足,庶不谬作者之意乎。

      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芬。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褰朱帏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送纤指之余好,攮皓袖之缤纷。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曲调将半,景落西轩。悲商叩林,白云依山。仰睇天路,俯促鸣弦。神仪妩媚,举止详妍。

      激清音以感余,愿接膝以交言。欲自往以结誓,惧冒礼之为愆;待凤鸟以致辞,恐他人之我先。意惶惑而靡宁,魂须臾而九迁: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愿在莞而为*,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以哀来,终推我而辍音!

      考所愿而必违,徒契契以苦心。拥劳情而罔诉,步容与于南林。栖木兰之遗露,翳青松之余阴。傥行行之有觌,交欣惧于中襟;竟寂寞而无见,独悁想以空寻。敛轻裾以复路,瞻夕阳而流叹。步徙倚以忘趣,色凄惨而矜颜。叶燮燮以去条,气凄凄而就寒,日负影以偕没,月媚景于云端。鸟凄声以孤归,兽索偶而不还。悼当年之晚暮,恨兹岁之欲殚。思宵梦以从之,神飘飘而不安;若凭舟之失棹,譬缘崖而无攀。于时毕昴盈轩,北风凄凄,炯炯不寐,众念徘徊。起摄带以侍晨,繁霜粲于素阶。鸡敛翅而未鸣,笛流远以清哀;始妙密以闲和,终寥亮而藏摧。意夫人之在兹,托行云以送怀;行云逝而无语,时奄冉而就过。徒勤思而自悲,终阻山而滞河。迎清风以怯累,寄弱志于归波。尤《蔓草》之为会,诵《召南》之余歌。坦万虑以存诚,憩遥情于八遐。

      闲情赋注释

      眄(miǎn):顾盼。

      睇:凝视。

      愆(qiān):过错。

      颓肩:颓,坠,水往下流。颓肩,削肩。古代女子双肩以削为荣。

      缅邈(miǎo):遥远

      翳(yì):遮蔽,障蔽。

      傥(tǎng):倘,或许。觌(dí):相见。

      燮(xiè)燮:落叶声。

      炯炯:本竖心旁,思索而不安的样子。

      粲(càn):鲜明。

      憩(qì):休息,此处意为休止。八遐(xiá):遥远的八方。

      闲情赋赏析

      《闲情赋》的第一节极尽夸饰之能事描写美人之容貌与品行:“夫何飘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容貌举世无双,德行也远*闻名,“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芬。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既有冰清玉洁的气质,又有深谷兰花的芬芳,情怀超世出俗,志趣高尚入云。这与其说是写美人,不如说是在自我表白。这位美人就是作者理想的外化,是作者心志、情怀的投射与再造。屈原《离骚》中说:“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显然是陶作的样板,只不过屈原是自赞自怜,而陶渊明含蓄地用自己的理想塑造出一位美人而已。“ 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美好时光易逝,人生旅途艰辛,百年之后都将同归尘土,何必郁郁于心!这是在劝慰美人,也是在劝慰自己。“褰朱帏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送纤指之余好,攘皓神之缤纷。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进一步状写美人的情态。

      第二节写诗人对美人欲亲*又顾虑重重的复杂心情。“曲调将半,景落西轩。悲商叩林, 白云依山。仰睇天路,俯促鸣弦。神仪妩媚,举止详妍。”一系列四字句,短促顿挫,使我们仿佛看到一个*素持重淡泊的男子,此时面对仪态万方的绝代佳人,心脏在急剧跳动。“激清音以感余,愿接膝以交言。欲自往以结誓,慎冒礼为□。待凤鸟以致辞,恐他人之我先。意惶惑而靡宁,魂须臾而九迁。”有心无胆,犹豫彷徨,正是陶渊明性格的写照。心烦意乱不得安宁,魂不守舍,须臾之间几番往返,末二句极得恋爱中人心之真态,令人好笑又感动。

      第三节是全赋的高潮,一反作者朴素淡远的风格,炽热无比。“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 悲罗襟之霄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发而为泽,刷云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以枯煎。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愿在莞而为*,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天景而藏明。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之缅邈。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以哀来,终推我而辍音。”

      十愿连翩,一气呵成,要化己身为美人衣之领,腰之带,发之膏泽,眉之黛墨,身下之*,脚上之鞋,随身之影,照颜之烛,手中之扇,膝上之琴,只为了亲*美人,陪伴美人。一连串拟物手法的运用,构思奇特,想象丰富。十种物事,寄托同一个美好心愿,十番转折,十种设想的结果,表达同一种担忧,尤为衬出心愿的强烈。

    [阅读全文]...

2022-03-06 23:10:41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孟浩然十分清新雅致的诗)

  • 清新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唐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作者简介:孟浩然,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唐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评析:此诗写诗人夜宿山寺中,于山径之上等待友人的到来,而友人不至的情景。前六句尽写夜色:夕阳西下,万壑蒙烟,凉生松月,清听风泉,樵人归尽,暮鸟栖定;后两句写期待故人来宿而未至,于是抱琴等待。全诗不仅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令特征,而且融合着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境界清新幽静,语言委婉含蓄。

    翻译:​夕阳越过了西边的山岭,千山万壑忽然昏暗静寂。月照松林更觉夜晚清凉,风声泉声共鸣分外清晰。山中砍柴人差不多走尽,烟露中鸟儿刚归巢安息。丁大约定今晚来寺住宿,独自抚琴站在山路等你。

    [阅读全文]...

2022-07-06 21:32:07
表示闲情雅致的诗句 - 句子
表示闲情雅致的诗句 - 语录
表示闲情雅致的诗句 - 说说
表示闲情雅致的诗句 - 名言
表示闲情雅致的诗句 - 诗词
表示闲情雅致的诗句 - 祝福
表示闲情雅致的诗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