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登高处的句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登高处的句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登高处的句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登高处的句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风雨江山如画中,
白云漂浮晴天空。
茫茫人海千舟渡,
嘯嘯雨歇浪潮*。
华园静舍尘烟渺,
枝垂叶萎老梧桐。
依恋曾经旧岁月,
曲桥扶栏沐彩虹。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2、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3、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4、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诗意:
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每逢佳节到来就更加思念亲人。遥想家乡的亲人们今天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时唯独少我一个人。
王维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这种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不过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十分自然的了。这种体验,可以说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也很难办到。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静,实则更加深沉。
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茱萸,又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m.ju.51tietu.net),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但会显得*直,缺乏新意与深情。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杜甫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似乎更不着力。
古代的诗人寥若晨星,古代的绝句古诗如汪洋大海。这些经典,永久流传,启迪我们的前先之路。好句摘抄网为您收集《登高》,推荐这些经典的古诗绝句。
想信您读完登高后,内心有非常多的感慨。这些经典诗句,不仅可以助力我们的写作,也可以助力滋养我们的心灵。小编推出了专题登高古诗词,愿您喜欢。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独上西楼,望断天涯路。
抬头仰望,那是一潭清澈的*乎见底的蓝天,那蔚蓝之中,悠闲的游着片片云朵,不禁抬起手指,仿佛指尖暮然间也被染成了蓝色........天空是靛蓝的湖,微波起涟漪.......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描写菊花的优美句子 1、菊花特色,淡雅,有的鲜艳夺目,有的昂首挺胸……菊花傲霜怒放,五彩缤纷,千姿百态。
看
那花儿红的似火,白的似雪,粉的似霞,大的像团团彩球,小的像盏盏精巧的花灯。
那一团团一簇簇的菊花,正在拔蕊怒放。
菊叶经霜,已变得发紫了,谁能够想得到呀,这秋天的山沟竟是菊花的天下。
在阳光的照耀下,多么迷人,多么耀眼,多么令人赞叹
2、菊花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3、一进公园大门,我便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妙无比的世界里:*池前,两盆大立菊花傲然怒放,数百朵小菊花环绕簇拥,争妍斗芳,真是好一派佳境啊
东边的花白似雪,西面的花黄如金。
阳光之下,黄白相映,分外清新沁人。
喷池边沿,开满了闲雅洒脱多姿华丽的悬崖菊。
株株枝条悬垂而下,朵朵小花密似繁星。
它们肩并着肩,膀挨着膀,神态不一,各具情趣,或似孔雀开屏,或如银河落地,或若蛟龙探海……真是仙容窈窕,妙趣横生。
4、轻风吹来,一阵清香扑鼻。
举目一望,啊,是山菊花开了
5、沿石梯向山上走去,两边千姿百态五颜六色的菊花,在绿树蓝天的衬托下,红的似火,紫的似霞,白的如晶莹的珍珠,黄的似点点金星。
它们有的三五朵开在一齐,竞相争艳,像是几个穿着不一样颜色衣服的好兄弟姐妹呆在一齐做游戏;有的躲在芭蕉树后,探出个小脑袋,仿佛害羞地和我微笑。
6、狮龙气象竟飞天,再度辉煌任自威
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
菊城吟王如亭 7、野菊花绿色的茎又细又长。
茎上的叶子很个性,好似一把绿色的小锯子,它好像是由一位能工巧匠精心雕刻出来的。
茎的顶上总是托着一朵或几朵小黄花。
花蕊是椭圆形的,黄里带点儿绿色。
细细长长的花瓣均匀地围在花蕊周围。
每当花苞开放,一股浓郁的清香顿时散发出来。
8、画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9、◆登上钟姿山,站在高处向下看,只见满园的菊花,红的像火,黄的像金,白的像雪,粉的像霞……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娇媚。
整体看来,就像一块花地毯。
10、除夕之夜,嗬
菊花开了,绽出了第一朵,黄澄澄的,仿佛是一束焰火,在年夜中爆开,金灿灿的。
无数道丝状的花瓣,打着卷儿,拧着劲,从花顶上抽出,散发出淡淡的芬芳。
11、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 12、八月菊的叶子是椭圆形的,边缘还长着许多小齿,像是一把把木工用的锯子。
叶子有大有小,参差不齐。
有的叶子还垂下来。
我想,大概是为了吸收更多的阳光,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积蓄更丰富的养料吧。
13、秋天来了,树叶儿慢慢地黄了,花草逐渐凋零,惟有傲霜的菊花却迎着秋风怒放。
这儿一簇,那儿一丛,竞相开放,姹紫嫣红,流光溢彩,争妍斗奇。
红的像一团火,黄的像一堆金,白的像银丝。
在花丛中有一些含苞待放的花蕾,花瓣一层赶着一层,向外涌去。
一朵朵的菊花像用象牙雕刻成的球,在太阳的照耀下,傲然挺立,美极了
古代的诗人寥若晨星,古代的绝句古诗如汪洋大海。这些经典,永久流传,启迪我们的前先之路。“励志的句子”为您收集《登高》,推荐这些经典的古诗绝句。
想信您读完登高后,内心有非常多的感慨。这些经典诗句,不仅可以助力我们的写作,也可以助力滋养我们的心灵。小编推出了专题登高古诗词,愿您喜欢。
关于登高诗句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诗句吧,诗句具有语言节奏鲜明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登高诗句,欢迎阅读与收藏。
《登高》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其全文古诗如下: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翻译】
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每逢佳节到来就更加思念亲人。遥想家乡的亲人们今天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时唯独少我一个人。
《秋登兰山寄张五》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古诗全文如下: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翻译】
面对北山岭上白云起伏霏霏,我这隐者自己能把欢欣品味。我试着登上高山是为了遥望,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忧愁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围。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远看天边的树林活象是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什么时候你能载酒到这里来,重阳佳节咱们开怀畅饮共醉。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译文】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
《八声甘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永。其古诗全文如下: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译文】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逐渐地迫*,关隘、山河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上高山下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女,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怎么知道我,倚着栏杆的时候,正这样的愁思深重。
《蜀中九日登高》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勃。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译文】
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望故乡,身处他乡,设*送朋友离开,举杯之际,分外愁。 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我想北归不得,鸿雁,你为何还要南来。
《人日登高》作者为唐朝文学家乔侃。其古诗全文如下:
仆本多悲者,年来不悟春。
登高一游目,始觉柳条新。
杜陵犹识汉,桃源不辨秦。
暂若升云雾,还似出嚣尘。
赖得烟霞气,淹留攀桂人。
《登高览旧都》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陈子昂。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
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
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
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
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王之涣《九日送别》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无酒泛金菊,登高但忆秋。——王贞白《九日长安作》
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孟浩然《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卓文君《怨郎诗》
酣歌欲尽登高兴,强把黄花插满头。——殷尧藩《九日》
九日天气清,登高无秋云。——李白《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九日茱萸熟,插鬓伤早白。 登高望山海,满目悲古昔。——李白《宣州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时登响山不同此赏醉后寄崔侍御》
岁岁登高,年年落帽,物华依旧。——苏轼《醉蓬莱·重九上君猷》
旦夕是重阳,菊有黄花蕊。只怕又登高,未饮心先醉。——辛弃疾《生查子·和夏中玉》
年年岁岁登高节,欢事旋成空。——晏几道《武陵春·九日黄花如有意》
试登高先做重阳,篱落黄花,虀臼橙香。——张可久《双调·折桂个》
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 ——刘长卿《九日登李明府北楼》
雷峰塔畔登高望,见钱塘一派长江。——贯云石《正宫·小梁州·朱颜绿鬓少》
十年作贡宾,九年多邅回。春来登高科,升天得梯阶。——姚合《送李馀及第归蜀》
昨闻过春关,名系吏部籍。三十登高科,前涂浩难测。 ——姚合《答韩湘》
沈吟不寐先闻角,屈曲登高自有山。——方干《郭中山居》
黄花催促重阳*,何处登高望二京。——郑谷《漂泊》
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张说《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乘时争路只危身,经乱登高有几人。——司空图《旅中重阳》
老来不得登高看,更甚残春惜岁华。——司空图《九月八日》
犹胜登高闲望断,孤烟残照马嘶回。——司空图《重阳阻雨》
却笑孟嘉吹帽落,登高何必上龙山。——戎昱《九日贾明府见访》
登高上山上,高处更堪愁。野菊他乡酒,芦花满眼秋。——戎昱《桂州西山登高上陆大夫》
年年谁不登高第,未胜骑驴入画屏。——李洞《过贾浪仙旧地》
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 ——李嘉祐《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陶潜何处登高醉,倦客停桡一事无。——刘商《重阳日寄上饶李明府》
登高何处见琼枝,白露黄花自绕篱。 ——羊士谔《寄裴校书》
登高复送远,惆怅洞庭秋。——刘长卿《重阳日鄂城楼送屈突司直》
春来登高科,升天得梯阶。——姚合《送李馀及第归蜀》
三十登高科,前涂浩难测。 ——姚合《答韩湘》
旧知山里绝氛埃,登高日暮心悠哉。——王绩《北山》
谢公秋思渺天涯,蜡屐登高为菊花。——令狐楚《奉和严司空重阳日同崔常侍崔郎及诸公登龙山落帽台佳宴》
万里莺花不相见,登高一望泪沾巾。——贾至《巴陵寄李二户部、张十四礼部》
出豫乘秋节,登高陟梵宫。——赵彦昭《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
桓景登高事可寻,黄花开处绿畦深。——徐夤《菊花》
登高见佳句,意会无非诗。——方回《秀亭秋怀十五首·登高见佳句》
楼前楼比后徘徊,便当登高百尺台。——方回《九日》
政恐登高枉断肠,今年恰值雨重阳。——方回《辛丑九日五首·政恐登高枉断肠》
登高望远不可无,不可一日不读书。——苏泂《次陆放翁韵》
趁晴明日拟登高,十里龙山肯惮劳。——仇远《九月八日持螯》
去年登高作重九,黄菊未开新酒熟。——张嵲《秋暑》
今年无酒不登高,独行漫绕庭边菊。——张嵲《秋暑》
不是登高粗能赋,老夫真负尔江山。——贺铸《黄埭魏氏见江亭》
浊酒闷人聊饮湿,小楼携客准登高。——刘克庄《九日二首·戏马呼鹰盖世豪》
南阳只在荆州北,时一登高吊卧龙。——刘克庄《送王允恭隐君》
登高的诗词
九日登山
【唐】李白
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
题舆何俊发,遂结城南期。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
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灵仙如仿佛,奠酹遥相知。
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
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
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
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青年时代,和许多盛唐诗人一样,也有过“裘马轻狂”的漫游经历和“致君尧舜”的理想抱负,但他一生穷愁潦倒,遭遇坎坷,在感情上更能体验到下层民众的疾苦,因此他的诗歌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时代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眷顾祖国、同情民众、不惜自我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特别是在安史之乱时期,杜甫目睹了唐帝国有由盛至衰的过程,对百姓的苦难更是感同身受,当初“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忆昔》)的所谓理想世界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万方多难”的时代,是“乾坤含创痍”“人烟眇萧瑟”(《北征》)的国土,是“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的伤感,复杂的阶级斗争、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之间的内部冲突,不仅造成了生灵涂炭和国家的严重危机,也把杜甫卷入了生活的底层,使他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政治抱负彻底破灭,于是他只能“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面对苍天来表白“济世敢爱死,寂寞壮士惊”(《岁暮》)的志向,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悲,把自己忧国忧民的满腔赤诚写进诗歌,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历史的盛衰起伏紧密地结合起来,《登高》就是其中富有代表性的一首。
这首诗歌写于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是杜甫寄寓夔州时所作。诗人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开始挈妇将雏,流浪漂泊,倍尝生活的艰辛,直到唐肃宗广德元年(763年)。公元767年的时候,虽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是地方军阀为了争夺地盘,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又乘机而起,社会仍然是一片混乱。这时,杜甫已经是一位漂泊受难、饱经沧桑的五十六岁的老人了。他目睹了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的重重创伤,感受到了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衰败,也感受到了仕途的坎坷,晚年的孤独和生活的艰辛,心中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慷慨激越、动人心弦,被称为“杜集七言律诗之冠”的《登高》一诗。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写诗人登高俯仰所见所闻,融合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感情。夔州即今天四川的奉节,那里一向以猿多声哀而著称,自古就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巴东三峡巫峡悲,猿鸣三声泪沾衣”之说,而峡口更以风大浪急而闻名,这时诗人独自登上高处,视线从高到低,举目四望,侧耳聆听,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诗人选择了凄冷的秋风、空旷的天空、凄厉哀怨的猿声,以及凄清的江水、白茫茫的沙滩、回旋飞翔的鸟群等六个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画面。特别是“猿啸哀”和“鸟飞回”两个细节,仿佛是诗人在倾诉着无穷无尽的老病孤独的复杂情感,又仿佛是包括诗人在内的成千上万个长年漂泊流离失所者的真实而形象的写照,寥寥数言,为全诗定下了哀婉凄凉、深沉凝重的抒情基调。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集中表现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落木茫无边际、萧萧而下,是诗人仰视所望;江水奔腾不息、滚滚而去,是诗人俯视所见,这里有“萧萧”之声,也有“滚滚”之势,让人感到整个画面气象万千,苍凉悲壮,气势雄浑壮观,境界宏阔深远。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从这里仿佛感受到了诗人面对逝者如斯的江水所发出的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慨叹,面对一枯一荣的落木所抒发的壮志难酬、无可奈何的'苦痛!沉郁悲凉的对句,将诗人“艰难苦恨”的人生境遇书写得淋漓尽致,用语精当,气势宏伟,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实在不足为过。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将以上两联所蕴含的感情进一步明朗化,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把诗人的忧国伤时的惆怅表现得富有层次性和立体感:一悲漂泊憔悴,离乡万里;二悲深秋萧瑟,苍凉恢廓;三悲人生苦短,喜怒无常;四悲羁旅他乡,作客异地;五悲暮年登高,力不从心;六悲体弱多病,处境艰难;七悲孤苦伶仃,愁苦难遣……工整严谨的对句,不仅饱含了诗人像落叶一样排遣不尽的羁旅愁,也饱含了诗人像江水一样驱赶不尽的孤独恨,丰富的内蕴,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杜甫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的脉搏和时代的强音!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已经使诗人白发日多,苦不堪言,本欲借酒遣愁,但由于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以排遣,这又无端地给诗人增添了一层深深的惆怅和无奈的慨叹。这里诗人将潦倒不堪归结于时世艰难,其忧国伤时的情操表现得淋漓尽致。
整首诗歌“悲”字是核心,是贯穿全诗的主线。诗人由内心伤悲而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由触景生悲到借酒遣悲,由借酒遣悲到倍增新悲,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着笔,悲情落句,大有高屋建瓴之形,坂上走丸之气势,这“悲”字是诗人感时伤怀思想的直接流露,是诗人忧国忧民感情的充分体现,这种质朴而博大的胸怀,让人品读咀嚼,至再至三,掩卷深思,叹惋无穷!
秋山明净,秋水澄澈,秋云从容。登临处,一览重阳风景。/携来美酒千盘,野花万朵纵横,好宾朋,一路放歌行。幽远情趣,旷达胸怀,古今同。但愿明年九月九,山更明净,水更澄澈,云更从容。
《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颧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望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汉江临眺》: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俱怀逸光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登楼》:花*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稽首明廷内,心为天下劳。——张说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孟浩然 「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 「九月十日即事」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时未收长安)」
登高迎送远,春恨并依依。不得沧洲信,空看白鹤归。——崔涂 「送友人」
风软景和煦,异香馥林塘。登高一长望,信美非吾乡。——申欢 「兜玄国怀归诗」
秋叶风吹黄飒飒,晴云日照白鳞鳞。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张谔 「九日宴」
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崔国辅 「九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年十七)」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王缙 「九日作」
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李嘉佑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青山前,青山后,登高望两处,两处今何有。烟景满川原,离人堪白首。——皇甫冉 「登山歌」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王之涣 「九日送别」
欲强登高无力也,篱边黄菊为谁开。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秦系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怀王独与佞人谋,闻道忠臣入乱流。今日登高望不见,楚云湘水各悠悠。——戴叔伦 「湘川野望」
登高处的句子
登高处的诗句
攀登高处的古诗
登高处旺得远的古诗
播放遥知兄弟登高处的古诗
站在高处的句子
人往高处走的句子
高处远望的句子
像人往高处走的句子
古诗登高的句子
重阳登高的句子
赞美登高的句子
登高祝愿的句子
登高励志的句子
站在高处往远看的句子
站在高处看风景的句子
从高处往下看的句子
登高望远的句子
站在高处往下看的句子
形容站在高处的句子
形容人在高处的句子
人往高处走的经典句子
重阳节登高的句子
登高诗句
登高的诗句
形容高处风景好的句子
形容人往高处走的句子
站在高处俯瞰城市句子
写登高的诗句
站在高处的诗句